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第七单元知识梳理 十则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 的记 重点字词 通假莫春者,春服既成。通“暮”晚 词类活用 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见不贤而内省也内名词作状语在内心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美恶形容词 用作名词美德恶
• 九年级上第七单元知识梳理 • >十则 •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 的记录。 • 一. 重点字词 • 1. 通假 莫春者,春服既成。通“暮”晚 • 2. 词类活用 • 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作状语 每天 • 传不习乎 传 动词作名词 老师传授的知识 • 见不贤而内省也 内 名词作状语 在内心 •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美 恶 形容词 用作名词 美德 恶行
3 古今异义 古义:多次例:吾日三省吾身今 义:数词 信:古义:真诚,诚实例:与朋友交而 不信乎今义:书信,相信 处:古义:据有例:不以其道得之,不 处也今义:处理 去:古义:背离,抛弃例:不以其道得 之,不去也今义:往,到 至于:古义:达到,到达例:不图为乐 之至于斯也今义:连词 与:古义:赞赏例:吾与点也今义:和
• 3. 古今异义 • 三: 古义:多次 例: 吾日三省吾身 今 义:数词 • 信:古义:真诚,诚实 例:与朋友交而 不信乎 今义:书信,相信 • 处:古义:据有 例:不以其道得之,不 处也 今义:处理 • 去:古义:背离,抛弃 例:不以其道得 之,不去也 今义:往 ,到 • 至于:古义:达到,到达 例:不图为乐 之至于斯也 今义:连词 • 与:古义:赞赏 例:吾与点也 今义:和
特殊句式判断句其恕乎!富 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 也 也,表判断 ·5.成语 ·见贤思齐任重道远成人之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4. 特殊句式 判断句 其恕乎! 富 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 也 • ……也,表判断 • 5.成语 • 见贤思齐 任重道远 成人之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鱼我所欲也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关于孟子言行的 记录。 一.重点字词 1.通假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通“德”,恩 惠,感激 2.词类活用: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通 “德”,恩惠,名词活用为动词,感激 3古今异义:钟: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 例:万钟于我何加焉今义:响器
• 鱼我所欲也 •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关于孟子言行的 记录。 • 一.重点字词 • 1.通假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通“德”,恩 惠,感激 • 2.词类活用: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通 “德”,恩惠,名词活用为动词,感激 • 3.古今异义:钟: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 例:万钟于我何加焉 今义:响器
4.一词多义: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为we,做,动词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为wei, 为了,介词为we做,接受 ·5特殊句式①倒装句万钟于我何加焉即 “万钟于我加何焉” ②判断句生,亦我所欲也 ■口■■■ 也舍生而取义者也…者也
• 4.一词多义: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为 wéi,做,动词 • 今为 宫室之美为 之 为 wèi, 为了,介词 为 wéi做,接受 • 5.特殊句式 ①倒装句 万钟于我何加焉 即 “万钟于我加何焉” • ②判断句 生,亦我所欲也 …… 也 舍生而取义者也 ……者也
6成语舍生取义苟且偷生嗟来之食 7.中心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8.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举例 论证
• 6.成语 舍生取义 苟且偷生 嗟来之食 • 7.中心论点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8.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 举例 论证
订鬼 王充东汉哲学家,著有《论衡》 重点字词 1.通假昼日则鬼见通“现”显现,出 现 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通 “按”按住 2.词类活用:凡人不病则不畏惧病: 名用作动,生重病
• 订 鬼 • 王充 东汉哲学家,著有《论衡》 • 一.重点字词 • 1. 通假 昼日则鬼见 通“现” 显现,出 现 • 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 通 “按”按住 • 2. 词类活用:凡人不病则不畏惧 病: 名用作动,生重病
3.古今异义:由于:古义:由原因于 在于例:致之何由?由于疾病今义:原 因 觉:古义:睡醒例:觉见卧闻, 俱用精神今义:睡觉 玩:古义:玩味欣赏例:顾玩所 见,无非马者今义:玩耍 精神:古义:灵魂:例:凡天地 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今义: 人的意识
• 3. 古今异义:由于: 古义:由 原因 于 在于 例:致之何由?由于疾病 今义:原 因 • 觉:古义:睡醒 例:觉见卧闻, 俱用精神 今义:睡觉 • 玩:古义:玩味 欣赏 例:顾玩所 见,无非马者 今义:玩耍 • 精神:古义:灵魂:例:凡天地 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 今义: 人的意识
4.一词多义夫精念存想f句首发语词无义 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fU那 二者用精至矣使用 俱用精神因为 5.特殊句式倒装句致之何由?即“致之由 何”宾语前置句 何以效之?即“以何效之 宾语前置句 或泄于目,或泄于口,或泄于 耳状语后置句 中心论点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 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类比论证道理论证
• 4. 一词多义 夫精念存想 fÚ 句首发语词 无义 • 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 fÚ 那 • 二者用精至矣 使用 • 俱用精神 因为 • 5. 特殊句式 倒装句 致之何由?即“致之由 何”宾语前置句 • 何以效之?即“以何效之?” 宾语前置句 • 或泄于目,或泄于口,或泄于 耳 状语后置句 • 二.中心论点 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 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 • 三.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类比论证 道理论证
马说 韩愈: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 八大散文家之首,有“文起八代之衰”的 美誉。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倡导古文 运动,作品收在《昌黎先生集》中 重点字词 ·1通假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 饲”,饲养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 其真无马邪?通“耶”吗 才美不外见通“现”显现
• 马 说 • 韩愈: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 八大散文家之首,有“文起八代之衰”的 美誉。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倡导古文 运动,作品收在《昌黎先生集》中。 • 一.重点字词 • 1.通假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 “饲”,饲养 •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才” ,才能 • 其真无马邪?通“耶”吗 • 才美不外见 通“现”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