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学案 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以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学成文武艺、货与帝 王家,由士而仕、投身宦海。但宦海有不测风云,忠而被贬,贤而道迁不乏其人。贬 官的遇,除了降职、贬还前往荒远之地外,不少人还经历过囹圄之祸。屈原、白居 易、刘禹锡等,均曾有过这样辛酸凄惨的经历。柳宗元也未能逃脱。你对柳宗元了解 有多少? 【知人论世】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 后迁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 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 年登博学鸿词科,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 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 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被贬期间,南方人士 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 唯物论成分。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 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 【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传 统,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普用各种动物拟 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 某氏之鼠》)、《蠙传》、《罴说》等篇。婠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 艺术 【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传统,又有所创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 《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 寓言又似小说。如《宋清传》、《种树郭囊驼传》 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永州 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钻姆潭记》《钻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 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 的道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 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敫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 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诗因清新简淡近于陶渊明,故前人多认为他承陶诗传统;又因其风格与王维 孟浩然、韦应物有相似之处,故历来有“王孟韦柳”之并称。然其幽峭奇僻,长于哀怨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学案 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以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学成文武艺、货与帝 王家,由士而仕、投身宦海。但宦海有不测风云,忠而被贬,贤而遭迁不乏其人。贬 官的遭遇,除了降职、贬逐前往荒远之地外,不少人还经历过囹圄之祸。屈原、白居 易、刘禹锡等,均曾有过这样辛酸凄惨的经历。柳宗元也未能逃脱。你对柳宗元了解 有多少? 【知人论世】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 后迁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 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 年登博学鸿词科,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 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 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被贬期间,南方人士 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柳宗元一生留下 600 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 唯物论成分。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 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 【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传 统,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 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 某氏之鼠》)、《蝜蝂传》、《罴说》等篇。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 艺术。 【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传统,又有所创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 《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 寓言又似小说。