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联考 高三语文试卷 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命题:闽侯三中林青李瑛 1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1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①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 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 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 咖}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 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 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 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 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 龈}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 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②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 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 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 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
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联考 高三 语文试卷 完卷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命题:闽侯三中 林青 李瑛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 1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 ①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 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 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 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 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 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 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 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 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 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②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 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 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 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
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 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③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 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 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 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 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 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 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 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 所难以割舍 B.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晩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 可见一斑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 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 名而创作的 2.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 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 去歌唱。 C.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 更为出色 D.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 曲同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 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③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 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 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 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 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 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 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 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 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 所难以割舍。 B.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 可见一斑。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 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 名而创作的。 2.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 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 去歌唱。 C.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 更为出色。 D.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 曲同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 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B.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 看得很珍贵的 C.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 以难以流行。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 们推崇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袁枢,字机仲,建之建安人。幼力学,尝以《修身与写赋》试国子监,周必大、 刘珙皆期以远器。试礼部,词赋第一人,教授兴化军。为礼部试官。常喜诵司马光《资 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 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 矣 他日,上问袁枢何官,茂良以实对,上曰:“可与寺监簿。”于是以大宗正簿召登对, 即因史书以言曰:“臣窃闻陛下尝读《通鉴》,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 戒,垂法万世。”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好佞,致于祸乱。上曰:“朕 不至与此曹图事帷幄中。”枢谢曰:“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之福也。”兼国史院编修官, 分修国史传。章悖家以其同里,宛转请文饰其传,枢曰:“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 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时相赵雄总史事,见之叹曰:“无愧古良史。” 权工部郎官,累迁兼吏部郎官。两淮旱,命廉视真、杨、庐、和四郡。归陈两進形 势谓两准坚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汇不知保進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坡于進上非所以戒不虞 瓜洲新城,专为退保,金使过而指议,淮人闻而叹嗟。谁为陛下建此策也?” 迁大理少卿。通州民高氏以产业事下大理,殿中侍御史冷世光纳厚赂曲庇之,枢直 其事以闻,人为危之。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诏权工部侍郎。因 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光宗受禅,叙复元官。 