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五校联盟2013届高三联考 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豆豉(chi) 菡萏(han) 肱动脉(hong) 嗜痂之癖 B.鸣啭( zhuan)嵯峨(cu6) 小妮子(ni) 缘悭一面(qian) C.嗾使(s6u) 玉钏( chuan)体己话(ti) 心肌梗塞(sai) D.珐琅(fa) 逋欠(bu) 节骨眼(jie) 微创手 术( chuang)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杭州是他梦开始的地方,如今他的乒乓球教练生涯在这里告别,只能说是冥 冥中的一种缘份。周树森说:“身在异乡,最想念的就是杭州的菜,炒年糕、油 焖笋等,现在终于可以抚慰一下自己这思乡的肠胃了。” B.博爱县柏山镇马营观村村民钟和钢和杜晓玲夫妇在电话中说,他们家养鸡厂 附近的排涝河最近被有关部门修成了景观河,河两岸、河底都被硬化,致使排水 不畅,造成大批鸡死亡。 C.麦秆的顶端生长着一片又大又长的叶子,从茎秆向上慢慢地舒展开来。麦穗 就藏在这片叶子中间,隐隐约约露出尖尖的头。嫩绿的穗子上长满又细又长的直 直的须毛。麦粒就发育在这些须毛下的皮壳中。 D.目前,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正在部署地方进一步做好相关数据的核实工作 同时抓紧研究建立融资平台公司债务统计报告制度,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规模 控制和风险遇警机制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 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B.人们说他是雷锋式的好青年,一向乐于助人,真正做到了从善如流,相关事 迹还在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 C.12月30日,我县首部乡镇志书在风景秀丽的古镇汤池正式面市,县地方志 编纂委员会、县政府党组成员、县政府各单位领导同志参加了出版发布会。 D.温岭是全国首个实现村务电视全公开的县级市。截至目前,全市行政村实现 了村务电视公开全覆盖,每个村民都可以随时打开电视查村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很多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这些不应该在一次次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 盖”更新。尤其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 作为拆除的依据。 B.2012年5月1日起实施的《快递服务》国家标准规定,快递公司收派员将快 件交给收件人时,应告知收件人当面验收快件,这意味着快递公司将无权要求消 费者“先签字后验货”。 C.不管网络游戏是以软件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某种数字化的形式、在线的形式 或者其他任何形式出现,都只具一种技术的属性,这改变不了它所承载的文化内 容的本质。 D.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 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浙江省五校联盟 2013 届高三联考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豆豉(chǐ) 菡萏(hàn) 肱动脉(hōng) 嗜痂之癖 (jiā) B.鸣啭(zhuǎn) 嵯峨(cuó) 小妮子(nī) 缘悭一面(qiān) C.嗾使(sǒu) 玉钏(chuàn) 体己话(tī) 心肌梗塞(sāi) D.珐琅(fà) 逋欠(bū) 节骨眼(jiē) 微创手 术(chuāng)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杭州是他梦开始的地方,如今他的乒乓球教练生涯在这里告别,只能说是冥 冥中的一种缘份。周树森说:“身在异乡,最想念的就是杭州的菜,炒年糕、油 焖笋等,现在终于可以抚慰一下自己这思乡的肠胃了。” B.博爱县柏山镇马营观村村民钟和钢和杜晓玲夫妇在电话中说,他们家养鸡厂 附近的排涝河最近被有关部门修成了景观河,河两岸、河底都被硬化,致使排水 不畅,造成大批鸡死亡。 C.麦秆的顶端生长着一片又大又长的叶子,从茎秆向上慢慢地舒展开来。麦穗 就藏在这片叶子中间,隐隐约约露出尖尖的头。嫩绿的穗子上长满又细又长的直 直的须毛。麦粒就发育在这些须毛下的皮壳中。 D.目前,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正在部署地方进一步做好相关数据的核实工作。 同时抓紧研究建立融资平台公司债务统计报告制度,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规模 控制和风险遇警机制。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 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B.人们说他是雷锋式的好青年,一向乐于助人,真正做到了从善如流,相关事 迹还在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 C.12 月 30 日,我县首部乡镇志书在风景秀丽的古镇汤池正式面市,县地方志 编纂委员会、县政府党组成员、县政府各单位领导同志参加了出版发布会。 D.温岭是全国首个实现村务电视全公开的县级市。截至目前,全市行政村实现 了村务电视公开全覆盖,每个村民都可以随时打开电视查村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很多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这些不应该在一次次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 盖”更新。尤其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 作为拆除的依据。 B.2012 年 5 月 1 日起实施的《快递服务》国家标准规定,快递公司收派员将快 件交给收件人时,应告知收件人当面验收快件,这意味着快递公司将无权要求消 费者“先签字后验货”。 C.不管网络游戏是以软件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某种数字化的形式、在线的形式 或者其他任何形式出现,都只具一种技术的属性,这改变不了它所承载的文化内 容的本质。 D.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 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5.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3分)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几年前就已引起关注的“民工荒”现象,在今年表现 得尤其突出,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经济地图的悄然变化,中西部开始与东 部展开争抢农民工的激烈竞争。 