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古代诗文阅读。(29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 濯清涟 而不妖。(《爱莲说》) (3) 皓月千里。(《岳阳楼记》) (4)复道行空, ?(《阿房宫赋》) (5)此中有真意, 。(《饮酒》) (6) 责臣逋慢。(《陈情表》) (7)元嘉草草 嬴得仓皇北顾。 (《京口北固亭怀古》) (8)锲而不舍, (《劝学》)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王叔玠为人雅正,交不苟合。太宗召其为谏议大夫。帝尝曰:“君臣同德,则海 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叔玠进曰:“古者,天 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 佐万分一。”叔玠推诚纳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它日进见,有美人侍帝侧。帝指之曰:“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 乎?”王叔玠避席曰:“陛下以庐江为是邪?非邪?”帝曰:“杀人而取妻,乃问 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 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 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 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帝嗟美其言。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王叔玠与温彦博同进 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 “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叔玠不谢,曰:“臣 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释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 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 时王叔玠与玄龄等同辅政。帝谓曰:“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 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兼贤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靖; 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彦博;济繁治剧,众务必举,臣不如胄:以谏诤为 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征。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 帝称善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 确 B.叔玠推诚纳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存:想着,思念 C.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乎?贼:杀害 D.伎不进,数被 让 让:责备
福建省莆田一中 2013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一、古代诗文阅读。(29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 (2) ,濯清涟 而不妖。(《爱莲说》) (3) ,皓月千里。(《岳阳楼记》) (4)复道行空, ?(《阿房宫赋》) (5)此中有真意, 。(《饮酒》) (6) ,责臣逋慢。(《陈情表》) (7)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京口北固亭怀古》) (8)锲而不舍, 。(《劝学》)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15 分) 王叔玠为人雅正,交不苟合。太宗召其为谏议大夫。帝尝曰:“君臣同德,则海 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 叔玠进曰:“古者,天 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 佐万分一。” 叔玠推诚纳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它日进见,有美人侍帝侧。帝指之曰:“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 乎?” 王叔玠避席曰:“陛下以庐江为是邪?非邪?”帝曰:“杀人而取妻,乃问 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 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 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 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帝嗟美其言。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王叔玠与温彦博同进 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 “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叔玠不谢,曰:“臣 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释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 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 时王叔玠与玄龄等同辅政。