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六校(省一级重点校)2014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怏然(yang)诤友( zheng)文件夹(jia) 踽踽独行 (j) B.盘踞(j) 鹰隼(sin 脊梁骨(j) 蒙头 盖脸(meng) C.根茬(cha) 绵亘(gen) 反间计(jian 捋起袖 子(1uo) D.憎恶(zeng)翘首(qiao) 冠名权(guan)咎由自取(ji)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在提问过程中,马英九多次以俏皮的口吻质疑辩论对手蔡英文,让紧 绷的辩论现场,添加了软性情绪,而马英九如此伶牙利齿的表现,也属罕见 B.中美并非锁定在零和竞争中,在当今的全球化世界,两国巨大且复杂 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盘根错结。中国对自身与其文化感到自在,并不尝试模仿 其他国家。 C.政府机构的精简不但是对政府职能的重新统筹规划,同时也要对人员 进行重新的配置,如果只是对机构进行简化,那么人员繁冗的弊病仍然存在,“精 兵简政”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D.郭美美昡富事件已过去近2年,留下的后遗症却让红十字会苦不堪言 从2012年红十字财务总收入比上年下降1.5亿元,到2013年雅安救灾现场被质 疑、漫骂,郭美美导演了一部红十字基金会的史诗级灾难片。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从2003年开始,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公然军事干涉伊拉克、利比亚 等主权国家内政,如今,这些国家似乎并没有获得美国承诺的“自由”和“民 主”,从而被人为造成了大范围的人道主义灾难,加剧了东西方文化冲突 B.近日,由日本社民党、未来党等35名国会议员组成的多党派联盟发表申 明,公开反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修改宪法第96条,要求维护修宪立宪的现有严 格规定。 C.美国国务院3日就南海问题发表声明,重申美国在领土争端中不“选边 站”,但唯独点名批评中国提升三沙市的行政级别,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 升级的风险。 D.曾几何时,清明祭祖被人们称为迷信;结婚坐花轿被斥之为“落后”; 民间年画被认为是“老土”,还有许许多多独具特色的民俗被国人以移风易俗的 名义所抛弃、遗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振兴中西部地区髙等教育,必须本着以公平均衡为原则,根据区域发展的需 要,对高校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并重点扶持一批有特色、有实力的本科院校。 B.国家接二连三地宣布降低药价,而降价幅度大的药品,却很快从市场上消失 了,代之同类的高价药,这让消费者非常不满。 C.要认真落实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整合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完善对举报人的 奖励和保护措施,减轻消费者的维权成本和举证难度
浙江省六校(省一级重点校)2014 届高三 3 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 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怏然(yàng) 诤友(zhèng) 文件夹(jiá) 踽踽独行 (jǔ) B.盘踞(jù) 鹰隼(sǔn) 脊梁骨(jí) 蒙头 盖脸(méng) C.根茬(chá) 绵亘(gèn) 反间计(jiān) 捋起袖 子(luō) D.憎恶(zēng) 翘首(qiáo) 冠名权(guàn) 咎由自取(jiù)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在提问过程中,马英九多次以俏皮的口吻质疑辩论对手蔡英文,让紧 绷的辩论现场,添加了软性情绪,而马英九如此伶牙利齿的表现,也属罕见。 B. 中美并非锁定在零和竞争中,在当今的全球化世界,两国巨大且复杂 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盘根错结。中国对自身与其文化感到自在,并不尝试模仿 其他国家。 C.政府机构的精简不但是对政府职能的重新统筹规划,同时也要对人员 进行重新的配置,如果只是对机构进行简化,那么人员繁冗的弊病仍然存在,“精 兵简政”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D.郭美美眩富事件已过去近 2 年,留下的后遗症却让红十字会苦不堪言, 从 2012 年红十字财务总收入比上年下降 1.5 亿元,到 2013 年雅安救灾现场被质 疑、漫骂,郭美美导演了一部红十字基金会的史诗级灾难片。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从 2003 年开始,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公然军事干涉伊拉克、利比亚 等主权国家内政,如今,这些国家似乎并没有获得美国承诺的“自由”和“民 主”,从而被人为造成了大范围的人道主义灾难,加剧了东西方文化冲突。 B.近日,由日本社民党、未来党等 35 名国会议员组成的多党派联盟发表申 明,公开反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修改宪法第 96 条,要求维护修宪立宪的现有严 格规定。 C.美国国务院 3 日就南海问题发表声明,重申美国在领土争端中不“选边 站”,但唯独点名批评中国提升三沙市的行政级别,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 升级的风险。 D. 曾几何时,清明祭祖被人们称为迷信;结婚坐花轿被斥之为“落后”; 民间年画被认为是“老土”,还有许许多多独具特色的民俗被国人以移风易俗的 名义所抛弃、遗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振兴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必须本着以公平均衡为原则,根据区域发展的需 要,对高校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并重点扶持一批有特色、有实力的本科院校。 B. 国家接二连三地宣布降低药价,而降价幅度大的药品,却很快从市场上消失 了,代之同类的高价药,这让消费者非常不满。 C.要认真落实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整合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完善对举报人的 奖励和保护措施,减轻消费者的维权成本和举证难度
