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2009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调考试题 语文 2009.3 命题:林晓滨(温岭中学)董成立(台州中学) 审卷:陈阿三(绍兴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四部分,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沏茶/休戚相关愁闷/闷闷不乐绚烂/徇私舞弊 B.戍边/横槊赋诗应届/应有尽有教诲/风雨如晦 C.肱骨/觥筹交错蛮横/大发横财绯闻/蜚短流长 D.虔诚/潜移默化轴承/压轴演出樯橹/妃嫔媵嫱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火箭三巨头“集体沉沦”,让所有人都大跌眼睛,阿泰斯特面对媒体,公开批评麦迪 防守不力,将更衣室的矛盾抖了出来,但姚明否认了“内讧”的传闻 B.他正告我说:“这笔交易对你我都有利,你我都是一样的人,只是被人驱使、身不 由己的过河卒子。何必要两败俱伤,为什么不可以两全齐美呢? C.咱中华民族泱泱大国、礼仪之邦,自古就有尽地主之谊的优秀传统。孔老夫子也谆 谆教导我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要我们快乐地接待朋友,尽心尽力 D.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心灵震憾:一心为民的,人民感动:鞠躬尽瘁的,感动人民 兴邦旺国的,彪炳千秋。时刻把人民的疾苦挂在心上,人民群众的感动是由衷的。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A.就在吴荪甫被这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弄得措手不及时,屋漏偏逢连夜雨,一个更大的 打击还在后头。(祸不单行) B.青少年处于心性未定的年纪,向往英雄,在参差不齐的影片的影响下,很容易冒险蛮 干、冲动行事。(良莠不齐) C.你要提防他啊,李林甫这个人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的!(明 争暗斗) D.哪些属于带有营利性质的经营活动、哪些属于网友自己闲置物品的再利用一一看起来 简单,但网上产品千奇百怪,确实不好判断。(琳琅满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安放在法国先贤祠里的伟人们,奉献给世界的不只是具有永久欣赏价值的杰出艺术, 而是一种思想和精神,他们都是撑起民族精神大厦的一根根擎天的巨柱。 B.作家王蒙认为,艺术家们为爱美之心所激发,各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现世界,体现 自己对美的认识,实现自己对美的追求 C.关于课外阅读,这位教育专家提出如下建议:诗词、小说最好推荐给初中生比较合适
台州市 2009 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调考试题 语 文 命题:林晓滨(温岭中学) 董成立(台州中学) 审卷:陈阿三(绍兴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四部分,全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沏.茶/休戚.相关 愁闷./闷闷.不乐 绚.烂/徇.私舞弊 B.戍.边/横槊.赋诗 应.届/应.有尽有 教诲./风雨如晦. C.肱.骨/觥.筹交错 蛮横./大发横.财 绯.闻/蜚.短流长 D.虔.诚/潜.移默化 轴.承/压轴.演出 樯.橹/妃嫔媵嫱.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火箭三巨头“集体沉沦”,让所有人都大跌眼睛,阿泰斯特面对媒体,公开批评麦迪 防守不力,将更衣室的矛盾抖了出来,但姚明否认了“内讧”的传闻。 B.他正告我说:“这笔交易对你我都有利,你我都是一样的人,只是被人驱使、身不 由己的过河卒子。何必要两败俱伤,为什么不可以两全齐美呢?” C.咱中华民族泱泱大国、礼仪之邦,自古就有尽地主之谊的优秀传统。孔老夫子也谆 谆教导我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要我们快乐地接待朋友,尽心尽力。 D.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心灵震憾:一心为民的,人民感动;鞠躬尽瘁的,感动人民; 兴邦旺国的,彪炳千秋。时刻把人民的疾苦挂在心上,人民群众的感动是由衷的。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A.就在吴荪甫被这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弄得措手不及时,屋漏偏逢连夜雨 .......,一个更大的 打击还在后头。(祸不单行) B.青少年处于心性未定的年纪,向往英雄,在参差不齐 ....的影片的影响下,很容易冒险蛮 干、冲动行事。(良莠不齐) C.你要提防他啊,李林甫这个人明是一盆火 .....,暗是一把刀 .....,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的!(明 争暗斗) D.哪些属于带有营利性质的经营活动、哪些属于网友自己闲置物品的再利用——看起来 简单,但网上产品千奇百怪 ....,确实不好判断。(琳琅满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安放在法国先贤祠里的伟人们,奉献给世界的不只是具有永久欣赏价值的杰出艺术, 而是一种思想和精神,他们都是撑起民族精神大厦的一根根擎天的巨柱。 B.作家王蒙认为,艺术家们为爱美之心所激发,各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现世界,体现 自己对美的认识,实现自己对美的追求。 C.关于课外阅读,这位教育专家提出如下建议:诗词、小说最好推荐给初中生比较合适, 2009.3
曲赋和笔记文学则最好推荐给高中学生。 D.小城镇的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从古代开始的“离乡不离土”、永远让农民滞留 在土地上,将随着户口制度的改变而发生根本的变化 5.阅读下面的文字,对画线句作简要点评。(3分) 有位部长,出身贫寒,学历不高,年轻时当过泥瓦匠。有记者调侃他,故意问:“请问 部长先生,做部长与做泥瓦匠,两者有什么共性?″部长意味深长地回答:“两者都必须站 在高处而不头晕。” 6.提取下面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给“寒食节”下定义。(不超过40字)(4分) ①寒食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节日。 ②寒食节的时间是每年清明节的前一天。 ③寒食节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相传春秋时期,晋国介子推辅佐晋文公回国后, 隐于山中,文公烧山逼他出来,介子推抱树烧死。文公为悼念他,禁止在他死的这-天生火 煮食,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 ④《邺中记·附录》中有关于人们过寒食节不生烟火、只吃醴酪等冷食的记载。 ⑤古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述的就是寒食节的风景 ⑥寒食节虽不像端午节那样有名,但我国北方仍有在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场面。 寒食节是 7.阅读下面的故事,按要求续写结尾,要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符合人物的心理。(5分) 巴甫雷什乡村学校的花圃里,绽放了春天的第—批月季花。这是—一个明媚的早晨,该校 校长,乌克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看到了幼儿园的一个小女孩折下一枝鲜艳的月季花, 从容地向校外走去。