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语文学科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工业化时代,学校的模式映射了工业化集中物流的经济批量模式:铃声、班级、 标准化的课堂、统一的教材、按照时间编排的流水线场景,这种教育为工业时代 标准化地制造了可用的人才。而大数据教育将呈现另外的特征:弹性学制、个性 化辅导、社区和家庭学习、每个人的成功。世界也许会因此安静许多,而数据将 火热地穿梭在其中,人与人(师生、生生)的关系,将通过人与技术的关系来实 现,正如在2013年的春节,你要拜年,不通过短信、电话、视频、微信,还能 回到20年前骑半个小时自行车挨家挨户拜年的年代吗?大数据时代,无论你是 否认同技术丰富了人类的情感,技术的出现,让我们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个学生考试得了78分,这只是一个“数字”;如果把这78分背后的因素考虑 进去:家庭背景、努力程度、学习态度、智力水平等,把它们和78分联系在 起,这就成了“数据”。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相比,就有非结构化、分布式、数 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 这些特点正好适应了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学习变化。目前教育变革的讨论,过于集 中在在线教育(远程、平板、电子、数字),这正像任何一个科技让人们最先想 到的都是偷懒的哲学,自动化时代最先想到的是卓别林演的自动吃饭机,多媒体 时代人们最先想到的是游戏。在线教育本身很难改变学习,在这场教育革命的浪 潮中,由在线教育引发的教育由数字支撑到数据支撑变化(教育环境,实验场景, 时空变化,学习变化,教育管理变化等等),确是很多人没有在意的巨大金矿 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革、教 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决策,这些过去靠拍脑袋或者理念灵感加经验的东西,在云 物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变成一种数据支撑的行为科学。教育将继经济学之后, 不再是一个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和道德良心的学科,大数据时代的教 育,将变成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 目前的经济,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的大数据时代,人与机器的主流社会关系也逐渐 转向人与数据之间的关系。若干年后的社会的竞争是以服务和创新为核心的,然 而我们的教育还围绕着减少犯错和标准化的魔咒。大数据教育提供了另外一种可 能,标准化化的教育将转向网络完成,而人才培养和个性化将主要由学校承担: 越来越小的班级、越来越近的学校、越来越聚焦的教育支持、越来越个性的培养 方式。这将使教育 摆脱工业化时代的模式。 1.下列关于大数据教育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工业化时代的教育标准化地培养人才,导致人才的个性和创新性不足,这样 的弊端直接催生了大数据教育。 B.大数据教育的特点是非结构化、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 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 C.以数据支撑为标志的大数据教育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社会效益,但不少人 没有对它给予应有的关注。 D.大数据教育将不再是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而会成为继经济学之后 的第二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
福建省莆田市 2018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 月)试题语文学科 第 I 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工业化时代,学校的模式映射了工业化集中物流的经济批量模式:铃声、班级、 标准化的课堂、统一的教材、按照时间编排的流水线场景,这种教育为工业时代 标准化地制造了可用的人才。而大数据教育将呈现另外的特征:弹性学制、个性 化辅导、社区和家庭学习、每个人的成功。世界也许会因此安静许多,而数据将 火热地穿梭在其中,人与人(师生、生生)的关系,将通过人与技术的关系来实 现,正如在 2013 年的春节,你要拜年,不通过短信、电话、视频、微信,还能 回到 20 年前骑半个小时自行车挨家挨户拜年的年代吗?大数据时代,无论你是 否认同技术丰富了人类的情感,技术的出现,让我们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一个学生考试得了 78 分,这只是一个“数字”;如果把这 78 分背后的因素考虑 进去:家庭背景、努力程度、学习态度、智力水平等,把它们和 78 分联系在一 起,这就成了“数据”。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相比,就有非结构化、分布式、数 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 这些特点正好适应了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学习变化。目前教育变革的讨论,过于集 中在在线教育(远程、平板、电子、数字),这正像任何一个科技让人们最先想 到的都是偷懒的哲学,自动化时代最先想到的是卓别林演的自动吃饭机,多媒体 时代人们最先想到的是游戏。在线教育本身很难改变学习,在这场教育革命的浪 潮中,由在线教育引发的教育由数字支撑到数据支撑变化(教育环境,实验场景, 时空变化,学习变化,教育管理变化等等),确是很多人没有在意的巨大金矿。 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革、教 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决策,这些过去靠拍脑袋或者理念灵感加经验的东西,在云、 物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变成一种数据支撑的行为科学。教育将继经济学之后, 不再是一个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和道德良心的学科,大数据时代的教 育,将变成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 目前的经济,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的大数据时代,人与机器的主流社会关系也逐渐 转向人与数据之间的关系。若干年后的社会的竞争是以服务和创新为核心的,然 而我们的教育还围绕着减少犯错和标准化的魔咒。大数据教育提供了另外一种可 能,标准化化的教育将转向网络完成,而人才培养和个性化将主要由学校承担: 越来越小的班级、越来越近的学校、越来越聚焦的教育支持、越来越个性的培养 方式。这将使教育 摆脱工业化时代的模式。 1.下列关于大数据教育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工业化时代的教育标准化地培养人才,导致人才的个性和创新性不足,这样 的弊端直接催生了大数据教育。 B.大数据教育的特点是非结构化、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 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 C.以数据支撑为标志的大数据教育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社会效益,但不少人 没有对它给予应有的关注。 D.大数据教育将不再是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而会成为继经济学之后 的第二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
