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 )。 A.降低油的着火点B.让油与空气隔绝 C降低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 D.清除可燃物 2.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3.2020年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逐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实施“低碳生活、高质量发 展”,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气氛 B.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等新能源 C.燃烧农作物秸秆以增加土地肥效 D.为满足社会用电需求,大力发展燃煤火力发电 4.风吹灭蜡烛,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5.(2021山东济南中考)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通常状况下可燃物有自身的着火点 B.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都是发生化合反应 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6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C.甲烷和一氧化碳D.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7.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 A.欣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8.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 B.煤火取暖时紧闭门窗 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 D.森林游玩时乱扔烟头 9.用白色瓷片接近酒精灯外焰时,瓷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焰心时,在瓷片上出现黑色粉末状固 体,这是酒精没有完全燃烧时生成的炭黑。利用某燃料用水壶烧水,开始时会发现与火焰接触 的壶底出现水珠和黑色的炭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燃料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燃料本身也可能含有水分子 C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 D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 10.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可燃物接触氧气,可燃物就能燃烧 B.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得更剧烈、更充分 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11.下列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合理的是()。 A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B.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12.如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选项是 )
第七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 )。 A.降低油的着火点 B.让油与空气隔绝 C.降低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 D.清除可燃物 2.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3.2020 年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逐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实施“低碳生活、高质量发 展”,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气氛 B.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等新能源 C.燃烧农作物秸秆以增加土地肥效 D.为满足社会用电需求,大力发展燃煤火力发电 4.风吹灭蜡烛,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5.(2021·山东济南中考)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通常状况下可燃物有自身的着火点 B.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都是发生化合反应 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6.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C.甲烷和一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7.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 )。 A.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8.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 B.煤火取暖时紧闭门窗 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 D.森林游玩时乱扔烟头 9.用白色瓷片接近酒精灯外焰时,瓷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焰心时,在瓷片上出现黑色粉末状固 体,这是酒精没有完全燃烧时生成的炭黑。利用某燃料用水壶烧水,开始时会发现与火焰接触 的壶底出现水珠和黑色的炭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燃料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燃料本身也可能含有水分子 C.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 D.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 10.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可燃物接触氧气,可燃物就能燃烧 B.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得更剧烈、更充分 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11.下列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合理的是( )。 A.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B.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12.如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选项是 ( )
