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 申报书 (本科) 推荐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课程学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课程名称 工程热力学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其他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土木类 课程负责人赵蕾 填报日期 2013年10月10日
— 1 — 2013 年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 申 报 书 (本科) 推 荐 单 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课 程 学 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课 程 名 称 工程热力学 课 程 类 型 □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其他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工 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土木类 课 程 负 责 人 赵 蕾 填 报 日 期 2013 年 10 月 10 日
陕西省教育厅制 2013年9月
— 2 — 陕西省教育厅制 2013 年 9 月
填写要求 1.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 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3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不可作为申报内容填写。 4.课程团队的每个成员都须在2.课程团队”表格中签字。 5.8.承诺与责任ˆ需要课程负责人本人签字,课程建设学校 盖章
— 3 — 填 写 要 求 1.以 word 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2.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 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3.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不可作为申报内容填写。 4.课程团队的每个成员都须在“2.课程团队”表格中签字。 5.“8.承诺与责任”需要课程负责人本人签字,课程建设学校 盖章
1.课程负责人情况 课程负责人 赵蕾 性别 女|出生年月197103 最终学历 研究生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基学位 工学博士 行政职务 副处长 本所在院系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况L通信地址(邮编) 西安市雁塔路中段13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 研究方向 暖通空调,建筑节能 是否曾获省级 精品课程称号 否 曾获省级精品 原省级精品 课程称号年份 课程负责人
— 4 — 1.课程负责人情况 基 本 情 况 课程负责人 赵 蕾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71.03 最终学历 研究生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学 位 工学博士 行政职务 副处长 所在院系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通信地址(邮编) 西安市雁塔路中段 13 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 研究方向 暖通空调,建筑节能 是否曾获省级 精品课程称号 否 曾获省级精品 课程称号年份 原省级精品 课程负责人
现课程负责人近三年讲授本课程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学生届 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伦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 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教学表彰 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省部级及以上规划教材、获奖教材(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课程类别课程|周学时专业年级 学生 总人数 工程热力学 本科生 环境学院 专业基础课 建环10、11及12级 开究生 暖通专业硕士10、11及 高等工程热力学 专业基础课 12级 研究生 暖通专业硕士10 暖通测试技术 l12 及12级 教暖通动态测诚技术/博土研究生 暖通专业博士09、1及 12 专业课 12级 情|2承担的实践教学任务 实践环节名称 届数 学生总人数 指导本科生创业设计大赛 2 3.承担的教学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课题来源 立项时间角色 热工与流体力学课程群教学新模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改 2008-2010 负责人 探索与建设 立项 《工程热力学》双语示范课程建设|国家教项目子课 2010-2012 负责人 《工程热力学双语版》教材建设)校级重点规划教材建设 2010-2012 负责人 项目 《工程热力学》精品课程 校级精品课程 2010-2012 负责人 4.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主编的《工程热力学》双语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2)获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年优秀教材建设三等奖
— 5 — 教 学 情 况 现课程负责人近三年讲授本课程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学生届 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 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教学表彰/ 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省部级及以上规划教材、获奖教材(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课 程 总学时 周学时 专业年级 学生 总人数 工程热力学 本科生 专业基础课 56 4 环境学院 建环 10、11 及 12 级 309 高等工程热力学 研究生 专业基础课 60 4 暖通专业硕士 10、11 及 12 级 45 暖通测试技术 研究生 专业课 40 4 暖通专业硕士 10、11、 及 12 级 112 暖通动态测试技术 博士研究生 专业课 40 4 暖通专业博士 09、11 及 12 级 12 2.承担的实践教学任务 实践环节名称 届数 学生总人数 指导本科生创业设计大赛 2 10 3.承担的教学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课题来源 立项时间 角 色 热工与流体力学课程群教学新模式 探索与建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改 立项 2008-2010 负责人 《工程热力学》双语示范课程建设 国家教 项目子课题 2010-2012 负责人 《工程热力学双语版》教材建设 校级重点规划教材建设 项目 2010-2012 负责人 《工程热力学》精品课程 校级精品课程 2010-2012 负责人 4.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主编的《工程热力学》双语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2)获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年优秀教材建设三等奖
