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会考复习安阳高中高三语文会考模拟卷精编与解析 编者:洪汉友时间:2010.01.08印数:590班级 姓名 名句默写。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独立,形影相吊。(《陈情表》) 2、千呼万唤始出来, (《琵琶行》)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 4、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论语》) 5、子曰 小人喻于利。”(《论语》) 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劝学》) 7、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沁园春·长沙》) 8、 ,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阿房宫赋》) 10、长太息以掩涕兮 (《离骚》) 11、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行》) 12、大江东去, 。(《念奴娇·赤壁怀古》) 13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14、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 ”(《论语》) 1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蜀道难》) 1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 17、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论语》) 1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 (《劝学》) 19 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20、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荷塘月色》) 21、亦以明死生之大 。(《五人墓碑记》) 死当结草。(《陈情表》) 23、想当年,金戈铁马,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不愤不启 则不复也。(《论语》) 参考答案 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2、犹抱琵琶半遮面3、多情自古伤离别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5、君子喻于义6、驽马十驾7、浪遏飞舟 8、万里悲秋常作客 9、歌台暧响,春光融融10、哀民生之多艰 11、相逢何必曾相识 12、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13、别有幽愁暗恨生 14、不以人废言 15、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16、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17、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8、水为之而寒于水 19、纵一苇之所如 20、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21、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22、臣生当陨首 23、气吞万里如虎 24、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二、文言文翻译 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3、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4、吾非斯人徒与而谁与? 5、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6、夫晋,何厌之有?
1 浙江省会考复习 安阳高中高三语文会考模拟卷精编与解析 编者:洪汉友 时间:2010.01.08 印数:590 班级 姓名 一、名句默写。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独立,形影相吊。(《陈情表》) 2、千呼万唤始出来, 。(《琵琶行》) 3、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 4、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论语》) 5、子曰:“ ,小人喻于利。” (《论语》) 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劝学》) 7、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沁园春·长沙》) 8、 ,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9、 ,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阿房宫赋》) 10、长太息以掩涕兮, 。(《离骚》) 11、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行》) 12、大江东去, 。(《念奴娇·赤壁怀古》) 13、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14、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 。” (《论语》) 1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蜀道难》) 1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 17、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论语》) 1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 。(《劝学》) 19、 ,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20、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荷塘月色》) 21、亦以明死生之大, 。(《五人墓碑记》) 22、 ,死当结草。(《陈情表》) 23、想当年,金戈铁马,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4、不愤不启, 。 ,则不复也。(《论语》) 参考答案: 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犹抱琵琶半遮面 3、多情自古伤离别 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5、君子喻于义 6、驽马十驾 7、浪遏飞舟 8、万里悲秋常作客 9、歌台暧响,春光融融 10、哀民生之多艰 11、相逢何必曾相识 12、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3、别有幽愁暗恨生 14、不以人废言 15、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16、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7、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8、水为之而寒于水 19、纵一苇之所如 20、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21、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22、臣生当陨首 23、气吞万里如虎 24、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二、文言文翻译。 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3、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4、吾非斯人徒与而谁与? 5、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6、夫晋,何厌之有?
