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十二校联盟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联考 语文学科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5.阅卷由十二校统一进行,阅卷完成后可在相应微信小程序上查询详细得分情 况 、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 A.于连以其卑贱的出身为耻,以父兄的无知与粗鄙(bi)为耻,这也使他对同一 阶层的人充满了蔑视和不屑(xie)。他委曲求全做教士,却看不上那些与他 样渴望改变命运的年轻农民。 B.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一颗光辉夺目的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lang)苑 里,又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b),无论长篇还是短章,皆足吟泳回味 C.男童撕心裂肺的哭声,夹(jia)杂着一名打人者猥琐的嬉笑声,让这幅场景, 显得极其残酷。这到底是怎样一种仇恨,才让他们对男童下此狠手?相信每个看 了这条视频的人,都会万份愤怒。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完全与其生命融合在了 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lang)和欢乐,他睿智的 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2-3题。 【甲】人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难道城市也因熟悉而让自己淡然了!【乙 可能是吧,但也不尽然,否则又如何解释颤动内心那根柔软相思之弦的,却常是 老家那些景物而非这个城市或那个城市的灯红酒绿呢?【丙】也许用“距离产生 美”来解释更能让自己满意,也更合情合理一点。归根结底,可能还是因为人不 可能有两个故乡,正如人没有两次生命一样吧。而故乡正是给了我们生命的地方, 那是不容置疑、无法忘怀的来自血缘的记忆。这样的记忆,会让我们的灵魂一生 都散发着与生俱来的那种甜甜的、忧伤的、淡淡的味道,总在不经意之间告诉我 们:你从何而来!【丁】这样的感觉就像一根线牵着飘飞的风筝,无论飞得多远, 总与捏我的手息息相连、一刻不离。 2.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淡然 B.灯红酒绿 C.经意 D.无论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丁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C.丙 D 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浙江省十二校联盟 2017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联考 语文学科 考生须知: 1. 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 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 证号。 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5. 阅卷由十二校统一进行,阅卷完成后可在相应微信小程序上查询详细得分情 况。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 分) A.于连以其卑贱的出身为耻,以父兄的无知与粗鄙(bǐ)为耻,这也使他对同一 阶层的人充满了蔑视和不屑(xiè)。他委曲求全做教士,却看不上那些与他一 样渴望改变命运的年轻农民。 B.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一颗光辉夺目的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lànɡ)苑 里,又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bǔ),无论长篇还是短章,皆足吟泳回味。 C.男童撕心裂肺的哭声,夹(jiá)杂着一名打人者猥琐的嬉笑声,让这幅场景, 显得极其残酷。这到底是怎样一种仇恨,才让他们对男童下此狠手?相信每个看 了这条视频的人,都会万份愤怒。 D.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完全与其生命融合在了一 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láng)和欢乐,他睿智的 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2-3 题。 【甲】人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难道城市也因熟悉而让自己淡然了!【乙】 可能是吧,但也不尽然,否则又如何解释颤动内心那根柔软相思之弦的,却常是 老家那些景物而非这个城市或那个城市的灯红酒绿呢?【丙】也许用“距离产生 美”来解释更能让自己满意,也更合情合理一点。归根结底,可能还是因为人不 可能有两个故乡,正如人没有两次生命一样吧。而故乡正是给了我们生命的地方, 那是不容置疑、无法忘怀的来自血缘的记忆。这样的记忆,会让我们的灵魂一生 都散发着与生俱来的那种甜甜的、忧伤的、淡淡的味道,总在不经意之间告诉我 们:你从何而来!【丁】这样的感觉就像一根线牵着飘飞的风筝,无论飞得多远, 总与捏我的手息息相连、一刻不离。 2.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淡然 B.灯红酒绿 C.经意 D.无论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丁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甲 B.乙 C.丙 D. 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记者从天宫二号空间应用系统总部获悉,天宫二号正运行在距地面393公里 的近圆对接轨道上,设备工作正常,运行状态良好,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和航 天员进驻。 B.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与全国13个产粮大省的政协联 合调研,提出了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人、稳定粮食生产的建议。 C.默会传播是隐匿于显性舆论传播的丰富意义世界,不只是靠符号化或显在化 的传达,还需要在具体情景中的积淀和沉浸 D.此外,备受关注的足球改革也在去年足协成功“脱钩”后其迎来了多项新规 限制外援、增加国内年轻队员上场的机会… 5.阅读以下关于浙江省甬舟铁路的报道,并拟一则标题。(不超过15字)(4 分) 2017年11月21日,宁波海事局日前发布消息称,作为浙江省“义甬舟”开放 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甬舟铁路工程跨金塘水道地质勘察作业正式启动,3艘 施工船舶将对规划线路周边海域的18个选点进行初测钻探,为下阶段建设施工 提供数据资料。 据介绍,甬舟铁路总投资将达到343亿元,其中跨海部分将建设公铁两用桥,即 跨海铁路和跨海高速公路会在同一座桥上,这也极有可能成为浙江省内首条公铁 两用的跨海大桥。 这条铁路一旦建成,将结束舟山不通火车的历史,从宁波市区出发坐火车到舟山, 也只要30分钟左右时间,实现浙江省铁路覆盖全省地级城市的“2小时交通 你的标题: 口囗口囗囗口囗口囗口囗口囗口口(不得超过此处) 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5分) 读经典作品,可以感受、揣摩作者的性情或精神。有些作家即使不以写作为主业, 也可以成为一个时代优秀的作家。