D.法新社援引李克强“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増,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 车只减不增”的话称,李克强的表态意味着中央政府将在大范围削减开支上做出 表率 5.阅读下则新闻,完成后面的问题。(3分) 2012年11月16日,在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流仓桥办事处环东路一垃圾箱内, 发现5名男孩死亡。记者从毕节市政府了解到,16日至18日,经过走访排査, 5名男孩的身份已得到确认。5名男孩家住七星关区海子街镇擦枪岩村,分别是 陶中井(12岁)、陶中红(11岁)、陶中林(13岁)、陶冲(12岁)、陶波(9岁)。从 多个信息源获悉,他们的父母有的在外打工,有的已经离异。5名孩子至少在事 发地点辍学“流浪”了两个月。目击者称,他们衣着单薄、破旧,蓬头垢面,时 常会到路边的小吃摊乞食,有时还会向行人乞讨零钱坐公交车到城区其他地方, 白天在城里闲荡,晚上回到这边睡觉。”警方确认,他们在垃圾箱内生火导致 氧化碳中毒死亡 针对此次事件,网友纷纷留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大多数网友在心疼遗憾年轻生 命逝去的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质疑。如果你是一名有责任感的网民,你会提出 哪些质疑?请分条列出 6.下面是《诗经·君子于役》中的诗句,刻画了妻子对外出丈夫的思念心理, 写得天然质朴。请你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中任一修辞,将其扩写 成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不超过60字)(4分)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注:埘,鸡舍) 7.下面是对上世纪三个阶段出生的中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研数据,根据要求答 题。(5分) 类别身高(平均)体重(平均)身体机能综合素质(基数为 100) 0年代155.5厘米41.3公斤 99.04 80年代158.6厘米42.1公斤 90年代160.6厘米46.5公斤 (1)透过上表,可以得出一个结 论 (3分) (2)根据你的生活认识,简要说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超过20字)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语文教材的经典性与当代性
D.法新社援引李克强“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 车只减不增”的话称,李克强的表态意味着中央政府将在大范围削减开支上做出 表率。 5.阅读下则新闻,完成后面的问题。(3 分) 2012 年 11 月 16 日,在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流仓桥办事处环东路一垃圾箱内, 发现 5 名男孩死亡。记者从毕节市政府了解到,16 日至 18 日,经过走访排查, 5 名男孩的身份已得到确认。5 名男孩家住七星关区海子街镇擦枪岩村,分别是 陶中井(12 岁)、陶中红(11 岁)、陶中林(13 岁)、陶冲(12 岁)、陶波(9 岁)。从 多个信息源获悉,他们的父母有的在外打工,有的已经离异。5 名孩子至少在事 发地点辍学“流浪”了两个月。目击者称,他们衣着单薄、破旧,蓬头垢面,时 常会到路边的小吃摊乞食,有时还会向行人乞讨零钱坐公交车到城区其他地方, “白天在城里闲荡,晚上回到这边睡觉。”警方确认,他们在垃圾箱内生火导致 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针对此次事件,网友纷纷留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大多数网友在心疼遗憾年轻生 命逝去的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质疑。如果你是一名有责任感的网民,你会提出 哪些质疑?请分条列出。 。 6.下面是《诗经·君子于役》中的诗句,刻画了妻子对外出丈夫的思念心理, 写得天然质朴。请你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中任一修辞,将其扩写 成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不超过 60 字)(4 分)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注:埘,鸡舍) 。 7.下面是对上世纪三个阶段出生的中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研数据,根据要求答 题。(5 分) 类 别 身高(平均) 体重(平均) 身体机能综合素质(基数为 100) 70 年代 155.5 厘米 41.3 公斤 99.04 80 年代 158.6 厘米 42.1 公斤 97.37 90 年代 160.6 厘米 46.5 公斤 90.86 (1)透过上表,可以得出一个结 论: 。 (3 分) (2)根据你的生活认识,简要说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超过 20 字)。 。(2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9 分) 语文教材的经典性与当代性
汪政 (1)任何一种母语的语文教材都是以自己母语中的经典作品和一定比例的其他语 种的经典翻译作品构成,因为传统经典代表了我们无法逾越的历史和必须接受的 传统。经典是经过几代人的淘洗筛选得来的,面对传统经典的阅读,其阅读与鉴 赏的对象不管从时间、空间,抑或是从文化、心理、审美上与我们都相距甚远, 但我们依然必须了解它,因为它是我们的过去、我们的历史。传统经典组成了人 类的精神史,它是我们认识自身无法绕过的文化遗产。这也是为什么教材历来重 视经典的重要原因。教育的本质首先是面对历史,是接受,是传承,是将受教育 者变成有历史感、有深度的人,理想的教育结果是每一个人都是人类历史的载体。 其次,从学者对经典的定义来看,经典来源于人们对经典标准运用的结果。经典 从来不只是它们自身,它同时体现着复杂的价值、立场、趣味甚至权力。当某 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所传达的经验具有普适性时,它成为经典的可能性就越大 所以,对经典的阅读,既是对作品自身信息的接受,更是在了解和熟悉人类经典 的标准,学习和验证这些标准 (2)虽然如此,语文教材是否纯然由传统经典构成还是有争议的,这自然涉及到语 文教育的性质。语文教育的属性很多,但当代性显然是其重要的品格。语文教育 的目的主要不是让学生去读史讲典,而是学会语文生活,要让学生毫无阻隔地融 入到当下的语文生活之中。但语文是变化的,古人与我们拥有不一样的语文生活, 如何衔接彼时的经典与当下的语文生活显然是一个难题。而最便捷的方式无过于 将当代作品引入教材,它意味着将当代人的生活、精神与价值引入课堂,将当代 的文体、文风、语言状况与表达方式引入课堂。不过,当代作品与读者共处于 个时态、文化氛围和价值系统之中,这种近距离的关系实际上是极不利于对作品 本身的价值或可能具有的价值予以认识和定位的,即当代作品无暇从容地从历时 性的普适性的角度来确认它的经典。 (3)不过语文教材在教育功能之外另有职责,那就是参与语文经典的寻找与建构, 语文教材一直是作品经典化及其传播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对当代作品的阅读与 欣赏,不仅可以打通传统经典与当代作品的血脉,而且可以看到它是如何转化, 又是如何被“革命”的,体会到经典标准的运用,更可以远距离地体验到当代文 化精神,建立起对自我语文生活的主体性,树立当下语文生活的信心,从面对经 典的生活在别处获得现实生活的此岸性 节选自《名作欣赏》2012年第11期,有删改) 8.下面对文章中“传统经典”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传统经典经过了历史的选择和时代的考验,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传统文化。 B.没有传统经典,我们就难以认识人类自身,人类的精神史可能就会断裂。 C.作品能否成为传统经典,取决于它包含的信息、所传达的经验是否具有普适 D.阅读传统经典,能够提髙我们的鉴赏水平,加深我们对经典标准的理解。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代性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品格,引入当代作品已成为当下人们的共识。 B.引入当代作品是当代人语文生活进入课堂教学最便捷而且最可靠的方式 C.当代作品能打通传统与当代的血脉,让学生体会到当代作品的“革命”性, D.我们有可能在当代作品中寻找到新的经典,并远距离地体验到当代文化精神。 0.假设你是语文教材编者,依据本文意思,你会如何对待当代作品?(3分)