帝谓曰:“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 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兼贤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靖; 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彦博;济繁治剧,众务必举,臣不如胄;以谏诤为 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征。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 帝称善。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 正:正 确 B.叔玠推诚纳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存:想着,思念 C.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乎? 贼:杀害 D.伎不进,数被 让 让:责备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叔玠“为人雅正”的一组是(3分) ①叔玠推诚纳善,每存规益 ②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 ③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 ④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 ⑤彦博惧,谢罪,叔玠不谢 ⑥时王叔玠与玄龄等同辅政。 A.①②④B.③④⑥C.①③⑤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叔玠评论朝中大臣之才时,向太宗坦言自己多方面不如他们,而自己的长 处就是能“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表现他谨慎谦虚的品格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B.王叔玠任谏议大夫之职以来,无论是引喻规劝,还是直言相谏,抑或是犯颜 廷争,他都以诚待上,以理服君,因而深得太宗的赏识与器重 C.王叔玠发现太宗有纳庐江王美姬之意,便以郭公因善恶不分而致灭亡的史实 作类比,劝谏太宗汲取教训,采纳善言,知恶而去之,终使太宗心悦诚服。 D.王叔玠与温彦博替祖孝孙辩解,致使太宗大怒。王叔玠毫不畏惧地直言,自 己因报效皇上知遇之恩,且受命尽忠职守才这样做,过错不在自己而在皇上 5.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杀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何也?(3分) 译 文 (2)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3分) 译文 )诗歌鉴赏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蝶恋花 王诜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王诜,北宋著名画家。官左卫将军、驸马都尉。曾贬官均州、颖州7年,写 此词前刚刚被放还。 (1)“小雨初晴回晚照”起笔富于象征意味,请简要分析。(2分)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叔玠“为人雅正”的一组是(3 分) ( ) ①叔玠推诚纳善,每存规益 ②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 ③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 ④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 ⑤彦博惧,谢罪,叔玠不谢 ⑥时王叔玠与玄龄等同辅政。 A.①②④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王叔玠评论朝中大臣之才时,向太宗坦言自己多方面不如他们,而自己的长 处就是能“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表现他谨慎谦虚的品格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B.王叔玠任谏议大夫之职以来,无论是引喻规劝,还是直言相谏,抑或是犯颜 廷争,他都以诚待上,以理服君,因而深得太宗的赏识与器重。 C.王叔玠发现太宗有纳庐江王美姬之意,便以郭公因善恶不分而致灭亡的史实 作类比,劝谏太宗汲取教训,采纳善言,知恶而去之,终使太宗心悦诚服。 D.王叔玠与温彦博替祖孝孙辩解,致使太宗大怒。王叔玠毫不畏惧地直言,自 己因报效皇上知遇之恩,且受命尽忠职守才这样做,过错不在自己而在皇上。 5.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杀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何也?(3 分) 译 文: (2)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3 分) 译 文: (三)诗歌鉴赏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蝶恋花 王诜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王诜,北宋著名画家。官左卫将军、驸马都尉。曾贬官均州、颖州 7 年,写 此词前刚刚被放还。 (1)“小雨初晴回晚照”起笔富于象征意味,请简要分析。(2 分)
