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复习纲要 绪论 人体标准的解剖姿势为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于身体两侧,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足趾向前。 1、矢状面:沿前后方向将身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 2、额状面:沿左右方向将身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 3、水平面:与地面平行将身体描切为上下两部分的切面 、垂直轴相互垂直的轴 指呈前 后方向并 与垂直轴呈垂直交叉的轴】 6、垂直轴:指呈上下方向并与水平面向垂直的轴。 基本组织 1、细胞质由基质、细胞器和内含物组成 ,核武细胞的层次分为单层上皮和复足上皮,后者由多层细胞成:又可依构成细的形态分为上皮 ?、单层白平上皮(心,血管、淋巴管内鹏路而、胸瞄、腹隙、心,句膜、关节隐的表而」 4、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 5、单层柱状上皮(得肠 道的粘膜上皮,子宫内腔腔面等 6、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呼吸管道的腔面等) 7、复层向平上皮(皮肤的表皮(含角化层、指甲、毛发)口腔、食管、阴道等腔面) 8、复层柱状上皮(眼脸结膜、男性尿道的腔面等) 9、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的腔面) 10、骨骼肌肌纤维呈细长圆柱状,有多个直至数百个细胞核,位于纤维的周缘部。 运动系统(骨) 一、骨的构造 作为翠官的骨由骨隙、骨质、骨及血管、灿经物成 经 :、体育运动对晋的影响 (1)骨密质增厚,骨小梁增,粗排列更加规律: (2)骨面积肉附若处突起明显 (3)改善骨的血液循环: (4)矿物质与骨密度增加 三、骨的功能:支持、保护、杠杆、造血和储备等作用。 四、中轴骨包括顿骨29块,其中面颅骨(15块)、脑颅骨(8块)、听小骨(6块)。(脑颅共有骨6种8块,包括额骨1块, 顶骨2块,枕骨1块,颗骨2块,蝶骨1块,箭骨1块。) 躯干骨包括24块椎骨、1块:骨、1尾骨、12对肋骨、1块胸骨,共51块。 五、上肢骨可分为上肢带普和自由上肢骨两部分 岛:、尺骨、手骨(能: 一侧8块,均为短骨:掌骨:一侧5块,均为小型长骨:指骨:一侧14块 六、下肢骨可分为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两部分,下肢带骨即酸骨,全身的自由下肢骨包括:2块大腿骨、2块髌骨、2块小 腿骨、14块跗骨、10块跖骨、28块趾骨。 运动系统(关节)
运动解剖学复习纲要 绪论 人体标准的解剖姿势为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于身体两侧,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足趾向前。 1、矢状面:沿前后方向将身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 2、额状面:沿左右方向将身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 3、水平面:与地面平行将身体横切为上下两部分的切面。 4、额状轴:指呈左右方向并与矢状轴横、垂直轴相互垂直的轴。 5、矢状轴:指呈前、后方向并与垂直轴呈垂直交叉的轴。 6、垂直轴:指呈上下方向并与水平面向垂直的轴。 基本组织 1、细胞质由基质、细胞器和内含物组成。 2、被覆上皮按其组成细胞的层次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后者由多层细胞构成;又可依构成细胞的形态分为扁平上皮、 立方上皮和柱状上皮。 3、单层扁平上皮(心、血管、淋巴管内腔腔面、胸膜、腹膜、心包膜、关节腔的表面、 4、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管壁) 5、单层柱状上皮(胃肠道的粘膜上皮,子宫内腔腔面等) 6、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呼吸管道的腔面等) 7、复层扁平上皮(皮肤的表皮(含角化层、指甲、毛发)口腔、食管、阴道等腔面) 8、复层柱状上皮 (眼睑结膜、男性尿道的腔面等) 9、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的腔面) 10、骨骼肌肌纤维呈细长圆柱状,有多个直至数百个细胞核,位于纤维的周缘部。 11、骨骼肌肌纤维的肌浆内含许多与细胞长轴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每条肌原纤维均由粗、细两种肌丝交错呈明带和暗带相 间的结构构成,各条肌原纤维的明带和暗带又排列于同一水平上,因而,肌纤维显示出明暗交替的横纹,所以又称横纹肌, 肌纤维收缩时,肌原纤维暗带的长度不变,与暗带两端相邻的明带变短。 