请从海伦·凯勒(美)、毛泽东、歌德(德)、 大仲马(法)四位作家中任选一位,根据你对这位作家的了解,描写他(她)创 作时的场景。 要求:描写细致,形象鲜明,并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不超过150字。 、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词中的帘,品种繁多,状态各异,就前者言,有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等等 就后者言,有卷帘、开帘,低帘、高帘,下帘、上帘,疏帘、重帘等等。帘的原 始功能在于遮蔽和阻隔,但这种“遮”和“隔”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门 入深如海”那样遥不可及,也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那样难以逾越。可以说 帘之妙处正在于它的隔未全隔,而通未全通,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 只看当事人的心态和感觉如何,这便预示帘的阻隔功能具有喜剧性与悲剧性的双 重内涵。以词人常用的“隔帘看未真”一句为例,就可以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 的心理。第一,乐观的视角:虽然隔帘看未真,但毕竟是看到了,这是何等的幸 福和慰藉:;第二,悲观的视角:虽然隐隐约约看到了,然而毕竟得不到真切实在 的接触,这又是何等的痛苦和折磨。 当人与人(通常是帘内的女子和帘外的男子)隔帘相对时,二者就入了一种微妙 的情境中。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言,就成了一种神秘幽深的存在,但这一存在对
A.记者从天宫二号空间应用系统总部获悉,天宫二号正运行在距地面 393 公里 的近圆对接轨道上,设备工作正常,运行状态良好,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和航 天员进驻。 B.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与全国 13 个产粮大省的政协联 合调研,提出了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人、稳定粮食生产的建议。 C.默会传播是隐匿于显性舆论传播的丰富意义世界,不只是靠符号化或显在化 的传达,还需要在具体情景中的积淀和沉浸。 D.此外,备受关注的足球改革也在去年足协成功“脱钩”后其迎来了多项新规: 限制外援、增加国内年轻队员上场的机会…… 5. 阅读以下关于浙江省甬舟铁路的报道,并拟一则标题。(不超过 15 字)(4 分) 2017 年 11 月 21 日,宁波海事局日前发布消息称,作为浙江省“义甬舟”开放 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甬舟铁路工程跨金塘水道地质勘察作业正式启动,3 艘 施工船舶将对规划线路周边海域的 18 个选点进行初测钻探,为下阶段建设施工 提供数据资料。 据介绍,甬舟铁路总投资将达到 343 亿元,其中跨海部分将建设公铁两用桥,即 跨海铁路和跨海高速公路会在同一座桥上,这也极有可能成为浙江省内首条公铁 两用的跨海大桥。 这条铁路一旦建成,将结束舟山不通火车的历史,从宁波市区出发坐火车到舟山, 也只要 30 分钟左右时间,实现浙江省铁路覆盖全省地级城市的“2 小时交通 圈”。 你的标题: □□□□□□□□□□□□□□□(不得超过此处) 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5 分) 读经典作品,可以感受、揣摩作者的性情或精神。有些作家即使不以写作为主业, 也可以成为一个时代优秀的作家。请从海伦·凯勒(美)、毛泽东、歌德(德)、 大仲马(法)四位作家中任选一位,根据你对这位作家的了解,描写他(她)创 作时的场景。 要求:描写细致,形象鲜明,并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不超过 150 字。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宋词中的帘,品种繁多,状态各异,就前者言,有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等等; 就后者言,有卷帘、开帘,低帘、高帘,下帘、上帘,疏帘、重帘等等。帘的原 始功能在于遮蔽和阻隔,但这种“遮”和“隔”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门 一入深如海”那样遥不可及,也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那样难以逾越。可以说, 帘之妙处正在于它的隔未全隔,而通未全通,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 只看当事人的心态和感觉如何,这便预示帘的阻隔功能具有喜剧性与悲剧性的双 重内涵。以词人常用的“隔帘看未真”一句为例,就可以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 的心理。第一,乐观的视角:虽然隔帘看未真,但毕竟是看到了,这是何等的幸 福和慰藉;第二,悲观的视角:虽然隐隐约约看到了,然而毕竟得不到真切实在 的接触,这又是何等的痛苦和折磨。 当人与人(通常是帘内的女子和帘外的男子)隔帘相对时,二者就入了一种微妙 的情境中。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言,就成了一种神秘幽深的存在,但这一存在对
他而言又是那样的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那样地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而帘外的 世界对帘内人而言,则隐喻着一种美丽然而难以预测的诱惑,一种与当下生存不 同的别样的激情与热烈。在她内心深处,不管是接受还是抗拒,那样一种隐秘的 渴望已经被点燃。此时的帘,不仅隔开两个人的身,似乎也隔开了他们的心,至 少帘外的人是这样认为的。帘内的人对这帘外人的态度是不很明朗的,道是无情 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有时候,帘内人虽然在场,却未出场,即她只是作为一种现实的存在,却未表现 出任何情感的波动,这对帘外人来说,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惆 怅。如舒亶《减字木兰花·蒋园口号》,帘内的她,既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曾经装 点过他春日的记忆,也不知道自己的离去触动了一份敏感的心情。她凌波微步地 来,亦是行云流水地去,对于帘外的他来说,显得这转瞬间的相遇犹如一场迷离 的梦。 还有一种特殊场景,即帘外人与帘内人二者之中有一个是不在场的,也就是说有 方是缺席的。一种情境是帘外人的缺席。我们从帘内女子的举动神态及她所表 现出的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感触与忧思,可以看出她此时此地的寂寞、无聊、慵倦。 这一切都隐秘地传达出了对未出场的帘外人的渴望,也是她对一种新的生命与生 活的渴望。 还有一种场景是帘外人在场,而帘内人缺席。也就是说,抒情主体仅看到了帘, 而并未看到所想看到的对象,但仅是帘这一物件已引起了他无限的联想。由于帘 内人的不在场,因此帘内的世界就不再具有吸引力,反而以它的空洞引起了抒情 主体的反感。但他仍然想象着她室内的景象,回忆着曾经的甜蜜与温存。他对她 的渴望因了她现时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沉重和痛苦,也因了她的不在场而显得更 加纯洁和真挚。 帘作为一种柔情而忧伤、具有强烈女性化倾向的意象在宋词中的大量出现,一方 面有词作为一种文体本身的限定,另一方面与宋代士人心态也有较大关联,尤其 是对这一意象的处理中,词人普遍流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情绪,既无力进行抗 争,又无法断然舍弃,结果只能在忧郁、感伤、惆怅中自语自慰,自己为自己营 造一个小小的柔弱的艺术世界,“一重帘外即天涯”,词人在狭小的情感空间里 默默咀嚼孤独与寂寞。 (节选自 《古典文学知识》,有删改)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当帘内的女子与帘外的男子相对时,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而言,就成了一种 神秘幽深的存在,那样的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 B.帘内人缺席,但帘这一物件已引起了帘外人的无限的联想,他仍然想象着她 室内的景象,回忆着曾经的甜蜜与温存,而这些联想又只能给他带来沉重和痛苦 C.帘外人缺席时,帘内女子常常表现出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感触、忧思,寂寞、 无聊、慵倦。这都是一些对新的生命与生活的渴望的表现或感情流露 D.帘内人在场却不出场,对帘外人来说,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 的惆怅:对帘内人来说,却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会给他带来何种影响。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帘外人看来,帘不仅隔开了帘内外两人的身,也隔开了两人的心,帘内人 对帘外人的态度是不很明朗的,道是无情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他而言又是那样的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那样地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而帘外的 世界对帘内人而言,则隐喻着一种美丽然而难以预测的诱惑,一种与当下生存不 同的别样的激情与热烈。在她内心深处,不管是接受还是抗拒,那样一种隐秘的 渴望已经被点燃。此时的帘,不仅隔开两个人的身,似乎也隔开了他们的心,至 少帘外的人是这样认为的。帘内的人对这帘外人的态度是不很明朗的,道是无情 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有时候,帘内人虽然在场,却未出场,即她只是作为一种现实的存在,却未表现 出任何情感的波动,这对帘外人来说,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惆 怅。如舒亶《减字木兰花·蒋园口号》,帘内的她,既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曾经装 点过他春日的记忆,也不知道自己的离去触动了一份敏感的心情。她凌波微步地 来,亦是行云流水地去,对于帘外的他来说,显得这转瞬间的相遇犹如一场迷离 的梦。 还有一种特殊场景,即帘外人与帘内人二者之中有一个是不在场的,也就是说有 一方是缺席的。一种情境是帘外人的缺席。我们从帘内女子的举动神态及她所表 现出的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感触与忧思,可以看出她此时此地的寂寞、无聊、慵倦。 这一切都隐秘地传达出了对未出场的帘外人的渴望,也是她对一种新的生命与生 活的渴望。 还有一种场景是帘外人在场,而帘内人缺席。也就是说,抒情主体仅看到了帘, 而并未看到所想看到的对象,但仅是帘这一物件已引起了他无限的联想。由于帘 内人的不在场,因此帘内的世界就不再具有吸引力,反而以它的空洞引起了抒情 主体的反感。但他仍然想象着她室内的景象,回忆着曾经的甜蜜与温存。他对她 的渴望因了她现时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沉重和痛苦,也因了她的不在场而显得更 加纯洁和真挚。 帘作为一种柔情而忧伤、具有强烈女性化倾向的意象在宋词中的大量出现,一方 面有词作为一种文体本身的限定,另一方面与宋代士人心态也有较大关联,尤其 是对这一意象的处理中,词人普遍流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情绪,既无力进行抗 争,又无法断然舍弃,结果只能在忧郁、感伤、惆怅中自语自慰,自己为自己营 造一个小小的柔弱的艺术世界,“一重帘外即天涯”,词人在狭小的情感空间里 默默咀嚼孤独与寂寞。 (节选自 《古典文学知识》,有删改)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当帘内的女子与帘外的男子相对时,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而言,就成了一种 神秘幽深的存在,那样的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 B.帘内人缺席,但帘这一物件已引起了帘外人的无限的联想,他仍然想象着她 室内的景象,回忆着曾经的甜蜜与温存,而这些联想又只能给他带来沉重和痛苦。 C.帘外人缺席时,帘内女子常常表现出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感触、忧思,寂寞、 无聊、慵倦。这都是一些对新的生命与生活的渴望的表现或感情流露。 D.帘内人在场却不出场,对帘外人来说,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 的惆怅;对帘内人来说,却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会给他带来何种影响。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帘外人看来,帘不仅隔开了帘内外两人的身,也隔开了两人的心,帘内人 对帘外人的态度是不很明朗的,道是无情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B.帘外世界对帘内人而言,隐喻着一种美丽然而难以预测的诱惑,一种与当下 生存不同的别样的激情与热烈。不管她接受与否,都会有一种隐秘的渴望被点燃。 C.隔帘相看可以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这与阅读宋词时从乐观的视角 还是悲观的视角相关,乐观的视角产生幸福和慰藉感,悲观的视角则产生痛苦和 折磨感。 D.宋代词人普遍流露出一种对既定现实的无奈情绪,既无力进行抗争,又无法 断然舍弃,这种忧郁、感伤、惆怅,也传递到了对帘意象的运用处理上。 9.从全文来看,简析帘的意象。(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子恺漫画》序 夏丐尊 新近因了某种因缘,和方外友弘一和尚(在家时姓李,字叔同)聚居了好几日。 和尚未出家时,曾是国内艺术界的先辈,披剃以后专心念佛,见人也但劝念佛 不消说,艺术上的话是不谈起了的。可是我在这几日的观察中,却深深地受到了 艺术的剌激。 他这次从温州来宁波,原预备到了南京再往安徽九华山去的。因为江浙开战,交 通有阻,就在宁波暂止,挂褡于七塔寺。我得知就去望他。云水堂中住着四五十 个游方僧。铺有两层,是统舱式的。他住在下层,见了我笑容招呼,和我在廊下 板凳上坐了,说:“到宁波三日了,前两日是住在某某旅馆(小旅馆)里的。” “那家旅馆不十分清爽吧。”我说。 “很好!臭虫也不多,不过两三只。主人待我非常客气呢!” 他又和我说了些在轮船统舱中茶房怎样待他和善,在此地挂褡怎样舒服等等的 话 我惘然了,继而邀他明日同往白马湖去小住几日。他初说再看机会,及我坚请, 他也就欣然答应。 行李很是简单,铺盖竟是用破席子包的。到了白马湖,在春社里替他打扫了房间, 他就自己打开铺盖,先把那破席子珍重地铺在床上,摊开了被,把衣服卷了几件 作枕。再拿出黑而且破得不堪的毛巾走到湖边洗面去。 “这手巾太破了,替你换一条好吗?”我忍不住了。 “哪里!还好用的,和新的也差不多。”他把那破手巾珍重地张开来给我看,表 示还不十分破旧。 他是过午不食的。第二日未到午,我送了饭和两碗素菜去(他坚说只要一碗的 我勉励再加了一碗),在旁坐了陪他。碗里所有的原只是些萝卜白菜之类,可是 在他却几乎是要变色而作的盛馔,喜悦地把饭划入口里,郑重地用筷子夹起一块 萝卜来的那种了不得的神情,我见了几乎要流下欢喜惭愧之泪了! 第二日,有另一位朋友送了四样菜来斋他,我也同席。其中有一碗咸得非常,我 说:“这太咸了!” 好的!咸的也有咸的滋味,也好的 我家和他寄寓的春社相隔有一段路。第三日,他说饭不必送去,可以自己来吃 且笑说乞食是出家人的本能。 那么逢天雨仍替你送去吧 “不要紧!天雨,我有木屐哩!”他说出木屐二字时,神情上竟俨然是一种了不 得的法宝。我总还有些不安。他又说 “每日走些路,也是一种很好的运动