(2)本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文学名著与文化经典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赵云独自一人,怀抱阿斗,七进七出,左右冲杀,连斩曹操五十多员大将。 曹操感叹说:“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B.司马懿夺取街亭后,直逼西城。时孔明身边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 千军,已全部运粮草去了,此种情形下,诸葛亮以空城计巧妙退敌 C.刘备被赵云所救,逃往白帝城,陆逊引兵追击,误从死门进入了诸葛亮布下的 石阵,幸亏得到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引领,才得以从生门逃脱。 D.诸葛亮病危,禳星祈寿不成,遂将平生所学传授给蒋琬,并推荐姜维、费祎 相继为丞相继承人后死去,时年五十四岁。 E.司马昭收川后,封为晋王,正欲篡位,突然中风而死。其子司马炎在贾充和 裴秀的协助下,逼迫魏主曹奂重修受禅坛,退位禅让。 8.简答题。任选一题作答。(5分) (1)却说司马懿正忧闷间,忽哨马报说:“蜀兵用木牛流马转运粮草。人不大 劳,牛马不食。”懿大惊曰:“吾所以坚守不岀者,为彼粮草不能接济,欲待其 自毙耳。今用此法,必为久远之计,不思退矣。如之奈何?” 请问司马懿想出了什么计策?结果如何? (2)关羽在何时说过这样一句话:“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 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请简述相关情节。 二)文化经典阅读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2)本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 分) 二、文学名著与文化经典 (一) 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赵云独自一人,怀抱阿斗,七进七出,左右冲杀,连斩曹操五十多员大将。 曹操感叹说:“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B.司马懿夺取街亭后,直逼西城。时孔明身边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 千军,已全部运粮草去了,此种情形下,诸葛亮以空城计巧妙退敌。 C.刘备被赵云所救,逃往白帝城,陆逊引兵追击,误从死门进入了诸葛亮布下的 石阵,幸亏得到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引领,才得以从生门逃脱。 D.诸葛亮病危,禳星祈寿不成,遂将平生所学传授给蒋琬,并推荐姜维、费祎 相继为丞相继承人后死去,时年五十四岁。 E.司马昭收川后,封为晋王,正欲篡位,突然中风而死。其子司马炎在贾充和 裴秀的协助下,逼迫魏主曹奂重修受禅坛,退位禅让。 8.简答题。任选一题作答。(5 分) (1)却说司马懿正忧闷间,忽哨马报说:“蜀兵用木牛流马转运粮草。人不大 劳,牛马不食。”懿大惊曰:“吾所以坚守不出者,为彼粮草不能接济,欲待其 自毙耳。今用此法,必为久远之计,不思退矣。如之奈何?” 请问司马懿想出了什么计策?结果如何? (2)关羽在何时说过这样一句话:“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 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 请简述相关情节。 (二)文化经典阅读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 分)
①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 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 哉?不多也。 (《子罕》) ②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 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而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 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 稼?”(《子路》) 【注】①鄙事:卑贱的事情。②小人:一般老百姓。樊须,即樊迟。 ③襁:又称被单,背负小孩的布条。 (1)孔子为什么说樊迟是个小人?结合以上选段简要分析。(3分) 答 (2)孔子说樊迟“学稼”、“学为圃”是个小人,却又承认自己“多能鄙事”, 二者矛盾吗?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10分)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微公益”的队伍中,这种全新的、自下而上的“微公益 慈善模式,正受到公众尤其是网民的追捧。集点滴之爱,捐绵薄之力,在新媒体 技术搭建的现代化平台上,“微公益”汇成了温情脉脉的爱心洪流 “微公益”之“微”,首先是指参与主体之“微”和力量之“微”。传统观念中 人们对慈善的认知往往本着“达则兼济天下”的心态,慈善是政府、大机构和少 数“成功者”的专利,慈善成了道德竞赛,谁捐的钱越多,境界也就越髙。“微 公益”改变了这种局面,它的参与者多数是社会普通民众,对于善举,它强调有 无,而不追求多少。 “微”的另一层意思是指微博。这种全新的互联网应用促成了一个虚拟社会,公 共话题在网民社群中快速传播,为“微公益”提供了情感载体,搭建了宣传平台 成就了组织手段
①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 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①。君子多乎 哉?不多也。” (《子罕》) ②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 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②也!上好礼,而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 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③负其子而至矣,焉用 稼?” (《子路》) 【注】①鄙事:卑贱的事情。②小人:一般老百姓。樊须,即樊迟。 ③襁:又称被单,背负小孩的布条。 (1)孔子为什么说樊迟是个小人?结合以上选段简要分析。(3 分) 答: (2)孔子说樊迟“ 学稼”、“ 学为圃”是个小人,却又承认自己“多能鄙事”, 二者矛盾吗?你是如何理解的?(3 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10 分)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微公益”的队伍中,这种全新的、自下而上的“微公益” 慈善模式,正受到公众尤其是网民的追捧。集点滴之爱,捐绵薄之力,在新媒体 技术搭建的现代化平台上,“微公益”汇成了温情脉脉的爱心洪流。 “微公益”之“微”,首先是指参与主体之“微”和力量之“微”。传统观念中, 人们对慈善的认知往往本着“达则兼济天下”的心态,慈善是政府、大机构和少 数“成功者”的专利,慈善成了道德竞赛,谁捐的钱越多,境界也就越高。“微 公益”改变了这种局面,它的参与者多数是社会普通民众,对于善举,它强调有 无,而不追求多少。 “微”的另一层意思是指微博。这种全新的互联网应用促成了一个虚拟社会,公 共话题在网民社群中快速传播,为“微公益”提供了情感载体,搭建了宣传平台, 成就了组织手段
