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高中毕业班3月教学质量检查 2017年莆田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试卷 语文 本试题卷共10页,18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 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逻辑探求负载知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涉及具体的科学发现却涉 及科学发现的程序和方法。逻辑的对象是所有的科学和所有的探索领域。换句话 说,逻辑是识别和判断思想和思想的联系正确与否、有效与否的科学。此外,逻 辑的科学性质还在于它与科学一样,是通过论证的方式来推进自己的研究的。 逻辑不仅是一门独特的科学,还是一门奇异的艺术。科学在知的方面使理性臻于 完善,艺术在行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人类理智的本性就是要成为理性的人 理性并非意味着不会犯错。人类理性的活动是推演性的,而推演活动又是生产性 的或构造性的,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它可能会做出 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瑕疵,思想会产生混乱。自在的理性需要一种逻 辑的力量来克服它的这种先天的不确定性,从而使理性的德行臻于完善。 逻辑还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和驱使人们 将人类的思维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并尽其所能地去探求和确立已经确立的知识 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其中逻辑公理的选择体现出人们对理论本身的最深思 熟虑的判断和洞察力。逻辑规则和定义体现出人们为追求无可置疑的结论而对推 论施加的严苛条件。推理链条的环环相扣反映出人们对思维编织的精细严密的要 求。如果一个理论将其中所有的论证一一抽出,那么这一理论就会因只剩下一堆 描述性语句而坍塌,理论的结构性力量和活力由此丧失净尽。而一个确立了逻辑 有效性的理论意味着它获得了一种逻辑的品行。它因逻辑而变得简洁、精美、严 格、强大,内部和谐、外部精巧、经久耐用。 作为理性精神的一种象征,逻辑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 上多数古老的文明都有自己的圣贤、宗教和法典,而只有中国、印度和希腊的文 明孕育出极具独特性的逻辑。逻辑在希腊文化中结出的第一个硕果是欧几里德的 《几何原本》。欧几里德几何学的创立不仅仅在于它为人类产生了一系列实用而 美妙的定理,更主要的是它孕育出一种人类文明的新的知识形态:由几条相对简 单自明的公理演绎地推论出数百条定理。人类知识仅靠推理就能获得,而且还精 确无误,这还是第一次。受这一成就鼓舞,人类将理性应用于其他领域,哲学家 数学家、物理学家、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纷纷仿效,从此演绎的公理化方法作为表 达、组织和构造人类知识的典范形式,成为人类文明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人类所有的知识领域都可以看到演绎的公理化的理论模式。 (摘编自朱建平《逻辑:一种文化和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福建省莆田市 2017 届高三下学期高中毕业班 3 月教学质量检查 2017 年莆田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试卷 语 文 本试题卷共 10 页,18 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 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逻辑探求负载知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涉及具体的科学发现却涉 及科学发现的程序和方法。逻辑的对象是所有的科学和所有的探索领域。换句话 说,逻辑是识别和判断思想和思想的联系正确与否、有效与否的科学。此外,逻 辑的科学性质还在于它与科学一样,是通过论证的方式来推进自己的研究的。 逻辑不仅是一门独特的科学,还是一门奇异的艺术。科学在知的方面使理性臻于 完善,艺术在行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人类理智的本性就是要成为理性的人。 理性并非意味着不会犯错。人类理性的活动是推演性的,而推演活动又是生产性 的或构造性的,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它可能会做出 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瑕疵,思想会产生混乱。自在的理性需要一种逻 辑的力量来克服它的这种先天的不确定性,从而使理性的德行臻于完善。 逻辑还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和驱使人们 将人类的思维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并尽其所能地去探求和确立已经确立的知识 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其中逻辑公理的选择体现出人们对理论本身的最深思 熟虑的判断和洞察力。逻辑规则和定义体现出人们为追求无可置疑的结论而对推 论施加的严苛条件。推理链条的环环相扣反映出人们对思维编织的精细严密的要 求。如果一个理论将其中所有的论证一一抽出,那么这一理论就会因只剩下一堆 描述性语句而坍塌,理论的结构性力量和活力由此丧失净尽。而一个确立了逻辑 有效性的理论意味着它获得了一种逻辑的品行。它因逻辑而变得简洁、精美、严 格、强大,内部和谐、外部精巧、经久耐用。 作为理性精神的一种象征,逻辑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 上多数古老的文明都有自己的圣贤、宗教和法典,而只有中国、印度和希腊的文 明孕育出极具独特性的逻辑。逻辑在希腊文化中结出的第一个硕果是欧几里德的 《几何原本》。欧几里德几何学的创立不仅仅在于它为人类产生了一系列实用而 美妙的定理,更主要的是它孕育出一种人类文明的新的知识形态:由几条相对简 单自明的公理演绎地推论出数百条定理。人类知识仅靠推理就能获得,而且还精 确无误,这还是第一次。受这一成就鼓舞,人类将理性应用于其他领域,哲学家、 数学家、物理学家、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纷纷仿效,从此演绎的公理化方法作为表 达、组织和构造人类知识的典范形式,成为人类文明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人类所有的知识领域都可以看到演绎的公理化的理论模式。 (摘编自朱建平《逻辑:一种文化和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逻辑是一门以所有的科学和所有的探索领域为对象,探求负载知识的前提与 结论之间的联系的科学。 B.逻辑通过论证的方式来推进自己的研究,它可以判别思想和思想的联系是否正 确、有效。 C.理性在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推演活动中可能会做出不正确的定义或划分,因而 犯错是不可避免的 D.逻辑的理性精神促使人类的思维走向完善,激发人们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 确立的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逻辑公理的选择,逻辑规则和定义的确定,推理链条的环环相扣,这些都是 逻辑理性精神的体现。 B.一个理论一旦确立了逻辑有效性,那它就获得了一种逻辑的品行,从而变得 简洁、精美、严格、强大 C.只有中国、印度和希腊的文明孕育出独特的逻辑,可见逻辑是人类文明和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D.《几何原本》是人类第一次仅靠推理获得准确知识的范本,它由几条公理演 绎地推论出数百条定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过论证来推进自己的研究,这是逻辑科学性的重要体现,也是逻辑的特性 之 B.自在的理性存在先天的不确定性,因而需要借助逻辑来克服它,进而使理性 的德行达到完善。 C.一个理论是由论证和描述性语句构成,其中论证决定了理论的结构性力量和活 力 D.直到人类将理性应用于哲学、数学等其他领域,演绎的公理化方法才成为人类 表达、组织和构造知识的典范形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材料 山东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本报高密10月11日讯晚上7点刚过,高密的大街上便响起了鞭炮,一条消息 在鞭炮声中口口相传:高密走出去的山东作家莫言荣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这是中国籍作家首次问鼎这一奖项。 几天前,莫言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大热门的消息不胫而走。来自国内外20余 家媒体的记者奔向高密,在莫言文学馆的手稿里,在莫言出生的大栏乡平安村, 在髙密的剪纸、扑灰年画和山山水水中找寻密码,期待一条爆炸性新闻。 这是收获的季节,髙密的棒子黄澄澄地摆满了场院和房顶,侍弄着活计的老 乡们略带疑惑地观望着纷至沓来的记者。莫言的二哥管谟欣已经说不清接待了几 拨客人,但他还是面带笑容 随着时间推移,记者群里散发出焦急和期盼的气氛。他们不停地看表,翻着 网页,并一遍一遍追问着莫言的下落。莫言事后对记者说,那时,他正躲在一个 地方逗着小外孙玩耍,还舒舒服服吃了顿晚饭。 “成了!”晚上7点刚过,记者当中一个手疾眼快性子急的率先确认了这一 消息,人群中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A.逻辑是一门以所有的科学和所有的探索领域为对象,探求负载知识的前提与 结论之间的联系的科学。 B.逻辑通过论证的方式来推进自己的研究,它可以判别思想和思想的联系是否正 确、有效。 C.理性在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推演活动中可能会做出不正确的定义或划分,因而 犯错是不可避免的。 D. 逻辑的理性精神促使人类的思维走向完善,激发人们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 确立的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 逻辑公理的选择,逻辑规则和定义的确定,推理链条的环环相扣,这些都是 逻辑理性精神的体现。 B. 一个理论一旦确立了逻辑有效性,那它就获得了一种逻辑的品行,从而变得 简洁、精美、严格、强大。 C.只有中国、印度和希腊的文明孕育出独特的逻辑,可见逻辑是人类文明和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D. 《几何原本》是人类第一次仅靠推理获得准确知识的范本,它由几条公理演 绎地推论出数百条定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通过论证来推进自己的研究,这是逻辑科学性的重要体现,也是逻辑的特性 之一。 B. 自在的理性存在先天的不确定性,因而需要借助逻辑来克服它,进而使理性 的德行达到完善。 C.一个理论是由论证和描述性语句构成,其中论证决定了理论的结构性力量和活 力。 D.直到人类将理性应用于哲学、数学等其他领域,演绎的公理化方法才成为人类 表达、组织和构造知识的典范形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12 分) 材料一 山东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本报高密 10 月 11 日讯 晚上 7 点刚过,高密的大街上便响起了鞭炮,一条消息 在鞭炮声中口口相传:高密走出去的山东作家莫言荣获 2012 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这是中国籍作家首次问鼎这一奖项。 几天前,莫言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大热门的消息不胫而走。来自国内外 20 余 家媒体的记者奔向高密,在莫言文学馆的手稿里,在莫言出生的大栏乡平安村, 在高密的剪纸、扑灰年画和山山水水中找寻密码,期待一条爆炸性新闻。 这是收获的季节,高密的棒子黄澄澄地摆满了场院和房顶,侍弄着活计的老 乡们略带疑惑地观望着纷至沓来的记者。莫言的二哥管谟欣已经说不清接待了几 拨客人,但他还是面带笑容。 随着时间推移,记者群里散发出焦急和期盼的气氛。他们不停地看表,翻着 网页,并一遍一遍追问着莫言的下落。莫言事后对记者说,那时,他正躲在一个 地方逗着小外孙玩耍,还舒舒服服吃了顿晚饭。 “成了!”晚上 7 点刚过,记者当中一个手疾眼快性子急的率先确认了这一 消息,人群中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在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11日13时,远在北欧的瑞典文学院宣布,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在瑞典文学院会议厅先后用瑞典语和英语 宣布了获奖者姓名。他说,中国作家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 史与当代社会”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一、瑞典汉学家马悦然说,莫言的作品十分有想象力和 幽默感,他很善于讲故事。莫言获奖会进一步把中国文学介绍给世界 晚9点,让各路记者找得好苦的莫言终于现身。