他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便亲切地问:“小姑娘,花送给谁?能告诉我 吗?″小女孩说:“"奶奶病很重,很久没有下床了。我说花开了,她有点不信。我摘给她看, 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这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了。他. 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如果说,五四运动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兴反传统力量,在与保守主义 者的交锋中以大获全胜告终的话,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新兴的思潮则对传统 文化有了更多的亲和态度 20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消逝最快的一个世纪。以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 为先声,作为中华文明表征的儒教文明,在整整一个世纪内受到了持久的打击 1966年展开的“破四旧”活动,将这种打击发挥到了极致。及至上世纪80年 代,中国与西方的巨大现实反差,刺激了当时的知识分子群体,“西学东渐”渐
曲赋和笔记文学则最好推荐给高中学生。 D.小城镇的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从古代开始的“离乡不离土”、永远让农民滞留 在土地上,将随着户口制度的改变而发生根本的变化。 5.阅读下面的文字,对画线句作简要点评。(3 分) 有位部长,出身贫寒,学历不高,年轻时当过泥瓦匠。有记者调侃他,故意问:“请问 部长先生,做部长与做泥瓦匠,两者有什么共性?”部长意味深长地回答:“两者都必须站 在高处而不头晕。” 6.提取下面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给“寒食节”下定义。(不超过 40字)(4 分) ①寒食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节日。 ②寒食节的时间是每年清明节的前一天。 ③寒食节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相传春秋时期,晋国介子推辅佐晋文公回国后, 隐于山中,文公烧山逼他出来,介子推抱树烧死。文公为悼念他,禁止在他死的这一天生火 煮食,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 ④《邺中记·附录》中有关于人们过寒食节不生烟火、只吃醴酪等冷食的记载。 ⑤古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述的就是寒食节的风景。 ⑥寒食节虽不像端午节那样有名,但我国北方仍有在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场面。 寒食节是 7.阅读下面的故事,按要求续写结尾,要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符合人物的心理。(5 分) 巴甫雷什乡村学校的花圃里,绽放了春天的第一批月季花。这是一个明媚的早晨,该校 校长,乌克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看到了幼儿园的一个小女孩折下一枝鲜艳的月季花, 从容地向校外走去。他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便亲切地问:“小姑娘,花送给谁?能告诉我 吗?”小女孩说:“奶奶病很重,很久没有下床了。我说花开了,她有点不信。我摘给她看, 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这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了。他…… 他 二、现代文阅读(共 32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1 题。(12 分) 如果说,五四运动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兴反传统力量,在与保守主义 者的交锋中以大获全胜告终的话,那么在 21 世纪的今天,新兴的思潮则对传统 文化有了更多的亲和态度。 20 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消逝最快的一个世纪。以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 为先声,作为中华文明表征的儒教文明,在整整一个世纪内受到了持久的打击。 1966 年展开的“破四旧”活动,将这种打击发挥到了极致。及至上世纪 80 年 代,中国与西方的巨大现实反差,刺激了当时的知识分子群体,“西学东渐”渐
成风流。在此一时期的知识分子眼中,中国之所以落后,很大程度上肇因于顽固 的“传统"。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仍旧继续了其受批判的命运。 变化发生在90年代初。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淡出,学术突显 国学热”适时产生。文化部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刘军宁,是较早提出“儒家 传统未必是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障碍”的主张的人。在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他 所称的“儒教自由主义社会”进行考察之后,刘军宁得出儒教可以和自由主义成 功对话的结论。在他看来,破坏传统未必意味着现代化的必然实现,相反却可能 导致价值体系的解体和文化认同的失落,从而损害到现代化秩序建构过程本身。 进入21世纪之后,主动向传统思想伸出橄榄枝者更是络绎不绝。时常参与 政策制定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杜钢建,最近提出了“儒家宪政主义"一一“仁义 礼智信的宪政主义”的概念。而著名学者甘阳,最近也提倡文化“复古″,他认 为,成功的改革必然顾及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国家环保局环境经济政策硏究中心政策室主任杨鹏,在“老子与自由主义及 执政学”的研究上颇有建树,老子的理念在其参与制定环保政策时也时常发挥作 用。但当与记者谈到儒学时,杨鹏却表现岀一种排斥的态度对他的朋友——“新 儒家”陈明和蒋庆倡导的“-政治儒学”观点,他也表现出不以为然。 从对传统进行重新审视的角度出发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给中国的未来开 出了不同“药方"。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中心硏究员康晓光提岀“文化民族主义′ 理论希望能够发动一场遍及全球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这一运动的核心目标是, 把儒学重塑为与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遍及全球的现代宗教。刘军宁则对“五 四”进行再思考,并认为当时的人们对传统存在错误认知。“他们认为可以离开 传统,把传统变成—块白板,然后重新写东西。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他主张, 中国传统虽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但无法独立开发出一套适应现代社会的政治制 度来,因此与外来文化的接轨与融合是必要的。他认为,“传统作为一种文化因 素,其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会不断获得新的内容。” 