课程负责人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来源 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低能耗建筑设计理论研究 陕西省科技创新2012015子项负责人 团队项目 基于北方地域气候适应的被动设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012主要参加人 础研究 适合西安气候特点的地铁环控方案遇陕西省自然科学封2008200负责人 择及通效果研究 基于与地面建筑协调统一的地铁风引人事部留学回国科2082010负责人 方案选择及通风效果优化研究 研择优资助项目 辐射供冷与置换通风复合空调系统设教育部留学回国2007200负责人 计中的关键问题研究 员年启动基金 2.发表的学术论文: 论文题目 刊物名称 级别 时间署名次序 Dynamic simulation and Applied 学 国际期刊 analysis of a water chiller Thermal 005.101/2 术 refrigeration system EngineeringSCI/EI收录 wf Dynamic simulation of a water 究 chiller refrigeration system|proe. of the3u国际会议 with a suction-line heat ACRA 200651/2 exchanger SCI/ISTP收录 Numerical Study on Thermal ndoor Environment of 国际会议 Office with System of Chilled Proc. of 4th ACRA 2009.51/3 Ceiling Panel and ISTP2010收录 Displacement Ventilation 基于专家规则的空调系统在 建筑科学 核心期刊 201041/2 线故障检测与诊断 关于西安地铁风亭建设和后城市轨道交通 期管理的几点建议 研究 核心期刊|2010413 3.获得的学术表彰与奖励: 署名 获奖项目 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 次序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通空调陕西省科技 气流组织模拟与设计 进步二等奖陕西科技厅200年138 Dynamic simulation of a water 侒安建筑科技 chiller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a优秀论文奖 2008年1/2 variable frequency water chiller/优秀论文奖西安建科技200年1/2 Steady state performance and opera ion optimization of
— 6 — 学 术 研 究 课程负责人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课 题 名 称 来 源 年 限 本人所起作用 低能耗建筑设计理论研究 陕西省科技创新 团队项目 2013~2015 子项负责人 基于北方地域气候适应的被动设计基 础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0~2012 主要参加人 适合西安气候特点的地铁环控方案选 择及通 效果研究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 金 2008~2010 负责人 基于与地面建筑协调统一的地铁风亭 方案选择及通风效果优化研究 人事部留学回国科 研择优资助项目 2008~2010 负责人 辐射供冷与置换通风复合空调系统设 计中的关键问题研究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 员年启动基金 2007~2009 负责人 2.发表的学术论文: 论文题目 刊物名称 级别 时间 署名次序 Dynamic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a water chiller refrigeration system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国际期刊 SCI/EI 收录 2005.10 1/2 Dynamic simulation of a water chiller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a suction-line heat exchanger Proc. of the 3rd ACRA 国际会议 SCI/ISTP 收录 2006.5 1/2 Numerical Study on Thermal Indoor Environment of an Office with System of Chilled Ceiling Panel and Displacement Ventilation Proc. of 4th ACRA 国际会议 ISTP 2010收录 2009.5 1/3 基于专家规则的空调系统在 线故障检测与诊断 建筑科学 核心期刊 2010.4 1/2 关于西安地铁风亭建设和后 期管理的几点建议 城市轨道交通 研究 核心期刊 2010.4 1/3 3.获得的学术表彰与奖励: 获奖项目 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时间 署名 次序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通 空调 气流组织模拟与设计 陕西省科技 进步二等奖 陕西省科技厅 2010 年 3/8 Dynamic simulation of a water chiller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a suction-line heat exchanger 优秀论文奖 西安建筑科技 大学 2008 年 1/2 Steady state performance and opera ion optimization of variable frequency water chiller 优秀论文奖 西安建筑科技 大学 2008 年 1/2
课程团队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技术学科专业 在本课程中 职务 承担的工作 签字 赵蕾女1971.03教授暖通空调 主讲教师 课|朱常琳女196909副教授|车辆工程 主讲教师 程团队结构 队崔海航男197506副教授|流体机械 后备主讲教师 周宇女197704讲师热能工程 后备主讲教师 严双志男1959:03工程师|暖通空调 实验指导教 课程团队(含优秀的教育技术骨干和行业背景专家)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 师资配置情况、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工程热力学》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原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 的专业课程,参与本课程教学、实验和课程建设工作的教师共5人 知识结构、学缘构成合理: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工程 师1人。本课程教学团队中有校骨干教师3人。这些教师在承担《工程热力 学》课程讲授的同时,也是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的承 课程/想者,教学内容涵盖了《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和《水力学》 等,研究领域涉及建环、给水排水工程和环境学科。教师中有博土学位者2 整体人(均从事过博士后研究工作),有硕士学位者3人。其中1人获中科院力学 素质|研究所博士学位1人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学位1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年教6名教师分别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兰州交通大学、西安 师培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 养|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年龄结构合理:团队中的教师均为活跃在本科和硕士研 究生教学岗位上的中坚力量,主讲教师有10年以上的本科教学工作经验, 教学经验丰富、善于理论联系实际;青年教师思想活跃、精力充沛、计算机 技能强,积极参与多媒体课件制作,具有好的英语功底和交流能力。注重教 学方法改革和教学实践环节强化等多个方面的工作。主讲教师(含辅导教师 和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20 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与教学效果 朱常琳,女,副教授,硕士。近5年来主讲华清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7