7、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8、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9、既来之,则安之 10、居则曰:“不吾知也!” 11、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参考译文: 1、外有敌军进犯,内又有饥荒发生 2、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我来治理它,等到三年,可使百姓衣食丰足。 3、像洪水一般的坏东西到处都是,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 4、如果不跟世上人相处又跟谁相处呢? 5、暮春时节,换季的春服穿上了身,约上五六位青年人,六七个少年人,在沂河里洗一洗, 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 6、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7、借助别人的力量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了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秦 晋的混乱来代替原先的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 8、君子疾恨那种不直说想要做什么却一定另编托辞的做法。 9、把他们招来之后,就好好安顿他们。 10、(你们)平时常说:“世上没有人了解我呀!” 11、孔子不由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选择题 (一)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B A.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B吾羞,不忍为之下 C.君子博学而旦参省乎己 D.侣鱼虾而友麋鹿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A.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B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C.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去今之墓而葬焉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亡 B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C冉有、季路见于孔子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4、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 A.臣闻求木之长者 B求人可使报秦者 C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5、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正襟危坐而问客日危坐:端正地坐着 B.举匏樽以相属相属:互相嘱托 C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酾酒:滤酒,这里指斟酒D.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共食:共同享用 6、下列句子体现的心境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D)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C.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D.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7、下列内容不属于引起第二段(指“苏子愀然”这一段)中“客”所说的“悲”(托遗响于 悲风)的原因的一项是(C) A.当年英雄豪杰,如今难觅踪影B.宇宙无穷,人生短暂 C.曹操当年被周郎所困,英雄气短D.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2
2 7、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8、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9、既来之,则安之。 10、居则曰:“不吾知也!” 11、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参考译文: 1、外有敌军进犯,内又有饥荒发生。 2、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我来治理它,等到三年,可使百姓衣食丰足。 3、像洪水一般的坏东西到处都是,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 4、如果不跟世上人相处又跟谁相处呢? 5、暮春时节,换季的春服穿上了身,约上五六位青年人,六七个少年人,在沂河里洗一洗, 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 6、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7、借助别人的力量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了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秦 晋的混乱来代替原先的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 8、君子疾恨那种不直说想要做什么却一定另编托辞的做法。 9、把他们招来之后,就好好安顿他们。 10、(你们)平时常说:“世上没有人了解我呀!” 11、孔子不由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三、选择题。 (一)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B ) A.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B.吾羞,不忍为之下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侣鱼虾而友麋鹿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A.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B.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C.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去今之墓而葬焉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亡 B.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C.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4、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 A.臣闻求木之长者 B.求人可使报秦者 C.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5、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坐:端正地坐着 B.举匏樽以相属 相属:互相嘱托 C.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酾酒:滤酒,这里指斟酒 D.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共食:共同享用 6、下列句子体现的心境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D ) A.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B.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C.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D.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7、下列内容不属于引起第二段(指“苏子愀然”这一段)中“客”所说的“悲”(托遗响于 悲风)的原因的一项是( C ) A.当年英雄豪杰,如今难觅踪影 B.宇宙无穷,人生短暂 C.曹操当年被周郎所困,英雄气短 D.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8、下列对《赤壁赋》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苏子愀然是因为客吹洞箫的声音很伤感,很凄婉 B客想到了历史,想到了宇宙,想到了人生,产生了悲观情绪。 C苏子看人生看宇宙的方法、角度与客不一样,是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 D苏子的问话,引出客的回答,而客的回答又引出苏子的言语,客说的话起了陪衬作用。 (二)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B)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C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D.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C.下而从六同、国破亡之故事 D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4、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D)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苟以天下之大 C.