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各地区期末及部分大市调研试卷分类汇编一一诗歌鉴赏专题 信阳市208—2009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考试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南行 张潮 茨菰【注】叶烂别西湾, 莲子花开不见还 妾梦不离江上水 人传郎在凤凰山 【注】茨菰,即慈姑,生长在水田中,叶烂于秋末冬初。 (1)诗中的“妾”为什么“梦”?她的梦为什么“不离江上水”?(4分) 答 (2)诗的前两句以景遇情,情景交融,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4分) 答 (1)因离别时间久远,由久别而思念,由思念而生梦境。(2分)因为第一句写在西湾离 ,暗示了对方是沿江而去,所以这梦就“不离江上水”。(2分) (2)全诗表达的是思念的凄苦,孤居的寂寞。(1分)诗歌开头,诗人并未直抒胸臆,而 是寓情于景,先描绘一幅水枯叶烂的景象,衬托出别离的凄楚:再点染岀满池的荷花,红绿 相映、生机勃勃的画面,反衬出孤居的寂寞难耐,把思妇的情怀表现得很细腻。(3分) 【思路点拨】(1)考査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要回答为什么“梦”,必须准确理解诗歌 第一、二句的内容,由第一、二句的意思推导出离别时间的长久,由长久而思念,由思念而 生梦。第二问重点考査理解诗歌的前后照应。前两句中的“茨菰”、“西湾 莲子 无不与水有关,所以主人公的梦境也与水有关。(2)解答此题,需要分析诗歌写了 什么景,抒了什么情,景和情是什么关系。要特别注意所写景物和所抒感情之间的联 系 豫南七校2008-2009学年度上期期末联考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宫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分) 答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1)"锁"字是诗眼。"锁"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舂色闭锁在高墙之内,无法泄露:而宫 女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2)运用了反衬手法(答对比、衬托也可给分)。落花能够飞出宫墙,无人禁止,而宫 女们却身锁重门,人不如花。这里以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的身不由己
河南省各地区期末及部分大市调研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 信阳市 2008—2009 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考试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江 南 行 张潮 茨菰【注】叶烂别西湾, 莲子花开不见还。 妾梦不离江上水, 人传郎在凤凰山。 【注】茨菰,即慈姑,生长在水田中,叶烂于秋末冬初。 (1)诗中的“妾”为什么“梦”?她的梦为什么“不离江上水”?(4 分) 答: (2)诗的前两句以景遇情,情景交融,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4 分) 答: 12.(1)因离别时间久远,由久别而思念,由思念而生梦境。(2 分)因为第一句写在西湾离 别,暗示了对方是沿江而去,所以这梦就“不离江上水”。(2 分) (2)全诗表达的是思念的凄苦,孤居的寂寞。(1 分)诗歌开头,诗人并未直抒胸臆,而 是寓情于景,先描绘一幅水枯叶烂的景象,衬托出别离的凄楚;再点染出满池的荷花,红绿 相映、生机勃勃的画面,反衬出孤居的寂寞难耐,把思妇的情怀表现得很细腻。(3 分) 【思路点拨】(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要回答为什么“梦”,必须准确理解诗歌 第一、二句的内容,由第一、二句的意思推导出离别时间的长久,由长久而思念,由思念而 生梦。第二问重点考查理解诗歌的前后照应。前两句中的“茨菰”、“西湾”、“莲子” 无不与水有关,所以主人公的梦境也与水有关。(2)解答此题,需要分析诗歌写了 什么景,抒了什么情,景和情是什么关系。要特别注意所写景物和所抒感情之间的联 系。 豫南七校 2008-2009 学年度上期期末联考 1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宫 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 分) 答: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 分) 答: 12. (1) "锁"字是诗眼。"锁"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色闭锁在高墙之内,无法泄露;而宫 女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2)运用了反衬手法(答对比、衬托也可给分)。落花能够飞出宫墙,无人禁止,而宫 女们却身锁重门,人不如花。这里以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的身不由己
河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08-2009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1)联系注释,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5分) (2)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第四句是如何回应的?作者是怎样通过后两句诗来表达感情的? (5分) 13(1)“征尘”指长期奔走衣上沾满灰尘,实指诗人难忘征战生活(2分):“酒痕”表 达了诗人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只能以酒消愁(2分)。 (2)第四句没有正面回答第三句的问题。转而写景,以景结情,意在借景抒情。(2分) 这里不是壮阔的“秋风大散关”,而是凄冷的“细雨蒙蒙”,不是“铁马冰河”而是“骑驴 入剑门”,色调凄迷,有力的烘托出诗人凄凉无奈的心境。诗人的愿望是做一个战士,到前 线为国杀敌,可是愿望无法实现,只能饮酒做个诗人。