汪 政 ⑴任何一种母语的语文教材都是以自己母语中的经典作品和一定比例的其他语 种的经典翻译作品构成,因为传统经典代表了我们无法逾越的历史和必须接受的 传统。经典是经过几代人的淘洗筛选得来的,面对传统经典的阅读,其阅读与鉴 赏的对象不管从时间、空间,抑或是从文化、心理、审美上与我们都相距甚远, 但我们依然必须了解它,因为它是我们的过去、我们的历史。传统经典组成了人 类的精神史,它是我们认识自身无法绕过的文化遗产。这也是为什么教材历来重 视经典的重要原因。教育的本质首先是面对历史,是接受,是传承,是将受教育 者变成有历史感、有深度的人,理想的教育结果是每一个人都是人类历史的载体。 其次,从学者对经典的定义来看,经典来源于人们对经典标准运用的结果。经典 从来不只是它们自身,它同时体现着复杂的价值、立场、趣味甚至权力。当某一 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所传达的经验具有普适性时,它成为经典的可能性就越大。 所以,对经典的阅读,既是对作品自身信息的接受,更是在了解和熟悉人类经典 的标准,学习和验证这些标准。 ⑵虽然如此,语文教材是否纯然由传统经典构成还是有争议的,这自然涉及到语 文教育的性质。语文教育的属性很多,但当代性显然是其重要的品格。语文教育 的目的主要不是让学生去读史讲典,而是学会语文生活,要让学生毫无阻隔地融 入到当下的语文生活之中。但语文是变化的,古人与我们拥有不一样的语文生活, 如何衔接彼时的经典与当下的语文生活显然是一个难题。而最便捷的方式无过于 将当代作品引入教材,它意味着将当代人的生活、精神与价值引入课堂,将当代 的文体、文风、语言状况与表达方式引入课堂。不过,当代作品与读者共处于一 个时态、文化氛围和价值系统之中,这种近距离的关系实际上是极不利于对作品 本身的价值或可能具有的价值予以认识和定位的,即当代作品无暇从容地从历时 性的普适性的角度来确认它的经典。 ⑶不过语文教材在教育功能之外另有职责,那就是参与语文经典的寻找与建构, 语文教材一直是作品经典化及其传播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对当代作品的阅读与 欣赏,不仅可以打通传统经典与当代作品的血脉,而且可以看到它是如何转化, 又是如何被“革命”的,体会到经典标准的运用,更可以远距离地体验到当代文 化精神,建立起对自我语文生活的主体性,树立当下语文生活的信心,从面对经 典的生活在别处获得现实生活的此岸性。 (节选自《名作欣赏》2012 年第 11 期,有删改) 8.下面对文章中“传统经典”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传统经典经过了历史的选择和时代的考验,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传统文化。 B.没有传统经典,我们就难以认识人类自身,人类的精神史可能就会断裂。 C. 作品能否成为传统经典,取决于它包含的信息、所传达的经验是否具有普适 性。 D.阅读传统经典,能够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加深我们对经典标准的理解。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代性是 语文教育的重要品格,引入当代作品已成为当下人们的共识。 B.引入当代作品是当代人语文生活进入课堂教学最便捷而且最可靠的方式。 C.当代作品能打通传统与当代的血脉,让学生体会到当代作品的“革命”性。 D.我们有可能在当代作品中寻找到新的经典,并远距离地体验到当代文化精神。 10.假设你是语文教材编者,依据本文意思,你会如何对待当代作品?(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目送 (台湾)龙应台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 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 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②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 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 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③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 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一一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 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 是他不断地回头;[1]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 眼光隔空交会。 ④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⑤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 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⑥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 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 倏忽不见。 ⑦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⑧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 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一一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 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 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 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 只邮筒。 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 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 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⑩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①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 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 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 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 授的车子。 ①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 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20 分) 目 送 (台湾)龙应台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题 记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 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 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②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 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 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③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 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 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 是他不断地回头;[1]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 眼光隔空交会。 ④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⑤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 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⑥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 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 倏忽不见。 ⑦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⑧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 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 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 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 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 一只邮筒。 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 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 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⑩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⑾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 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 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 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 授的车子。” ⑿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 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3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 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 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 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040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5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 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 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0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 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 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1.作者以“目送”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哪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分 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4分) 12.结合上下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含义。(4分) 11.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2 分) (2)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直立着一只邮筒(2分)。 13.“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这是本文的题记,清你结合全文内容说说 作者意在告诉我们什么?(3分) 4.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5.龙应台是当今华语世界最具国际影响的作家之一,据说《目送》一文红遍 东南亚网络,在美国影响也很大。请结合你的阅读体会,谈谈它流行的原因可 能有哪些。(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⒀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 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 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 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⒁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⒂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 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 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⒃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 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 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1.作者以“目送”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哪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分 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4 分) 。 12.结合上下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含义。(4 分) 11.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2 分) 。 (2)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直立着一只邮筒(2 分)。 。 13.“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这是本文的题记,清你结合全文内容说说 作者意在告诉我们什么?(3 分) 。 14.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 15.龙应台是当今华语世界最具国际影响的作家之一,据说《目送》一文红遍 东南亚网络,在美国影响也很大。请结合你的阅读体会,谈谈它流行的原因可 能有哪些。(5 分) 。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7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0 题。(19 分)
