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各大市2009届高三期末调研语文卷汇编 文学类文本专题 (盐城市2008/2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绿色的梦 陆文夫 ①近些年来,梦特别多。没有美梦,没有恶梦,所有的梦几乎都既模糊,又清晰,大都 十分遥远。生活好像一部漫长的记录片,白天在录制和放映后半部,晚上却在睡梦中从头放 ②在那记录片的开头天空是蓝色的,大地是绿色的,一片柔和的绿色使生命得以舒展。 大地的油绿是青青的麦苗,是柳树的绿叶,是还青的春草,是抽芽的芦苇…….那好像是梦 我曾经躺在那铺满春草的田岸上,看那油绿的麦苗在蓝天下闪光,在微风中起浪,听那云雀 在云端里唧唧地歌唱。 ③麦浪,在缭绕的魂梦中经常岀现这种绿色的波浪,这种波浪的翻滚能使人感到平和、 安静。麦浪不是海浪,没有拍岸的惊涛,没有隆隆的响声,没有海水的咸腥,只有一种细微 的沙沙声,大概是麦叶和麦叶相互碰撞。有阵阵野花的香味,却看不见花在什么地方,听得 见云雀的叫声,却看不见云雀的身影,她箭似的从麦垄间直插苍穹,飞鸣欢唱一阵之后,又 箭似的射入麦浪之间 ④人平躺着,眼迷蒙着,和煦的阳光像一条温暖的、无形的被,躺在这绿色的巨床上, 是醒着,是睡着,是梦境还是记忆? ⑤那不是梦,那是半个世纪前的景象。家乡的田野上几乎看不见村庄,远眺村庄都是些 黑压压的林带,十分整齐地排列在绿色的田野上。如果一个村庄上没有树,没有参天的树 而使低矮的房屋裸露在外面,行路的人就会说:“那是一个穷地方。”连叫花子都不会进那个 村庄
江苏省各大市 2009 届高三期末调研语文卷汇编 -文学类文本专题 (盐城市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23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绿色的梦 陆文夫 ①近些年来,梦特别多。没有美梦,没有恶梦,所有的梦几乎都既模糊,又清晰,大都 十分遥远。生活好像一部漫长的记录片,白天在录制和放映后半部,晚上却在睡梦中从头放 起。 ②在那记录片的开头,天空是蓝色的,大地是绿色的,一片柔和的绿色使生命得以舒展。 大地的油绿是青青的麦苗,是柳树的绿叶,是还青的春草,是抽芽的芦苇……那好像是梦, 我曾经躺在那铺满春草的田岸上,看那油绿的麦苗在蓝天下闪光,在微风中起浪,听那云雀 在云端里唧唧地歌唱。 ③麦浪,在缭绕的魂梦中经常出现这种绿色的波浪,这种波浪的翻滚能使人感到平和、 安静。麦浪不是海浪,没有拍岸的惊涛,没有隆隆的响声,没有海水的咸腥,只有一种细微 的沙沙声,大概是麦叶和麦叶相互碰撞。有阵阵野花的香味,却看不见花在什么地方,听得 见云雀的叫声,却看不见云雀的身影,她箭似的从麦垄间直插苍穹,飞鸣欢唱一阵之后,又 箭似的射入麦浪之间。 ④人平躺着,眼迷蒙着,和煦的阳光像一条温暖的、无形的被,躺在这绿色的巨床上, 是醒着,是睡着,是梦境还是记忆? ⑤那不是梦,那是半个世纪前的景象。家乡的田野上几乎看不见村庄,远眺村庄都是些 黑压压的林带,十分整齐地排列在绿色的田野上。如果一个村庄上没有树,没有参天的树, 而使低矮的房屋裸露在外面,行路的人就会说:“那是一个穷地方。”连叫花子都不会进那个 村庄
⑥小时候,祖母老是跟我讲一个故事,说我家屋后那棵两个孩子都抱不过来的大叶杨 当年只有孩子的手臂那么粗。那年闹舂荒,缺草也缺粮,她拿着斧头去砍那棵小树,砍了两 下没有舍得,情愿饿着肚子到芦苇滩里去划草叶。 ⑦我们的村庄家家都有很多树,大多种在门前小河两岸,有些柳树和桃树长大以后就斜 盖在河面上,两岸的树像一条绿色的天篷,沿着村庄逶迤而上,这天篷下的小河就成了儿童 的乐园。农村里没有幼儿园,都是大孩子带着小孩子,天天在这种绿色的乐园转悠,摸虾、 捉鱼、采果实、掏鸟窝、放野火,说是烧过的野草明年会长得更好、更绿 ⑧每逢暮色苍茫,村庄上时不时传来尖锐、悠长、焦急、慈祥的声音,那是母亲在呼唤 孩子,那拖得很长的呼唤声,能把一里路之内的孩子从绿色的天地里召回来,洗脸、吃饭, 然后便进入梦乡。那梦当然也是绿色的,能使人没齿难忘。 ⑨村庄除了树还有竹。我家没有竹园,这是祖父的一大憾事,可我就读的私塾却在大片 竹园的旁边,那个村庄家家户户有竹园,一家一家连成片,绵延二三里。读私熟是很寂寞的 整天坐在长板凳上摇头晃脑,念书、写字,动弹不得。八九岁的顽童难以做到这一点,便找 各种借口,跑到竹园里去,每次去两三个人,大家轮流,不被老师发现。其实老师也知道, 只是睁只眼闭只眼罢了。 ⑩竹园是小小蒙童的迪斯尼乐园。迪斯尼乐园是大人们造好了给孩子们看,给孩子们玩 的。竹园却是大自然给孩子们的恩赐,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自己去寻找游乐的天地。最有趣 的是夏天,教室里闷热,老师也热得受不了,同意学生们把课桌搬到竹园里去学习。十几个 蒙童散坐在幽篁里,有的玩耍,有的和老师一起打瞌睡,有的用野藤做吊床。躺在那种悠悠 荡荡的吊床上,很快便能熟睡,直到大风吹动竹叶,发岀松涛、海涛似的响声,才能把你惊 醒,暴风雨来了! 绿色的梦又悄悄地来到枕边,带来了叶的响声,带来野花的香气,似乎还有竹涛的
⑥小时候,祖母老是跟我讲一个故事,说我家屋后那棵两个孩子都抱不过来的大叶杨, 当年只有孩子的手臂那么粗。那年闹春荒,缺草也缺粮,她拿着斧头去砍那棵小树,砍了两 下没有舍得,情愿饿着肚子到芦苇滩里去划草叶。 ⑦我们的村庄家家都有很多树,大多种在门前小河两岸,有些柳树和桃树长大以后就斜 盖在河面上,两岸的树像一条绿色的天篷,沿着村庄逶迤而上,这天篷下的小河就成了儿童 的乐园。农村里没有幼儿园,都是大孩子带着小孩子,天天在这种绿色的乐园转悠,摸虾、 捉鱼、采果实、掏鸟窝、放野火,说是烧过的野草明年会长得更好、更绿。 ⑧每逢暮色苍茫,村庄上时不时传来尖锐、悠长、焦急、慈祥的声音,那是母亲在呼唤 孩子,那拖得很长的呼唤声,能把一里路之内的孩子从绿色的天地里召回来,洗脸、吃饭, 然后便进入梦乡。那梦当然也是绿色的,能使人没齿难忘。 ⑨村庄除了树还有竹。我家没有竹园,这是祖父的一大憾事,可我就读的私塾却在大片 竹园的旁边,那个村庄家家户户有竹园,一家一家连成片,绵延二三里。读私塾是很寂寞的, 整天坐在长板凳上摇头晃脑,念书、写字,动弹不得。八九岁的顽童难以做到这一点,便找 各种借口,跑到竹园里去,每次去两三个人,大家轮流,不被老师发现。其实老师也知道, 只是睁只眼闭只眼罢了。 ⑩竹园是小小蒙童的迪斯尼乐园。迪斯尼乐园是大人们造好了给孩子们看,给孩子们玩 的。竹园却是大自然给孩子们的恩赐,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自己去寻找游乐的天地。最有趣 的是夏天,教室里闷热,老师也热得受不了,同意学生们把课桌搬到竹园里去学习。十几个 蒙童散坐在幽篁里,有的玩耍,有的和老师一起打瞌睡,有的用野藤做吊床。躺在那种悠悠 荡荡的吊床上,很快便能熟睡,直到大风吹动竹叶,发出松涛、海涛似的响声,才能把你惊 醒,暴风雨来了! 11○ 绿色的梦又悄悄地来到枕边,带来了叶的响声,带来野花的香气,似乎还有竹涛的