气体X 水 白磷 选项 气体X 水温/℃ 氧气 5 B 氮气 40 二氧化碳 80 空气 80 二、填空题(共24分) 13.(5分)燃烧是人类最早有意识利用的化学反应,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 (1)原始人使用木柴燃烧释放的热能烘烤食物,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现在,人们仍然 利用燃料燃烧蒸煮食物。家用液化气的成分之一丙烯(C3H6)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为 从微观角度分析丙烯液化与丙烯燃烧两个过程 的主要区别: (2)燃烧产生的高温可用于治炼金属。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填“氧化”或“还 原”反应。铜的使用使人类社会迈入青铜器时代。 (3)结合上述事例,谈谈燃烧的价值:一。 14.(10分)燃烧与灭火随处可见。 (1)如下图所示,装置甲热水中的白磷和装置乙薄铜片上的白磷都能燃烧,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是 装置乙热水中的白磷未能燃烧,说明燃烧需 要 ,装置乙薄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红磷 的着火点比白磷的 氧气 白磷 红磷 铜片 80℃热水 80℃热水 白磷 白磷 分 乙 (2)从燃烧的条件看,火场中的木材、棉被、衣服等属于 物。一般火灾常用二氧化碳 灭火,森林灭火常用风力灭火机,从灭火的原理分析,二氧化碳能灭火的原因主要 是 :高速空气流能灭火的原因主要是 15.(9分)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使用不当时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请回答下 列问题。 (1)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懂得钻木取火。钻木之所以能取火,是因为 (2)(多选)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的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警钟。因此,在 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绝不允许违章操作。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 是 D b
选项 气体 X 水温/℃ A 氧气 5 B 氮气 40 C 二氧化碳 80 D 空气 80 二、填空题(共 24 分) 13.(5 分)燃烧是人类最早有意识利用的化学反应,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 (1)原始人使用木柴燃烧释放的热能烘烤食物,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现在,人们仍然 利用燃料燃烧蒸煮食物。家用液化气的成分之一丙烯(C3H6 )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为 。从微观角度分析丙烯液化与丙烯燃烧两个过程 的主要区别: 。 (2)燃烧产生的高温可用于冶炼金属。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填“氧化”或“还 原”)反应。铜的使用使人类社会迈入青铜器时代。 (3)结合上述事例,谈谈燃烧的价值: 。 14.(10 分)燃烧与灭火随处可见。 (1)如下图所示,装置甲热水中的白磷和装置乙薄铜片上的白磷都能燃烧,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是 。装置乙热水中的白磷未能燃烧,说明燃烧需 要 ;装置乙薄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红磷 的着火点比白磷的 。 (2)从燃烧的条件看,火场中的木材、棉被、衣服等属于 物。一般火灾常用二氧化碳 灭火,森林灭火常用风力灭火机,从灭火的原理分析,二氧化碳能灭火的原因主要 是 ;高速空气流能灭火的原因主要是 。 15.(9 分)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使用不当时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请回答下 列问题。 (1)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懂得钻木取火。钻木之所以能取火,是因为 。 (2)(多选)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的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警钟。因此,在 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绝不允许违章操作。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 是
(3)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斜向下(如右图所示),火柴在 (填“a”或b)情况下更容易持续燃烧,原因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16分) 16.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甲所示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 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了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 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乙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 瘪气球 白磷、人 红磷 玻璃管 玻璃管 60℃ 60 热水 热水 热水 白磷 红磷 红磷 白磷 白磷 图甲 图乙 图丙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 象 解 释 a试管中的白磷 燃烧热水中的白 b试管中的红磷、热水中的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磷没有燃烧:b试 ① 管中的红磷没有 燃烧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乙所示装置与图甲所示装置比较,其优点是 (2)小林同学指出图乙所示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丙所示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 是 【拓展与迁移】 做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 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 后,出现两种预测:①接近试管容积的②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 你赞同的预测是 (填“①”或“②”,理由是 四、计算题(共12分) 17.(1)煤燃烧后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硫($02),它会导致酸雨,酸雨会对环境 造成破坏。请你举出酸雨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两个实例。 ① ② (2)某居民家中每年冬季取暖用煤约400kg,所用煤中含硫的质量分数约为1%。若其中的硫 元素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硫,那么该居民家中每年冬季取暖向大气中排放约多少千克的二氧化 硫
