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开中学初2009级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模拟试题 语文 (全卷共四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 四 总分 得分 亲爱的同学们:又见栀子花开。初夏时节,南开校园,花香书香弥漫,令人心醉。窗外,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祝你有一份好心情,收获一份好成绩! 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笃(dω)信喑(yin)哑长吁(xu)短叹毛骨悚(sng)然锋芒毕露(m) B.踌躇(chu)孱(16i)弱义愤填膺(ying)强聒(guo)不舍断壁残垣(yuan) C.嫉(ⅱ)妒招徕(lai)穷愁潦(liao)倒相形见绌(chu)锐不可当(dang) D.荫庇(yin)褶(zhe)皱风雪载(zai)途 越俎(z0)代庖囊萤(ying)映 2.请找出下列词语中写错的三个字,并将正确的词语写在田字格中。(3分) 碌碌终身突如其来如坐针毡心无旁骛 举世无双久负胜名力挽狂澜迫不及待 顾名思议无可置疑恻隐之心翻来覆去 田田田
重庆南开中学初 2009 级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模拟试题 语 文 (全卷共四大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亲爱的同学们:又见栀子花开。初夏时节,南开校园,花香书香弥漫,令人心醉。窗外,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祝你有一份好心情,收获一份好成绩!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笃.(dú)信 喑.(yīn)哑 长吁.(xū)短叹 毛骨悚.(sǒng)然 锋芒毕露.(nù) B.踌躇.(chù) 孱.(1éi)弱 义愤填膺.(yīng) 强聒.(guō)不舍 断壁残垣.(yuán) C.嫉.(jì)妒 招徕.(1ái) 穷愁潦.(1iáo)倒 相形见绌.(chù) 锐不可当.(dāng) D.荫.庇(yìn) 褶.(zhě)皱 风雪载.(zài)途 越俎.(zǔ)代庖 囊萤.(yíng)映 雪 2.请找出下列词语中写错的三个字,并将正确的词语写在田字格中。(3 分) 碌碌终身 突如其来 如坐针毡 心无旁骛 举世无双 久负胜名 力挽狂澜 迫不及待 顾名思议 无可置疑 恻隐之心 翻来覆去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六千多个学生整整齐齐地站在操场上,真是鳞次栉比,蔚为壮观, 我们要学会沉下心来读书,决不能断章取义,以致于曲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C.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被定为国家法定假日,真是令人赏心悦目。 D.为了在科技比赛中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同学处心积虑,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 4.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可写出修改方法)。(分) ①流感是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传播是窄气飞沫,也可以通过被病毒污染 的手帕或衣物传播。②因此,良好的卫生习惯有益于预防有好处。比如:咳嗽和打喷嚏时应 用纸巾遮掩口鼻,并将污染的纸巾妥善弃置。用肥皂和流水洗手,特别在咳嗽和打喷嚏以后。 ③酒精擦手杀灭病毒冋样可以,因为飞沫或呼吸道分泌物办可经污染的手接触俵播。④同理, 应当避免不用手指抠鼻、揉眼和接触口腔,这些动作都可能传播病毒 5.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内容,不超过24字。(3分) 本报讯(记者沈敏岚通讯员胡诗云)为计四川、陕两、甘肃等地震灾区的孩子在5月 12日和六一儿童节能收到特别的礼物,感受全国人民的关爱,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全国范围 内启动了以“寄一份包裹、送一份关爱”为主题的“5·12”灾区学生“六一”关爱活动。 扶贫基金会目前已在全市108个邮政网点设立了“爱心包裹捐赠站”,捐款人可到就近 的“爱心包裹捐赠站”捐购“爱心包裹”。捐购一个学生型“爱心包裹”为100元,捐购一 个学校型“爱心包裹”为1000元。 截止2009年5月10日的捐赠数据是:学生爱心包裹83029个,学校包裹568个,总捐 赠金887.09万元,共有1591个爱心单位和63329个爱心人士参与了捐赠,平均每个单位捐 赠536.2元,平均个人捐赠126.6元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六千多个学生整整齐齐地站在操场上,真是鳞次栉比 ....,蔚为壮观。 B.我们要学会沉下心来读书,决不能断章取义 ....,以致于曲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C.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被定为国家法定假日,真是令人赏心悦目 ....。 D.为了在科技比赛中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同学处心积虑 ....,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 4.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可写出修改方法)。(4 分) ①流感是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传播是空气飞沫,也可以通过被病毒污染 的手帕或衣物传播。②因此,良好的卫生习惯有益于预防有好处。比如:咳嗽和打喷嚏时应 用纸巾遮掩口鼻,并将污染的纸巾妥善弃置。用肥皂和流水洗手,特别在咳嗽和打喷嚏以后。 ③酒精擦手杀灭病毒同样可以,因为飞沫或呼吸道分泌物办可经污染的手接触传播。④同理, 应当避免不用手指抠鼻、揉眼和接触口腔,这些动作都可能传播病毒。 ① ② ③ ④ 5.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内容,不超过 24 字。 (3 分) 本报讯(记者 沈敏岚 通讯员 胡诗云)为计四川、陕两、甘肃等地震灾区的孩子在 5 月 12 日和六一儿童节能收到特别的礼物,感受全国人民的关爱,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全国范围 内启动了以“寄一份包裹、送一份关爱”为主题的“5·12”灾区学生“六一”关爱活动。 扶贫基金会目前已在全市 108 个邮政网点设立了“爱心包裹捐赠站”,捐款人可到就近 的“爱心包裹捐赠站”捐购“爱心包裹”。捐购一个学生型“爱心包裹”为 l00 元,捐购一 个学校型“爱心包裹”为 1000 元。 截止 2009 年 5 月 10 日的捐赠数据是:学生爱心包裹 83029 个,学校包裹 568 个,总捐 赠金 887.09 万元,共有 1591 个爱心单位和 63329 个爱心人士参与了捐赠,平均每个单位捐 赠 536.2 元,平均个人捐赠 l26.6 元