沙沙,还有云雀的唧唧……突然间阵轰鸣,好像天崩地裂!一辆装着钢筋的大卡车急驰而 过,把好梦惊醒,那摹仿虫叫的电子钟正报早晨六点。 α这也是一种天地,是城市的天地,在这个天地里长大的孩子,他们将来的梦可能是灰 色的,白色的,五颜六色的,不是绿色的。可在所有的颜色之中,绿色最具有生命力 九九三年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08年8B有删改) 11.从文中看,“绿色的梦”有那些深刻的含义?请简要概括分析。(6分) 12.第③段描写梦中的情景,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5分) 13.“竹园是小小蒙童的迪斯尼乐园。迪斯尼乐园是大人们造好了给孩子们看,给孩子们玩 的。”两个“迪斯尼乐园”内涵有什么不同?(6分) 14.文章最后说“这也是一种天地,是城市的天地,在这个天地里长大的孩子,他们将来的 梦可能是灰色的,白色的,五颜六色的,不是绿色的”,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6分) 11.①绿色体现了生态平衡,象征着财富,②梦中的土地、村庄是柔和的、充满活力的,③ 梦中的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的。(1点2分,共6分) 12.选取麦浪、野花、云雀这些富有特征的事物,(2分)从视觉、听觉、味觉等不同角度 (1分)运用了对比(比较的手法)、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1分,写出两种即可)把绿 色的梦写得平和、宁静、富有诗情画意,令人魂梦萦绕。(1分,意思对即可) 13.前一个迪斯尼乐园充满绿意、生机、野趣,是大自然给孩子们的恩赐,陶冶了孩子们自 由、天真、活泼的情趣:(3分,1点1分)后一个迪斯尼乐园是人造的,没有生机,远离自 然,难以带给孩子们真正的快乐和留下恒远的回忆。(3分,1点1分。这一点要求考生根据 前一点联想、推断作者的意图) 14.①与前文梦境中的绿意和生机形成鲜明对比,表明了作者对生活在单调、缺少绿意的城 市里的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忧虑:②从第鱼节“一辆装着钢筋的大卡车急驰而过,把好梦惊醒 可以看出,当时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己经进行得热火朝天。把城市建设成一个生态、宜居的城 市,还是建起一片灰色的钢筋水泥丛林,这也是作者的忧虑所在;③孩子象征着未来,不能
沙沙,还有云雀的唧唧……突然间一阵轰鸣,好像天崩地裂!一辆装着钢筋的大卡车急驰而 过,把好梦惊醒,那摹仿虫叫的电子钟正报早晨六点。 ○12这也是一种天地,是城市的天地,在这个天地里长大的孩子,他们将来的梦可能是灰 色的,白色的,五颜六色的,不是绿色的。可在所有的颜色之中,绿色最具有生命力。 一九九三年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08 年 8B 有删改) 11.从文中看,“绿色的梦”有那些深刻的含义?请简要概括分析。(6 分) ▲ ▲ ▲ ▲ ▲ ▲ 12.第③段描写梦中的情景,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5 分) ▲ ▲ ▲ ▲ ▲ ▲ 13.“竹园是小小蒙童的迪斯尼乐园 .....。迪斯尼乐园 .....是大人们造好了给孩子们看,给孩子们玩 的。”两个“迪斯尼乐园”内涵有什么不同?(6 分) ▲ ▲ ▲ ▲ ▲ ▲ 14.文章最后说“这也是一种天地,是城市的天地,在这个天地里长大的孩子,他们将来的 梦可能是灰色的,白色的,五颜六色的,不是绿色的”,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6 分) ▲ ▲ ▲ ▲ ▲ ▲ 11.①绿色体现了生态平衡,象征着财富,②梦中的土地、村庄是柔和的、充满活力的,③ 梦中的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的。(1 点 2 分,共 6 分) 12.选取麦浪、野花、云雀这些富有特征的事物,(2 分)从视觉、听觉、味觉等不同角度; (1 分)运用了对比(比较的手法)、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1 分,写出两种即可)把绿 色的梦写得平和、宁静、富有诗情画意,令人魂梦萦绕。(1 分,意思对即可) 13.前一个迪斯尼乐园充满绿意、生机、野趣,是大自然给孩子们的恩赐,陶冶了孩子们自 由、天真、活泼的情趣;(3 分,1 点 1 分)后一个迪斯尼乐园是人造的,没有生机,远离自 然,难以带给孩子们真正的快乐和留下恒远的回忆。(3 分,1 点 1 分。这一点要求考生根据 前一点联想、推断作者的意图) 14.①与前文梦境中的绿意和生机形成鲜明对比,表明了作者对生活在单调、缺少绿意的城 市里的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忧虑;②从第○11节“一辆装着钢筋的大卡车急驰而过,把好梦惊醒” 可以看出,当时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已经进行得热火朝天。把城市建设成一个生态、宜居的城 市,还是建起一片灰色的钢筋水泥丛林,这也是作者的忧虑所在;③孩子象征着未来,不能