即时性也是“微公益”的特点之一。一个社会事件的发生,一种现象的舆论凝聚 尤其是当弱者命运广受公众关注,都可能即时引发出公益行为 “微公益”的慈善主体不是国家机构,也不是大企业家,它甚至没有过去大慈善 者那种“行侠仗义”、“扶贫济困”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举手之劳的、轻 松的甚至是寓慈善于快乐的参与方式。“微公益”所倡导的重在参与、自我管理 的理念,也为现实社会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对比“微公益”和传统的机构型公益形态,可以发现,前者依赖分散的网民,汇 聚的是草根的“微力量”;后者依赖企业或有较大经济实力的个人。但这并不意 味着两者没有交集。现实中,传统公益机构纷纷上网,为公民参与公益提供网络 渠道;另一方面,近来兴起的“微公益”组织者也意识到,单纯利用网络,缺乏 机构的规范管理,活动将难以持续。现今针对“微公益”的部分质疑,亦与专业 化不足的现状有关。从这个角度说,传统公益形态与“微公益”并非泾渭分明, “微公益”不会取代前者,只有互相补充,新生力量才可能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微公益”是源自草根的星星之火,互联网则将这爱心之火引燃燎原。面对公民 对慈善的热情参与,政府所能做的,就是为“微公益”建立规范机制和游戏规则, 引导其走上正规发展的道路。 10.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观念中的慈善是政府、大机构和少数“成功者”的专利,慈善成了道德 竞争 B.一个社会事件发生后,“微公益”就会及时跟进,使之成为舆论焦点,从而 改变社会弱者的命运。 微公益”不仅丰富了人们对慈善的认识,也为现实社会管理提供了有益的 借鉴。 微公益”汇聚草根的“微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微公益”的力量是微 弱的。 11.请简要概括“微公益”的特点。(3分) 答 12.你认为应如何改进“微公益”,使它有更长远的发展?请简要回答。(4分) 答
即时性也是“微公益”的特点之一。一个社会事件的发生,一种现象的舆论凝聚, 尤其是当弱者命运广受公众关注,都可能即时引发出公益行为。 “微公益”的慈善主体不是国家机构,也不是大企业家,它甚至没有过去大慈善 者那种“行侠仗义”、“扶贫济困”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举手之劳的、轻 松的甚至是寓慈善于快乐的参与方式。“微公益”所倡导的重在参与、自我管理 的理念,也为现实社会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对比“微公益”和传统的机构型公益形态,可以发现,前者依赖分散的网民,汇 聚的是草根的“微力量”;后者依赖企业或有较大经济实力的个人。但这并不意 味着两者没有交集。现实中,传统公益机构纷纷上网,为公民参与公益提供网络 渠道;另一方面,近来兴起的“微公益”组织者也意识到,单纯利用网络,缺乏 机构的规范管理,活动将难以持续。现今针对“微公益”的部分质疑,亦与专业 化不足的现状有关。从这个角度说,传统公益形态与“微公益”并非泾渭分明, “微公益”不会取代前者,只有互相补充,新生力量才可能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微公益”是源自草根的星星之火,互联网则将这爱心之火引燃燎原。面对公民 对慈善的热情参与,政府所能做的,就是为“微公益”建立规范机制和游戏规则, 引导其走上正规发展的道路。 10.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传统观念中的慈善是政府、大机构和少数“成功者”的专利,慈善成了道德 竞争。 B.一个社会事件发生后,“微公益”就会及时跟进,使之成为舆论焦点,从而 改变社会弱者的命运。 C.“微公益”不仅丰富了人们对慈善的认识,也为现实社会管理提供了有益的 借鉴。 D.“微公益”汇聚草根的“微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微公益”的力量是微 弱的。 11.请简要概括“微公益”的特点。(3 分) 答: 12.你认为应如何改进“微公益”,使它有更长远的发展?请简要回答。(4 分) 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5分) 流亡者 他执意钻回古希腊,为自己关于政治和宗教的问题找答案。他拒绝承认一个大多 数人从不怀疑的结论:现代晢学在很多方面超越了古代。最极端的时候,他甚至 宣称:“彻底质疑近三四百年来的西方思想学说是一切智慧追求的起点。”列 奥·施特劳斯看不起任何同时代的政治学说。 这样一来,他所置身的学术界孤立他,也就顺理成章了。他创立了一个学派,堪 称一代宗师,然而,他的学派在大半个二十世纪都受到冷落。 作为一个德国籍的犹太人,他本已因为族群身份备受疏离之苦。希特勒统治下 1938年,年过四十的施特劳斯,不得不离开德国流亡到美国。 但他一生最大的“流亡”,则是对当时整个西方学术世界的背离。他将现代哲学 和神学对古典学术传统的批判和突破视作“青年对老年的反叛”。而他本人,则 不停地翻索着古人的经典,对现代问题指手画脚。以至于,后人发现,从施特劳 斯本人的著述中,几乎找不到一点引自当代西方学术界的成果 事实上,他自身矛盾重重,需要启发。作为犹太人,他一度投身于犹太复国主义 浪潮:作为一个学者,他却在其中发现了政治和神学的种种矛盾之处:政治上的 犹太复国主义,走到头之后,就变成了宗教上复兴犹太主义。但关于后者,当时 的理论无法提供指导 即使如此,他也不肯向当时的学术界寻求一丁点儿帮助。在他看来,当时的所有 思潮,无论是左翼,还是其他流派,归根结底都属于同一个派别:以当今观点非 议古代观点。他反其道而行之,回到文艺复兴以前的时代去寻找思想根源 西方学术界对他的反应,则不加理会。仔细研究当时西方主流政治学、哲学的讨 论,不难发现,不管是自由主义,还是后来兴起的后现代主义,都不怎么提及他 的名字。他和学生们编辑丛书,建立学说,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娱自乐。 但这可不是施特劳斯的本意。他所作的“古典研究”,绝不是为古典而古典的, 不是为了躲进古代的堡垒中不问世事。