6.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3分) ;如果是麻雀,就不要羡慕雄 鹰的搏击飞翔,你依然可以在枝丫间寻找快乐:如果是小溪,就不要羡慕大海的惊涛拍岸, 你依然可以在山涧自由流淌。生而为人,就不要羡慕别人的天赐良机,走自己的路,给自己 一方天空 7.文学常识填空。(3分) ①“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其中提到的人物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他的代表作之 ②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藤野先生》选自」 ③法国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在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塑造了的极端势利的典型人物 8.综合探究(8分) (1)五四青年节前,某市共青团日前在网上开展了一项关于“五四运动”的问卷调查,见材 料(一) 调查内容 百分比 听说过“五四运动 79.18% 不知道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 48.3% 不了解“五四运动”历史,不了解“五四”精神 49.8% 注:接受该项调查的人年龄在19岁到28岁,都拥有大专或本科学历。 阅读上面的表格,你从中得出了怎样的结论?(3分)
6.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3 分) , , ;如果是麻雀,就不要羡慕雄 鹰的搏击飞翔,你依然可以在枝丫间寻找快乐;如果是小溪,就不要羡慕大海的惊涛拍岸, 你依然可以在山涧自由流淌。生而为人,就不要羡慕别人的天赐良机,走自己的路,给自己 一方天空。 7.文学常识填空。(3 分) ①“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其中提到的人物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②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藤野先生》选自 。 ③法国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在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塑造了的极端势利的典型人物 是 。 8.综合探究(8 分) (1)五四青年节前,某市共青团日前在网上开展了一项关于“五四运动”的问卷调查,见材 料(一): 调查内容 百分比 听说过“五四运动” 79.18% 不知道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 48.3% 不了解“五四运动”历史,不了解“五四”精神 49.8% 注:接受该项调查的人年龄在 19 岁到 28 岁,都拥有大专或本科学历。 阅读上面的表格,你从中得出了怎样的结论?(3 分)
(2)材料(二) 如今,铿锵激昂的“红歌”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很多年轻人传唱得更多的却是一些情 呀爱的所谓“流行歌曲”。如果一个城市的年轻人、甚至整整一个时代的年轻人都长期沉湎 这些软绵绵的歌曲之中,久而久之他们的精神中就会缺乏斗志和敢冲敢闯的激情。薄熙来到 重庆后大力提倡“唱红歌”,他说“一个城市的发展是综合的,需要有精气神”、“革命歌 曲都很有生命力 非常带劲”,他希望以这样的方式提起重庆城市、重庆人的“精气 材料(三) 不少年轻人放弃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吸收,转而被一些西方传来的“快餐文化”、良莠 不齐的“网络文化”、甚至很多恶风低俗所麻醉、所沉迷……可以这样说,重庆市开展“读 经典”的活动,不仅是向市民推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更是在人生价值盲目、网络垃圾 盛行的今天,为重庆这座城市的市民、特别是青年一代构筑出了一片“精神绿洲” 综合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3)继“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的活动之后,重庆市又开展了“红“言”颂”红色短信 创作传播大赛。红色短信既包括通常意义上的以体现红色故事、红色精神的红段子,也包括 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还包括符合传统美德、社会公德要求、具有时代精神和民 族精神,对学习、生活、工作有益的励志箴言。以下是红“言”颂优秀作品摘选,请任选 句做点评。(2分) ①139***8899:六十年,一甲子,新中国迎来盛世华诞。五千岁,历沧桑,华夏族屹立 世界东方 ②159**2830:红旗飘扬在废墟,白衣天使进灾区,绿色迷彩救人急,桔黄消防上云梯, 七彩自愿运物资,献血捐款表无私,大难面前有大爱,中华民族心最齐。 ③139**9181:常唱红歌,精神振奋努力工作;细读经典,品味思考提升素质;多讲故
(2)材料(二): 如今,铿锵激昂的“红歌”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很多年轻人传唱得更多的却是一些情 呀爱的所谓“流行歌曲”。如果一个城市的年轻人、甚至整整一个时代的年轻人都长期沉湎 这些软绵绵的歌曲之中,久而久之他们的精神中就会缺乏斗志和敢冲敢闯的激情。薄熙来到 重庆后大力提倡“唱红歌”,他说“一个城市的发展是综合的,需要有精气神”、“革命歌 曲都很有生命力,……非常带劲”,他希望以这样的方式提起重庆城市、重庆人的“精气 神”。 材料(三): 不少年轻人放弃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吸收,转而被一些西方传来的“快餐文化”、良莠 不齐的“网络文化”、甚至很多恶风低俗所麻醉、所沉迷……可以这样说,重庆市开展“读 经典”的活动,不仅是向市民推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更是在人生价值盲目、网络垃圾 盛行的今天,为重庆这座城市的市民、特别是青年一代构筑出了一片“精神绿洲”! 综合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 分) (3)继“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的活动之后,重庆市又开展了“红“言”颂”红色短信 创作传播大赛。红色短信既包括通常意义上的以体现红色故事、红色精神的红段子,也包括 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还包括符合传统美德、社会公德要求、具有时代精神和民 族精神,对学习、生活、工作有益的励志箴言。以下是红“言”颂优秀作品摘选,请任选一 句做点评。(2 分) ①139****8899:六十年,一甲子,新中国迎来盛世华诞。五千岁,历沧桑,华夏族屹立 世界东方。 ②159****2830:红旗飘扬在废墟,白衣天使进灾区,绿色迷彩救人急,桔黄消防上云梯, 七彩自愿运物资,献血捐款表无私,大难面前有大爱,中华民族心最齐。 ③139****9181:常唱红歌,精神振奋努力工作;细读经典,品味思考提升素质;多讲故