如《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 【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永州 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 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 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 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 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诗因清新简淡近于陶渊明,故前人多认为他承陶诗传统;又因其风格与王维、 孟浩然、韦应物有相似之处,故历来有“王孟韦柳”之并称。然其幽峭奇僻,长于哀怨
又与陶、王、孟、韦有别。 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唐德宗病死,太子李诵继位为顺宗,改元永贞。在顺宗 的支持下,王叔文集团掌权,革除弊政,特别注意掌握财权和从宦官手中夺取兵权 遭到宦官集团的强烈抵制。宦官俱文珍、刘光琦等和一些地方节度使勾结,于永贞元 年(805)八月迫使顺宗让位给太子,贬王伾为开州司马,不久病死;贬王叔文为渝州 司户,次年賜死。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八人先 后被贬为边远八州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王叔文集团掌权一百四十六天,后人 称为“永贞革新”。他们的施政方针,主要是抑制专横的宦官集团,改革德宗时期诸弊 政,具有进步意义。 【问题探讨】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是一首以慷慨悲健见长的律诗为唐代七律名 篇。是作者被贬后怀念友人之作,抒写了共同的政治抱负和共同的政治命运而形成的 友情。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诗是柳宗元全集中托物寓意的名篇。全诗八 句四联,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看似清泊而实则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两个特定场景:一是 芙蓉惨遭险风摧残,再是薜荔惨受恶雨损毁。从字面上看,受害对象为“水”和“墙”, 而就诗意观之,真正对象乃是“芙蓉”和“薜荔”。整个场景事拟得细致真切而又生动 形象。 在这首抒情诗中,既有自身的叹喟,更有怀念与自己命运相同的几位友人的深情, 流露的是对压制势力的愤遗。诗歌将壮阔的景色与沉郁的感情交织在一处,用“惊风乱 飐”、“密雨斜侵暗喻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打击迫謇: 从眼前的“薜荔”、“类蓉”(荷花)等美好事物受到侵害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在人生旅 途上遑挫折所产生的痛楚和不平。又以“岭树重遮”、“江流回肠”等景象,诉说了与故 友远相隔高,音书难通的愁苦和抑郁。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人。 翻译: 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我们愁绪象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 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 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 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纹身之地;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1、作者说“愁思茫茫”,联系全诗看,因何而愁思茫茫”? 作者因自己被贬荒蛮之地,感慨仕途风波险恶而愁绪满怀,因友人望而不见而生 牵挂思念之愁 2、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愁思的?(本诗中用到了哪些意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描 绘了怎样的意境?结合诗人的遭遇,体会思想感情) 借景抒情,景中见情。“高楼大荒”“海天茫茫”“惊风乱飐”“密雨斜侵”“岭 树重遮”“江流曲回”“百越文身地”,对唐代的贬谪诗人来说,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 诗人正是通过这些景色的铺叙,远近结合,景中见情地把自己的无限哀情表达了出来 哀景写哀情
又与陶、王、孟、韦有别。 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唐德宗病死,太子李诵继位为顺宗,改元永贞。在顺宗 的支持下,王叔文集团掌权,革除弊政,特别注意掌握财权和从宦官手中夺取兵权, 遭到宦官集团的强烈抵制。宦官俱文珍﹑刘光琦等和一些地方节度使勾结,于永贞元 年(805)八月迫使顺宗让位给太子,贬王伾为开州司马,不久病死;贬王叔文为渝州 司户,次年赐死。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八人先 后被贬为边远八州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王叔文集团掌权一百四十六天,后人 称为“永贞革新”。他们的施政方针,主要是抑制专横的宦官集团,改革德宗时期诸弊 政,具有进步意义。 【问题探讨】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是一首以慷慨悲健见长的律诗为唐代七律名 篇。是作者被贬后怀念友人之作,抒写了共同的政治抱负和共同的政治命运而形成的 友情。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诗是柳宗元全集中托物寓意的名篇。