让他们只在书本上、电视上、梦中见到绿意,不能让他们只听到模仿的虫叫声。我们留给未 来什么,这也是作者思考的问题。(每点2分,共6分) (宿迁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五、现代文阅读必做题: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温软的稻草 詹文格 在物质丰盈的年代,我突然间想起了故乡那一堆堆温软的稻草。想起稻草,自然就想 到那些农人,想起农人就想起我的父辈,想起父辈就想起耕耘和劳作。 对于黄橙橙的稻谷而言,稻草总是容易被人忽略,现在,稻草这种耕牛的上等饲料.竟 然弃之如敝屣,扔之不足惜! 故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片的稻田就是农民一生的主战场,一代一代农人在田野里 劳作,将劳苦的一生消耗在这片不算辽阔的田野里。稻子的生长期长,吸饱了阳光。占尽了 岁月的风情,直至10月才开始泛黄。当秋风把山川田野逐一摇醉的时候,稻子开始在蓝天 下尽情张扬。喧闹的村庄里鹅飞雁叫,急不可耐的农人便肩披毛巾,头扣草帽,准备开镰收 割了。收割稻子是一年农事的压轴戏,金黄色的地毯上到处滚动着豆米粒的人冬。那个时 候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脚踏式打谷机是秋收战役的重要武器,隆隆的打谷声里。农人的 兴奋和欢乐很直白地写在布满汗水的脸上,他们不知疲倦地把丰收的果实运送回家。稻草 却默默地躺在地上,翻晒几个时日,待稻草的水分被阳光悉数收走后,农人才尽心尽意地 将它捆扎,垛在房前屋后的空场上,或高或矮的草垛就像一个个微缩的金字塔.为古朴的 村庄镀上了一层丰收的色彩。 安放在村口的草垛成群结队,有点像一群慈眉善目的老人。草垛是时光的看台,但并非 寂静无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扛锄抡镐的农人不大在意它,但初冬时节的鸟雀会时常光 顾这里,在此越冬的鸟儿会把家快速地安顿下来。稻草的柔软、温暖以及残存的一星半点 谷粒,让安家的小鸟心里无比踏实。对于孩子们来说,草垛就是他们的乐园。捉迷藏、抓特 务百玩不厌。一惊一乍的笑声,就如山乡的抒情,摆上了精神的盛宴 稻草是耕牛的粮食。隆冬来临,白雪皑皑,田野山川已很难找到青草,此时早有筹备的 高三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 农人便从草垛上扯下一捆稻草,撒在牛栏里。老牛蹲卧于闭风的墙角,不紧不慢地咀嚼羞 储满阳光的稻草,那种从乡村根部生长出来的美食,让耕牛反刍着一年来的大小农事。 冬闲的雨天,金黄的稻草开始派上用场了。上下三重的老屋,聚集着一群精壮汉子,挥 拳捋袖地忙活,有的高高抡起木锤,拼命槌打着稻草;有的在扭动木纽,将柔软的稻草拧咸 根硕大的擂藤,伸展自如的擂藤是耕牛拉犁的牵引。这个时候,人们才感到稻草用途广 泛。拔秧需要,绑菜需要,编草鞋需要,生草菇需要,做东坡肉扣碗需要,集市上捆扎猪肉 需 要。而且,稻草是农家做炊的柴火,它让村庄上空一年四季飘起香甜的炊烟 我是睡在稻草上长大的一代。那时,农家的木板床像麻石一样坚硬,贫困的家庭常只具 备一床薄薄的老棉被。木板生硬少弹性,无法防寒保暖,乡人便用稻草铺垫。温软的稻草带 着土地与阳光的气息传递着不尽的溫暖,安抚着贫困劳动者的精神和身躯。从此,脊背再 也不会硌得生疼,稻草之上留存着无数香甜的好梦 如今,生活愈来愈精致,享受着幸福时光的孩子们无法想象躺在稻草上的感觉和滋味 就连不少农民也远离了稻草,我发现自己已无法回到从前的日子了。现在尽管享受着空 调、电热毯,太空棉,夜夜安睡在宽大的席梦思上,但仍常感腰酸腿疼、失眠多梦、颈肌増
让他们只在书本上、电视上、梦中见到绿意,不能让他们只听到模仿的虫叫声。我们留给未 来什么,这也是作者思考的问题。(每点 2 分,共 6 分) (宿迁市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五、现代文阅读必做题: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 题。 温软的稻草 詹文格 在物质丰盈的年代,我突然间想起了故乡那一堆堆温软的稻草。想起稻草,自然就想 到那些农人,想起农人就想起我的父辈,想起父辈就想起耕耘和劳作。 对于黄橙橙的稻谷而言,稻草总是容易被人忽略,现在,稻草这种耕牛的上等饲料.竟 然弃之如敝屣,扔之不足惜! 故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片的稻田就是农民一生的主战场,一代一代农人在田野里 劳作,将劳苦的一生消耗在这片不算辽阔的田野里。稻子的生长期长,吸饱了阳光。占尽了 岁月的风情,直至 10 月才开始泛黄。当秋风把山川田野逐一摇醉的时候,稻子开始在蓝天 下尽情张扬。喧闹的村庄里鹅飞雁叫,急不可耐的农人便肩披毛巾,头扣草帽,准备开镰收 割了。收割稻子是一年农事的压轴戏,金黄色的地毯上到处滚动着豆米粒的人冬。那个时 候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脚踏式打谷机是秋收战役的重要武器,隆隆的打谷声里。农人的 兴奋和欢乐很直白地写在布满汗水的脸上,他们不知疲倦地把丰收的果实运送回家。稻草 却默默地躺在地上,翻晒几个时日,待稻草的水分被阳光悉数收走后,农人才尽心尽意地 将它捆扎,垛在房前屋后的空场上,或高或矮的草垛就像一个个微缩的金字塔.为古朴的 村庄镀上了一层丰收的色彩。 安放在村口的草垛成群结队,有点像一群慈眉善目的老人。草垛是时光的看台,但并非 寂静无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扛锄抡镐的农人不大在意它,但初冬时节的鸟雀会时常光 顾这里,在此越冬的鸟儿会把家快速地安顿下来。稻草的柔软、温暖以及残存的一星半点 谷粒,让安家的小鸟心里无比踏实。对于孩子们来说,草垛就是他们的乐园。捉迷藏、抓特 务百玩不厌。一惊一乍的笑声,就如山乡的抒情,摆上了精神的盛宴。 稻草是耕牛的粮食。隆冬来临,白雪皑皑,田野山川已很难找到青草,此时早有筹备的 高三语文试卷第 4 页(共 8 页) 农人便从草垛上扯下一捆稻草,撒在牛栏里。老牛蹲卧于闭风的墙角,不紧不慢地咀嚼羞 储满阳光的稻草,那种从乡村根部生长出来的美食,让耕牛反刍着一年来的大小农事。 冬闲的雨天,金黄的稻草开始派上用场了。上下三重的老屋,聚集着一群精壮汉子,挥 拳捋袖地忙活,有的高高抡起木锤,拼命槌打着稻草;有的在扭动木纽,将柔软的稻草拧咸 一根硕大的擂藤,伸展自如的擂藤是耕牛拉犁的牵引。这个时候,人们才感到稻草用途广 泛。拔秧需要,绑菜需要,编草鞋需要,生草菇需要,做东坡肉扣碗需要,集市上捆扎猪肉 需 要。而且,稻草是农家做炊的柴火,它让村庄上空一年四季飘起香甜的炊烟. 我是睡在稻草上长大的一代。那时,农家的木板床像麻石一样坚硬,贫困的家庭常只具 备一床薄薄的老棉被。木板生硬少弹性,无法防寒保暖,乡人便用稻草铺垫。温软的稻草带 着土地与阳光的气息传递着不尽的溫暖,安抚着贫困劳动者的精神和身躯。从此,脊背再 也不会硌得生疼,稻草之上留存着无数香甜的好梦。 如今,生活愈来愈精致,享受着幸福时光的孩子们无法想象躺在稻草上的感觉和滋味. 就连不少农民也远离了稻草,我发现自己已无法回到从前的日子了。现在尽管享受着空 调、电热毯,太空棉,夜夜安睡在宽大的席梦思上,但仍常感腰酸腿疼、失眠多梦、颈肌增 生