重庆市多家企业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处,通过拉横幅、发传单、现场咨询等 方式做宣传,希望返乡过春节的农民工能在春节后,留在重庆上班。昆明有些机 构发出慰问信,承诺“有充裕的工作岗位,有收入的保障,有公租房、子女入学 等政策环境,而且能就近照顾老人和孩子,免去亲情的牵挂和旅途的奔波,获得 家的归属感” 与中西部地区积极挽留老乡相对应的是,东部城市对农民工同样“求贤若渴”。 许多东部的城市为了解决用工荒的问题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包括提高工资待遇, 解决子女就学问题,降低就业门槛,甚至调整临时户籍政策等等。 面对家乡的就业机会,农民工究竟何去何从?根据目前的调查,东部城市仍然是 农民工外出就业的主要地区,但已经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途径,未来的情况尚 难判断,然而农民工的就业选择会越来越多元化成为一种必然 6.下面这个图形是在许多饮料包装及分类垃圾箱上常见的标志,请你写出它所 表达的含义。(4分) 7.近年来,随着电脑进入千家万户,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许多人的购物 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迷上了网上购物,足不出户,轻点鼠标, 交易在转瞬间完成。网上购物快捷,轻松,确实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少方便。 然而随着网上消费的流行,烦恼也如影随形,某些计算机病毒集团通过植入木马 病毒程序控制计算机来窃取别人财物,把网购人群当作摇钱树。最近发布的 《2010-2011中国互联网安全研究报告》显示,每月新增网购木马数量近3000 个 针对上述现象请发表一下你的看法。(100字左右)(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 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 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 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 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 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 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 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 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 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 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 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 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 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
5.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20 字)(3 分)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几年前就已引起关注的“民工荒”现象,在今年表现 得尤其突出,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经济地图的悄然变化,中西部开始与东 部展开争抢农民工的激烈竞争。 重庆市多家企业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处,通过拉横幅、发传单、现场咨询等 方式做宣传,希望返乡过春节的农民工能在春节后,留在重庆上班。昆明有些机 构发出慰问信,承诺“有充裕的工作岗位,有收入的保障,有公租房、子女入学 等政策环境,而且能就近照顾老人和孩子,免去亲情的牵挂和旅途的奔波,获得 家的归属感”。 与中西部地区积极挽留老乡相对应的是,东部城市对农民工同样“求贤若渴”。 许多东部的城市为了解决用工荒的问题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包括提高工资待遇, 解决子女就学问题,降低就业门槛,甚至调整临时户籍政策等等。 面对家乡的就业机会,农民工究竟何去何从?根据目前的调查,东部城市仍然是 农民工外出就业的主要地区,但已经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途径,未来的情况尚 难判断,然而农民工的就业选择会越来越多元化成为一种必然。 6.下面这个图形是在许多饮料包装及分类垃圾箱上常见的标志,请你写出它所 表达的含义。(4 分) 7.近年来,随着电脑进入千家万户,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许多人的购物 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迷上了网上购物,足不出户,轻点鼠标, 交易在转瞬间完成。网上购物快捷,轻松,确实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少方便。 然而随着网上消费的流行,烦恼也如影随形,某些计算机病毒集团通过植入木马 病毒程序控制计算机来窃取别人财物,把网购人群当作摇钱树。最近发布的 《2010-2011 中国互联网安全研究报告》显示,每月新增网购木马数量近 3000 个。 针对上述现象请发表一下你的看法。(100 字左右)(5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9 分) 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 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 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 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 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 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 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 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 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 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 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 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 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 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