全诗八 句四联,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看似清泊而实则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两个特定场景:一是 芙蓉惨遭险风摧残,再是薜荔惨受恶雨损毁。从字面上看,受害对象为“水”和“墙”, 而就诗意观之,真正对象乃是“芙蓉”和“薜荔”。整个场景摹拟得细致真切而又生动 形象。 在这首抒情诗中,既有自身的叹喟,更有怀念与自己命运相同的几位友人的深情, 流露的是对压制势力的愤懑。诗歌将壮阔的景色与沉郁的感情交织在一处,用“惊风乱 飐”、“密雨斜侵”暗喻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打击迫害: 从眼前的“薜荔”、“芙蓉”(荷花)等美好事物受到侵害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在人生旅 途上遭挫折所产生的痛楚和不平。又以“岭树重遮”、“江流回肠”等景象,诉说了与故 友远相隔离,音书难通的愁苦和抑郁。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人。 翻译: 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我们愁绪象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 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 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 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纹身之地;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1、作者说“愁思茫茫”,联系全诗看,因何而“愁思茫茫”? 作者因自己被贬荒蛮之地,感慨仕途风波险恶而愁绪满怀,因友人望而不见而生 牵挂思念之愁。 2、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愁思的?(本诗中用到了哪些意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描 绘了怎样的意境?结合诗人的遭遇,体会思想感情) 借景抒情,景中见情。“高楼大荒”“ 海天茫茫”“ 惊风乱飐”“ 密雨斜侵”“ 岭 树重遮”“ 江流曲回”“百越文身地”,对唐代的贬谪诗人来说,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 诗人正是通过这些景色的铺叙,远近结合,景中见情地把自己的无限哀情表达了出来。 哀景写哀情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登楼远望,抒发了诗人高乡别友的悲苦和对挚友的深情怀念,流露出对时事艰 危、环境险恶的忧伤和不平 4、有人说诗的颔联赋中有比,你是如何理解的? 作者以风雨喻谗人之高张,借“芙蓉”“薜茘”在暴风雨中遑遇,暗比自己仕途风 波险恶。赋中有比,不着痕迹。 5、这首诗情景交融,结合诗的第二联作具体分析。 第二联中,芙蓉与薜荔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惊风、密雨映射敌对势力。暴 风肆虐,抽打着水中的芙蓉;密雨施狂,侵袭着墙上的薜荔。是景语,更是情语,是 诗人仕途险恶的写照,诗人对险恶处境的忧虑和愤慨溢于言表 6、比较韩、柳两首贬谪诗在思想感情上的差异。 韩诗凄切中见忠愤之气,“为圣明除弊事”的政治理想,力辟佛教,充满了不平之 气;柳诗凄苦中多哀怨之音,情感基调是愁思弥漫、凄苦无比,也有对恶势力的控诉 【拓展探究 请同学说出几首贬谪的诗歌 1、贬谪诗中,诗人一般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感? 2、结合有关诗句,谈谈贬谪诗中会出现哪些常见的意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苏轼《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贬谪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 贬官文学多具有强烈的主观情绪。初踏贬途的仓皇、身陷文化“蛮夷”之地的精 神痛楚、才学难施的生命荒废之感以及在贬谪苦难中既坚守忠奸大义又竭力超越痛苦 的心路历程必然要反映到贬官士人的文学创作中。在许多朝代中,对官员进行贬谪处 罚的典型方式就是派造到远离京城的城市去。在这些被贬谪的官员心目中,这些城市 就是一种草野。白居易被贬谪到九江,在他笔下这座城市的形象是“住近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狼哀鸣”,完全是一幅荒郊僻壤的景象。 柳宗元描写他被贬到的柳州是“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的蛮烟瘴雨之地。 苏轼被贬到黄州后,所描写的景色不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就是“可惜一溪明月 莫教踏破琼瑶”都是乡野江湖气象。实际上到了唐宋年间,上面提到的这些城市多已 相当繁荣了。但在传统士人们的眼中,这些远离政治中心的城市文化和社会生活似乎 是不存在的。因为他们心目中的世界只有朝廷和草野。所以范仲淹到了岳阳城,登上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登楼远望,抒发了诗人离乡别友的悲苦和对挚友的深情怀念,流露出对时事艰 危、环境险恶的忧伤和不平。 4、有人说诗的颔联赋中有比,你是如何理解的? 作者以风雨喻谗人之高张,借“芙蓉”“薜荔”在暴风雨中遭遇,暗比自己仕途风 波险恶。赋中有比,不着痕迹。 5、这首诗情景交融,结合诗的第二联作具体分析。 第二联中,芙蓉与薜荔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惊风、密雨映射敌对势力。暴 风肆虐,抽打着水中的芙蓉;密雨施狂,侵袭着墙上的薜荔。是景语,更是情语,是 诗人仕途险恶的写照,诗人对险恶处境的忧虑和愤慨溢于言表。 6、比较韩、柳两首贬谪诗在思想感情上的差异。 