— 7 — 2.课程团队 课 程 团 队 结 构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 职务 学科专业 在本课程中 承担的工作 签字 赵 蕾 女 1971.03 教授 暖通空调 主讲教师 朱常琳 女 1969.09 副教授 车辆工程 主讲教师 崔海航 男 1975.06 副教授 流体机械 后备主讲教师 周 宇 女 1977.04 讲 师 热能工程 后备主讲教师 严双志 男 1959.03 工程师 暖通空调 实验指导教师 课程 团队 整体 素质 及青 年教 师培 养 课程团队(含优秀的教育技术骨干和行业背景专家)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 师资配置情况、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工程热力学》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原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 的专业课程,参与本课程教学、实验和课程建设工作的教师共 5 人。 知识结构、学缘构成合理:其中,教授 1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1 人,工程 师 1 人。本课程教学团队中有校骨干教师 3 人。这些教师在承担《工程热力 学》课程讲授的同时,也是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的承 担者,教学内容涵盖了《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和《水力学》 等,研究领域涉及建环、给水排水工程和环境学科。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 2 人(均从事过博士后研究工作),有硕士学位者 3 人。其中 1 人获中科院力学 研究所博士学位,1 人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学位,1 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6 名教师分别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兰州交通大学、西安 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 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年龄结构合理:团队中的教师均为活跃在本科和硕士研 究生教学岗位上的中坚力量,主讲教师有 10 年以上的本科教学工作经验, 教学经验丰富、善于理论联系实际;青年教师思想活跃、精力充沛、计算机 技能强,积极参与多媒体课件制作,具有好的英语功底和交流能力。注重教 学方法改革和教学实践环节强化等多个方面的工作。主讲教师(含辅导教师 和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 1:20。 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与教学效果 朱常琳,女,副教授,硕士。近 5 年来主讲华清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专业《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课程5轮次,以及环境工程和给排水工程 专业的《传热学》和《热工基础》等课程,主讲“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 调”专业硕土生的《计算传热学》课程3轮次。参与生产实习的指导。主持 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子课题1项,《传热学双语教材的建设》 (2010.1-201312),参编双语教材《工程热力学》1部,主持陕西省教育厅 专项科研项目1项 崔海航,男,副教授,博士。2005年9月~2009年9月新加坡国立大学 Singapore- MITAIliance访问研究员,其中,2007年6月~2007年12月在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Research lab of electronics做博士后,09年12月~至 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讲师、副教授。主讲本科生的《流体力学》、《流体力 学与流体机械》、《河流动力学》以及《热工基础》等多门课程,主持国家自 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1项,高校博士点新教 师研究基金项目1项及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硏项目1项,参编双语教材《工 程热力学》1部 周宇,女,讲师,硕士,在读博士生。本科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热 能工程专业,硕土研究生阶段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工程热物理专业 2006年开始任教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热工流力教硏室 目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学经验较丰富,教学效果良好,曾荣获校青年教 师讲课比赛二等奖,被评为最受学生喜爱的青年教师 严双志,男,工程师。从事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课程的本科生实验教学,工 作长达20余年,在实验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2007年曾荣获先 进实验室个人。曾根据工程热力学课程的教学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制作了 压缩机耐久性实验装置硏制、水压图水力工况、制冷装置优化改造等实验设 备,这些设备在本科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起到了极其良好的作用,多次获 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青年教师培养: 1.培养青年教师严谨治学的优良教风,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锻炼和考核。青年教师在正式上课前,必须进行试讲 其《工程热力学》教案要求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评阅。经常性开展的 教学法硏讨活动,邀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介绍经 验,以形成良好传、帮、带传统,并督促其熟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开 设的主干课程与工程热力学课程的关系,以便更高质量地完成备课 2.加强青年教师教育科研工作,促进他们理论水平的提高 以《工程热力学》省级精品课程等建设为抓手,以梯队形式带动青年教 师的教学科硏工作。热工流力教研室全部青年教师均参加相应的学术梯队
