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 知人论世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获释,贬官黄州后 的作品作于元丰五年(1082)(同年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游赤壁, 写了前、后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三寸有余,苏轼 为人宽大如海”。苏轼是苏洵的次子(长子夭折),嘉祐二年 (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煕宁二年(1069年),父亲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因与宰 相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并非完全不同意,还是有部分 认可的,前期反对,后期深入民间,了解到新法的好处,转而赞成 新法好的方面。),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再迁至密州(今山 东诸城),移至徐州。元丰二年(1079年),罹“鸟台诗案”,责 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署公文。哲宗 立,高太后临朝,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 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 士知制诰(二品),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知人论世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获释,贬官黄州后 的作品作于元丰五年(1082)(同年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游赤壁, 写了前、后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三寸有余,苏轼 为人宽大如海”。苏轼是苏洵的次子(长子夭折),嘉祐二年 (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熙宁二年(1069年),父亲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因与宰 相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并非完全不同意,还是有部分 认可的,前期反对,后期深入民间,了解到新法的好处,转而赞成 新法好的方面。),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再迁至密州(今山 东诸城),移至徐州。元丰二年(1079年),罹“乌台诗案”,责 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署公文。哲宗 立,高太后临朝,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 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 士知制诰(二品),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 后改知
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 州(今广东惠州市区),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徽宗即位, 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 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六岁,御赐谥号文忠(公)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年—1066年)、弟弟苏辙(1039 年—112年)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末八大家是唐宋时期 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 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作为杰出的词人,苏轼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 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 《东坡七集》、《东坡乐府》、《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等。 政治倾向上,苏轼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因其书法方面成就极 大,故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也有学者认为是蔡京)并称“宋四 家"。苏轼提携的后人,著名的有“苏门四学士”,即黄庭坚、秦 观、晁补之和张耒
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 州(今广东惠州市区),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徽宗即位, 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 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六岁,御赐谥号文忠(公)。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年—1066年)、弟弟苏辙(1039 年—1112年)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 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 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作为杰出的词人,苏轼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 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 《东坡七集》、《东坡乐府》、《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等。 政治倾向上,苏轼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因其书法方面成就极 大,故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也有学者认为是蔡京)并称“宋四 家"。苏轼提携的后人,著名的有“苏门四学士”,即黄庭坚、秦 观、晁补之和张耒
二、鉴赏分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起篇用了什么手法? 大江 浪 淘 千古 如“风流人物”换成“英雄人物”可以吗?
二、鉴赏分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起篇用了什么手法? 大江 浪 淘 千古 如“风流人物”换成“英雄人物”可以吗?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三国演义》卷首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 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 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三国演义》卷首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 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 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此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拟人:穿、拍 夸张:千堆 借喻:雪 把原句改为“巨石高耸,大浪击岸,涌起千层浪”好不 好? 展现了赤壁一幅怎样景象?有何作用? 上片,即景联想,重在写景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此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拟人:穿、拍 夸张:千堆 借喻:雪 把原句改为“巨石高耸,大浪击岸,涌起千层浪”好不 好? 展现了赤壁一幅怎样景象?有何作用? 上片,即景联想,重在写景
下片塑造了周瑜怎样的形象? 为何要写到“小乔” 周瑜与作者的对比 周瑜 作者 年龄 24岁 47岁 外貌雄姿英发 早生华发 官职 都督 团练副使 功业 功成名就 壮志难酬 情感 感奋 感伤 下片,赞周瑜,抒感慨,重在抒情
下片塑造了周瑜怎样的形象? 为何要写到“小乔” 周瑜与作者的对比 周瑜 作者 年龄 外貌 官职 功业 情感 24岁 47岁 雄姿英发 早生华发 都督 团练副使 功成名就 壮志难酬 感奋 感伤 下片,赞周瑜,抒感慨,重在抒情
上片实景:故垒、乱石、惊涛 虚景:一时多少豪杰(过渡) 下片赞周瑜功成名就让人羡 叹自己壮志难酬求解脱
大江——千古风流人物 实景:故垒、乱石、惊涛 虚景: 一时多少豪杰(过渡) 赞周瑜功成名就让人羡 叹自己壮志难酬求解脱 上片 下片
即景联想怀古人,赤壁风流 赞颂英雄照自我,人间如梦
即景联想怀古人,赤壁风流 赞颂英雄照自我,人间如梦
艺术欣赏 1.整篇词环环相扣,环环相生,一气呵成。上片即景生 情,由大江浪涛引出千古人物,由故垒引出“三国周郎赤 壁”,由“江山如画”引出“一时多少豪杰”,为下片伏 下一条线。 2仝词气势磅礴,格调雄浑。全词的背景设置、赤壁鏖 兵等,都是大笔淋漓,一挥而就。 3注意运用衬托手法。衬托,又叫映衬,是利用事物之 间的相似关系或反对关系,使本体仗着他体的陪衬而更加 鲜明的一种手法。衬托又可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如用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衬托周郎;反衬,如 用“早生华发”的词人自我,反衬“雄姿英法”的周郎
三、艺术欣赏 1.整篇词环环相扣,环环相生,一气呵成。上片即景生 情,由大江浪涛引出千古人物,由故垒引出“三国周郎赤 壁”,由“江山如画”引出“一时多少豪杰”,为下片伏 下一条线。 2.全词气势磅礴,格调雄浑。全词的背景设置、赤壁鏖 兵等,都是大笔淋漓,一挥而就。 3.注意运用衬托手法。衬托,又叫映衬,是利用事物之 间的相似关系或反对关系,使本体仗着他体的陪衬而更加 鲜明的一种手法。衬托又可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如用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衬托周郎;反衬,如 用“早生华发”的词人自我,反衬“雄姿英法”的周郎
四、延伸阅读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 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徼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 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四、延伸阅读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 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 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