这两句表现出诗人不能做战士而只能 做诗人的不甘与无奈,抒发了爱国志士壮志难展的忧愤情怀。(2分) 河南省信阳高中2009高三毕业班摸底考试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苏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痛饮又 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注」这首词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时(1074年初春),与杭州知州杨元素的唱和之作。 (1)填空:这首“梅花词”凡56言,竞不见一个“ ”字,但通篇透露 着 的讯息,称得上“不着一字,尽显风流”。(2分) (2)“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它与“寒 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有什么联系?(6分)
河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 2008-2009 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 分)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1)联系注释,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第四句是如何回应的?作者是怎样通过后两句诗来表达感情的? (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征尘”指长期奔走衣上沾满灰尘,实指诗人难忘征战生活(2 分); “酒痕”表 达了诗人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只能以酒消愁(2 分)。 (2)第四句没有正面回答第三句的问题。转而写景,以景结情,意在借景抒情。(2 分) 这里不是壮阔的“秋风大散关”,而是凄冷的“细雨蒙蒙”,不是“铁马冰河”而是“骑驴 入剑门”,色调凄迷,有力的烘托出诗人凄凉无奈的心境。诗人的愿望是做一个战士,到前 线为国杀敌,可是愿望无法实现,只能饮酒做个诗人。这两句表现出诗人不能做战士而只能 做诗人的不甘与无奈,抒发了爱国志士壮志难展的忧愤情怀。(2 分) 河南省信阳高中 2009 高三毕业班摸底考试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苏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痛饮又 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注」这首词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时(1074 年初春),与杭州知州杨元素的唱和之作。 (1)填空:这首“梅花词”凡 56 言,竞不见一个“__________”字,但通篇透露 着________________的讯息,称得上“不着一字,尽显风流”。(2 分) (2)“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它与“寒 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有什么联系?(6 分)
12.「参考答案」(1)一个“梅”字;梅花报春(意思对即可。)(2分) (2)以味觉替代视觉,暗写“梅子”已初挂枝头,颇有新意。照应了上片起首描写 的梅花盛开的情景。(言之有理即可)“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寒雀争闹枝头, 侧面表现梅花之盛。(6分) 河南省平许驻洛四市重点高中2008年12月高三联考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曲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奠飞霜。 (1)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龙点睛之笔,透过它可以推知诗中主人公的身份及感情。主人 公是个什么人,有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3分) (2)“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5分) 答 12.(1)诗中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闺中女子”)。(1分) 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2分) (2)照应诗题(1分);表现秋虫呜叫时间之长(1分);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 (1分);衬托思妇(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2分) 以上两题不要求结合诗句分析叙述。 河南省新乡许昌2008-2009学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12.「参考答案」(1)一个“梅”字;梅花报春(意思对即可。)(2 分) (2)以味觉替代视觉,暗写“梅子”已初挂枝头,颇有新意。照应了上片起首描写 的梅花盛开的情景。(言之有理即可)“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寒雀争闹枝头, 侧面表现梅花之盛。(6 分) 河南省平许驻洛四市重点高中 2008 年 12 月高三联考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奠飞霜。 (1)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龙点睛之笔,透过它可以推知诗中主人公的身份及感情。主人 公是个什么人,有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3 分) 答: (2)“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5 分) 答: 12.(1)诗中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闺中女子”)。