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 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 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 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 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 后世得到回应。 [注]①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8.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 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 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 越前人 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 9.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 B.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 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 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 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 10.文章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是如何理解的?(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乡下的秋天 汪红琼 当太阳在豆荚里结籽的时候,秋光就像叶子一样薄了 踩着阳光的经脉,一群打枣的小手在空中飞舞。成熟的枣儿不熟的童心,挺着几 竿竹棍,把秋色摇落。那枣子,胖嘟嘟的,喜气洋洋地滚满一地,那欢声笑语 轻快明亮,像鸟叫一样直啄我心。我扔下手中的赶鸡篙说,妈,我不给你赶鸡了, 我想去玩。妈说不行,这几天的日头一溜就没得了,谷不晒干怎能卖钱给你买花 衣服穿。我说我管你呢,你把谷晒这里让鸡随便吃得了,反正我今天不帮你赶鸡 了。妈不多和我理论,拿耙子围着禾场把谷划拉一圈后说,给你两角钱买东西吃, 你再帮我赶一天鸡,好不?望着她手中的钱,我站在那里磨蹭许久,又默默地接 过来。但心中,恨透了那些鸡们,扬起竹竿就是一阵猛追紧打,直到满天鸡飞叫, 落下一地毛才住手。麻雀己经啾儿啾儿地向禾场洒下了一片激越的叫声。 空气里流淌着秋天咝咝的声音。我孤单地坐在半块砖头上,看树上的秋虫怎样发 出最后的喘息,看远处人们起伏不断的身影。秋空明净而辽远,我小小的心灵已 经衰草离离。那个肩头飘扬着彩色气球的货郎怎还不来?我捏着两角钱,捏着 把汘,心里咚咚不停地拨着妈教给我的小算盘:五分钱一根的管子糖,两角钱可 以买四根,等货郎来了一定要他卖五根,万一他不肯,就不买他的了。妈每次给
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 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 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 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 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 后世得到回应。 [注]①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8.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 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 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 越前人。 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 9.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 B.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 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 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 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 10.文章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是如何理解的?(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20 分) 乡下的秋天 汪红琼 当太阳在豆荚里结籽的时候,秋光就像叶子一样薄了。 踩着阳光的经脉,一群打枣的小手在空中飞舞。成熟的枣儿不熟的童心,挺着几 竿竹棍,把秋色摇落。那枣子,胖嘟嘟的,喜气洋洋地滚满一地,那欢声笑语, 轻快明亮,像鸟叫一样直啄我心。我扔下手中的赶鸡篙说,妈,我不给你赶鸡了, 我想去玩。妈说不行,这几天的日头一溜就没得了,谷不晒干怎能卖钱给你买花 衣服穿。我说我管你呢,你把谷晒这里让鸡随便吃得了,反正我今天不帮你赶鸡 了。妈不多和我理论,拿耙子围着禾场把谷划拉一圈后说,给你两角钱买东西吃, 你再帮我赶一天鸡,好不?望着她手中的钱,我站在那里磨蹭许久,又默默地接 过来。但心中,恨透了那些鸡们,扬起竹竿就是一阵猛追紧打,直到满天鸡飞叫, 落下一地毛才住手。麻雀已经啾儿啾儿地向禾场洒下了一片激越的叫声。 空气里流淌着秋天咝咝的声音。我孤单地坐在半块砖头上,看树上的秋虫怎样发 出最后的喘息,看远处人们起伏不断的身影。秋空明净而辽远,我小小的心灵已 经衰草离离。那个肩头飘扬着彩色气球的货郎怎还不来?我捏着两角钱,捏着一 把汗,心里咚咚不停地拨着妈教给我的小算盘:五分钱一根的管子糖,两角钱可 以买四根,等货郎来了一定要他卖五根,万一他不肯,就不买他的了。妈每次给
我钱的时候,都这样叮嘱我、教导我。直到如今,每当我去买东西和人家砍不下 价来时,总忘不了迸一句“我不买你的了”。 我很小气,像我妈。奶奶在世的时候,这样说过,为了篱边桔树上那挂满枝头的 桔子。奶奶刚伸手去摘的时候,我喝住了:“不给你吃,你去吃鸡屎。”秋风顺 着篱笆根溜过,把零落的柴屑吹得像小动物一样走动。妈在屋里一边把反复翻晒 过的谷物归仓,一边传出尖叫来唤我:“叫老婆子来背她的口粮!”老婆子就是 奶奶,是妈对奶奶的称呼。妈每年秋天给奶奶口粮时,总要数落,说我和哥哥小 的时候,老婆子不肯抱我们,经常睁着一双大眼看我们坐在地上摸鸡屎吃。老婆 子现在老了,动不得了,每年却还要吃她几百斤粮食。妈对老婆子感到无可奈何, 我也跟着不喜欢,虽然我早已忘记了鸡屎的味道 我去喊奶奶,弓着小脚背,在屋门前凸凹不平的路上,在铺着柴草的禾场上,上 下乱蹦,像一只误入歧途的蚂蚱。透过淡淡的暮霭,我看到了那一面熟悉的土坯 墙,还有那从墙上浸透过来迎接我的微弱的灯光。我喊奶奶,奶奶颤动着小脚颠 出她的小屋,孑立的身影像一根衰草在摇晃。我说奶奶我妈让你去背你的口粮, 奶奶的老脸便笑开了,深褐色的老人斑仿佛枯叶牵着枯叶在地上走,那一棵棵在 秋风中无力摇动的白发,使我牢牢地记住了秋天的暮霭,那幽蓝的林梢是怎样地 降下了奶奶一生的大幕。 