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综合测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坍圮(pi)翌日(yi)蝉蜕tui)襁褓( qiang) B.熨帖(yun)荫凉(yin)猝然(cu)抠出(kou) C.汤匙(chi)钥匙( yao shi)埋怨(man)褪色(sha) D.喧阗(tian)瞥见(pi)门楣(mei)拮据(ju) 解析:选B。“熨”读“yu”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校应注重创建满足学生充分发展需求的教育环境,构建学生充分参与学校教育活动 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课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B.美国总统布什在10月3日晚签署了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但由于投资者 依然担心美国金融危机的威胁,国际金融市场仍将持续动荡 C.近日,“中国城市少年儿童生活习惯研究”课题组报告指出,中国中小学生睡眠状况令 人堪忧,约有2/3的小学生和3/44的中学生睡眠严重不足。 D.梵·高在死了很多年以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学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叹他,而这 切和寂寞痛苦的梵·高毫不相干。 解析:选B。A项,成份残缺,“构建学生充分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后加“的机制”;C项, 令人堪忧”语意重复,可去掉“令人”;D项,“梵·高”作主语,后文没有内容对应, 可将“梵高”放到“在”后。 3.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要求符合上下文特定的语意 白春礼院士把“青年”的英文大写 YOUTH进行了巧妙的解释:Y像小树,意味着青少年正 处于发育发展期,需要不断茁壮成长;O U T像一个戴帽子 直立行走的人,很多青年都获得了学士帽,硕士帽,博士帽,但学位的获得只是一个开端 我们不能被荣誉压弯了腰,还要直立行走:H像一个单杠,希望青年在工作之余,保持良好 的体魄,更好地为国家民族作贡献 答 答案:(示例)O像太阳,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朝气和活力;U像一个空水杯 4.“三鹿奶粉”事件是坏事,但也是好事,它可以做“反面教员”。请根据上下文,在横 线上写出三点“感谢”的理由 如果不是三鹿“太狠”,把三聚氰胺的含量搞到“2563mg/kg”,致使儿童患病直至丑闻曝 光的话,我们 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三鹿! 答案:(示例)至今都不会知道“向奶粉添加三聚氰胺”的“潜规则”;我们至今都不知道各 个“名牌”的婴儿奶粉里竟含有几十到几百mg/kg的三聚氰胺;我们的“未来花朵”至今 都还在服用这些毒药进行“慢性自杀”:我们至今都不知道我们经常吃的鲜奶、冰激凌、奶 糖等奶制品也含有三聚氰胺,我们也在“慢性自杀”。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 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 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 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 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
必修二 综合测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坍圮.(pǐ) 翌.日(yì) 蝉蜕.(tuì) 襁.褓(qiǎnɡ) B.熨.帖(yùn) 荫.凉(yìn) 猝.然(cù) 抠.出(kōu) C.汤匙.(chí) 钥匙..(yào shi) 埋.怨(mán) 褪色.(shǎi) D.喧阗.(tián) 瞥.见(piē) 门楣.(méi) 拮据.(jū) 解析:选 B。“熨”读“yù”。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校应注重创建满足学生充分发展需求的教育环境,构建学生充分参与学校教育活动, 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课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B.美国总统布什在 10 月 3 日晚签署了总额达 7000 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但由于投资者 依然担心美国金融危机的威胁,国际金融市场仍将持续动荡。 C.近日,“中国城市少年儿童生活习惯研究”课题组报告指出,中国中小学生睡眠状况令 人堪忧,约有 2/3 的小学生和 3/4 的中学生睡眠严重不足。 D.梵·高在死了很多年以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学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叹他,而这一 切和寂寞痛苦的梵·高毫不相干。 解析:选 B。A 项,成份残缺,“构建学生充分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后加“的机制”;C 项, “令人堪忧”语意重复,可去掉“令人”;D 项,“梵·高”作主语,后文没有内容对应, 可将“梵·高”放到“在”后。 3.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要求符合上下文特定的语意。 白春礼院士把“青年”的英文大写 YOUTH 进行了巧妙的解释:Y 像小树,意味着青少年正 处于发育发展期,需要不断茁壮成长;O____________;U____________;T 像一个戴帽子 直立行走的人,很多青年都获得了学士帽,硕士帽,博士帽,但学位的获得只是一个开端, 我们不能被荣誉压弯了腰,还要直立行走;H 像一个单杠,希望青年在工作之余,保持良好 的体魄,更好地为国家民族作贡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O 像太阳,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朝气和活力;U 像一个空水杯, 我们要不断吸取营养,同时要谦虚谨慎。 