(1 分) 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2 分) (2)照应诗题(1 分);表现秋虫呜叫时间之长(1 分);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 (1 分);衬托思妇(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2 分)。 以上两题不要求结合诗句分析叙述。 河南省新乡许昌 2008—2009 学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年)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1)这首词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作用 (2)词的下片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12.(8分)意思对即可 (1)这首词的“诗眼”是“出红尘”(答“出”亦可,2分)。“出红尘”统领全词,开篇定下 全词的思想感情基调,领起下文描写他远离官场后的悠闲自在、超然旷达的生活情景, (2)词的下片通过晚来垂钓时月映江面、水天一色、孤鸿明灭等最物的描写,展现的是一 幅澄澈清雅、闲适宁静的月夜垂钓图(2分),表现了词人对红尘官场的轻蔑和不愿同流合 污的情怀,寄寓了作者坚持纯洁高尚的操守,向往自由宁静生活的人生追求。(2分) 平顶山市2009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诉衷情·送春 万俟咏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Φ。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注】①流霞:酒的泛称。②赊:疏阔意 (1)联系全词分析,上片第一句中的“喜”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2)黄昇《花阉词选》录该词题作“送春”,意味着这首词的主旨是写送春情怀,你 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5分) 12.(8分) (1)(3分)①即将还家之喜;②为即将返家而沉醉之喜:③沿途赏美景之喜;④来路 艰难跋涉已成过往之喜。(每点1分,任答3点即可得满分) (2)(5分)不同意。(1分)全词抒发的是客子即将到家时的喜悦之情。(2分)全词 通篇都是紧扣“喜还家”三字构思下笔、写景抒情的。(2分) 开封市200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 陆游 桐叶晨飘蛩①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淸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②, [注]①蛩( g ion g):古书上指蟋蟀。②《长杨赋》:西汉辞赋家扬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 长杨宫,纵胡客大校猎而作 (1)在这首词的上片中,作者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的? (2)前人评价这首词,认为末句中的“悔”字为全词的精要之处,请简要加以说明。 12.(8分)(1)作者借助枫叶飘、蛩夜语、旅途秋光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凄凉孤独之情: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 年)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1)这首词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作用。 (2)词的下片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12.(8 分)意思对即可。 (1)这首词的“诗眼”是“出红尘”(答“出”亦可,2 分)。“出红尘”统领全词,开篇定下 全词的思想感情基调,领起下文描写他远离官场后的悠闲自在、超然旷达的生活情景。 (2)词的下片通过晚来垂钓时月映江面、水天一色、孤鸿明灭等最物的描写,展现的是一 幅澄澈清雅、闲适宁静的月夜垂钓图(2 分),表现了词人对红尘官场的轻蔑和不愿同流合 污的情怀,寄寓了作者坚持纯洁高尚的操守,向往自由宁静生活的人生追求。(2 分) 平顶山市 2009 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诉衷情·送春. 万俟咏.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①。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②。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注】①流霞:酒的泛称。②赊:疏阔意。. . ⑴联系全词分析,上片第一句中的“喜”表现在哪些方面?(3 分) . . ⑵黄昇《花阉词选》录该词题作“送春”,意味着这首词的主旨是写送春情怀,你 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5 分). 12.(8 分) (1)(3 分)①即将还家之喜;②为即将返家而沉醉之喜;③沿途赏美景之喜;④来路 艰难跋涉已成过往之喜。(每点 1 分,任答 3 点即可得满分) (2)(5 分)不同意。(1 分)全词抒发的是客子即将到家时的喜悦之情。(2 分)全词 通篇都是紧扣“喜还家”三字构思下笔、写景抒情的。(2 分) 开封市 2009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蝶恋花 陆游 桐叶晨飘蛩.①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②, [注]①蛩(qiónɡ):古书上指蟋蟀。②《长杨赋》:西汉辞赋家扬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 长杨宫,纵胡客大校猎而作。 (1)在这首词的上片中,作者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的? 答: (2)前人评价这首词,认为末句中的“悔”字为全词的精要之处,请简要加以说明。 答: 12.(8 分)(1)作者借助枫叶飘、蛩夜语、旅途秋光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凄凉孤独之情;