天空高了又高,日子凉了又凉。凉凉的月光,一下子泻下来,小小的村庄,就淹 没在月色里了。草丛里的蟋蟀合唱团,唱的还是往年的那首老歌,和我的童年 起,被田野上刮过的一阵风吹着,轻盈、悠忽而散漫 11.简析第二段中的“儿童打枣”场景描写的作用。(3分) 12.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①我捏着两角钱,捏着一把汗 ②还有那从墙上浸透过来迎接我的微弱的灯光 13.赏析文章划线的段落。(4分) 14.“妈妈”和“奶奶”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两个人物形象,她们的关系又很耐人 寻味,试作分析。(5分) 15.有人说将本文的标题改为“乡村的秋天”味道就变了,试结合全文谈谈你对 这篇文章标题和主题的理解。(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答李端叔书 (宋)苏轼 轼顿首再拜。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仿 佛其为人矣。寻常不通书问,怠慢之罪,犹可阔略,及足下斩然在疚①,亦不能 以一字奉慰,舍弟子由至,先蒙惠书,又复懒不即答,顽钝废礼,一至于此,而 足下终不弃绝,递②中再辱手书,待遇益隆,览之面热汗下也。 足下才高识明,不应轻许与人,得非用黄鲁直、秦太虚辈语,真以为然耶? 不肖为人所憎,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歜③、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以 子为妄则不可,遂欲以移之众口,又大不可也。 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得不已,又举制策。其实 何所有?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 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至今坐此得罪几死所谓“齐虏以口舌得 官”直可笑也。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妄论利害,谗说得失,此正
我钱的时候,都这样叮嘱我、教导我。直到如今,每当我去买东西和人家砍不下 价来时,总忘不了迸一句“我不买你的了”。 我很小气,像我妈。奶奶在世的时候,这样说过,为了篱边桔树上那挂满枝头的 桔子。奶奶刚伸手去摘的时候,我喝住了:“不给你吃,你去吃鸡屎。”秋风顺 着篱笆根溜过,把零落的柴屑吹得像小动物一样走动。妈在屋里一边把反复翻晒 过的谷物归仓,一边传出尖叫来唤我:“叫老婆子来背她的口粮!”老婆子就是 奶奶,是妈对奶奶的称呼。妈每年秋天给奶奶口粮时,总要数落,说我和哥哥小 的时候,老婆子不肯抱我们,经常睁着一双大眼看我们坐在地上摸鸡屎吃。老婆 子现在老了,动不得了,每年却还要吃她几百斤粮食。妈对老婆子感到无可奈何, 我也跟着不喜欢,虽然我早已忘记了鸡屎的味道。 我去喊奶奶,弓着小脚背,在屋门前凸凹不平的路上,在铺着柴草的禾场上,上 下乱蹦,像一只误入歧途的蚂蚱。透过淡淡的暮霭,我看到了那一面熟悉的土坯 墙,还有那从墙上浸透过来迎接我的微弱的灯光。我喊奶奶,奶奶颤动着小脚颠 出她的小屋,孑立的身影像一根衰草在摇晃。我说奶奶我妈让你去背你的口粮, 奶奶的老脸便笑开了,深褐色的老人斑仿佛枯叶牵着枯叶在地上走,那一棵棵在 秋风中无力摇动的白发,使我牢牢地记住了秋天的暮霭,那幽蓝的林梢是怎样地 降下了奶奶一生的大幕。 天空高了又高,日子凉了又凉。凉凉的月光,一下子泻下来,小小的村庄,就淹 没在月色里了。草丛里的蟋蟀合唱团,唱的还是往年的那首老歌,和我的童年一 起,被田野上刮过的一阵风吹着,轻盈、悠忽而散漫。 11.简析第二段中的“儿童打枣”场景描写的作用。(3 分) 12.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 分) ①我捏着两角钱,捏着一把汗 ②还有那从墙上浸透过来迎接我的微弱的灯光 13.赏析文章划线的段落。(4 分) 14.“妈妈”和“奶奶”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两个人物形象,她们的关系又很耐人 寻味,试作分析。(5 分) 15.有人说将本文的标题改为“乡村的秋天”味道就变了,试结合全文谈谈你对 这篇文章标题和主题的理解。(5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7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0 题。(19 分) 答李端叔书 (宋)苏轼 轼顿首再拜。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仿 佛其为人矣。寻常不通书问,怠慢之罪,犹可阔略,及足下斩然在疚①,亦不能 以一字奉慰,舍弟子由至,先蒙惠书,又复懒不即答,顽钝废礼,一至于此,而 足下终不弃绝,递②中再辱手书,待遇益隆,览之面热汗下也。 足下才高识明,不应轻许与人,得非用黄鲁直、秦太虚辈语,真以为然耶? 不肖为人所憎,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歜③、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以 二子为妄则不可,遂欲以移之众口,又大不可也。 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得不已,又举制策。其实 何所有?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 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至今坐此得罪几死所谓“齐虏以口舌得 官”直可笑也。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妄论利害,谗说得失,此正
制科人习气。譬之候虫时鸟,自鸣自已,何足为损益。轼每怪时人待轼过重,而 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 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 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 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 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 自得罪后,不敢作文字。此书虽非文,然信笔书意,不觉累幅,亦不须 示人。必喻此意。岁行尽,寒苦。惟万万节哀强食。不次。 【注】①斩然在疚:卧病在床。②递:驿站传递。③昌歜:菖蒲根的腌制品。又 称昌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 仿佛:好像。 B.无一字见及 见:动词前,表示自己 C.复创相推与 与:称赞。 D.必喻此意 喻:明白、理解。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足下终不弃绝 终苟免而不怀仁 B.遂欲以移之众口 曼辞以自饰 C.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念谁为之戕贼 D.以取妍于人 其制稍异于前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感于李端书对自己的殷殷关切而作此文,又谆谆告诫他,各人自有喜好, 不必受别人的影响而对自己赞誉有加。 B.