韩诗凄切中见忠愤之气,“为圣明除弊事”的政治理想,力辟佛教,充满了不平之 气;柳诗凄苦中多哀怨之音,情感基调是愁思弥漫、凄苦无比,也有对恶势力的控诉 【拓展探究】 请同学说出几首贬谪的诗歌 1、贬谪诗中,诗人一般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感? 2、结合有关诗句,谈谈贬谪诗中会出现哪些常见的意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苏轼《水调歌头》 《念奴娇•赤壁怀古》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贬谪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 贬官文学多具有强烈的主观情绪。初踏贬途的仓皇、身陷文化“蛮夷”之地的精 神痛楚、才学难施的生命荒废之感以及在贬谪苦难中既坚守忠奸大义又竭力超越痛苦 的心路历程必然要反映到贬官士人的文学创作中。在许多朝代中,对官员进行贬谪处 罚的典型方式就是派遣到远离京城的城市去。在这些被贬谪的官员心目中,这些城市 就是一种草野。白居易被贬谪到九江,在他笔下这座城市的形象是“住近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完全是一幅荒郊僻壤的景象。 柳宗元描写他被贬到的柳州是“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的蛮烟瘴雨之地。 苏轼被贬到黄州后,所描写的景色不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就是“可惜一溪明月, 莫教踏破琼瑶”,都是乡野江湖气象。实际上到了唐宋年间,上面提到的这些城市多已 相当繁荣了。但在传统士人们的眼中,这些远离政治中心的城市文化和社会生活似乎 是不存在的。因为他们心目中的世界只有朝廷和草野。所以范仲淹到了岳阳城,登上
岳阳楼,看到、想到的还是只有庙堂和江湖两极,而没有眼下这个闯阎扑地、舸舰迷 津的城市 1、忠而被贬之愤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2、英雄末路之哭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激愤与惆怅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自我解脱。4、任凭风雨的旷达乐观态度 5、对奸佞小人的嘲讽与愤恨。6、愈挫愈勇,相信能东山再起的自信 7、羁旅行役之苦8、思乡怀归之情 由于是遭贬后作诗,故贬谪诗中大多的情感表现为倾诉自己内心的悲伤和愤慨 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如“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屈原《离骚》),“念天 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 自流”(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柳宗元《中夜起 望西园值月上》)等等,皆以“怨”“怆然”“伤心”“寂寞”等词鲜明而直接地表达了 自己悲慨和忧愤之情 由于诗人性格不同,在对待被贬的问题上表现迴异,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强的被黜 者并没有陷于落魄之中而不能自拔,反而表现出豁达、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如“沉 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人刘禹锡在遭受重大政治挫折之后以这两句诗勉 励自己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苏轼被贬后也并未消沉,而是心存希望和抱负:“持 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尤其是当苏轼被贬海南后,竟挥笔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 妨长作岭南人”的诗句,表现出诗人旷达的个性。而“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 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等则更强调自己品行高洁和坚持不懈的使命感。 此外,贬谪诗中还比较集中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留恋和怀念,源于其被贬谪后 离乡的悲伤和由眼前景物触发的情思。这些情感具体说来有“思归”“思人”“对山水 的留恋”以及“闲适之中掩藏的孤独寂寞”等。如柳宗元著名的《江雪》一诗,就在 空旷的冬景描写中表达了自己遭贬后的孤寂与凄凉。寄寓这种情绪的诗句还有“料峭 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柳宗元《溪居》)等,而“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 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则表现出诗人在仕途 多舛时对旧人旧地的思念和追忆。 贬谪诗常用的表达技巧 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贬谪诗中的写景,多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怀才不遇的凄苦,忠而被贬的愤懑 都融入诗中。如唐宪宗元和十四年韩愈因力谏唐宪宗迎佛骨事被贬潮州,在其《左迁 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中便直抒其意:“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表达自已 敢于直言进谏为民请命的为官态度与精神,也表达自己的悲怀与惆怅。元稹“垂死病 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与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都是以景衬情借景抒情,表达被贬后的黯淡与凄凉