事,潜移默化宏扬传统:广传红信:播洒正气励志成功。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9.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1)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论语》 (2)求之不得,,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经·关雎》) (3)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5)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7)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 ”表达了自己以身 献国,痴心不改的情怀。 (8)李白作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的句子是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10-14题。(15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 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 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成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事,潜移默化宏扬传统;广传红信;播洒正气励志成功。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 分) (一)古诗文积累。 9.默写填空。(10 分,每空 l 分) (1)曾子曰: “ , 任重而道远。”(《论语》) (2)求之不得,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诗经·关雎》) (3)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4)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5)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李煜《相见欢》) (7)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 , 。”表达了自己以身 献国,痴心不改的情怀。 (8)李白作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的句子是: “ , 。”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 l0-14 题。 (15 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 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 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成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 胜于朝廷。 10.《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历史著作 “讽”的意思是 11.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骈死于槽枥之间 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C.时时而间进 又何间焉 D.皆以美于徐公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3.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2分) 14.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而文中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却痛快地接受了 邹忌的讽谏有何高明之处?生活中,我们见过这样的场景:小A热衷于“课桌文化”,经 常利用课桌与同桌无声交流,干净的桌面因此变得面目全非。如果你是小A的老师,请你 借鉴邹忌的讽谏技巧,说几句话让他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意见。(4分)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 胜于朝廷。 10.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历史著作 。 “讽”的意思是 。 (2 分) 11.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3 分)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骈死于.槽枥之间 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C.时时而间.进 又何间.焉 D.皆以.美于徐公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2.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3.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2 分) 14.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而文中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却痛快地接受了。 邹忌的讽谏有何高明之处?生活中,我们见过这样的场景:小 A 热衷于“课桌文化”,经 常利用课桌与同桌无声交流,干净的桌面因此变得面目全非。如果你是小 A 的老师,请你 借鉴邹忌的讽谏技巧,说几句话让他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意见。(4 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5-20题。(22分) 听雨 季羡林① ①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 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②“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 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就打在这铁皮上,打 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 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 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③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 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②,大有飘飘欲仙之感了。这声音时慢时 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 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 兔落鹘(hω)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 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④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 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 有一些的。顺便说上一句:外国诗词中似乎少见。我的朋友章用回忆表弟的诗中有:“频梦 春池添秀句,每闻夜雨忆联床。”是颇有一点诗意的。连《红楼梦))中的林妺妹都喜欢李义 山的“留得枯荷听雨声”之句。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 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 而今听雨僧庐下 红烛昏罗帐。 鬓已星星也。 壮年听雨客舟中, 悲欢离合总无情, 江阔云低, 任阶前