4.“三鹿奶粉”事件是坏事,但也是好事,它可以做“反面教员”。请根据上下文,在横 线上写出三点“感谢”的理由。 如果不是三鹿“太狠”,把三聚氰胺的含量搞到“2563mɡ/kɡ”,致使儿童患病直至丑闻曝 光的话,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三鹿! 答案:(示例)至今都不会知道“向奶粉添加三聚氰胺”的“潜规则”;我们至今都不知道各 个“名牌”的婴儿奶粉里竟含有几十到几百 mɡ/kɡ 的三聚氰胺;我们的“未来花朵”至今 都还在服用这些毒药进行“慢性自杀”;我们至今都不知道我们经常吃的鲜奶、冰激凌、奶 糖等奶制品也含有三聚氰胺,我们也在“慢性自杀”。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 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 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③之遗像 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 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
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 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 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 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 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苏轼选集》 【注】①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②朱家、郭解: 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③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 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④前十有九年:即嘉祐八年(1063),作者任凤翔府签判。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稍壮,折节读书折节:改变志趣行为 B.欲以此驰骋当世驰骋:显扬 C.自谓一世豪士一世:一生 D.使从事于其间从事:任职 解析:选C。“一世”在文句中是“当世”的意思 6.清人评此文说:“隐字乃一篇之主脑”下面四组中全都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 思想和行为的一组是()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晚乃遁于光、黄间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⑥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 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②⑤⑥ 解析:选D。①③句表现“侠”;④句叙述事实,并未具体描述。 7.下列各项是对文章的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作者惊异他的变化,推崇他的品节。 B.作者有意识选择细节表现方山子壮年时的血气方刚、意气风发,晚年时的安贫乐道、心 境恬淡,以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但从“岂山中 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作者刚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 约其辞。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解析:选D。A陈述“方山子自幼苦读”错误:B陈述“方山子壮年时血气方刚…”错误 C.认为“答案是否定的”错误。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译文 (2)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译文 (3)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译文
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④,余在岐下,见方 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 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 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 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苏轼选集》 【注】 ① 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② 朱家、郭解: 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③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 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④前十有九年:即嘉祐八年(1063),作者任凤翔府签判。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志趣行为 B.欲以此驰骋..当世 驰骋:显扬 C.自谓一世..豪士 一世:一生 D.使从事..于其间 从事:任职 解析:选 C。“一世”在文句中是“当世”的意思。 6.清人评此文说:“隐字乃一篇之主脑”下面四组中全都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 思想和行为的一组是( )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晚乃遁于光、黄间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⑥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 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②⑤⑥ 解析:选 D。