相反,尽管他一生不问政治,也不参与现 实的政治讨论,但他的所有努力,几乎都是为了给当代的现实政治提供可供遵循 的方法。他相信,用古典哲学对现实政治加以制约,可以防止政治走火入魔。 其实,施特劳斯不光反感民主制度,他甚至还“隐秘”地指出一条颠覆这一制度 的道路:通过民主制度本身选举出的精英,将会由于本身的傲慢和忽视道德,使 人们最终失去对这种制度的信任 到小布什政府遭到人们批评的时候,施特劳斯又成了热点。很多批评者相信,施 特劳斯的信徒把持了布什政府。有人甚至认为,小布什所作的种种惹人恼火的行 为,正符合施特劳斯心目中用来颠覆民主制度的那类精英人物的要求。 看起来,死去多年之后,施特劳斯仍然在反对着他毕生反对的那些东西 1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l5 题。(15 分) 流亡者 他执意钻回古希腊,为自己关于政治和宗教的问题找答案。他拒绝承认一个大多 数人从不怀疑的结论:现代哲学在很多方面超越了古代。最极端的时候,他甚至 宣称:“彻底质疑近三四百年来的西方思想学说是一切智慧追求的起点。”列 奥·施特劳斯看不起任何同时代的政治学说。 这样一来,他所置身的学术界孤立他,也就顺理成章了。他创立了一个学派,堪 称一代宗师,然而,他的学派在大半个二十世纪都受到冷落。 作为一个德国籍的犹太人,他本已因为族群身份备受疏离之苦。希特勒统治下, 1938 年,年过四十的施特劳斯,不得不离开德国流亡到美国。 但他一生最大的“流亡”,则是对当时整个西方学术世界的背离。他将现代哲学 和神学对古典学术传统的批判和突破视作“青年对老年的反叛”。而他本人,则 不停地翻索着古人的经典,对现代问题指手画脚。以至于,后人发现,从施特劳 斯本人的著述中,几乎找不到一点引自当代西方学术界的成果。 事实上,他自身矛盾重重,需要启发。作为犹太人,他一度投身于犹太复国主义 浪潮;作为一个学者,他却在其中发现了政治和神学的种种矛盾之处:政治上的 犹太复国主义,走到头之后,就变成了宗教上复兴犹太主义。但关于后者,当时 的理论无法提供指导。 即使如此,他也不肯向当时的学术界寻求一丁点儿帮助。在他看来,当时的所有 思潮,无论是左翼,还是其他流派,归根结底都属于同一个派别:以当今观点非 议古代观点。他反其道而行之,回到文艺复兴以前的时代去寻找思想根源。 西方学术界对他的反应,则不加理会。仔细研究当时西方主流政治学、哲学的讨 论,不难发现,不管是自由主义,还是后来兴起的后现代主义,都不怎么提及他 的名字。他和学生们编辑丛书,建立学说,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娱自乐。 但这可不是施特劳斯的本意。他所作的“古典研究”,绝不是为古典而古典的, 不是为了躲进古代的堡垒中不问世事。相反,尽管他一生不问政治,也不参与现 实的政治讨论,但他的所有努力,几乎都是为了给当代的现实政治提供可供遵循 的方法。他相信,用古典哲学对现实政治加以制约,可以防止政治走火入魔。 其实,施特劳斯不光反感民主制度,他甚至还“隐秘”地指出一条颠覆这一制度 的道路:通过民主制度本身选举出的精英,将会由于本身的傲慢和忽视道德,使 人们最终失去对这种制度的信任。 到小布什政府遭到人们批评的时候,施特劳斯又成了热点。很多批评者相信,施 特劳斯的信徒把持了布什政府。有人甚至认为,小布什所作的种种惹人恼火的行 为,正符合施特劳斯心目中用来颠覆民主制度的那类精英人物的要求。 看起来,死去多年之后,施特劳斯仍然在反对着他毕生反对的那些东西。 1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列奥·施特劳斯虽然创立了一个学派,堪称一代宗师,但在他所置身的学术界 中,他是孤立的;包括他的学派,在大半个20世纪里也都受到了冷落。 B.列奥·施特劳斯作为德籍犹太人,曾一度投身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但作为 个学者,他发现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和犹太神学之间有种种矛盾之处,便完全放弃 了对政治的关心,转而全身心走向了宗教上复兴犹太主义的道路 C.列奥·施特劳斯在文艺复兴以前的时代中寻找思想根源,而不是在当时的思潮 中找寻知识资源,因为在他看来,当时的所有思潮,无论是左翼,还是其他流派, 归根结底都属于同一个派别:以当今观点非议古代观点。 D.列奥·施特劳斯所作的“古典研究”,并不是为古典而古典的,更不是为了躲 进古代的堡垒中不问世事。相反,他积极参与到现实的政治中,认为只有用古典 哲学对现实政治加以制约,才可以防止政治走火入魔 E.列奥·施特劳斯反感民主制度,甚至还“隐秘”地指出一条颠覆这一制度的道 路:通过民主制度本身选举出的精英,将会由于本身的傲慢和忽视道德,使人们 最终失去对这种制度的信任 14.在标题中,作者为什么将列奥·施特劳斯定性为一个“流亡者”?请简要回 答。(4分) 5.文章最后一句写道:“看起来,死去多年之后,施特劳斯仍然在反对着他毕 生反对的那些东西。”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它在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 简要分析。(6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10分)
A.列奥•施特劳斯虽然创立了一个学派,堪称一代宗师,但在他所置身的学术界 中,他是孤立的;包括他的学派,在大半个 20 世纪里也都受到了冷落。 B.列奥•施特劳斯作为德籍犹太人,曾一度投身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但作为一 个学者,他发现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和犹太神学之间有种种矛盾之处,便完全放弃 了对政治的关心,转而全身心走向了宗教上复兴犹太主义的道路。 C.列奥•施特劳斯在文艺复兴以前的时代中寻找思想根源,而不是在当时的思潮 中找寻知识资源,因为在他看来,当时的所有思潮,无论是左翼,还是其他流派, 归根结底都属于同一个派别:以当今观点非议古代观点。 D.列奥•施特劳斯所作的“古典研究”,并不是为古典而古典的,更不是为了躲 进古代的堡垒中不问世事。相反,他积极参与到现实的政治中,认为只有用古典 哲学对现实政治加以制约,才可以防止政治走火入魔。 E.列奥•施特劳斯反感民主制度,甚至还“隐秘”地指出一条颠覆这一制度的道 路:通过民主制度本身选举出的精英,将会由于本身的傲慢和忽视道德,使人们 最终失去对这种制度的信任。 14.在标题中,作者为什么将列奥•施特劳斯定性为一个“流亡者”?请简要回 答。(4 分) 答: 15.文章最后一句写道:“看起来,死去多年之后,施特劳斯仍然在反对着他毕 生反对的那些东西。”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它在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 简要分析。(6 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10 分)