朱竹君先生传 姚鼐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与其弟石君珪,少皆以能文有 名。先生中乾隆十九年进士,授编修,进至日讲起居注①,官翰林院侍读学士, 督安徽学政,以过降级,复为编修。 先生初为诸城刘正分所知,以为疏俊奇士。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 言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辑之 道甚备。时文正在军机处,顾不喜,谓非政之要而徒为烦,欲议寝②之,而金坛 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四库全书馆自是启矣。 先生入京师,居馆中,纂修《日下旧闻》。未几,文正卒,文襄总裁馆事,尤重 先生。先生顾不造谒,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一日见上,语及先生,上遽称许 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文襄默不得发,先生以是获安,其后督福建学政,逾年, 上使其弟珪代之,归数月,遂卒 先生为人,内友于③兄弟,而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辄复掩 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晨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 学强识不衰,时于其间属文。其文才气奇绝色,于义理、事物、形态无不备,所 欲言者无不尽。尤喜小学,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 识字,语意谆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皆未就,有诗文集合若干卷。 姚鼐曰: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是时皆年二十馀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 志诚伟矣岂 文十已哉!先生与伯思,皆高才耽酒。伯思中年致酒疾,不能 极其才。先生以文名海内,豪逸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中焉。先生暮年,宾客转 盛,入其门者,皆与交密,然亦劳矣。余南归数年,闻伯思亦衰病,而先生殁年 才逾五十,惜哉!当其安徽、福建,每携宾客饮酒同上诗,游山水,幽险皆至 余间至山中岩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注释】①日讲起居注官:日讲是为帝王讲解经史之官,起居注是记述帝王言行 之官。②寝:平息,停止。③友于:指兄弟之间的亲爱。语出《尚书君陈》:“惟 孝,友于兄弟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 督:督管 B.且言搜辑之道甚备 道:道理 C.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 善:认为…好 D.先生与伯思,皆高才耽酒 耽:沉溺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 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B.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C.于义理、事物、形态无不备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D.去而人爱思之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筠曾得刘文正公和于文襄公的赏识,但朱筠并不像一般俗吏那样奉承上司, 还时常以公事顶撞他们,是一位难得的不阿私情的耿介之士。 B.乾隆皇帝“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一事,朱筠“以是获安”,这是文中颇 有深意的一笔,由此可以想见朱筠与于公在馆中相顶撞之激烈程度 C.朱筠诚恳待友、提携后进,“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 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几句,描绘出了一位忠厚长者的形象
朱竹君先生传 姚鼐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与其弟石君珪,少皆以能文有 名。先生中乾隆十九年进士,授编修,进至日讲起居注①,官翰林院侍读学士, 督安徽学政,以过降级,复为编修。 先生初为诸城刘正分所知,以为疏俊奇士。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 言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辑之 道甚备。时文正在军机处,顾不喜,谓非政之要而徒为烦,欲议寝②之,而金坛 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四库全书馆自是启矣。 先生入京师,居馆中,纂修《日下旧闻》。未几,文正卒,文襄总裁馆事,尤重 先生。先生顾不造谒,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一日见上,语及先生,上遽称许 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文襄默不得发,先生以是获安,其后督福建学政,逾年, 上使其弟珪代之,归数月,遂卒。 先生为人,内友于③兄弟,而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辄复掩 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晨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 学强识不衰,时于其间属文。其文才气奇绝色,于义理、事物、形态无不备,所 欲言者无不尽。尤喜小学,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 识字,语意谆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皆未就,有诗文集合若干卷。 姚鼐曰: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是时皆年二十馀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 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先生与伯思,皆高才耽酒。伯思中年致酒疾,不能 极其才。