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绪论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 第二章植物矿质氮素营养 第三章光合作用 第四章呼吸作用 第五章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与分配 第六章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第七章植物的生长生理 第八章植物的成花生理 第九章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 第十章植物的逆境生理 一、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任务 植物生理是一门基础科学,是研究植物生命话动基本规律及其化学本质的科学。是合理农业的硬论基础,与生命及农学 类各学科有密切的关系。 植物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植物体内所进行的各种生理过程以及作为这些生理过程基础的生物化学过程,研究这些过程 的机理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各种生理过程与形态结构的关系,以及研究生命物质(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等)的 结构。功能及其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变化(代谢)和调控规律;从而阐明生命现象(物质转化、能量转化、信息转化、形 态转化)的本质。研究植物生理学的目的主要是:①了解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理,为农林牧业 的增产提供理论依据;②运用这些规律和机理,有效地控制、利用和改造植物或模拟植物,为人类所用。 二、植物生理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课堂讲授,实习实验,使学生了解植物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转化、能量转化、信息转化以及由这些转化引起的形 态转化的基本规律和原理,掌握植物生理生化实验研究的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农业生产实践中有关作物栽培生理的 一般问题的能力。 三、正文部分 绪论(2学时) 一、植物生理生化的定义及任务 二、植物生理学发展简史
目 录 绪论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第二章 植物矿质氮素营养 第三章 光合作用 第四章 呼吸作用 第五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与分配 第六章 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第七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 第八章 植物的成花生理 第九章 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 第十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一、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任务 植物生理是—门基础科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及其化学本质的科学。是合理农业的硬论基础,与生命及农学 类各学科有密切的关系。 植物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植物体内所进行的各种生理过程以及作为这些生理过程基础的生物化学过程,研究这些过程 的机理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各种生理过程与形态结构的关系,以及研究生命物质(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等)的 结构。功能及其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变化(代谢)和调控规律;从而阐明生命现象(物质转化、能量转化、信息转化、形 态转化)的本质。研究植物生理学的目的主要是:①了解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理,为农林牧业 的增产提供理论依据;②运用这些规律和机理,有效地控制、利用和改造植物或模拟植物,为人类所用。 二、植物生理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课堂讲授,实习实验,使学生了解植物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转化、能量转化、信息转化以及由这些转化引起的形 态转化的基本规律和原理,掌握植物生理生化实验研究的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农业生产实践中有关作物栽培生理的 一般问题的能力。 三、正文部分 绪论(2学时) 一、植物生理生化的定义及任务 二、植物生理学发展简史
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历史从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与课程,应开始于十九世纪后叶李比希(Libg)的营养学说创立之后, 萨克斯(Sachs)的植物生理学讲义的问世,费弗尔(Pfeffer),《植物生理学》巨著的出版,才使植物生理学从植物学与农 学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门引人注目的生物科学。至今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按照植物生理学发展的起伏变化,它的历史大 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18世纪末一-1840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1840一19世纪末) 第三阶段:发展阶段{本世纪初至今)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向两个方向迅速发展:从客观上转向生态、环境研究,从微观上把植 物的各种生理活动、物质、能量、信息的转化还原到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的大量渗透,使植物生理学 在分子水.平上阐明植物生命活动的机理,从而更有效:地改造、利用和模拟植物,最大限度地开发植物的生产潜能将成 为可能。植物生理学的深入研究将为21世纪农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6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水和植物的生命活动是紧密联系的,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没有植物。所以水是农业的命脉。