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D.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5、对下面《论语》章节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篠。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 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 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 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A体现了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思想。B.体现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思想。 C.体现了孔子仁者爱人的君子之风。D.体现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治国思想 阅读《五人墓碑记》最后三自然段,完成6—-10题 6、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激昂大义,蹈死不顾顾:回头B.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视:与……相比 C.而又有剪发杜门杜:打开D.发其志士之悲哉发:抒发 7、下列不属于作者要批判的“辱人贱行”的一项是(D) A.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B.剪发杜门 C.佯狂不知所之者 D.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8、从表达方式看,下列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B)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B.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C.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D.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3 8、下列对《赤壁赋》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苏子愀然是因为客吹洞箫的声音很伤感,很凄婉。 B.客想到了历史,想到了宇宙,想到了人生,产生了悲观情绪。 C.苏子看人生看宇宙的方法、角度与客不一样,是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 D.苏子的问话,引出客的回答,而客的回答又引出苏子的言语,客说的话起了陪衬作用。 (二)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B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C.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D. 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C.下而从六同、国破亡之故事 D.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4、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D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苟以天下之大 C.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D.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5、对下面《论语》章节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 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 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 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A.体现了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思想。 B. 体现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思想。 C. 体现了孔子仁者爱人的君子之风。 D. 体现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治国思想。 阅读《五人墓碑记》最后三自然段,完成 6—10 题。 6、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顾:回头 B.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视:与……相比 C. 而又有剪发杜门 杜:打开 D. 发其志士之悲哉 发:抒发 7、下列不属于作者要批判的“辱人贱行”的一项是( D ) A. 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B. 剪发杜门 C. 佯狂不知所之者 D. 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8、从表达方式看,下列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B ) A.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B. 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C.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D.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选文以“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发出严厉的质问,彰显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 英勇无畏,令人崇敬。 B.“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表明五人文化层次不高,更深的意义是在讽刺 那些“闻诗书之训”的缙绅大夫。 C选文的最大写作特色是对比。通过对比,五人的形象更加高大,大阉的形象更加丑恶 D.“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点明了本文的写作目的。本文虽为记,但 议论、抒情的色彩很浓。 (三)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也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丛而师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则修文德以来之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 即除逆阉废祠以葬之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D其孰能讥之乎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3、下列句子的句式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A A.大王来何操 B.亚父者,范增也 C.贪于财货 D.若属皆且为所虏 阅读《赤壁赋》最后三自然段,完成47题。 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苏子愀然,正襟危坐(危:端正地)B.侣鱼虾而友麋鹿(侣:以……为伴侣) C.举匏樽以相属(属:同“嘱”,嘱咐)D.而吾与子之所共食(食:食用)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虚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 A固一世之雄也,血今安在哉?(而:但是)B.相与枕籍乎舟中(乎:形容词词尾) C.何为其然也(然:这样)式 D.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则:那么) 6、下列句子从句式角度判断,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B) 例句:而今安在哉 A.不拘于时B何为其然也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师不必贤于弟子 7、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第一段中“客”举曹操之例,借此表达“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意,并由此发出“哀吾 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慨叹,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 B.第二段中苏子以明月、长江作比,阐述了变与不变的哲理,从而抒发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 怀 C最后一段以叙事作结,定了主客借酒消愁,酒后杯盘凌乱、酣然入睡的情形。 D本赋运用主客问答的行文方式,使全文波澜起伏,摇曳多姿: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 层层展现、深层揭示 (四)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 A.其实百倍 B.思厥先祖父 C.可谓智力孤危 D.诚不得