对于获奖,莫言表示“可能 是我的作品的文学素质打动了评委,中国文学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表现中国独 特的文化和民族风情,站在人的角度上,立足写人,超越了地区、种族的界限” 他强调,“诺贝尔文学奖是重要的奖项,而并不是最高的奖项”,自己要“尽快 从热闹喧嚣中解脱出来,该干什么干什么”。 莫言出生于1955年2月,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小学即辍学,曾务农 多年,也做过临时工。1976年2月离开故土,尝试写作。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 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蛙》等。长篇小说 《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摘编自山东《大众日报》2012 年10月12日一版) 材料二 莫言获诺奖让中国当代文学进入世界视野 中新社北京10月11日电(应妮蒋涛)“莫言的高度就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高 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曾如是说。今天,中国当代文学的高度得到了 世界的承认一一诺贝尔奖委员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花落中国作家莫言。 委员会表示,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 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 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得知这一消息时,现年57岁的莫言正在山东老家高密。他坦言很高兴,但认为 “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作家,他们的优秀作品也可以被世界 所认可。接下来我还是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创作上” (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多次出现莫言获奖被确认的时间,在体现消息及时、真实的同时,也 流露出记者的喜悦与自豪。 B.材料一展示了富有地域特点的生活场景和莫言的生平资料,读者可以从中体 会到莫言作品与这块土地的关系。 C.材料二引用的委员会对莫言作品的评价表明继承中国文学传统、融合外国小 说元素是莫言获奖的原因之 D.两则材料引用的莫言“获奖感言”体现了莫言冷静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作品 还存在不足,要继续努力改进 5.两则材料对“莫言获诺奖”这一新闻事件的报道角度不同,请简要概括。(4 分)
在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 10 月 11 日 13 时,远在北欧的瑞典文学院宣布,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在瑞典文学院会议厅先后用瑞典语和英语 宣布了获奖者姓名。他说,中国作家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 史与当代社会”。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一、瑞典汉学家马悦然说,莫言的作品十分有想象力和 幽默感,他很善于讲故事。莫言获奖会进一步把中国文学介绍给世界。 晚 9 点,让各路记者找得好苦的莫言终于现身。对于获奖,莫言表示“可能 是我的作品的文学素质打动了评委,中国文学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表现中国独 特的文化和民族风情,站在人的角度上,立足写人,超越了地区、种族的界限”。 他强调,“诺贝尔文学奖是重要的奖项,而并不是最高的奖项”,自己要“尽快 从热闹喧嚣中解脱出来,该干什么干什么”。 莫言出生于 1955 年 2 月,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小学即辍学,曾务农 多年,也做过临时工。1976 年 2 月离开故土,尝试写作。1981 年开始发表作品, 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蛙》等。长篇小说 《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摘编自山东《大众日报》2012 年 10 月 12 日一版) 材料二 莫言获诺奖让中国当代文学进入世界视野 中新社北京 10 月 11 日电 (应妮 蒋涛) “莫言的高度就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高 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曾如是说。今天,中国当代文学的高度得到了 世界的承认——诺贝尔奖委员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宣布,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 花落中国作家莫言。 委员会表示,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 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 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得知这一消息时,现年 57 岁的莫言正在山东老家高密。他坦言很高兴,但认为 “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作家,他们的优秀作品也可以被世界 所认可。接下来我还是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创作上”。 (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多次出现莫言获奖被确认的时间,在体现消息及时、真实的同时,也 流露出记者的喜悦与自豪。 B.材料一展示了富有地域特点的生活场景和莫言的生平资料,读者可以从中体 会到莫言作品与这块土地的关系。 C.材料二引用的委员会对莫言作品的评价表明继承中国文学传统、融合外国小 说元素是莫言获奖的原因之一。 D.两则材料引用的莫言 “获奖感言”体现了莫言冷静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作品 还存在不足,要继续努力改进。 5. 两则材料对“莫言获诺奖”这一新闻事件的报道角度不同,请简要概括。(4 分)