对中国传统文化是与非的争论仍在,并且其观点的多样繁复甚至并不比近一 个世纪前少,所不同的是,中国思想界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一种激烈的反传统情 绪中走了出来 8.下列对“儒家文化”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及作用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从“五四”运动开始,直至20世纪八十年代,儒家文化遭受了持久性的 打击。 B.直到“五四”运动以前,儒家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文明 的表征 C.进入21世纪,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日益受重视,甚至在环保政策的 制定中也时常发挥作用。 D.通过对传统进行重新审视,很多人认为儒家文化将在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发 挥重要作用。 9.下列不属于对“新兴思潮对传统文化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亲和态度”进行阐述 的一项是
成风流。在此一时期的知识分子眼中,中国之所以落后,很大程度上肇因于顽固 的“传统”。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仍旧继续了其受批判的命运。 变化发生在 90 年代初。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淡出,学术突显”, “国学热”适时产生。文化部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刘军宁,是较早提出“儒家 传统未必是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障碍”的主张的人。在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他 所称的“儒教自由主义社会”进行考察之后,刘军宁得出儒教可以和自由主义成 功对话的结论。在他看来,破坏传统未必意味着现代化的必然实现,相反却可能 导致价值体系的解体和文化认同的失落,从而损害到现代化秩序建构过程本身。 进入 21 世纪之后,主动向传统思想伸出橄榄枝者更是络绎不绝。时常参与 政策制定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杜钢建,最近提出了“儒家宪政主义”——“仁义 礼智信的宪政主义”的概念。而著名学者甘阳,最近也提倡文化“复古”,他认 为,成功的改革必然顾及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国家环保局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政策室主任杨鹏,在“老子与自由主义及 执政学”的研究上颇有建树,老子的理念在其参与制定环保政策时也时常发挥作 用。但当与记者谈到儒学时,杨鹏却表现出一种排斥的态度,对他的朋友——“新 儒家”陈明和蒋庆倡导的“政治儒学”观点,他也表现出不以为然。 从对传统进行重新审视的角度出发,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给中国的未来开 出了不同“药方”。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中心研究员康晓光提出“文化民族主义” 理论,希望能够发动一场遍及全球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这一运动的核心目标是, 把儒学重塑为与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遍及全球的现代宗教。刘军宁则对“五 四”进行再思考,并认为当时的人们对传统存在错误认知。“他们认为可以离开 传统,把传统变成一块白板,然后重新写东西。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他主张, 中国传统虽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但无法独立开发出一套适应现代社会的政治制 度来,因此与外来文化的接轨与融合是必要的。他认为,“传统作为一种文化因 素,其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会不断获得新的内容。” 对中国传统文化是与非的争论仍在,并且其观点的多样繁复甚至并不比近一 个世纪前少,所不同的是,中国思想界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一种激烈的反传统情 绪中走了出来。 8.下列对“儒家文化”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及作用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从“五四”运动开始,直至 20 世纪八十年代,儒家文化遭受了持久性的 打击。 B.直到“五四”运动以前,儒家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文明 的表征。 C.进入 21 世纪,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日益受重视,甚至在环保政策的 制定中也时常发挥作用。 D.通过对传统进行重新审视,很多人认为儒家文化将在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发 挥重要作用。 9.下列不属于对“新兴思潮对传统文化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亲和态度”进行阐述 的一项是
A.儒教可以和自由主义成功对话,破坏传统可能最终损害到现代化秩序建构 过程本身。B.提倡文化“复古”,认为成功的改革必然要顾及到历史文化的 延续性。 C.对中国传统文化是与非的争论仍大有人在,其观点的多样化、繁复性甚至 并不比近一个世纪前少。 D.儒家传统未必是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障碍,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 不断获得新的内容。 10.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初期,传统文化受到打击的主要原因是人们 反传统”的认知与需要。 B.现在人们对传统文化是与非的争论依然很多,可以用“百家争鸣”这个 词语来形容。 C.文中谈到的人们给中国的未来开出的不同药方中,不同程度地体现了重 塑儒学的思想和主张 D.传统的儒家思想现在已经超出哲学范畴,进入政治领域,参与到政策法 令的制定中,成为了“政治儒学”。 11.根据文意,概括中国思想界对待传统文化的三种态度。(不超过30个字)(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秋日的灯盏 朱以撒 ①秋天来了,山里闪动着风吹过的暗影。叶片开始有秩序地脱离枝条,原先紧挨在一起 的两片树叶,一片先下来了,另一片落下来的时候,再也见不到它旧日的邻居。交接的日子 来临,一些矮小的灌木丛里,浆果外表抹上了一层紫黑,一只翠绿的螳螂举着带锯的刀,轻 轻划了一下,浆水霎时奔涌而出,紫透了枝下的土皮 ②稻子已经进仓,秋风下瑟瑟摇曳的是从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农夫已经走远 不会回头,注定这一穗金黄要坚持到秋日的最后,被人遗漏、忘却,不能和亿万弟兄一道进 入温暖的谷仓,此时它的美超过一切。在我看来,缘于遗忘而独立存在,虚构岀岑寂田野的 动人一幕;浆果、稻穗这样兀立风寒中的灯盏,秋日的过去就是它们生命的过去,许多美艳 走到这里,自然变得素洁起来,像戏台上的名角戏装卸下,铅华洗去,走在街市上,纯乎一 个普通的中年妇女。 ③暗夜里,车驶过同样岑寂的山村,简陋的土墙开设的小窗口透出昏黄的光,一家人聚 在严实的屋内,守着炉火,内心踏实起来,谷仓是照耀一家人美好心情的不灭灯盏,隔着芳 香的木板,里边躺着一家人的生存希望——从春日开始萌发,夏阳曝晒,现在终于落实下来。 当时是那么漫长,好像一盏秦时的灯,要擎到汉时才被真实地点亮,中间这么多的交替、衔 接、奔跑——的确,我看过那些最终不能点亮灯盏的农耕人家,秋日远去,寒冬到来,是那 么黯然神伤地蹲着,敲打着春日吃进泥层中的犁耙,要问个究竟。丰稔的人家如实地亨受着 秋曰的馈赠,闲聊时记起舂夏那些有趣的细枝未节,唇齿开合中带着舒适的滋涧。看来,只 有希望不落虛空,眉宇间才笑得起来