2.下列不属于大数据将给教育带来的变化的一项是() A.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学习场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 采集和运用等由数据支撑 B.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甚至他们与家长,社区交流的大量信息得以处理为 数据,可以丰富教育资源。 C.将优质课堂教学资源传送到教育发展滞后的学校,学生们在校即可同步学习, 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 D.累积足够的学生个体信息并据此对学生进行个体化辅导,从而最大可能地实 现每个人的进步与成功。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数据教育”中的“数据”不是孤立的“数字”,而是对数字及其相关资 料、信息进行处理所形成的“数据”。 B.大数据教育时代,随着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革,情感交流和思想 教育将会出现新的情况。 C.工业化时代的教育培养的少犯错和标准化的人才,难以适应后工业化大数据 时代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D.大数据教育由网络完成标准化教育,而学校主要承担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工作, 教师需求量将大为减少。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董其昌,字元宰,松江华亭人。举万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礼部侍郎田一俊 以教习卒官,其昌请假,走数千里,护其丧归葬。迁授编修。皇长子出阁,充讲 官..,因事启沃,皇长子每目属之。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 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其昌即拜疏求去,帝 不许,而令所司按治,其昌卒谢事归。起山东副使、登莱兵备、河南参政,并不 赴 光宗立,问:“旧讲官董先生安在?”乃召为太常少卿,掌国子司业事。天启二 年,擢.本寺卿,兼侍读学士。时修《神宗实录》,命往南方采辑先朝章疏及遗 事,其昌广搜博征,录成三百本。又采留中之疏.切于国本、藩封、人才、风俗 河渠、食货、吏治、边防者,别为四十卷。仿史赞之例,每篇系以笔断。书成表 进,有 诏褒美,宣付史馆。明年秋,擢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寻转左侍郎。五年 正月,拜南京礼部尚书。时政在奄竖,党祸酷烈[注]。其昌深自引远,逾年请告 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居三年,屡疏乞休,诏加太子太保致仕 又二年卒,年八十有三。赠太子太傅。福王时,谧.文敏。 其昌天才俊逸,少负重名。初,华亭自沈度、沈粲以后,南安知府张弼、詹事陆 深、布政莫如忠及子是龙皆以善书称。其昌后出,超越诸家。始以宋米芾为宗, 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 所及也。四方金石之刻,得其制作手书,以为二绝。造请无虚日,尺素短札,流 布人间,争购宝之。精于品题,收藏家得片语只字以为重。性和易,通禅理,萧 闲吐纳,终日无俗语。人擬之米芾、赵孟頫云。同时以善书名者,临邑刑侗、顺 天米万钟、晋江张瑞图,时人谓刑、张、米、董,又曰南董、北米。然三人者, 不逮其昌远甚。 (选自《明史·董其昌传》
2.下列不属于大数据将给教育带来的变化的一项是() A.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学习场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 采集和运用等由数据支撑。 B.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甚至他们与家长,社区交流的大量信息得以处理为 数据,可以丰富教育资源。 C.将优质课堂教学资源传送到教育发展滞后的学校,学生们在校即可同步学习, 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 D.累积足够的学生个体信息并据此对学生进行个体化辅导,从而最大可能地实 现每个人的进步与成功。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数据教育”中的“数据”不是孤立的“数字”,而是对数字及其相关资 料、信息进行处理所形成的“数据”。 B.大数据教育时代,随着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革,情感交流和思想 教育将会出现新的情况。 C.工业化时代的教育培养的少犯错和标准化的人才,难以适应后工业化大数据 时代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D.大数据教育由网络完成标准化教育,而学校主要承担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工作, 教师需求量将大为减少。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董其昌,字元宰,松江华亭人。举万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礼部侍郎田一俊 以教习卒官,其昌请假,走数千里,护其丧归葬。迁授编修。皇长子出阁,充讲 官..,因事启沃,皇长子每目属之。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 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其昌即拜疏求去,帝 不许,而令所司按治,其昌卒谢事归。起山东副使、登莱兵备、河南参政,并不 赴。 光宗立,问:“旧讲官董先生安在?”乃召为太常少卿,掌国子司业事。天启二 年,擢.本寺卿,兼侍读学士。时修《神宗实录》,命往南方采辑先朝章疏及遗 事,其昌广搜博征,录成三百本。又采留中之疏.切于国本、藩封、人才、风俗、 河渠、食货、吏治、边防者,别为四十卷。仿史赞之例,每篇系以笔断。书成表 进,有 诏褒美,宣付史馆。明年秋,擢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寻转左侍郎。五年 正月,拜南京礼部尚书。时政在奄竖,党祸酷烈[注]。其昌深自引远,逾年请告 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居三年,屡疏乞休,诏加太子太保致仕。 又二年卒,年八十有三。赠太子太傅。福王时,谧.文敏。 其昌天才俊逸,少负重名。初,华亭自沈度、沈粲以后,南安知府张弼、詹事陆 深、布政莫如忠及子是龙皆以善书称。其昌后出,超越诸家。始以宋米芾为宗, 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 所及也。四方金石之刻,得其制作手书,以为二绝。造请无虚日,尺素短札,流 布人间,争购宝之。精于品题,收藏家得片语只字以为重。性和易,通禅理,萧 闲吐纳,终日无俗语。人擬之米芾、赵孟頫云。同时以善书名者,临邑刑侗、顺 天米万钟、晋江张瑞图,时人谓刑、张、米、董,又曰南董、北米。然三人者, 不逮其昌远甚。 (选自《明史·董其昌传》)