6.材料一这则消息见报后,受到莫言本人的认可,认为“稿件写出了文学味” 请结合材料从写作方法方面分析这篇消息的“文学味”。(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舞台 袁省梅 直以来,王少宏都坚信自己能成为声名卓著的二胡演奏家。 正儿八经的音乐学院毕业,加上天赋,加上勤奋,还有童子功,他说,除了 舞台,还缺什么呢? 可是,没人给他舞台 他抱怨父亲,抱怨老婆孙兰。他说要是当初不回到这个鬼地方就好了。小县 城,有多少人懂音乐多少人懂他的二胡呢? 王少宏毕业那年,已经分配到了省城大剧院。可是,父亲不答应。父亲拍电 报,打电话,又撵到省城要他回去。父亲说,你哥没了,你嫂子嫁了,留下三个 孩子,还有我和你妈你奶,谁养?就这样,王少宏到小县城的小学做了一名音乐 老师。他没有想到,就是小学老师,要做好,也不容易。校长从心里不喜欢他 谁让他的学历太高人又孤傲呢?学校里所有的演出,他都不要想参加,他给学生 排练的节目也不要想上舞台。去县里电视台演出,就更没有他的份了。 每次,他气闷地问老婆为什么时,孙兰都是静静地听着,不说话。他也不等 老婆说话,就去拉二胡了。孙兰听着他滞重的二胡声,就发出一声叹息。 小城有人带着孩子请王少宏教二胡。小城已有好几家二胡培训班。王少宏想 都没想,就拒绝了。给小孩子做启蒙老师?他不屑。一个华丽、高大的舞台一直 在他的心里矗立着。过一段时间,他就往北京跑,参加那里的比赛,或者与同道 者聚会。王少宏一直相信北京会有他一个舞台。钱花了不少,可王少宏也没拿回 个奖杯。孙兰说,他们不懂。王少宏勾着头,好久才说,他们说的对,我的演 奏中缺了最重要的东西。孙兰说怎么会呢?王少宏摇摇头,说,你不懂。孙兰脸 上暗了一层,心说,我怎么不懂呢?听你的二胡十多年了,也听你在家放的碟片 十多年了。 看着王少宏不开心,孙兰有什么办法呢?她不过是一名小学老师。她能做的, 就是把观众这一角色做得加倍的合格。孙兰在逼仄的阳台上砌了个小小的台,高 出地面半尺,椭圆形,还给周围挂了一层白的纱帘。风吹过,纱帘悉悉索索地轻 轻晃,是有点舞台的感觉了。 是舞台。孙兰给王少宏搭的舞台。 孙兰把王少宏用过的二胡,一溜排的,都挂在“舞台”的墙上。孙兰叫王少 宏坐到“舞台”上拉。王少宏开始不愿意,骂孙兰瞎整。况且,王少宏除了给学 生上课时拉拉二胡,平日里,他已经很少拉了。说到底,心里还是别扭。孙兰却 总是催他拉。孙兰给他买好烟好酒,给他说好话。孙兰说,你就是我的二胡演奏 家,我要做你一生的听者。孙兰不说自己是观众,或者粉丝什么的。王少宏喜欢 “听者”这个称号,当然,更喜欢孙兰这样地看重他,他就坐到他的“舞台”上 给他唯一的“听者”拉起了二胡。 孙兰说,不管什么曲子,你都处理得那么好,是精妙绝伦。 孙兰说,美妙的旋律在弓子的拉拉推推中,出神入化,滑着美丽的弧线,蹦 跳,流淌,像云在飘,像风在扬,像花在开,简直是,太炫了!孙兰说,如果在 处理时心无旁骛,人琴合一,琴曲合一,就更好了
6. 材料一这则消息见报后,受到莫言本人的认可,认为“稿件写出了文学味”, 请结合材料从写作方法方面分析这篇消息的“文学味”。(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4 分) 舞台 袁省梅 一直以来,王少宏都坚信自己能成为声名卓著的二胡演奏家。 正儿八经的音乐学院毕业,加上天赋,加上勤奋,还有童子功,他说,除了 舞台,还缺什么呢? 可是,没人给他舞台。 他抱怨父亲,抱怨老婆孙兰。他说要是当初不回到这个鬼地方就好了。小县 城,有多少人懂音乐多少人懂他的二胡呢? 王少宏毕业那年,已经分配到了省城大剧院。可是,父亲不答应。父亲拍电 报,打电话,又撵到省城要他回去。父亲说,你哥没了,你嫂子嫁了,留下三个 孩子,还有我和你妈你奶,谁养?就这样,王少宏到小县城的小学做了一名音乐 老师。他没有想到,就是小学老师,要做好,也不容易。校长从心里不喜欢他。 谁让他的学历太高人又孤傲呢?学校里所有的演出,他都不要想参加,他给学生 排练的节目也不要想上舞台。去县里电视台演出,就更没有他的份了。 每次,他气闷地问老婆为什么时,孙兰都是静静地听着,不说话。他也不等 老婆说话,就去拉二胡了。孙兰听着他滞重的二胡声,就发出一声叹息。 小城有人带着孩子请王少宏教二胡。小城已有好几家二胡培训班。王少宏想 都没想,就拒绝了。给小孩子做启蒙老师?他不屑。一个华丽、高大的舞台一直 在他的心里矗立着。过一段时间,他就往北京跑,参加那里的比赛,或者与同道 者聚会。王少宏一直相信北京会有他一个舞台。钱花了不少,可王少宏也没拿回 一个奖杯。孙兰说,他们不懂。王少宏勾着头,好久才说,他们说的对,我的演 奏中缺了最重要的东西。孙兰说怎么会呢?王少宏摇摇头,说,你不懂。孙兰脸 上暗了一层,心说,我怎么不懂呢?听你的二胡十多年了,也听你在家放的碟片 十多年了。 看着王少宏不开心,孙兰有什么办法呢?她不过是一名小学老师。她能做的, 就是把观众这一角色做得加倍的合格。孙兰在逼仄的阳台上砌了个小小的台,高 出地面半尺,椭圆形,还给周围挂了一层白的纱帘。风吹过,纱帘悉悉索索地轻 轻晃,是有点舞台的感觉了。 是舞台。孙兰给王少宏搭的舞台。 孙兰把王少宏用过的二胡,一溜排的,都挂在“舞台”的墙上。孙兰叫王少 宏坐到“舞台”上拉。王少宏开始不愿意,骂孙兰瞎整。况且,王少宏除了给学 生上课时拉拉二胡,平日里,他已经很少拉了。说到底,心里还是别扭。孙兰却 总是催他拉。孙兰给他买好烟好酒,给他说好话。孙兰说,你就是我的二胡演奏 家,我要做你一生的听者。孙兰不说自己是观众,或者粉丝什么的。王少宏喜欢 “听者”这个称号,当然,更喜欢孙兰这样地看重他,他就坐到他的“舞台”上, 给他唯一的“听者”拉起了二胡。 孙兰说,不管什么曲子,你都处理得那么好,是精妙绝伦。 孙兰说,美妙的旋律在弓子的拉拉推推中,出神入化,滑着美丽的弧线,蹦 跳,流淌,像云在飘,像风在扬,像花在开,简直是,太炫了!孙兰说,如果在 处理时心无旁骛,人琴合一,琴曲合一,就更好了
听着听着,王少宏愣怔了。他没想到,孙兰,一个小学语文老师,能听懂他 的二胡。王少宏抱着孙兰说,周末了,我们去黄河边,我给你拉《江河水》,水 边拉琴,有水的滋润,又有辽阔天地的回旋,是再好不过的舞台了。 孙兰说,改天吧,一会儿有几个学生来补课 王少宏生气了。王少宏说,你这是干嘛?家里就缺你这点钱?无趣,庸俗 孙兰倒不生气。孙兰说,爸的滑膜炎又犯了,医生说最好做手术……还有大 侄子的婚事,小侄子的学费……王少宏不说话了。好久,王少宏说,我也带学生 孙兰不同意。孙兰说,你得潜心研习你的二胡,你的舞台不在这里 王少宏咬着唇,好半天,指着阳台的舞台,说,够了,有它,我觉得,挺好。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开头交代王少宏坚信自己能成为“声名卓著的二胡演奏家”,巧妙地暗示 了王少宏艺术追求不够纯粹。 B.王少宏赴京参赛却没能获奖,孙兰说“他们不懂”意在安慰,王少宏说“你不 懂”则是认为孙兰不懂音乐。 C.孙兰在阳台上精心布置舞台,设法让王少宏到“舞台”上拉琴,表现她对丈夫 的呵护和委曲求全的无奈。 D.王少宏对孙兰指出自己演奏的不足感到惊讶,虽然他为妻子不到黄河边听他拉 琴而生气,但已没了之前的不屑 E.综合全文,王少宏的执着和挣扎没能带给他预期的成功,有性格方面的原因 但缺少施展才华的良好环境才是主要原因 8.小说以“舞台”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 分) 9.有人说孙兰是典型的“贤内助”,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方震孺,字孩未,桐城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熹宗嗣位,逆党魏忠贤内结客氏 震孺疏陈三朝艰危,言:“宫妾近侍,颦笑易假,窥瞤可虑。中旨频宣,恐蹈斜 封隐祸。”其春巡视南城。中官张晔、刘朝被讼,忠贤为请。震孺不从,卒上闻, 忠贤益恚怨。辽阳既破,震孺一日十三疏,请增巡抚,通海运,调边兵,易司马 日五鼓挝公卿门,筹画痛哭,而自请犒师。是时,三岔河以西四百里,人烟绝, 军民尽窜,文武将吏无一骑东者。帝壮其言发帑金二十万震孺犒师六月震孺出关 延见将士吊死扶伤军民大悦帝命震孺巡按辽东监纪军事议者欲弃三岔河,退守广 宁,震孺请驻兵镇武。军法不严,震孺请敕宁前监军,专斩逃军逃将。并从其言。 然是时,经、抚不和,疆事益坏。震孺再疏言山海无外卫,宜亟驻兵中前,以为 眼目。不省。明年正月,任满,候代前屯,而大清兵已再渡三岔河。先锋孙得功 不战,而呼于镇武曰“兵败矣”,遂走。列城闻之皆走,惟震孺前屯无动。当是 时,西平守将罗一贯已战死,参将祖大寿拥残兵驻觉华岛上。于是震孺召水师帅 张国卿相与谋曰:“今东师四外搜粮,闻祖将军在岛上有米豆二十余万,兵十余 万人,民数万,战舰、器仗、马牛无数,东师即媾得岛兵,得岛兵以攻榆关,岂 有幸哉?”于是震孺、国卿航海见大寿,慷慨语曰:“将军归,相保以富贵:不