A.儒教可以和自由主义成功对话,破坏传统可能最终损害到现代化秩序建构 过程本身。B.提倡文化“复古”,认为成功的改革必然要顾及到历史文化的 延续性。 C.对中国传统文化是与非的争论仍大有人在,其观点的多样化、繁复性甚至 并不比近一个世纪前少。 D.儒家传统未必是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障碍,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 不断获得新的内容。 10.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初期,传统文化受到打击的主要原因是人们 “反传统”的认知与需要。 B.现在人们对传统文化是与非的争论依然很多,可以用“百家争鸣”这个 词语来形容。 C.文中谈到的人们给中国的未来开出的不同药方中,不同程度地体现了重 塑儒学的思想和主张。 D.传统的儒家思想现在已经超出哲学范畴,进入政治领域,参与到政策法 令的制定中,成为了“政治儒学”。 11.根据文意,概括中国思想界对待传统文化的三种态度。(不超过 30 个字)(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6 题。(20 分) 秋日的灯盏 朱以撒 ①秋天来了,山里闪动着风吹过的暗影。叶片开始有秩序地脱离枝条,原先紧挨在一起 的两片树叶,一片先下来了,另一片落下来的时候,再也见不到它旧日的邻居。交接的日子 来临,一些矮小的灌木丛里,浆果外表抹上了一层紫黑,一只翠绿的螳螂举着带锯的刀,轻 轻划了一下,浆水霎时奔涌而出,紫透了枝下的土皮。 ②稻子已经进仓,秋风下瑟瑟摇曳的是从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农夫已经走远, 不会回头,注定这一穗金黄要坚持到秋日的最后,被人遗漏、忘却,不能和亿万弟兄一道进 入温暖的谷仓,此时它的美超过一切。在我看来,缘于遗忘而独立存在,虚构出岑寂田野的 动人一幕;浆果、稻穗这样兀立风寒中的灯盏,秋日的过去就是它们生命的过去,许多美艳 走到这里,自然变得素洁起来,像戏台上的名角戏装卸下,铅华洗去,走在街市上,纯乎一 个普通的中年妇女。 ③暗夜里,车驶过同样岑寂的山村,简陋的土墙开设的小窗口透出昏黄的光,一家人聚 在严实的屋内,守着炉火,内心踏实起来,谷仓是照耀一家人美好心情的不灭灯盏,隔着芳 香的木板,里边躺着一家人的生存希望——从春日开始萌发,夏阳曝晒,现在终于落实下来。 当时是那么漫长,好像一盏秦时的灯,要擎到汉时才被真实地点亮,中间这么多的交替、衔 接、奔跑——的确,我看过那些最终不能点亮灯盏的农耕人家,秋日远去,寒冬到来,是那 么黯然神伤地蹲着,敲打着春日吃进泥层中的犁耙,要问个究竟。丰稔的人家如实地享受着 秋日的馈赠,闲聊时记起春夏那些有趣的细枝末节,唇齿开合中带着舒适的滋润。看来,只 有希望不落虚空,眉宇间才笑得起来
④一本书在经过春风、夏雨的重叠,终于在深秋的最后几日结束了文字的蔓延。这个文 人松了一口气,好几次他像一个持灯者,火舌飘忽不定,他的心时浮时沉,晴明阴晦在瘦削 的脸庞上隐现。夜半推开窗门,所有家庭的灯盏都熄灭了,自己却还在夜色里跋涉一一这大 年的灯火费得太多了。在乡村写作,笔下的蔬笋气明显与上一个章节慢了一个节奏。似乎 都有这样的感觉,在乡村里完成的这一部分,像是夕阳余晖下归栏的牲口,脚步细碎,神色 安然,被深浓起来的薄纱笼罩。也应该有一个相近的阅读环境—一村头老樟树下,寂静萧然 的风雨亭里,简约朴素的廊桥上。选择环境阅读是一种智慧删去书写者身上的种种附加 也放弃了自己种种目的性,此时,书页打开,字句联袂而起,人融了进去。有几次我读到一 些残本,残本毁弃了创作者的背景材料,如在异地骤遇了陌生人,没有既往的历史记录,没 有阴影和光圈,使阅读时毎一字句都像秋风里吹过的干果,水分滤去,肉质干脆。秋风残照 的人、文要比湿润阳春时可靠,它的冷峻是此前未有的情节,浓缩着艳丽的汁水,到了这 个节气的文人笔下,我们说韵味,其中一部分就是由朴实无华来承担的。 ⑤渐渐形成一个晚秋爱好者。尚在砚边的余墨被风吹干,兑点水,作一幅草草小品,透 视着笔底漫不经心旳挥洒状态,万木萧疏,百草枯黄,一个在秋风中穿行的漫游者,心事淸 癯。一些被春日枝繁叶茂遮蔽的疤痕,一些少年时代持抱不放的爱恋,不是展现了,就是放 弃了。季节使人、物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幻想的春日和无比实在的秋日——有理由说,春 日秋日的笔下文辞一定是不同色泽的,尽管出自一人之手。我仍然记得秋日里修订春日写下 的一疊文稿,落笔如刀斧,删尽繁枝缛叶—一这就是文字的命运,像许多果实那样,春夏的 花枝招展,只有到了秋日,是否存在才能确认。 ⑥有一些灯盏没能亮到秋日,与生俱来的命数,使它们止步于初秋。刘安说,不与夏虫 语寒,不与曲人语道。因为生命中缺乏言说的条件,回放曾经在春日里生机无限的花朵,不 禁追问起空间的历程究竟隐伏着多少玄机狂时光槜带着无数浮沉不定的生物匆匆行进时 伤逝之美也在同时上演——使一个走到秋日下的人,那些郁积着浓艳和空洞的春愁,此时 笔勾销 (选自《经典美文》,有删节) 12.对“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作者为什么说“此时它的美超过一切”?(2分) 请分析第③段场景描写的作用。(4分) 14.结合具体的语境,仔细体会下面句子的含意。(4分) ①好像一盏秦时的灯,要擎到汉时才被真实地点亮。(2分) ②秋风残照下的人、文要比湿润阳春时可靠。(2分) 15.文中哪些具体的事物属于作者所说的“秋日的灯盏”?为何称之为“灯盏”?(6分)
④一本书在经过春风、夏雨的重叠,终于在深秋的最后几日结束了文字的蔓延。这个文 人松了一口气,好几次他像一个持灯者,火舌飘忽不定,他的心时浮时沉,晴明阴晦在瘦削 的脸庞上隐现。夜半推开窗门,所有家庭的灯盏都熄灭了,自己却还在夜色里跋涉——这大 半年的灯火费得太多了。在乡村写作,笔下的蔬笋气明显与上一个章节慢了一个节奏。似乎 都有这样的感觉,在乡村里完成的这一部分,像是夕阳余晖下归栏的牲口,脚步细碎,神色 安然,被深浓起来的薄纱笼罩。也应该有一个相近的阅读环境——村头老樟树下,寂静萧然 的风雨亭里,简约朴素的廊桥上。选择环境阅读是一种智慧,删去书写者身上的种种附加, 也放弃了自己种种目的性,此时,书页打开,字句联袂而起,人融了进去。有几次我读到一 些残本,残本毁弃了创作者的背景材料,如在异地骤遇了陌生人,没有既往的历史记录,没 有阴影和光圈,使阅读时每一字句都像秋风里吹过的干果,水分滤去,肉质干脆。秋风残照 下的人、文要比湿润阳春时可靠,它的冷峻是此前未有的情节,浓缩着艳丽的汁水,到了这 个节气的文人笔下,我们说韵味,其中一部分就是由朴实无华来承担的。 ⑤渐渐形成一个晚秋爱好者。尚在砚边的余墨被风吹干,兑点水,作一幅草草小品,透 视着笔底漫不经心的挥洒状态,万木萧疏,百草枯黄,一个在秋风中穿行的漫游者,心事清 癯。一些被春日枝繁叶茂遮蔽的疤痕,一些少年时代持抱不放的爱恋,不是展现了,就是放 弃了。季节使人、物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幻想的春日和无比实在的秋日——有理由说,春 日秋日的笔下文辞一定是不同色泽的,尽管出自一人之手。我仍然记得秋日里修订春日写下 的一叠文稿,落笔如刀斧,删尽繁枝缛叶——这就是文字的命运,像许多果实那样,春夏的 花枝招展,只有到了秋日,是否存在才能确认。 ⑥有一些灯盏没能亮到秋日,与生俱来的命数,使它们止步于初秋。刘安说,不与夏虫 语寒,不与曲人语道。因为生命中缺乏言说的条件,回放曾经在春日里生机无限的花朵,不 禁追问起空间的历程,究竟隐伏着多少玄机:在时光携带着无数浮沉不定的生物匆匆行进时, 伤逝之美也在同时上演——使一个走到秋日下的人,那些郁积着浓艳和空洞的春愁,此时一 笔勾销。 (选自《经典美文》,有删节) 12. 对“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 作者为什么说“此时它的美超过一切”?(2 分) 13.请分析第③段场景描写的作用。(4 分) 14.结合具体的语境,仔细体会下面句子的含意。(4 分) ①好像一盏秦时的灯,要擎到汉时才被真实地点亮。(2 分) ②秋风残照下的人、文要比湿润阳春时可靠。(2 分) 15.文中哪些具体的事物属于作者所说的“秋日的灯盏”?为何称之为“灯盏”?(6 分)