4 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选文以“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发出严厉的质问,彰显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 英勇无畏,令人崇敬。 B. “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表明五人文化层次不高,更深的意义是在讽刺 那些“闻诗书之训”的缙绅大夫。 C.选文的最大写作特色是对比。通过对比,五人的形象更加高大,大阉的形象更加丑恶。 D.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点明了本文的写作目的。本文虽为记,但 议论、抒情的色彩很浓。 (三)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也 D.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则修文德以来之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 即除逆阉废祠以葬之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 D.其孰能讥之乎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3、下列句子的句式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 ) A.大王来何操 B.亚父者,范增也 C.贪于财货 D.若属皆且为所虏 阅读《赤壁赋》最后三自然段,完成 4—7 题。 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危:端正地) B. 侣鱼虾而友麋鹿(侣:以……为伴侣) C. 举匏樽以相属(属:同“嘱”,嘱咐) D.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食:食用)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虚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 A.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而:但是) B. 相与枕籍乎舟中(乎:形容词词尾) C. 何为其然也(然:这样)式 D.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则:那么) 6、下列句子从句式角度判断,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B ) 例句:而今安在哉 A.不拘于时 B.何为其然也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师不必贤于弟子 7、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第一段中“客”举曹操之例,借此表达“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意,并由此发出“哀吾 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慨叹,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 B.第二段中苏子以明月、长江作比,阐述了变与不变的哲理,从而抒发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 怀。 C.最后一段以叙事作结,定了主客借酒消愁,酒后杯盘凌乱、酣然入睡的情形。 D.本赋运用主客问答的行文方式,使全文波澜起伏,摇曳多姿;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 层层展现、深层揭示。 (四)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其实百倍 B.思厥先祖父 C.可谓智力孤危 D.诚不得已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料大王与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今军乃亡赵走燕 C.以乱易整,不武洎牧以馋诛,邯郸为郡 D项王曰:“壮士!……”则与斗卮酒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 3、下列句子从句式角度判断,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C) 例句: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A.夫晋,何厌之有B.是寡人之过也C求人可使报秦者D不能容于远近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夜,缒而出”至结尾,完成47题。 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同“倍”,加倍)B.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给) C.秦伯说,与郑人盟(说:同“悦”,高兴)D.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明智)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虚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敢以烦执事(以:拿) B.将焉取之(焉:哪里) C.因人之力而敝之(因:因为) D.吾其还也(其:表商量语气。还是) 6、下列最能说明“邻之厚,君之薄”的一句是(D)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夜,缒而出”一句点出郑国局势之严峻:秦晋兵临城下,围困了郑国 烛之武说辞的巧妙在于处处为秦国着想,处处替秦国说话,使秦君易于入耳。 C烛之武从地理位置、历史事实等角度阐述了抗击晋国的主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D.晋文公面对突变的形势,毅然决定撤军,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 (五)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 A.古之学者必有师B.穷饿无聊,追购又急C将军战河北D发其志十之悲哉 2、下列各句中没有活用词的一项是(B) A.君不君,臣不臣B臣欲奉诏奔驰C足食,足兵D.举善而教不能 3、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C) A.不拘于时,学于余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而又何羡乎 阅读《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至结尾,完成4—7题。 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负:载) B.置杯焉则胶(胶:粘住不动) C.适千里者,三月聚粮(适:合适)D.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匹:比 5、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C) 其翼若垂天之 B.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C.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D.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6、下列不属于《齐谐》记载的一项是(C) A.大鹏飞行六个月才止息于南海 B大鹏飞行的时候,海面上急骤的狂风回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 C.春天万物生机萌发,大地之上游气奔涌如野马一般 D大鹏飞行,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
5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料大王与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今军乃亡赵走燕 C.以乱易整,不武 洎牧以馋诛,邯郸为郡 D.项王曰:“壮士!……”则与斗卮酒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 3、下列句子从句式角度判断,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C ) 例句: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A.夫晋,何厌之有 B.是寡人之过也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不能容于远近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夜,缒而出”至结尾,完成 4—7 题。 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同“倍”,加倍)B. 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给) C. 秦 伯 说 ,与郑 人盟(说:同“悦”,高兴) D. 失 其 所 与,不知(知: 同“智”,明智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虚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 敢以烦执事(以:拿) B. 将焉取之(焉:哪里) C. 