听着听着,王少宏愣怔了。他没想到,孙兰,一个小学语文老师,能听懂他 的二胡。王少宏抱着孙兰说,周末了,我们去黄河边,我给你拉《江河水》,水 边拉琴,有水的滋润,又有辽阔天地的回旋,是再好不过的舞台了。 孙兰说,改天吧,一会儿有几个学生来补课。 王少宏生气了。王少宏说,你这是干嘛?家里就缺你这点钱?无趣,庸俗。 孙兰倒不生气。孙兰说,爸的滑膜炎又犯了,医生说最好做手术……还有大 侄子的婚事,小侄子的学费……王少宏不说话了。好久,王少宏说,我也带学生 吧。 孙兰不同意。孙兰说,你得潜心研习你的二胡,你的舞台不在这里。 王少宏咬着唇,好半天,指着阳台的舞台,说,够了,有它,我觉得,挺好。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小说开头交代王少宏坚信自己能成为“声名卓著的二胡演奏家”,巧妙地暗示 了王少宏艺术追求不够纯粹。 B.王少宏赴京参赛却没能获奖,孙兰说“他们不懂”意在安慰,王少宏说“你不 懂”则是认为孙兰不懂音乐。 C.孙兰在阳台上精心布置舞台,设法让王少宏到“舞台”上拉琴,表现她对丈夫 的呵护和委曲求全的无奈。 D.王少宏对孙兰指出自己演奏的不足感到惊讶,虽然他为妻子不到黄河边听他拉 琴而生气,但已没了之前的不屑。 E.综合全文,王少宏的执着和挣扎没能带给他预期的成功,有性格方面的原因, 但缺少施展才华的良好环境才是主要原因。 8. 小说以“舞台”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 分) 9. 有人说孙兰是典型的“贤内助”,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全文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方震孺,字孩未,桐城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熹宗嗣位,逆党魏忠贤内结客氏。 震孺疏陈三朝艰危,言:“宫妾近侍,颦笑易假,窥瞷可虑。中旨频宣,恐蹈斜 封隐祸。”其春巡视南城。中官张晔、刘朝被讼,忠贤为请。震孺不从,卒上闻, 忠贤益恚怨。辽阳既破,震孺一日十三疏,请增巡抚,通海运,调边兵,易司马。 日五鼓挝公卿门,筹画痛哭,而自请犒师。是时,三岔河以西四百里,人烟绝, 军民尽窜,文武将吏无一骑东者。帝壮其言发帑金二十万震孺犒师六月震孺出关 延见将士吊死扶伤军民大悦帝命震孺巡按辽东监纪军事议者欲弃三岔河,退守广 宁,震孺请驻兵镇武。军法不严,震孺请敕宁前监军,专斩逃军逃将。并从其言。 然是时,经、抚不和,疆事益坏。震孺再疏言山海无外卫,宜亟驻兵中前,以为 眼目。不省。明年正月,任满,候代前屯,而大清兵已再渡三岔河。先锋孙得功 不战,而呼于镇武曰“兵败矣”,遂走。列城闻之皆走,惟震孺前屯无动。当是 时,西平守将罗一贯已战死,参将祖大寿拥残兵驻觉华岛上。于是震孺召水师帅 张国卿相与谋曰:“今东师四外搜粮,闻祖将军在岛上有米豆二十余万,兵十余 万人,民数万,战舰、器仗、马牛无数,东师即媾得岛兵,得岛兵以攻榆关,岂 有幸哉?”于是震孺、国卿航海见大寿,慷慨语曰:“将军归,相保以富贵;不
归,震孺请以颈血溅将军。”大寿泣,震孺亦泣,遂相携以归,获军民辎重无 算 (节选自《明史·方震孺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壮其言/发帑金二十万震孺犒师/六月/震孺出关/延见/将士吊死扶伤/军民 大悦/帝命震孺巡按辽东/监纪军事/ B.帝壮其言/发帑金二十万震孺犒师/六月/震孺出关/延见将士/吊死扶伤/军民 大悦/帝命震孺巡按/辽东监纪军事/ C.帝壮其言/发帑金二十万震孺犒师/六月/震孺出关/延见/将士吊死扶伤/军民 大悦/帝命震孺巡按/辽东监纪军事/ 大悦/帝命震孺巡按/辽东监纪军事 D.帝壮其言/发帑金二十万震孺犒师/六月/震孺出关/延见将士/吊死扶伤/军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万历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中旨指唐、宋以后不经中书门下而由内廷直接发出的敕谕。 C.斜封即斜封官,也称“墨敕斜封官”,是非正式任命的官员 D.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巡视各地军政、民政的大臣,又称巡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震孺不畏权贵。魏忠贤替宦官张晔、刘朝说情,方震孺不听从,将事实报 告皇帝。 B.方震孺严肃军纪。他命令宁前监军专门负责逃兵逃将,但终究无法挽回边事危 机 C.方震孺勇于担当。辽阳失陷后,他一面为朝廷出谋献策,一面主动请缨去犒劳 军队。 D.方震孺富有远见。他预见到争取祖大寿的重大意义,亲自渡海前往,成功将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震孺再疏言山海无外卫,宜亟驻兵中前,以为眼目。不省。 (2)将军归,相保以富贵:;不归,震孺请以颈血溅将军。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寄外舅郭大夫① 陈师道② 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注】①外舅:岳父。②陈师道:江西诗派主将。写这首诗时因家境贫苦,无 力养活妻儿,只好托付给岳父郭概带往四川。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巴蜀”二字使人联想到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妻孥且旧居”中的“且”字是“仍然是”的意思。 C.颈联中诗人担心路远情疏,强颜欢笑,自我安慰。 D.尾联以自身功名无成、贫病交加的遭际作结,结得深沉
