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
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 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秀 领导者之一。他领导了 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 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 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 牺牲时年仅38岁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 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秀 领导者之一。他领导了 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 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 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 牺牲时年仅38岁
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1)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她是李大钊 的女儿,文章是1943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 前的一些事情 (2)李大钊的被难日是1927年4月28日, 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3)理解“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 李大钊被杀害的日子
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1)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她是李大钊 的女儿,文章是1943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 前的一些事情。 (2)李大钊的被难日是1927年4月28日, 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3)理解“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 李大钊被杀害的日子
课文主要内容 1927年的春天,父亲有些反常,原来是军阀张作霖要来检 查。一天,“我”和父亲在家中,突然,闯进一伙人,把 我们带走了,在女拘留所里,“我”见了母亲和妹妹。十 几天后的法庭上,和父亲匆匆见了一面,庭后,“我” 母亲还有妹妹被释放了。第二天的报纸上却写着“李大钊 等昨日已执行绞刑”,“我”和母亲昏倒了,因为我们接 受不了这个现实,昨天还好好的一个人,就已经执行绞刑 课文中心:《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是李大钊同志的 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 回忆录,回忆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害后的情 形,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 贞不屈的精神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课文主要内容 • 1927年的春天,父亲有些反常,原来是军阀张作霖要来检 查。一天,“我”和父亲在家中,突然,闯进一伙人,把 我们带走了,在女拘留所里,“我”见了母亲和妹妹。十 几天后的法庭上,和父亲匆匆见了一面,庭后,“我”、 母亲还有妹妹被释放了。第二天的报纸上却写着“李大钊 等昨日已执行绞刑”,“我”和母亲昏倒了,因为我们接 受不了这个现实,昨天还好好的一个人,就已经执行绞刑 了。 • 课文中心:《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是李大钊同志的 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 回忆录,回忆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害后的情 形,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 贞不屈的精神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写作方法 是这是一篇回忆式文章。二是本文运用 了首尾呼应。三是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四 是本文按照时间的顺序和事情发展顺序来 写的
写作方法 • 一是这是一篇回忆式文章。二是本文运用 了首尾呼应。三是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四 是本文按照时间的顺序和事情发展顺序来 写的
课文分段、简说 ·课文分为四段,分别为:1、被捕前;2、被捕时;3、被审时(法庭 上);4、被害后。 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 的伟大精神和面 坚贞不屈的 质,表 者对父亲 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 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 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 琴室家能流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 本文是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 过程,肉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 的更料价值。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眚的过程,感 李大钊的高贵品质。难点是对本课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结合 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
课文分段、简说 • 课文分为四段,分别为:1、被捕前;2、被捕时;3、被审时(法庭 上);4、被害后。 •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 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 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 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 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 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 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 本文是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 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 的史料价值。 •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 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难点是对本课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结合 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
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词句解析 • (1)对句子的理解
①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 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 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作者当时年纪小,对父亲为什么烧掉书籍和 文件不理解。她好奇地问父亲,却只得到一个 糊的回答。这同父亲平常不管工作多忙、不管女 L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都耐心地回答和解 释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 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 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 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 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 肃两个方面的
①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 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 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 作者当时年纪小,对父亲为什么烧掉书籍和 文件不理解。她好奇地问父亲,却只得到一个含 糊的回答。这同父亲平常不管工作多忙、不管女 儿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都耐心地回答和解 释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 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 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 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 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 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②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 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 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在严重的局势下,同志和亲人劝李大 钊离开北京,但他坚决不背,当时李大钊 同志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 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完全明白形势的 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 作岗位。这个反问句表示李大钊坚决不离 开北京,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 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②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 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 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 在严重的局势下,同志和亲人劝李大 钊离开北京,但他坚决不肯,当时李大钊 同志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 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完全明白形势的 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 作岗位。这个反问句表示李大钊坚决不离 开北京,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 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③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 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 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李大钊虽受敌人 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 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父亲 施了重刑,“平静”说明父亲经历残酷的 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 大钊对亲人的爱
③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 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 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李大钊虽受敌人 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 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父亲 施了重刑,“平静”说明父亲经历残酷的 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 大钊对亲人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