研究植物 与水分关系,经常保持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创造适于各种生理活动的水分环境,是稳产、高产的基础。 本章学习重点:1.水势(难点);2.吸水的动力(难点;)3蒸腾作用;4.气孔在蒸腾作用中的作用;5.合理灌溉的生 理基础。 第一节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没有水,便没有生命。水分在植物生命话动中起着极大的作用。水分在植物细胞内的存在状态有束缚水与由由水两种, 两者的比例影响代谢强度。 一、水分的生理作用 二、自由水和束缚水的作用 第二节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细胞吸水有三种方式:吸张吸水、渗透性吸水和代谢牲吸水。渗透性吸水是主要方式。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它的 吸水决定水势。细胞与细胞(或溶液)之间的水分移动方向,决定两者的水势差。 一、水势 水势=渗透势+压力势+衬质势 (一)水势:相同温度下一个系统中一偏摩尔容积的水与一偏摩年容积纯水之间的自由能差数叫水势。(以表示) (二)渗透势:是由于水中溶质颗粒的存在,而使水势降低的部分叫渗透势(s)为负值。 (三)压力势:是由于存在静不压而增加的水势。叫压力势()一般为正值。 (四)衬质势:是由于衬质(亲水性物质)与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如衬质与水的亲和力毛细管力的存在而减低的水 势,称为衬质势(m)为负值。 二、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 (一)扩散和渗透 1扩散作用:物质分子从高化学势向较低化学势运转直至在空间均匀分布的趋势。 。2.渗透作用:是一种特殊的扩散作 用,即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二)植物细胞的渗透现象 成长的植物细胞具有一个大液泡,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组成的,水和溶质都易于透过,本应认为是一全透性膜,而质 膜液泡膜则为选择透性膜,对水易于透过,而对溶质则有选择性。原生质层(包括质膜、细胞质和液泡膜)就成为一选择 透性膜,如将植物细胞置于水或溶液中时,则液泡内的细胞液和原生质层外的水或溶液之间就发生渗透作用。所以液泡化 的植物细胞看作一渗透系统。 三、植物细胞的水势 细胞水势不是固定不变的,植物细胞像似自动调节的渗透系统
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历史从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与课程,应开始于十九世纪后叶李比希(Liebig)的营养学说创立之后, 萨克斯(Sachs)的植物生理学讲义的问世,费弗尔(Pfeffer) 《植物生理学》巨著的出版,才使植物生理学从植物学与农 学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门引人注目的生物科学。至今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按照植物生理学发展的起伏变化,它的历史大 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阶段:萌芽阶段(18世纪末—1840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1840—19世纪末) 第三阶段:发展阶段{本世纪初至今)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向两个方向迅速发展:从客观上转向生态、环境研究,从微观上把植 物的各种生理活动、物质、能量、信息的转化还原到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的大量渗透,使植物生理学 在分子水.平上阐明植物生命活动的机理,从而更有效:地改造、利用和模拟植物,最大限度地开发植物的生产潜能将成 为可能。植物生理学的深入研究将为21世纪农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6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水和植物的生命活动是紧密联系的,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没有植物。所以水是农业的命脉。研究植物 与水分关系,经常保持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创造适于各种生理活动的水分环境,是稳产、高产的基础。 本章学习重点:1.水势(难点);2.吸水的动力(难点;)3.蒸腾作用;4.气孔在蒸腾作用中的作用;5.合理灌溉的生 理基础。 第—节 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没有水,便没有生命。水分在植物生命话动中起着极大的作用。水分在植物细胞内的存在状态有束缚水与由由水两种, 两者的比例影响代谢强度。 一、水分的生理作用 二、自由水和束缚水的作用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细胞吸水有三种方式:吸涨吸水、渗透性吸水和代谢牲吸水。渗透性吸水是主要方式。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它的 吸水决定水势。细胞与细胞(或溶液)之间的水分移动方向,决定两者的水势差。 —、水势 水势=渗透势+压力势+衬质势 (—)水势:相同温度下—个系统中一偏摩尔容积的水与—偏摩年容积纯水之间的自由能差数叫水势。(以Ψw表示) (二) 渗透势: 是由于水中溶质颗粒的存在,而使水势降低的部分叫渗透势 (Ψs)为负值. (三)压力势:是由于存在静不压而增加的水势。叫压力势(Ψp)一般为正值。 (四)衬质势:是由于衬质(亲水性物质)与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如衬质与水的亲和力毛细管力的存在而减低的水 势,称为衬质势(Ψm)为负值。 二、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 (一)扩散和渗透 1.扩散作用:物质分子从高化学势向较低化学势运转直至在空间均匀分布的趋势。 2.渗透作用:是一种特殊的扩散作 用,即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二)植物细胞的渗透现象 成长的植物细胞具有一个大液泡,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组成的,水和溶质都易于透过,本应认为是一全透性膜,而质 膜液泡膜则为选择透性膜,对水易于透过,而对溶质则有选择性。原生质层(包括质膜、细胞质和液泡膜)就成为一选择 透性膜,如将植物细胞置于水或溶液中时,则液泡内的细胞液和原生质层外的水或溶液之间就发生渗透作用。所以液泡化 的植物细胞看作一渗透系统。 三、植物细胞的水势 细胞水势不是固定不变的,植物细胞像似自动调节的渗透系统