归,震孺请以颈血溅将军。”大寿泣,震孺亦泣,遂相携以归,获军民辎重无 算。 (节选自《明史•方震孺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帝壮其言/发帑金二十万震孺犒师/六月/震孺出关/延见/将士吊死扶伤/军民 大悦/帝命震孺巡按辽东/监纪军事/ B. 帝壮其言/发帑金二十万震孺犒师/六月/震孺出关/延见将士/吊死扶伤/军民 大悦/帝命震孺巡按/辽东监纪军事/ C. 帝壮其言/发帑金二十万震孺犒师/六月/震孺出关/延见/将士吊死扶伤/军民 大悦/帝命震孺巡按/辽东监纪军事/ D. 帝壮其言/发帑金二十万震孺犒师/六月/震孺出关/延见将士/吊死扶伤/军民 大悦/帝命震孺巡按/辽东监纪军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万历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 中旨指唐、宋以后不经中书门下而由内廷直接发出的敕谕。 C. 斜封即斜封官,也称“墨敕斜封官”,是非正式任命的官员。 D. 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巡视各地军政、民政的大臣,又称巡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方震孺不畏权贵。魏忠贤替宦官张晔、刘朝说情,方震孺不听从,将事实报 告皇帝。 B.方震孺严肃军纪。他命令宁前监军专门负责逃兵逃将,但终究无法挽回边事危 机。 C.方震孺勇于担当。辽阳失陷后,他一面为朝廷出谋献策,一面主动请缨去犒劳 军队。 D.方震孺富有远见。他预见到争取祖大寿的重大意义,亲自渡海前往,成功将他 劝归。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震孺再疏言山海无外卫,宜亟驻兵中前,以为眼目。不省。 (2)将军归,相保以富贵;不归,震孺请以颈血溅将军。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寄外舅郭大夫① 陈师道② 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注】① 外舅:岳父。②陈师道:江西诗派主将。写这首诗时因家境贫苦,无 力养活妻儿,只好托付给岳父郭概带往四川。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首句“巴蜀”二字使人联想到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妻孥且旧居”中的“且”字是“仍然是”的意思。 C. 颈联中诗人担心路远情疏,强颜欢笑,自我安慰。 D. 尾联以自身功名无成、贫病交加的遭际作结,结得深沉
E.本诗语言平淡质朴,感情含蓄蕴藉,品之有自然之趣 15.本诗感情丰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赤壁赋》中,客人在听了苏子“看破变化,共识山水”的议论之后,转悲 为喜,两人再次开怀畅饮,最后在杯盘狼藉中 (2)《庄子·逍遥游》意境瑰丽雄奇,其中大鹏展翅,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 涛后, ,画面可谓磅礴壮观 (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归京使臣已经冒着大雪离去,但送行的 人们直到“ ,还是不肯回营。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茫茫艺海中,真有远见卓识的启发性的老师寥若晨星,他们理当被尊为恩师。 ②作为百年老校,我校一直将优良的办学传统陈陈相因,办学成效显著。 ③国画创作中,任何单纯笔墨语言的借用,都是拾人牙慧,终不能到达自由的 境界 ④为了报仇,阿根廷海军绞尽脑汁,构思了许多向英国反戈一击的作战方案 ⑤巴厘岛政府为发展旅游业,把国有企业迁出市区,导致很多地皮卖不出去, 待价而沽。 ⑥一些经济学家批评特朗普对经济走向的预测只是他耸人听闻、吸引眼球的一次 “出位表演”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医学研究表明,在产生心脑血管疾病的诸多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应该是最主 要的元凶。 B.多数受访者认为传承和发扬“二十四节气”文化,关键是与现代文明结合, 并加以创新和完善 C.3月27日上午,全市民生工程工作会议如约召开,会上详细通告了各县区的 工作部署情况。 D.对重污染天气进行预报的是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等单位 组成的技术团队。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咬文嚼字》公布的2016年度十大流行语中,有八个来自网络 或①网络赋予了新的涵义。被评选出的流行词,展现了网友的创造力,② 是社会真实情绪的另类表达。当多数人享受流行语的快感和其所构建的集体认同 感时,有一些更为重要的社会情绪或真相③处在“流行”的范畴之外,比如雾 霾、徐玉玉、聂树斌等。相较于那些轻快的流行词,这些词④所对应的现 实⑤更显得沉重,但它们往往深刻地触及时代的本质,⑥代表这一年的社会 关切 A从甚至但/也许更能
E. 本诗语言平淡质朴,感情含蓄蕴藉,品之有自然之趣。 15. 本诗感情丰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赤壁赋》中,客人在听了苏子“看破变化,共识山水”的议论之后,转悲 为喜,两人再次开怀畅饮,最后在杯盘狼藉中 “ , ”。 (2)《庄子•逍遥游》意境瑰丽雄奇,其中大鹏展翅,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 涛后,“________ _”,画面可谓磅礴壮观。 (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归京使臣已经冒着大雪离去,但送行的 人们直到“ , ”,还是不肯回营。 第Ⅱ卷 (表达题 共 8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 茫茫艺海中,真有远见卓识的启发性的老师寥若晨星,他们理当被尊为恩师。 ② 作为百年老校,我校一直将优良的办学传统陈陈相因,办学成效显著。 ③ 国画创作中,任何单纯笔墨语言的借用,都是拾人牙慧,终不能到达自由的 境界。 ④ 为了报仇,阿根廷海军绞尽脑汁,构思了许多向英国反戈一击的作战方案。 ⑤ 巴厘岛政府为发展旅游业,把国有企业迁出市区,导致很多地皮卖不出去, 待价而沽。 ⑥一些经济学家批评特朗普对经济走向的预测只是他耸人听闻、吸引眼球的一次 “出位表演”。 A. ①④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②③⑤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 医学研究表明,在产生心脑血管疾病的诸多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应该是最主 要的元凶。 B. 多数受访者认为传承和发扬“二十四节气”文化,关键是与现代文明结合, 并加以创新和完善。 C. 3 月 27 日上午,全市民生工程工作会议如约召开,会上详细通告了各县区的 工作部署情况。 D. 对重污染天气进行预报的是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等单位 组成的技术团队。 19.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咬文嚼字》公布的 2016 年度十大流行语中,有八个来自网络 或 ① 网络赋予了新的涵义。被评选出的流行词,展现了网友的创造力, ② 是社会真实情绪的另类表达。当多数人享受流行语的快感和其所构建的集体认同 感时,有一些更为重要的社会情绪或真相 ③ 处在“流行”的范畴之外,比如雾 霾、徐玉玉、聂树斌等。相较于那些轻快的流行词,这些词 ④ 所对应的现 实 ⑤ 更显得沉重,但它们往往深刻地触及时代的本质, ⑥ 代表这一年的社会 关切。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从 甚至 但 / 也许 更能