作者认为自己以往那些品评古今人物、纵论为政是非的策论文章,其实都不 过是书生的泛泛空论,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恰恰是应试科举养成的毛病,实在 不足称道。 C.谪居期间,作者唯恐为声名所累,混迹于普通百姓中间,别人不识则喜,李 端书赞誉则忧,足见因写文章获罪一事对他心灵的打击很大。 D.本文感情真挚,主要采用直抒胸臆方法,表达了自己已厌倦官场游戏,淡泊 利禄声名,醉心田园山野的乐趣。三处比喻手法的运用也通俗、贴切,形象生动 地传达苏轼丰富的内心情感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至今坐此得罪几死 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直可笑也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不肖为人所憎,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歜、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 (3分) (2)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摄山秋夕 屈大均
制科人习气。譬之候虫时鸟,自鸣自已,何足为损益。轼每怪时人待轼过重,而 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 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 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 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 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 自得罪后,不敢作文字。此书虽非文,然信笔书意,不觉累幅,亦不须 示人。必喻此意。岁行尽,寒苦。惟万万节哀强食。不次。 【注】①斩然在疚:卧病在床。②递:驿站传递。③昌歜:菖蒲根的腌制品。又 称昌菹。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 仿佛:好像。 B.无一字见及 见:动词前,表示自己。 C.复创相推与 与:称赞。 D.必喻此意 喻:明白、理解。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足下终不弃绝 终苟免而不怀仁 B.遂欲以移之众口 曼辞以自饰 C.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念谁为之戕贼 D.以取妍于人 其制稍异于前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感于李端书对自己的殷殷关切而作此文,又谆谆告诫他,各人自有喜好, 不必受别人的影响而对自己赞誉有加。 B.作者认为自己以往那些品评古今人物、纵论为政是非的策论文章,其实都不 过是书生的泛泛空论,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恰恰是应试科举养成的毛病,实在 不足称道。 C.谪居期间,作者唯恐为声名所累,混迹于普通百姓中间,别人不识则喜,李 端书赞誉则忧,足见因写文章获罪一事对他心灵的打击很大。 D.本文感情真挚,主要采用直抒胸臆方法,表达了自己已厌倦官场游戏,淡泊 利禄声名,醉心田园山野的乐趣。三处比喻手法的运用也通俗、贴切,形象生动 地传达苏轼丰富的内心情感。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人 苦 不 自 知 既 以 此 得 因 以 为 实 能 之 故 至今 坐此 得 罪 几 死 所 谓 “齐 虏 以 口 舌 得 官” 直 可 笑 也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 不肖为人所憎,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歜、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 (3 分) (2) 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4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21-22 题。(7 分) 摄山秋夕 屈大均
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 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 松门开积翠,潭水入空明。 渐觉天鸡晓,披衣念远征。 注:屈大均,广东番禺人,清兵陷广州后,投身抗清斗争。失败后,削发为僧。 32岁还俗,两次北游,联络反清志士,力图恢复大明。此诗写于北游途中,摄 山,又名栖霞山。 21.这首诗颔联中的“疑”字特别精当,极具表现力,试作简要分析。(3分) 2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礼何?”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 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23.孔子的《论语》中的“礼”是指什么,请简要解释。(2分) 2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一谈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和“礼”的关系。(3 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砭人肌骨 山川寂寥。(欧阳修《秋声赋》 (2)天高地迥, ;兴尽悲来, 。(王勃《滕王阁序》) (3)客喜而笑, 肴核既尽 (苏轼《赤壁赋》) 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 。(《论语选读》) (5)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叶绍翁《游 园不值》)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时下,“控”这个字特别流行,如果人们沉浸于某物,似乎被物(事物)所役, 无论该物是宏大的还是细微的,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说自己是“某某控”。 比如 游戏控:近些年来由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电脑普及,网络游戏、单机游戏层出 不穷。酷爱玩游戏的人就可以说是游戏控。 大叔控:指喜欢了一个年龄比青年大的男人,喜欢说“大叔”的这个词的多数都 是动漫迷,所以,大叔一般都是动漫人物。 明星控:指特别喜欢明星的人,喜欢到疯狂。 包包控:看见包包有不能控制的购买欲和占有欲,尤其是喜欢的品牌或者新款 都有想拥有它的冲动。 微博控:对微博极度喜爱的人 零食控:指对零食有相当偏好的人,平时零食不离手,嘴不闲着。收入或零花钱 大部分用于购买零食,多半有宅的倾向,习惯于在看电影、玩游戏的时候大量消 耗零食。 这是一种意味深长的社会现象,有人说这是形为物役的典型表现,就像哲学家鲍 德里亚说的那样:“不仅是物对人的包围,更是物的意念对人的包围”。有人说