……想想那些与稻草同眠的日子,倒头便是呼呼大睡,现在不知是身体在快速衰老.还是 精神已悄悄萎缩。 选自208年2月《散文选刊》,有删节) 12.从文中看,作者对于稻草有哪些刻骨铭心的温软回忆?请分条概括。(6分 13.文章写故乡“温软的稻草”,而第三段文字却主要写了稻子的丰姿和农人收割稻 子的熱闹场景,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4分) 14.根据文中内容,从表现手法及效果赏析下面两句话。(4分) (1)金黄色的地毯上到处滚动着豆粒般的农人。 (2)老牛蹲卧于闭风的墙角,不紧不慢地咀嚼着储满阳光的稻草 15.有人评价此文:“因为朴素而逼近真实,因为真实而显现生活的本质。”请结合这 句话探究原文是表现了怎样的“朴素”“真实”的“生活的本质”。(6分)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20分 12①稻草是古朴村庄丰收的色彩:②稻草是鸟雀柔软、温暖的巢;⑧稻草是孩子们的乐 ④稻草是耕牛的食粮。⑤稻草日常用途广泛。⑥稻草能防寒保暖。(6分,每点1分。 13.①内容上,描写故乡的美丽画面,以收割情景表现乡村生活的热闹、丰富和诗意。(2 ②结构上,为后文续写稻草的种种温软作映衬铺垫。(2分) 14.(])用生动的比喻,从色彩、动态两方面形象地表现了故乡的风景美和农忙时节农村 特有 的生活画面。(2分,说出用“比喻”修辞,给1分) (2)用细节描写表现了农村生活的温馨、宁静、平和。(2分,说出细节描写,给1分。) 15.文章选取稻草、草帽、锄镐等大量、具体、典型的农村生活物品,描绘了充满着土地与 阳光 气息,有着劳动的喧闹、丰收的色彩、孩子们的笑声和农人平和的生活场景,表现了乡村生 活的真 实、简单、朴素和农人的自然朴实。(三层意思,每层意思2分,意思对即可。 (淮安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8分) 雁南飞 ①春天来了,小燕子乘着南风伴着细雨再一次回到了北方的那个屋檐下。看着它们忙 忙碌碌地衔泥垒巢,我忽然想到,已经很久没有见过秋天里的大雁了,那些披着灰色的羽毛 舞着矫健翅膀的身影在不知不觉中渐渐隐退了最后一次听到大雁的鸣叫是在什么时候?
……想想那些与稻草同眠的日子,倒头便是呼呼大睡,现在不知是身体在快速衰老.还是 精神已悄悄萎缩。 . (选自 2008 年 2 月《散文选刊》,有删节) 12.从文中看,作者对于稻草有哪些刻骨铭心的温软回忆?请分条概括。(6 分) A 13.文章写故乡“温软的稻草”,而第三段文字却主要写了稻子的丰姿和农人收割稻 子的熱闹场景,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4 分) 14.根据文中内容,从表现手法及效果赏析下面两句话。(4 分) (1)金黄色的地毯上到处滚动着豆粒般的农人。 (2)老牛蹲卧于闭风的墙角,不紧不慢地咀嚼着储满阳光的稻草。 15.有人评价此文:“因为朴素而逼近真实,因为真实而显现生活的本质。”请结合这 句话探究原文是表现了怎样的“朴素”“真实”的“生活的本质”。(6 分)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20 分) 12。①稻草是古朴村庄丰收的色彩:②稻草是鸟雀柔软、温暖的巢;⑧稻草是孩子们的乐 园: ④稻草是耕牛的食粮。⑤稻草日常用途广泛。⑥稻草能防寒保暖。 (6 分,每点 1 分。) 13.①内容上,描写故乡的美丽画面,以收割情景表现乡村生活的热闹、丰富和诗意。 (2 分) ②结构上,为后文续写稻草的种种温软作映衬铺垫。 (2 分) 14. (])用生动的比喻,从色彩、动态两方面形象地表现了故乡的风景美和农忙时节农村 特有 的生活画面。 (2 分,说出用“比喻”修辞,给 1 分) (2)用细节描写表现了农村生活的温馨、宁静、平和。 (2 分,说出细节描写,给 1 分。) 15.文章选取稻草、草帽、锄镐等大量、具体、典型的农村生活物品,描绘了充满着土地与 阳光 气息,有着劳动的喧闹、丰收的色彩、孩子们的笑声和农人平和的生活场景,表现了乡村生 活的真 实、简单、朴素和农人的自然朴实。 (三层意思,每层意思 2 分,意思对即可。) (淮安市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六、(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1 题。(18 分) 雁南飞 胡 同 ①春天来了,小燕子乘着南风伴着细雨再一次回到了北方的那个屋檐下。看着它们忙 忙碌碌地衔泥垒巢,我忽然想到,已经很久没有见过秋天里的大雁了,那些披着灰色的羽毛, 舞着矫健翅膀的身影在不知不觉中渐渐隐退了,最后一次听到大雁的鸣叫是在什么时候?三
年前?五年前?还是十年前?每一个季节都有每一个季节的天空但并不是每一个季节里都 有属于自己的声音,只有秋天,只有雁过长空时的声声嘹亮而最悲凉的鸣叫,才能把一个季 节渲染得如此有声有色。 ②天空中永远都有吱吱噎喳的麻雀飞过,但我们无法像留住麻雀一样留住大雁。雁是 过客,古称“宾鸿”、“一雁声嘶何处归”、“雁飞高兮远难寻”、大雁似乎总是南飞,似乎从 来就没有回来过。木兰从军,苏轼牧羊、昭君出塞,文姬离家,清照南徙,从南到北,也要 从北到南,追逐着太阳行走,只为着找寻生命不可缺少的快意与温暖,可到头来还是留下永 远的漂泊,永远的哀伤。“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 这一唱三叹,是写给秋天的,写给大雁的,也是写自己的,大雁是种能承载人类激荡的心 灵的鸟。它早已具备了做人类朋友的资格。可当我们再一次想起朋友的时候,朋友却已经淡 出我们的视野。 ③没有了大雁的生活,就显得有些无味,孩子们依旧捧着课本,读着诗一样的句子:“秋 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变成‘人′字,一会儿变成一′字。”他们抬 起头问,老师,大雁到哪里去了?老师抬头,看看城市一角的天空,慢慢说,大雁已经成了 个故事,一个故事,写在《诗经》里,“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写在《礼记》里,“季秋 之月,鸿雁来宾”;写在唐诗中,“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写在宋词里,“断鸿声里,立 尽斜阳";写在崔莺莺长亭送别的元曲里,“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写在宋 江南征方腊的明清小说中,“我想宾鸿避暑寒,离了天山,衔芦渡关,趁冮南地暖,求食稻 粱,初春方回。 ④我不知道该怎样给学生解释大雁消失的原因,因为这是—个根本无法解释清楚的问 作文课上,他们描写秋天,说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遍地都是金黄的小麦,我说这是 个低级错误,但更低级的失误却在于我:他们面面相觑,竟然不知道错在何处?