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第六单元练习 语文古诗文默写复习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3、逢山此去无多路, 。(李商隐《无题》) 4.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5. 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6.我欲乘风归去 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长河落日圆。 8、王维《使至塞上》中最后四句是: 9.李商隐《无题》中最后四句是: 理解性默写,根据要求写出课文原句。 1.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 是 2.《无题》中(1)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 2)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 的精神的诗句是: (3)诗中通过祖籍找到慰藉自己的途 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1)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 (2)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 生哲理的词句是 (3)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 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4)词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31.《使至塞上》:诗中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 的千古名句是: 4.《泊秦淮》: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 古诗文默写(8分) (1)《使至塞上》中最能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句子是 (2)李商隐《无题》中,常被后人用来赞美至死不渝的爱情或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 (3)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4)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中;它在晏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惋惜与欣慰 中 (5)当人的事业处于巅峰时,常常产生寂寞孤独的感觉,如果引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词句来形容,这一句应是:
语文版第六单元练习 语文古诗文默写复习 1、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3、逢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5. _______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6. 我 欲 乘 风 归 去 ,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7、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8、王维《使至塞上》中最后四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李 商 隐 《 无题 》 中 最后 四 句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性默写,根据要求写出课文原句。 1.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题》中(1)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 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诗中通过祖籍找到慰藉自己的途 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水 调 歌 头 . 明 月 几 时 有 》 中 (1) 直 接 写 明 月 的 诗 句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 生哲理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 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词 中 “ 此 事 古 难 全 ” 里 的 “ 此 事 ” 是 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使至塞上》:诗中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 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泊秦淮》: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默写(8 分) (1)《使至塞上》中最能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___ 。 (2)李商隐《无题》中,常被后人用来赞美至死不渝的爱情或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中;它在晏殊“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惋惜与欣慰 中。 (5)当人的事业处于巅峰时,常常产生寂寞孤独的感觉,如果引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词句来形容,这一句应是:“ _
(6)同是望月,自居易用“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抒发深切的骨肉分离之情 而苏轼则用“ 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句子回答) (7)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8)《秋水》中写河伯骄傲自大的句子是:“ 秋水 1、默写:()《秋水》中写河伯骄傲自大的句子是 (2河伯见到海神若后自我反省的句子是:野语有之曰 (3)由本文引出的两个成语是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②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③“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⑤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愚公移山 1、解释句中的字: (1)杂然相许(许 杂然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 )(4)帝感其诚(感 (5)而山不加增(加 (6)聚室而谋日(聚室 (7)何苦而不平(苦 (8)吾与汝毕力平险(险: (9)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 0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 ①D山北之塞(塞:) 0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 03惧其不已也(已 040惩山北之塞(惩:) ①5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0⑤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 ①1虽多之死,有子存焉(虽:) 8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 9无陇断焉断: C方七百里(方 2.翻译,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9)甚矣,汝之不惠。 ⑩0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 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B.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