16.本文隐含作者对生命追求过程的思考,结合全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条加以概述。(4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象°祠记 (明)王守仁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 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日:“新之。”“新之也,何居乎? 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淜曾高而上,皆尊奉 而裡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日:“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 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 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②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 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目久也。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 ③乂③,不格奸。”瞽瞍亦允若,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 则不至于恶;不抵于奸,则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日:“天子使吏治其 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不然,周公 之圣,而管、蔡◎不免焉。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 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 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 之诸夷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 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注】①象:舜的同父异母弟,曾多次图谋杀害舜,舜都不计较。舜继位后仍封象为有 鼻国国君。②干羽既格:舜命禹征有苗,三旬,苗民逆命,禹班师。舜乃广修文德,舞干羽 于两阶,七旬,有苗归顺。③烝烝:谓孝顺。④乂:安定。⑤瞽瞍亦允若:瞽、瞍,瞎子。 舜的父亲有眼不分善恶,故名。允若:忠诚老实的样子。⑥管、蔡:周武王之弟,因作乱被 诛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 肇:创建 B.尊奉而裡祀焉,举而不敢废也 举:举行 C.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 弟:为兄弟 D.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 信:相信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16.本文隐含作者对生命追求过程的思考,结合全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条加以概述。(4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7—21 题。(18 分) 象①祠记 (明)王守仁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 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 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 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 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 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②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 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 烝③乂④,不格奸。” 瞽瞍亦允若⑤,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 则不至于恶;不抵于奸,则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 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不然,周公 之圣,而管、蔡⑥不免焉.。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 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 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 之诸夷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 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注】①象:舜的同父异母弟,曾多次图谋杀害舜,舜都不计较。舜继位后仍封象为有 鼻国国君。②干羽既格:舜命禹征有苗,三旬,苗民逆命,禹班师。舜乃广修文德,舞干羽 于两阶,七旬,有苗归顺。③烝烝:谓孝顺。④乂:安定。⑤瞽瞍亦允若:瞽、瞍,瞎子。 舜的父亲有眼不分善恶,故名。允若:忠诚老实的样子。⑥管、蔡:周武王之弟,因作乱被 诛。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 肇:创建 B.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 举:举行 C.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 弟:为兄弟 D.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 信:相信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因诸苗夷之请 ②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 B.①而管、蔡不免焉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①吾将以表于世 ②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 D.①使知人之不善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活用的一项是 A.咸神而祠之 B.新其祠屋 C.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D.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 20.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象为子不孝,为弟不悌,而苗族百姓却“皆尊奉而裡祀焉”,而今又重修象祠,作者 认为象是圣人舜的弟弟,苗民们只是爱屋及乌而已。 