— 8 — 专业《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课程 5 轮次,以及环境工程和给排水工程 专业的《传热学》和《热工基础》等课程,主讲 “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 调”专业硕士生的《计算传热学》课程 3 轮次。参与生产实习的指导。主持 国 家 级 教 学质 量 工程 项 目子 课 题 1 项,《 传热 学 双 语教 材 的建 设 》 (2010.1-2013.12),参编双语教材《工程热力学》1 部,主持陕西省教育厅 专项科研项目 1 项。 崔海航,男,副教授,博士。2005 年 9 月 ~2009 年 9 月新加坡国立大学 Singapore-MIT Alliance 访问研究员,其中, 2007 年 6 月~2007 年 12 月在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Research lab of Electronics 做博士后, 09 年 12 月 ~ 至 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讲师、副教授。主讲本科生的《流体力学》、《流体力 学与流体机械》、《河流动力学》以及《热工基础》等多门课程,主持国家自 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1 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 1 项,高校博士点新教 师研究基金项目 1 项及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项目 1 项,参编双语教材《工 程热力学》1 部。 周宇,女,讲师,硕士,在读博士生。本科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热 能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阶段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工程热物理专业; 2006 年开始任教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热工流力教研室。 目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学经验较丰富,教学效果良好,曾荣获校青年教 师讲课比赛二等奖,被评为最受学生喜爱的青年教师。 严双志,男,工程师。从事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课程的本科生实验教学,工 作长达 20 余年,在实验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2007 年曾荣获先 进实验室个人。曾根据工程热力学课程的教学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制作了 压缩机耐久性实验装置研制、水压图水力工况、制冷装置优化改造等实验设 备,这些设备在本科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起到了极其良好的作用,多次获 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青年教师培养: 1.培养青年教师严谨治学的优良教风,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锻炼和考核。青年教师在正式上课前,必须进行试讲, 其《工程热力学》教案要求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评阅。经常性开展的 教学法研讨活动,邀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介绍经 验,以形成良好传、帮、带传统,并督促其熟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开 设的主干课程与工程热力学课程的关系,以便更高质量地完成备课。 2. 加强青年教师教育科研工作,促进他们理论水平的提高 以《工程热力学》省级精品课程等建设为抓手,以梯队形式带动青年教 师的教学科研工作。热工流力教研室全部青年教师均参加相应的学术梯队
作为主持或主要参加人积极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及教学研究,通过科研实 践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 3.刨造良好氛围,支持青年教师在职进修,参与国际交流,鼓励他们向更高 的知识层次攀登 提倡青年教师进行再学习,取得更高层次的学位。《工程热力学》任课教 师中共有两位教师已获得博士学位,一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大力支持青年 教师出国进行学术交流和课程进修,以开阔视野,使其本科教学水平得以提 高,以将工程热力学的双语教学工作做得更具特色. 4.鼓励青年教师努力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多媒体技术与课程的进一步 整合 以包括《工程热力学》在内的各类讲课比赛、大学生科技创新设计大赛 等竞赛活动为载体,以评优为手段引发教师不断进取的内驱力,鼓励优秀青 年教师冒尖、成才,加强《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和《传热学》任课骨 干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建设,鼓励青年教师努力掌握多媒体、 Flash制作等现 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多媒体技术与课程的网络化。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1)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及渗透,本科教学水平提高。 a通过科硏不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科研工作的开展有 助于教师完善教学体系内容、更新知识,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使其教学 水平不断提高。本课程教学团队教师主持或参加了多项教学和科硏课题,大 教学大提高了教师队伍自身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丰富了课堂讲授内容 改|b.结合科教改及科研成果不断更新授课及教材内容、介绍专业新技术及其进 究展,将科研思想贯穿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启发学生分析问题 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组织双语教学,实施新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计划。 本专业的双语教学班全部采用英语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授课,以增加英语讲 授的覆盖面和渗透力,其中赵蕾教授开展双语教学,采取难易搭配、由浅及 深、逐步递进的英语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的互动性
— 9 — 作为主持或主要参加人积极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及教学研究,通过科研实 践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 3. 创造良好氛围,支持青年教师在职进修,参与国际交流,鼓励他们向更高 的知识层次攀登 提倡青年教师进行再学习,取得更高层次的学位。《工程热力学》任课教 师中共有两位教师已获得博士学位,一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大力支持青年 教师出国进行学术交流和课程进修,以开阔视野,使其本科教学水平得以提 高,以将工程热力学的双语教学工作做得更具特色。 4. 鼓励青年教师努力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多媒体技术与课程的进一步 整合 以包括 《工程热力学》在内的各类讲课比赛、大学生科技创新设计大赛 等竞赛活动为载体,以评优为手段引发教师不断进取的内驱力,鼓励优秀青 年教师冒尖、成才,加强《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和《传热学》任课骨 干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建设,鼓励青年教师努力掌握多媒体、Flash 制作等现 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多媒体技术与课程的网络化。 教学 改革 与研 究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1)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及渗透,本科教学水平提高。 a.通过科研不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科研工作的开展有 助于教师完善教学体系内容、更新知识,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使其教学 水平不断提高。本课程教学团队教师主持或参加了多项教学和科研课题,大 大提高了教师队伍自身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丰富了课堂讲授内容。 b. 结合科教改及科研成果不断更新授课及教材内容、介绍专业新技术及其进 展,将科研思想贯穿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启发学生分析问题 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组织双语教学,实施新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计划。 本专业的双语教学班全部采用英语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授课,以增加英语讲 授的覆盖面和渗透力,其中赵蕾教授开展双语教学,采取难易搭配、由浅及 深、逐步递进的英语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的互动性