(3)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斜向下(如右图所示),火柴在 (填“a”或“b”)情况下更容易持续燃烧,原因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 16 分) 16.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甲所示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 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了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 40 ℃,红磷的着火点是 240 ℃……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 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乙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 象 解 释 a 试管中的白磷 燃烧,热水中的白 磷没有燃烧;b 试 管中的红磷没有 燃烧 b 试管中的红磷、热水中的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① , ②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乙所示装置与图甲所示装置比较,其优点是 。 (2)小林同学指出图乙所示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丙所示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 是 。 【拓展与迁移】 做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 a 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 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 a 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 后,出现两种预测:①接近试管容积的1 5 ,②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1 5。 你赞同的预测是 (填“①”或“②”),理由是 。 四、计算题(共 12 分) 17.(1)煤燃烧后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硫(SO2),它会导致酸雨,酸雨会对环境 造成破坏。请你举出酸雨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两个实例。 ① 。 ② 。 (2)某居民家中每年冬季取暖用煤约 400 kg,所用煤中含硫的质量分数约为 1%。若其中的硫 元素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硫,那么该居民家中每年冬季取暖向大气中排放约多少千克的二氧化 硫
第七单元检测 1.B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这样做可以灭火的原因是使锅内的油 与氧气隔绝,而不是降低油的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受外界条件的影 响,即着火点不会降低),故A错误,B正确:该过程并没有降低温度或清除可燃物,C、D错 误。故选B。 2.D当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能够增大灯芯中的酒精与氧气的接触 面积,使酒精燃烧更加充分,火焰更旺。 3B燃放烟花爆竹能产生污染物,故A错误新能源不污染环境,故B正确:燃烧农作物 秸秆产生污染物,故C错误:燃煤火力发电能产生空气污染物,故D错误。 4.D风吹灭蜡烛没有使蜡烛与空气隔绝,A错误: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一 般不会改变,B错误:清除可燃物是把可燃物移走,而风吹灭蜡烛并没有移走蜡烛C错误; 风吹蜡烛,吹走了蜡烛火焰的热量,降低了蜡烛的温度,导致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 下,D正确。 5.C可燃物燃烧时不一定都是发生化合反应.如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故C项错误。 6.B 7.A“釜底抽薪”是指清除可燃物,使燃烧不能继续进行,这与扑灭森林火灾时砍掉树木 形成隔离带的灭火原理一致。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和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均是采 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方法B、C错误:用高压水枪灭火采用的是降低温度的灭火方法,D 错误。故选A。 8.A 9.A燃烧产物中有黑色炭黑,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说明该燃料中一定含有碳元素,不能确 定是否含有氧元素(因为氧气中也含有氧元素),A错误:燃烧后有水珠出现,可能是燃料本 身含有水,也可能是反应生成的水,B正确:增大空气的流量可以使燃料燃烧得更完全,以 此来减少炭黑的产生,C正确:也可以提高水壶的高度,利用外焰加热,以减少炭黑的产 生,D正确。 10.B 11.A油能够燃烧,属于易燃物,“火上浇油”是指增加更易燃烧的可燃物,使燃烧更旺。本 题应选A。 12.D 13.答案(1)2C,H,+90点脑6C02+6H0前者丙烯分子不变,后者丙烯分子发生改变 高流 (2)C+2CuC=2Cu+CO2↑还原 (3)燃烧为人类提供了有用的物质和能量(答案合理即可) 14答案(14P+50点燃2P,0,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高(2)可燃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解析①)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0点燃2P,0,。装置乙热水中的白磷尽管温度达 到了着火点,但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未能燃烧装置乙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是可 燃物,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相接触而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比白 磷的高,红磷所处位置的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2)木材、棉被、衣服等都能燃烧,都 属于可燃物: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其密度比空气的大,能够覆盖在燃烧 物的表面,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所以能用于灭火:使用风力灭火机灭火的原理是让高速流 动的空气带走热量,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15.答案(1)钻凿木头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转化为热能,钻凿处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木头 的着火点时就会燃烧(2)A、B、D(3)b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 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或:火柴头向上时,燃烧产生的热量随 热空气上升,不能给火柴梗加热,火柴梗达不到其着火点,容易熄灭)