运动系统(骨) 一、骨的构造 作为器官的骨由骨膜、骨质、骨髓及血管、神经等构成。 1.骨膜:由骨外膜和骨内膜构成。骨外膜一般分布于骨表面,其外层致密,内层疏松(可生成成骨细胞,参与骨质的形 成。)骨内膜位于骨髓腔内(即骨松质骨小梁的网状间隙内表面的结缔组织膜上,此膜主要可产生破骨细胞,参与骨质的破 坏。) 2.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按结构可分为骨密质、骨松质两种类型。骨密质厚、致密,坚硬、抗压、抗扭曲力强。有外环骨 板、内环骨板、哈佛氏骨板(连同哈佛氏管称为哈佛氏系统或骨单位)和间骨板。骨松质往往形成杆状或片状的骨小梁。骨 小梁的排列方式与其所受外力有关(骨端呈现压力曲线和张力曲线)。 3.骨髓:由网状组织和各种血细胞构成的,具有造血的功能。分为红骨髓、黄骨髓两种。在胚胎时期和婴幼儿,所有骨髓均 有造血功能,由于含有丰富的血液,肉眼观呈红色,故名红骨髓。约从六岁起,长骨骨髓腔内的骨髓逐渐为脂肪组织所代 替,变为黄红色且失去了造血功能,叫做黄骨髓。所以成人的红骨髓仅存于骨松质的网眼内。 二、体育运动对骨的影响 (1)骨密质增厚,骨小梁增,粗排列更加规律; (2)骨面积肉附着处突起明显; (3)改善骨的血液循环; (4)矿物质与骨密度增加。 三、骨的功能:支持、保护、杠杆、造血和储备等作用。 四、中轴骨包括颅骨29块,其中面颅骨(15块)、脑颅骨(8块)、听小骨(6块)。(脑颅共有骨6种8块,包括额骨1块, 顶骨2块,枕骨1块,颞骨2块,蝶骨1块,筛骨1块。) 躯干骨包括24块椎骨、1块骶骨、1尾骨、12对肋骨、1块胸骨,共51块。 五、上肢骨可分为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两部分。 上肢带骨:锁骨、肩胛骨。 自由上肢骨:肱骨、.桡骨、尺骨、手骨(腕骨:一侧8块,均为短骨;掌骨:一侧5块,均为小型长骨;指骨:一侧14块, 均为小型长骨) 六、下肢骨可分为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两部分。下肢带骨即髋骨,全身的自由下肢骨包括:2块大腿骨、2块髌骨、2块小 腿骨、14块跗骨、10块跖骨、28块趾骨。 运动系统(关节)
关节的结构 )关节的基本构造 经关硬影,意修:凹的为关节窝,凸的关节头。两者的表面附有一层关节面软骨(透明软骨),软骨内无血管、神 3.关节腔:为关节囊和关节而的密闭腔隙,为负压。 (二)关节的辅助结构 .韧带: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连结相邻骨,对关节起加固作用 :滑膜层向外突出形成滑膜囊 滑膜层向关节腔内突出形成滑膜装 4关节唇:是附着于关节窝周缘的环状纤维软骨板,可加深关节窝的深度。 5.关节内软骨:由纤维软骨构成,分为半月板、关节盘两种。 二、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 1.解剖学因素 (1)关节的结物 (2)骨表结构 (3)肌肉 2。年龄、性别、训练水平及气候等 肩关节由肱骨的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组成。是典型的球窝关节 2.辅助结构 (1)关节盂唇:附若在关节盂周缘和肱骨解剂颈之间,可加深关节窝的深度。 (2)肱二头肌长头腱:肩关节囊壁内有此避通过,它有加固肩关节的作用。 (3)喙肱韧带:从喙突至肱骨大结节,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 (4)孟肱韧带:从关节孟周缘前部经关节爽前壁,至肱骨小结节。防止肱骨头向前脱位 (⑤)喙肩韧带:起于喙突止于肩峰,防止肱骨头向上内方脱位。 3。关节的运动:能绕三种基本轴运动,绕额状轴做屈、伸运动:绕失状轴做收、展运动:绕垂直轴做回旋运动。 四、肘关节 1.主要结构及类型:由肱骨的远侧端和桡、尺骨的近瑞关节面组成。为典型的复关节 (1)肱尺关节面:由肱骨滑车与尺骨的滑车切迹构成的滑车关节。 (2)肱桡关节面:由肱骨小头与桡骨头关节凹构成的球窝关节。 (3)桡尺近侧关节面:由桡骨的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烧切迹构成圆柱关节」 2.铺助结物, (1)桡侧副韧带:起于肱骨外上,分为前 两束,止于桡骨环状韧带 ②)尺侧剧韧: 于肱骨内上酮 止于尺骨 (③)桡骨环状韧带:起于尺骨桡切迹的前缘,绕过桡骨头,止于桡切迹的后缘 所有肘关节的韧带都不止于桡骨,从而保证了桡骨能绕垂直轴做回旋运动。 成的。 五、烧脑关节 大盐陕格备的版关节面和关节金组皮关节关节风与近侧列能骨(得骨、月常、三角音)威的关节头同狗成。是 2、辅助结构 ①腕桡侧副韧带 ②腕尺侧副韧帮 ③桡腕背测韧帮 ④格侧堂侧韧程 ?、关节的运动 ① 伸运动: 推掌、勾手等动作 、展运 反手削球等动作, ③环转运动:艺术体操中的绕环等动作