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 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 松门开积翠,潭水入空明。 渐觉天鸡晓,披衣念远征。 注:屈大均,广东番禺人,清兵陷广州后,投身抗清斗争。失败后,削发为僧。 32 岁还俗,两次北游,联络反清志士,力图恢复大明。此诗写于北游途中,摄 山,又名栖霞山。 21.这首诗颔联中的“疑”字特别精当,极具表现力,试作简要分析。(3 分) 2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4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24 题。(5 分)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礼何?”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 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23.孔子的《论语》中的“礼”是指什么,请简要解释。(2 分) 2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一谈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和“礼”的关系。(3 分)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1) ,砭人肌骨; ,山川寂寥。(欧阳修《秋声赋》) (2)天高地迥, ;兴尽悲来, 。(王勃《滕王阁序》) (3)客喜而笑, 。肴核既尽, 。(苏轼《赤壁赋》) (4) ,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 。(《论语选读》) (5)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 。(叶绍翁《游 园不值》) 四、作文(60 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时下,“控”这个字特别流行,如果人们沉浸于某物,似乎被物(事物)所役, 无论该物是宏大的还是细微的,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说自己是“某某控”。 比如: 游戏控:近些年来由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电脑普及,网络游戏、单机游戏层出 不穷。酷爱玩游戏的人就可以说是游戏控。 大叔控:指喜欢了一个年龄比青年大的男人,喜欢说“大叔”的这个词的多数都 是动漫迷,所以,大叔一般都是动漫人物。 明星控:指特别喜欢明星的人,喜欢到疯狂。 包包控:看见包包有不能控制的购买欲和占有欲,尤其是喜欢的品牌或者新款, 都有想拥有它的冲动。 微博控:对微博极度喜爱的人。 零食控:指对零食有相当偏好的人,平时零食不离手,嘴不闲着。收入或零花钱 大部分用于购买零食,多半有宅的倾向,习惯于在看电影、玩游戏的时候大量消 耗零食。 这是一种意味深长的社会现象,有人说这是形为物役的典型表现,就像哲学家鲍 德里亚说的那样:“不仅是物对人的包围,更是物的意念对人的包围”。有人说
这是对爱好的执着和痴迷,是真性情,明人张岱就曾说“人无癖不可交也,以其 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之交,以其无真气也”。如此等等,众说纷纭。 你是如何看待这个现象的,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 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浙江省五校联盟2013届高三联考语文(含1B模块) 参考答案 1.D(A肱 gongB啭 zhuanG塞se) 2.C(A缘分B养鸡场D预警) 3.D(A穿云裂石: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B从善如流:形 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像水从髙处流到低处一样自然。C此处应用“面 世”。面世:指作品、产品与世人见面:问世。面市:(产品)开始供应市场。) 4.B(A两面对一面,在“拆除”前加“是否”。C语序不当,“不管”放在“网 络游戏”之后。D句式杂糅,“拟采用”和“为准”杂糅,可改为“我们斟酌以 后拟采用大师儿子的说法”或者“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 5.“民工荒”导致东部与中西部劳动力争夺战 6.①它标志着商品或商品的包装是用可再生的材料制作的:②它提醒人们,在使 用完印有这种标志的商品后,将其送去回收,而不要当作普通垃圾扔掉。(每点 2分) 7.答题示例:①科技能造福人类,网上购物给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确实带来了 许多便捷。然而高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也会为虎作伥, 成为帮凶。②我们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生活便利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安全防范意 识。③国家要加强网络安全监控和网络安全立法,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言之 成理即可得分) 8.D(从第四段“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一句可看出,李清照是反 感“俗词”的。) 9.B(文章并末提及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的成就。) 10.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 此自成一家。(1分)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 的本来特征一一音乐性。(1分)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 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1分) 11.①渲染乡下秋天收获的热闹、欢快气氛。②表现儿童的无忧无虑的快乐。③ 反衬我为妈妈看谷子不能去玩的无奈郁闷。 12.①表现了我的担心,既担心货郎不来,又担心货郎不肯卖给我五个管子糖。 ②说明奶奶的土坯房破破烂烂,体现奶奶生活的艰辛 13.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作者精心选择了天空、月光、蟋蟀、田野 的风等意象,营造一种幽远、凄清、伤感的氛围,(1分)表达了岁月流逝,乡 下秋天的一如既往,以及作者童年往事的消散和作者对曾经的人事的无限感慨, (2分)揭示文章主题。以景作结,也使文章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这是对爱好的执着和痴迷,是真性情,明人张岱就曾说“人无癖不可交也,以其 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之交,以其无真气也”。如此等等,众说纷纭。 