先生以文名海内,豪逸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中焉。先生暮年,宾客转 盛,入其门者,皆与交密,然亦劳矣。余南归数年,闻伯思亦衰病,而先生殁年 才逾五十,惜哉!当其安徽、福建,每携宾客饮酒同上诗,游山水,幽险皆至。 余间至山中岩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注释】①日讲起居注官:日讲是为帝王讲解经史之官,起居注是记述帝王言行 之官。②寝:平息,停止。③友于:指兄弟之间的亲爱。语出《尚书君陈》:“惟 孝,友于兄弟。”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 督:督管 B.且言搜辑之道甚备 道:道理 C.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 善:认为……好 D.先生与伯思,皆高才耽酒 耽:沉溺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 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B.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C.于义理、事物、形态无不备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D.去而人爱思之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筠曾得刘文正公和于文襄公的赏识,但朱筠并不像一般俗吏那样奉承上司, 还时常以公事顶撞他们,是一位难得的不阿私情的耿介之士。 B.乾隆皇帝“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一事,朱筠“以是获安”,这是文中颇 有深意的一笔,由此可以想见朱筠与于公在馆中相顶撞之激烈程度。 C.朱筠诚恳待友、提携后进,“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 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几句,描绘出了一位忠厚长者的形象
D.陈伯思也是一个才华横溢而不随流俗之人,与朱筠一样“皆髙才耽酒”。文中 写伯思即是在衬托朱筠。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是时皆年二十馀相聚慷 慨 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 (2)余间至山中岩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二)阅读下面元曲,完成21-22题。(7分) 中吕)朝天曲 张养浩 柳堤,竹溪,日影筛金翠。杖藜徐步近钓矶,看鸥鹭闲游戏。农父渔翁,贪营活 计,不知他在图画里。对着这般景致,坐的①,便无酒也令人醉 【注释】坐的:因此。 21.“不知他在图画里”,这里的图画描绘了 幅 的情景。(3分) 22.简析这首散曲的表现手法。(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1)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 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轉犹犬羊之韓。”(《论语.颜渊》) (2)“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庄子 缮性》) [注]溺心,指掩盖了天然的心性或纯朴的本质 23.子贡和庄子对于“文”和“质”关系的认识有何差异?(2分) 24.结合生活实际或成长经历,谈谈你赞同哪种“文质观”并简述理由。(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做3小题)
D.陈伯思也是一个才华横溢而不随流俗之人,与朱筠一样“皆高才耽酒”。文中 写伯思即是在衬托朱筠。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余 始 识竹 君 先 生 因 昌 平 陈 伯 思 是 时 皆 年 二 十 馀 相 聚 慷 慨 论 事 摩 厉 讲 学 其 志 诚 伟 矣 岂 第 欲 为 文 士 已 哉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 。 (2)余间至山中岩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 (二)阅读下面元曲,完成 21—22 题。(7 分) 〔中吕〕朝天曲 张养浩 柳堤,竹溪,日影筛金翠。杖藜徐步近钓矶,看鸥鹭闲游戏。农父渔翁,贪营活 计,不知他在图画里。对着这般景致,坐的①,便无酒也令人醉。 【注释】坐的:因此。 21.“不知他在图画里”,这里的图画描绘了一 幅 的情景。(3 分) 22.简析这首散曲的表现手法。(4 分) 。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24 题。(5 分) (1)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 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 (2)“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庄子. 缮性》) [注]溺心,指掩盖了天然的心性或纯朴的本质。 23. 子贡和庄子对于“文”和“质”关系的认识有何差异?(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4. 结合生活实际或成长经历,谈谈你赞同哪种“文质观”并简述理由。(3 分)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做 3 小题)
(1)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君子于其 言 。(《论语》) (2)顾吾念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渔舟唱晚, 雁阵惊 寒 (王勃《滕王阁序》 (4)屈原曰 是以见放。”(《渔父》) (5)恨相见得迟 。柳丝长玉骢难 系 (王实甫《长亭送 别》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平淡是真,普通是好,这都是懒人说的话。你去问问山顶上的人,他要是和你 说实话,他保准说他这一辈子不后悔,下一辈子他还上山顶。 “天黑了,谁能拉着太阳不让它下山?你就得躺下。孩子,不怕,多黑的天到头 了也得亮。 “没人的时候,把脑子拿出来在太阳底下晒晒,浑身轻快好多。人的两条腿不能 走得太快,太快了魂儿跟不上。没有魂儿的人就常做错事、傻事。 以上几则语录选自倪萍的《姥姥语录》,是长辈对晚辈的寄语。请选择一则或几 则“姥姥语录”,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 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 2014年浙江省六校联考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1.D【A文件夹(ji)B.脊梁骨jc.反间计jimn】 2.c【A伶牙俐齿B盘根错节D炫富谩骂】 3.c【A按前后句义,“从而”应改为“反而”。B项“申明”应改为“声明”D将“曾几何时” 错误地理解为“曾经”、“曾经有一段时间”,望词生义】 4D(A.结构混乱。应为“必须本着公平均衡的原则”或“必须以公平均衡为原则”,B“代 之”后加“以”C中“诚轻”改为“降低”) 5.(1)判问家长:“在这件悲剧中,作为孩子的监护人,父母怎么能让孩子沦落到蜷缩于垃 圾箱里取暖的境地?”(2)拷可学校:“为什么孩子会在垃圾箱里而不是在学校里?”“两个月 的辍学,难道学校的老师不知道?(3)拷间社会:“为什么孩子流离失所政府、街道无人问 津以致垃圾箱中避寒?”谁来关心外出务工人员孩子的教育、生活问题?