(一)分生组织细胞:w=平s+Ψm+平p (二)成熟细胞:Ψw=平s+Ψp (三)无液泡的细胞:w=m 四、相邻细胞间水分的运转 相邻两细胞的水分移动方向,决定于两细胞间的水势差异,水势高的细胞中的水分向水势低的细胞方向流动。 五、植物细胞的吸胀作用 吸胀作用:是亲水胶体吸水膨胀的现象。 第三节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植物的主要吸水器官是根部。根部吸水动力有根压和蒸腾拉力两种。根压与根系生理活动有关,蒸腾拉力与叶片蒸腾有 关,所以影响根系活动和蒸腾速率的内外条件,都影响根系吸水。 一、根吸水的部位 根吸水主要在根尖进行,以根毛区的吸水能力量大。 二、水分吸收的机理 (一)主动吸水:根压 (二)被动吸水:蒸腾拉力 三、影响根系吸水的外界条件 (一)土壤温度 (二)土壤溶液浓度 (三)土壤通气条件 第四节蒸腾作用 植物不仅吸水,而且不断失水,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植物失水方式有两种:吐水和蒸腾。气孔蒸腾是蒸腾作用 的主要方式。一切影响保卫细胞水势下降的条件,都促使气孔张开。气孔蒸腾的速率受到内外因素所影响。 一、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二、蒸腾作用的部位及指标 (一)蒸腾作用的部位 1.皮孔蒸腾2角质蒸腾3.气孔蒸腾(主要方式) (二)蒸腾作用的指标 1.蒸腾速率 2.蒸腾效率 3.蒸腾系数 三、气孔蒸腾 (一)气孔蒸腾的过程 1.小孔扩散原理:经过小孔扩散的速率与小孔周缘长度成正比例而不和小孔面积成比例。 2.气孔蒸腾的过程 (二)气孔开闭的机理 1.糖一淀粉转化学说 2.K泵学说 四、影响蒸腾作用的内外条件 (一)蒸腾作用的气孔调节和非气孔调节 (二)外界条件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1温度2.空气温度3.风速4.光强
(一) 分生组织细胞:Ψw=Ψs+Ψm +Ψp (二) 成熟细胞:Ψw=Ψs+Ψp (三) 无液泡的细胞:Ψw=Ψm 四、相邻细胞间水分的运转 相邻两细胞的水分移动方向,决定于两细胞间的水势差异,水势高的细胞中的水分向水势低的细胞方向流动。 五、植物细胞的吸胀作用 吸胀作用:是亲水胶体吸水膨胀的现象。 第三节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植物的主要吸水器官是根部。根部吸水动力有根压和蒸腾拉力两种。根压与根系生理活动有关,蒸腾拉力与叶片蒸腾有 关,所以影响根系活动和蒸腾速率的内外条件,都影响根系吸水。 —、根吸水的部位 根吸水主要在根尖进行,以根毛区的吸水能力量大。 二、水分吸收的机理 (一)主动吸水:根压 (二)被动吸水:蒸腾拉力 三、影响根系吸水的外界条件 (一)土壤温度 (二)土壤溶液浓度 (三)土壤通气条件 第四节 蒸腾作用 植物不仅吸水,而且不断失水,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植物失水方式有两种:吐水和蒸腾。气孔蒸腾是蒸腾作用 的主要方式。一切影响保卫细胞水势下降的条件,都促使气孔张开。气孔蒸腾的速率受到内外因素所影响。 一、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二、蒸腾作用的部位及指标 (一)蒸腾作用的部位 l.皮孔蒸腾 2.角质蒸腾 3.气孔蒸腾(主要方式) (二)蒸腾作用的指标 1.蒸腾速率 2.蒸腾效率 3.蒸腾系数 三、气孔蒸腾 (一)气孔蒸腾的过程 1.小孔扩散原理:经过小孔扩散的速率与小孔周缘长度成正比例而不和小孔面积成比例。 2.气孔蒸腾的过程 (二)气孔开闭的机理 1.糖一淀粉转化学说 2.K +泵学说 四、影响蒸腾作用的内外条件 (一)蒸腾作用的气孔调节和非气孔调节 (二)外界条件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1.温度 2.空气温度 3.风速 4.光强
第五节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是吸收蒸腾(包括分配到各部分细胞)之间不可缺少的环节。水分在根部的运输途径,可分为非质 体运输和共质体运输。水分在茎、叶的运输是在细胞内进行的。运输的途径有死细胞(导管和管胞)和活细胞两类。前者 对水分移动的阻力小,适于长距离运输;后者的距离虽短,但阻力大。水分之所以能沿导管或管胞上升,是因下有根压, 上有蒸腾拉力,以蒸腾拉力较为重要。水分子内聚力大于水柱张力,保证水柱连续,水分不断上升。 一、水分运输的途径 (一)经死细胞(导管和管胞)的运输:对水分移动阻力小,适于长距离运输。 (二)经活细胞的运输:对水分移动随力大,运输距离短。 二、水分沿导管上升的动力 水分沿导管上升的动力有三种:下端根压,上端蒸腾拉力,由于水分子内聚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连续不断上升。 第六节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灌溉是防止干早的最可靠方法。作物需水量是合理灌溉的理论基础。灌溉的生理指标可客观和灵敏地反映植株水分状 况,有助于人们决定灌溉的时期。 一、作物的需水规律 二、灌溉的指标 叶片水势、细胞汁液浓度、渗透势和气孔开度都比较灵敏地反映作物体的水分状况,可作为灌溉生理指标。 第二章植物矿质和氮素营养(6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学习植物矿质和氮素营养的生理作用及其吸收与利用的目的,在于通过控制植物的矿质及氨素营养, 以调节植物的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增加产量及改善品质。 本章学习重点:1掌握植物中托种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2.缺素症的观察和防治措施;3植物吸收矿质的机理(难点); 4.矿物质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5氮素同化(难点);6.施肥的生理基础。 第一节植物的必需元素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有16种,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各有它的重要功能。它们之间不能相互代替,所以缺乏 某种矿质元素后,就会引起一定的病症。 一、植物体内的元素 二、植物必需元素及其确定方法 植物必需元素有: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有益元素和稀土微肥 三、各种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及其缺乏病症 第二节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有:主动吸收、被动吸收和甩饮作用三种。前两者较普遍,最后种不很普遍。主动吸收 要呼吸释放的能量作功,借质膜上运输酶{载体)的作用把膜外的物质运到膜内。被动吸收不需要代谢能量的扩散等过程。 胞饮作用是非选择牲的吸收,它把水分、盐分和大分子物质都可吸收进来。 一、被动吸收 (一)简单扩散:离子在溶液中可以从浓度大的(化学势高)场所向浓度小(化学势低)的场所进行。 (二)杜南平衡:当细胞内某些离子的浓度已经大过外界溶液离子的浓度时,外界的离子仍然向细胞移动,经过一段时 间,细胞内外离子扩散速度相等,达到平衡状态,即: [Na;)*〔Cl]=Na,)*〔Cl。) (三)离子交换 根表面吸附的离子与外界溶液中的离子间可相互交换 二、主动吸收 (一)主动吸收与呼吸 {二)主动吸收的机理