一、关节的结构 (一)关节的基本构造 1.关节面:多为一凹一凸,凹的为关节窝,凸的关节头。两者的表面附有一层关节面软骨(透明软骨),软骨内无血管、神 经,所以损伤后,较难修复。 2.关节囊:为结缔组织囊,可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内层为滑膜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 成,滑膜层向关节腔内突出形成滑膜襞,向外突出形成滑膜囊。可分泌滑液起润滑作用。 3.关节腔:为关节囊和关节面的密闭腔隙,为负压。 (二)关节的辅助结构 1.韧 带: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连结相邻骨,对关节起加固作用。 2.滑膜囊:滑膜层向外突出形成滑膜囊。 3.滑膜皱襞:滑膜层向关节腔内突出形成滑膜襞。 4.关节唇:是附着于关节窝周缘的环状纤维软骨板,可加深关节窝的深度。 5.关节内软骨:由纤维软骨构成,分为半月板、关节盘两种。 二、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 1. 解剖学因素 (1)关节的结构 (2)骨表结构 (3)肌肉 2. 年龄、性别、训练水平及气候等 三、肩关节 1.主要结构:肩关节由肱骨的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组成。是典型的球窝关节。 2.辅助结构: (1)关节盂唇:附着在关节盂周缘和肱骨解剖颈之间,可加深关节窝的深度。 (2)肱二头肌长头腱:肩关节囊壁内有此腱通过,它有加固肩关节的作用。 (3)喙肱韧带:从喙突至肱骨大结节,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 (4)盂肱韧带:从关节盂周缘前部经关节囊前壁,至肱骨小结节。防止肱骨头向前脱位。 (5)喙肩韧带:起于喙突止于肩峰,防止肱骨头向上内方脱位。 3.关节的运动:能绕三种基本轴运动,绕额状轴做屈、伸运动;绕矢状轴做收、展运动;绕垂直轴做回旋运动。 四、肘关节 1.主要结构及类型:由肱骨的远侧端和桡、尺骨的近端关节面组成。为典型的复关节。 (1)肱尺关节面:由肱骨滑车与尺骨的滑车切迹构成的滑车关节。 (2)肱桡关节面:由肱骨小头与桡骨头关节凹构成的球窝关节。 (3)桡尺近侧关节面:由桡骨的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桡切迹构成圆柱关节。 2.辅助结构: (1)桡侧副韧带:起于肱骨外上髁,分为前、后两束,止于桡骨环状韧带。 (2)尺侧副韧带:起于肱骨内上髁,止于尺骨滑车切迹前、后缘。 (3)桡骨环状韧带:起于尺骨桡切迹的前缘,绕过桡骨头,止于桡切迹的后缘。 所有肘关节的韧带都不止于桡骨,从而保证了桡骨能绕垂直轴做回旋运动。 3.关节的运动:整体上讲,肘关节有两种运动轴,即绕额状轴做屈、伸运动,这由肱尺关节和肱桡关节共同完成;绕垂直轴 做旋内和旋外运动,由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共同完成。肘关节不能够完成收、展的运动,是由于其关节面自身的特点造 成的。 五、桡腕关节 1、主要结构:桡骨的腕关节面和关节盘组成关节关节窝与近侧列腕骨(舟骨、月骨、三角骨)组成的关节头共同构成。是 典型的椭圆关节。 2、辅助结构 ①腕桡侧副韧带 ②腕尺侧副韧带 ③桡腕背侧韧带 ④桡侧掌侧韧带 3、关节的运动 ①屈、伸运动:推掌、勾手等动作。 ②收、展运动:乒乓球正、反手削球等动作。 ③环转运动:艺术体操中的绕环等动作
六、髓关节: 1.主要结构:髋关节是由股骨头和髋白组成。是典型的球窝关节。 2.铺助结构: (1)酸白唇:附若在白周缘,由纤维软骨构成,使膜关节的深度增加。 (2)髂股韧带:位于被关节的前面,起于髂前下棘,止于股骨转子间线,可限制膜关节的后伸。 (3)耻股韧带:位于酷关节的内侧,起于耻骨上支,止于转子间线的下部,限制酸关节的外展和旋外 (4)坐股韧带:位于破关节的后面,起于坐骨体,止于大转子根部,限制酸关节的内收和旋内。 (6)股骨头韧带:位于关节腔内,呈三角形, 基底附于髋白横韧带(横跨于酸白切迹的两端) 一端附于股骨凹 ()屈: 动环节绕额状轴,在矢状面内的向前运动,如:肋木举腿 (2)伸:是屈曲运动的相反运动,如:踢足球大腿后摆。 (3)水平屈:膜关节先外展90°,向前为水平屈,如:伏地扫翻。 (4)水平伸:髋关节先外展90,向后为水平伸,如:侧控跟转体90 (5)外展:运动环节绕矢状轴,在额状而内向侧方运动,如:克卡切夫腾越 (6)内收:是外展的相反运动,如:托马斯全旋 (7)回旋:运动环节绕垂直轴,在水平面的转动,如:铲球、转身后旋腿 (8)环转:是屈、伸、外展和内收等运动连续进行的运动,如:外摆腿 七、膝关节 膝关节是人体内最大、结构最复杂的一个关节,属于椭圆- 一滑车关节。 面的最韵的外买为关骨近内、外侧限上面为关节窝构成股胫关节面(圆关节)。酸骨后 )半月 不与胫骨相连 于侧 作用为加深 此外起若弹性垫作 盒相香园喜,¥明的和直软生克:中仅有限少的面经内a为无汤 (2)膝交叉韧带 ①前交叉韧带:从股骨外侧的内侧面,向前下止于胫骨要间降起的前方。于伸陵时最张,防止胫骨前移。 ②后交叉韧带:从股骨内侧踝的外侧面,向下后止于胫骨深间隆起的后方。于屈膝时最紧张,防止胫骨后移。 (3)嵌骨 它的功能除保护膝关节 是增加股四头肌的力臂 ,改善四头肌的机效 (4)滑膜皱襞:为关节囊的滑膜层向关节腔内突起形成。最大的是翼状髮填补关节内的空隙以加固关节的稳固性 (5)滑膜囊:为关节囊的滑膜层向关节腔外突起形成。