你是如何看待这个现象的,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 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 800 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浙江省五校联盟 2013 届高三联考 语文(含 1B 模块) 参考答案 1. D(A 肱 gōngB 啭 zhuànC 塞 sè) 2. C(A 缘分 B 养鸡场 D 预警) 3. D(A 穿云裂石: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B 从善如流:形 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自然。C 此处应用“面 世”。面世:指作品、产品与世人见面;问世。面市:(产品)开始供应市场。) 4. B(A 两面对一面,在“拆除”前加“是否”。C 语序不当,“不管”放在“网 络游戏”之后。D 句式杂糅,“拟采用”和“为准”杂糅,可改为“我们斟酌以 后拟采用大师儿子的说法”或者“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 准”。) 5. “民工荒”导致东部与中西部劳动力争夺战 6.①它标志着商品或商品的包装是用可再生的材料制作的;②它提醒人们,在使 用完印有这种标志的商品后,将其送去回收,而不要当作普通垃圾扔掉。(每点 2 分) 7.答题示例:①科技能造福人类,网上购物给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确实带来了 许多便捷。然而高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也会为虎作伥, 成为帮凶。②我们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生活便利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安全防范意 识。③国家要加强网络安全监控和网络安全立法,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言之 成理即可得分) 8.D(从第四段“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一句可看出,李清照是反 感“俗词”的。) 9.B(文章并末提及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的成就。) 10.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 此自成一家。(1 分)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 的本来特征——音乐性。(1 分)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 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1 分) 11.①渲染乡下秋天收获的热闹、欢快气氛。②表现儿童的无忧无虑的快乐。③ 反衬我为妈妈看谷子不能去玩的无奈郁闷。 12.①表现了我的担心,既担心货郎不来,又担心货郎不肯卖给我五个管子糖。 ②说明奶奶的土坯房破破烂烂,体现奶奶生活的艰辛。 13.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1 分)作者精心选择了天空、月光、蟋蟀、田野 的风等意象,营造一种幽远、凄清、伤感的氛围,(1 分)表达了岁月流逝,乡 下秋天的一如既往,以及作者童年往事的消散和作者对曾经的人事的无限感慨, (2 分)揭示文章主题。以景作结,也使文章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14.“妈妈”是一个勤劳、节俭、耿直、善良的乡下妇女,她秋收时节忙碌着晾 晒谷物、颗粒归仓,几分钱都斤斤计较,不满婆婆溢于言表,但是又每年供养着 婆婆。(2分)“奶奶”曾经也勤劳持家,现在年老体衰,靠儿媳养活,生活艰 辛孤独,是典型的乡下老太太的命运缩影。(2分)婆媳关系不融洽,有时相互 埋怨指责,但又能相安无事、平淡度日,这恰恰是成千上万乡村妇女生活的真实 写照。(1分) 15.“乡村”与“城市”相对,文雅,书面语色彩浓,易让人产生田园牧歌式的 恬静优美的联想。(1分)“乡下”与“城里”相对,通俗,口语化色彩浓,往 往有落后、贫穷、苦难的意思。(1分)本文通过帮妈妈看谷子、买管子糖、唤 奶奶背口粮三件琐碎的小事,主要不是为了讴歌乡村的田园风光,也不是为了赞 美乡村生活的安适自由,而只是客观真切地描写了乡下秋天的忙碌、贫乏和艰辛, (1分)表达作者对曾经的童年时光的无限感慨。(1分)用“乡下的秋天”做 题目,能很好地揭示了全文主题,同时贯穿全文,照应妈妈和奶奶的命运。(1 分 16.A(此处“仿佛”为“揣摩大概”或“想象”之意) 17.A(表转折,却。B介词,把;介词,用。C表被动;动词,此处为“引发 之意。D介词,从;介词,比。) 18.D(说“醉心田园山野的乐趣”不对,作者主要还是因文章得罪,希望混迹 众生,不为人所识以避祸,联系后文,连此信也不愿示人,可知心有忧惧,始终 惴惴。) 19.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至今/坐此得罪几死/所谓“齐 虏以口舌得官”/直可笑也。 20.(1)我被別人憎恨,可是唯独这两个人喜欢赞扬我,就像一个人喜欢吃昌歜 羊枣,是不容易问他这样的原因 (2)您恐怕是只听到我名声没有考察我的实情,只采取了花朵没有摘取果实?还 是想要从我的这些“病态”中有所收获 21.“疑”是怀疑的意思,通过对主人公的心理刻画,侧面写出了落叶沙沙, 夜不曾停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极不宁静的摄山秋夕 2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以景衬情(借景抒情)的手法。首联描写树上的叶片纷纷 坠落,使得栖息在树上的鸟儿被频频惊起,渲染秋夜山林的不平静,正面衬托作 者心绪的不平静。颈联描写门外浓密的青松,通澈的潭水,这种安谧恬静又反衬 了作者心中的波澜。为尾联作者披衣上路继续远行,念念不忘联络反清志士做了 充分的铺垫。 23.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 24.“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是“仁”的外在表现。仁是礼的内在根 据,仁心外化而成礼,依礼而行而成仁,这两个方面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恰成辩 证统一关系。 25.(1)其气凛冽,其意萧条 (2)觉宇宙之无穷,识盈虚之有数 (3)洗盏更酌,杯盘狼藉 (4)礼乐不兴,则民无所措手足