(1)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君子于其 言, 。(《论语》) (2)顾吾念 之,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渔舟唱晚, ;雁阵惊 寒, 。(王勃《滕王阁序》) (4)屈原曰:“ , , 是以见放。”(《渔父》) (5)恨相见得迟, 。柳丝长玉骢难 系, 。(王实甫《长亭送 别》) 四、作文(60 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平淡是真,普通是好,这都是懒人说的话。你去问问山顶上的人,他要是和你 说实话,他保准说他这一辈子不后悔,下一辈子他还上山顶。” “天黑了,谁能拉着太阳不让它下山?你就得躺下。孩子,不怕,多黑的天到头 了也得亮。” “没人的时候,把脑子拿出来在太阳底下晒晒,浑身轻快好多。人的两条腿不能 走得太快,太快了魂儿跟不上。没有魂儿的人就常做错事、傻事。” 以上几则语录选自倪萍的《姥姥语录》,是长辈对晚辈的寄语。请选择一则或几 则“姥姥语录”,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 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
6.(4分)示例:略。写出基本“意境”给2分,运用修辞给1分,语言流畅、 优美给1分。 7.(5分)(1)(3分)80后、90后中学生,平均身高、体重都较70后增加了, 但身体机能综合素质却下降了。(把握三个“比较”:出生类别、身高体重、机 能综合素质。意思相近即可)(2)(2分)生活条件好了(营养好了),但身 体锻炼少了。(其它理由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8.C(原文是“当某一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所传达的经验具有普适性时,它成为 经典的可能性就越大”,选项把成为经典的“可能性”表述为“能否”,即把 “可能”说成“能否”的判断。) 9.D(A.参看第二段第一句;B.“最可靠”有误,从第二段后部分看这恰怡是有风险的:C. 革命”在原文中指当代作品如何“适应”“经典标准”) 10.①要选用当代作品;②要用“经典的标准”谨慎地选择当代作品中的优秀者;③要根据教 材使用实际情况,及时更换其中不具“经典性”的当代作品。(共3分。较准确答出“要选用” 用经典标准选择优秀者”“在实践中检验”中一点意思,得1分) 11.(4分)一是目送儿子渐渐长大的背影,表达出对儿子的牵挂与不舍以及面对儿子的成长 难以释怀的落寞:一是目送父亲渐渐老去远离的背影,表达出面对父亲的老去而无法挽留的 痛楚。(一点2分,共4分,语意相近即可) 12.(1)“交会”一词写出我对儿子的牵挂与儿子对我的依恋融合在一起的情形(1分),形象 表现出母子间无法割舍的深情(1分) (2)表面是写车子开走后,街面的空荡无人(1分),实际是抒写我只能目送儿子离开却不能 进入儿子内心世界的失落、落寞的心情(1分) 13.(3分)①任何亲人只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片段;②生命中的有些成长是 我们必须独立面对的;③面对生活中种种失去的落寞与痛楚是我们生命的必然; ④我们应珍惜属于我们的每一份情缘。(一点2分,共6分;答对三点给满分 语意相近即可) 14.(1)通过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情。作者以飘进长廊内的斜风细雨 烘托自己内心惨痛别离的情绪;(2)叠词反复,增强了抒情效果。“深深、深 深地凝望”作者连用两个“深深”将自己对父亲的难舍和失去父亲的痛心直接 抒写出来,这一句深情描写与抒情自然融合到一起,使行文真切动人。(语意相 近即可) 15.(3分)答题提示:注意从两、三个不同的角度分析。观点明确且结合文本 探究,阐释合理。参考角度:(1)文章的选材:(2)文章的情感:(3)文章 所蕴含的哲理;(4)文章的语言:(5)文章的表现手法。答案略 16.B(“道”,方法。) 17.D(A项,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的人。B项,因/凭。C项,对于/向。 D项的“而”都是表顺承的连词。) 18.A(文中并没有写到朱筠顶撞刘文正公,只是写到“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 生奏,与文正固争执”。) 19.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是时皆年二十馀/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 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对两处得1分) 20.(1)后来到安徽,遇到皇上下诏搜求散佚的书籍,先生上奏说翰林院著有《永 乐大典》 (2)我偶然来到山中崖谷,便遇见先生题名,是可推想而知的啊
6.(4 分)示例:略。写出基本“意境”给 2 分,运用修辞给 1 分,语言流畅、 优美给 1 分。 7.(5 分)(1)(3 分)80 后、90 后中学生,平均身高、体重都较 70 后增加了, 但身体机能综合素质却下降了。(把握三个“比较”:出生类别、身高体重、机 能综合素质。意思相近即可)(2)(2 分)生活条件好了(营养好了),但身 体锻炼少了。(其它理由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8.C(原文是“当某一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所传达的经验具有普适性时,它成为 经典的可能性就越大”,选项把成为经典的“可能性”表述为“能否”,即把 “可能”说成“能否”的判断。) 13.(3 分)①任何亲人只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片段;②生命中的有些成长是 我们必须独立面对的;③面对生活中种种失去的落寞与痛楚是我们生命的必然; ④我们应珍惜属于我们的每一份情缘。(一点 2 分,共 6 分;答对三点给满分。 语意相近即可) 14.(1)通过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情。作者以飘进长廊内的斜风细雨 烘托自己内心惨痛别离的情绪;(2)叠词反复,增强了抒情效果。