最大的是髌上囊,有减少磨擦的作用。 (6)髌韧带:膝关节的前方,腕尖一胫骨粗隆。 (7)睡侧副韧带:外侧.外上陆骨头 (8)胫侧副韧带: 内侧,内上髁 内侧 藤能。楚钩(院和是界阳佛:腿瓷直轴可作日旋运动这一运动在位明显,在伸 半月板的损伤机制 着胫骨的运动 膝关节屈曲 回片 并突 月板 半月板高71 八、踝关节(距上关节、距小腿关节 1.主要结构:踝关节的关节头为距骨滑车,关节窝是胫骨下关节面、内躁关节面和腓骨的外踝关节面。滑车关节。 2.辅助结构:(1)内侧为三角韧带(2)外侧有三条韧带(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和跟腓韧带】 3.关节的运动:(1)屈(背伸、跖屈),如:屈膝倒立。(2)足仲(背屈),如倒勾球。 九、是: 之是期, (2)外侧纵弓:由跟骨、骰骨和4、5跖骨构成,又称支撑弓。 (3)横 号:由骰骨和3块楔骨组成。 3.足弓的机能 ()”三角架“:它能使人体稳固地站立于任何高低不平的地面。 (2)弹簧功能:各骨之间关节、 韧带连结使足号有一定的弹性,利于完成行走、跑跳等动作
六、髋关节: 1.主要结构:髋关节是由股骨头和髋臼组成。是典型的球窝关节。 2.辅助结构: (1)髋臼唇:附着在髋臼周缘,由纤维软骨构成,使髋关节的深度增加。 (2)髂股韧带:位于髋关节的前面,起于髂前下棘,止于股骨转子间线,可限制髋关节的后伸。 (3)耻股韧带:位于髋关节的内侧,起于耻骨上支,止于转子间线的下部,限制髋关节的外展和旋外。 (4)坐股韧带:位于髋关节的后面,起于坐骨体,止于大转子根部,限制髋关节的内收和旋内。 (5)股骨头韧带:位于关节腔内,呈三角形。基底附于髋臼横韧带(横跨于髋臼切迹的两端),一端附于股骨凹。 3.关节的运动: (1)屈:运动环节绕额状轴,在矢状面内的向前运动,如:肋木举腿。 (2)伸:是屈曲运动的相反运动,如:踢足球大腿后摆。 (3)水平屈:髋关节先外展90 0,向前为水平屈,如:伏地扫腿。 (4)水平伸:髋关节先外展90 0,向后为水平伸,如:侧控腿转体90 0。 (5)外展:运动环节绕矢状轴,在额状面内向侧方运动,如:克卡切夫腾越。 (6)内收:是外展的相反运动,如:托马斯全旋。 (7)回旋:运动环节绕垂直轴,在水平面的转动,如:铲球、转身后旋腿。 (8)环转:是屈、伸、外展和内收等运动连续进行的运动,如:外摆腿。 七、膝关节 膝关节是人体内最大、结构最复杂的一个关节,属于椭圆——滑车关节。 1.主要结构:股骨近端的内、外侧踝为关节头,胫骨近端内、外侧踝上面为关节窝构成股胫关节面(椭圆关节)。髌骨后 面的关节面与股骨的髌面构成髌股关节(滑车关节)。 2.辅助结构: (1)半月板:分为内侧半月板和外侧半月板(内侧为"C"字形,外侧为"O"字形)。它们位于股骨、胫骨之间,既不与股 骨相连,又不与胫骨相连。这些软骨属于纤维软骨,其作用为加深关节窝,从而加强了膝关节的稳定性,此外起着弹性垫作 用,可传递负荷、减轻震荡。半月板的外侧1/3和血管较丰富,中间1/3仅有很少的毛细血管,内侧1/3为无血管区。 (2)膝交叉韧带 ①前交叉韧带:从股骨外侧踝的内侧面,向前下止于胫骨踝间隆起的前方。于伸膝时最紧张,防止胫骨前移。 ②后交叉韧带:从股骨内侧踝的外侧面,向下后止于胫骨踝间隆起的后方。于屈膝时最紧张,防止胫骨后移。 (3)髌骨:它的功能除保护膝关节外,主要是增加股四头肌的力臂,改善股四头肌的机械效率。 (4)滑膜皱襞:为关节囊的滑膜层向关节腔内突起形成。最大的是翼状襞填补关节内的空隙以加固关节的稳固性。 (5)滑膜囊:为关节囊的滑膜层向关节腔外突起形成。最大的是髌上囊,有减少磨擦的作用。 (6)髌韧带:膝关节的前方,髌尖→胫骨粗隆。 (7)腓侧副韧带:外侧,外上髁→腓骨头。 (8)胫侧副韧带:内侧,内上髁→内侧髁。 3.关节的运动: 绕额状轴可作屈、伸运动。如:小腿屈和小腿伸。绕垂直轴可作回旋运动,这一运动在屈膝位明显,在伸 膝位则不能回旋。如:足内侧颠球(小腿旋外)和足外侧颠球(小腿旋内)。 半月板的损伤机制:因半月板会随着胫骨的运动而运动,当膝关节屈曲(半月板随胫骨滑向后方)、回旋(半月板随胫骨的 运动,一端向前、一端向后)并突然伸直,此时半月板正好位于股骨、胫骨内、外侧髁的突起部位,易受挤压而损伤。因内 侧半月板与胫侧副韧带相愈着,因此,它的损伤机率比外侧半月板高7-10倍。 八、踝关节(距上关节、距小腿关节) 1.主要结构:踝关节的关节头为距骨滑车,关节窝是胫骨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和腓骨的外踝关节面。滑车关节。 2.辅助结构:(1)内侧为三角韧带(2)外侧有三条韧带(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和跟腓韧带) 3.关节的运动:(1)屈(背伸、跖屈),如:屈膝倒立。(2)足伸(背屈),如倒勾球。 九、足弓: 1.足弓的定义:由足的跗骨、跖骨以及足部的关节、韧带、肌腱共同构成的凸向上方的弓形结构。 2.足弓的组成: (1) 内侧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3块楔骨和1、2、3跖骨组成,又称弹性弓。 (2) 外侧纵弓:由跟骨、骰骨和4、5跖骨构成,又称支撑弓。 (3) 横 弓:由骰骨和3块楔骨组成。 3.足弓的机能: (1)"三角架":它能使人体稳固地站立于任何高低不平的地面。 (2)弹簧功能:各骨之间关节、韧带连结使足弓有一定的弹性,利于完成行走、跑跳等动作