第五节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是吸收蒸腾(包括分配到各部分细胞)之间不可缺少的环节。水分在根部的运输途径,可分为非质 体运输和共质体运输。水分在茎、叶的运输是在细胞内进行的。运输的途径有死细胞(导管和管胞)和活细胞两类。前者 对水分移动的阻力小,适于长距离运输;后者的距离虽短,但阻力大。水分之所以能沿导管或管胞上升,是因下有根压, 上有蒸腾拉力,以蒸腾拉力较为重要。水分子内聚力大于水柱张力,保证水柱连续,水分不断上升。 一、水分运输的途径 (一)经死细胞(导管和管胞)的运输:对水分移动阻力小,适于长距离运输。 (二)经活细胞的运输:对水分移动随力大,运输距离短。 二、水分沿导管上升的动力 水分沿导管上升的动力有三种:下端根压,上端蒸腾拉力,由于水分子内聚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连续不断上升。 第六节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灌溉是防止干早的最可靠方法。作物需水量是合理灌溉的理论基础。灌溉的生理指标可客观和灵敏地反映植株水分状 况,有助于人们决定灌溉的时期。 —、作物的需水规律 二、灌溉的指标 叶片水势、细胞汁液浓度、渗透势和气孔开度都比较灵敏地反映作物体的水分状况,可作为灌溉生理指标。 第二章植物矿质和氮素营养(6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学习植物矿质和氮素营养的生理作用及其吸收与利用的目的,在于通过控制植物的矿质及氮素营养, 以调节植物的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增加产量及改善品质。 本章学习重点:1.掌握植物中托种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2.缺素症的观察和防治措施;3.植物吸收矿质的机理(难点); 4.矿物质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5.氮素同化(难点);6.施肥的生理基础。 第一节 植物的必需元素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有16种,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各有它的重要功能。它们之间不能相互代替,所以缺乏 某种矿质元素后,就会引起一定的病症。 —、植物体内的元素 二、植物必需元素及其确定方法 植物必需元素有: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有益元素和稀土微肥 三、各种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及其缺乏病症 第二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有:主动吸收、被动吸收和甩饮作用三种。前两者较普遍,最后—种不很普遍。主动吸收 要呼吸释放的能量作功,借质膜上运输酶{载体)的作用把膜外的物质运到膜内。被动吸收不需要代谢能量的扩散等过程。 胞饮作用是非选择牲的吸收,它把水分、盐分和大分子物质都可吸收进来。 一、被动吸收 (一)简单扩散:离子在溶液中可以从浓度大的(化学势高)场所向浓度小(化学势低)的场所进行。 (二)杜南平衡:当细胞内某些离子的浓度已经大过外界溶液离子的浓度时,外界的离子仍然向细胞移动,经过一段时 间,细胞内外离子扩散速度相等,达到平衡状态,即: 〔Nai +〕*〔Cli 一〕=〔Nao +〕* 〔Clo 一〕 (三)离子交换 根表面吸附的离子与外界溶液中的离子间可相互交换 二、主动吸收 (一)主动吸收与呼吸 {二)主动吸收的机理
1载体学说2.离子泵学说 三、胞饮作用 四、影响根系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因素 1温度;2.土壤通气;3.pH值;4.溶液浓度 第三节矿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根部是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器官。根部吸收矿物质的过程是:首先经过交换吸附把离子吸附在表皮细胞表面;然后 靠扩散作用,通过非质体运输进入皮层内部,与此同时,也靠呼吸供给的能量做功,通过共介体运输进入本质部:最后进 入导管。离子进入导管后,即随蒸腾流一起上升。根部吸收的矿质元素向上运输主要通过木质部,可是也能横向运到韧皮 部后再向上运。 一、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一)根对盐分和水分的相对吸收 盐分和水分两者被植物的吸收是相对的,既有关,又无关。有关表现在盐分一定要溶解于水中,才能被根部吸收。无关 表现在两者的吸收机理不同。 (二)单盐毒害作用和离子对抗作用 1.单盐毒害作用:这种溶液中只有一种金属离子对植物起有害作用的现象,称为单盐毒害作用。 2.离子对抗作用: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如再加入少量其他金属离子,即能减弱或消除这种单盐毒害,离子之间 这种作用叫离子对抗。 3.平衡溶液。 (三)生理酸性盐和生理碱性盐 离子的选择吸收表现在对同一种盐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吸收的差异上。而出现两种现象即:生理酸性盐;如供给(H4) 2S04时根对NH4吸收多于S04ˉ,所以溶液中留存许多S04一,而造成土壤中S04的积累,使土壤变酸,这种盐称 为生理酸性盐。 生理碱性盐:NaNO3和Ca(NO3)2,因为根部吸收NO3比Na或Ca艹广更多些,溶液中留存Ca艹、Na才多使溶液H离 子浓度变小,使土壤变碱这种盐称为生理碱性盐 二、矿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一)根部吸收矿质的区域 根部吸收矿质的部位也和吸收水分一样,主要是根尖。 (二)根部吸收矿质的过程 1.把离子吸附在根部细胞表面。 2.离子通过自由空间进入皮层内部。 3.离子通过内部空间(共质体)进入木质都 4.离子进入导管。 (三)矿物质运输的形式、途径和速度 第四节氮的代谢 某些离子进入根部后,即进行一些同化作用。植物能直接利用铵盐的氨,当吸收硝酸盐后,要经过硝酸还原酶催化把硝 酸还原为氨,才能被利用。各种不同来源的氨进一步与酮酸结合,形成氨基酸。 一、硝酸盐还原 硝酸盐还原过程: +2e +6e
1.载体学说2.离子泵学说 三、胞饮作用 四、影响根系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因素 1.温度; 2.土壤通气; 3. pH值;4.溶液浓度 第三节 矿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根部是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器官。根部吸收矿物质的过程是:首先经过交换吸附把离子吸附在表皮细胞表面;然后 靠扩散作用,通过非质体运输进入皮层内部,与此同时,也靠呼吸供给的能量做功,通过共介体运输进入本质部;最后进 入导管。离子进入导管后,即随蒸腾流—起上升。根部吸收的矿质元素向上运输主要通过木质部,可是也能横向运到韧皮 部后再向上运。 —、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根对盐分和水分的相对吸收 盐分和水分两者被植物的吸收是相对的,既有关,又无关。有关表现在盐分一定要溶解于水中,才能被根部吸收。无关 表现在两者的吸收机理不同。 (二)单盐毒害作用和离子对抗作用 1..单盐毒害作用:这种溶液中只有—种金属离子对植物起有害作用的现象,称为单盐毒害作用。 2.离子对抗作用: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如再加入少量其他金属离子,即能减弱或消除这种单盐毒害,离子之间 这种作用叫离子对抗。 3.平衡溶液。 (三)生理酸性盐和生理碱性盐 离子的选择吸收表现在对同一种盐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吸收的差异上。而出现两种现象即:生理酸性盐;如供给(NH4) 2SO4时根对NH4 +吸收多于SO4 一 ,所以溶液中留存许多SO4 一,而造成土壤中SO4 一的积累,使土壤变酸,这种盐称 为生理酸性盐。 生理碱性盐:NaNO3和Ca(NO3)2,因为根部吸收NO3 一比Na+或Ca++广更多些,溶液中留存Ca++、Na+才多使溶液H +离 子浓度变小,使土壤变碱这种盐称为生理碱性盐. 二、矿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一)根部吸收矿质的区域 根部吸收矿质的部位也和吸收水分一样,主要是根尖。 (二)根部吸收矿质的过程 1.把离子吸附在根部细胞表面。 2.离子通过自由空间进入皮层内部。 3.离子通过内部空间(共质体)进入木质都 4.离子进入导管。 (三)矿物质运输的形式、途径和速度 第四节 氮的代谢 某些离子进入根部后,即进行一些同化作用。植物能直接利用铵盐的氮,当吸收硝酸盐后,要经过硝酸还原酶催化把硝 酸还原为氨,才能被利用。各种不同来源的氨进一步与酮酸结合,形成氨基酸。 一、硝酸盐还原 硝酸盐还原过程: +2e— +6e—
NO3-→NO2-→NH3 磺酸还原酶 亚硝酸还原酶 硝酸盐还原可在根内进行,也可在枝叶内进行,在根部及枝叶内还原所占的比值因不同植物及环境条件而异。 二、氨的同化 1.还原氨基化作用:氨与呼吸代谢的中间产物α酮酸结合形成氨基酸。 2.通过谷氨酰胺合成酶及谷氨酸合成酶催化形成氨基酸。 三、生物固氮 1.固氮酶:是由两种蛋白组成:铁蛋白和钼铁蛋白组成。 2.生物固氮的总反应: 固氮酶 N2-一2NH+6H+6e 第五节施肥的生理基础 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在不同生育期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情况也不一样,此因应分期追肥,看苗追肥。作物某些外部形态(如 相貌、叶色)和某些生理状况(如元素含量等),可作为追肥的指标。 一、作物需肥规律 二、1 合理追肥的指标 (一)追肥的形态指标 1相貌;2.叶色。 (二)追肥的生理指标 1.叶片营养元素诊断;2.酰胺;3.酶活性 第三章光合作用(8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是植物生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绿色植物利用日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不仅供应植 物本身的需要,而且是地球上有机质的基本源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直接关系到农业产量的形成及进一步提高产量的问 题,因此必需学习光合作用的理论。 本章学习重点:1光合链(难点);2.光合磷酸化(难点)C02固定还原(难点);4.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第一节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 光合作用对于有机物合成、太阳能量蓄积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对入娄和动物影响较大。 一、光合作用概念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的过程。 二、光合作用意义 1.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 2.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3.维持大气02与C0,的相对平衡。 第二节叶绿体和叶绿体色素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基粒片层(光合膜)是光反应的场所,基质是暗反应的场所。叶绿体色素主要有: 叶绿素、类胡萝素和藻胆素,叶绿素最重要。 一、色素种类 1.叶绿素(a.b);2.类胡萝卜素;3藻胆素
NO3 一 → NO2 一 → NH3 磺酸还原酶 亚硝酸还原酶 硝酸盐还原可在根内进行,也可在枝叶内进行,在根部及枝叶内还原所占的比值因不同植物及环境条件而异。 二、氨的同化 1.还原氨基化作用:氨与呼吸代谢的中间产物α—酮酸结合形成氨基酸。 2.通过谷氨酰胺合成酶及谷氨酸合成酶催化形成氨基酸。 三、生物固氮 1.固氮酶:是由两种蛋白组成:铁蛋白和钼铁蛋白组成。 2.生物固氮的总反应: 固氮酶 N2 — → 2NH3 + 6H+ + 6 e 第五节 施肥的生理基础 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在不同生育期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情况也不一样,此因应分期追肥,看苗追肥。作物某些外部形态(如 相貌、叶色)和某些生理状况(如元素含量等),可作为追肥的指标。 一、作物需肥规律 二、合理追肥的指标 (一)追肥的形态指标 1.相貌; 2.叶色。 (二)追肥的生理指标 l.叶片营养元素诊断; 2.酰胺;3.酶活性 第三章 光合作用(8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是植物生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绿色植物利用日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不仅供应植 物本身的需要,而且是地球上有机质的基本源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直接关系到农业产量的形成及进一步提高产量的问 题,因此必需学习光合作用的理论。 本章学习重点:1.光合链(难点);2.光合磷酸化(难点)CO2固定还原(难点);4.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第—节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 光合作用对于有机物合成、太阳能量蓄积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对入娄和动物影响较大。 一、光合作用概念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的过程。 二、光合作用意义 1.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 2.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3.维持大气O2与CO2的相对平衡。 第二节 叶绿体和叶绿体色素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基粒片层(光合膜)是光反应的场所,基质是暗反应的场所。叶绿体色素主要有: 叶绿素、类胡萝素和藻胆素,叶绿素最重要。 一、色素种类 1.叶绿素(a.b);2.类胡萝卜素;3.藻胆素