因人之力而敝之(因:因为) D. 吾其还也(其:表商量语气。还是) 6、下列最能说明“邻之厚,君之薄”的一句是( D ) A.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夜,缒而出”一句点出郑国局势之严峻:秦晋兵临城下,围困了郑国。 B.烛之武说辞的巧妙在于处处为秦国着想,处处替秦国说话,使秦君易于入耳。 C.烛之武从地理位置、历史事实等角度阐述了抗击晋国的主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D.晋文公面对突变的形势,毅然决定撤军,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 (五)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C.将军战河北 D.发其志士之悲哉 2 、下列各句中没有活用词的一项是( B ) A.君不君,臣不臣 B.臣欲奉诏奔驰 C.足食,足兵 D.举善而教不能 3、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C ) A.不拘于时,学于余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而又何羡乎 阅读《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至结尾,完成 4—7 题。 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负:载) B. 置杯焉则胶(胶:粘住不动) C.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适:合适) D.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匹:比) 5、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C ) A. 其翼若垂天之云 B.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C.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D.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6、下列不属于《齐谐》记载的一项是( C ) A.大鹏飞行六个月才止息于南海。 B.大鹏飞行的时候,海面上急骤的狂风回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 C.春天万物生机萌发,大地之上游气奔涌如野马一般。 D.大鹏飞行,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
7、下列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庄子所说的“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的 精神境界 B文章定“海运”意在表明大鹏也必须有所待。 C.蜩与学鸠嘲笑大鹏,所以他们是自由的。 D作者描写不同层次的人,意在阐述修养中最高境界的人,就生活态度来说,主张顺应自然 就政治态度来说,主张无为而治。 (六)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与赢血不助五国也不好犯上,面好作乱者B.李牧连却之之三子告 C.洎牧以馋诛,邯郸为郡挟匕首以备不测D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其皆出于此乎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 A.为巡船所物色B思厥先祖父C可谓智力孤危 D.诚不得已 3、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B) A.夫晋,何厌之有?B何事于仁!C莫己知也D何以伐为 4、下列加横线字的用法与“籍吏民”中的“籍”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择善而丛之B顺流而东行C孔子沐浴而朝_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阅读《论语沂水春风》,完成5-8题。 5、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D) A.鼓瑟希,铿尔B唯求则非邦也与?C.莫春者,春服既成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6、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以:做)因之以饥馑(因:增添) B.子路率尔而对曰(率尔:飞快地)比及三年(比:等到 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俟:等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侍:陪侍) D.舍瑟而作(作:起身)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谦让) 7、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C) 例:宗庙之事,如会同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C.方六七十、如五六十D万事如意 8、选出下列对课文解说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本文以“言志”为线索,通过“孔子问志一一学生言志一孔子评志”三部曲,记录了孔 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和态度。 B对于子路的“治千乘之国”之雄心壮志,孔子深表赞同,报之以赞赏的一笑,而对于冉有、 公西华之志,孔子都没有反应,暗示了他不以为然的态度。 C.曾晳之志不在为政,但其描述的暮春同游图,正是孔子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最高境界 对此孔子非常感慨,当即表示赞同。 D从文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平易和蔼、思想开明、胸怀开阔、教育有方的师长,他关心 学生,注重引导学生立志,关心国家政事,而且彼此之间师生关系十分融洽民主
6 7、下列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庄子所说的“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的 精神境界。 B.文章定“海运”意在表明大鹏也必须有所待。 C.蜩与学鸠嘲笑大鹏,所以他们是自由的。 D.作者描写不同层次的人,意在阐述修养中最高境界的人,就生活态度来说,主张顺应自然; 就政治态度来说,主张无为而治。 (六)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B.李牧连却之 之三子告 C. 洎牧以馋诛,邯郸为郡 挟匕首以备不测 D.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其皆出于此乎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为巡船所物色 B.思厥先祖父 C.可谓智力孤危 D.诚不得已 3、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B ) A.夫晋,何厌之有? B.何事于仁! C.莫己知也 D.何以伐为 4、下列加横线字的用法与“籍吏民”中的“籍”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择善而从之 B.顺流而东行 C.孔子沐浴而朝 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阅读《论语.沂水春风》,完成 5—8 题。 5、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D ) A. 鼓瑟希,铿尔 B. 唯求则非邦也与?C. 莫春者,春服既成 D.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6、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以:做) 因之以饥馑(因:增添) B. 子路率尔而对曰(率尔:飞快地) 比及三年(比:等到) C.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俟:等候)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侍:陪侍) D. 舍瑟而作 (作:起身)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谦让) 7、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 ) 例:宗庙之事,如会同 A.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C.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D.万事如意 8、选出下列对课文解说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本文以“言志”为线索,通过“孔子问志——学生言志——孔子评志”三部曲,记录了孔 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和态度。 B.对于子路的“治千乘之国”之雄心壮志,孔子深表赞同,报之以赞赏的一笑,而对于冉有、 公西华之志,孔子都没有反应,暗示了他不以为然的态度。 C.曾皙之志不在为政,但其描述的暮春同游图,正是孔子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最高境界, 对此孔子非常感慨,当即表示赞同。 D.从文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平易和蔼、思想开明、胸怀开阔、教育有方的师长,他关心 学生,注重引导学生立志,关心国家政事,而且彼此之间师生关系十分融洽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