岳阳楼,看到、想到的还是只有庙堂和江湖两极,而没有眼下这个闾阎扑地、舸舰迷 津的城市。 1、忠而被贬之愤,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2、英雄末路之哭,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激愤与惆怅。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自我解脱。4、任凭风雨的旷达乐观态度。 5、对奸佞小人的嘲讽与愤恨。6、愈挫愈勇,相信能东山再起的自信。 7、羁旅行役之苦 8、思乡怀归之情 由于是遭贬后作诗,故贬谪诗中大多的情感表现为倾诉自己内心的悲伤和愤慨, 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如“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屈原《离骚》),“念天 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 自流”(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柳宗元《中夜起 望西园值月上》)等等,皆以“怨”“怆然”“伤心”“寂寞”等词鲜明而直接地表达了 自己悲慨和忧愤之情。 由于诗人性格不同,在对待被贬的问题上表现迥异,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强的被黜 者并没有陷于落魄之中而不能自拔,反而表现出豁达、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如“沉 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人刘禹锡在遭受重大政治挫折之后以这两句诗勉 励自己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苏轼被贬后也并未消沉,而是心存希望和抱负:“持 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尤其是当苏轼被贬海南后,竟挥笔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 妨长作岭南人”的诗句,表现出诗人旷达的个性。而“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 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等则更强调自己品行高洁和坚持不懈的使命感。 此外,贬谪诗中还比较集中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留恋和怀念,源于其被贬谪后 离乡的悲伤和由眼前景物触发的情思。这些情感具体说来有“思归”“思人”“对山水 的留恋”以及“闲适之中掩藏的孤独寂寞”等。如柳宗元著名的《江雪》一诗,就在 空旷的冬景描写中表达了自己遭贬后的孤寂与凄凉。寄寓这种情绪的诗句还有“料峭 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柳宗元《溪居》)等,而“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 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则表现出诗人在仕途 多舛时对旧人旧地的思念和追忆。 二、贬谪诗常用的表达技巧 1.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贬谪诗中的写景,多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怀才不遇的凄苦,忠而被贬的愤懑, 都融入诗中。如唐宪宗元和十四年韩愈因力谏唐宪宗迎佛骨事被贬潮州,在其《左迁 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中便直抒其意:“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表达自己 敢于直言进谏为民请命的为官态度与精神,也表达自己的悲怀与惆怅。元稹“垂死病 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与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都是以景衬情借景抒情,表达被贬后的黯淡与凄凉
2对比衬托,虚实结合 诗人失意后往往会联想到与自己经历相似的人,借以对比伤悼,或借古讽今,或 自嘲,虚中有实,实里有虚;即便是借眼前景物抒写悲怀的诗句往往也是用景色的明 艳秀丽来反衬烘托自己的心绪。如“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 苒惊时月。”(李纲《六幺令》)“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贾至《春思二首》) 等,分别从古今对比与乐景写哀角度抒发自己遭贬谪的苦恨 3.象征比喻,托物言志 由于权力地位的下降,失意的诗人大多内心压抑而不便明言,象征、比喻或托物 言志便成为其在诗中表情达意的惯用手法。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 白《行路难》),以“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仕途上的政敌权势等阻碍:“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诗人则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 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暗写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刘禹锡被贬后创作的大量寓言诗,像《聚蚊谣》《昏镜词》《百舌吟》《磨镜篇》《飞鸢 操》《秋萤引》等,即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塑造各类形象,寄托自己坚定的意志和高尚 情操,表现自己百折不回的斗争精神 贬官文学多有文学样式的创新。大凡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总是先从民间生活的土 壤中萌发嫩芽的。而贬谪的经历,是他们的生活下跌到民间,无案牍之劳形的贬官士 人,渐次摆脱名利等各种杂念的影响,能够更为充分地驰骋自己的艺术想象,诗人的 视野都比较开阔,多种题材都可以入诗,加上自身的文学素养,往往能够探索出新的 文学样式。刘禹锡在贬谪中以《竹枝词》吟咏风俗获得巨大成功,遂使竹枝词成为后 世文人吟咏风俗的专用体裁。更有苏轼创豪放词,元白开文人以词唱和的新风。