16.请选择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句子填入横线处(填序号即可)。(3分)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不经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我 惊诧,三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 连好几天 B 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 句话: ①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 ②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 ③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 ④我天天都在阳台上望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 ⑤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 ⑥美丽如醇酒,越久香越浓 A. B 1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古埃及文字和巴比伦楔形文字虽然比汉字来源可能更远,但早在纪元前就已 经不再通行,而汉字延续至今仍然是正式通行的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 B.奥地利科学家是在阿尔卑斯山山脚下对云层中的降雨进行冷冻、收集、分析 和提炼后得出上述结论的 C.她从《羊城晚报》上看到了南方医院采用新技术,为小儿麻痹后遗症、两腿 长度不一的患者施行肌骨一次延长手术。 D.我们深刻地感到,一张报纸的生命力在于能否为读者奉上丰富、新颖、优质 的精神食粮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相传金圣叹之子自幼聪慧,善长对对子。一次他去参加童子试,途中采得鲜花 朵,边走边闻,不知不觉到了考场。老宗师(主考官)坐在堂上,他赶紧将鲜花 藏入袖中。谁知主考官早已看到,随口_①( xi xue)道:“小童子暗藏 春色。”他一听,知道事情已无法隐瞒,于是就对道:老宗师 老宗师听了,大笑了起来 (1)找出文中的一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 为 (1分) (2)根据拼音在①处写出汉字 (1分) 3)请在②处填上一个恰当的成语 ,使之与“小童子暗 藏春色。”形成一个对子。(2分) 五、写作(7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人生三大遗撼:不会选择,不坚持选择,不断地选择。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 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莆田一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答案(高三语文) 2.(3分)A(正,作动词,纠正。)
16.请选择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句子填入横线处(填序号即可)。(3 分)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不经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我 惊诧,三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_____A___ ,一连好几天,____B____, 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 一句话: ____C____。 ①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 ②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 ③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 ④我天天都在阳台上望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 ⑤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 ⑥美丽如醇酒,越久香越浓 A. B. C. 1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古埃及文字和巴比伦楔形文字虽然比汉字来源可能更远,但早在纪元前就已 经不再通行,而汉字延续至今仍然是正式通行的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 B.奥地利科学家是在阿尔卑斯山山脚下对云层中的降雨进行冷冻、收集、分析 和提炼后得出上述结论的。 C.她从《羊城晚报》上看到了南方医院采用新技术,为小儿麻痹后遗症、两腿 长度不一的患者施行肌骨一次延长手术。 D.我们深刻地感到,一张报纸的生命力在于能否为读者奉上丰富、新颖、优质 的精神食粮。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4 分) 相传金圣叹之子自幼聪慧,善长对对子。一次他去参加童子试,途中采得鲜花一 朵,边走边闻,不知不觉到了考场。老宗师(主考官)坐在堂上,他赶紧将鲜花 藏入袖中。谁知主考官早已看到,随口 ① (xì xuè)道:“小童子暗藏 春色。”他一听,知道事情已无法隐瞒,于是就对道:老宗师 ② 。” 老宗师听了,大笑了起来。 (1)找出文中的一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 为 (1 分) (2)根据拼音在①处写出汉字。 _(1 分) (3)请在②处填上一个恰当的成语 ,使之与“小童子暗 藏春色。”形成一个对子。(2 分) 五、写作(70 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人生三大遗憾:不会选择,不坚持选择,不断地选择。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 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莆田一中 2012-2013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答案(高三语文) 2.(3 分)A(正,作动词,纠正。)