(3)足弓对通过的血管、神经和肌腱有保护作用 运动系统(骨骼肌) 骨肌的结构 )骨酪肌的大体及微细结构 人级。内包该于软款店,便阿 2.骨骼肌的 细结构:肌原纤维及微丝滑动学说 3.肌肉中的血管: (二)骨酪肌的辅助结构 筋 于肌 肌群单独活动,互不干扰。)。 有的腱鞘包裹一条肌避,有的则包裹多条肌避。 3.滑膜囊:关节囊的滑膜层向外突出形成。 4.籽骨:肌壁骨化而成的小骨,常位于肌避与骨的附若处,它可增大肌肉的动力臂。 二、骨骼肌的物理特性 1,伸展性和弹性:肌肉在外力作用下,可被拉长的现象称为伸展性。当外力解除后,肌肉又可复原此现象称为弹性。 三、重要骨骼肌的位置、形态、功能(及练习方法) 1.斜方肌 位置:位于项部及背上部皮下,一侧为三角形偏肌,两侧合为斜方形。 起点:起于枕外隆凸、项韧带及全部胸椎辣突 止点:止于锁骨外13、肩峰和肩脚冈 下部。近固定时 肉收面 收缩,使头后仰《伸): 2.背阔肌 位置:位于腰背部皮下,上部被斜方肌遮盖,为三角形扁肌,是人体中最大的扁阔肌 起点:起于下6胸椎和全部腰椎棘突、概正中销、骸储后部及下3肋骨我侧面 止点: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h能 近固定时,使上臂伸、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时,拉躯干向上,并协助吸气 前锯肌 位置:位于胸哪侧面浅层,前上部被胸大、小肌遮盖。为锯齿状的宽大扁肌
(3)足弓对通过的血管、神经和肌腱有保护作用。 运动系统(骨骼肌) 一、骨骼肌的结构 (一)骨骼肌的大体及微细结构: 1.肌腹与肌腱:肌肉中部称为肌腹,两端称为肌腱(扁肌的肌腱称为腱膜)。肌腹中内许多肌纤维构成。包裹于每条肌纤维 表面的结缔组织膜称为肌内膜,包裹于肌束外的膜称为肌束膜,包裹于整块肌肉外面的膜称为肌外膜。肌腱是由胶原纤维构 成的,肌腱缺乏弹性,但很坚韧,可抵抗较大张力,肌肉通过肌腱附着于骨面上,肌腱的这种结构可使肌肉力量均匀地作用 于肌腱在骨面的附着处。 2.骨骼肌的微细结构:肌原纤维及微丝滑动学说 3.肌肉中的血管: 4.肌肉中的神经:肌腹内分布有运动神经末梢,由中枢神经系统传来的冲动经此传至肌肉,支配其活动。肌腹和肌腱内均有 感觉神经末梢,它们能感受肌纤维张力变化的刺激,将冲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实现各肌肉之间的协调运动。 (二)骨骼肌的辅助结构: 1.筋 膜:是包裹于肌肉外面的结缔组织膜,分为浅筋膜(又称为皮下筋膜,位于皮下,由含脂肪成分的疏松结缔组织构 成。)和深筋膜两种(又称固有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可插入肌群之间,形成肌间隔即肌鞘(筋膜鞘),保证肌肉或 肌群单独活动,互不干扰。)。 2.腱 鞘:套在腕、踝、手指和足趾部位肌腱周围的密封的双层筒状结构。外层为纤维鞘,内层为滑膜鞘。滑膜鞘又分为两 层,紧贴肌腱的为脏层,脏层反折形成壁层。脏、壁两层之间为一空腔,内有少量滑液,可减小运动时肌腱与骨面的磨擦。 有的腱鞘包裹一条肌腱,有的则包裹多条肌腱。 3.滑膜囊:关节囊的滑膜层向外突出形成。 4.耔 骨:肌腱骨化而成的小骨,常位于肌腱与骨的附着处,它可增大肌肉的动力臂。 5.滑 车:一种是覆盖有软骨的槽,如结节间沟。另一种是通过肌腱的结缔组织环,如眼肌中的总腱环。滑车通常可改变肌 腱的方向,同时保证肌腱不会向旁边移位。 二、骨骼肌的物理特性 1.伸展性和弹性:肌肉在外力作用下,可被拉长的现象称为伸展性。当外力解除后,肌肉又可复原此现象称为弹性。 2.粘滞性:肌纤维之间、肌肉之间或肌群之间发生磨擦的外在表现,这是原生质的普遍特性,是胶体物质造成的。它使肌肉 在收缩或拉长时会产生阻力。肌肉的这种粘滞性的大小与温度成反比。 三、重要骨骼肌的位置、形态、功能(及练习方法) 1.斜方肌 位置:位于项部及背上部皮下,一侧为三角形扁肌,两侧合为斜方形。 起点:起于枕外隆凸、项韧带及全部胸椎棘突。 止点:止于锁骨外1/3、肩峰和肩胛冈。 功能:肌纤维分为上、中、下三部。近固定时,上部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上提上回旋和后缩;中部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后 缩。下部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下降、上回旋和后缩。远固定时,一侧肌纤维收缩使头向同侧屈并向对侧回旋;两侧上部同时 收缩,使头后仰(伸);一侧整块肌肉收缩使脊柱向对侧回旋;两侧整块肌肉收缩使脊柱伸。 2.背阔肌 位置:位于腰背部皮下,上部被斜方肌遮盖,为三角形扁肌,是人体中最大的扁阔肌。 起点:起于下6胸椎和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髂嵴后部及下3肋骨我侧面。 止点: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功能:近固定时,使上臂伸、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时,拉躯干向上,并协助吸气。 3.前锯肌 位置:位于胸廓侧面浅层,前上部被胸大、小肌遮盖。为锯齿状的宽大扁肌