擢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江陵濒大江,岁坏为巨浸,民无所托。楚故城楚观在焉, 为室庐,徙民居之,以备不虞。种木数万,以为捍蔽,民德之。开禧元年,卒,年七十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 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B.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 看得很珍贵的。 C.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 以难以流行。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 们推崇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袁枢,字机仲,建之建安人。幼力学,尝以《修身与写赋》试国子监,周必大、 刘珙皆期以远器。试礼部,词赋第一人,教授兴化军。为礼部试官。常喜诵司马光《资 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 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 矣。” 他日,上问袁枢何官,茂良以实对,上曰:“可与寺监簿。”于是以大宗正簿召登对, 即因史书以言曰:“臣窃闻陛下尝读《通鉴》,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 戒,垂法万世。”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上曰:“朕 不至与此曹图事帷幄中。”枢谢曰:“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之福也。”兼国史院编修官, 分修国史传。章悖家以其同里,宛转请文饰其传,枢曰:“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 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时相赵雄总史事,见之叹曰:“无愧古良史。” 权工部郎官,累迁兼吏部郎官。两淮旱,命廉视真、杨、庐、和四郡。归陈两淮形 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 瓜洲新城,专为退保,金使过而指议,淮人闻而叹嗟。谁为陛下建此策也?” 迁大理少卿。通州民高氏以产业事下大理,殿中侍御史冷世光纳厚赂曲庇之,枢直 其事以闻,人为危之。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诏权工部侍郎。因 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光宗受禅,叙复元官。 擢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江陵濒大江,岁坏为巨浸,民无所托。楚故城楚观在焉, 为室庐,徙民居之,以备不虞。种木数万,以为捍蔽,民德之。开禧元年,卒,年七十
五。创作《易传解义》及《辩异》《童子问》等书藏于家。(选自《宋史·袁枢传》,有 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 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 B.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 淮上/非所以戒不虞/ C.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 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 D.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 淮上/非所以戒不虞/ 5.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子监,是中国古代自明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 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B.礼部,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管理全国学 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C.累迁,表示官职多次调动。在古代,超迁、擢、陟、拔等表示官职的升迁,而谪 黜、窜、左迁等则表示降职贬官。 D.《通鉴纪事本末》为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学著作。“纪事本末体”兼有纪传、编 年二者优点,使“数千年事迹经纬明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枢文才突出,学识渊博。他少年时努力学习,曾经以《修身与写赋》参加国子监 考试,后又参加礼部考试,得词赋科第一。周必大、刘珙看好他的前程。 B.皇帝关心提拔袁枢,袁枢借史事劝诫皇帝。袁枢积极进言,敢于弹劾权贵,御史冷 世光违法乱纪,袁枢弹劾他,皇帝生气,立即罢免了冷世光 C.袁枢为人正直,修史秉笔直书。他负责修国史,章悖是他的同乡,向他委婉请求修 饰自己的传记,被袁枢严词拒绝,皇帝知道后赞赏了袁枢。 D.袁枢为民办实事,体恤百姓。他在江陵任职,江陵靠近长江,每年遭受水患,百姓 遭殃;他建草房安置百姓,种树木防备水灾,百姓感激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五。创作《易传解义》及《辩异》《童子问》等书藏于家。