B.帘外世界对帘内人而言,隐喻着一种美丽然而难以预测的诱惑,一种与当下 生存不同的别样的激情与热烈。不管她接受与否,都会有一种隐秘的渴望被点燃。 C.隔帘相看可以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这与阅读宋词时从乐观的视角 还是悲观的视角相关,乐观的视角产生幸福和慰藉感,悲观的视角则产生痛苦和 折磨感。 D.宋代词人普遍流露出一种对既定现实的无奈情绪,既无力进行抗争,又无法 断然舍弃,这种忧郁、感伤、惆怅,也传递到了对帘意象的运用处理上。 9.从全文来看,简析帘的意象。(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20 分) 《子恺漫画》序 夏丐尊 新近因了某种因缘,和方外友弘一和尚(在家时姓李,字叔同)聚居了好几日。 和尚未出家时,曾是国内艺术界的先辈,披剃以后专心念佛,见人也但劝念佛, 不消说,艺术上的话是不谈起了的。可是我在这几日的观察中,却深深地受到了 艺术的刺激。 他这次从温州来宁波,原预备到了南京再往安徽九华山去的。因为江浙开战,交 通有阻,就在宁波暂止,挂褡于七塔寺。我得知就去望他。云水堂中住着四五十 个游方僧。铺有两层,是统舱式的。他住在下层,见了我笑容招呼,和我在廊下 板凳上坐了,说:“到宁波三日了,前两日是住在某某旅馆(小旅馆)里的。” “那家旅馆不十分清爽吧。”我说。 “很好!臭虫也不多,不过两三只。主人待我非常客气呢!” 他又和我说了些在轮船统舱中茶房怎样待他和善,在此地挂褡怎样舒服等等的 话。 我惘然了,继而邀他明日同往白马湖去小住几日。他初说再看机会,及我坚请, 他也就欣然答应。 行李很是简单,铺盖竟是用破席子包的。到了白马湖,在春社里替他打扫了房间, 他就自己打开铺盖,先把那破席子珍重地铺在床上,摊开了被,把衣服卷了几件 作枕。再拿出黑而且破得不堪的毛巾走到湖边洗面去。 “这手巾太破了,替你换一条好吗?”我忍不住了。 “哪里!还好用的,和新的也差不多。”他把那破手巾珍重地张开来给我看,表 示还不十分破旧。 他是过午不食的。第二日未到午,我送了饭和两碗素菜去(他坚说只要一碗的, 我勉励再加了一碗),在旁坐了陪他。碗里所有的原只是些萝卜白菜之类,可是 在他却几乎是要变色而作的盛馔,喜悦地把饭划入口里,郑重地用筷子夹起一块 萝卜来的那种了不得的神情,我见了几乎要流下欢喜惭愧之泪了! 第二日,有另一位朋友送了四样菜来斋他,我也同席。其中有一碗咸得非常,我 说:“这太咸了!” “好的!咸的也有咸的滋味,也好的!” 我家和他寄寓的春社相隔有一段路。第三日,他说饭不必送去,可以自己来吃, 且笑说乞食是出家人的本能。 “那么逢天雨仍替你送去吧。” “不要紧!天雨,我有木屐哩!”他说出木屐二字时,神情上竟俨然是一种了不 得的法宝。我总还有些不安。他又说: “每日走些路,也是一种很好的运动
我也就无法反对了 在他,世间竟没有不好的东西,一切都好,小旅馆好,统舱好,挂褡好,破席子 好,破旧的手巾好,白菜好,萝卜好,咸苦的蔬菜好,跑路好,什么都有味,什 么都了不得 这是何等的风光啊!宗教上的话且不说,琐屑的日常生活到此境界,不是所谓生 活的艺术化了吗?人家说他在受苦,我却要说他是享乐。我常见他吃萝卜白菜时 那种喜悦的光景,我想:萝卜白菜的全滋味,真滋味,怕要算他才能如实尝到的 了。对于一切事物,不为因袭的成见所缚,都还他一个本来的面目,如实观照领 略,这才是真解脱,真享乐。 艺术的生活原是观照享乐的生活,在这一点上,艺术和宗教实有同一的归趋。凡 为实利或成见所束缚,不能把日常生活咀嚼玩味的,都是与艺术无缘的人。真的 艺术,不限在诗里,也不限在画里,到处都有,随时可得。能把它捕捉了用文字 表现的是诗人,用形及五彩表现的是画家。不会做诗,不会作画,也不要紧,只 要对于日常生活有观照玩味的能力,无论如何都能有权去享受艺术之神的恩宠。 否则虽自号为诗人画家,仍是俗物。 与和尚数日相聚,深深地感到这点。自怜囫囵吞枣地过了大半生,平日吃饭着衣, 何曾尝到过真的滋味!乘船坐车,看山行路,何曾领略到真的情景!虽然愿从今 留意,但是去日苦多,又因自幼未曾经过好好的艺术教养,即使自己有这个心, 何尝有十分把握!言之怃然! 正怃然间,子恺来要我序他的漫画集。记得子恺的画这类画,实由于我的怂恿。 在这三年中,子恺着实画了不少,集中所收的不过数十分之一。其中含有两种性 质,一是写古诗词名句的,一是写日常生活的断片的。古诗词名句原是古人观照 的结果,子恺不过再来用画表出一次,至于写日常生活断片的部分,全是子恺自 己观照的表现。前者是翻译,后者是创作了。画的好歹且不说,子恺年少于我, 对于生活有这样的咀嚼玩味的能力,和我相较,不能不羡子恺是幸福者 子恺为和尚未出家时画弟子,我序子恺画集,恰因当前所感,并述及了和尚的近 事,这是什么不可思议的缘啊! 0.作者在文中说“可是我在这几日的观察中,却深深地受到了艺术的刺激”, 请结合原文,概括“我在这几日的观察”的具体内容,试分条陈述。(5分) 11.文章用很长篇幅记叙了作者自己与和尚弘一大师相聚数日的经历,这样写有 什么作用?(4分) 12.怎样理解“凡为实利或成见所束缚,不能把日常生活咀嚼玩味的,都是与艺 术无缘的人”这句括在文中的含意?(5 分) 13.作者在序文中介绍了丰子恺先生的两类漫画,并作了很高的评价,认为“画 的好歹且不说,子恺年少于我,对于生活有这样的咀嚼玩味的能力,和我相较, 不能不羡子恺是幸福者!”请结合上下文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6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刑赏论 [宋]曾巩
我也就无法反对了。 在他,世间竟没有不好的东西,一切都好,小旅馆好,统舱好,挂褡好,破席子 好,破旧的手巾好,白菜好,萝卜好,咸苦的蔬菜好,跑路好,什么都有味,什 么都了不得。 这是何等的风光啊!宗教上的话且不说,琐屑的日常生活到此境界,不是所谓生 活的艺术化了吗?人家说他在受苦,我却要说他是享乐。我常见他吃萝卜白菜时 那种喜悦的光景,我想:萝卜白菜的全滋味,真滋味,怕要算他才能如实尝到的 了。对于一切事物,不为因袭的成见所缚,都还他一个本来的面目,如实观照领 略,这才是真解脱,真享乐。 艺术的生活原是观照享乐的生活,在这一点上,艺术和宗教实有同一的归趋。凡 为实利或成见所束缚,不能把日常生活咀嚼玩味的,都是与艺术无缘的人。真的 艺术,不限在诗里,也不限在画里,到处都有,随时可得。能把它捕捉了用文字 表现的是诗人,用形及五彩表现的是画家。不会做诗,不会作画,也不要紧,只 要对于日常生活有观照玩味的能力,无论如何都能有权去享受艺术之神的恩宠。 否则虽自号为诗人画家,仍是俗物。 与和尚数日相聚,深深地感到这点。自怜囫囵吞枣地过了大半生,平日吃饭着衣, 何曾尝到过真的滋味!乘船坐车,看山行路,何曾领略到真的情景!虽然愿从今 留意,但是去日苦多,又因自幼未曾经过好好的艺术教养,即使自己有这个心, 何尝有十分把握!言之怃然! 正怃然间,子恺来要我序他的漫画集。记得子恺的画这类画,实由于我的怂恿。 在这三年中,子恺着实画了不少,集中所收的不过数十分之一。其中含有两种性 质,一是写古诗词名句的,一是写日常生活的断片的。古诗词名句原是古人观照 的结果,子恺不过再来用画表出一次,至于写日常生活断片的部分,全是子恺自 己观照的表现。前者是翻译,后者是创作了。画的好歹且不说,子恺年少于我, 对于生活有这样的咀嚼玩味的能力,和我相较,不能不羡子恺是幸福者! 子恺为和尚未出家时画弟子,我序子恺画集,恰因当前所感,并述及了和尚的近 事,这是什么不可思议的缘啊! 10.作者在文中说“可是我在这几日的观察中,却深深地受到了艺术的刺激”, 请结合原文,概括“我在这几日的观察”的具体内容,试分条陈述。(5 分) 11.文章用很长篇幅记叙了作者自己与和尚弘一大师相聚数日的经历,这样写有 什么作用?(4 分) 12.怎样理解“凡为实利或成见所束缚,不能把日常生活咀嚼玩味的,都是与艺 术无缘的人”这句括在文中的含意?(5 分) 13.作者在序文中介绍了丰子恺先生的两类漫画,并作了很高的评价,认为“画 的好歹且不说,子恺年少于我,对于生活有这样的咀嚼玩味的能力,和我相较, 不能不羡子恺是幸福者!”请结合上下文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6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20 分) 刑赏论 [宋]曾巩