起点:以910个肌齿起于上位8-9肋骨外侧面 止点:止于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前面。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前伸:下部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下降与上回旋。远固定时,提肋助吸气。 4.胸大肌 位置:位于胸前皮下,为多羽状扇形向肌。 起点:起于锁骨内侧半、胸骨和上6肋骨前面及腹直肌鞘前壁上部。 止点:止于肱骨大结节时 功能:近固定时,使上臂屈、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时,拉躯干向上臂靠找,并可提肋助呼气。 5.腹直肌 。前后藏直包多为长。纤推沈4条行的爱分、划与直肌首 起点:起于耻骨上缘 止点:止于第5-7肋软骨前面及胸骨剑突。 淀肌有态的生理使相奈的收牧器率力锦二气上因定时,丙侧收 5.腹外斜 骨:位于酸前外侧壁浅层,为偏闻肌。肌纤维由外上向下斜行。此肌盟膜下缘形成腹股沟初带,架于够前上棘和耻骨结节 起点:起于下8肋骨外侧面 止点:止于 手、耻骨结节及白线 ,其避膜参与腹直肌鞘前壁的组成。 能学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下因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并向对侧因旋:两侧收缩下拉胸廓,呼气, 7.腹内斜肌 位置 位于腹外斜肌深 。为 起点:起于胸腰筋膜 蜻及腹股沟带外侧23。 止点:止于下3肋及白线。共赞膜参与腹直肌鞘前、后壁的组成。 功能:上固定时,两测收缩使骨岔后倾。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和同侧回旋,两侧收缩使管柱前屈。 8.三角肌: 位置位于肩关节前、外、后方,为一块倒三角形的肌肉,中部为多羽肌,前后部为单羽肌。 起点:锁骨外侧半 ,肩峰和肩胛冈 止点:肱骨体三角肌粗降。 控定时,直纤维收笔使上背品、水平程和内能后部纤维收笔使上用种、木件和外能:中密或整块肌肉收 9.肱二头肌 位置:位于上臂前面浅层,为梭形肌,有长短二头。 起点:长头起自肩脚骨盂上结节,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 止点:止于桡骨粗隆和前臂筋膜。 功能:近固定时 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使前臂在肘关节处屈,并使前臂在内旋的情 况下,在桡尺关节处外旋,远固定时,使时关节屈。 10.肱肌 位置:位于肱二头肌深层,肱骨前面下半部,为梭形肌 起点:起于肱骨前面下半部 止占:止于尺骨粗降和冠突 功能:近固定时,屈前臂。远固定时,使上臂靠拢前臂 11.肱三头肌 位置:位于上臂后面。有长头、外侧头和内侧头三个头 起点:长头起于肩脚骨盂下结节,外侧头起于肱骨体后面桡神经沟外上方,内侧头起于肱骨体后面桡神经沟内下方。 止点:三个头合成一个肌腹,以其避止于尺骨鹰嘴。 功能:近固定时,使上臂和前臂伸。远固定时,使时关节伸 12.餐大肌 位置:位于骨盆后外侧,臀部皮下。呈宽厚的四方形,肌纤维很粗。 起点:起于铭骨翼外面及纸、尾骨背面
起点:以9-10个肌齿起于上位8-9肋骨外侧面 止点:止于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前面。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前伸;下部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下降与上回旋。远固定时,提肋助吸气。 4.胸大肌 位置:位于胸前皮下,为多羽状扇形扁肌。 起点:起于锁骨内侧半、胸骨和上6肋骨前面及腹直肌鞘前壁上部。 止点:止于肱骨大结节嵴。 功能:近固定时,使上臂屈、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时,拉躯干向上臂靠拢,并可提肋助呼气。 5.腹直肌 位置: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前后被腹直肌鞘包裹,为扁长带状肌,肌纤维被3-4条横行的腱划分隔。腱划与腹直肌鞘前 壁相连,防止腹直肌收缩时移位。 起点:起于耻骨上缘。 止点:止于第5-7肋软骨前面及胸骨剑突。 功能:腹直肌有较大的生理横断面,因此有相当大的肌力。此外,杠杆臂较长,是脊柱强有力的屈肌。上固定时,两侧收缩 使骨盆后倾。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收缩使脊柱前屈;降肋拉胸廓向下,协助呼气。 6.腹外斜肌 位置:位于腹前外侧壁浅层,为扁阔肌。肌纤维由外上向下斜行。此肌腱膜下缘形成腹股沟韧带,架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 之间。 