二、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 光合色素只吸收可见。光,主要吸收峰在红光区和蓝紫光区 第三节光合作用机理 光合作用是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综合。整个光合作用可分为三大过程: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过程,电能转换为活跃化 学能过程和活跃化学能转变为稳定化学过程。 一、原初反应 (一)光能的吸收与传递 光合作用单位-聚光色素系统+作用中心。 (二)光化学反应:是指反应中心素分子,吸收光能所引起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电子传递及光合磷酸化 (一)电子传递 光舍电子传递链:比PsI(P68o)一→Q-PQ-Cytb559→Cytf→Pc→PsI(Poo→Fd→p7o0→Fd-→NADPH一→H (二)光合磷酸化:叶绿体在光下;把无机磷和ADP转化为ATP、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称为光合磷酸化。有非循 环式光合磷酸化和循环式光合磷酸化两种形式。 三、二氧化碳同化 (一)卡尔文循环 1.二氧化碳固定(羧化阶段) 2.还原阶级 3.二磷酸核酮糖的再生 (二)C4一途径 1.二氧化碳固定 2.四碳酸的转化和转移 3.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再生 (三)景天酸代谢途径忆(CAM途径) 特点:晚上气孔开放,吸进CO2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结合,形成草酰乙酸,进一步形成幸果酸积累于液泡中。白 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便运到叶绿体。,氧化脱羧放出二氧化碳,参与卡尔文循环,形成糖。 第四节光呼吸 光呼吸是将核酮糖二磷酸加氧形成乙醇酸,进一步分解有机碳化物,释放二氧化碳和耗能的过程。正个乙醇酸途径是在 叶绿体,过氧化体和线粒体三种细胞器协同活动下完成的。 一、乙酸的生物合成及其代谢途径 光呼吸是,一个氧化过程,被氧化的底物是乙醇酸。光呼吸的生化过程就是乙醇酸代谢的历程。 二、光吸的生理功能 第五节C3与C植物 由于CO2固定途径的不同,C3与C4植物有着许多不同的生理特征: 一、C4植物叶解剖特点; 二、C3与C4植物的生理特征 第六节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光合作用的进行受着许多外界条件的影响,其中主要有光照、一氧化碳和温度。在一定范围内,这些条件越强、光合谜 率越快,这些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
二、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 光合色素只吸收可见。光,主要吸收峰在红光区和蓝紫光区 第三节 光合作用机理 光合作用是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综合。整个光合作用可分为三大过程: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过程,电能转换为活跃化 学能过程和活跃化学能转变为稳定化学过程。 一、原初反应 (一)光能的吸收与传递 光合作用单位=聚光色素系统+作用中心。 (二)光化学反应:是指反应中心素分子,吸收光能所引起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电子传递及光合磷酸化 (—)电子传递 光舍电子传递链:比PsⅡ(P680 )→Q→PQ→Cytb559→Cytf→Pc→PsⅠ(P700→ Fd →p700→Fd→NADPH→H+ (二)光合磷酸化:叶绿体在光下;把无机磷和ADP转化为ATP、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称为光合磷酸化。有非循 环式光合磷酸化和循环式光合磷酸化两种形式。 三、二氧化碳同化 (一)卡尔文循环 1.二氧化碳固定(羧化阶段) 2.还原阶级 3.二磷酸核酮糖的再生 (二)C4一途径 1.二氧化碳固定 2.四碳酸的转化和转移 3.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再生 (三)景天酸代谢途径忆(CAM途径) 特点:晚上气孔开放,吸进CO2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结合,形成草酰乙酸,进一步形成幸果酸积累于液泡中。白 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便运到叶绿体.,氧化脱羧放出二氧化碳,参与卡尔文循环,形成糖。 第四节 光呼吸 光呼吸是将核酮糖二磷酸加氧形成乙醇酸,进—步分解有机碳化物,释放二氧化碳和耗能的过程。正个乙醇酸途径是在 叶绿体,过氧化体和线粒体三种细胞器协同活动下完成的。 一、乙醇酸的生物合成及其代谢途径 光呼吸是,—个氧化过程,被氧化的底物是乙醇酸。光呼吸的生化过程就是乙醇酸代谢的历程。 二、光吸的生理功能 第五节 C3与C4植物 由于CO2固定途径的不同,C3与C4植物有着许多不同的生理特征: 一、C4植物叶解剖特点; 二、C3与C4植物的生理特征 第六节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光合作用的进行受着许多外界条件的影响,其中主要有光照、一氧化碳和温度。在一定范围内,这些条件越强、光合谜 率越快,这些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
一、光合指标 1.光合速率 2.净固化率 二、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一)光光是光合能量的来源,是叶绿素形成的必要条件。 1.光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随光强度增高光合速率也增高,当增到一定程度时,再增加光强度,光合速率就不再 增加了,此时的光强度为光饱和点。 2.光补偿点:光合作用中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中释放的二氧化达到动态平衡,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 点。 (二)二氧化碳 C0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与光合速率有很大关系。 1.CO,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净光合谜率随二氧化碳浓度增高而增加,但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增加二氧化碳 浓度,净光合速率即不再增加,这种二氧化碳浓度称为二氧化碳饱和点。 2.C0补偿点:在二氧化碳饱和点以下,净光合作用中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同光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达动态平 衡,这时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称为二氧化碳补偿点。 (三)温度 光合作用有一定的温度范围及三基点。在光合最适宜时,光合速率最高。 (四)水分 水分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水分亏缺对光合作用有明显的影响,缺水使光合速率降低。 五)矿质营养 矿质营养在光合作用中的功能极为广泛,主要有: 1.组成叶绿体及叶缘素的组成成分,如N、P、S、Mg等; 2.组成光合链的成分,如Fe、Cu,等; 3.构成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铺酶或辅助因子M、CI等; 4.