《书》记皋陶①之说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释者曰:“刑疑附轻,赏疑 从重,忠厚之至也!”夫有大罪者,其刑薄则不必当罪;有细功者,其赏厚则不 必当功。然所以为忠厚之至者,何以论之? 夫圣人之治也,自闺门、乡党至于朝廷皆有教,以率天下之善,则有罪者易以寡 也;自小者、近者至于远大皆有法,以成天下之务,则有功者易以众也。以圣神 渊懿之德而为君于上,以道德修明之士而为其公卿百官于下,以上下交修而尽天 下之谋虑,以公听并观而尽天下之情伪。当是之时,人之有罪与功也,为有司者 推其本末以考其迹,核其虚实以审其情,然后告之于朝而加其罚、出其赏焉,则 其于得失岂有不尽也哉?然及其罪丽②于罚、功丽于赏之可以疑也,以其君臣之 材非不足于天下之智,以其谋虑非不通于天下之理,以其观听非不周于天下之故, 以其有司非不尽于天下之明也。然有其智而不敢以为果有其通,与周与明而不敢 以为察也。必曰罪疑矣而过刑,则无罪者不必免也;功疑矣而失赏,则有功者不 必酬也。于是其刑之也,宁薄而不敢使之过;其赏之也,宁厚而不敢使之失。 夫先之以成教以率之矣,及其有罪也,而加恕如此焉:先之以成法以导之矣,及 其不功也,而加隆如此焉。可谓尽其心以爱人,尽其道以待物矣,非忠厚之至则 能然乎?皋陶以是称舜,舜以是治其天下。故刑不必察察③当其罪;赏不必予予 当其功,而天下化其忠,服其厚焉。故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 洽于民心。”言圣人之德至于民者,不在乎其他也。 及周之治,亦为三宥三赦④之法,不敢果其疑,而至其政之成也,则忠厚之教行 于牛羊而及于草木。汉文亦推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风俗亦归厚焉盖其行之有深浅 而其见效有小大也如此《书》之意岂虚云乎哉? (选自《曾巩集》) 【注】①皋陶( gao yao):舜帝时的一位贤臣,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 官”。②丽:施加。③察察:明辨,清楚。④三宥三赦:《周礼》中规定,一宥 不识,二宥过失,三宥遗忘;一赦幼弱,二赦老耄,三赦愚蠢 1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刑薄则不必当罪 当:相当,与……相称 B.为有司者推其本末以考其迹 本末:主次,轻重 C则有功者不必酬也 酬:酬报,赏赐 D.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不经:不合常法 1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以率天下之善 ②及其所之既倦 B.①则有功者易以众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①及其不功也,而加恕如此焉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尽其道以待物矣 ②木欣欣以向荣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圣人之治,教化先行,主张立教以化善,立法以成务,让百姓知所遵 行;同时也强调君主与士人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B.在一切赏罚的执行上都要宽待百姓,有罪则加恕之,有功则加隆之,尽量秉持 忠厚之道,这是明君贤臣治理天下要遵行的准则 C.“刑赏忠厚之至”超越了赏罚公平的的原则,是圣人之德施及百姓的具体表 现,体现了儒家“爱人”和“民本”的思想
《书》记皋陶①之说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释者曰:“刑疑附轻,赏疑 从重,忠厚之至也!”夫有大罪者,其刑薄则不必当罪;有细功者,其赏厚则不 必当功。然所以为忠厚之至者,何以论之? 夫圣人之治也,自闺门、乡党至于朝廷皆有教,以率天下之善,则有罪者易以寡 也;自小者、近者至于远大皆有法,以成天下之务,则有功者易以众也。以圣神 渊懿之德而为君于上,以道德修明之士而为其公卿百官于下,以上下交修而尽天 下之谋虑,以公听并观而尽天下之情伪。当是之时,人之有罪与功也,为有司者 推其本末以考其迹,核其虚实以审其情,然后告之于朝而加其罚、出其赏焉,则 其于得失岂有不尽也哉?然及其罪丽②于罚、功丽于赏之可以疑也,以其君臣之 材非不足于天下之智,以其谋虑非不通于天下之理,以其观听非不周于天下之故, 以其有司非不尽于天下之明也。然有其智而不敢以为果有其通,与周与明而不敢 以为察也。必曰罪疑矣而过刑,则无罪者不必免也;功疑矣而失赏,则有功者不 必酬也。于是其刑之也,宁薄而不敢使之过;其赏之也,宁厚而不敢使之失。 夫先之以成教以率之矣,及其有罪也,而加恕如此焉;先之以成法以导之矣,及 其不功也,而加隆如此焉。可谓尽其心以爱人,尽其道以待物矣,非忠厚之至则 能然乎?皋陶以是称舜,舜以是治其天下。故刑不必察察③当其罪;赏不必予予 当其功,而天下化其忠,服其厚焉。故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 洽于民心。”言圣人之德至于民者,不在乎其他也。 及周之治,亦为三宥三赦④之法,不敢果其疑,而至其政之成也,则忠厚之教行 于牛羊而及于草木。汉文亦推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风俗亦归厚焉盖其行之有深浅 而其见效有小大也如此《书》之意岂虚云乎哉? (选自《曾巩集》) 【注】①皋陶(gāo yáo):舜帝时的一位贤臣,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 官”。②丽:施加。③察察:明辨,清楚。④三宥三赦:《周礼》中规定,一宥 不识,二宥过失,三宥遗忘;一赦幼弱,二赦老耄,三赦愚蠢。 1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刑薄则不必当罪 当:相当,与……相称 B.为有司者推其本末以考其迹 本末:主次,轻重 C.则有功者不必酬也 酬:酬报,赏赐 D.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不经:不合常法 1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以率天下之善 ②及其所之既倦 B.①则有功者易以众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①及其不功也,而加恕如此焉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尽其道以待物矣 ②木欣欣以向荣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圣人之治,教化先行,主张立教以化善,立法以成务,让百姓知所遵 行;同时也强调君主与士人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B.在一切赏罚的执行上都要宽待百姓,有罪则加恕之,有功则加隆之,尽量秉持 忠厚之道,这是明君贤臣治理天下要遵行的准则。 C.“刑赏忠厚之至”超越了赏罚公平的的原则,是圣人之德施及百姓的具体表 现,体现了儒家“爱人”和“民本”的思想
D.本文论点清晰,论据简约,论证由大及小,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结构上照应 绵密;语言冷静客观,有醇厚、质朴和稳重之美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汉文亦推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风俗亦归厚焉盖其行之有深浅而其见效有小大也 如此《书》之意岂虚云乎哉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然所以为忠厚之至者,何以论之?(4 分) ②于是其刑之也,宁薄而不敢使之过;其赏之也,宁厚而不敢使之失。(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9-20题。(8分)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髙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 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 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9.