(选自《宋史·袁枢传》,有 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 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 B.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 淮上/非所以戒不虞/ C.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 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 D.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 淮上/非所以戒不虞/ 5.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国子监,是中国古代自明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 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B.礼部,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管理全国学 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C.累迁,表示官职多次调动。在古代,超迁、擢、陟、拔等表示官职的升迁,而谪、 黜、窜、左迁等则表示降职贬官。 D.《通鉴纪事本末》为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学著作。“纪事本末体”兼有纪传、编 年二者优点,使“数千年事迹经纬明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袁枢文才突出,学识渊博。他少年时努力学习,曾经以《修身与写赋》参加国子监 考试,后又参加礼部考试,得词赋科第一。周必大、刘珙看好他的前程。 B.皇帝关心提拔袁枢,袁枢借史事劝诫皇帝。袁枢积极进言,敢于弹劾权贵,御史冷 世光违法乱纪,袁枢弹劾他,皇帝生气,立即罢免了冷世光。 C.袁枢为人正直,修史秉笔直书。他负责修国史,章悖是他的同乡,向他委婉请求修 饰自己的传记,被袁枢严词拒绝,皇帝知道后赞赏了袁枢。 D.袁枢为民办实事,体恤百姓。他在江陵任职,江陵靠近长江,每年遭受水患,百姓 遭殃;他建草房安置百姓,种树木防备水灾,百姓感激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 (2)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 二>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千秋岁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 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 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开封)金明池 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8.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5分) 答 9.“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对其表现手法进行赏析 (6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提出与“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相对的观点 (2)《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是: (3)荀子在《劝学》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 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的君子,就要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乙、选考题
(1)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 译: (2)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 译: 古代诗歌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8-9 题。 千秋岁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 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 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开封)金明池。 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8.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5 分) 答: 9.“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对其表现手法进行赏析 (6 分) 答: 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 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苏轼在《赤壁赋》提出与“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相对的观点 是 , 。 ⑵《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是: , 。 ⑶荀子在《劝学》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 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的君子,就要“ ”,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 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 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小说,完成(1)—(4)题 戈壁听沙韩少功 (1)六十年代末,一小群中学生曾想瞒着父母去新疆参加军垦一一其中便有我这个初中 生。那次逃窜未遂的记忆被悠悠岁月洗刷模糊之后,直到去年,我才寻得一机会西出边 (②)据说我去得不是时候,草原已枯萎,河流已干涸,葡萄园已凋零,肃杀寒风把梦境 中的缤纷五彩淘洗一尽,只留下一片沙海。沙丘,沙河,沙地,沙窟,举目茫茫,大地 干净。不管什么时候在车上醒来,疲乏地探头远眺,看见的很可能仍是一片单调的灰黄, 无边无际又无声无息,让人觉得车子跑了几天却仍留在原地。 (3)人们不喜欢沙。其实细想一下,葡萄和哈密瓜适宜在沙土里生长,坎儿井这种特异 的水利工程也是沙漠特产。因为多沙缺水,人们洗手靠铜壶吝惜地浇淋,脏水也被铜盏 承接留备它用,这才有了精湛的铜品工艺。因为尘沙扑面,妇女们都习惯戴轻柔的头巾 和面纱——而且很可能基于同一原因,她们多有长长的睫毛,这才给戈壁添上了神秘的 妩媚。沙的严酷,使人们更为勤勉和勇敢,于是市场上有了丰富的羊奶、羊皮以及寒光 闪闪的英吉沙匕首。沙的单调,使人们向往热烈,于是荒原上有了更多的彩裙、冬不拉 和月下奔放的歌舞。那林立的清真寺,那显目的油绿色彩和新月图案,也许是对黄沙烈 日的补充;而充满着对自然和命运敬畏感的孤零零的祈祷呼号,也许更易于出现在风暴 里和荒凉的沙海之中吧。 (4)我想,壮丽的西部文化是不是从我手中这一捧沙砾中流出来的 (5)西部汉人不少,他们与西部各民族一道,真正开始了对沙的征服。据说当年解放军 为投资军垦,节省军费,每人每年少发一套军服,而且军服都没有衣领和口袋,省下一 寸算一寸。白日汗淋全身,夜晚围炉取暖。中央知道官兵太苦,曾给他们一人补发了几 百块钱。但他们手里的光洋叮当响,就是买不到什么东西 (6)一位医院护士还向我说起她以前的一些知青伙伴。她们初入疆时,怕野兽,怕鬼, 晚上不敢上厕所。于是她们只能紧闭着门,一个人哭起来,女伴们就陪着哭一夜。有位 女子想妈妈,实在忍不住了,带着一个提包独身而去,结果迷路在大沙漠中。找到她时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 2B 铅 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 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 1、阅读下面小说,完成(1)—(4)题 戈壁听沙 韩少功 (1)六十年代末,一小群中学生曾想瞒着父母去新疆参加军垦——其中便有我这个初中 生。那次逃窜未遂的记忆被悠悠岁月洗刷模糊之后,直到去年,我才寻得一机会西出边 关。 (2)据说我去得不是时候,草原已枯萎,河流已干涸,葡萄园已凋零,肃杀寒风把梦境 中的缤纷五彩淘洗一尽,只留下一片沙海。沙丘,沙河,沙地,沙窟,举目茫茫,大地 干净。不管什么时候在车上醒来,疲乏地探头远眺,看见的很可能仍是一片单调的灰黄, 无边无际又无声无息,让人觉得车子跑了几天却仍留在原地。 (3)人们不喜欢沙。其实细想一下,葡萄和哈密瓜适宜在沙土里生长,坎儿井这种特异 的水利工程也是沙漠特产。因为多沙缺水,人们洗手靠铜壶吝惜地浇淋,脏水也被铜盏 承接留备它用,这才有了精湛的铜品工艺。因为尘沙扑面,妇女们都习惯戴轻柔的头巾 和面纱——而且很可能基于同一原因,她们多有长长的睫毛,这才给戈壁添上了神秘的 妩媚。沙的严酷,使人们更为勤勉和勇敢,于是市场上有了丰富的羊奶、羊皮以及寒光 闪闪的英吉沙匕首。沙的单调,使人们向往热烈,于是荒原上有了更多的彩裙、冬不拉 和月下奔放的歌舞。那林立的清真寺,那显目的油绿色彩和新月图案,也许是对黄沙烈 日的补充;而充满着对自然和命运敬畏感的孤零零的祈祷呼号,也许更易于出现在风暴 里和荒凉的沙海之中吧。 (4)我想,壮丽的西部文化是不是从我手中这一捧沙砾中流出来的? (5)西部汉人不少,他们与西部各民族一道,真正开始了对沙的征服。据说当年解放军 为投资军垦,节省军费,每人每年少发一套军服,而且军服都没有衣领和口袋,省下一 寸算一寸。白日汗淋全身,夜晚围炉取暖。中央知道官兵太苦,曾给他们一人补发了几 百块钱。但他们手里的光洋叮当响,就是买不到什么东西。 (6)一位医院护士还向我说起她以前的一些知青伙伴。她们初入疆时,怕野兽,怕鬼, 晚上不敢上厕所。于是她们只能紧闭着门,一个人哭起来,女伴们就陪着哭一夜。有位 女子想妈妈,实在忍不住了,带着一个提包独身而去,结果迷路在大沙漠中。找到她时