3.课程建设 详细介绍课程持续建设和更新情况: 3-1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工程热力学》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三大专业技术基础课 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和传热学)之一。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 业,以培养具备暖通空调、燃气供应工程设计、施工、技术经济分析、测试和调试基 本能力,并初步具备应用研究、设备开发能力,能在暖通空调行业,从事工程设计、 科学硏究、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工程概预算及设备硏发领域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专业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该专业生源状况良好,2010年度以来所招收学生高考成 绩平均高出一本院校录取分数线60分,学生具有较好的基础。 自我校五十年代设置该学科方向以来,就开设了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和传热学 等学科基础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平台课程的作用。最初,该课程的教学 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科学地认识能量转化的客观规律、掌握能量分析的方法和手段,对 工程中涉及热现象的问题能够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计算,树立节约用能、合理用能的观 念,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随着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如 下发展, 该专业的前身“供热通风专业”是我校最早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 1957年前苏联专家F·A马克西莫夫教授及夫人即来校工作,培养指导了国内 批优秀的暖通硕土研究生 1984获隹“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硕土学位授予权。 ◆1998获准“"供热、供然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该学 科被评为陕西省重点学科。 2004全票通过建设部高等教育专业评估。同年相继被评为学校和陕西省“名 牌专业” ◆2005通过国家“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博士点评估"。2008被评 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同年被评为陕西省“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 ◆2009全票通过建设部高等教育专业评估(复评),并被评为为国家级特色专 业 该课程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验内容和教学手段上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在教学 中逐渐将科硏意识的培养融入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开 展科学硏究奠定基础,以便初步为进行科学研究做准备
— 10 — 3.课程建设 详细介绍课程持续建设和更新情况: 3-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工程热力学》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三大专业技术基础课 (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和传热学)之一。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 业,以培养具备暖通空调、燃气供应工程设计、施工、技术经济分析、测试和调试基 本能力,并初步具备应用研究、设备开发能力,能在暖通空调行业,从事工程设计、 科学研究、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工程概预算及设备研发领域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专业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该专业生源状况良好,2010 年度以来所招收学生高考成 绩平均高出一本院校录取分数线 60 分,学生具有较好的基础。 自我校五十年代设置该学科方向以来,就开设了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和传热学 等学科基础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平台课程的作用。最初,该课程的教学 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科学地认识能量转化的客观规律、掌握能量分析的方法和手段,对 工程中涉及热现象的问题能够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计算,树立节约用能、合理用能的观 念,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随着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如 下发展, ◆ 该专业的前身“供热通风专业”是我校最早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 1957 年前苏联专家 F·A·马克西莫夫教授及夫人即来校工作,培养指导了国内 一批优秀的暖通硕士研究生。 ◆ 1984 获准“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 1998 获准“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 同年该学 科被评为陕西省重点学科。 ◆ 2004 全票通过建设部高等教育专业评估。同年相继被评为学校和陕西省“名 牌专业”。 ◆ 2005 通过国家“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博士点评估”。2008 被评 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同年被评为陕西省“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 ◆ 2009 全票通过建设部高等教育专业评估(复评),并被评为为国家级特色专 业。 该课程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验内容和教学手段上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在教学 中逐渐将科研意识的培养融入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开 展科学研究奠定基础,以便初步为进行科学研究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