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 分) 20.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髙不见君家”两 句作简要赏析。(5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①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 今女安,则为之!” (《论语·阳货》) ②(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为莫逆之交)子桑户死。未葬。孔子闻之,使 子贡往侍事(助治丧事)焉。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来桑户乎!嗟 来桑户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临尸而歌,礼 (《庄子·大宗师》) 21.概括孔子对丧礼的要求(不得摘引原句),并分析提出这种要求的原因有哪 些。(3分) 22.孟子反、子琴张在丧礼上的表现有何特点?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有哪些?(3 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 死 (李白《蜀道难》) (2)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密《陈情表》)
D.本文论点清晰,论据简约,论证由大及小,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结构上照应 绵密;语言冷静客观,有醇厚、质朴和稳重之美。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汉文亦推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风俗亦归厚焉盖其行之有深浅而其见效有小大也 如此《书》之意岂虚云乎哉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 ①然所以为忠厚之至者,何以论之?(4 分) ②于是其刑之也,宁薄而不敢使之过;其赏之也,宁厚而不敢使之失。(4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9—20 题。(8 分)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 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 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9.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 分) 20.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 句作简要赏析。(5 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1—22 题。(6 分) ①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 今女安,则为之!” (《论语·阳货》) ②(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为莫逆之交)子桑户死。未葬。孔子闻之,使 子贡往侍事(助治丧事)焉。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来桑户乎!嗟 来桑户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临尸而歌,礼 乎?” (《庄子·大宗师》) 21.概括孔子对丧礼的要求(不得摘引原句),并分析提出这种要求的原因有哪 些。(3 分) 22.孟子反、子琴张在丧礼上的表现有何特点?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有哪些?(3 分)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6 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 死, 。(李白《蜀道难》) (2)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 。(李 密《陈情表》)
(3)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 林挂住斜晖。(王实甫《长亭送别》) (4)士不可以不弘毅 不 亦重乎?(《论语》) (5)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 林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 院》 四、作文(共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对于2017年很火的“共享经济”,某著名社交网站的网友提出:“共享经济” 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太多的误导性。一旦分享跟金钱沾上边,就不是分享本身了, 是一种购买行为。“共享经济”这个词俨然已经变成创业者资本家包装商业创意 的美好外皮。人们无几乎法抗拒这个词包所含的美好寓意,这个词实在是太好包 装了,几乎所有的事只要能贴上共享这个标签,就变得不一样,富有情怀 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请写一篇文章加以阐明。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是诗歌的形式。③不得抄袭、套 作 2017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十二校联盟期末联考 高三语文学科 参考答案及详细解析(含评分标准) 1.A 【解析】本题属于容易题。本题参考浙江省十二校联盟高三上期初考及浙江省春 露名校联盟部分试题。B.园圃(p),本词语可以有两个命题方向,一是二、三 声的区别(对于考察浙江省考生及其有利),二则是本方向:C.夹(jia)杂, 万份-万分,其中前者较为容易,后者若不仔细看可能会看错,或者是难以理解 而踌躇不前;D.明朗(lang)。 A 【解析】本题属于容易题。2017年浙江省髙考的第2题难度略微难于本卷的本 题。淡然:漫不经心,毫不在意的样子。本词语容易被用错。解决本题的关键是 了解其他三个是使用正确的 3.D 【解析】本题属于容易题。“息息相连、一刻不离”中应用逗号。注意逗号连接 什么的知识。 4.C 【解析】本题属于中等题。2017年浙江省髙考的病句题难度系数与本题类似。 A.“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成分残缺,最后加上“的需求” B.“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人、稳定粮食生产”的搭配没有问题,主要问题 是语序不当,应给予调整;D.仔细阅读“备受关注的足球改革也在去年足协成功 脱钩’后其迎来了多项新规”一句会发现其为句式杂糅,应删去“其