①③句表现“侠”;④句叙述事实,并未具体描述。 7.下列各项是对文章的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山子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作者惊异他的变化,推崇他的品节。 B.作者有意识选择细节表现方山子壮年时的血气方刚、意气风发,晚年时的安贫乐道、心 境恬淡,以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但从“岂山中 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作者刚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 约其辞。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解析:选 D。A.陈述“方山子自幼苦读”错误;B.陈述“方山子壮年时血气方刚……”错误; C.认为“答案是否定的”错误。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2)到现在过了不少日子了,他那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显现在眉宇之间,这怎么会是一位 蛰居山中的人呢? (3)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特的人,常常假装疯癫,形容污秽,但是无法见到他们 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他年轻时仰慕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一班侠士都敬 重他。渐渐年龄大了一些,他改变了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显扬于当代,但是始终不得 志。于是晚年就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住的地方叫岐亭。他住茅屋,吃素食,不与尘世上 的人来往:他不坐车马,不穿礼服戴礼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 帽子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 “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 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瞧着我,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 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他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 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恰然自乐的样子 我大为惊异之余,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嗜酒弄剑,挥金如土。十九年前,我在岐 下,看见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携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有一只鸟飞起来,他 便叫随从追赶射猎,却未能射中。方山子只身跃马向前,一箭便射中飞鸟。他就在马上与我 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典故,自认为是当代的豪杰。到现在过了不少日子了,他那英 气勃勃的神色,依然显现在眉宇之间,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闻名于世了。 他原有家在洛阳,住宅花园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 上千匹丝帛的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全都抛掷不惜,偏要来到穷僻的 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胸中自有天地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特的人,常常假装疯癫,形容污秽,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 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古诗词鉴赏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干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时。八年前,他供 职于沈传师的幕下,也曾在此地盘桓。②范蠡,春秋时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 后,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一带 (1)对杜牧这首诗,古人曾说:“此诗全在景中写情,极洒脱,极含蓄,读之再三,神味益 出。”结合诗句分析在颈联中诗人是如何“景中写情”的 答: 2)请你谈谈对这首诗中“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一联的理解。 答 答案:(1)颈联“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展现了时间上并不连续却又每每使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2)到现在过了不少日子了,他那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显现在眉宇之间,这怎么会是一位 蛰居山中的人呢? (3)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特的人,常常假装疯癫,形容污秽,但是无法见到他们, 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他年轻时仰慕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一班侠士都敬 重他。