B.作者由象当初的不仁到最后世代受到苗族百姓祭祀这一事实,从而得出人性原本是 善良的,至善的品德可以感化天下所有人的结论 C.舜不仅以自身崇高的品德感化了象,而且在封象之后派遣官吏帮他治理国家,从而 使象能“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 D.文章善用对比进行说理,如象祠被唐人毁坏而在苗族得到奉祀,舜父瞽瞍的变化及 与周公处置管、蔡的比较,论述“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观点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3分) (2)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夷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3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22-23题。(6分)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菩萨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22.这两首词的上阕都有写景的句子,“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风柔 日薄春犹早”,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23.两首词主题相同,但风格却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A.①因.诸苗夷之请 ②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 B.①而管、蔡不免焉.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①吾将以.表于世 ②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 D.①使知人之.不善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活用的一项是 A.咸神而祠.之 B.新.其祠屋 C.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D.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 20.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象为子不孝,为弟不悌,而苗族百姓却“皆尊奉而禋祀焉”,而今又重修象祠,作者 认为象是圣人舜的弟弟,苗民们只是爱屋及乌而已。 B.作者由象当初的不仁到最后世代受到苗族百姓祭祀这一事实,从而得出人性原本是 善良的,至善的品德可以感化天下所有人的结论。 C.舜不仅以自身崇高的品德感化了象,而且在封象之后派遣官吏帮他治理国家,从而 使象能“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 D.文章善用对比进行说理,如象祠被唐人毁坏而在苗族得到奉祀,舜父瞽瞍的变化及 与周公处置管、蔡的比较,论述“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观点。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3 分) (2)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夷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3 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 22—23 题。(6 分)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菩萨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22.这两首词的上阕都有写景的句子,“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风柔 日薄春犹早”,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 分) 23.两首词主题相同,但风格却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 分)
(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2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诗经》中的含义是什么?子贡引用它的用意又是什么?为 什么孔子说可以和他谈诗了?(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闾阎扑地 舸舰迷津, 。(王勃《滕王阁序》) (2)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到黄昏 。这次第,怎 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3) 佳木葱茏而可悦。 木遭之而叶脱。(欧阳修《秋声赋》) (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司马迁《报任安书》) (5)天下有道, :天下无道, 。(《论语》) 四、作文(60分) 6.请以“万物静观皆自得”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台州市2009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调考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I.C(A qi /qi men /men xuan/xun B shu/shuo ying/ying hui /hui C gong /gong heng heng fei/fei D qian/qian zhou/zhou qiang/qiang) 2.C(A.睛一镜B.齐一其D.憾一撼) A(B.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混在一起。C.明是一盆火暗是一 把刀:就是口蜜腹剑、笑里藏刀的意思。明争暗斗:明里暗里都在互相争斗,形容内部勾心斗角、争权夺 利。D.千奇百怪:形容各种各样奇怪的事物。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眼前充满了美好珍贵 的东西。) 4.B(A.关联词搭配不当C.句式杂糅D.成分残缺) 5.含蓄幽默,一语双关,点出了两者的共性。(1分)泥瓦匠要高空作业,站在高处不头晕才能把活干好 (1分)做部长,身居高位,要高瞻远瞩、头脑冷静,才能把握时局。(1分) 6.寒食节是我国北方每年在清明节前一天以不生烟火、只吃冷食的形式纪念春秋名士介子推的一个民间节 日。(要紧扣4个要点:①时间:②采用的形式:③目的:④形式是一个单句) 7.描写要富有想象和意蕴,内容符合语境和教育家的思想 (1)满分5分示例:①他弯下腰,轻轻爱抚着小女孩,然后走进花圃,指着大片的月季花说:“小姑