[ 由也却以及/更能 /「更可能还有却最能 D被/因此或「可能|可能 A从甚至但/也许更能 B由也却以及/更能 C/更可能还有却最能 D被/因此或可能可能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支付戒指可以储存金融信息,通过蓝牙实施近距离无线通信,执行非接触式付款。 用户只要对准支付系统的相关设备,将手指轻轻一晃, 更加神奇的 是,它无需使用电池,通过支付终端获取电量,因此,用户②。为了防止 遗失,每枚戒指都配备了一张银行卡,③,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应用软件 关闭它的支付功能,并立即冻结钱款。 21.下面是做饭的基本流程,请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 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5个字。(6分) 淘米}→蒸饭 备料—→炖汤 起锅 洗菜剩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书店举办读书活动,让几个读者围在一起读书,闻着怡人的花香,吃着精致的 茶点,读前做深呼吸练习,读后闭着眼睛作冥想状。举办者称“不管看什么书, 首先要给他们形式感” 根据材料,从自己的读书经验出发,阐述你对“读书的形式感”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泄 露个人信息
B 由 也 却 以及 / 更能 C / 更 可能 还有 却 最能 D 被 / 因此 或 可能 可能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从 甚至 但 / 也许 更能 B 由 也 却 以及 / 更能 C / 更 可能 还有 却 最能 D 被 / 因此 或 可能 可能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5 分) 支付戒指可以储存金融信息,通过蓝牙实施近距离无线通信,执行非接触式付款。 用户只要对准支付系统的相关设备,将手指轻轻一晃, ① 。更加神奇的 是,它无需使用电池,通过支付终端获取电量,因此,用户 ② 。为了防止 遗失,每枚戒指都配备了一张银行卡, ③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应用软件 关闭它的支付功能,并立即冻结钱款。 21. 下面是做饭的基本流程,请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 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65 个字。(6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某书店举办读书活动,让几个读者围在一起读书,闻着怡人的花香,吃着精致的 茶点,读前做深呼吸练习,读后闭着眼睛作冥想状。举办者称“不管看什么书, 首先要给他们形式感”。 根据材料,从自己的读书经验出发,阐述你对“读书的形式感”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泄 露个人信息
2017年市质检答案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3分)C(C项“理性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表述有 误,根据原文第二段“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它可能 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可知,“它”是指推演活动,偷换概念。) 2.(3分)C(C项“可见”前后强加因果。) 3.(3分)A(A项“逻辑的特性在于通过论证来推进自己的研究”表述有误, 根据原文第一段“逻辑的科学性质还在于它与科学一样,是通过论证的方式来推 进自己的研究的”可知,A项曲解原意。) )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3分)D(莫言没有谈到自己作品的不足。 5.(4分)材料一从莫言与山东高密的关系的角度报道新闻; 材料二从莫言获奖的世界意义的角度报道新闻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6.(5分)①从大街上放鞭炮的具体场景写起,现场感强,抓人眼球;②在场景 气氛的层层铺垫之后,新闻人物出场,增强了新闻的吸引力和可读性;③记者的 焦急和期盼与莫言的淡定、从容形成对比,突出莫言的态度和性格特征。④使用 动词、形容词、副词以及排比句式把人物、事件、场景写“活”,现场感强,容 易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答对两项及以上给5分,答对一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7.(4分)CE 8.(4分)①舞台既是王少宏作为音乐学院毕业生的职业需求,也指他所追求的 社会位置,还寄托着妻子对丈夫艺术追求的期待,意蕴丰富 ②小说以舞台为线索,故事围绕“舞台”展开并聚焦于“舞台”,情节更加集中、 紧凑 ③以舞台为中心的艺术处理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王少宏执着于“舞台”无视 家庭困难,妻子为了丈夫的“舞台”甘心付出,人物性格得到充分展现 (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
2017 年市质检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1.(3 分)C(C 项“理性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表述有 误,根据原文第二段“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它可能 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可知,“它”是指推演活动,偷换概念。) 2.(3 分)C(C 项“可见”前后强加因果。) 3.(3 分)A(A 项“逻辑的特性在于通过论证来推进自己的研究”表述有误, 根据原文第一段“逻辑的科学性质还在于它与科学一样,是通过论证的方式来推 进自己的研究的”可知,A 项曲解原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4.(3 分)D(莫言没有谈到自己作品的不足。) 5.(4 分)材料一从莫言与山东高密的关系的角度报道新闻; 材料二从莫言获奖的世界意义的角度报道新闻。 每点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6.(5 分)①从大街上放鞭炮的具体场景写起,现场感强,抓人眼球;②在场景、 气氛的层层铺垫之后,新闻人物出场,增强了新闻的吸引力和可读性;③记者的 焦急和期盼与莫言的淡定、从容形成对比,突出莫言的态度和性格特征。④使用 动词、形容词、副词以及排比句式把人物、事件、场景写“活”,现场感强,容 易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答对两项及以上给 5 分,答对一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7.(4 分)CE 8.(4 分)①舞台既是王少宏作为音乐学院毕业生的职业需求,也指他所追求的 社会位置,还寄托着妻子对丈夫艺术追求的期待,意蕴丰富。 ②小说以舞台为线索,故事围绕“舞台”展开并聚焦于“舞台”,情节更加集中、 紧凑。 ③以舞台为中心的艺术处理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王少宏执着于“舞台”无视 家庭困难,妻子为了丈夫的“舞台”甘心付出,人物性格得到充分展现。 (答出任意两点得 4 分)