14.“妈妈”是一个勤劳、节俭、耿直、善良的乡下妇女,她秋收时节忙碌着晾 晒谷物、颗粒归仓,几分钱都斤斤计较,不满婆婆溢于言表,但是又每年供养着 婆婆。(2 分)“奶奶”曾经也勤劳持家,现在年老体衰,靠儿媳养活,生活艰 辛孤独,是典型的乡下老太太的命运缩影。(2 分)婆媳关系不融洽,有时相互 埋怨指责,但又能相安无事、平淡度日,这恰恰是成千上万乡村妇女生活的真实 写照。(1 分) 15.“乡村”与“城市”相对,文雅,书面语色彩浓,易让人产生田园牧歌式的 恬静优美的联想。(1 分)“乡下”与“城里”相对,通俗,口语化色彩浓,往 往有落后、贫穷、苦难的意思。(1 分)本文通过帮妈妈看谷子、买管子糖、唤 奶奶背口粮三件琐碎的小事,主要不是为了讴歌乡村的田园风光,也不是为了赞 美乡村生活的安适自由,而只是客观真切地描写了乡下秋天的忙碌、贫乏和艰辛, (1 分)表达作者对曾经的童年时光的无限感慨。(1 分)用“乡下的秋天”做 题目,能很好地揭示了全文主题,同时贯穿全文,照应妈妈和奶奶的命运。(1 分) 16.A(此处“仿佛”为“揣摩大概”或“想象”之意) 17.A(表转折,却。B 介词,把;介词,用。C 表被动;动词,此处为“引发” 之意。D 介词,从;介词,比。) 18.D(说“醉心田园山野的乐趣”不对,作者主要还是因文章得罪,希望混迹 众生,不为人所识以避祸,联系后文,连此信也不愿示人,可知心有忧惧,始终 惴惴。) 19.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至今/坐此得罪几死/所谓“齐 虏以口舌得官” /直可笑也。 20.(1) 我被别人憎恨,可是唯独这两个人喜欢赞扬我,就像一个人喜欢吃昌歜 羊枣,是不容易问他这样的原因 的。 (2) 您恐怕是只听到我名声没有考察我的实情,只采取了花朵没有摘取果实?还 是想要从我的这些“病态”中有所收获? 21.“疑”是怀疑的意思,通过对主人公的心理刻画,侧面写出了落叶沙沙,一 夜不曾停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极不宁静的摄山秋夕。 2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以景衬情(借景抒情)的手法。首联描写树上的叶片纷纷 坠落,使得栖息在树上的鸟儿被频频惊起,渲染秋夜山林的不平静,正面衬托作 者心绪的不平静。颈联描写门外浓密的青松,通澈的潭水,这种安谧恬静又反衬 了作者心中的波澜。为尾联作者披衣上路继续远行,念念不忘联络反清志士做了 充分的铺垫。 23.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 24.“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是“仁”的外在表现。仁是礼的内在根 据,仁心外化而成礼,依礼而行而成仁,这两个方面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恰成辩 证统一关系。 25.(1)其气凛冽,其意萧条 (2)觉宇宙之无穷,识盈虚之有数 (3)洗盏更酌,杯盘狼藉 (4)礼乐不兴,则民无所措手足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参考译文 苏轼顿首再拜。(我)听说足下的名字很久了,又常常在朋友那里读到您作的诗 文,虽然见的还不算多,也足以想象您的为人了。平常没有书信往来问候,(我 对您的)怠慢之罪还可以宽恕,可是等到您卧病在床了,也没有只言片语来慰问 您,(这就不可饶恕了)。倒是我弟弟子由来,先捎来先生的书信,(即便如此 我)又犯懒没有立即回复,(我)愚顽迟钝没有礼貌,竟到了这个地步,可是您 始终不抛弃我,不和我断绝朋友关系,从驿递中再次得到您的亲笔信,(您)对 待我更加隆重,看了您的信真令我脸热汗流啊。 先生才华横溢见识高明,不应该轻易赞许一个人,莫非您是采纳了黄庭坚、秦观 这些人的话,您真以为是这样吗? 我被别人憎恨,可是唯独这两个人喜欢赞扬我,就像一个人喜欢吃昌歜羊枣,是 不容易问他这样的原因的。如果认为这两个人的口味不对,那样不行,可是如果 把他们的口味强加为众人的口味,又更加不行了。 我年少时读书写文章,不过专门为了应对科举罢了。进士及第之后,又贪得无厌, 去考什么制策,我实际上有什么才能?制策的科号叫“直言极谏”,所以我常常 纵论古今,评论是非,不过是来应和这个科名罢了。做人苦于没有自知之明,我 已经得到了这个官,于是就认为自己有经天纬地的才能,所以到现在,因此犯罪 几乎死掉,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齐人娄敬凭借能言善辩得到官职”,实在可笑啊 然而世上的人于是就认为我苏轼直言进谏是想要确立(与变法派)不同(的政治 主张),那就错了。虚妄地谈论为政的利害得失,这正是制科人的不良习气。譬 如候鸟时虫自鸣自唱,(对于治理国家)哪里谈得上什么损害和帮助。我常常惊 讶于人们对我苏轼过于看重,而现在足下又像这样称赞我,这就更加不是我的真 实情况了。 获罪以来,我努力地封闭自己。常常穿着草鞋,驾着一叶扁舟,放浪形骸于山水 之间,与乡野的樵夫渔民一起,常常被路上碰见的醉汉推搡诟骂,(每遇到这种 情况)我就很高兴自己渐渐不被人认识了。平生亲友没有只言片语寄给我,即便 我写信给他们,他们也不回复,大多还在暗自庆幸免受我连累。(在这种情况下) 您又开始来赞扬我,这特别不是我期望的。 树上有木瘤,石头上有晕斑,犀角有洞腔,以此来取悦于人,这都是事物的病态 表征 被贬以来,无事可做,我默默地深自反省,回首我这三十年来的所作所为,大多 都是这种病态啊。先生知道的都是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恐怕是只听到我 名声没有考察我的实情,只采取了花朵没有摘取果实?还是想要从我的这些“病 态”中有所收获?这件事不当面讲不能尽言其详 自从我犯罪后,就不敢再轻易提笔作文。这封回信虽算不得什么文章,但信笔写 来也已不知不觉累积成篇,先生也不要给别人看,一定要明白我的这个意思。 年快过完了,现在十分寒冷。希望您千千万万要节制悲伤的情绪努力饮食。 好了,不再一一地说了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参考译文: 苏轼顿首再拜。(我)听说足下的名字很久了,又常常在朋友那里读到您作的诗 文,虽然见的还不算多,也足以想象您的为人了。平常没有书信往来问候,(我 对您的)怠慢之罪还可以宽恕,可是等到您卧病在床了,也没有只言片语来慰问 您,(这就不可饶恕了)。倒是我弟弟子由来,先捎来先生的书信,(即便如此 我)又犯懒没有立即回复,(我)愚顽迟钝没有礼貌,竟到了这个地步,可是您 始终不抛弃我,不和我断绝朋友关系,从驿递中再次得到您的亲笔信,(您)对 待我更加隆重,看了您的信真令我脸热汗流啊。 先生才华横溢见识高明,不应该轻易赞许一个人,莫非您是采纳了黄庭坚、秦观 这些人的话,您真以为是这样吗? 我被别人憎恨,可是唯独这两个人喜欢赞扬我,就像一个人喜欢吃昌歜羊枣,是 不容易问他这样的原因的。如果认为这两个人的口味不对,那样不行,可是如果 把他们的口味强加为众人的口味,又更加不行了。 我年少时读书写文章,不过专门为了应对科举罢了。进士及第之后,又贪得无厌, 去考什么制策,我实际上有什么才能?制策的科号叫“直言极谏”,所以我常常 纵论古今,评论是非,不过是来应和这个科名罢了。做人苦于没有自知之明,我 已经得到了这个官,于是就认为自己有经天纬地的才能,所以到现在,因此犯罪 几乎死掉,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齐人娄敬凭借能言善辩得到官职”,实在可笑啊! 然而世上的人于是就认为我苏轼直言进谏是想要确立(与变法派)不同(的政治 主张),那就错了。虚妄地谈论为政的利害得失,这正是制科人的不良习气。譬 如候鸟时虫自鸣自唱,(对于治理国家)哪里谈得上什么损害和帮助。我常常惊 讶于人们对我苏轼过于看重,而现在足下又像这样称赞我,这就更加不是我的真 实情况了。 获罪以来,我努力地封闭自己。常常穿着草鞋,驾着一叶扁舟,放浪形骸于山水 之间,与乡野的樵夫渔民一起,常常被路上碰见的醉汉推搡诟骂,(每遇到这种 情况)我就很高兴自己渐渐不被人认识了。平生亲友没有只言片语寄给我,即便 我写信给他们,他们也不回复,大多还在暗自庆幸免受我连累。(在这种情况下) 您又开始来赞扬我,这特别不是我期望的。 树上有木瘤,石头上有晕斑,犀角有洞腔,以此来取悦于人,这都是事物的病态 表征。 被贬以来,无事可做,我默默地深自反省,回首我这三十年来的所作所为,大多 都是这种病态啊。先生知道的都是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恐怕是只听到我 名声没有考察我的实情,只采取了花朵没有摘取果实?还是想要从我的这些“病 态”中有所收获?这件事不当面讲不能尽言其详。 自从我犯罪后,就不敢再轻易提笔作文。这封回信虽算不得什么文章,但信笔写 来也已不知不觉累积成篇,先生也不要给别人看,一定要明白我的这个意思。 一年快过完了,现在十分寒冷。希望您千千万万要节制悲伤的情绪努力饮食。 好了,不再一一地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