(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 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2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诗经》中的含义是什么?子贡引用它的用意又是什么?为 什么孔子说可以和他谈诗了?(4 分)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1)闾阎扑地, ;舸舰迷津, 。(王勃《滕王阁序》) (2)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到黄昏、 。这次第,怎 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3) ,佳木葱茏而可悦。 ,木遭之而叶脱。(欧阳修《秋声赋》) (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司马迁《报任安书》) (5)天下有道, ;天下无道, 。(《论语》) 四、作文(60 分) 26.请以“万物静观皆自得”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 台州市 2009 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调考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A.qī/qī mèn/mèn xuàn/xùn B.shù/shuò yīng/yīng huì/huì C.gōng/gōng hèng /hèng fēi/fēi D.qián/qián zhóu/zhòu qiáng/qiáng) 2.C (A.睛—镜 B.齐—其 D.憾—撼 ) 3.A(B.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混在一起。C.明是一盆火 暗是一 把刀:就是口蜜腹剑、笑里藏刀的意思。明争暗斗:明里暗里都在互相争斗,形容内部勾心斗角、争权夺 利。 D.千奇百怪:形容各种各样奇怪的事物。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眼前充满了美好珍贵 的东西。) 4.B(A.关联词搭配不当 C.句式杂糅 D.成分残缺) 5.含蓄幽默,一语双关,点出了两者的共性。(1 分)泥瓦匠要高空作业,站在高处不头晕才能把活干好; (1 分)做部长,身居高位,要高瞻远瞩、头脑冷静,才能把握时局。(1 分) 6.寒食节是我国北方每年在清明节前一天以不生烟火、只吃冷食的形式纪念春秋名士介子推的一个民间节 日。(要紧扣 4 个要点:①时间;②采用的形式;③目的;④形式是一个单句) 7.描写要富有想象和意蕴,内容符合语境和教育家的思想。 (1)满分 5 分示例:①他弯下腰,轻轻爱抚着小女孩,然后走进花圃,指着大片的月季花说:“小姑
娘,再挑一枝最大的,算是我送给你奶奶的。”②他轻轻地拉着小女孩的手,又走进花圃,折下一枝花递 过去,说:“这枝花是送给你的。”③他转过身走进花圃,折下两枝花,递给小女孩,说:“一枝送给你, 一枝送给你母亲,感谢他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2)3分答案示例:他弯下腰,亲吻了小女孩的额头,说:“你真是个好孩子,祝奶奶早日康复。” (3)0分答案特点:教育家教育小女孩要爱护公物,或为小女孩缺乏公德意识而忧心忡忡,或处罚小 女孩等。 (4)既批评小女孩不爱护公物,又赞扬小女孩有爱心,并且有动作描写,最多给2分 8.C〔原文说“国家环保局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政策室主任杨鹏,在‘老子与自由主义及执政学’的研 究上颇有建树,老子的理念在其参与制定环保政策时也时常发挥作用。”老子思想非儒家文化) 9.C(罗列现象,并不表明亲和态度) 10.D(只是倡导,尚未成为“政治儒学” 11.反(批判)传统,(1分)继承并延续传统,(1分)要与外来文化接轨、融合。(1分) 12.因为一枝金黄即一枝稻穗,它的独立存在体现了田野的岑寂,增加动人一幕。(1分),揭示了到了秋 日一切美艳都归于素洁,归于自然的道理。(1分) 13.选取山村秋收后一家人围聚炉火和谷仓的典型场景进行描写,渲染了温馨、喜悦、满足、实在的氛围, 揭示出希望不落空才会快乐的道理。(4分) 14.①庄稼从春种到秋收时间非常漫长,只有收进谷仓,希望才成为真实,才成为幸福的依托。 ②秋天的人、文去掉了虚浮和华丽的东西,变得更加冷峻,更加朴实无华 15.田野里在寒风中兀立的浆果和稻穗:农家透着芳香的谷仓:;作家秋日里在乡村写出的作品。(3分)这 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因为灯盏发出光和热,给人温暖,让人心里踏实,使人充满喜悦、看到希望,这 些与秋天的果实、劳动的结晶给人们的感受相同,二者有相似点。(3分) 16.①生命的追求过程是一个由繁华、虚浮而归于本真的过程 ②生命的追求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充满艰辛的过程。 ③生命在追求过程中,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固然令人欣喜:即使达不成目标,只要经历过,奋斗过,也可 以无愧无悔。(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 举:全C.弟:通“悌”,敬爱兄长D.信:真实、确实) l8.C(C项都解释为“把”、“拿”。A项①根据、顺应②叠加、増添B项①句末语气词②兼词D项 ①的②宾语前置的标志) 19.C(A.名词作动词B.形容词作动词D.形容词作名词) 20.A(作者认为象受到祭祀的原因:一是舜德深入人心,百姓爱屋及乌:二是象在后期受到了舜德的感化 有德政于世。) 21.(1)象的不仁爱(忤逆、傲慢),大概(可能)他的初期(一开始)是这样罢了,又怎么知道他的结 果(最终)不被舜感化呢?(得分点:句意、乌、被动句各1分) (2)既然这样,那么唐朝人拆毁象的祠庙,是根据象开始的行为:现在苗民祭祀他,是信奉象后来的表现 (得分点:句意、然则、承各1分) 22.“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衬托作者的乡思离情,“风柔日薄春犹早”写出了作者 的愉悦欣喜之情。(2分) 23.范词豪迈,上阕写景从大处落笔,意境开阔高远:下阕抒情,“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抒情自然 直接。李词婉约,上阕写初舂清晨起床后的感受,意境闲适优美:下阕抒情,“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不直说愁,而说酒,说熏香,抒情含蓄隽永。(4分) 24、“切磋琢磨”是加工骨角玉石的各种方法。子贡引用这句诗,比喻人有了好的本质,还要致力于学问, 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求学之德应精益求精)。(2分)子贡由谈人生道理而开悟,悟到了诗经的深意 反映孔子对学生能举一反三的重视。(2分) 25.(1)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轴 (2)梧桐更兼细雨点点滴滴 (3)丰草绿缛而争茂草拂之而色变(4)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5)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6.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译文 灵鹫山、博南山有象的祠庙。那山下住着的许多苗民,都把他当做神祭祀。宣慰使安君,顾应苗民的 请求,把祠庙的房屋重新修整,同时请我做一篇记。我说:“是拆毁它呢,还是重新修整它呢?″宣慰使