第七单元检测 1.B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这样做可以灭火的原因是使锅内的油 与氧气隔绝,而不是降低油的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受外界条件的影 响,即着火点不会降低),故 A 错误,B 正确;该过程并没有降低温度或清除可燃物,C、D 错 误。故选 B。 2.D 当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能够增大灯芯中的酒精与氧气的接触 面积,使酒精燃烧更加充分,火焰更旺。 3.B 燃放烟花爆竹能产生污染物,故 A 错误;新能源不污染环境,故 B 正确;燃烧农作物 秸秆产生污染物,故 C 错误;燃煤火力发电能产生空气污染物,故 D 错误。 4.D 风吹灭蜡烛,没有使蜡烛与空气隔绝,A 错误;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一 般不会改变,B 错误;清除可燃物是把可燃物移走,而风吹灭蜡烛并没有移走蜡烛,C 错误; 风吹蜡烛,吹走了蜡烛火焰的热量,降低了蜡烛的温度,导致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 下,D 正确。 5.C 可燃物燃烧时不一定都是发生化合反应,如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故 C 项错误。 6.B 7.A “釜底抽薪”是指清除可燃物,使燃烧不能继续进行,这与扑灭森林火灾时砍掉树木 形成隔离带的灭火原理一致。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和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均是采 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方法,B、C 错误;用高压水枪灭火采用的是降低温度的灭火方法,D 错误。故选 A。 8.A 9.A 燃烧产物中有黑色炭黑,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说明该燃料中一定含有碳元素,不能确 定是否含有氧元素(因为氧气中也含有氧元素),A 错误;燃烧后有水珠出现,可能是燃料本 身含有水,也可能是反应生成的水,B 正确;增大空气的流量可以使燃料燃烧得更完全,以 此来减少炭黑的产生,C 正确;也可以提高水壶的高度,利用外焰加热,以减少炭黑的产 生,D 正确。 10.B 11.A 油能够燃烧,属于易燃物,“火上浇油”是指增加更易燃烧的可燃物,使燃烧更旺。本 题应选 A。 12.D 13.答案 (1)2C3H6+9O2 6CO2+6H2O 前者丙烯分子不变,后者丙烯分子发生改变 (2)C+2CuO 2Cu+CO2↑ 还原 (3)燃烧为人类提供了有用的物质和能量(答案合理即可) 14.答案 (1)4P+5O2 2P2O5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高 (2)可燃 隔绝氧气 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解析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 2P2O5。装置乙热水中的白磷尽管温度达 到了着火点,但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未能燃烧;装置乙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是可 燃物,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相接触,而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比白 磷的高,红磷所处位置的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 (2)木材、棉被、衣服等都能燃烧,都 属于可燃物;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其密度比空气的大,能够覆盖在燃烧 物的表面,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所以能用于灭火;使用风力灭火机灭火的原理是让高速流 动的空气带走热量,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15.答案 (1)钻凿木头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转化为热能,钻凿处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木头 的着火点时就会燃烧 (2)A、B、D (3)b 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 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或:火柴头向上时,燃烧产生的热量随 热空气上升,不能给火柴梗加热,火柴梗达不到其着火点,容易熄灭)
16.答案【改进与实验】①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②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或: 空气)接触 【反思与评价】(1)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危害人体健康(2) 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答案合理即可) 【拓展与迁移】①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三,且上述实验白磷足量、气密性良好,所以进 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能接近试管容积的或:②装置漏气等) 解析【改进与实验】可燃物须与氧气相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这两个条件缺 一不可。【反思与评价】改进后的装置是在密闭试管内的空气中使白磷燃烧,能有效 防止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扩散而危害人体健康,但燃烧产生的热量可能会使试管内的 气体膨胀而引起管口橡皮塞的松动,故将乙装置再进一步地改进一将橡皮塞换成单孔 橡皮塞,并系一气球,能够防止管口橡皮塞的松动,并能收集燃烧产生的白烟,避免污染环 境。【拓展与迁移】由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三,白磷燃烧会消耗试管中的氧气而没 有产生新的气体,故待试管a冷却后,将试管紧贴水面,取下橡皮塞后,水会进入试管,并占 据试管容积的若装置漏气,则可能导致进入试管中水的体积小于试管容积的妇。 17.答案(1)①雕像受到酸雨腐蚀②森林受到酸雨破坏(答案合理即可) (2)400kg煤中含硫的质量为400kg×1%-4kg。 解:设4kg硫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S+0,点燃s02 32 64 4kg 32 、64 4kg=7 x=8kg 答:该居民家中每年冬季向大气中排放约8kg二氧化碳
16.答案 【改进与实验】①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②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或: 空气)接触 【反思与评价】(1)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危害人体健康 (2) 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答案合理即可) 【拓展与迁移】①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 5 ,且上述实验白磷足量、气密性良好,所以进 入 a 试管内液体的体积能接近试管容积的1 5 (或:② 装置漏气等) 解析 【改进与实验】可燃物须与氧气相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这两个条件缺 一不可。 【反思与评价】改进后的装置是在密闭试管内的空气中使白磷燃烧,能有效 防止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扩散而危害人体健康,但燃烧产生的热量可能会使试管内的 气体膨胀而引起管口橡皮塞的松动,故将乙装置再进一步地改进——将橡皮塞换成单孔 橡皮塞,并系一气球,能够防止管口橡皮塞的松动,并能收集燃烧产生的白烟,避免污染环 境。 【拓展与迁移】由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 5 ,白磷燃烧会消耗试管中的氧气而没 有产生新的气体,故待试管 a 冷却后,将试管紧贴水面,取下橡皮塞后,水会进入试管,并占 据试管容积的1 5 (若装置漏气,则可能导致进入试管中水的体积小于试管容积的1 5 )。 17.答案 (1)①雕像受到酸雨腐蚀 ②森林受到酸雨破坏(答案合理即可) (2)400 kg 煤中含硫的质量为 400 kg×1%=4 kg。 解:设 4 kg 硫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 x。 S+O2 SO2 32 64 4 kg x 32 4 kg = 64 𝑥 x=8 kg 答:该居民家中每年冬季向大气中排放约 8 kg 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