仕途 的失意加重了士人的感伤情绪,政治上的挫折玉成了他们的咏史怀古诗,那种对历史 和人生深刻思索,睿智而又隽永,如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等。 贬谪诗中常见的意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一苏轼《水调歌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一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一一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一一白居易《琵琶行》 归雁:重回故土或京城的愿望。“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 日复归来。“—一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江水:象征诗人的满腹愁绪,或对年华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潺送客愁。”一一李涉《再宿武关》 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一一韦承庆《南行别弟》 香草、柑橘:象征人们的高洁品质。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一张九龄《感遇(其 七)》 贬谪诗中其它常见意象:风霜雨雪夕阳鹧鸪落叶孤灯… 贬官士人出于自身特殊的处境考虑,贬官文学多采取比兴手法,曲折地表现自己的
2.对比衬托,虚实结合 诗人失意后往往会联想到与自己经历相似的人,借以对比伤悼,或借古讽今,或 自嘲,虚中有实,实里有虚;即便是借眼前景物抒写悲怀的诗句往往也是用景色的明 艳秀丽来反衬烘托自己的心绪。如“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 苒惊时月。”(李纲《六幺令》)“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贾至《春思二首》) 等,分别从古今对比与乐景写哀角度抒发自己遭贬谪的苦恨。 3.象征比喻,托物言志 由于权力地位的下降,失意的诗人大多内心压抑而不便明言,象征、比喻或托物 言志便成为其在诗中表情达意的惯用手法。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 白《行路难》),以“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仕途上的政敌权势等阻碍;“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诗人则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 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暗写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刘禹锡被贬后创作的大量寓言诗,像《聚蚊谣》《昏镜词》《百舌吟》《磨镜篇》《飞鸢 操》《秋萤引》等,即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塑造各类形象,寄托自己坚定的意志和高尚 情操,表现自己百折不回的斗争精神。 贬官文学多有文学样式的创新。大凡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总是先从民间生活的土 壤中萌发嫩芽的。而贬谪的经历,是他们的生活下跌到民间,无案牍之劳形的贬官士 人,渐次摆脱名利等各种杂念的影响,能够更为充分地驰骋自己的艺术想象,诗人的 视野都比较开阔,多种题材都可以入诗,加上自身的文学素养,往往能够探索出新的 文学样式。刘禹锡在贬谪中以《竹枝词》吟咏风俗获得巨大成功,遂使竹枝词成为后 世文人吟咏风俗的专用体裁。更有苏轼创豪放词,元白开文人以词唱和的新风。仕途 的失意加重了士人的感伤情绪,政治上的挫折玉成了他们的咏史怀古诗,那种对历史 和人生深刻思索,睿智而又隽永,如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等。 三、贬谪诗中常见的意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归雁:重回故土或京城的愿望。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 日复归来。“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江水:象征诗人的满腹愁绪,或对年华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潺送客愁。” ——李涉《再宿武关》 “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韦承庆《南行别弟 》 香草、柑橘:象征人们的高洁品质。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张九龄《感遇(其 七)》 贬谪诗中其它常见意象: 风霜 雨雪 夕阳 鹧鸪 落叶 孤灯…… 贬官士人出于自身特殊的处境考虑,贬官文学多采取比兴手法,曲折地表现自己的
情志。贬官士人在政治上的孤危地位,使得他们在文学中或托儿女之情以写君臣之事 或以花草自喻,表达自己内心的忧虑。自从屈原在《离骚》中开创“香草美人”的比 兴手法后,贬官士人追随者日众。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借蝉自喻,用比兴手法寄 托自己遭谗被诬的悲愤心情。辛弃疾在《摸鱼儿》中用历史上的美人陈皇后遭嫉妒, 比喻自己被排斥及政治上的失意 【反馈练习】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注释】①蓝关:蓝田关,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侄孙湘:韩湘,字北渚,韩愈 侄韩老成长子,“八仙”中的韩湘子。②封:指谏书。朝奏:早朝时呈上。九重天:指 皇宫。潮阳:广东潮阳县。③圣明:指朝廷或皇帝。弊事:弊政,指迎佛骨事。将: 因为。惜残年:顾惜老年性命。④秦岭:东起河南陕县,西至甘肃天水县,连绵数百 里。⑤汝:韩湘。应有意:应是知道我此去的吉少凶多。