3.(3分)C(②是王叔玠向皇上表示诚意与忠心的。④是说太宗不计前嫌,委 以重任。这是王叔玠向皇上表明自己忠心劝谏的理由。⑥是交待王叔玠当时辅政 的事实。) 4.(3分)C(郭公并非“善恶不分”,而是明知故犯。) (3分)(1)杀了人却纳那人之妻,竟然还问我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呢?(得 分点:“而”、“取”、“乃”) (2)(3分)你给我评评玄龄等人的才干,并且说说,你与这些人相比谁更贤 能?(得分点:“材”、“孰与”、“诸子”) 6.(1)雨后初晴,夕阳返照的景象,与词人久遭迁谪始得召还的人生多么相似 啊。但夕阳黄昏,词人也年华老去。(2分) (2)上片运用乐景衬哀情的手法(1分),通过描绘雨后初晴,富丽迷人、赏 心悦目的园林春色,(1分),反衬下片词人因被贬流落多年,如今归来,物是 人非,年华老去,内心孤独、凄苦和悲哀的感情(2分)。 7.(5分)BD(B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 D蒋琬和姜维应对调。) 8.(5分) (1)司马懿的计策是命部下去抢三五匹木牛流马回来(1分),命巧匠加以仿 造,也用来运输粮草(1分)。不料此举又中了孔明计谋(1分),因魏军不明 其中机关(1分),这批木牛流马及所运粮草被孔明用计尽数夺去,司马懿也被 乘势杀得落盔而逃(1分) (2)关云长失了荆州,退到麦城时(1分),诸葛瑾奉孙权之命,前来劝降关 羽,要结秦晋之好(1分)。关羽拒绝了,并表示要与孙权决一死战(1分)。 关平欲斩诸葛瑾,关羽说孔明辅佐刘备,杀了其兄诸葛瑾,会伤了兄弟情意(1 分),于是令左右逐出诸葛瑾(1分) 9.(1)孔子讲求的道,志在济世救国,平定天下,(1分)强调学生应把精力 放在学习仁义礼智信等道义上,而不是去学习种地和种菜。(1分)在孔子看来,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救世济民的管理者,而樊迟只是热衷学习种田和种菜这类小的 技术,因此,孔子说樊迟是个小人。(1分) (2)(3分)二者并不矛盾。(1分)孔子说樊迟是个小人,强调的是君子应该 更注重于道德修养,而不仅仅是掌握种庄稼种瓜果蔬菜等各种技艺。(1分)在 孔子看来,自己的“多能”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而获得的,是符合君子的要 求的。(1分) 10.(3分)B(“微公益”不一定能关注所有的社会事件,不一定能使社会事 件成为舆论焦点,也不一定能改变弱者的命运。) 11.(3分)①参与“微公益”的主体和力量是微小的;②“微公益”依靠微博 平台来实现其慈善行为;③“微公益”具有即时性的特点。(答对一点得1分) 12.(4分)①应加强“微公益”机构的规范管理,将网络模式和传统的机构型 公益形态相结合,走专业化道路。②政府应为“微公益”建立规范机制和游戏规 则,引导其走上正规发展的道路。(答对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13.(5分)BD(B.原文“政治上的犹太复国主义,走到头之后,就变成了宗 教上复兴犹太主义。”并未说列奥·施特劳斯完全放弃对政治的关心。D.原文“他 一生不问政治,也不参与现实的政治讨论”,因此列奥·施特劳斯并未积极参与 到政治中
3.(3 分)C(②是王叔玠向皇上表示诚意与忠心的。④是说太宗不计前嫌,委 以重任。这是王叔玠向皇上表明自己忠心劝谏的理由。⑥是交待王叔玠当时辅政 的事实。) 4.(3 分)C(郭公并非“善恶不分”,而是明知故犯。) 5.(3 分)(1)杀了人却纳那人之妻,竟然还问我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呢?(得 分点:“而”、“取”、“乃”) (2)(3 分)你给我评评玄龄等人的才干,并且说说,你与这些人相比谁更贤 能?(得分点:“材”、“孰与”、“诸子”) 6.(1)雨后初晴,夕阳返照的景象,与词人久遭迁谪始得召还的人生多么相似 啊。但夕阳黄昏,词人也年华老去。(2 分) (2)上片运用乐景衬哀情的手法(1 分),通过描绘雨后初晴,富丽迷人、赏 心悦目的园林春色,(1 分),反衬下片词人因被贬流落多年,如今归来,物是 人非,年华老去,内心孤独、凄苦和悲哀的感情(2 分)。 7.(5 分)BD( B 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 D 蒋琬和姜维应对调。) 8.(5 分) (1)司马懿的计策是命部下去抢三五匹木牛流马回来(1 分),命巧匠加以仿 造,也用来运输粮草(1 分)。不料此举又中了孔明计谋(1 分),因魏军不明 其中机关(1 分),这批木牛流马及所运粮草被孔明用计尽数夺去,司马懿也被 乘势杀得落盔而逃(1 分)。 (2)关云长失了荆州,退到麦城时(1 分),诸葛瑾奉孙权之命,前来劝降关 羽,要结秦晋之好(1 分)。关羽拒绝了,并表示要与孙权决一死战(1 分)。 关平欲斩诸葛瑾,关羽说孔明辅佐刘备,杀了其兄诸葛瑾,会伤了兄弟情意(1 分),于是令左右逐出诸葛瑾(1 分)。 9.(1)孔子讲求的道,志在济世救国,平定天下,(1 分)强调学生应把精力 放在学习仁义礼智信等道义上,而不是去学习种地和种菜。(1 分)在孔子看来,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救世济民的管理者,而樊迟只是热衷学习种田和种菜这类小的 技术,因此,孔子说樊迟是个小人。(1 分) (2)(3 分)二者并不矛盾。(1 分)孔子说樊迟是个小人,强调的是君子应该 更注重于道德修养,而不仅仅是掌握种庄稼种瓜果蔬菜等各种技艺。(1 分)在 孔子看来,自己的“多能”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而获得的,是符合君子的要 求的。(1 分) 10. (3 分)B(“微公益”不一定能关注所有的社会事件,不一定能使社会事 件成为舆论焦点,也不一定能改变弱者的命运。) 11. (3 分)①参与“微公益”的主体和力量是微小的;②“微公益”依靠微博 平台来实现其慈善行为;③“微公益”具有即时性的特点。(答对一点得 1 分) 12.(4 分)①应加强“微公益”机构的规范管理,将网络模式和传统的机构型 公益形态相结合,走专业化道路。②政府应为“微公益”建立规范机制和游戏规 则,引导其走上正规发展的道路。(答对一点得 2 分,意思对即可。) 13.(5 分)BD(B.原文“政治上的犹太复国主义,走到头之后,就变成了宗 教上复兴犹太主义。”并未说列奥•施特劳斯完全放弃对政治的关心。D.原文“他 一生不问政治,也不参与现实的政治讨论”,因此列奥•施特劳斯并未积极参与 到政治中