“深深、深 深地凝望”作者连用两个“深深”将自己对父亲的难舍和失去父亲的痛心直接 抒写出来,这一句深情描写与抒情自然融合到一起,使行文真切动人。(语意相 近即可) 15.(3 分)答题提示:注意从两、三个不同的角度分析。观点明确且结合文本 探究,阐释合理。参考角度:(1)文章的选材;(2)文章的情感;(3)文章 所蕴含的哲理;(4)文章的语言;(5)文章的表现手法。答案略 16. B(“道”,方法。) 17. D(A 项,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的人。B 项,因/凭。C 项,对于/向。 D 项的“而”都是表顺承的连词。) 18. A(文中并没有写到朱筠顶撞刘文正公,只是写到“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 生奏,与文正固争执”。) 19. 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是时皆年二十馀/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 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对两处得 1 分) 20.(1)后来到安徽,遇到皇上下诏搜求散佚的书籍,先生上奏说翰林院著有《永 乐大典》。 (2)我偶然来到山中崖谷,便遇见先生题名,是可推想而知的啊
21柳堤、竹溪、日影;鸥盪闲游;农夫渔夫忙活。评分标准:答对一条得1分,满分3分 22.(1)白描手法。散曲用最直观最简洁的文字描述了堤上溪边的景色,鸥游戏的场景, 及农夫渔翁忙活,描绘出一幅悠闲美好的田园生活图景。(2)动静结合。三种景物有静有动, 有忙有闲(诗人的杖藜闲步,农夫渔翁的贪营忙活),画中有画,充满了诗情画意。(3)议论 作结,与前面的猫写相得益彰,表现岀作者被眼前美景深深陶醉和由衷的赞美及对闲适生活 的热爱。评分标准:答对任意一条2分,满分4分 23.子贡认为“文”和“质”一样重要;庄子认为“文”会损害到“质”评分标准:共2分。 答对一点得1分 24.我赞同子贡的观点,人有了好的本质,还要注重仪容、举止、礼节等外在的修养。当代 人,还是要注重内外兼修,不然纵有瞑才情,也可能会在人际沟通等方面岀现司题,很难 完全实现人生价值 或者:我赞同庄子的观点,过多外在的追求使人惑乱纠结,反而妨害内心淳朴。比如一 学生如果过多的注重自己的仪容,就可能会妨害到自身的学习或内心的宁静,影响人生成 长。评分标准:共3分,结论1分,理由评析2分,答絮要求结合自身或生活。如果有第三 种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25.(1)言之必可行也 无所苟而已矣(2)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 者,徒以吾两人在也。(3)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4)举世皆浊 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5)怨归去得疾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参考翻译】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和他的弟弟石君珪,年少时都 以会写文章而出名。先生乾隆十九年中进士,授官编修,后升至日讲起居注官, 翰林院侍读学士,督管安徽学政,因过降级,又重为编修。 先生起初受到诸城刘文正公赏识,被认为是疏朗俊伟奇特之士。后来到安徽,遇 到皇上下诏搜求散佚的书籍,先生上奏说翰林院著有《永乐大典》,里面有很多 当世见不着的古书,请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搜寻校阅,并且陈述的搜集方法也十 分完备。当时刘文正在军机处,却不高兴,认为不是紧要的政事而徒增烦恼,打 算建议让这事停下来,而唯独金坛文襄公认为先生的奏议很好,跟刘文正坚决争 执,最终采用先生的意见上奏给了皇上,四库全书馆从此启动了。先生进入京城, 住在馆中,纂修《日下旧闻》。不久,文正去世,文襄任四库馆事务总裁,特别 看重先生。先生却不去拜访,还不时因主持馆中事跟他的意见抵触,文襄感到十 分遗憾。一天见到皇上,谈及先生,皇上便称许朱筠学问文章远超别人,文襄默 然不能发话,先生因此而安然无事。其后督理福建学政,过了一年,皇上派他弟 弟珪接替他,回来几个月,就去世了
25.(1)言之必可行也 无所苟而已矣 (2)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 者,徒以吾两人在也。(3)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4)举世皆浊 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5)怨归去得疾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参考翻译】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和他的弟弟石君珪,年少时都 以会写文章而出名。先生乾隆十九年中进士,授官编修,后升至日讲起居注官, 翰林院侍读学士,督管安徽学政,因过降级,又重为编修。 先生起初受到诸城刘文正公赏识,被认为是疏朗俊伟奇特之士。后来到安徽,遇 到皇上下诏搜求散佚的书籍,先生上奏说翰林院著有《永乐大典》,里面有很多 当世见不着的古书,请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搜寻校阅,并且陈述的搜集方法也十 分完备。当时刘文正在军机处,却不高兴,认为不是紧要的政事而徒增烦恼,打 算建议让这事停下来,而唯独金坛文襄公认为先生的奏议很好,跟刘文正坚决争 执,最终采用先生的意见上奏给了皇上,四库全书馆从此启动了。先生进入京城, 住在馆中,纂修《日下旧闻》。不久,文正去世,文襄任四库馆事务总裁,特别 看重先生。先生却不去拜访,还不时因主持馆中事跟他的意见抵触,文襄感到十 分遗憾。一天见到皇上,谈及先生,皇上便称许朱筠学问文章远超别人,文襄默 然不能发话,先生因此而安然无事。其后督理福建学政,过了一年,皇上派他弟 弟珪接替他,回来几个月,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