渐渐年龄大了一些,他改变了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显扬于当代,但是始终不得 志。于是晚年就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住的地方叫岐亭。他住茅屋,吃素食,不与尘世上 的人来往;他不坐车马,不穿礼服戴礼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 帽子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 “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 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瞧着我,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 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他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 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我大为惊异之余,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嗜酒弄剑,挥金如土。十九年前,我在岐 下,看见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携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有一只鸟飞起来,他 便叫随从追赶射猎,却未能射中。方山子只身跃马向前,一箭便射中飞鸟。他就在马上与我 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典故,自认为是当代的豪杰。到现在过了不少日子了,他那英 气勃勃的神色,依然显现在眉宇之间,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闻名于世了。 他原有家在洛阳,住宅花园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 上千匹丝帛的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全都抛掷不惜,偏要来到穷僻的 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胸中自有天地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特的人,常常假装疯癫,形容污秽,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 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三、古诗词鉴赏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① 杜 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 ①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时。八年前,他供 职于沈传师的幕下,也曾在此地盘桓。②范蠡,春秋时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 后,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一带。 (1)对杜牧这首诗,古人曾说:“此诗全在景中写情,极洒脱,极含蓄,读之再三,神味益 出。”结合诗句分析在颈联中诗人是如何“景中写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谈谈对这首诗中“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一联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颈联“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展现了时间上并不连续却又每每使人
难忘的景象:一是深秋时节的密雨,像给上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一是落日时分,夕 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两种景象: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有声 有色,以略显悲凉的意象,勾画出秋天特有的情韵,隐隐透露出惆怅、悲凉之情。 (2)诗中把宣城风物,描绘得很美,很值得流连,而又慨叹六朝文物已成过眼云烟,大有无 法让人生永驻的感慨。这样,游于五湖享受着山水风物之美的范蠡,自然就成了诗人怀恋的 对象了。第四联借对一代名臣范蠡的追慕而不可得,表达出仕途失落的惆怅:以似烟如雾的 景语作结,更加重了惆怅之感。 也可以理解为因为仕途失落而产生归隐之念,故对游于五湖享受着山水风物之美的范蠡产生 了追慕之情。 四、名句名篇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六国破灭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苏 洵《六国论》)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 (3)乱石穿空,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 怀古》) (4)千古江山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六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可堪回首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答案:(1)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4)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5)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6)尊还酹江月 (7)人道寄奴曾住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大度读人 冯骥才 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 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地先走了 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且是人家的雨伞),也不愿意分 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有的人,在你有权势的时候,围着你团团转,而你离职了,或无权无势了,他却躲得远远的 你读他时,千万要理解他。