[注]党祸酷烈:此处指明朝东林党人受到宦官的残酷镇压和迫害。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 怨/嗾嫉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 B.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 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 C.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 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 D.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 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讲官”在古代是指为皇帝经筵进讲的官员,也指太子侍讲官员。 B.文中的“擢”是古代表示“官员被贬”的意思,与文中的“拜”“转”的意 思基本一致。 C.文中的“疏”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用于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 D.文中的“谥”是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 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董其昌为人仗义,礼部侍郎田一俊教习庶吉士,死在任所,董其昌请假,奔 走数千里路程,把田一俊的灵枢护送回乡安葬。 B.董其昌很正直,他担任南京礼部尚书时,看不惯宦官把持朝政,对东林党人 残酷迫害,就对东林党人加以援手,从而受到牵连被贬 C.董其昌做事很踏实,修撰《神宗实录》时,朝廷派他搜集神宗朝时大臣的奏 章和遗闻逸事,他搜集记录了三百多本,受到皇上褒奖。 D.董其昌有多种才能,擅长书法、绘画、书画鉴赏,还精于禅理,成就很大, 人们把他比作米芾、赵孟顺,后又称他为“南董”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昌即拜疏求去,帝不许,而令所司按治,其昌卒谢事归。(5分) (2)造请无虚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8、9两题 春日郊外 宋·唐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8.这首诗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6分) 9.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离骚”中与成语“方枘圆凿”意思相似,表达“道不同不相为谋”之 感的两句是
[注]党祸酷烈:此处指明朝东林党人受到宦官的残酷镇压和迫害。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 怨/嗾嫉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 B.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 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 C.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 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 D.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 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讲官”在古代是指为皇帝经筵进讲的官员,也指太子侍讲官员。 B.文中的“擢”是古代表示“官员被贬”的意思,与文中的“拜”“转”的意 思基本一致。 C.文中的“疏”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用于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 D.文中的“谥”是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 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董其昌为人仗义,礼部侍郎田一俊教习庶吉士,死在任所,董其昌请假,奔 走数千里路程,把田一俊的灵枢护送回乡安葬。 B.董其昌很正直,他担任南京礼部尚书时,看不惯宦官把持朝政,对东林党人 残酷迫害,就对东林党人加以援手,从而受到牵连被贬。 C.董其昌做事很踏实,修撰《神宗实录》时,朝廷派他搜集神宗朝时大臣的奏 章和遗闻逸事,他搜集记录了三百多本,受到皇上褒奖。 D.董其昌有多种才能,擅长书法、绘画、书画鉴赏,还精于禅理,成就很大, 人们把他比作米芾、赵孟顺,后又称他为“南董”。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其昌即拜疏求去,帝不许,而令所司按治,其昌卒谢事归。(5 分) (2)造请无虚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 8、9 两题: 春日郊外 宋·唐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8.这首诗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6 分) 9.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离骚”中与成语“方枘圆凿”意思相似,表达“道不同不相为谋”之 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 水曲折隐现的语句是“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济世情怀的 诗句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 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道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奇遇 莫言 1982年秋天,我从保定府回高密东北乡探亲。因为火车晚点,车抵高密站时 已是晚上九点多钟。通乡镇的汽车每天只开一班,要到早晨六点。举头看天,见 半块月亮高悬,天清气爽,我便决定不在县城住宿,乘着明月早还家,一可早见 父母,二可呼吸田野里的新鲜空气。 这次探家我只提一个小包,所以走得很快。穿过铁路桥洞后,我没走柏油路。因 为柏油公路拐直角,要远 好多。我斜刺里走上那条废弃数年的斜插到高密东北乡去的土路。土路因为近年 来有些地方被挖断了,行人稀少,所以路面上杂草丛生,只是在路中心还有一线 被人踩过的痕迹。路两边全是庄稼地,有高粱地、玉米地、红薯地等,月光照在 庄稼的枝叶上,闪烁着微弱的银光。几乎没有风,所有的叶子都纹丝不动,草蝈 蝈的叫声从庄稼地里传来,非常响亮,好像这叫声渗进了我的肉里、骨头里。 路越往前延伸庄稼越茂密,县城的灯光早就看不见了。县城离高密东北乡有40 多里路呢。除了蝈蝈的叫声之外,庄稼地里偶尔也有鸟或什么小动物的叫声。我 忽然感觉到脖颈后有些凉森森的,听到自己的脚步声特别响亮与沉重起来。我有 些后悔不该单身走夜路,与此同时,我感觉到路两边的庄稼地里有无数秘密,有 无数只眼睛在监视着我,并且感觉到背后有什么东西尾随着我,月光也突然朦胧 起来。我的脚步不知不觉地加快了。越走得快越感到背后不安全。终于,我下意 识地回过头去。 我的身后当然什么也没有。 继续往前走吧。一边走一边骂自己:你是解放军军官吗?你是共产党员吗?你是 马列主义教员吗?你是,你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而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 的,共产党员死都不怕还怕什么有鬼吗有邪吗没有!有野兽吗没有!世界本无事, 庸人自扰之……但依然浑身紧张、牙齿打战,儿时在家乡时听说过的鬼故事“连 篇累牍”地涌进脑海:一个人走在路上。突然听到前边有货郎挑子的嘎吱声,细 细一看,只见到两个货挑子和两条腿在移动,上身没有 个人走夜路碰到 个人对他嘿嘿笑,仔细一看,是个女人,这女人脸上只有一张红嘴,除了嘴之外 什么都没有,这是“光面”鬼…一个人走夜路忽然看到一个白胡子老头在吃青 草 我后来才知道我的冷汗一直流着,把衣服都溻湿了。 我高声唱起歌来:“向前向前向前一一杀一
