第十章中药 第一节中药的基本知识
第十章 中药 第一节 中药的基本知识
中药的品质 中药的产地 地理环境,水土、气候、旦照、生物分布不同, 药物本身的质量、治疗作用有显著差异。 浙江-浙贝母、大贝母或象贝母 清肺祛痰-痰热蕴肺之咳嗽; 四川-川贝母 润肺止咳-肺有燥热之咳嗽、虚劳咳嗽
中药的品质 中药的产地 地理环境,水土、气候、日照、生物分布不同, 药物本身的质量、治疗作用有显著差异。 浙江--浙贝母、大贝母或象贝母 清肺祛痰----痰热蕴肺之咳嗽; 四川--川贝母 润肺止咳----肺有燥热之咳嗽、虚劳咳嗽
中药的产地 甘肃一当归 河南—地黄 宁夏一枸杞 云南—茯苓 青海—大黄 四川黄连 内蒙古—黄芪 山东一阿胶 东北一人参 山西一党参
中药的产地 甘肃—当归 河南—地黄 宁夏—枸杞 云南—茯苓 青海—大黄 四川—黄连 内蒙古—黄芪 山东—阿胶 东北—人参 山西—党参
二、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性能 药物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性质和功能 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药物治病的基本原理: 药物的偏性 纠正 疾病的阴阳气血偏盛偏衰
二、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性能 药物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性质和功能 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药物治病的基本原理: 药物的偏性 纠正 疾病的阴阳气血偏盛偏衰
四气 four properties 四性: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 寒凉属阴,而凉次于寒, 温热属阳,而温次于热。 平性药:寒热界限不明显,药性平和、作用较缓的一类药物 ●药物作用对人体寒热变化的影响 ●根据药物作用人体后所产生的不同调节效应 ●与所治疾病的性质相对而
一、四 气 four properties 四性: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 寒凉属阴,而凉次于寒, 温热属阳,而温次于热。 平性药:寒热界限不明显,药性平和、作用较缓的一类药物 药物作用对人体寒热变化的影响 根据药物作用人体后所产生的不同调节效应 与所治疾病的性质相对而言
寒凉药: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 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 黄连、大黄、黄芩、栀子、连翘 热者寒之 温热药: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 具有温里、散寒、助阳等作用 附子、干姜、肉桂、 寒者热之
寒凉药: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 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 黄连、大黄、黄芩、栀子、连翘 热者寒之 温热药: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 具有温里、散寒、助阳等作用 附子、干姜、肉桂、 寒者热之
二、五味 five flavours 药物酸、苦、甘、辛、咸五种基本的味道 ●药物的真实味道 ●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 -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观察, 从不同味道药物作用于人体 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获得不同的治疗效果 总结归纳出来的
二、五 味 five flavours 药物酸、苦、甘、辛、咸五种基本的味道 药物的真实味道 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 ------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观察, 从不同味道药物作用于人体 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获得不同的治疗效果 总结归纳出来的
●辛--“能散能行”, 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开窍等作用。 用于表证、气滞、血瘀、窍闭、神昏等证
辛 ----“能散能行” , 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开窍等作用。 用于表证、气滞、血瘀、窍闭、神昏等证
甘-能补、能和、能缓”, 补益、和中、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正气虚弱、肢体诸痛、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 人参 熟地 甘草
甘---- “能补、能和、能缓” , 补益、和中、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正气虚弱、肢体诸痛、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 人参 熟地 甘草
●酸--能收、能涩 收敛、固涩 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肠滑、遗精滑精、 遗尿尿频崩带不止、滑脱等。 五味子 乌梅 山茱萸 白芍
酸 ----能收、能涩 收敛、固涩 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肠滑、遗精滑精、 遗尿尿频崩带不止、滑脱等。 白芍 五味子 乌梅 山茱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