14.(4分)答:“流亡者”一方面是指身体上的流亡(观点1分)。作为一个 德籍犹太人,在希特勒统治下,年过40的列奧·施特劳斯不得不离开德国流亡到 美国(分析1分)。另一方面是指思想上的流亡(观点1分)。列奥·施特劳斯 背离了当时整个西方学术世界。在学术活动中,他不断地以古人的经典来批判现 代哲学和神学(分析1分)。 15.(6分)答:“仍然”表现了列奥·施特劳斯的思想在他“死去多年之后” 依旧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对现实政治发挥着作用(1分)。他一贯批判、反对的 “那些东西”是指民主制度和当时整个西方学术界“以当今观点非议古代观 点”的做法(2分)。这句话鲜明的表现了列奧·施特劳斯坚持己见,至死不渝 的学者形象(1分),起到了收束全文,升华主旨的作用,凸显了一个学术流亡 者的独立批判精神,引发读者的思考。(2分) 16.(3分)A.①;B.③;C. (①②句意思相同,①句倒装,意在强调 与前文“不禁为之震颤”相呼应,故选①;③句“望它们”与下句顶真相连,更 为连贯,而且前面己有“一连好几天”,不必重复“天天”;根据语境“它们于 无声处悄然散发”、“寂寞”等,故应选⑤与之对照呼应) 参考译文: 王叔玠为人正直,与人交往不苟且附和。太宗任命他为谏议大夫。李世民曾经说: “只有君臣同心同德,那么国家就会安定。我虽不是贤明之君,但幸而有各大臣 常加规劝及纠正我的过失,但愿这样可以使天下太平吧。”王叔玠进言说:“古 时天子有谏诤之臣七人,都因谏言不被采用,而相继死亡。现在陛下发扬你的美 德,采纳像我们这样的草野之人的意见,我愿竭尽愚钝之力,效力辅佐陛下。 王叔玠推诚尽忠,进荐善言,并常常思念规劝,太宗更加信任他。 天,王叔玠进见,看见有一美人在皇上身边侍候。太宗指着她说:“庐江王不 行道义,杀了她的丈夫而纳她为妾,怎么会不灭亡呢?”王叔玠离开座位回答说 “陛下认为庐江王做得对还是不对呢?”皇上说:“杀了人却纳那人之妻,竟然 还问我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呢?”王珪回答说:“我听说齐桓公到郭国,问老百 姓:‘郭公为什么灭亡?’老百姓回答说:‘因为他能分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齐桓公说:‘如像你们这么说,他就是一个明君了,可为什么会到了灭亡的地步 吓?’老百姓说:‘不是这样的,郭君知道是好的意见却不采纳,知道是错的事 情却不停止做,所以灭亡。’如今陛下知道庐江王灭亡的原因,他的美姬还在你 的身边,我看陛下认为这样做是对的。知道那是错的事情(但还要继续做),这就 是所谓知道不对的却不停止去做啊。”太宗十分欣赏他说的话 太宗派太常少卿祖孝孙用乐律来教授宫中的乐人,因这些乐人的技能没有长进 孝孙多次被皇上责怪。王叔玠与温彦博共同进言说:“孝孙是恭谨之士,陛下让 他来教女乐,又责备他,国人岂不认为皇上太轻视士人了吗?”太宗十分愤怒地 说:“你们这些人都是我心腹之臣,竟然附顺下人欺瞒我,替人游说说情吗? 彦博惧怕,谢罪,但王叔玠不谢罪,他说:“我本来侍奉前皇太子,罪当受死, 陛下您怜惜我的性命,任用我,让我担任重要的职务,并要求我忠诚效力。现在 陛下因私心而怀疑我,这是陛下对不起我,我没有辜负陛下。”皇上默不作声, 感到惭愧,于是就不再追究了
14.(4 分)答:“流亡者”一方面是指身体上的流亡(观点 1 分)。作为一个 德籍犹太人,在希特勒统治下,年过 40 的列奥•施特劳斯不得不离开德国流亡到 美国(分析 1 分)。另一方面是指思想上的流亡(观点 1 分)。列奥•施特劳斯 背离了当时整个西方学术世界。在学术活动中,他不断地以古人的经典来批判现 代哲学和神学(分析 1 分)。 15.(6 分)答:“仍然”表现了列奥•施特劳斯的思想在他“死去多年之后” 依旧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对现实政治发挥着作用(1 分)。他一贯批判、反对的 “那些东西”是指民主制度和当时整个西方学术界“以当今观点非议古代观 点”的做法(2 分)。这句话鲜明的表现了列奥•施特劳斯坚持己见,至死不渝 的学者形象(1 分),起到了收束全文,升华主旨的作用,凸显了一个学术流亡 者的独立批判精神,引发读者的思考。(2 分) 16.(3 分)A.①;B.③;C.⑤ (①②句意思相同,①句倒装,意在强调, 与前文“不禁为之震颤”相呼应,故选①;③句“望它们”与下句顶真相连,更 为连贯,而且前面已有“一连好几天”,不必重复“天天”;根据语境“它们于 无声处悄然散发”、“寂寞”等,故应选⑤与之对照呼应) 参考译文: 王叔玠为人正直,与人交往不苟且附和。太宗任命他为谏议大夫。李世民曾经说: “只有君臣同心同德,那么国家就会安定。我虽不是贤明之君,但幸而有各大臣 常加规劝及纠正我的过失,但愿这样可以使天下太平吧。”王叔玠进言说:“古 时天子有谏诤之臣七人,都因谏言不被采用,而相继死亡。现在陛下发扬你的美 德,采纳像我们这样的草野之人的意见,我愿竭尽愚钝之力,效力辅佐陛下。” 王叔玠推诚尽忠,进荐善言,并常常思念规劝,太宗更加信任他。 一天,王叔玠进见,看见有一美人在皇上身边侍候。太宗指着她说:“庐江王不 行道义,杀了她的丈夫而纳她为妾,怎么会不灭亡呢?”王叔玠离开座位回答说: “陛下认为庐江王做得对还是不对呢?”皇上说:“杀了人却纳那人之妻,竟然 还问我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呢?”王珪回答说:“我听说齐桓公到郭国,问老百 姓:‘郭公为什么灭亡?’老百姓回答说:‘因为他能分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齐桓公说:‘如像你们这么说,他就是一个明君了,可为什么会到了灭亡的地步 吓?’老百姓说:‘不是这样的,郭君知道是好的意见却不采纳,知道是错的事 情却不停止做,所以灭亡。’如今陛下知道庐江王灭亡的原因,他的美姬还在你 的身边,我看陛下认为这样做是对的。知道那是错的事情(但还要继续做),这就 是所谓知道不对的却不停止去做啊。”太宗十分欣赏他说的话。 太宗派太常少卿祖孝孙用乐律来教授宫中的乐人,因这些乐人的技能没有长进, 孝孙多次被皇上责怪。王叔玠与温彦博共同进言说:“孝孙是恭谨之士,陛下让 他来教女乐,又责备他,国人岂不认为皇上太轻视士人了吗?”太宗十分愤怒地 说:“你们这些人都是我心腹之臣,竟然附顺下人欺瞒我,替人游说说情吗?” 彦博惧怕,谢罪,但王叔玠不谢罪,他说:“我本来侍奉前皇太子,罪当受死, 陛下您怜惜我的性命,任用我,让我担任重要的职务,并要求我忠诚效力。现在 陛下因私心而怀疑我,这是陛下对不起我,我没有辜负陛下。”皇上默不作声, 感到惭愧,于是就不再追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