起点:起于下8肋骨外铡面 止点:止于髂嵴、耻骨结节及白线。其腱膜参与腹直肌鞘前壁的组成。 功能: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并向对侧固旋;两侧收缩下拉胸廓,呼气, 并使脊柱屈。 7.腹内斜肌 位置:位于腹外斜肌深层,为扁阔肌。 起点:起于胸腰筋膜、髂嵴及腹股沟带外侧2/3。 止点:止于下3肋及白线。其腱膜参与腹直肌鞘前、后壁的组成。 功能: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和同侧回旋,两侧收缩使脊柱前屈。 8.三角肌: 位置: 位于肩关节前、外、后方,为一块倒三角形的肌肉,中部为多羽肌,前后部为单羽肌。 起点: 锁骨外侧半、肩峰和肩胛冈。 止点: 肱骨体三角肌粗隆。 功能: 近固定时,前部肌纤维收缩使上臂屈、水平屈和内旋;后部纤维收缩使上臂伸、水平伸和外旋;中部或整块肌肉收缩 使上臂外展。 9.肱二头肌: 位置: 位于上臂前面浅层,为梭形肌,有长短二头。 起点: 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 止点: 止于桡骨粗隆和前臂筋膜。 功能: 近固定时,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使前臂在肘关节处屈,并使前臂在内旋的情 况下,在桡尺关节处外旋。远固定时,使肘关节屈。 10.肱 肌 位置: 位于肱二头肌深层,肱骨前面下半部,为梭形肌。 起点: 起于肱骨前面下半部。 止点: 止于尺骨粗隆和冠突。 功能: 近固定时,屈前臂。远固定时,使上臂靠拢前臂。 11.肱三头肌 位置:位于上臂后面。有长头、外侧头和内侧头三个头。 起点:长头起于肩胛骨盂下结节,外侧头起于肱骨体后面桡神经沟外上方,内侧头起于肱骨体后面桡神经沟内下方。 止点:三个头合成一个肌腹,以其腱止于尺骨鹰嘴。 功能:近固定时,使上臂和前臂伸。远固定时,使肘关节伸。 12.臀大肌 位置:位于骨盆后外侧,臀部皮下。呈宽厚的四方形,肌纤维很粗。 起点:起于髂骨翼外面及骶、尾骨背面
止点:止于臀肌粗隆和胫束。 动能吗调胶馆使婴售和外旋。上部肌纤维收缩使大腿外展:下部使大强内收。运圆定时。一侧肌肉收笔使骨盆转向对 13.股四头肌 位置:位于大前面, 是人体中最大的肌肉,为羽状肌 皮膏线外直股内外内侧肌四个头,股直肌起自酷前下韩,股中肌起自股骨体前面,及外侧肌起自 止点:四个头相合,成一条强有力的避,由前面及两侧包绕髌骨,并在髌骨下方形成髌韧带,借此止于胫骨粗隆。 功能,固定时,使小伸 ,股直肌还能使大腿屈。远周定时,可使大腿在膝关节处仲。 14股二头肌 位置:位于大腿后外侧浅层, 为梭形肌,有长、 短两个头 起点: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上半部, 止点:止于骨头。 功能:近固定时,长头使大腿伸,并使小腿屈和外旋。远固定时,使大腿在膝关节处屈。当小腿伸直时,则使骨盆后倾。 15.半腱肌和半膜肌 位置:位于大腿后内侧,半膜肌在半腱肌深层。半脚肌下半为腿,半膜肌上半为腱膜。均为羽状肌。 起点:起于坐骨结节。 止点:半藏肌止于胫骨粗降内侧面,半膜肌止于胫骨内侧髁内侧面。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伸,并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与股二头肌相同。 16.小腿三头肌 位于小腿的后部浅层,由胖肠肌和比目鱼肌合成。睡肠肌有内、外侧两个头,呈梭形。比目鱼肌一个头,形似此日 起点:腓肠肌内、外侧头分别起自股骨内、外上深,比目鱼肌起自胫骨和雕骨后上部。 止点:止于跟骨结节。 17.髂腰肌 位置:位于腰椎两侧及髂窝内。由腰大肌和酩肌组成。腰大肌为单羽肌,髂肌呈扇形。 起点:腰大肌起自第12胸椎和第1-5腰椎体侧面和横突:肌起自髂窝。 止点:两肌相合,经关节 腹股沟韧带深面 止于股骨小转子 被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居和外旋。运固定时,单站立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和旋转:两侧收缩使脊柱前屈和骨盆前 18。修脊肌:句括骸肋肌、品长肌和棘肌三部分 分青笑禽糖藏线》两侧充于突和模突之的棉沟内。长素状。由转肌、最长肌和格肌三部 起点:骶骨背面、路嵴后部、腰椎辣突和胸腰筋膜。 止点:止于颈、胸椎的棘突与横突、颗骨乳突和肋角 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收缩,使头和脊柱伸,并协助呼气。 四、肌拉力线与关节基本运动轴之间的关系 肌拉力线即肌肉合力 用线 线的确定方法 即肌 状外美松钠侧的失秋外鹤侧商整美的肌究是关节的收肌:从关节的矢 意并维路者酸在建行来运动。原肉收的。与中 影响肌力大小的因素 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2.肌肉的初长度 六、骨杠杆