娘,再挑一枝最大的,算是我送给你奶奶的。”②他轻轻地拉着小女孩的手,又走进花圃,折下一枝花递 过去,说:“这枝花是送给你的。”③他转过身走进花圃,折下两枝花,递给小女孩,说:“一枝送给你, 一枝送给你母亲,感谢他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2)3 分答案示例:他弯下腰,亲吻了小女孩的额头,说:“你真是个好孩子,祝奶奶早日康复。” (3)0 分答案特点:教育家教育小女孩要爱护公物,或为小女孩缺乏公德意识而忧心忡忡,或处罚小 女孩等。 (4)既批评小女孩不爱护公物,又赞扬小女孩有爱心,并且有动作描写,最多给 2 分。 8.C(原文说“国家环保局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政策室主任杨鹏,在‘老子与自由主义及执政学’的研 究上颇有建树,老子的理念在其参与制定环保政策时也时常发挥作用。”老子思想非儒家文化) 9.C(罗列现象,并不表明亲和态度) 10.D(只是倡导,尚未成为“政治儒学”) 11.反(批判)传统,(1 分)继承并延续传统,(1 分)要与外来文化接轨、融合。(1 分) 12.因为一枝金黄即一枝稻穗,它的独立存在体现了田野的岑寂,增加动人一幕。(1 分),揭示了到了秋 日一切美艳都归于素洁,归于自然的道理。(1 分) 13.选取山村秋收后一家人围聚炉火和谷仓的典型场景进行描写,渲染了温馨、喜悦、满足、实在的氛围, 揭示出希望不落空才会快乐的道理。(4 分) 14.①庄稼从春种到秋收时间非常漫长,只有收进谷仓,希望才成为真实,才成为幸福的依托。 ②秋天的人、文去掉了虚浮和华丽的东西,变得更加冷峻,更加朴实无华。 15.田野里在寒风中兀立的浆果和稻穗;农家透着芳香的谷仓;作家秋日里在乡村写出的作品。(3 分)这 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因为灯盏发出光和热,给人温暖,让人心里踏实,使人充满喜悦、看到希望,这 些与秋天的果实、劳动的结晶给人们的感受相同,二者有相似点。(3 分) 16.①生命的追求过程是一个由繁华、虚浮而归于本真的过程。 ②生命的追求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充满艰辛的过程。 ③生命在追求过程中,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固然令人欣喜;即使达不成目标,只要经历过,奋斗过,也可 以无愧无悔。(每点 2 分,答对两点即可。) 17.A(B.举:全 C.弟:通“悌”,敬爱兄长 D.信:真实、确实) 18.C(C 项都解释为“把”、“拿”。 A 项①根据、顺应 ②叠加、增添 B 项①句末语气词 ②兼词 D 项 ①的 ②宾语前置的标志) 19.C(A.名词作动词 B.形容词作动词 D.形容词作名词) 20.A(作者认为象受到祭祀的原因:一是舜德深入人心,百姓爱屋及乌;二是象在后期受到了舜德的感化, 有德政于世。) 21.(1)象的不仁爱(忤逆、傲慢),大概(可能)他的初期(一开始)是这样罢了,又怎么知道他的结 果(最终)不被舜感化呢? (得分点:句意、乌、被动句各 1 分) (2)既然这样,那么唐朝人拆毁象的祠庙,是根据象开始的行为;现在苗民祭祀他,是信奉象后来的表现。 (得分点:句意、然则、承各 1 分) 22.“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衬托作者的乡思离情,“风柔日薄春犹早”写出了作者 的愉悦欣喜之情。(2 分) 23.范词豪迈,上阕写景从大处落笔,意境开阔高远;下阕抒情,“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抒情自然 直接。李词婉约,上阕写初春清晨起床后的感受,意境闲适优美;下阕抒情,“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不直说愁,而说酒,说熏香,抒情含蓄隽永。(4 分) 24、“切磋琢磨”是加工骨角玉石的各种方法。子贡引用这句诗,比喻人有了好的本质,还要致力于学问, 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求学之德应精益求精)。(2 分)子贡由谈人生道理而开悟,悟到了诗经的深意, 反映孔子对学生能举一反三的重视。(2 分) 25.(1)钟鸣鼎食之家 青雀黄龙之轴 (2)梧桐更兼细雨 点点滴滴 (3)丰草绿缛而争茂 草拂之而色变 (4)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5)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26.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译文: 灵鹫山、博南山有象的祠庙。那山下住着的许多苗民,都把他当做神祭祀。宣慰使安君,顺应苗民的 请求,把祠庙的房屋重新修整,同时请我做一篇记。我说:“是拆毁它呢,还是重新修整它呢?”宣慰使
说:“是重新修整它。”我说:“"重新修复它,凭什么呢?(注:“居”在此处作“凭”解)”宣慰使说 这座祠庙的创建,大概没有人知道它的起源了。然而我们居住在这里的苗民,从我的父亲、祖父,一直 追溯到曾祖父、高祖父以前,都是尊敬信奉,并诚心祭祀,全都不敢荒废呢。”我说:“为什么这样呢? 有鼻地方的象祠,唐朝人曾经把它毁掉了。象的为人,作为儿子不算孝顺,作为弟弟则显得傲慢无礼。对 象的祭祀,在唐朝受斥责,可是还存留到现在;他的祠庙在有鼻被拆毁,可是在这里却还兴旺。为什么这 样呢? 我懂得了:君子爱这个人,便推广到爱他屋上的乌鸦,更何况是对于圣人的弟弟呢!既然这样,那么 祭祀的是舜,而不是象啊!我猜想象的死去,大概是在舜以干羽之舞感化苗民而使其归顺之后吧?否则 古代桀骜不驯的人难道还少吗?可唯独象的祠庙延续在世。我由此更感受到了舜的德行的高尚,深入人心 而恩泽流传久远啊! 象的不仁爱(忤逆、傲慢),大概(可能)他的初期是这样罢了,又怎么知道他的结果不被舜感化呢? 《尚书》中不是说:“舜能用孝心使家庭和谐,家里孝顺安泰,家人不犯奷恶之事。″舜的瞎眼的父亲也变 得忠诚老实了,就是说(瞽瞍)已经被感化为慈祥的父亲了。象如果还不尊敬哥哥舜的话,家庭就不会和 睦。不断向善的方面发展,就不会演变为奸恶;不向奸恶方向发展,就一定会进入善的境界。确实如此啊, 象已被舜感化了!孟子说:“天子派官吏治理象的国家,象不可能继续做坏事了”这是因为舜对象爱得深 沉而考虑得详尽,用来扶持帮助教导的方法也就周到啊。不是这样的话,像周公那样的圣人,却也免不了 出现管叔、蔡叔那样的弟弟。这就可以看到象是已经被舜感化了。所以象能任用贤能的人,安于自己的职 守,把恩泽施给百姓,死后百姓就怀念他。诸侯的卿相,由天子直接任命,这是《周官》中的制度,这制 度大概是从舜封象那里效法来的吧? 我由此有理由相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天下没有不可以被感化的人。既然这样,那么唐朝人拆毁象的 祠庙,是根据象开始的行为;现在苗民祭祀他,是信奉象后来的表现。这个道理,我将把它向世上讲明。 使人们知道:人的不善良,即使跟象一样,还是能够改变的;而君子修养自己的品德,到了极点,即使别 人像象那样的不仁爱,也还能够感化他呢
说:“是重新修整它。”我说:“重新修复它,凭什么呢?(注:“居”在此处作“凭”解)”宣慰使说: “这座祠庙的创建,大概没有人知道它的起源了。然而我们居住在这里的苗民,从我的父亲、祖父,一直 追溯到曾祖父、高祖父以前,都是尊敬信奉,并诚心祭祀,全都不敢荒废呢。”我说:“为什么这样呢? 有鼻地方的象祠,唐朝人曾经把它毁掉了。象的为人,作为儿子不算孝顺,作为弟弟则显得傲慢无礼。对 象的祭祀,在唐朝受斥责,可是还存留到现在;他的祠庙在有鼻被拆毁,可是在这里却还兴旺。为什么这 样呢?” 我懂得了:君子爱这个人,便推广到爱他屋上的乌鸦,更何况是对于圣人的弟弟呢!既然这样,那么 祭祀的是舜,而不是象啊!我猜想象的死去,大概是在舜以干羽之舞感化苗民而使其归顺之后吧?否则, 古代桀骜不驯的人难道还少吗?可唯独象的祠庙延续在世。我由此更感受到了舜的德行的高尚,深入人心, 而恩泽流传久远啊! 象的不仁爱(忤逆、傲慢),大概(可能)他的初期是这样罢了,又怎么知道他的结果不被舜感化呢? 《尚书》中不是说:“舜能用孝心使家庭和谐,家里孝顺安泰,家人不犯奸恶之事。”舜的瞎眼的父亲也变 得忠诚老实了,就是说(瞽瞍)已经被感化为慈祥的父亲了。象如果还不尊敬哥哥舜的话,家庭就不会和 睦。不断向善的方面发展,就不会演变为奸恶;不向奸恶方向发展,就一定会进入善的境界。确实如此啊, 象已被舜感化了!孟子说:“天子派官吏治理象的国家,象不可能继续做坏事了。”这是因为舜对象爱得深 沉而考虑得详尽,用来扶持帮助教导的方法也就周到啊。不是这样的话,像周公那样的圣人,却也免不了 出现管叔、蔡叔那样的弟弟。这就可以看到象是已经被舜感化了。所以象能任用贤能的人,安于自己的职 守,把恩泽施给百姓,死后百姓就怀念他。诸侯的卿相,由天子直接任命,这是《周官》中的制度,这制 度大概是从舜封象那里效法来的吧? 我由此有理由相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天下没有不可以被感化的人。既然这样,那么唐朝人拆毁象的 祠庙,是根据象开始的行为;现在苗民祭祀他,是信奉象后来的表现。这个道理,我将把它向世上讲明。 使人们知道:人的不善良,即使跟象一样,还是能够改变的;而君子修养自己的品德,到了极点,即使别 人像象那样的不仁爱,也还能够感化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