9.(6分) 示例一:孙兰是典型的“贤内助”。①孙兰勤劳贤惠,悉心付出,独自担起照顾 家庭的重担;②孙兰体贴关爱丈夫,为其搭建舞台,甘当听者:③孙兰面对丈夫 的不屑,隐忍包容,默默学习,终成知音。 示例二:孙兰不是“贤内助”。①她始终纵容丈夫躲避现实寻找“舞台”;②明 知丈夫心有旁骛却没有及时指出,反而为他搭建阳台的舞台,做他“唯一”的听 者;③当丈夫愿意一起承担家庭重担时,她却表示拒绝。 示例三:辩证地看待孙兰的形象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6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正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3分)B 11.(3分)D(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 军政、民政大臣。巡按,又称按台,代表皇帝巡视地方,专门负责监察各省及府、 州、县行政长官。) 12.(3分)B(不是方震孺命令宁前监军,是方震孺请求皇帝命令宁前监军。) 13.(10分) (1)震孺两次上疏说山海关没有外围防卫,应立刻在中前驻兵,作为耳目。(皇 帝)不省察。(“再疏”,两次上疏;“亟”,立刻、马上。) (2)将军回去,(我们)保你富贵;不回去,请允许震孺我用颈上鲜血溅在将 军身上。(“相”,在这里是指代性副词,指祖大寿;“以”,介词,“用”。) 【参考译文】 方震孺,字孩未,桐城人,万历四十一年考中进士。熹宗继位,逆党魏忠贤在宫 中勾结客氏。方震孺上书陈说三朝的艰难危险,说:“宫妾近侍,容易假装献媚 地谄笑,窥探政事,值得忧虑。内廷直接发出的敕谕频频宣读,恐怕会重蹈唐代 斜封官’的覆辙。”这年春天巡视南城,宦官张晔、刘朝被诉讼,魏忠贤替他 们说情。方震孺不听从,最终报告了皇帝,魏忠贤更加怨恨他。辽阳失陷后,方 震孺一天上了十三道奏疏,请求增派巡抚,疏通海运,调遣边兵,改换司马。 天五次敲击公卿的门,一边筹划一边痛哭,并且请求自己去犒劳军队。这时,三 岔河以西四百里,人烟灭绝,军民全都逃窜了,文武官员没有一骑向东。皇帝感 慨他的言语勇壮,调拨钱币二十万两给方震孺去犒劳军队。六月,方震孺出关, 延请召见将士,吊唁死者,救扶伤者,军民十分喜悦。皇帝命令他巡按辽东,监 管军事。一起商议的人想要抛弃三岔河,退守广宁。震孺请求驻兵镇武。军法不 严,方震孺请求皇上命令宁前监军,专门斩杀逃兵逃将。皇帝都听从他的意见。 然而这时经略和巡抚不和睦,边疆之事更加危急。震孺两次上疏说山海关没有外 围防卫,应立刻驻兵中前,作为耳目。皇帝不省察。第二年正月,任期满,等候 代理前屯,而大清兵已经第二次渡过三岔河。先锋孙得功没有迎战,却对着镇武 呼喊“兵败了”,就逃走了。各城听到消息都逃走了,只有方震孺的前屯没有动。 正在这时,西平守将罗一贯已战死,参将祖大寿聚集残兵驻扎在觉华岛上。于是 方震孺召见水军元帅张国卿一起商量说:“现在东面的军队外出到处搜索粮食, 听说祖将军在岛上有米豆二十多万,士兵十多万,百姓数万,战舰、武器、马牛 无数,东面的军队如果联合岛兵,得到岛兵来攻打榆关,难道会有好事吗?”于 是方震孺、张国卿渡海见祖大寿,激动地说:“将军回去,我们保你富贵:不回
9.(6 分) 示例一:孙兰是典型的“贤内助”。①孙兰勤劳贤惠,悉心付出,独自担起照顾 家庭的重担;②孙兰体贴关爱丈夫,为其搭建舞台,甘当听者;③孙兰面对丈夫 的不屑,隐忍包容,默默学习,终成知音。 示例二:孙兰不是“贤内助”。①她始终纵容丈夫躲避现实寻找“舞台”;②明 知丈夫心有旁骛却没有及时指出,反而为他搭建阳台的舞台,做他“唯一”的听 者;③当丈夫愿意一起承担家庭重担时,她却表示拒绝。 示例三:辩证地看待孙兰的形象。 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三点给 6 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正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10.(3 分)B 11.(3 分)D(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 军政、民政大臣。巡按,又称按台,代表皇帝巡视地方,专门负责监察各省及府、 州、县行政长官。) 12.(3 分)B(不是方震孺命令宁前监军,是方震孺请求皇帝命令宁前监军。) 13. (10 分) (1)震孺两次上疏说山海关没有外围防卫,应立刻在中前驻兵,作为耳目。(皇 帝)不省察。(“再疏”,两次上疏;“亟”,立刻、马上。) (2)将军回去,(我们)保你富贵;不回去,请允许震孺我用颈上鲜血溅在将 军身上。( “相”,在这里是指代性副词,指祖大寿;“以”,介词,“用”。) 【参考译文】 方震孺,字孩未,桐城人,万历四十一年考中进士。熹宗继位,逆党魏忠贤在宫 中勾结客氏。方震孺上书陈说三朝的艰难危险,说:“宫妾近侍,容易假装献媚 地谄笑,窥探政事,值得忧虑。内廷直接发出的敕谕频频宣读,恐怕会重蹈唐代 ‘斜封官’的覆辙。”这年春天巡视南城,宦官张晔、刘朝被诉讼,魏忠贤替他 们说情。方震孺不听从,最终报告了皇帝,魏忠贤更加怨恨他。辽阳失陷后,方 震孺一天上了十三道奏疏,请求增派巡抚,疏通海运,调遣边兵,改换司马。一 天五次敲击公卿的门,一边筹划一边痛哭,并且请求自己去犒劳军队。这时,三 岔河以西四百里,人烟灭绝,军民全都逃窜了,文武官员没有一骑向东。皇帝感 慨他的言语勇壮,调拨钱币二十万两给方震孺去犒劳军队。六月,方震孺出关, 延请召见将士,吊唁死者,救扶伤者,军民十分喜悦。皇帝命令他巡按辽东,监 管军事。一起商议的人想要抛弃三岔河,退守广宁。震孺请求驻兵镇武。军法不 严,方震孺请求皇上命令宁前监军,专门斩杀逃兵逃将。皇帝都听从他的意见。 然而这时经略和巡抚不和睦,边疆之事更加危急。震孺两次上疏说山海关没有外 围防卫,应立刻驻兵中前,作为耳目。皇帝不省察。第二年正月,任期满,等候 代理前屯,而大清兵已经第二次渡过三岔河。先锋孙得功没有迎战,却对着镇武 呼喊“兵败了”,就逃走了。各城听到消息都逃走了,只有方震孺的前屯没有动。 正在这时,西平守将罗一贯已战死,参将祖大寿聚集残兵驻扎在觉华岛上。于是 方震孺召见水军元帅张国卿一起商量说:“现在东面的军队外出到处搜索粮食, 听说祖将军在岛上有米豆二十多万,士兵十多万,百姓数万,战舰、武器、马牛 无数,东面的军队如果联合岛兵,得到岛兵来攻打榆关,难道会有好事吗?”于 是方震孺、张国卿渡海见祖大寿,激动地说:“将军回去,我们保你富贵;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