三、现代文阅读(40 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 l5—20 题。(22 分) 听 雨 季羡林① ①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 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②“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 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 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 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 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③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 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②,大有飘飘欲仙之感了。这声音时慢时 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 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 兔落鹘(hú)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 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④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 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 有一些的。顺便说上一句:外国诗词中似乎少见。我的朋友章用回忆表弟的诗中有:“频梦 春池添秀句,每闻夜雨忆联床。”是颇有一点诗意的。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都喜欢李义 山的“留得枯荷听雨声”之句。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 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 而今听雨僧庐下, 红烛昏罗帐。 鬓已星星也。 壮年听雨客舟中, 悲欢离合总无情, 江阔云低, 一任阶前
断雁叫西风 点滴到天明 ⑤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 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 大的悬殊。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 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 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舍总无情”的境界,我比 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③”了。 ⑥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 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6岁就 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 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 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 自谓焦急之情,绝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乎。我天天听天气 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蒙蒙。 ⑦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 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 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 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⑧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 最爱的二月兰正在开着花。它们拼命从泥土中挣扎出来,顶住了干旱,无可奈何地开出了红 色的白色的小花,颜色如故,而鲜亮无踪,看了给人以孤苦伶仃的感觉。在荷塘中,冬眠刚 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水当然是不缺的。但是,细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了一个 个的小圆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这本来是人类中的诗人所欣赏的东西,小荷花看了也高 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 ⑨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 我的心情恰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 响下去,永远也不停