因为他过去是为了某种需要而赞美你,现在你没有那种功力 了,也就没有必要再为你吟唱什么赞美诗了。在此,你就需要静下心来,先想一下自己过去 是否太轻信别人了呢? 有的人,在面对你倾诉深情的时候,语言的表述像一条流淌的清亮甜美的大河,而在河床底 下,却潜藏着一股污浊的暗流 你读他时,千万别憎恨他。因为凡是以虚伪为假面来欺騙别人的人,人前人后活得也挺 艰难,弄不好还会被同类的虚伪所惩罚,你应该体谅他的这种人生方式,等待他的人性回归 和自省吧 有的人,在你辛勤播种的时候,他袖手旁观,不肯洒下一滴汗水,而当你收获的时候,他却 毫无愧色地以各种理由来分享你的果实 —你读他时,千万别反感。因为有人肯与你分享丰收的甜蜜,不管他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 理,都应该持欢迎的态度。你做出一点牺牲,却成全了一个人的业绩欲,慢慢地,会让他学
难忘的景象:一是深秋时节的密雨,像给上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一是落日时分,夕 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两种景象: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有声 有色,以略显悲凉的意象,勾画出秋天特有的情韵,隐隐透露出惆怅、悲凉之情。 (2)诗中把宣城风物,描绘得很美,很值得流连,而又慨叹六朝文物已成过眼云烟,大有无 法让人生永驻的感慨。这样,游于五湖享受着山水风物之美的范蠡,自然就成了诗人怀恋的 对象了。第四联借对一代名臣范蠡的追慕而不可得,表达出仕途失落的惆怅;以似烟如雾的 景语作结,更加重了惆怅之感。 也可以理解为因为仕途失落而产生归隐之念,故对游于五湖享受着山水风物之美的范蠡产生 了追慕之情。 四、名句名篇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六国破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苏 洵《六国论》)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 怀古》) (4)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六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人间如梦,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__________,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答案:(1)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4)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5)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6)一尊还酹江月 (7)人道寄奴曾住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大度读人 冯骥才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 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地先走了。 ——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且是人家的雨伞),也不愿意分 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有的人,在你有权势的时候,围着你团团转,而你离职了,或无权无势了,他却躲得远远的。 ——你读他时,千万要理解他。因为他过去是为了某种需要而赞美你,现在你没有那种功力 了,也就没有必要再为你吟唱什么赞美诗了。在此,你就需要静下心来,先想一下自己过去 是否太轻信别人了呢? 有的人,在面对你倾诉深情的时候,语言的表述像一条流淌的清亮甜美的大河,而在河床底 下,却潜藏着一股污浊的暗流。 ——你读他时,千万别憎恨他。因为凡是以虚伪为假面来欺骗别人的人,人前人后活得也挺 艰难,弄不好还会被同类的虚伪所惩罚,你应该体谅他的这种人生方式,等待他的人性回归 和自省吧。 有的人,在你辛勤播种的时候,他袖手旁观,不肯洒下一滴汗水,而当你收获的时候,他却 毫无愧色地以各种理由来分享你的果实。 ——你读他时,千万别反感。因为有人肯与你分享丰收的甜蜜,不管他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 理,都应该持欢迎的态度。你做出一点牺牲,却成全了一个人的业绩欲,慢慢地,会让他学