(6)同是望月,自居易用“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抒发深切的骨肉分离之情, 而苏轼则用“ , ”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句子回答) ( 7 )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 , 。” (8)《秋水》中写河伯骄傲自大的句子是:“ , 。” 秋水 1、默写: ⑴《秋水》中写河伯骄傲自大的句子是 。 ⑵河伯见到海神若后自我反省的句子是:野语有之曰:“ , , 。” ⑶由本文引出的两个成语是 、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②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③“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⑤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愚公移山 1、解释句中的字: ⑴杂然相许(许: 杂然: ⑵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 ⑶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 )⑷帝感其诚(感: ) ⑸而山不加增(加: ⑹聚室而谋日(聚室: ) ⑺何苦而不平( 苦: ) ⑻吾与汝毕力平险(险: ) ⑼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 ) ⑽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 ) ⑾山北之塞(塞: ) ⑿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 彻: ) ⒀惧其不已也(已: ) ⒁惩山北之塞(惩: ) 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 ⒃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 ) ⒄虽多之死,有子存焉(虽: ) ⒅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 ⒆无陇断.焉 断: ⒇方七百里( 方: ) 2.翻译。 ⑴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⑵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⑼甚矣,汝之不惠。 ⑽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 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B. 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
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 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 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4、翻译 (1)甚矣,汝之不惠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5.这篇文章是一篇寓言,其寓意是() A、愚公与智叟正相反,愚公不愚,智叟不智。B、要有长远打算,办什么事都要有计划。 C、只要下决心,有恒心,任何困难都能克服。D、只要办事认真,上帝也要受感动。 1.(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本在冀州之南/告之于帝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皆以美于徐公 C.达于汉阴/不求闻达于诸侯 D.惧其不已也/是亦不可以已乎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得过且过 B.吾与汝毕力平险/凶相毕露 C.寒暑易节/以物易物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不毛之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文中作者的观点鲜明:愚公应该移山。用发展的眼光来看:①山是可移的,因为 只要持之以恒,山终有被挖平的一天。② 移山有利,愚公一家深受阻塞之苦,搬掉两座山可以“ ,给子孙后代带来莫大好处,这是深谋远虑之举。(用原文填空) 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 万万的人和子孙后代 B.本文采用神话的方式结尾,目的是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伟大抱负,反映了古 代劳动人民战胜自然的愿望,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C.愚公年近九十还亲自上山“叩石垦壤”,说明他对移山很有信心,这主要来自于他 对人和自然关系问题的正确认识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揭示了故事的寓意。愚公眼光长远却命名为“愚”,智叟鼠目 寸光却命名为“智”,这样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 《捕蛇者说》(12分)
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 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 “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 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 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 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4、翻译 (1)甚矣,汝之不惠。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5.这篇文章是一篇寓言,其寓意是( ) A、愚公与智叟正相反,愚公不愚,智叟不智。B、要有长远打算,办什么事都要有计划。 C、只要下决心,有恒心,任何困难都能克服。D、只要办事认真,上帝也要受感动。 1.(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本在冀州之.南/告之.于帝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皆以美于.徐公 C.达.于汉阴/不求闻达.于诸侯 D.惧其不已.也/是亦不可以已.乎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年且.九十/得过且.过 B.吾与汝毕.力平险/凶相毕.露 C.寒暑易.节/以物易.物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不毛.之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作者的观点鲜明:愚公应该移山。用发展的眼光来看:①山是可移的,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持之以恒,山终有被挖平的一天。② 移 山 有 利 , 愚 公 一 家 深 受 阻 塞 之 苦 , 搬 掉 两 座 山 可 以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给子孙后代带来莫大好处,这是深谋远虑之举。(用原文填空) 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 万万的人和子孙后代。 B.本文采用神话的方式结尾,目的是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伟大抱负,反映了古 代劳动人民战胜自然的愿望,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C.愚公年近九十还亲自上山“叩石垦壤”,说明他对移山很有信心,这主要来自于他 对人和自然关系问题的正确认识。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揭示了故事的寓意。愚公眼光长远却命名为“愚”,智叟鼠目 寸光却命名为“智”,这样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 《捕蛇者说》(12 分)
1、下面加点的字的注音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而乡邻之生日蹙(cu)蹙:窘迫 B谨食(si)之,时而献焉食:吃 C曩(nang)与吾祖居者曩:从前 D蒋氏大戚(q)戚:悲伤 2、句子翻译(4分) (1)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理解填空(6分) (1)本段文字引述的是蒋的哭诉,表明全段答话核心的话是什么?(2分) (2)蒋把自己跟乡邻的遭遇作了两次对比.请各用一句话(尽可能利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回答 对比的结果.(4分) 第一次 第二次 1.下面加点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蒋氏大戚 B.殚其地之出 亲戚畔之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吾恂恂而起 D向吾不为斯役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缚者曷为者也 2.翻译下面句子。(2分) (1)谨食之,时而献焉 (2)又安敢毒耶? 3.蒋氏把自己与乡邻的遭遇做了对比,“以捕蛇独存”与乡邻的进行对比,以“ 岁之犯死者二焉”与乡邻的进行对比,从而深刻揭示了苛税对百姓的毒害。(2分) 4.文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 下面加点的字的注音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 而乡邻之生日蹙(cù) 蹙:窘迫 B 谨食(sì)之,时而献焉 食:吃 C 曩(nǎng)与吾祖居者 曩:从前 D 蒋氏大戚(qī) 戚:悲伤 2、句子翻译(4 分) (1)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填空(6 分) (1) 本段文字引述的是蒋的哭诉,表明全段答话核心的话是什么?(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蒋把自己跟乡邻的遭遇作了两次对比.请各用一句话(尽可能利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回答 对比的结果.(4 分) 第一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面加点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蒋氏大戚. B.殚其地之出. 亲戚.畔之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吾恂恂而.起 D.向吾不为.斯役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缚者曷为.者也 2.翻译下面句子。(2 分) (1)谨食之,时而献焉。 (2)又安敢毒耶? 3.蒋氏把自己与乡邻的遭遇做了对比,“以捕蛇独存”与乡邻的 进行对比,以“一 岁之犯死者二焉”与乡邻的 进行对比,从而深刻揭示了苛税对百姓的毒害。(2 分) 4.文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