(2)《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 水曲折隐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济世情怀的 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 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道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奇遇 莫言 1982 年秋天,我从保定府回高密东北乡探亲。因为火车晚点,车抵高密站时, 已是晚上九点多钟。通乡镇的汽车每天只开一班,要到早晨六点。举头看天,见 半块月亮高悬,天清气爽,我便决定不在县城住宿,乘着明月早还家,一可早见 父母,二可呼吸田野里的新鲜空气。 这次探家我只提一个小包,所以走得很快。穿过铁路桥洞后,我没走柏油路。因 为柏油公路拐直角,要远 好多。我斜刺里走上那条废弃数年的斜插到高密东北乡去的土路。土路因为近年 来有些地方被挖断了,行人稀少,所以路面上杂草丛生,只是在路中心还有一线 被人踩过的痕迹。路两边全是庄稼地,有高粱地、玉米地、红薯地等,月光照在 庄稼的枝叶上,闪烁着微弱的银光。几乎没有风,所有的叶子都纹丝不动,草蝈 蝈的叫声从庄稼地里传来,非常响亮,好像这叫声渗进了我的肉里、骨头里。 路越往前延伸庄稼越茂密,县城的灯光早就看不见了。县城离高密东北乡有 40 多里路呢。除了蝈蝈的叫声之外,庄稼地里偶尔也有鸟或什么小动物的叫声。我 忽然感觉到脖颈后有些凉森森的,听到自己的脚步声特别响亮与沉重起来。我有 些后悔不该单身走夜路,与此同时,我感觉到路两边的庄稼地里有无数秘密,有 无数只眼睛在监视着我,并且感觉到背后有什么东西尾随着我,月光也突然朦胧 起来。我的脚步不知不觉地加快了。越走得快越感到背后不安全。终于,我下意 识地回过头去。 我的身后当然什么也没有。 继续往前走吧。一边走一边骂自己:你是解放军军官吗?你是共产党员吗?你是 马列主义教员吗?你是,你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而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 的,共产党员死都不怕还怕什么有鬼吗有邪吗没有!有野兽吗没有!世界本无事, 庸人自扰之……但依然浑身紧张、牙齿打战,儿时在家乡时听说过的鬼故事“连 篇累牍”地涌进脑海:一个人走在路上。突然听到前边有货郎挑子的嘎吱声,细 细一看,只见到两个货挑子和两条腿在移动,上身没有……一个人走夜路碰到一 个人对他嘿嘿笑,仔细一看,是个女人,这女人脸上只有一张红嘴,除了嘴之外 什么都没有,这是“光面”鬼……一个人走夜路忽然看到一个白胡子老头在吃青 草…… 我后来才知道我的冷汗一直流着,把衣服都溻湿了。 我高声唱起歌来:“向前向前向前——杀——
自然是一路无事。临近村头时,天已黎明,红日将出未出时,东边天上一片红晕, 村里的雄鸡喔喔地叫着,一派安宁景象。回头望来路,庄稼是庄稼道路是道路, 想起这一路的惊惧,感到自己十分愚蠢可笑。 正欲进村,见树影里闪出一个老人来,定睛一看,是我的邻居赵三大爷。他穿得 齐齐整整,离我三五步处站住了。 我忙问:“三大爷,起这么早!” 他说:“早起进城,知道你回来了,在这里等你 我跟他说了几句家常话,递给他一支带过滤嘴的香烟。 点着了烟,他说:“老三,我还欠你爹五元钱,我的钱不能用,你把这个烟袋嘴 捎给他吧,就算我还了他钱。 我说:“三大爷,何必呢” 他说:“你快回家去吧,爹娘都盼着你呢!” 我接过三大爷递过来的冰冷的玛瑙烟袋嘴,匆匆跟他道别,便急忙进了村。 回家后,爹娘盯着我问长问短,说我不该一人走夜路,万一出点什么事就了不得。 我打着哈哈说:“我一心想碰到鬼,可是鬼不敢来见我!” 母亲说:“小孩子家嘴不要狂!” 父亲抽烟时,我从兜里摸出那玛瑙烟袋嘴,说:“爹,刚才在村口我碰到赵三大 爷,他说欠你五元钱,让我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你抵债。” 父亲惊讶地问:“你说谁” 我说:“赵家三大爷呀! 父亲说:“你看花了眼了吧” 我说:“绝对没有,我跟他说了一会儿话,还敬他一支烟,还有这个烟袋嘴呢!” 我把烟袋嘴递给父亲,父亲竟犹豫着不敢接。 母亲说:“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 这么说来,我在无意中见了鬼,见了鬼还不知道,原来鬼并不如传说中那般可怕, 他和蔼可亲,他死不赖账,鬼并不害人,真正害人的还是人,人比鬼要厉害得多 啦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用第一人称,向读者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一段真实的奇遇,也是 在讲述着一个普通而又确切的生活真理 B.莫言特别钟情于他那片故土上顽强生长着的红高粱,红高粱已经成为一种固 定的文化符号,有很深的寓意,这篇小说里的红高粱也是如此。 C.小说的一个主人公是死去的赵三大爷,他虽然是鬼,但和蔼可亲,死不赖账, 它更具有真情至性。 D.我是一个军人,共产党员,但是却被吓得汗流浃背,一路惊惧,这是由于从 小听来的鬼故事留下的心理阴影造成的 E.小说的结尾如果在母亲说话后戛然而止,会更含蓄蕴藉,余味无穷,但加上 最后一段,主题会更鲜明。 (2)小说的结尾“我真的遇见了鬼”很是出人意料,但回头看看却又并不显得 突兀,因为上文早已预作伏笔。请找出这些伏笔。(6分) (3)作者细腻描写自己孤身一人夜里行走在“那条废弃数年的斜插到高密东北 乡去的土路”上的心理感受,用了怎样的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
自然是一路无事。临近村头时,天已黎明,红日将出未出时,东边天上一片红晕, 村里的雄鸡喔喔地叫着,一派安宁景象。回头望来路,庄稼是庄稼道路是道路, 想起这一路的惊惧,感到自己十分愚蠢可笑。 正欲进村,见树影里闪出一个老人来,定睛一看,是我的邻居赵三大爷。他穿得 齐齐整整,离我三五步处站住了。 我忙问:“三大爷,起这么早!” 他说:“早起进城,知道你回来了,在这里等你。” 我跟他说了几句家常话,递给他一支带过滤嘴的香烟。 点着了烟,他说:“老三,我还欠你爹五元钱,我的钱不能用,你把这个烟袋嘴 捎给他吧,就算我还了他钱。” 我说:“三大爷,何必呢” 他说:“你快回家去吧,爹娘都盼着你呢!” 我接过三大爷递过来的冰冷的玛瑙烟袋嘴,匆匆跟他道别,便急忙进了村。 回家后,爹娘盯着我问长问短,说我不该—人走夜路,万一出点什么事就了不得。 我打着哈哈说:“我一心想碰到鬼,可是鬼不敢来见我!” 母亲说:“小孩子家嘴不要狂!” 父亲抽烟时,我从兜里摸出那玛瑙烟袋嘴,说:“爹,刚才在村口我碰到赵三大 爷,他说欠你五元钱,让我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你抵债。” 父亲惊讶地问:“你说谁” 我说:“赵家三大爷呀!” 父亲说:“你看花了眼了吧” 我说:“绝对没有,我跟他说了一会儿话,还敬他一支烟,还有这个烟袋嘴呢!” 我把烟袋嘴递给父亲,父亲竟犹豫着不敢接。 母亲说:“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 这么说来,我在无意中见了鬼,见了鬼还不知道,原来鬼并不如传说中那般可怕, 他和蔼可亲,他死不赖账,鬼并不害人,真正害人的还是人,人比鬼要厉害得多 啦!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用第一人称,向读者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一段真实的奇遇,也是 在讲述着一个普通而又确切的生活真理。 B.莫言特别钟情于他那片故土上顽强生长着的红高粱,红高粱已经成为一种固 定的文化符号,有很深的寓意,这篇小说里的红高粱也是如此。 C.小说的一个主人公是死去的赵三大爷,他虽然是鬼,但和蔼可亲,死不赖账, 它更具有真情至性。 D.我是一个军人,共产党员,但是却被吓得汗流浃背,一路惊惧,这是由于从 小听来的鬼故事留下的心理阴影造成的。 E.小说的结尾如果在母亲说话后戛然而止,会更含蓄蕴藉,余味无穷,但加上 最后一段,主题会更鲜明。 (2)小说的结尾“我真的遇见了鬼”很是出人意料,但回头看看却又并不显得 突兀,因为上文早已预作伏笔。请找出这些伏笔。(6 分) (3)作者细腻描写自己孤身一人夜里行走在“那条废弃数年的斜插到高密东北 乡去的土路”上的心理感受,用了怎样的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6 分)