磷酸基团对同化力形成的作用等。 第七节光合作用与产量的形成 植物的光能利用率很低,一般植物约为1%。要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率主要通过延长光合时间、增加光合面积和加强 光合效率等途径。 一、 植物的光能利用率 二、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一)延长光合时间 (二)增加光合面积 (三)提.高光合效率 第四章呼吸作用(4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共同组成了绿色植物代谢的核心。光合作用所同化的碳素及其贮存的能量大部分 必须经过呼吸作用的转化,才能变为构成植物身体的成分与有效的能量。所以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各种生理活动都与呼吸作 用有直接间接纳联系,研究呼吸作用不仅有理论意义,且对控制植物的生长发育、抗病免疫、农产品贮藏加工等力面都具 有广泛的实际意义。 本章学习重点:1糖酵解(难点);2.三羧酸循环(难点)3.磷酸戌糖途径(难点)4.呼吸链(难点);5氧化磷酸化 (难点)6.呼吸作用的调控
一、光合指标 1.光合速率 2.净固化率 二、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一)光 光是光合能量的来源,是叶绿素形成的必要条件。 1.光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随光强度增高光合速率也增高,当增到—定程度时,再增加光强度,光合速率就不再 增加了,此时的光强度为光饱和点。 2.光补偿点:光合作用中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中释放的二氧化达到动态平衡,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 点。 (二)二氧化碳 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与光合速率有很大关系。 1. CO2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净光合谜率随二氧化碳浓度增高而增加,但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增加二氧化碳 浓度,净光合速率即不再增加,这种二氧化碳浓度称为二氧化碳饱和点。 2.CO2补偿点:在二氧化碳饱和点以下,净光合作用中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同光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达动态平 衡,这时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称为二氧化碳补偿点。 (三)温度 光合作用有-—定的温度范围及三基点。在光合最适宜时,光合速率最高。 (四)水分 水分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水分亏缺对光合作用有明显的影响,缺水使光合速率降低。 {五)矿质营养 矿质营养在光合作用中的功能极为广泛,主要有: 1.组成叶绿体及叶缘素的组成成分,如N、P、S、Mg等; 2.组成光合链的成分,如Fe、Cu,等; 3.构成光合作用所必需的辅酶或辅助因子Mn、Cl等; 4.磷酸基团对同化力形成的作用等。 第七节 光合作用与产量的形成 植物的光能利用率很低,一般植物约为1%。要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率主要通过延长光合时间、增加光合面积和加强 光合效率等途径。 一、植物的光能利用率 二、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一)延长光合时间 (二)增加光合面积 (三)提.高光合效率 第四章 呼吸作用(4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共同组成了绿色植物代谢的核心。光合作用所同化的碳素及其贮存的能量大部分 必须经过呼吸作用的转化,才能变为构成植物身体的成分与有效的能量。所以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各种生理活动都与呼吸作 用有直接间接纳联系,研究呼吸作用不仅有理论意义,且对控制植物的生长发育、抗病免疫、农产品贮藏加工等力面都具 有广泛的实际意义。 本章学习重点:1.糖酵解(难点);2.三羧酸循环(难点)3.磷酸戌糖途径(难点)4.呼吸链(难点);5.氧化磷酸化 (难点)6.呼吸作用的调控
第一节呼吸作用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呼吸作用是一个:普遍的生理过程。它提供了大部分生命活动的能量,同时,它的中间产物又是合成多种重要:有机 物的原料。呼吸作用是代谢的中心。 一、呼吸作用的概念 呼吸作用是一切活细胞内经过某些代谢途径使有机物氧化分解,从而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 氧呼吸两大类型。 二、呼吸作用的意义 1.呼吸作用提供植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部分能量。 2.呼吸过程为其他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第二节植物呼吸代谢途径。 高等植物的糖降解代谢途径是多种的,既走EMP一TCA途径,还可走HMP途径,还可走乙醛酸途径及其他途径。这种 不同水平的多样性,原使高等植物适应于复杂的环境条件。 一、糖酵解(EMP) (一)糖酵解的过程 第一阶段:葡萄糖转变成1,6一二磷酸果糖。 第二阶段:由1,6一二磷酸果糖裂解产生了3一磷酸甘油醛及磷酸二羟丙酮,再继续转化为1,3一二磷酸甘油酸。 (二)糖酵解中所产生的能量 糖酵解过程的产物:2分子ATP。2分子丙酮酸、2分子NADH+H 一、三羧酸循环(TCA) (一)由丙酮酸形成乙酰COA (二)三羧酸循环过程 1.乙酰C0A人与草酰乙酸酸缩合成棕檬酸 2.柠檬酸异构化形成异柠檬酸 3.异柠檬酸的氧化脱羧 4.α酮戊二酸的氧的氧化脱羧 5.由琥珀C。A生成高能磷酸键 6.琥珀酸的氧化及草酰乙酸的再生。 (三)三羧循环中所产生的能量。 三、磷酸戊糖途径(PPP): (一)磷酸戊糖途径的过程 1.氧化阶段 2.非氧化阶段 (二)磷酸戊糖途径的意义 第三节生物氧化 呼吸作用是一个放能的过程。它逐步放出的能量,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于环境中,其余贮存在某些含有高能键(如特 殊的磷酸键和硫脂键)的化合物(ATP或COA等)中。ATP是细胞内能量转变的"通货"。 一、呼吸链 ((一)呼吸链的组成 呼吸传递体有二种:传氢体和传电子体,共分五类 1.烟酰胺脱氢酶类NAD)