在都市中 生活,谁还能像舂天池塘的鸭孑样敏感于江水的冷暖敏感于季节的变化,空调可以模糊 夏与秋的界限超市的货柜上永远摆放着四季的瓜果舾筋水泥的房子不能标记春夏的变换 在一个被以文明的名义遮盖的封闭的笼子里,我们怎舍得这一处自我陶醉的世界。 ⑤也许人们早已经不再关心窗外的天空,只是聚精会神于电子时代极度的物欲的张扬。 当我们把电视当成主要的娱乐的时候,星辰就从夜晚的视野消失了;当我们把电脑作为 生活的一部分的时候,草木虫鱼就变异成电子游戏里打打杀杀的怪兽;当乡村不再有青 山绿水、都市不再有春夏秋冬的差别的时候,我们猛然间发现已经搞错了自己在这个星 球上的身份是过客还是主宰 ⑥天高气爽,白云悠悠,黄叶飘飘。一行大雁从蓝蓝的天空掠过,撒下串串清脆的叫声。 ⑦这记忆中的景象多美啊!我们还能再看到吗?我们的孩子能看到吗? (选自006年8月1日《青岛日报》,有删改) 18.文章主要内容是写大雁,①②段中却写到燕子和麻雀,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19.在第②段中,为什么说“大雁是一种能承载人类激荡的心灵的鸟”?(4分) 20.文章第③段引用《诗经》、《礼记》,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里的句子,有何目的 (4分) 21.结合全文,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所表达情感的理解。(6分)
年前?五年前?还是十年前?每一个季节都有每一个季节的天空,但并不是每一个季节里都 有属于自己的声音,只有秋天,只有雁过长空时的声声嘹亮而最悲凉的鸣叫,才能把一个季 节渲染得如此有声有色。 ②天空中永远都有吱吱喳喳的麻雀飞过,但我们无法像留住麻雀一样留住大雁。雁是 过客,古称“宾鸿”、“一雁声嘶何处归”、“雁飞高兮远难寻”、大雁似乎总是南飞,似乎从 来就没有回来过。木兰从军,苏轼牧羊、昭君出塞,文姬离家,清照南徙,从南到北,也要 从北到南,追逐着太阳行走,只为着找寻生命不可缺少的快意与温暖,可到头来还是留下永 远的漂泊,永远的哀伤。“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 这一唱三叹,是写给秋天的,写给大雁的,也是写自己的,大雁是一种能承载人类激荡的心 灵的鸟。它早已具备了做人类朋友的资格。可当我们再一次想起朋友的时候,朋友却已经淡 出我们的视野。 ③没有了大雁的生活,就显得有些无味,孩子们依旧捧着课本,读着诗一样的句子:“秋 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变成‘人’字,一会儿变成‘一’字。”他们抬 起头问,老师,大雁到哪里去了?老师抬头,看看城市一角的天空,慢慢说,大雁已经成了 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写在《诗经》里,“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写在《礼记》里,“季秋 之月,鸿雁来宾”;写在唐诗中,“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写在宋词里,“断鸿声里,立 尽斜阳”;写在崔莺莺长亭送别的元曲里,“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写在宋 江南征方腊的明清小说中,“我想宾鸿避暑寒,离了天山,衔芦渡关,趁江南地暖,求食稻 粱,初春方回。” ④我不知道该怎样给学生解释大雁消失的原因,因为这是一个根本无法解释清楚的问 题。作文课上,他们描写秋天,说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遍地都是金黄的小麦,我说这是 一个低级错误,但更低级的失误却在于我:他们面面相觑,竟然不知道错在何处?在都市中 生活,谁还能像春天池塘的鸭子一样敏感于江水的冷暖,敏感于季节的变化,空调可以模糊 夏与秋的界限,超市的货柜上永远摆放着四季的瓜果,钢筋水泥的房子不能标记春夏的变换, 在一个被以文明的名义遮盖的封闭的笼子里,我们怎舍得这一处自我陶醉的世界。 ⑤也许人们早已经不再关心窗外的天空,只是聚精会神于电子时代极度的物欲的张扬。 当我们把电视当成主要的娱乐的时候,星辰就从夜晚的视野消失了;当我们把电脑作为 生活的一部分的时候,草木虫鱼就变异成电子游戏里打打杀杀的怪兽;当乡村不再有青 山绿水、都市不再有春夏秋冬的差别的时候,我们猛然间发现已经搞错了自己在这个星 球上的身份是过客还是主宰。 ⑥天高气爽,白云悠悠,黄叶飘飘。一行大雁从蓝蓝的天空掠过,撒下串串清脆的叫声。 ⑦这记忆中的景象多美啊!我们还能再看到吗?我们的孩子能看到吗?。 (选自 2006 年 8 月 1 日《青岛日报》,有删改) 18.文章主要内容是写大雁,①②段中却写到燕子和麻雀,作用分别是什么?(4 分) 19.在第②段中,为什么说“大雁是一种能承载人类激荡的心灵的鸟”?(4 分) 20.文章第③段引用《诗经》、《礼记》,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里的句子,有何目的? (4 分) 21.结合全文,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所表达情感的理解。(6 分)
六、(18分) 18.(4分)写燕子再一次回来来对比说明大雁没有回来,并引起下文:写麻雀天天吱喳对 比说明大雁是过客。(每点2分) 19.(4分)人的漂泊不定行旅匆匆和大雁的漂泊类似:人们喜欢用大雁寄托情思,抚慰落 寞孤独的灵魂。(每点2分) 20.(4分)现在大雁只是文学中的一个意象,在现实生活中难以看到:说明自古大雁与人 类文化的关系密切。(每点2分) 21.(6分)对过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怀念:对人类以“文明”的名义与自然隔绝的感慨 对现在和将来自然受到破坏的担忧。(每点2分,只要联系现实,写出每点的意思即可) (苏州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亲爱的麦子 周涛 我想说:“亲爱的麦子。” 我想,对这种优良的植物应该这么称呼。这并不显得过分,也不显得轻浮 而且我还想,对它,对这种呈颗粒状的、宛如掉在土壤里并沾满了土末的汗珠般的东西 人类平时的态度是不是有些过于轻视和随便了呢? 它很美。尤其是它的颗粒,有一种土壤般朴素柔和不事喧哗的质地和本色。它从土壤里 生长出来,依旧保持了土壤的颜色,不刺目.不耀眼,却改变了土壤的味道。