(4)我们都知道没有鬼,作者也相信没有鬼,而且小说开篇“1982年秋天,我 从保定府回高密东北乡探亲”“晚上九点多钟”等交代,也给人一种真实的感 觉,可是结尾却是真的遇到了鬼,这样的写法有什么效果?(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峻厉、温煦的大儒钱穆 邹金灿 ①在北大,钱穆和胡适的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其中一个吸引点就是两人的观点 往往相反。比如,胡适主张老子在孔子前,钱穆则主张老子在孔子后。更重要的 是,两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截然不同,胡适批判传统文化,钱穆则推扬传统 文化的价值。 ②他毫不客气地表达对胡适的不认同。一次,商务印书馆约请胡适编一本中学国 文教材,胡适邀请钱穆合写。钱穆拒绝了,明确告诉胡适:你我关于中国文学的 意见迥异,如果各写一本书让读者比对着来读,那样会对读者有益,但合写一本 则不行。 ③这符合钱穆某些时候的峻厉形象 ④叶龙告诉我,钱穆先生相处起来很和气,但非常有威严。有一次他请钱穆改文 章,钱穆提出意见,他随口说了些反对的话,钱穆马上就不改了一一认为他所持 的并不是虚心请教的态度。这令叶龙极其后悔 数十年后谈起此事,仍懊恼不已。 ⑤《朱子语类》里记载了朱子这番话:“凡事回互,拣一般偎风躲箭处立地,却 笑人慷慨奋发,以为必陷矫激之祸,此风更不可长。孔子在陈,思鲁之狂士,盖 狂士虽不得中,犹以奋发,可与有为。若一向委靡,济甚事!……大凡只看道理 合做与不合耳,如合做,岂可避矫激之名而不为?” ⑥1930年,钱穆撰文介绍近百年几个儒者的读书主张,谈到陈澧(1810-1882, 字兰甫,清末广东大儒,著有《东塾读书记》等书)的读书方法时,他认为陈澧 只是看到了时人的病,开出来的药方却“温和有馀,峻厉不足”,不能振聋发聩。 这个“峻厉”的主张,可与朱子的“慷慨奋发”互相发明。 ⑦峻厉与温煦,并存于钱穆身上。在叶龙的记忆中,钱穆很能克制自己的情绪, 评议他人时,口不出恶言,比如他对于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不聘请他这件事,其 实是有意见的,但多年相处,也只听他不经意地提过一两次 ⑧在西南联大时,经常有人向钱穆请教。学生对这位老师,先是敬畏,熟悉后变 成敬爱。每逢周末,学生成群结队去钱穆宿舍问学。由于地方小,来的人往往是 批出来,另一批再进去 ⑨这些前来请教的人各式各样,西南联大的学生,其他大学的学生,银行、报馆、 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年过50岁的人……对于他们,钱穆没有丝毫疲倦厌烦的神 态,一一耐心作答。学生李埏不解,说:“有的人只是慕名而来,只是来瞻仰先 生风采的,为何也耐心作答?”钱穆举了范仲淹的例子:范仲淹带兵打仗时,18 岁的张载带着兵书求见,范仲淹劝他读《中庸》,张载记取这番话,后来成了 代儒宗。钱穆告诉李埏:“孔子说,‘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我宁愿失言, 也不肯失人。 ⑩严耕望1941年来到齐鲁大学追随钱穆,报到的第一天,钱穆领他到住处,对 起居饮食、铺床叠被、整理书物等一切琐事都耐心指点,并且一天里来其房间五
(4)我们都知道没有鬼,作者也相信没有鬼,而且小说开篇“1982 年秋天,我 从保定府回高密东北乡探亲”“晚上九点多钟”等交代,也给人一种真实的感 觉,可是结尾却是真的遇到了鬼,这样的写法有什么效果?(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峻厉、温煦的大儒钱穆 邹金灿 ①在北大,钱穆和胡适的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其中一个吸引点就是两人的观点 往往相反。比如,胡适主张老子在孔子前,钱穆则主张老子在孔子后。更重要的 是,两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截然不同,胡适批判传统文化,钱穆则推扬传统 文化的价值。 ②他毫不客气地表达对胡适的不认同。一次,商务印书馆约请胡适编一本中学国 文教材,胡适邀请钱穆合写。钱穆拒绝了,明确告诉胡适:你我关于中国文学的 意见迥异,如果各写一本书让读者比对着来读,那样会对读者有益,但合写一本 则不行。 ③这符合钱穆某些时候的峻厉形象 ④叶龙告诉我,钱穆先生相处起来很和气,但非常有威严。有一次他请钱穆改文 章,钱穆提出意见,他随口说了些反对的话,钱穆马上就不改了——认为他所持 的并不是虚心请教的态度。这令叶龙极其后悔, 数十年后谈起此事,仍懊恼不已。 ⑤《朱子语类》里记载了朱子这番话:“凡事回互,拣一般偎风躲箭处立地,却 笑人慷慨奋发,以为必陷矫激之祸,此风更不可长。孔子在陈,思鲁之狂士,盖 狂士虽不得中,犹以奋发,可与有为。若一向委靡,济甚事!……大凡只看道理 合做与不合耳,如合做,岂可避矫激之名而不为?” ⑥1930 年,钱穆撰文介绍近百年几个儒者的读书主张,谈到陈澧(1810-1882, 字兰甫,清末广东大儒,著有《东塾读书记》等书)的读书方法时,他认为陈澧 只是看到了时人的病,开出来的药方却“温和有馀,峻厉不足”,不能振聋发聩。 这个“峻厉”的主张,可与朱子的“慷慨奋发”互相发明。 ⑦峻厉与温煦,并存于钱穆身上。在叶龙的记忆中,钱穆很能克制自己的情绪, 评议他人时,口不出恶言,比如他对于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不聘请他这件事,其 实是有意见的,但多年相处,也只听他不经意地提过一两次。 ⑧在西南联大时,经常有人向钱穆请教。学生对这位老师,先是敬畏,熟悉后变 成敬爱。每逢周末,学生成群结队去钱穆宿舍问学。由于地方小,来的人往往是 一批出来,另一批再进去。 ⑨这些前来请教的人各式各样,西南联大的学生,其他大学的学生,银行、报馆、 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年过 50 岁的人……对于他们,钱穆没有丝毫疲倦厌烦的神 态,一一耐心作答。学生李埏不解,说:“有的人只是慕名而来,只是来瞻仰先 生风采的,为何也耐心作答?”钱穆举了范仲淹的例子:范仲淹带兵打仗时,18 岁的张载带着兵书求见,范仲淹劝他读《中庸》,张载记取这番话,后来成了一 代儒宗。钱穆告诉李埏:“孔子说,‘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我宁愿失言, 也不肯失人。” ⑩严耕望 1941 年来到齐鲁大学追随钱穆,报到的第一天,钱穆领他到住处,对 起居饮食、铺床叠被、整理书物等一切琐事都耐心指点,并且一天里来其房间五
六次,对这位学生关怀备至。50年后,严耕望回忆起这个场景,仍然不禁涕泪 横流。 11龚鹏程说:“钱先生回台湾演讲,在淡江大学礼堂倒塌被砸之后,身体肯定 是受损了(注:1952年,钱穆在台湾淡江文理学院惊声堂演讲时,屋顶水泥大 块砸落,伤重入院)。晚年楼居为常。古人云,筋力之减,皆称新来懒上楼,钱 先生则是罕得下楼出门。问学者都在客厅中见。政界人物来,亦不接待,任其随 席听讲而已。对我辈,因非真正弟子,较客气,多称兄。于我则称龚先生,我称 他钱老师或先生。怡然蔼然,论学若话家常,大关节处却极敬肃、不苟且。而不 甚道人是非,评价师友均极见分寸。许多成名学者,恃老卖老,动辄狂言骂世、 自吹自炫,先生不然。 12太史公说,“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纪,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在人 海与时间的磨洗下,个人往往迅速湮灭,死后还为后人纪念的,无疑是“倜傥非 常之人”了 132015年是钱穆诞辰120周年,“我们没有做什么纪念活动,对他的最好纪念, 就是读他的书。”钱辉(钱穆的女儿)对我说。 (选自《南方人物周刊》,有删改) 相关链接 (1)钱穆在新亚书院的学生唐端正回忆,钱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地打太极拳,呼 吸深长,全套每次可打30分钟,有一天在新亚上课,突然来了两个青年流氓, 在门口探头探脑,还旁若无人地在课堂内左右穿插,钱穆警告无效,怒了,“把 长袍的两只阔袖拉起,露出两只结实的手臂,一个箭步就抢到那两个阿飞的面前, 摆出个揽雀尾的姿势,把他们吓得一溜烟跑了。”从钱穆身上充盈的生命力来看, 他如从军,将会是个勇猛的士兵。 (2)胡适有次去苏州中学做演讲,因钱穆已在当地颇有名气,东吴大学的教师 陈天一叮嘱胡适,到苏州不要忘了见一见钱穆,那时钱穆正在写《先秦诸子系年》, 有两本很生僻的讨论《史记·六国年表》的书,他怎么都找不到,于是当面向胡 适询问。不料胡适也答不上来。事后钱穆反省自己“书生不习世故”,初次见面 就问生僻的书,无疑是在刁难对方,但因为这个问题积压在心中已久,突然见到 位“天下名人”,是以不禁冲口而出。 这件事没有妨碍胡适对钱穆的肯定。读了《刘向歆父子年谱》后,胡适在日记里 说:“钱谱为一大著作,见解与体例都好。他不信《新学伪经考》,立二十八事 不可通以驳之。”1931年钱穆进入北大历史系任教时,主持该系工作的正是胡 适,其时是文学院院长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篇写钱穆与胡适的事,一方面形象地写出了钱穆先生“峻厉”的性格, 另一方面为了说明两人向来不和。 B.文章第12段,引用司马迁的话,是为了对钱穆先生做宏观的评价,说明他 是“倜傥非常之人”,不会轻易被时间湮灭 C.通过写上课时,摆出揽雀尾的姿势,把阿飞吓跑的事,说明大的儒者也有“刚 猛”的一面,使钱穆先生的形象跃然纸上。 D.文章最后,作者引用钱辉的话是为了针砭时弊,批评现代人很少读钱穆的书, 进而呼吁应该多读钱穆先生的书 E.材料选取钱穆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片段,向我们展示了钱穆先生完整的人物形 象,体现了传记选材的典型性特点