瘴江边:这里指潮阳,当 岭南一带多瘴气 【鉴赏问答】 ①这首诗在虚词的运用上很得体,如“欲为”、“肯将”,试简要分析其作用 ②颈联即景抒情,是千古传唱的名句,请深入而简要地分析一下它好在哪里 ①非常准确地表现出作者的一片忠心和坚强的信念,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心中的愤慨, 还蕴含着诗人不屈不扰,宁折不弯,刚正不阿的品格 ②诗人把百感交集在眼前的景物上,渲染了悲壮的气氛,表现出崇高的牺牲精神 句回顾,一句前瞻,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家何在”中,有诗人的血泪 “马不前”里,流露出“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的无穷感慨。苍凉的景色,雄阔 的境界,悲惨的现实,诚挚的感情,共同酿就出纯似美酒的一联诗,成为千古传唱的 名句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释】①白居易因直言极谏,为当权者所忌,被贬为江州司马,时作者已被贬 为通州(四川达县)司马。元稹这首诗远寄江州后,白居易在《与微之书》之中说: “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②焰:火苗。幢幢:阴影 昏暗、摇曳不定的样子。③垂死:将死,这里是病重的意思 ①这首绝句主要采用什么抒情的手法?采用这种手法有何好处?请加以较深入、具体 的分析 ②这首诗的重点句是哪一句?为什么是这一句?请作较深入而简要的分析。 ①这首绝句主要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全诗以景起,以景结,情景交融,妙合无垠, 写得凄楚哀怨,感人肺俯,扣人心弦
情志。贬官士人在政治上的孤危地位,使得他们在文学中或托儿女之情以写君臣之事, 或以花草自喻,表达自己内心的忧虑。自从屈原在《离骚》中开创“香草美人”的比 兴手法后,贬官士人追随者日众。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借蝉自喻,用比兴手法寄 托自己遭谗被诬的悲愤心情。辛弃疾在《摸鱼儿》中用历史上的美人陈皇后遭嫉妒, 比喻自己被排斥及政治上的失意。 【反馈练习】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注释】①蓝关:蓝田关,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侄孙湘:韩湘,字北渚,韩愈 侄韩老成长子,“八仙”中的韩湘子。②封:指谏书。朝奏:早朝时呈上。九重天:指 皇宫。潮阳:广东潮阳县。③圣明:指朝廷或皇帝。弊事:弊政,指迎佛骨事。将: 因为。惜残年:顾惜老年性命。④秦岭:东起河南陕县,西至甘肃天水县,连绵数百 里。⑤汝:韩湘。应有意:应是知道我此去的吉少凶多。瘴江边:这里指潮阳,当时 岭南一带多瘴气。 【鉴赏问答】 ①这首诗在虚词的运用上很得体,如“欲为”、“肯将”,试简要分析其作用。 ②颈联即景抒情,是千古传唱的名句,请深入而简要地分析一下它好在哪里。 ①非常准确地表现出作者的一片忠心和坚强的信念,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心中的愤慨, 还蕴含着诗人不屈不扰,宁折不弯,刚正不阿的品格。 ②诗人把百感交集在眼前的景物上,渲染了悲壮的气氛,表现出崇高的牺牲精神。一 句回顾,一句前瞻,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家何在”中,有诗人的血泪; “马不前”里,流露出“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的无穷感慨。苍凉的景色,雄阔 的境界,悲惨的现实,诚挚的感情,共同酿就出纯似美酒的一联诗,成为千古传唱的 名句。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 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释】①白居易因直言极谏,为当权者所忌,被贬为江州司马,时作者已被贬 为通州(四川达县)司马。元稹这首诗远寄江州后,白居易在《与微之书》之中说: “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②焰:火苗。幢幢:阴影 昏暗、摇曳不定的样子。③垂死:将死,这里是病重的意思。 ①这首绝句主要采用什么抒情的手法?采用这种手法有何好处?请加以较深入、具体 的分析。 ②这首诗的重点句是哪一句?为什么是这一句?请作较深入而简要的分析。 ①这首绝句主要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全诗以景起,以景结,情景交融,妙合无垠, 写得凄楚哀怨,感人肺俯,扣人心弦
②是第三句,它像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影视中的特写镜头。诗人抓住最能引起人们想 象、蕴藏量最大、最有社会意义、最有意趣的片刻,将其突现在读者的面前,给读者 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结束语】 老子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生而生存。”柳宗元在庙堂则直言谏君,在荒所则造福一方,不管 身在何处,不管身历何难,他所充斥的只是一种忠君爱国和以民为天的思想,而这不 正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脊梁吗?上承屈原,下继林则徐,然而柳州百姓却永远记住 了这位柳公,历史也永远记住了柳公
②是第三句,它像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影视中的特写镜头。诗人抓住最能引起人们想 象、蕴藏量最大、最有社会意义、最有意趣的片刻,将其突现在读者的面前,给读者 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结束语】 老子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生而生存。”柳宗元在庙堂则直言谏君,在荒所则造福一方,不管 身在何处,不管身历何难,他所充斥的只是一种忠君爱国和以民为天的思想,而这不 正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脊梁吗?上承屈原,下继林则徐,然而柳州百姓却永远记住 了这位柳公,历史也永远记住了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