这就使它带有 了土地的精华的含义。特别是它还保持着耕种者的汗珠的形状,这就像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 某种提醒、某种警喻,仿佛它不是自己种子的果实,而是汗珠滴入土壤后的成熟 这一切使它更美。麦子,它是如此的平凡,然而却是由天、地、人三者合作创造的精品 它使我们想到天空的阳光和雨水,想到土地默默的积蓄和消耗,想到人的挥动着的肢体 它还可以使我们毫不费力地想到镰刀、饥馑、战争、死亡等等最关乎人类生存的问题。但是 面粉不容易使人想到这些。这就是麦子掩藏在朴素后面的那种深刻的美。 我是一个热爱粮食的人,因此,我非常乐意在春天的吉木萨尔翻弄麦子。我们住的地方 没有面粉厂,也没有粮店;庄户人只能分得麦子,到一个河上的磨坊去磨成面粉 连续几天,我和父亲把一麻袋麦子倒进院里架起的一个木槽里,然后倒水冲洗,直到 颗颗麦粒被洗出它本来的那种浅褐色的质朴,透出一股琥珀色的圆满的忧伤。然后晾晒几天, 再装入麻袋。我看得出来,麦子的色泽里含有一种忧伤的意味,一种成熟的物质所带有的哲 学式的忧伤。这种忧伤和它的圆满形态、浅褐色泽浑然和谐,与生俱来而又无从表述,毫不 自知而叉一目了然。正是这,使它优美。 于是有一天,我们起得绝早。我们向邻居借来了一头驴和一辆架子车,像是户儿家的 个重大行动似的,把装麦子的麻袋搬上驴车,朝磨房去了。路上,我突然觉得我和父亲像是 两只松鼠,或是连松鼠也不如的什么鼠类,正运载着辛苦了一年收集来的谷物,准备过冬 我们如此重视的两麻袋麦子,其实正相当于老鼠收集在洞里的谷物。我感到了滑稽,有点哭 笑不得。人一旦还原到这种状态时,生存的形象就分外像各种动物了。 这就是我们的麦子,一粒一粒的,从田亩中收集回来的养命之物。颗粒很小,每一粒都 不够塞牙缝儿的:但是我们就是靠着这样一些小颗粒,维持生命,支撑地球上庞大众多的人 群发明、创造、争斗、屠杀、繁衍、爱憎……不管人类已经进化到了何种程度,它还在吃麦 这就够了,这就足以说明人类依然没有摆脱上帝的制约,依然是生存在地球上的无数
六、(18 分) 18.(4 分)写燕子再一次回来来对比说明大雁没有回来,并引起下文;写麻雀天天吱喳对 比说明大雁是过客。(每点 2 分) 19.(4 分)人的漂泊不定行旅匆匆和大雁的漂泊类似;人们喜欢用大雁寄托情思,抚慰落 寞孤独的灵魂。(每点 2 分) 20.(4 分)现在大雁只是文学中的一个意象,在现实生活中难以看到;说明自古大雁与人 类文化的关系密切。(每点 2 分) 21.(6 分)对过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怀念;对人类以“文明”的名义与自然隔绝的感慨; 对现在和将来自然受到破坏的担忧。(每点 2 分,只要联系现实,写出每点的意思即可) (苏州市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亲爱的麦子 周 涛 我想说:“亲爱的麦子。” 我想,对这种优良的植物应该这么称呼。这并不显得过分,也不显得轻浮。 而且我还想,对它,对这种呈颗粒状的、宛如掉在土壤里并沾满了土末的汗珠般的东西, 人类平时的态度是不是有些过于轻视和随便了呢? 它很美。尤其是它的颗粒,有一种土壤般朴素柔和不事喧哗的质地和本色。它从土壤里 生长出来,依旧保持了土壤的颜色,不刺目.不耀眼,却改变了土壤的味道。这就使它带有 了土地的精华的含义。特别是它还保持着耕种者的汗珠的形状,这就像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 某种提醒、某种警喻,仿佛它不是自己种子的果实,而是汗珠滴入土壤后的成熟。 这一切使它更美。麦子,它是如此的平凡,然而却是由天、地、人三者合作创造的精品。 它使我们想到天空的阳光和雨水,想到土地默默的积蓄和消耗,想到人的挥动着的肢体…… 它还可以使我们毫不费力地想到镰刀、饥馑、战争、死亡等等最关乎人类生存的问题。但是 面粉不容易使人想到这些。这就是麦子掩藏在朴素后面的那种深刻的美。 我是一个热爱粮食的人,因此,我非常乐意在春天的吉木萨尔翻弄麦子。我们住的地方 没有面粉厂,也没有粮店;庄户人只能分得麦子,到一个河上的磨坊去磨成面粉。 连续几天,我和父亲把一麻袋麦子倒进院里架起的一个木槽里,然后倒水冲洗,直到一 颗颗麦粒被洗出它本来的那种浅褐色的质朴,透出一股琥珀色的圆满的忧伤。然后晾晒几天, 再装入麻袋。我看得出来,麦子的色泽里含有一种忧伤的意味,一种成熟的物质所带有的哲 学式的忧伤。这种忧伤和它的圆满形态、浅褐色泽浑然和谐,与生俱来而又无从表述,毫不 自知而叉一目了然。正是这,使它优美。 于是有一天,我们起得绝早。我们向邻居借来了一头驴和一辆架子车,像是户儿家的一 个重大行动似的,把装麦子的麻袋搬上驴车,朝磨房去了。路上,我突然觉得我和父亲像是 两只松鼠,或是连松鼠也不如的什么鼠类,正运载着辛苦了一年收集来的谷物,准备过冬。 我们如此重视的两麻袋麦子,其实正相当于老鼠收集在洞里的谷物。我感到了滑稽,有点哭 笑不得。人一旦还原到这种状态时,生存的形象就分外像各种动物了。 这就是我们的麦子,一粒一粒的,从田亩中收集回来的养命之物。颗粒很小,每一粒都 不够塞牙缝儿的;但是我们就是靠着这样一些小颗粒,维持生命,支撑地球上庞大众多的人 群发明、创造、争斗、屠杀、繁衍、爱憎……不管人类已经进化到了何种程度,它还在吃麦 子——这就够了,这就足以说明人类依然没有摆脱上帝的制约,依然是生存在地球上的无数
种类生物中的一种,而不是神 被小小的麦粒制约着的伟大物种啊! 麦子进了磨坊。缓慢迟重地在水磨上被磨损,被咀嚼,被粉化。我想着一颗颗饱满的麦 粒被压扁、挤裂、磨碎时的样子,想着它们渐渐麻木、任其蹂躏的状态,有一丝呻吟和不堪 其痛的磨难从胸膛里升起,传染给我的四肢。我真真实实地感到了我和它们一样,和这些麦 子一样,正在一座类似的生活的水磨上被一点一点地、慢吞吞地磨损着。 我就是麦子。我芬芳的、新鲜的肉体正挤在历史和现实两块叉圆又平的大石盘间,在它 们沉重浑浊的歌声中,被粉化。我欲哭无泪,欲喊无声。因为我就是泪水和汗珠平凡的凝聚 物一——麦子。我将一代代地生长,被割掉;成熟:;被粉化:被制成各种精美的食品,被吃 掉:然后再生长。人们把我叫作“麦子”。只有一个诗人这样称呼我,他说 亲爱的麦子。” (选自《周涛散文》,有删改) 11.作者笔下的麦子很美,请根据文意概括其美在何处。(6分) 12.文中划线句“被小小的麦粒制约着的伟大物种啊!”应怎样理解?这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 特点?(5分) 13.本文耐人寻味。请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文章第11段(“麦子进了磨坊…慢吞吞地 磨损着”)进行简要赏析。(5分) 14.结合全文,探究“亲爱的麦子”这个题目的多重含义。(7分) 11.朴素柔和、不事喧哗的本色之美:(2分)天、地、人三者合作创造的深刻之美:(2分) 忧伤色泽和圆满形态的和谐之美。(2分川意思对就可) 12.说明人类仍然没有摆脱自然的制约,人类不是神,是万物种类的其中之一。(3分)这句 话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或感叹的语气]、(1分)对比的手法或反语的修辞]。(1分) 13.本段语言诗化、优美,富有意蕴。(1分)采用了联想、想象、(1分)拟人(1分)等手法, 抒发了作者对麦子遭遇的同情和忧愤,(1分同时发出了人同样被现实生活挤磨的感慨。(1 14.是对朴素本色、忧伤深刻的麦子的称颂;(2分)也是对那些像麦子一样平凡地生活着的 人的称颂:(2分)更是对麦子代表着的和人类共同生活的自然的称颂。(3分意思对就可)甲 无锡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0分)