六次,对这位学生关怀备至。50 年后,严耕望回忆起这个场景,仍然不禁涕泪 横流。 11 龚鹏程说:“钱先生回台湾演讲,在淡江大学礼堂倒塌被砸之后,身体肯定 是受损了(注:1952 年,钱穆在台湾淡江文理学院惊声堂演讲时,屋顶水泥大 块砸落,伤重入院)。晚年楼居为常。古人云,筋力之减,皆称新来懒上楼,钱 先生则是罕得下楼出门。问学者都在客厅中见。政界人物来,亦不接待,任其随 席听讲而已。对我辈,因非真正弟子,较客气,多称兄。于我则称龚先生,我称 他钱老师或先生。怡然蔼然,论学若话家常,大关节处却极敬肃、不苟且。而不 甚道人是非,评价师友均极见分寸。许多成名学者,恃老卖老,动辄狂言骂世、 自吹自炫,先生不然。” 12 太史公说,“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纪,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在人 海与时间的磨洗下,个人往往迅速湮灭,死后还为后人纪念的,无疑是“倜傥非 常之人”了。 13 2015 年是钱穆诞辰 120 周年,“我们没有做什么纪念活动,对他的最好纪念, 就是读他的书。”钱辉(钱穆的女儿)对我说。 (选自《南方人物周刊》,有删改) 相关链接 (1)钱穆在新亚书院的学生唐端正回忆,钱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地打太极拳,呼 吸深长,全套每次可打 30 分钟,有一天在新亚上课,突然来了两个青年流氓, 在门口探头探脑,还旁若无人地在课堂内左右穿插,钱穆警告无效,怒了,“把 长袍的两只阔袖拉起,露出两只结实的手臂,一个箭步就抢到那两个阿飞的面前, 摆出个揽雀尾的姿势,把他们吓得一溜烟跑了。”从钱穆身上充盈的生命力来看, 他如从军,将会是个勇猛的士兵。 (2)胡适有次去苏州中学做演讲,因钱穆已在当地颇有名气,东吴大学的教师 陈天一叮嘱胡适,到苏州不要忘了见一见钱穆,那时钱穆正在写《先秦诸子系年》, 有两本很生僻的讨论《史记·六国年表》的书,他怎么都找不到,于是当面向胡 适询问。不料胡适也答不上来。事后钱穆反省自己“书生不习世故”,初次见面 就问生僻的书,无疑是在刁难对方,但因为这个问题积压在心中已久,突然见到 一位“天下名人”,是以不禁冲口而出。 这件事没有妨碍胡适对钱穆的肯定。读了《刘向歆父子年谱》后,胡适在日记里 说:“钱谱为一大著作,见解与体例都好。他不信《新学伪经考》,立二十八事 不可通以驳之。”1931 年钱穆进入北大历史系任教时,主持该系工作的正是胡 适,其时是文学院院长。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文章开篇写钱穆与胡适的事,一方面形象地写出了钱穆先生“峻厉”的性格, 另一方面为了说明两人向来不和。 B.文章第 12 段,引用司马迁的话,是为了对钱穆先生做宏观的评价,说明他 是“倜傥非常之人”,不会轻易被时间湮灭。 C.通过写上课时,摆出揽雀尾的姿势,把阿飞吓跑的事,说明大的儒者也有“刚 猛”的一面,使钱穆先生的形象跃然纸上。 D.文章最后,作者引用钱辉的话是为了针砭时弊,批评现代人很少读钱穆的书, 进而呼吁应该多读钱穆先生的书。 E.材料选取钱穆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片段,向我们展示了钱穆先生完整的人物形 象,体现了传记选材的典型性特点
(②)文章中,钱穆先生的“峻厉”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 分) (3)文章11段引用龚鹏程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4)“孔子说,“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我宁愿失言,也不肯失人。”这 句话的含意是什么?你如何看待钱穆先生的“失”与“不失”?请结合材料加 以分析。(8分) 第II卷表达题(80分) 五、语言基础知识(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在安全检查座谈会上,有代表指出,当前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各 级领导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如临深渊的心态,切实抓好安全生产。 ②他对中国贫困农民的记录是如此具体而微,具体到每一个家庭,再拆取出每一 个人物的一天、一年、一生,不惜笔墨,肌理寸寸分明。 ③同学们请务必记住,无论我们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登高自卑, 决不能好高骛远,妄想一步登天 ④在敦煌的夕阳中,石头铺成的庭院里,野草莓兀自开着花,枇杷树开始结果, 周围宁静的让人顿生黍离之感 ⑤经验主义局限于一时一地的片面的感性认识,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 见,而忽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⑥媒体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对世界35各国家首脑进行窃听活动,其手段无出 其右,招致越来越多的国家声讨和批评。 ②③⑥B.①③⑤C.①④⑥D.②④⑤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作为网络熟人社会的“朋友圈”,己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但因传播环境 的封闭,它的自我纠错力限弱,产生各种谣言充斥网络。 B.网络之所以有无尽的吸引力,我想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能隐蔽你的身份, 生活在一个虚幻迷离的世界里。 C.中国遵循合作共赢的理念,就全球治理机制和合作模式提出了具体可行、既 有继承又有创新的“好点子”并付诸实践。 D.“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英教育 交流合作迎来了更丰富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1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①尼采究竟不是太阳, 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②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③,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 ④我们的子孙是在的,⑤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A.①然而②尽管③那么④可是⑤因此 B.①可是②即使③然而④因为⑤就 C.①然而②虽然③但是④但⑤所以 D.①但是②可是③那么④但⑤所以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2)文章中,钱穆先生的“峻厉”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 分) (3)文章 11 段引用龚鹏程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6 分) (4)“孔子说,‘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我宁愿失言,也不肯失人。”这 句话的含意是什么?你如何看待钱穆先生的“失”与“不失”?请结合材料加 以分析。(8 分) 第 II 卷表达题(80 分) 五、语言基础知识(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 分) ①在安全检查座谈会上,有代表指出,当前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各 级领导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如临深渊的心态,切实抓好安全生产。 ②他对中国贫困农民的记录是如此具体而微,具体到每一个家庭,再拆取出每一 个人物的一天、一年、一生,不惜笔墨,肌理寸寸分明。 ③同学们请务必记住,无论我们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登高自卑, 决不能好高骛远,妄想一步登天。 ④在敦煌的夕阳中,石头铺成的庭院里,野草莓兀自开着花,枇杷树开始结果, 周围宁静的让人顿生黍离之感。 ⑤经验主义局限于一时一地的片面的感性认识,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 见,而忽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⑥媒体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对世界 35 各国家首脑进行窃听活动,其手段无出 其右,招致越来越多的国家声讨和批评。 A.②③⑥B.①③⑤C.①④⑥D.②④⑤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作为网络熟人社会的“朋友圈”,己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但因传播环境 的封闭,它的自我纠错力限弱,产生各种谣言充斥网络。 B.网络之所以有无尽的吸引力,我想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能隐蔽你的身份, 生活在一个虚幻迷离的世界里。 C.中国遵循合作共赢的理念,就全球治理机制和合作模式提出了具体可行、既 有继承又有创新的“好点子”并付诸实践。 D.“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英教育 交流合作迎来了更丰富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1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①尼采究竟不是太阳, 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②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③,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 ④我们的子孙是在的,⑤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A.①然而②尽管③那么④可是⑤因此 B.①可是②即使③然而④因为⑤就 C.①然而②虽然③但是④但⑤所以 D.①但是②可是③那么④但⑤所以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朱永新说,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找到他自己,成为他自己,成就他自己。但在现 实中,中国不少的父母却是扬起手、错伸手、不放手,带给孩子的只能是人性的 残缺。莫扬手 ①,让孩子远离各种暴力。莫伸手,不要试图控制孩子,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 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要松手,父母抓得越紧,②。父母只有让家庭教育沐浴 在人性的阳光下,孩子才不会在风雨中毁灭,才会在蓝天上翱翔;③,才会成 为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 17.下图是2016年G20杭州峰会会标。请仔细观察,写出构图要素,解读构图 要素的寓意。要求,语言简明,语句通顺。(6分)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户外真人秀是目前电视台追捧的娱乐热点,情感、游戏、旅游等各种玩法让明星 们忙得不亦乐乎。面对荧屏上的“真人秀热”,河南卫视却剑走偏锋,首次将“文 学”这个抽象名词与电视娱乐结合在一起,从5月15日起推出一档真人秀节目 《文学英雄》,节目将作家蒋方舟、蔡崇达、张晓晗、陈谌等人,与演员张晓龙、 吴樾、柯蓝、李乃文等人混搭一处,让这些作家和演员一起在电视上秀文学,用 电视真人秀形式来表现文学写作。这档节目在获得赞许声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质 疑 对“文学与娱乐节目结合”这种形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 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2.C(C项表述于文无据,并且“不属于大数据将给教育带来的变化”。) 3.D(D项“教师需求量将大为减少”之说于文无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4、D(3分) 5、B“擢”表示官职提升,与“拜”“转”的意思不一样,“拜”是指授予官 职,“转”是指迁职、调官。(3分) 6、B“对东林党人加以援手,从而受到牵连被贬”错误,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 他遇事则远远躲开,并请假回乡,并没有受到牵连被贬。(3分) 7、(1)董其昌当即上奏朝廷,请求离职,皇帝不允许,下令有关部门对闹事的 书生审査处治,董其昌最终辞职回乡。(关键词:拜疏,上奏;按治,审查处治 卒,最终;谢事,辞职。)(5分) (2)每天都有许多人来求书画,(他的)一小幅画或一封短信,流传到社会上 人们竞相购买珍藏他的书画和书信(把他的书画和书信当作宝贝)。(“造 请”“尺素短札”、省略、“宝”各1分,句意1分。)(5分) 参考译文 董其昌,字元宰,是松江府华亭县人。万历十七年考中进士,改为庶吉士。礼部 侍郎田一俊教习庶吉士,死于任所,董其昌请假,奔走数千里路,把田一俊的灵 柩护送回乡安葬。回来以后,被任为编修官。皇帝的长子就学读书,董其昌充任 讲官,他在讲书中根据史事随时对他进行启发诱导,皇长子不时报以会心的一瞥。 由于董其昌未按执政大臣的意志行事,被外任为湖广副使,董其昌称病回乡。后 来起用,官得原职,提督湖广学政。因他不谋求私情(宴请嘱托),受到有权势
朱永新说,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找到他自己,成为他自己,成就他自己。但在现 实中,中国不少的父母却是扬起手、错伸手、不放手,带给孩子的只能是人性的 残缺。莫扬手, ① ,让孩子远离各种暴力。莫伸手,不要试图控制孩子,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 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要松手,父母抓得越紧, ② 。父母只有让家庭教育沐浴 在人性的阳光下,孩子才不会在风雨中毁灭,才会在蓝天上翱翔; ③ ,才会成 为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 17.下图是 2016 年 G20 杭州峰会会标。请仔细观察,写出构图要素,解读构图 要素的寓意。要求,语言简明,语句通顺。(6 分) 六、作文(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户外真人秀是目前电视台追捧的娱乐热点,情感、游戏、旅游等各种玩法让明星 们忙得不亦乐乎。面对荧屏上的“真人秀热”,河南卫视却剑走偏锋,首次将“文 学”这个抽象名词与电视娱乐结合在一起,从 5 月 15 日起推出一档真人秀节目 《文学英雄》,节目将作家蒋方舟、蔡崇达、张晓晗、陈谌等人,与演员张晓龙、 吴樾、柯蓝、李乃文等人混搭一处,让这些作家和演员一起在电视上秀文学,用 电视真人秀形式来表现文学写作。这档节目在获得赞许声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质 疑。 对“文学与娱乐节目结合”这种形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 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2.C(C 项表述于文无据,并且“不属于大数据将给教育带来的变化”。) 3.D(D 项“教师需求量将大为减少”之说于文无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4、D(3 分) 5、B “擢”表示官职提升,与“拜”“转”的意思不一样,“拜”是指授予官 职,“转”是指迁职、调官。(3 分) 6、B“对东林党人加以援手,从而受到牵连被贬”错误,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 他遇事则远远躲开,并请假回乡,并没有受到牵连被贬。(3 分) 7、(1)董其昌当即上奏朝廷,请求离职,皇帝不允许,下令有关部门对闹事的 书生审查处治,董其昌最终辞职回乡。(关键词:拜疏,上奏;按治,审查处治; 卒,最终;谢事,辞职。)(5 分) (2)每天都有许多人来求书画,(他的)一小幅画或一封短信,流传到社会上, 人们竞相购买珍藏他的书画和书信(把他的书画和书信当作宝贝)。(“造 请”“尺素短札”、省略、“宝”各 1 分,句意 1 分。)(5 分) 参考译文 董其昌,字元宰,是松江府华亭县人。万历十七年考中进士,改为庶吉士。礼部 侍郎田一俊教习庶吉士,死于任所,董其昌请假,奔走数千里路,把田一俊的灵 柩护送回乡安葬。回来以后,被任为编修官。皇帝的长子就学读书,董其昌充任 讲官,他在讲书中根据史事随时对他进行启发诱导,皇长子不时报以会心的一瞥。 由于董其昌未按执政大臣的意志行事,被外任为湖广副使,董其昌称病回乡。后 来起用,官得原职,提督湖广学政。因他不谋求私情(宴请嘱托),受到有权势