发现她双腿已经冻坏,只得将大哭大闹的她送往医院,锯掉双腿… (⑦)在乌鲁木齐,在喀什和石河子,我在陌生的人影中默默地寻找,想知道谁是当年 那位锯去双腿的城市姑娘。我甚至想,要是十六年前我来到这里,我会是这人海中的谁 呢?是那位蹲在墙角咬着羊肉串,不时用油光光的袖口抹嘴的大胡子吗? (8)戈壁滩收纳了太多的血汗和眼泪,但这一切流入疏松沙土,很快就渗漏了,无影 无踪了。一捧捧沙粒,竟全是同样的灰黄色,没有任何痕迹 (9)远古时期的戈壁似乎是较为繁荣的,西域早就是中国版图中重要的一部分,考古 工作者还证明,这里存在过石器时代,而东亚很多民族与这石器有着奇妙的关系。一些 土家族史学家认为土家族为伏羲之后,源于甘肃,并以龙山县彭何两姓均自称“陇西堂” 为证。研究古代服装的沈从文先生,认为今天的苗装,可能保留了西部原始民族的服饰 特征。王国维的《读史》诗则开篇就是:“回首西陲势渺茫,东迁种族几星霜?何当踏 破双芒鞋,却向昆仑望故乡。”又说:“自是当年游牧地,有人曾号伏羲来。” (10)如果这些古代民族曾一度被西部的山川所养育,那戈壁滩真是一个孕生中华民族的 巨大子宫。上下几千年,它输送了一个又一个的种族远去,自己却枯缩了,干瘪了,只 剩下一片静静的黄沙,还有几声似乎沙化了的鸦噪。 (11)我静静地听着屋外呜呜咽咽的风沙声。那是戈壁在哭泣吧,是思念它孕育的东亚 亿万子孙而哭泣吧——戈壁滩如此干枯,以致没有泪水,只有这呜呜咽咽的哭泣。 (12)我突然想起,十六年前我鬼使神差地要远赴西域,一定是在睡梦中听到了这哭泣, 有一种孩子对母胎下意识的眷恋和向往 (13)我离开新疆时没有坐飞机,目的之一是想更多地看沙和听沙。火车昏昏沉沉地摇 晃着,因为路基多沙,不宜高速。坐在对面的是一位维族青年,他告诉我,政府正在考 虑运用日本专家在中东治理大沙漠的经验,来绿化戈壁。当然,这需要很多很多的钱。 但我们会有钱的——他笑着说,抽了口莫合烟。 (14)我点点头。这时,车头长啸了一声,拉着列车掠过张掖,向河西走廊的出口奔去, 我感到我正在从母腹中第二次诞生下来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④段用一个问句,独立成段,强调了沙与壮丽的西部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B.作者之所以用很多笔墨描述军垦战士和援疆知青,主要是因为童年未实现的军垦梦 C.文章追述戈壁源远流长、繁荣灿烂的文化,是为了反衬肃杀、孤寂、单调的戈壁现 状
发现她双腿已经冻坏,只得将大哭大闹的她送往医院,锯掉双腿…… (7)在乌鲁木齐,在喀什和石河子,我在陌生的人影中默默地寻找,想知道谁是当年 那位锯去双腿的城市姑娘。我甚至想,要是十六年前我来到这里,我会是这人海中的谁 呢?是那位蹲在墙角咬着羊肉串,不时用油光光的袖口抹嘴的大胡子吗? (8)戈壁滩收纳了太多的血汗和眼泪,但这一切流入疏松沙土,很快就渗漏了,无影 无踪了。一捧捧沙粒,竟全是同样的灰黄色,没有任何痕迹。 (9)远古时期的戈壁似乎是较为繁荣的,西域早就是中国版图中重要的一部分,考古 工作者还证明,这里存在过石器时代,而东亚很多民族与这石器有着奇妙的关系。一些 土家族史学家认为土家族为伏羲之后,源于甘肃,并以龙山县彭何两姓均自称“陇西堂” 为证。研究古代服装的沈从文先生,认为今天的苗装,可能保留了西部原始民族的服饰 特征。王国维的《读史》诗则开篇就是:“回首西陲势渺茫,东迁种族几星霜?何当踏 破双芒鞋,却向昆仑望故乡。”又说:“自是当年游牧地,有人曾号伏羲来。” (10)如果这些古代民族曾一度被西部的山川所养育,那戈壁滩真是一个孕生中华民族的 巨大子宫。上下几千年,它输送了一个又一个的种族远去,自己却枯缩了,干瘪了,只 剩下一片静静的黄沙,还有几声似乎沙化了的鸦噪。 (11)我静静地听着屋外呜呜咽咽的风沙声。那是戈壁在哭泣吧,是思念它孕育的东亚 亿万子孙而哭泣吧——戈壁滩如此干枯,以致没有泪水,只有这呜呜咽咽的哭泣。 (12)我突然想起,十六年前我鬼使神差地要远赴西域,一定是在睡梦中听到了这哭泣, 有一种孩子对母胎下意识的眷恋和向往。 (13)我离开新疆时没有坐飞机,目的之一是想更多地看沙和听沙。火车昏昏沉沉地摇 晃着,因为路基多沙,不宜高速。坐在对面的是一位维族青年,他告诉我,政府正在考 虑运用日本专家在中东治理大沙漠的经验,来绿化戈壁。当然,这需要很多很多的钱。 但我们会有钱的——他笑着说,抽了口莫合烟。 (14)我点点头。这时,车头长啸了一声,拉着列车掠过张掖,向河西走廊的出口奔去, 我感到我正在从母腹中第二次诞生下来。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第④段用一个问句,独立成段,强调了沙与壮丽的西部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B.作者之所以用很多笔墨描述军垦战士和援疆知青,主要是因为童年未实现的军垦梦。 C.文章追述戈壁源远流长、繁荣灿烂的文化,是为了反衬肃杀、孤寂、单调的戈壁现 状
D.文末对维族青年的描述,展现了西部人治沙的信心,表达作者对西部人民精神的赞 E.文章以“沙”为线索,围绕着看沙、听沙、治沙,展开对戈壁文化消亡的审视思考。 (2)文章第⑨段引用王国维的《读史》诗有何作用?6分 (3)文章题目是“戈壁听沙”,作者从沙中听到了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 (4)请解释“有一种孩子对母胎下意识的眷恋和向往”的含意,并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或 生活经历,谈谈你的感悟。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最精彩的表演 梅兰芳正伏在垂着淡青窗帘的南窗底下画兰竹。他这时已经完全把自己当做一位画 家来要求了,他画画不是为了收益,而是为了追求,说转移也未尝不可 个艺术家,当被迫必须放弃他的艺术活动时,就必须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 的空虚。 当然,并没有谁不让他表演,恰恰相反,有人巴不得他表演,是他自己谢绝了舞台 千里迢迢移家到香港来过这种淡泊的生活。而且他早已蓄起了胡须,有什么比这更能表 示他断绝粉墨生涯的决心呢!他画画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他心中活着一些孤傲高洁的画 家形象,他需要以这些人做风范,坚定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做 人准则。白石老人是先生的老师与朋友,此刻又想到了他,笔下陡増豪气。这是一种神 来之势,把几茎劲竹画得气韵不凡,仪态万方,似乎一阵风要把它刮倒,它却摇了几摇, 挺立如初。然而夫人推开镂花门走进来打断了他,她极轻慢地走到他的身边,把不速之 客请求见他的事说了出来 在香港中国饭店二楼一间精雅的餐室里,穿着浅色西装、保持着学者风度的日本电 影人川喜多长政与中国同行张善琨,在整肃的餐桌前虚左恭候嘉宾。约定的时间到了 侍者通报梅兰芳已在饭店门前下车。川喜多慌忙站起来,丢给张善琨一个关照的眼色