又借助回忆,联想到不平凡的战斗经历,渲染了词人爱国忧伤的心境。(共4分,分号前后 各2分)(2)其一“悔”字委婉表达了词人对兵书写成却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其二通过“早 信”句及《长杨赋》的典故,影射了当时统治者的昏聩无道。(共4分,两条各2分) 河南省开封市200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试卷 1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怨歌行 明·谢榛 长夜生寒翠幕低,琵琶别调为谁凄? 君心无定如明月,才照楼东复转西 (1)诗歌的第一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试结合“长”和“寒”加以分析。(4分) (2)诗中的比喻新奇,向来为人所赞赏。其实。把“君心”比作明月并不是谢榛的首 创,宋朝词人吕本中的《采桑子》中有:“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西东,南北西东,只有相 随无别离。”试比较两首诗中“月”的不同。(4分) 答 参考答案: (1)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寂寞、冷清的氛围。“长夜生寒”点明时间是夜晚,天气报冷。“长” 字既表明夜还很长,又表明主人公由于苦闷而在主观上感觉长夜难捱的情绪状态;“寒”字 既是对天气寒冷的描述,又是主人公由于寂寞、孤独而产生的内心的寒意。(答对“氛围” 得2分,“长”和“寒”分析各占1分) (2)谢诗中的明月“才照楼东复转西”,是朝秦暮楚、薄情寡义、用情不专的象征;吕词中 的明月“只有相随无别离”,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照着相思的人,永远陪伴着她,永远不分 开。(两点各2分) 河南省郑州市2009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预测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登快哉亭 陈师道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1)第二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又借助回忆,联想到不平凡的战斗经历,渲染了词人爱国忧伤的心境。(共 4 分,分号前后 各 2 分)(2)其一“悔”字委婉表达了词人对兵书写成却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其二通过“早 信”句及《长杨赋》的典故,影射了当时统治者的昏聩无道。(共 4 分,两条各 2 分) 河南省开封市 2009 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试卷 1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8 分) 怨歌行 明•谢榛 长夜生寒翠幕低,琵琶别调为谁凄? 君心无定如明月,才照楼东复转西。 (1)诗歌的第一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试结合“长”和“寒”加以分析。(4 分) 答: (2)诗中的比喻新奇,向来为人所赞赏。其实。把“君心”比作明月并不是谢榛的首 创,宋朝词人吕本中的《采桑子》中有:“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西东,南北西东,只有相 随无别离。”试比较两首诗中“月”的不同。(4 分) 答: 参考答案: (1)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寂寞、冷清的氛围。“长夜生寒”点明时间是夜晚,天气报冷。“长” 字既表明夜还很长,又表明主人公由于苦闷而在主观上感觉长夜难捱的情绪状态;“寒”字 既是对天气寒冷的描述,又是主人公由于寂寞、孤独而产生的内心的寒意。(答对“氛围” 得 2 分,“长”和“寒”分析各占 1 分) (2)谢诗中的明月“才照楼东复转西”,是朝秦暮楚、薄情寡义、用情不专的象征;吕词中 的明月“只有相随无别离”,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照着相思的人,永远陪伴着她,永远不分 开。(两点各 2 分) 河南省郑州市 2009 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预测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登快哉亭 陈师道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1)第二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 分) 答:
(2)前人评价“度鸟’、‘奔云之句,有无穷之味”,请谈谈你对这两句的理解。(4分) 12.(1)“隐”“依”。(1分,只答出一个不给分)“隐”“依”二粽子在这里运用的是拟人(或“比 拟”)的修辞手法,(1分)生物形象地描绘出落日刚刚隐没于地平线下,暮霭便依傍着山峦 升起景象,富有情趣。(2分) (2)“度鸟”两句空中景物:山间时有飞鸟掠过,匆匆地不知投向何处:奔腾的云雾舒 卷自如,姿态悠闲。(2分)同时融情于景:那横空而过的飞鸟,岂不是人生匆遽的象征? (或答“飞鸟茫然地知飞象征着人生没有目标的奔忙”)(1分)而自由自在的白云,因无心 于争逐,所以永远悠闲自得,正晚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淡泊宁静。(1分)
(2)前人评价“‘度鸟’、‘奔云’之句,有无穷之味”,请谈谈你对这两句的理解。(4 分) 答: 12.(1)“隐”“依”。(1 分,只答出一个不给分)“隐”“依”二粽子在这里运用的是拟人(或“比 拟”)的修辞手法,(1 分)生物形象地描绘出落日刚刚隐没于地平线下,暮霭便依傍着山峦 升起景象,富有情趣。(2 分) (2)“度鸟”两句空中景物;山间时有飞鸟掠过,匆匆地不知投向何处;奔腾的云雾舒 卷自如,姿态悠闲。(2 分)同时融情于景;那横空而过的飞鸟,岂不是人生匆遽的象征? (或答“飞鸟茫然地知飞象征着人生没有目标的奔忙”)(1 分)而自由自在的白云,因无心 于争逐,所以永远悠闲自得,正晚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淡泊宁静。(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