种类生物中的一种,而不是神。 被小小的麦粒制约着的伟大物种啊! 麦子进了磨坊。缓慢迟重地在水磨上被磨损,被咀嚼,被粉化。我想着一颗颗饱满的麦 粒被压扁、挤裂、磨碎时的样子,想着它们渐渐麻木、任其蹂躏的状态,有一丝呻吟和不堪 其痛的磨难从胸膛里升起,传染给我的四肢。我真真实实地感到了我和它们一样,和这些麦 子一样,正在一座类似的生活的水磨上被一点一点地、慢吞吞地磨损着。 我就是麦子。我芬芳的、新鲜的肉体正挤在历史和现实两块叉圆又平的大石盘间,在它 们沉重浑浊的歌声中,被粉化。我欲哭无泪,欲喊无声。因为我就是泪水和汗珠平凡的凝聚 物一——麦子。我将一代代地生长,被割掉;成熟;被粉化;被制成各种精美的食品,被吃 掉;然后再生长。人们把我叫作“麦子”。只有一个诗人这样称呼我,他说: “亲爱的麦子。” (选自《周涛散文》,有删改) 11.作者笔下的麦子很美,请根据文意概括其美在何处。(6 分) 12.文中划线句“被小小的麦粒制约着的伟大物种啊!”应怎样理解?这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 特点?(5 分) 13.本文耐人寻味。请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文章第 11 段(“麦子进了磨坊……慢吞吞地 磨损着”)进行简要赏析。(5 分) 14.结合全文,探究“亲爱的麦子”这个题目的多重含义。(7 分) 11.朴素柔和、不事喧哗的本色之美;(2 分)天、地、人三者合作创造的深刻之美;(2 分) 忧伤色泽和圆满形态的和谐之美。(2 分)(意思对就可) 12.说明人类仍然没有摆脱自然的制约,人类不是神,是万物种类的其中之一。(3 分)这句 话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或感叹的语气]、(1 分)对比的手法[或反语的修辞]。(1 分) 13.本段语言诗化、优美,富有意蕴。(1 分)采用了联想、想象、(1 分)拟人(1 分)等手法, 抒发了作者对麦子遭遇的同情和忧愤,(1 分)同时发出了人同样被现实生活挤磨的感慨。(1 分) 14.是对朴素本色、忧伤深刻的麦子的称颂;(2 分)也是对那些像麦子一样平凡地生活着的 人的称颂;(2 分)更是对麦子代表着的和人类共同生活的自然的称颂。(3 分)(意思对就可) 甲、 无锡市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像秋冬的黄叶一样飘零 凌鹰 ①我这里要说的是我对一种文字的理解。这种文字就像潇水上的一只只水鸟,她最早只 是在潇水上空零零散散地飞翔,将一片片纯净的羽毛飘落到潇水河畔和潇水那些深深浅浅的 漩涡里。应该说,在潇水放排撑船的水手中,是有一些人见识过这种文字水鸟的。更准确 点说,那些孤独而浪漫的水手最初是先看见那些放飞文字的女子然后才开始关注那些在潇水 的水雾云烟间飞来飞去的文字的。这种文字现在已经被认定是世界瑰宝。尽管那些最早在潇 水见识过那种文字水鸟的水手们绝大部分已经化作了岁月的流水,而这种叫做女书的文字却 依然在潇水河畔一个叫普美村的村庄内外长一声短一声地呜咽孤鸣。 ②无论在普美村亲眼看见那些女书,还是在一些有关女书的资料和书籍上见到这些文 字,我都觉得这整体字形往一边倾斜的文字就是一只只正在酣睡的水鸟。这就让我惊然想到, 这些文字的水鸟一定非常的疲惫非常的孤清了。因为她们在这漫长的时光里,一直就在孤独 无助地飞翔,她们很想飞出普美村飞岀潇水,很想飞到她们应该抵达的一种境地。可是,她 们毕竞是女性化的,过于轻灵过于妩媚,过于阴柔过于婉约。她们的每一笔每一画,都是用 女人的一腔百折柔肠写就的,都是用女人的一缕缕情丝织就的,都是用女人的泪光和叹息凝 结起来的。这样的文字,只有女人才能透彻地解读 ③所以,我们现在来破译那些幸存的女书,已然再也看不到那些沾在女书上的泪水和叹 息了,看不到女书里的那种水灵和鲜活了。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串奄奄一息、疲惫不堪、伤 痕累累的文字!这些文字以水鸟求生的方式在潇水的上空历经了一个个风霜雪雨的日子,才 坚韧地活到了今天。 ④当然,一部分女书还是无奈地死去了,在没有人给她们哪怕一点点养分的情况下,她 们只能像极度饥饿极度寒冷的水鸟一样一只只地饿死在潇水的某些角落,化作我们此刻的遗 憾和追问!今天,遗留下来的女书文字,竟然不足三千。这些遗落和消亡的文字,只能成为 我们无边的怀想 ⑤我经常臆想一群身穿蓝色印花衣裳的女子结伴走向一条河的码头。她们手挎竹篮,用 种类似于鸟叫一样的语言相互对话 ⑥这是一群浣纱的女子。她们将纱浣得雪白,也将心事浣得雪亮。 ⑦精于“女红″是这个地方的女子必修的课题。女书也就在这样一种针线交织的手工劳作 中潜滋暗长着。用女书对话,用女声唱歌便成了一些女性浣纱织布、做鞋绣花时最生动和最 凄绝的声音与歌谣 ⑧于是,更多的时候,在普美村附近,随时都会有一阵阵织布声像潇水的轻波浅浪和都庞岭 的山风一样,犹轻犹重、犹长犹短地在时空的缝隙里低吟浅唱。这幽远的织布声与织布女子 用女书的对话抑或女书的歌吟,一直响彻到今天和以后的岁月,它令我们所有热爱语言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像秋冬的黄叶一样飘零 凌鹰 ①我这里要说的是我对一种文字的理解。这种文字就像潇水上的一只只水鸟,她最早只 是在潇水上空零零散散地飞翔,将一片片纯净的羽毛飘落到潇水河畔和潇水那些深深浅浅的 漩涡里。应该说,在潇水放排撑船的水手中,是有一些人见识过这种文字水鸟的。更准确一 点说,那些孤独而浪漫的水手最初是先看见那些放飞文字的女子然后才开始关注那些在潇水 的水雾云烟间飞来飞去的文字的。这种文字现在已经被认定是世界瑰宝。尽管那些最早在潇 水见识过那种文字水鸟的水手们绝大部分已经化作了岁月的流水,而这种叫做女书的文字却 依然在潇水河畔一个叫普美村的村庄内外长一声短一声地呜咽孤鸣。 ②无论在普美村亲眼看见那些女书,还是在一些有关女书的资料和书籍上见到这些文 字,我都觉得这整体字形往一边倾斜的文字就是一只只正在酣睡的水鸟。这就让我惊然想到, 这些文字的水鸟一定非常的疲惫非常的孤清了。因为她们在这漫长的时光里,一直就在孤独 无助地飞翔,她们很想飞出普美村飞出潇水,很想飞到她们应该抵达的一种境地。可是,她 们毕竟是女性化的,过于轻灵过于妩媚,过于阴柔过于婉约。她们的每一笔每一画,都是用 女人的一腔百折柔肠写就的,都是用女人的一缕缕情丝织就的,都是用女人的泪光和叹息凝 结起来的。这样的文字,只有女人才能透彻地解读! ③所以,我们现在来破译那些幸存的女书,已然再也看不到那些沾在女书上的泪水和叹 息了,看不到女书里的那种水灵和鲜活了。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串奄奄一息、疲惫不堪、伤 痕累累的文字!这些文字以水鸟求生的方式在潇水的上空历经了一个个风霜雪雨的日子,才 坚韧地活到了今天。 ④当然,一部分女书还是无奈地死去了,在没有人给她们哪怕一点点养分的情况下,她 们只能像极度饥饿极度寒冷的水鸟一样一只只地饿死在潇水的某些角落,化作我们此刻的遗 憾和追问!今天,遗留下来的女书文字,竟然不足三千。这些遗落和消亡的文字,只能成为 我们无边的怀想。 ⑤我经常臆想一群身穿蓝色印花衣裳的女子结伴走向一条河的码头。她们手挎竹篮,用 一种类似于鸟叫一样的语言相互对话。 ⑥这是一群浣纱的女子。她们将纱浣得雪白,也将心事浣得雪亮。 ⑦精于“女红”是这个地方的女子必修的课题。女书也就在这样一种针线交织的手工劳作 中潜滋暗长着。用女书对话,用女声唱歌便成了一些女性浣纱织布、做鞋绣花时最生动和最 凄绝的声音与歌谣。 ⑧于是,更多的时候,在普美村附近,随时都会有一阵阵织布声像潇水的轻波浅浪和都庞岭 的山风一样,犹轻犹重、犹长犹短地在时空的缝隙里低吟浅唱。这幽远的织布声与织布女子 用女书的对话抑或女书的歌吟,一直响彻到今天和以后的岁月,它令我们所有热爱语言的人
们不得不沉默。我们只有在沉默中倾听,才能感知到这个不大的、甚至是非常弱小的女性世 界的存在,才能感知到这个弱小的语言王国无可穷尽的甜润与苦涩 ⑨可是,除了这些村庄里的女子对这种旷世语言的无助的挽留和呵护,几乎再也没有人认真 地用心去倾听过。于是,她们只有把这种语言和文字带走 ⑩当我们今天得知,那个地方凡是懂得女书的女人在她们临死前总要嘱咐自己的后代、 亲友将记载她们一生的所有女书都要焚化或放进她们在另一个世界居住的“老屋”里时,我们 可能会想到这是一种祭奠。不可否认,这的确是她们的一种初衷。但我却依然固执地认为 这更隐含了她们对这个世界唯一的一次反叛与忧怨,这更是她们对女书的另一种呵护与热 爱。她们不愿让这些与她们的终生息息相关的女书在人间像秋冬的黄叶一样一片一片地飘 零,她们宁愿带到身边,在世界的另一头再选择一个浣纱的码头,静心地回味和阅读。 12.结合文本内容,概括说明第②段“她们很想飞出普美村飞出潇水,很想飞到她们应该抵 达的一种境地”句子中的“境地”的具体内涵。(4分) 13.文章指出遗留至今的女书文字已不足三千,大部分都已遗落或消失。请结合全文内容, 概括说明“女书”难以流传的原因。(6分) 14.联系全文内容,概括分析作者以“像秋冬的黄叶一样飘零”为题的用意。(4分) 15.第⑧段中,作者既说“这个语言王国是弱小的”,但又说它有“元可穷尽的甜润与苦涩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12.“境地″之一是想使女书在更广的范围流传:(2分γ境地"之二是渴望被人理解、有人倾听、 为人所用。(2分) 13.①流传或传播范围很小,文字仅停留于潇水河畔:②使用面很窄,只有女人才能透彻地 解读;③了解文字的人很少,很少有人认真地用心去倾听过:④文字流传的结果很特殊,懂 得女书的女人临死时都带着女书而去。(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 14。以“像秋冬的黄叶一样飘零”为标题,表明女书正在逐渐遗落和消亡,难以长久流传:(2 分)突出体现了作者对女书命运的无奈和感伤,(或怀想和惋惜)(2分)。 15.在常人看来,“女书”作为遗落和消亡的文字,只能成为我们无边的怀想,因而显得十分 弱小″:口2分)但“女书″凝聚着女人的百折柔肠、缕缕情丝,传达出最生动、最凄绝的声音
们不得不沉默。我们只有在沉默中倾听,才能感知到这个不大的、甚至是非常弱小的女性世 界的存在,才能感知到这个弱小的语言王国无可穷尽的甜润与苦涩。 ⑨可是,除了这些村庄里的女子对这种旷世语言的无助的挽留和呵护,几乎再也没有人认真 地用心去倾听过。于是,她们只有把这种语言和文字带走。 ⑩当我们今天得知,那个地方凡是懂得女书的女人在她们临死前总要嘱咐自己的后代、 亲友将记载她们一生的所有女书都要焚化或放进她们在另一个世界居住的“老屋”里时,我们 可能会想到这是一种祭奠。不可否认,这的确是她们的一种初衷。但我却依然固执地认为, 这更隐含了她们对这个世界唯一的一次反叛与忧怨,这更是她们对女书的另一种呵护与热 爱。她们不愿让这些与她们的终生息息相关的女书在人间像秋冬的黄叶一样一片一片地飘 零,她们宁愿带到身边,在世界的另一头再选择一个浣纱的码头,静心地回味和阅读。 12.结合文本内容,概括说明第②段“她们很想飞出普美村飞出潇水,很想飞到她们应该抵 达的一种境地”句子中的“境地”的具体内涵。(4 分) 13.文章指出遗留至今的女书文字已不足三千,大部分都已遗落或消失。请结合全文内容, 概括说明“女书”难以流传的原因。(6 分) 14.联系全文内容,概括分析作者以“像秋冬的黄叶一样飘零”为题的用意。(4 分) 15.第⑧段中,作者既说“这个语言王国是弱小的”,但又说它有“元可穷尽的甜润与苦涩”,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 分) 答: 12.“境地”之一是想使女书在更广的范围流传;(2 分)“境地”之二是渴望被人理解、有人倾听、 为人所用。(2 分) 13.①流传或传播范围很小,文字仅停留于潇水河畔;②使用面很窄,只有女人才能透彻地 解读;③了解文字的人很少,很少有人认真地用心去倾听过;④文字流传的结果很特殊,懂 得女书的女人临死时都带着女书而去。(答出三点即可,每点 2 分) 14。以“像秋冬的黄叶一样飘零”为标题,表明女书正在逐渐遗落和消亡,难以长久流传;(2 分)突出体现了作者对女书命运的无奈和感伤,(或怀想和惋惜)(2 分)。 15.在常人看来,“女书”作为遗落和消亡的文字,只能成为我们无边的怀想,因而显得十分 “弱小”;(2 分)但“女书”凝聚着女人的百折柔肠、缕缕情丝,传达出最生动、最凄绝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