人的怨恨,他们唆使数百个生儒闹事,捣毁了他的衙门。董其昌当即上奏朝廷, 请求离职,皇帝不允许,下令有关部门对闹事的书生审査处治,董其昌最终辞职 回乡。朝廷起用他为山东副使、登莱兵备、河南参政,他都不去上任。光宗即位 后,问道:“原来的讲官董其昌先生现在在哪里?”于是朝廷征召他为太常少卿, 掌国子司业事。天启二年,提升为本寺卿,兼侍读学士。当时修撰《神宗实录》 派他去南方搜集神宗朝时大臣的奏章和遗闻逸事。董其昌广泛搜集征召,记录有 三百本之多。他又选择没有批复的奏章中有关太子、藩封、人才、风俗、河渠 食货、吏治、边防的论述,分门别类,录成四十卷。他仿效史书论赞的体例,每 篇之后都附以自己的论断。书编成后,上表进呈,皇帝下旨,加以褒奖,命交给 史馆备用。第二年秋天,提升他为礼部右侍郎,协助管理詹事府事务,不久转为 礼部左侍郎。天启五年正月,被授予南京礼部尚书。当时朝政被宦官把持,对东 林党人残酷迫害,董其昌遇事则远远躲开,过了一年即请假回乡。崇祯四年,起 用为原官,掌管詹事府事务。过了三年,多次上奏请求退休,皇帝下旨给他加太 子太保衔准予退休。又过了二年 就去世了,终年八十三岁,追赠太子太傅。福王在位时,赠谥号为“文敏”。董 其昌天资过人,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声望。当初,华亭地方的人物,从沈度、沈粲 以后,南安知府张弼、詹事陆深、布政使莫如忠及其儿子莫是龙,都以擅长书法 著称。董其昌后起,超越各家。他起初学习米芾,后自成一体,名闻外国。他的 绘画,汇集宋、元各家的长处,按照自己的意愿作画,形成潇洒生动的画风,这 不是人力可以达到的。四面八方的金石刻词,如果能得到他的撰文和书丹,被认 为是“二绝”。每天都有许多人来求书画,(他的)一小幅画或一封短信,流传 到社会上,人们竞相购买珍藏他的书画和书信(把他的书画和书信当作宝贝) 他又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家得到他有关的片言只字,都十分重视。他生性平和 平易近人,精通佛理,谈吐高雅,整日无一句世俗语。人们把他比作米芾、赵孟 頫,同时以书法著名的人,有临邑的邢侗、顺天的米万钟、晋江的张瑞图,当时 人称之为邢、张、米、董,又称之为南董、北米,但其他三人,成就远不及董其 昌 8.答案 ①对比:城内和城外的景色对比,突出春日郊外春光先至的特点。(2分) ②比喻:莺声像人在说话,草间风吹如药的香味,通过形象的比喻表现出郊外的 春景怡人。(2分) ③多角度描摹: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来表现春日景物的特点。“半黄”“积雪” 是视觉。“人语”是听觉,“药香”是嗅觉。多角度描摹把春日的可感可亲体现 了出来。(2分)(采分点:每种手法1分,结合诗歌赏析该手法1分。其他手 法词如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远近结合等,如回答解释内容准确,适当给分。) 9.答案:情感:①春景优美却言辞难状的淡淡怅惘。②自己在美景前的词穷表 现了春景怡人,诗人陶醉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郊外春日景色由衷的喜爱和赞美 之情。(3分,采分点:第①点1分,第②点2分) 好处:①运用衬托,通过诗人想赞美春景却无法言状的感受巧妙地表达了春天的 美好以及诗人对郊外春景的喜爱。②这样写含蓄委婉,富有情趣,收到了含不尽 之意于言外的艺术效果。(2分,言之成理即可。) 【赏析】唐庚(1071-1121),字子西,北宋眉州丹棱县人。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描写初春郊外的景象。首句“省”(音醒),这里是“省察、 领悟”之意。黄,鹅黄色,指榆树、槐树新芽的娇嫩。早春二月,乍暖还寒,当
人的怨恨,他们唆使数百个生儒闹事,捣毁了他的衙门。董其昌当即上奏朝廷, 请求离职,皇帝不允许,下令有关部门对闹事的书生审查处治,董其昌最终辞职 回乡。朝廷起用他为山东副使、登莱兵备、河南参政,他都不去上任。光宗即位 后,问道:“原来的讲官董其昌先生现在在哪里?”于是朝廷征召他为太常少卿, 掌国子司业事。天启二年,提升为本寺卿,兼侍读学士。当时修撰《神宗实录》, 派他去南方搜集神宗朝时大臣的奏章和遗闻逸事。董其昌广泛搜集征召,记录有 三百本之多。他又选择没有批复的奏章中有关太子、藩封、人才、风俗、河渠、 食货、吏治、边防的论述,分门别类,录成四十卷。他仿效史书论赞的体例,每 篇之后都附以自己的论断。书编成后,上表进呈,皇帝下旨,加以褒奖,命交给 史馆备用。第二年秋天,提升他为礼部右侍郎,协助管理詹事府事务,不久转为 礼部左侍郎。天启五年正月,被授予南京礼部尚书。当时朝政被宦官把持,对东 林党人残酷迫害,董其昌遇事则远远躲开,过了一年即请假回乡。崇祯四年,起 用为原官,掌管詹事府事务。过了三年,多次上奏请求退休,皇帝下旨给他加太 子太保衔准予退休。又过了二年 就去世了,终年八十三岁,追赠太子太傅。福王在位时,赠谥号为“文敏”。董 其昌天资过人,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声望。当初,华亭地方的人物,从沈度、沈粲 以后,南安知府张弼、詹事陆深、布政使莫如忠及其儿子莫是龙,都以擅长书法 著称。董其昌后起,超越各家。他起初学习米芾,后自成一体,名闻外国。他的 绘画,汇集宋、元各家的长处,按照自己的意愿作画,形成潇洒生动的画风,这 不是人力可以达到的。四面八方的金石刻词,如果能得到他的撰文和书丹,被认 为是“二绝”。每天都有许多人来求书画,(他的)一小幅画或一封短信,流传 到社会上,人们竞相购买珍藏他的书画和书信(把他的书画和书信当作宝贝)。 他又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家得到他有关的片言只字,都十分重视。他生性平和, 平易近人,精通佛理,谈吐高雅,整日无一句世俗语。人们把他比作米芾、赵孟 頫,同时以书法著名的人,有临邑的邢侗、顺天的米万钟、晋江的张瑞图,当时 人称之为邢、张、米、董,又称之为南董、北米,但其他三人,成就远不及董其 昌。 8.答案: ①对比:城内和城外的景色对比,突出春日郊外春光先至的特点。(2 分) ②比喻:莺声像人在说话,草间风吹如药的香味,通过形象的比喻表现出郊外的 春景怡人。(2 分) ③多角度描摹: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来表现春日景物的特点。“半黄”“积雪” 是视觉。“人语”是听觉,“药香”是嗅觉。多角度描摹把春日的可感可亲体现 了出来。(2 分)(采分点:每种手法 1 分,结合诗歌赏析该手法 1 分。其他手 法词如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远近结合等,如回答解释内容准确,适当给分。) 9.答案:情感:①春景优美却言辞难状的淡淡怅惘。②自己在美景前的词穷表 现了春景怡人,诗人陶醉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郊外春日景色由衷的喜爱和赞美 之情。(3 分,采分点:第①点 1 分,第②点 2 分)。 好处:①运用衬托,通过诗人想赞美春景却无法言状的感受巧妙地表达了春天的 美好以及诗人对郊外春景的喜爱。②这样写含蓄委婉,富有情趣,收到了含不尽 之意于言外的艺术效果。(2 分,言之成理即可。) 【赏析】唐庚(1071—1121),字子西,北宋眉州丹棱县人。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描写初春郊外的景象。首句“省”(音醒),这里是“省察、 领悟”之意。黄,鹅黄色,指榆树、槐树新芽的娇嫩。早春二月,乍暖还寒,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