会一些自尊和自爱 有的人,注重外表的修饰,且穿着显示出一种华贵,而内心深处却充满着空虚,充满了无知 和愚昧,那种文化的形态,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在他的言语行动中。 你读他时,千万别鄙视他。因为他不懂得服装是裁缝师制作的,仅仅是货币的标志,而 人的知识、品德和气质,却是一个人真正的人生价值。对于庸俗的人,你应及时对照一下自 己的行为 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读真、读善、读美的同时,也读道貌岸然背后的伪善,也读美 丽背后的丑恶,也读微笑背后的狡诈 读人,最重要的是读懂怎样的人 读人,是为了要做一个真正的人。 因此,读人时,要学会宽容,要学会大度,由此才能读到一些有益于自己的东西,才能读出 高尚,才能读出欢乐,才能读出幸福 尽管我还没有读完这本“人之书”,但我会一直努力从各个方面去阅读 11.联系全文,请你分条列出“大度读人”中“大度”的具体内涵。 答 答案:①不埋怨别人,应自己承担;②多理解别人,应自我省察;③不憎恨别人,等待他的 人性回归和自省:④帮助不劳而获的人,促使其学会自尊、自爱:⑤不鄙视华而不实的人, 应善于对照,警示自己。 12.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的? 答 答案:“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看破或看透别人的不足的同时 也要对照自身、反省自我,以此警示自己不要犯同样的毛病,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审美观等,净化自己的灵魂,做一个拥有真、善、美的人 13.请概述这篇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不超过15个字) 答案:①总——分——总结构。②首尾呼应。 14.读了这篇文章后,在对待人生方面你最深切的感受是什么?请概述 答案:读冯骥才先生的《大度读人》,我最深切的感触就是对自己的人生又有了新的认识: 个人原来可以这么轻松快乐地活着,有种突有所悟、豁然开朗的感觉,感觉人世间的那些 恩怨,仿佛都变成了过眼烟云,从此好多事都不想再去计较。学会宽容,学会大度,做一个 大度的人,宽容的人;学会面对逆境,抚平浮躁的心态;只要真诚,只要努力,生活定会阳 光明媚。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生命教育不是简单的“你死我活” 王学进 读了10月9日“青年话题”翟春阳先生《感恩不应是件令人恐惧的事》一文,心有戚戚焉。 春阳先生针对杭州某小学一次主题班会的主题—当你与妈妈两人中只能有一个人活下来 时,你是选择生还是死,表达了“感恩不是还债、不是伪孝、愚孝”等观点,我完全赞同。 我发现,这类生命教育很有市场,不仅小学在搞,中学在搞,连大学都在搞。在我编辑的杂 志上曾发表过一篇题为《澳洲少女的眼泪折射了什么》的文章,作者系本地一所著名中学的 语文老师。他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设计了一个心理游戏:写下对你而言最重要的五个 事物(可以是人、东西或者需求、心愿等,然后一样样进行放弃,看看最后留下什么。结果
会一些自尊和自爱。 有的人,注重外表的修饰,且穿着显示出一种华贵,而内心深处却充满着空虚,充满了无知 和愚昧,那种文化的形态,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在他的言语行动中。 ——你读他时,千万别鄙视他。因为他不懂得服装是裁缝师制作的,仅仅是货币的标志,而 人的知识、品德和气质,却是一个人真正的人生价值。对于庸俗的人,你应及时对照一下自 己的行为。 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读真、读善、读美的同时,也读道貌岸然背后的伪善,也读美 丽背后的丑恶,也读微笑背后的狡诈…… 读人,最重要的是读懂怎样的人。 读人,是为了要做一个真正的人。 因此,读人时,要学会宽容,要学会大度,由此才能读到一些有益于自己的东西,才能读出 高尚,才能读出欢乐,才能读出幸福。 尽管我还没有读完这本“人之书”,但我会一直努力从各个方面去阅读。 11.联系全文,请你分条列出“大度读人”中“大度”的具体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不埋怨别人,应自己承担;②多理解别人,应自我省察;③不憎恨别人,等待他的 人性回归和自省;④帮助不劳而获的人,促使其学会自尊、自爱;⑤不鄙视华而不实的人, 应善于对照,警示自己。 12.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看破或看透别人的不足的同时, 也要对照自身、反省自我,以此警示自己不要犯同样的毛病,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审美观等,净化自己的灵魂,做一个拥有真、善、美的人。 13.请概述这篇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不超过 15 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总——分——总结构。②首尾呼应。 14.读了这篇文章后,在对待人生方面你最深切的感受是什么?请概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读冯骥才先生的《大度读人》,我最深切的感触就是对自己的人生又有了新的认识: 一个人原来可以这么轻松快乐地活着,有种突有所悟、豁然开朗的感觉,感觉人世间的那些 恩怨,仿佛都变成了过眼烟云,从此好多事都不想再去计较。学会宽容,学会大度,做一个 大度的人,宽容的人;学会面对逆境,抚平浮躁的心态;只要真诚,只要努力,生活定会阳 光明媚。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7 题。 生命教育不是简单的“你死我活” 王学进 读了 10 月 9 日“青年话题”翟春阳先生《感恩不应是件令人恐惧的事》一文,心有戚戚焉。 春阳先生针对杭州某小学一次主题班会的主题——当你与妈妈两人中只能有一个人活下来 时,你是选择生还是死,表达了“感恩不是还债、不是伪孝、愚孝”等观点,我完全赞同。 我发现,这类生命教育很有市场,不仅小学在搞,中学在搞,连大学都在搞。在我编辑的杂 志上曾发表过一篇题为《澳洲少女的眼泪折射了什么》的文章,作者系本地一所著名中学的 语文老师。他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设计了一个心理游戏:写下对你而言最重要的五个 事物(可以是人、东西或者需求、心愿等),然后一样样进行放弃,看看最后留下什么。结果
发现,中国学生在游戏中异常活跃,而澳洲少女在课外则哭成一团。为什么?因为她们没法 在god(上帝)和find(朋友),god上帝)和 parents(父母)之间作出抉择,只能用眼泪表达她们内 心的痛苦和不舍。 类似的活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也曾搞过,心理学老师胡建兵给100多名学生开了一堂心理游 戏课:每名同学在白纸上写下对自己最重要的五个人的名字,然后因为一次意外,失去了其 中一位,在纸上划去一位,然后是划去第二位,最后剩下父母。 缺乏生命教育应该说是当今中国教育的一大弊病,是到了补上这一课的时候了。老师们试图 用此种方式刺激学生日渐麻木的心灵,唤起他们的生命意识和感恩之心。殊不知,动机虽好, 可由于方式不当,结果却南辕北辙。 就以杭州某小学的此次主题班会为例,在生死抉择中,近14的孩子没有选择让妈妈活下来 这就是说,这部分学生选择了自己活,而这一结果恰恰是设计者不愿看到的。按照我们传统 的伦理观,学生应该选择让妈妈活下来,标准答案也是这样。