(3) ,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 林挂住斜晖。(王实甫《长亭送别》) (4)士不可以不弘毅, 。 ,不 亦重乎?(《论语》) (5)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 林。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 院》) 四、作文(共 60 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对于 2017 年很火的“共享经济”,某著名社交网站的网友提出:“共享经济” 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太多的误导性。一旦分享跟金钱沾上边,就不是分享本身了, 是一种购买行为。“共享经济”这个词俨然已经变成创业者资本家包装商业创意 的美好外皮。人们无几乎法抗拒这个词包所含的美好寓意,这个词实在是太好包 装了,几乎所有的事只要能贴上共享这个标签,就变得不一样,富有情怀。 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请写一篇文章加以阐明。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 800 字,不得是诗歌的形式。③不得抄袭、套 作。 2017 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十二校联盟期末联考 高三语文学科 参考答案及详细解析(含评分标准) 1.A 【解析】本题属于容易题。本题参考浙江省十二校联盟高三上期初考及浙江省春 露名校联盟部分试题。B.园圃(pǔ),本词语可以有两个命题方向,一是二、三 声的区别(对于考察浙江省考生及其有利),二则是本方向;C.夹(jiā)杂, 万份-万分,其中前者较为容易,后者若不仔细看可能会看错,或者是难以理解 而踌躇不前;D.明朗(lǎng)。 2.A 【解析】本题属于容易题。2017 年浙江省高考的第 2 题难度略微难于本卷的本 题。淡然:漫不经心,毫不在意的样子。本词语容易被用错。解决本题的关键是 了解其他三个是使用正确的。 3.D 【解析】本题属于容易题。“息息相连、一刻不离”中应用逗号。注意逗号连接 什么的知识。 4.C 【解析】本题属于中等题。2017 年浙江省高考的病句题难度系数与本题类似。 A.“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成分残缺,最后加上“的需求”; B.“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人、稳定粮食生产”的搭配没有问题,主要问题 是语序不当,应给予调整;D.仔细阅读“备受关注的足球改革也在去年足协成功 ‘脱钩’后其迎来了多项新规”一句会发现其为句式杂糅,应删去“其
5.参考答案:甬舟铁路地质勘察作业正式启动;甬舟铁路正式启动地质勘查;甬 舟铁路即将进入动工阶段等。 【解析】按照要求答题即可。十二校联盟各校给分不宜过低,请酌情给分。超过 15字的统一判定为0分。 6.略 【解析】按照要求答题即可。酌情给分。参考浙江省部分高校建议,字数过少酌 情扣分,字符难看、不工整等也酌情扣分。 【解析】本题考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根据文章内容作判断和分析, 并得出结论。“只能给他带来沉重和痛苦”说法过于绝对,第5段最后“也因了 她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纯洁和真挚”。本题对联盟学生应属容易. 8.C 【解析】本题考査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整合能力。“阅读宋词时从乐观的视 角还是悲观的视角”错,应该是当事人的心态、视角。因此这一判断显然存在问 题。本题对联盟学生来说应该属于中等偏难。 9.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査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按照要求答题即可。建议 十二校联盟基准分3分。 10.(1)住简陋的统舱,仍感舒适自足;(2)用敝破的手巾,仍很珍惜;(3) 吃萝卜白菜,却喜悦有加;或吃咸斋菜,说咸有咸的滋味(4)每天跑些路,也 是好的。(5分)(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2分,三点给3分,四点给5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句子在第一段结尾处,起到总领下文的作用。所以答案应从 下文寻找。文中说弘一大师在条件很差的旅馆住宿,他却说“很好!臭虫也不多 不过两三只。主人待我非常客气呢!”所用手巾黑而破旧,他却说“哪里!还好 用的,和新的也差不多。”萝卜白菜在他看来“却几乎是要变色而作的盛馔”, 即使是做得咸了的菜,他也说“好的!咸的也有咸的滋味,也好的!”下雨天路 不好走,他却说“每日走些路,也是一种很好的运动”。这些都是答案所在,考 生只需稍加总结即可 11.(1)意在说明和尚的人生以臻宗教境界与艺术境界,具有恬淡风格,也说明生 活的艺术化,只要对日常生活有观照玩味的能力,就可享受艺术的恩宠。(2分)(2 为下文评述丰子恺的画作铺垫,也说明两人在画艺上的传承关系(丰子恺师承李 叔同)。(3分) 【解析】这类题目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解答。从内容上看,文章用很长篇幅 记叙了作者自己与和尚弘一大师相聚数日的经历,意在说明“琐屑的日常生活到 此境界”就“是所谓生活的艺术化 艺术的生活原是观照享乐的生活”; 从结构上看,下文作者点出“子恺为和尚未出家时画弟子”可知作者这样写是为 下文做铺垫,说明两人之间的师承关系,介绍丰子恺画风。 12.人的心灵世界不被外物所役、不被因袭的成见所束缚,心灵世界进入到一种 澄明的境界;(2分)又能以审美的眼光去观照生活玩味生活,便能感受到生活中 的诗意美,即使苦境,也会生出乐境,做到了这两条,才是与艺术有缘分的人。 3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这类题目要把句子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来理解。结合上文来看, 作者通过弘一大师的行为告诉读者,人的心灵不要被外物所束缚,要能够以苦为 乐,“艺术的生活原是观照享乐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与艺术结缘
5.参考答案:甬舟铁路地质勘察作业正式启动;甬舟铁路正式启动地质勘查;甬 舟铁路即将进入动工阶段等。 【解析】按照要求答题即可。十二校联盟各校给分不宜过低,请酌情给分。超过 15 字的统一判定为 0 分。 6.略 【解析】按照要求答题即可。酌情给分。参考浙江省部分高校建议,字数过少酌 情扣分,字符难看、不工整等也酌情扣分。 7. 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根据文章内容作判断和分析, 并得出结论。“只能给他带来沉重和痛苦”说法过于绝对,第 5 段最后“也因了 她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纯洁和真挚”。本题对联盟学生应属容易。 8.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整合能力。“阅读宋词时从乐观的视 角还是悲观的视角”错,应该是当事人的心态、视角。因此这一判断显然存在问 题。本题对联盟学生来说应该属于中等偏难。 9.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按照要求答题即可。建议 十二校联盟基准分 3 分。 10.(1)住简陋的统舱,仍感舒适自足;(2)用敝破的手巾,仍很珍惜;(3) 吃萝卜白菜,却喜悦有加;或吃咸斋菜,说咸有咸的滋味(4)每天跑些路,也 是好的。(5 分)(答出一点给 1 分,两点给 2 分,三点给 3 分,四点给 5 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句子在第一段结尾处,起到总领下文的作用。所以答案应从 下文寻找。文中说弘一大师在条件很差的旅馆住宿,他却说“很好!臭虫也不多, 不过两三只。主人待我非常客气呢!”所用手巾黑而破旧,他却说“哪里!还好 用的,和新的也差不多。”萝卜白菜在他看来“却几乎是要变色而作的盛馔”, 即使是做得咸了的菜,他也说“好的!咸的也有咸的滋味,也好的!”下雨天路 不好走,他却说“每日走些路,也是一种很好的运动”。这些都是答案所在,考 生只需稍加总结即可。 11.(1)意在说明和尚的人生以臻宗教境界与艺术境界,具有恬淡风格,也说明生 活的艺术化,只要对日常生活有观照玩味的能力,就可享受艺术的恩宠。(2 分)(2) 为下文评述丰子恺的画作铺垫,也说明两人在画艺上的传承关系(丰子恺师承李 叔同)。(3 分) 【解析】这类题目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解答。从内容上看,文章用很长篇幅 记叙了作者自己与和尚弘一大师相聚数日的经历,意在说明“琐屑的日常生活到 此境界” 就“是所谓生活的艺术化”,“ 艺术的生活原是观照享乐的生活”; 从结构上看,下文作者点出“子恺为和尚未出家时画弟子”可知作者这样写是为 下文做铺垫,说明两人之间的师承关系,介绍丰子恺画风。 12.人的心灵世界不被外物所役、不被因袭的成见所束缚,心灵世界进入到一种 澄明的境界;(2 分)又能以审美的眼光去观照生活玩味生活,便能感受到生活中 的诗意美,即使苦境,也会生出乐境,做到了这两条,才是与艺术有缘分的人。 (3 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这类题目要把句子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来理解。结合上文来看, 作者通过弘一大师的行为告诉读者,人的心灵不要被外物所束缚,要能够以苦为 乐,“艺术的生活原是观照享乐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与艺术结缘