第—节 呼吸作用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呼吸作用是一个:普遍的生理过程。它提供了大部分生命活动的能量,同时,它的中间产物又是合成多种重要:有机 物的原料。呼吸作用是代谢的中心。 一、呼吸作用的概念 呼吸作用是一切活细胞内经过某些代谢途径使有机物氧化分解,从而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 氧呼吸两大类型。 二、呼吸作用的意义 1.呼吸作用提供植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部分能量。 2.呼吸过程为其他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第二节 植物呼吸代谢途径。 高等植物的糖降解代谢途径是多种的,既走EMP—TCA途径,还可走HMP途径,还可走乙醛酸途径及其他途径。这种 不同水平的多样性,原使高等植物适应于复杂的环境条件。 —、糖酵解(EMP) (—)糖酵解的过程 第—阶段:葡萄糖转变成1,6—二磷酸果糖。 第二阶段:由1,6—二磷酸果糖裂解产生了3—磷酸甘油醛及磷酸二羟丙酮,再继续转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 (二)糖酵解中所产生的能量 糖酵解过程的产物:2分子ATP。2分子丙酮酸、2分子NADH+H+ 一、三羧酸循环(TCA) (一)由丙酮酸形成乙酰COA (二)三羧酸循环过程 1.乙酰COA人与草酰乙酸酸缩合成棕檬酸 2.柠檬酸异构化形成异柠檬酸 3.异柠檬酸的氧化脱羧 4.α—酮戊二酸的氧的氧化脱羧 5.由琥珀COA生成高能磷酸键 6.琥珀酸的氧化及草酰乙酸的再生。 (三)三羧循环中所产生的能量。 三、磷酸戊糖途径(PPP): (一)磷酸戊糖途径的过程 1.氧化阶段 2.非氧化阶段 (二)磷酸戊糖途径的意义 第三节 生物氧化 呼吸作用是一个放能的过程。它逐步放出的能量,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于环境中,其余贮存在某些含有高能键(如特 殊的磷酸键和硫脂键)的化合物(ATP或COA等)中。ATP是细胞内能量转变的"通货"。 一、呼吸链 (一)呼吸链的组成 呼吸传递体有二种:传氢体和传电子体,共分五类 1.烟酰胺脱氢酶类{NAD+)
2.黄素脱复酶类(FAD) 3.铁硫蛋白 4.辅酶Q{CoQ) 5.细胞色素类 (二)呼吸链:是呼吸代谢的中间产物氧化脱氢{2H=2H+2一),其H和电子沿着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组呼吸传递体传 递到分子氧结合形成水,并放出能量的反应顺序叫呼吸链或电子传递链。 二、氧化磷酸化 (一)氧化磷酸化作用概念和P/O 1.氧化磷化作用:代谢物上脱下的氢,沿呼吸键,经呼吸传递体,传递给氧的过程中,同时有大量的能量被收集在 ATP的高能键上,氧化作用与磷酸化用同时进行,这一过程称为氧化磷酸作用 2.P/O:每吸收一个氧原子所酯化无机磷酸分子数的比,称为PO (二)生成ATP的方式 1.氧化磷酸化 2.底物磷酸化 (三)氧化磷酸化的部位及其抑制 (四)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 (五)ATP分子 三、氧化磷酸作用机理 化学渗透学说基本内容五点。 第四节呼吸作用的调节和控制 论是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还是三羧酸循环,细胞都能自动调节和控制,使代谢维持平衡。 一、巴斯德效应和EMP的调节 1.巴斯德效应的概念 2.EMP中的调节酶:①已糖激酶;②磷酸果糖激酶;③丙酮酸激酶。 二、PPP和TCA调节 磷酸戊糖途径主要受NADPH的调节。 三羧酸循环有三个控制点:①柠檬酸合成酶;②异柠檬酸脱氢酶:③α一酮戊二酸脱氢酶。 三、腺苷酸能荷的调节 第五节影晌响呼吸作用的因素及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 影响呼吸速率的内部因素很多。一般来说,凡是生长迅速植物种类、器官组织和细胞,其呼吸均较旺盛。影响呼吸速 率的外界条件,以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为最主要。呼吸消耗有机物和放热。对贮藏粮食和果蔬来说,又应该降低呼吸速 率,以利安全贮存。 一、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1.温度2.水分3.二氧化碳4.氧气 二、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 (一)粮食贮藏 (二)果蔬与块根、块茎的贮藏。 第五章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与分配(4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植物体中的有机物,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核酸等等,它们基本土是光合产物(碳水化合 物)及衍生的。植物体内有转化过程,就是植物体有机物多样化的过程。适合植物体的各种需要。从产生有机物的叶片到
2.黄素脱氢酶类(FAD) 3.铁硫蛋白 4.辅酶Q{COQ) 5.细胞色素类 (二)呼吸链:是呼吸代谢的中间产物氧化脱氢{ 2H=2H++2e—),其H和电子沿着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组呼吸传递体传 递到分子氧结合形成水,并放出能量的反应顺序叫呼吸链或电子传递链。 二、氧化磷酸化 (一)氧化磷酸化作用概念和P/O 1.氧化磷化作用:代谢物上脱下的氢,沿呼吸键,经呼吸传递体,传递给氧的过程中, 同时有大量的能量被收集在 ATP的高能键上,氧化作用与磷酸化用同时进行,这一过程称为氧化磷酸作用 2.P/O:每吸收—个氧原子所酯化无机磷酸分子数的比,称为P/O (二)生成ATP的方式 1.氧化磷酸化 2.底物磷酸化 (三)氧化磷酸化的部位及其抑制 (四)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 (五)ATP分子 三、氧化磷酸作用机理 化学渗透学说基本内容五点。 第四节 呼吸作用的调节和控制 论是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还是三羧酸循环,细胞都能自动调节和控制,使代谢维持平衡。 一、巴斯德效应和EMP的调节 1.巴斯德效应的概念 2.EMP中的调节酶:①已糖激酶;②磷酸果糖激酶;③丙酮酸激酶。 二、PPP和TCA调节 磷酸戊糖途径主要受NADPH的调节。 三羧酸循环有三个控制点:①柠檬酸合成酶;②异柠檬酸脱氢酶;③α—酮戊二酸脱氢酶。 三、腺苷酸能荷的调节 第五节 影晌呼吸作用的因素及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 影响呼吸速率的内部因素很多。—般来说,凡是生长迅速植物种类、器官组织和细胞,其呼吸均较旺盛。影响呼吸速 率的外界条件,以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为最主要。呼吸消耗有机物和放热。对贮藏粮食和果蔬来说,又应该降低呼吸速 率,以利安全贮存。 一、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1. 温度 2. 水分 3. 二氧化碳4.氧气 二、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 (—)粮食贮藏 (二)果蔬与块根、块茎的贮藏。 第五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与分配(4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植物体中的有机物,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核酸等等,它们基本土是光合产物(碳水化合 物)及衍生的。植物体内有转化过程,就是植物体有机物多样化的过程。适合植物体的各种需要。从产生有机物的叶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