D.文末对维族青年的描述,展现了西部人治沙的信心,表达作者对西部人民精神的赞 美。 E.文章以“沙”为线索,围绕着看沙、听沙、治沙,展开对戈壁文化消亡的审视思考。 (2)文章第⑨段引用王国维的《读史》诗有何作用?6 分 答: (3)文章题目是“戈壁听沙”,作者从沙中听到了什么?请简要概括 6 分 答: (4)请解释“有一种孩子对母胎下意识的眷恋和向往”的含意,并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或 生活经历,谈谈你的感悟。8 分 答: 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最精彩的表演 梅兰芳正伏在垂着淡青窗帘的南窗底下画兰竹。他这时已经完全把自己当做一位画 家来要求了,他画画不是为了收益,而是为了追求,说转移也未尝不可。 一个艺术家,当被迫必须放弃他的艺术活动时,就必须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 的空虚。 当然,并没有谁不让他表演,恰恰相反,有人巴不得他表演,是他自己谢绝了舞台, 千里迢迢移家到香港来过这种淡泊的生活。而且他早已蓄起了胡须,有什么比这更能表 示他断绝粉墨生涯的决心呢!他画画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他心中活着一些孤傲高洁的画 家形象,他需要以这些人做风范,坚定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做 人准则。白石老人是先生的老师与朋友,此刻又想到了他,笔下陡增豪气。这是一种神 来之势,把几茎劲竹画得气韵不凡,仪态万方,似乎一阵风要把它刮倒,它却摇了几摇, 挺立如初。然而夫人推开镂花门走进来打断了他,她极轻慢地走到他的身边,把不速之 客请求见他的事说了出来。 在香港中国饭店二楼一间精雅的餐室里,穿着浅色西装、保持着学者风度的日本电 影人川喜多长政与中国同行张善琨,在整肃的餐桌前虚左恭候嘉宾。约定的时间到了, 侍者通报梅兰芳已在饭店门前下车。川喜多慌忙站起来,丢给张善琨一个关照的眼色
便走出餐室门外,目不转睛地盯着楼梯口。 川喜多是目睹过梅先生风采的,他甚至感到先生便装时的气度比在舞台上更有魅 力。他看过先生演出的京剧作品,依川喜多行家的眼光看,作为先生的代表名剧《太真 外传》,无论从清新优美的唱腔,妙曼典雅的舞蹈,光艳绝俗的扮相,响遏行云的歌喉 诸方面衡量,都已把京剧表演艺术推向绚烂的极致。至于他在台下,诸如“器宇轩昂” “风度翩翩”等所有常用的形容仪表之美的词句,在表现他的风貌时都显得冗弱无力, 以至让人不得不求助于善于状人风仪的《世说新语》 楼梯下出现了一个老人的伛偻身影,正步履艰难地走上楼来。这是梅兰芳,又哪儿 像梅兰芳!川喜多暗暗吃惊,那弯拱的腰背,僵硬的腿脚,黧黑的面目,蓬乱的髭须, 板滞的眼光,迟缓的行动,加上一开口就让人感到力竭声嘶的嗓音——这哪儿是千万人 心中那位艺术之神的风姿!具有锐利观察力的川喜多惊讶之余,确有把握地认出这是先 生。先生也认出了川喜多长政——从不计其数有一面之缘的形貌中辨出了这个人。 方是极道殷切的仰慕,一方是感谢盛情的邀请。那些经精心挑选的中西名菜正 道道搬上桌来。川喜多小心翼翼地问可否喝点酒,先生爽快地说:“嗓子到了这地步, 还禁忌什么,再烈一点也可以!”川喜多诚恳地说:“我还有事向先生请教,烈性酒免了 吧。”“其实先生是知道的。”川喜多说,“我从来不拍为日本军方宣传的片子,总得让中 国朋友还有点欣赏的兴趣。我们选定了林则徐禁烟的故事,起用的是贵国观众中有巨大 影响的明星。这表明,艺术终归是艺术,不该为政治的原因,让明珠沦落在藩溷里。所 以我想,先生难道无意让久渴于先生艺术的贵国观众有一个再睹明珠的机会吗?” 先生等他说完,故意露出惊奇的样子,然后大笑起来,接着一阵剧烈的咳嗽,又 努力清了清嘶哑的嗓子,说:“实在感激先生美意。不过,您看我现在的样子一—生了 几年病,把腰腿都断送了,别说登台,就是走路也不能像常人一样;更要命的是嗓子, 怕发展下去连说话也成问题……一个演戏的人,到了这种山穷水尽的地步,自己就惭愧 得要死,若到了观众面前,那简直叫我无地自容了……”说到这里,已变成怆然的感慨 和沉沉的叹息 两天以后,川喜多长政飞回上海,向日军报道部报告说:“梅兰芳已经衰老不堪 几乎丧失了所有演出的条件,勉强把他搬上舞台,只能成为笑料,贻羞军部。”日本军 部于是打消了强制梅先生演出的计划。 两年之后,梅先生在上海大剧场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公演大会上演出,其灵活的身段 优美的舞姿,清越的歌喉和光彩照人的形象,再次让兴奋若狂的观众绝倒。(摘编自陈
便走出餐室门外,目不转睛地盯着楼梯口。 川喜多是目睹过梅先生风采的,他甚至感到先生便装时的气度比在舞台上更有魅 力。他看过先生演出的京剧作品,依川喜多行家的眼光看,作为先生的代表名剧《太真 外传》,无论从清新优美的唱腔,妙曼典雅的舞蹈,光艳绝俗的扮相,响遏行云的歌喉 诸方面衡量,都已把京剧表演艺术推向绚烂的极致。至于他在台下,诸如“器宇轩昂” “风度翩翩”等所有常用的形容仪表之美的词句,在表现他的风貌时都显得冗弱无力, 以至让人不得不求助于善于状人风仪的《世说新语》。 楼梯下出现了一个老人的伛偻身影,正步履艰难地走上楼来。这是梅兰芳,又哪儿 像梅兰芳!川喜多暗暗吃惊,那弯拱的腰背,僵硬的腿脚,黧黑的面目,蓬乱的髭须, 板滞的眼光,迟缓的行动,加上一开口就让人感到力竭声嘶的嗓音——这哪儿是千万人 心中那位艺术之神的风姿!具有锐利观察力的川喜多惊讶之余,确有把握地认出这是先 生。先生也认出了川喜多长政——从不计其数有一面之缘的形貌中辨出了这个人。 一方是极道殷切的仰慕,一方是感谢盛情的邀请。那些经精心挑选的中西名菜正一 道道搬上桌来。川喜多小心翼翼地问可否喝点酒,先生爽快地说:“嗓子到了这地步, 还禁忌什么,再烈一点也可以!”川喜多诚恳地说:“我还有事向先生请教,烈性酒免了 吧。”“其实先生是知道的。”