13.(1)作者用自己对艺术化的生活未曾有十分的把握来衬托丰子恺对生活的咀 嚼玩味能力;(1分)丰子恺将生活艺术化,审美化后,呈现出一种诗意美,所 以说他是幸福者;(2分)这就说明艺术修养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得到提升,只要 是有心人,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诗意的美。(2分)表达通顺流畅再给1分 【解析】本题考査的句子出现在文章倒数第二段结尾处,有深化主题的作用,因 此应结合全文来回答。从前文看,作者强调了“艺术的生活原是观照享乐的生 活”又说丰子恺的画“至于写日常生活断片的部分,全是子恺自己观照的表现 可知,作者说子恺“对于生活有这样的咀嚼玩味的能力”是指丰子恺将生活艺术 化,审美化后,呈现出一种诗意美,因而说他是一个“幸福者”,从另一方面理 解,也就等于说艺术修养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得到提升。“子恺年少于我”“和我 相较”则是作者用自己来衬托突出丰子恺。 14.B 【解析】本末:原委,始末。 【解析】C.焉: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可不译。A.之:结构助词,的/动词, 往,引申为“到达,得到”。B.也: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语气助词,表句中 停顿。D.以:连词,而来,表目的/连词,而,表修饰。 16.B 【解析】“在一切赏罚的执行上都要宽待百姓”错,文中是指在对功、罪的看法 有“疑”时,不能妄下判断,要秉行“忠厚”原则。 17.汉文亦推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风俗亦归厚焉/盖其行之有深浅/而其见效有 小大也/如此/《书》之意岂虚云乎哉 【解析】共3分。每错断、漏断1处扣0.5分,扣完为止。 8.①然而为什么还要做到赏罚忠厚到极点,用什么来解释它呢? ②因此,处罚的时候,宁可从轻处罚而不能处罚过重;奖赏的时候,宁可从重奖 赏而不能错失奖赏。 【解析】①共3分。所以(为什么,……的原因)、至(极点,最高表现)、何 以(用什么),各1分;语句不通顺扣1分。②共4分。于是(因此),刑(处 罚),宁(宁可),薄、厚(轻、重),各1分;语句不通顺扣1分。 【参考译文】 《尚书》中记载皋陶的说法:“罪行轻重有可疑时,宁可从轻处置;功劳大小有 可疑时,宁可从重奖赏。”解释的人(指孔安国)说:处罚有可疑时要从轻处罚 奖赏有可疑时要从重奖赏,这是赏罚忠厚的到极点啊!(但是)那些犯了大罪的 人,如果处罚轻就不一定能与罪行相抵;那些功劳小的人,如果奖赏重就不一定 能与功劳相称。然而为什么还要做到赏罚忠厚到极点,用什么来解释它呢? 圣人治理天下,从家庭、乡里到朝廷都有教化,来带领天下的善行,那么犯罪的 人就会减少;从小事、身边的事以至国家大事都有法度,来完成天下的事业,那 么立功的人就会增多。在上用圣神深邃美好的德行来做君主,在下用道德整饬清 明的士人做公卿百官,君臣相互匡助来想尽天下的谋虑,通过多方面听取意见和 观察事物来辨明天下事情的真假。在那个时候,人们有罪行和功劳时,官吏通过 推究事情的原委来考察它的经过,通过核查事情的虚实来详知它的实情,然后把 它禀告朝廷,加以惩罚、给予奖赏,那么对于功劳和过失还会有遗漏吗?然而当 犯罪而加以惩罚,有功而加以奖赏时存在疑惑,凭借君臣的才能不是不足以拥有 天下的智慧,凭借他们的谋虑不是不能通晓天下的道理,凭借他们的见闻不是不
13.(1)作者用自己对艺术化的生活未曾有十分的把握来衬托丰子恺对生活的咀 嚼玩味能力;(1 分)丰子恺将生活艺术化,审美化后,呈现出一种诗意美,所 以说他是幸福者;(2 分)这就说明艺术修养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得到提升,只要 是有心人,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诗意的美。(2 分)表达通顺流畅再给 1 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句子出现在文章倒数第二段结尾处,有深化主题的作用,因 此应结合全文来回答。从前文看,作者强调了“艺术的生活原是观照享乐的生 活”又说丰子恺的画“至于写日常生活断片的部分,全是子恺自己观照的表现” 可知,作者说子恺“对于生活有这样的咀嚼玩味的能力”是指丰子恺将生活艺术 化,审美化后,呈现出一种诗意美,因而说他是一个“幸福者”,从另一方面理 解,也就等于说艺术修养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得到提升。“子恺年少于我”“和我 相较”则是作者用自己来衬托突出丰子恺。 14.B 【解析】本末:原委,始末。 15.C 【解析】C.焉: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可不译。A.之:结构助词,的/动词, 往,引申为“到达,得到”。B.也: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语气助词,表句中 停顿。D.以:连词,而来,表目的/连词,而,表修饰。 16.B 【解析】“在一切赏罚的执行上都要宽待百姓”错,文中是指在对功、罪的看法 有“疑”时,不能妄下判断,要秉行“忠厚”原则。 17.汉文亦推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风俗亦归厚焉/盖其行之有深浅/而其见效有 小大也/如此/《书》之意岂虚云乎哉 【解析】共 3 分。每错断、漏断 1 处扣 0.5 分,扣完为止。 18.①然而为什么还要做到赏罚忠厚到极点,用什么来解释它呢? ②因此,处罚的时候,宁可从轻处罚而不能处罚过重;奖赏的时候,宁可从重奖 赏而不能错失奖赏。 【解析】①共 3 分。所以(为什么,……的原因)、至(极点,最高表现)、何 以(用什么),各 1 分;语句不通顺扣 1 分。②共 4 分。于是(因此),刑(处 罚),宁(宁可),薄、厚(轻、重),各 1 分;语句不通顺扣 1 分。 【参考译文】 《尚书》中记载皋陶的说法:“罪行轻重有可疑时,宁可从轻处置;功劳大小有 可疑时,宁可从重奖赏。”解释的人(指孔安国)说:处罚有可疑时要从轻处罚, 奖赏有可疑时要从重奖赏,这是赏罚忠厚的到极点啊!(但是)那些犯了大罪的 人,如果处罚轻就不一定能与罪行相抵;那些功劳小的人,如果奖赏重就不一定 能与功劳相称。然而为什么还要做到赏罚忠厚到极点,用什么来解释它呢? 圣人治理天下,从家庭、乡里到朝廷都有教化,来带领天下的善行,那么犯罪的 人就会减少;从小事、身边的事以至国家大事都有法度,来完成天下的事业,那 么立功的人就会增多。在上用圣神深邃美好的德行来做君主,在下用道德整饬清 明的士人做公卿百官,君臣相互匡助来想尽天下的谋虑,通过多方面听取意见和 观察事物来辨明天下事情的真假。在那个时候,人们有罪行和功劳时,官吏通过 推究事情的原委来考察它的经过,通过核查事情的虚实来详知它的实情,然后把 它禀告朝廷,加以惩罚、给予奖赏,那么对于功劳和过失还会有遗漏吗?然而当 犯罪而加以惩罚,有功而加以奖赏时存在疑惑,凭借君臣的才能不是不足以拥有 天下的智慧,凭借他们的谋虑不是不能通晓天下的道理,凭借他们的见闻不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