否则,学生就是自私的,是缺 乏感恩心的表现 这里,老师们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即以亲疏远近、贵贱高低来区分生命维度,硬是将生 命等级化,这恰恰是不懂得敬畏生命所致。其实,从本原意义上来说,生命都是同质、平等 的,凡是生命都值得敬畏。创立了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施韦泽曾说:“敬畏生命的伦理否认高 级和低级的、富有价值和缺少价值的生命 之间的区分。”他认为,所谓伦理是一种客观的、普遍的道德准则,它要求敬畏我自身和我 之外的生命意志。这里的关键在于,生命是伦理的基础,伦理比无私更高:无论为己为人, 都不能成为伤害和毁灭生命的理由。同样,在生死关头,父母的生命与自己的生命都值得敬 畏和珍惜,任何以假想方式要求学生作出抉择的教育方式,只会误导学生的生命价值观,结 果只能培养学生的狠心而不是不忍之心 澳洲少女为什么会哭?就因为她们有不忍之心即恻隐之心,对她们来说,不论是朋友还是父 母甚至上帝,他们的生命都是不可剥夺的,是无价的。她们在中国式的考题中交白卷,恰恰 证明了她们有着健全的生命伦理观,从中也可知她们那儿的生命教育是正确的。而反观同一 课堂中中国学生的积极表现,不难发现,他们并不懂得敬畏生命,其生命伦理观多少有些病 态。当然,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教育方式错了。 由此看来,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首先要对教育者进行生命启蒙。眼下最要紧的是让教师确 立敬畏生命的伦理观,然后再去向学生普及有关常识,拒绝自以为是的残忍的生命教育方式 15.请谈一下对文中画线处“南辕北辙”一词的理解 答案:教师以假想方式要求学生做出抉择的教育方式,实际上误导了学生的生命价值观。 16.文中列举了中国小学、中学、大学进行心理游戏的例子,为何其中特别提到了澳洲少女 的反应? 答案:以澳洲少女的反应和中国学生的表现作对比,反衬中国学生的积极活跃即冷漠,进一 步证明我国在生命教育方面的错误和欠缺,这一反应也是对老师们试图用此种方式唤起学生 的生命意识和感恩之心的否定,从而引出首先要对我国的教育者进行生命启蒙的观点。 17.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请概述。 答案:要对教育者进行生命启蒙,让教师确立敬畏生命的伦理观,在此基础上,教育者才能 教会学生敬畏生命。拒绝自以为是的残忍的生命教育方式,寻找正确合理的生命教育方式。 七、作文 18.请以“沉浮”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发现,中国学生在游戏中异常活跃,而澳洲少女在课外则哭成一团。为什么?因为她们没法 在ɡod(上帝)和 frind(朋友),ɡod(上帝)和 parents(父母)之间作出抉择,只能用眼泪表达她们内 心的痛苦和不舍。 类似的活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也曾搞过,心理学老师胡建兵给 100 多名学生开了一堂心理游 戏课:每名同学在白纸上写下对自己最重要的五个人的名字,然后因为一次意外,失去了其 中一位,在纸上划去一位,然后是划去第二位,最后剩下父母。 缺乏生命教育应该说是当今中国教育的一大弊病,是到了补上这一课的时候了。老师们试图 用此种方式刺激学生日渐麻木的心灵,唤起他们的生命意识和感恩之心。殊不知,动机虽好, 可由于方式不当,结果却南辕北辙。 就以杭州某小学的此次主题班会为例,在生死抉择中,近 1/4 的孩子没有选择让妈妈活下来, 这就是说,这部分学生选择了自己活,而这一结果恰恰是设计者不愿看到的。按照我们传统 的伦理观,学生应该选择让妈妈活下来,标准答案也是这样。否则,学生就是自私的,是缺 乏感恩心的表现。 这里,老师们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即以亲疏远近、贵贱高低来区分生命维度,硬是将生 命等级化,这恰恰是不懂得敬畏生命所致。其实,从本原意义上来说,生命都是同质、平等 的,凡是生命都值得敬畏。创立了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施韦泽曾说:“敬畏生命的伦理否认高 级和低级的、富有价值和缺少价值的生命 之间的区分。”他认为,所谓伦理是一种客观的、普遍的道德准则,它要求敬畏我自身和我 之外的生命意志。这里的关键在于,生命是伦理的基础,伦理比无私更高;无论为己为人, 都不能成为伤害和毁灭生命的理由。同样,在生死关头,父母的生命与自己的生命都值得敬 畏和珍惜,任何以假想方式要求学生作出抉择的教育方式,只会误导学生的生命价值观,结 果只能培养学生的狠心而不是不忍之心。 澳洲少女为什么会哭?就因为她们有不忍之心即恻隐之心,对她们来说,不论是朋友还是父 母甚至上帝,他们的生命都是不可剥夺的,是无价的。她们在中国式的考题中交白卷,恰恰 证明了她们有着健全的生命伦理观,从中也可知她们那儿的生命教育是正确的。而反观同一 课堂中中国学生的积极表现,不难发现,他们并不懂得敬畏生命,其生命伦理观多少有些病 态。当然,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教育方式错了。 由此看来,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首先要对教育者进行生命启蒙。眼下最要紧的是让教师确 立敬畏生命的伦理观,然后再去向学生普及有关常识,拒绝自以为是的残忍的生命教育方式。 15.请谈一下对文中画线处“南辕北辙”一词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教师以假想方式要求学生做出抉择的教育方式,实际上误导了学生的生命价值观。 16.文中列举了中国小学、中学、大学进行心理游戏的例子,为何其中特别提到了澳洲少女 的反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澳洲少女的反应和中国学生的表现作对比,反衬中国学生的积极活跃即冷漠,进一 步证明我国在生命教育方面的错误和欠缺,这一反应也是对老师们试图用此种方式唤起学生 的生命意识和感恩之心的否定,从而引出首先要对我国的教育者进行生命启蒙的观点。 17.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请概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要对教育者进行生命启蒙,让教师确立敬畏生命的伦理观,在此基础上,教育者才能 教会学生敬畏生命。拒绝自以为是的残忍的生命教育方式,寻找正确合理的生命教育方式。 七、作文 18.请以“沉浮”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