止点:止于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伸和外旋。上部肌纤维收缩使大腿外展;下部使大腿内收。远固定时,一侧肌肉收缩使骨盆转向对 侧;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 13.股四头肌 位置:位于大腿前面,是人体中最大的肌肉,为羽状肌。 起点:此肌有股直肌、股中肌、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四个头。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中肌起自股骨体前面,股外侧肌起自 股骨粗线外侧唇,股内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内侧唇。 止点:四个头相合,成一条强有力的腱,由前面及两侧包绕髌骨,并在髌骨下方形成髌韧带,借此止于胫骨粗隆。 功能:近固定时,使小腿伸,股直肌还能使大腿屈。远固定时,可使大腿在膝关节处伸。 14.股二头肌 位置:位于大腿后外侧浅层,为梭形肌,有长、短两个头。 起点: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上半部。 止点:止于腓骨头。 功能:近固定时,长头使大腿伸,并使小腿屈和外旋。远固定时,使大腿在膝关节处屈。当小腿伸直时,则使骨盆后倾。 15.半腱肌和半膜肌 位置:位于大腿后内侧,半膜肌在半腱肌深层。半腱肌下半为腱,半膜肌上半为腱膜。均为羽状肌。 起点:起于坐骨结节。 止点:半腱肌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半膜肌止于胫骨内侧髁内侧面。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伸,并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与股二头肌相同。 16.小腿三头肌 位置:位于小腿的后部浅层,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合成。腓肠肌有内、外侧两个头,呈梭形。比目鱼肌一个头,形似比目 鱼。 起点:腓肠肌内、外侧头分别起自股骨内、外上髁,比目鱼肌起自胫骨和腓骨后上部。 止点:止于跟骨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足跖屈、腓肠肌还能在膝关节处屈小腿。远固定时,在膝关节处拉大腿向后,协助伸膝,有维持人体直 立的功能。 17. 髂腰肌 位置:位于腰椎两侧及髂窝内。由腰大肌和髂肌组成。腰大肌为单羽肌,髂肌呈扇形。 起点:腰大肌起自第12胸椎和第1-5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起自髂窝。 止点:两肌相合,经髋关节前内侧腹股沟韧带深面,止于股骨小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和外旋。远固定时,单腿站立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和旋转;两侧收缩使脊柱前屈和骨盆前 倾。 18. 竖脊肌:包括髂肋肌、最长肌和棘肌三部分。 位置:纵列于背部正中线(全部棘连线)两侧,充填于棘突和横突之间的槽沟内。呈长索状,由棘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三部 分构成。后部、腰椎棘突和胸腰筋膜。 起点:骶骨背面、髂嵴后部、腰椎棘突和胸腰筋膜。 止点:止于颈、胸椎的棘突与横突、颞骨乳突和肋角。 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收缩,使头和脊柱伸,并协助呼气。 四、肌拉力线与关节基本运动轴之间的关系: 肌拉力线即肌肉合力作用线。肌拉力线的确定方法:从肌肉的动点中心到定点中心作一直线来表示。 人体肌肉中,除部分止于皮肤的皮肌和止于关节囊的关节肌外,绝大部分肌肉均起于一骨,止于另一骨,中间跨过一 个或几个关节。 从关节的垂直轴前内方跨越关节的肌肉,即肌拉力线从关节的垂直轴前内方跨越关节的肌肉,是关节的旋前旋内肌; 从关节的垂直轴后外方跨越关节的肌肉,即肌拉力线从关节的垂直轴后外方跨越关节的肌肉,是关节的旋后轩外肌。 从关节的矢状轴内侧跨越关节的肌肉,即肌拉力线从关节的矢状轴内侧跨越关节的肌肉,是关节的收肌;从关节的矢 状轴外侧跨越关节的肌肉,即肌拉力线从关节的矢状轴外侧跨越关节的肌肉,是关节的展肌。 人体膝关节以上,从关节的冠状轴前方跨越关节的肌肉,即肌拉力线从关节的冠状轴前方跨越关节的肌肉,是关节的 屈肌;从关节的冠状轴后方跨越关节的肌肉,即肌拉力线从关节的冠状轴后方跨越关节的肌肉,是关节的伸肌。人体膝关节 以下,相反。 围绕某一个运动轴作用相反的两组肌肉叫做对抗肌,但在进行某一运动时,原动肌肌肉收缩的同时,与其对抗的肌群 则适度放松并维持一定的紧张度,二者对立统一,相反相成。 五、影响肌力大小的因素 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2.肌肉的初长度 六、骨杠杆
1平衡杠杆 2.省力杠杆 3.速度杠杆
1平衡杠杆. 2.省力杠杆 3.速度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