川喜多说,“我从来不拍为日本军方宣传的片子,总得让中 国朋友还有点欣赏的兴趣。我们选定了林则徐禁烟的故事,起用的是贵国观众中有巨大 影响的明星。这表明,艺术终归是艺术,不该为政治的原因,让明珠沦落在藩溷里。所 以我想,先生难道无意让久渴于先生艺术的贵国观众有一个再睹明珠的机会吗?” 先生等他说完,故意露出惊奇的样子,然后大笑起来,接着一阵剧烈的咳嗽,又 努力清了清嘶哑的嗓子,说:“实在感激先生美意。不过,您看我现在的样子——生了 几年病,把腰腿都断送了,别说登台,就是走路也不能像常人一样;更要命的是嗓子, 怕发展下去连说话也成问题……一个演戏的人,到了这种山穷水尽的地步,自己就惭愧 得要死,若到了观众面前,那简直叫我无地自容了……”说到这里,已变成怆然的感慨 和沉沉的叹息。 两天以后,川喜多长政飞回上海,向日军报道部报告说:“梅兰芳已经衰老不堪, 几乎丧失了所有演出的条件,勉强把他搬上舞台,只能成为笑料,贻羞军部。”日本军 部于是打消了强制梅先生演出的计划。 两年之后,梅先生在上海大剧场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公演大会上演出,其灵活的身段, 优美的舞姿,清越的歌喉和光彩照人的形象,再次让兴奋若狂的观众绝倒。(摘编自陈
炳煕《梅兰芳?最精彩的表演》,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抗战期间,山河破碎,国土沦丧,梅兰芳移家香港后蓄须明志,自我断绝粉墨生涯, 甘于淡泊平静的生活,以自己的誓不媚敌、洁身自好来报答祖国和人民 B.川喜多长政是京剧艺术的行家,他目睹过老友梅兰芳先生的风流神采,但与他相约 聚会的梅兰芳却身形伛偻,声音嘶哑,这巨大的反差不免让他陷入深深失望之中。 C.移居香港时,梅兰芳专心画画,一方面是因为他要以绘画这种艺术活动填补自己的空 虚,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要以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为风范,坚守自己的做人准则。 D.为了拒绝日本人的邀演,梅兰芳巧妙打扮,极尽疲弱衰老之态,让人觉得他已丧失 演出条件,但在抗战胜利公演大会上,他的表演却异常精彩,让观众如痴如醉。 本文通过记述梅兰芳谢绝舞台、巧妙拒绝日本人邀演的过程,描写了他在中国京剧 艺术上的创新表演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坚贞高洁的感人形象 (②)文章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3)梅兰芳之所以为人称道,不仅缘于他的精湛技艺,还缘于他的崇高品格,请联系全 文简要分析,梅兰芳的崇高品格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4)有人认为,艺术归艺术,政治归政治,不能因为政治而干扰艺术。梅兰芳因政治原 因而放弃艺术表演的做法实不足取,对此你是如何看的?请联系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第‖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韩国和中国的水产公司将在被日本称为北方领土的国后岛成立合资公司养殖海参 双方已于本月初签署了备忘录并基本达成一致。 B.在朱清时看来,落后的机制是中国大学的教学质量不能提高的重要原因,只有把学
炳熙《梅兰芳?最精彩的表演》,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抗战期间,山河破碎,国土沦丧,梅兰芳移家香港后蓄须明志,自我断绝粉墨生涯, 甘于淡泊平静的生活,以自己的誓不媚敌、洁身自好来报答祖国和人民。 B.川喜多长政是京剧艺术的行家,他目睹过老友梅兰芳先生的风流神采,但与他相约 聚会的梅兰芳却身形伛偻,声音嘶哑,这巨大的反差不免让他陷入深深失望之中。 C.移居香港时,梅兰芳专心画画,一方面是因为他要以绘画这种艺术活动填补自己的空 虚,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要以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为风范,坚守自己的做人准则。 D.为了拒绝日本人的邀演,梅兰芳巧妙打扮,极尽疲弱衰老之态,让人觉得他已丧失 演出条件,但在抗战胜利公演大会上,他的表演却异常精彩,让观众如痴如醉。 E.本文通过记述梅兰芳谢绝舞台、巧妙拒绝日本人邀演的过程,描写了他在中国京剧 艺术上的创新表演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坚贞高洁的感人形象。 (2)文章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答: (3)梅兰芳之所以为人称道,不仅缘于他的精湛技艺,还缘于他的崇高品格,请联系全 文简要分析,梅兰芳的崇高品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6 分 答: (4) 有人认为,艺术归艺术,政治归政治,不能因为政治而干扰艺术。梅兰芳因政治原 因而放弃艺术表演的做法实不足取,对此你是如何看的?请联系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答: 第‖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1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 分 A.韩国和中国的水产公司将在被日本称为北方领土的国后岛成立合资公司养殖海参, 双方已于本月初签署了备忘录并基本达成一致。 B.在朱清时看来,落后的机制是中国大学的教学质量不能提高的重要原因,只有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