断雁叫西风。 点滴到天明。 ⑤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 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 大的悬殊。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 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 )边早已不是 “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 )”了。要讲达到“悲欢离舍总无情”的境界,我比 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③”了。 ⑥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 “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 6 岁就 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 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 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 自谓焦急之情,绝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乎。我天天听天气 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蒙蒙。 ⑦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 不禁神驰千里, 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 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 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⑧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 内。我 最爱的二月兰正在开着花。它们拼命从泥土中挣扎出来,顶住了干旱,无可奈何地开出了红 色的白色的小花,颜色如故,而鲜亮无踪,看了给人以孤苦伶仃的感觉。在荷塘中,冬眠刚 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水当然是不缺的。但是,细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了一个 个的小圆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这本来是人类中的诗人所欣赏的东西,小荷花看了也高 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 ⑨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 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 响下去,永远也不停
[注释:①季羡林:1911年出生于山东临清县。北大教授,著名学者。精通多国语言文 字。文中“死文字”指已失传的吐火罗文。②醍醐(tihu):古时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 华。③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指对生死的通达看法。] 15.细读文章第①段,其中有一个词可以体味出作者“听雨”的感情。这个词是 16.第⑤段中有两个加点字,请在括号内写出注音。(2分) 鬓( 濯( 17.“听雨”是中国文化人的一件雅事。文中引用了蒋捷的词《听雨》。蒋捷年老听雨和季 羡林老人听雨时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说说你的理解。(4分) 18.本文语言,有的典雅富丽,暗用诗文却不显雕琢。有的又接近口语,极富生活气息。请 从语言特色或修辞角度品析下面句子。(4分) ①这声音 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 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 ②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 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 19.作者本来极为讨厌的雨敲铁皮的声音,却使他有了平生少有的精神境界,这是怎样的精 神境界? (3分) 20.春雨让“我”兴高采烈,文中描写了哪些场景,烘托了作者的这种喜悦之情?请概括回
[注释:①季羡林:1911 年出生于山东临清县。北大教授,著名学者。精通多国语言文 字。文中“死文字”指已失传的吐火罗文。②醍醐(tí hú):古时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 华。③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指对生死的通达看法。] 15.细读文章第①段,其中有一个词可以体味出作者“听雨”的感情。这个词是 (2 分) 16.第⑤段中有两个加点字,请在括号内写出注音。 (2 分) 鬓( ) 濯( ) 17.“听雨”是中国文化人的一件雅事。文中引用了蒋捷的词《听雨》。蒋捷年老听雨和季 羡林老人听雨时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说说你的理解。(4 分) 18.本文语言,有的典雅富丽,暗用诗文却不显雕琢。有的又接近口语,极富生活气息。请 从语言特色或修辞角度品析下面句子。(4 分) ①这声音……,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 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 ②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 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 19.作者本来极为讨厌的雨敲铁皮的声音,却使他有了平生少有的精神境界,这是怎样的精 神境界? (3 分) 20.春雨让“我”兴高采烈,文中描写了哪些场景,烘托了作者的这种喜悦之情?请概括回
21.下面有关“听雨”的诗词所反映的心情与本文作者相同的是()(3分) 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C.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21-26题。(18分) 词语权变之妙 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在具体运用中,若注意灵活变通,如调整语序、更换 词语、增添词语、巧用标点等手法,往往可以妙趣横生,收到极佳的表达效果。试举数例, 略谈其妙。 、调整语序。于右任先生工于书法,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请他题写。为了防滥,亦出于 谦虚,他不愿随便满足别人的要求。有一次,一位来客求墨心切,苦苦恳求。于老甚感为难, 便草就一帧条幅:“不要随处小便。”于老心想,写的这些,人家把它挂出去则不适合了。 岂料,来客取到条幅满怀喜侻,心生一计,把条幅上的字逐个剪开,再调整词语顺序,裱成 新的条幅,成了“小处不要随便”的箴言。真是 更换词语。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这样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中 情调显得低沉、消极、无奈,表现出一种失落慼。朱自清先生把它改为“但得夕阳无限好, 何须惆怅近黄昏”。经他妙笔一改,真是笔下生辉,情调高昂,心境显得特别高远,化消极 为积极。叶剑英元帅《八十书怀》中更有“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名句,显 得更为美妙,深为广大人民所敬仰。 、尾添“字眼”。“字眼”是一句中的关键词,有了它,整句传神。从前,有个秀 才在自家大门上贴上一副对联,上联“身无分文”,下联“家徒四壁”,横批“自得其乐”。 对联贴出后,惹得旁人嘲笑,说是这个秀才穷到如此地步,还能“自得其乐”吗?岂料,这 位秀才走出门来,在上下联之下各补上一个字,对联成为“身无分文债,家徒四壁书”,转 贫为富了。旁观者个个惊叹这位秀才很有点能耐,怪不得可以“自得其乐”了。看来,根据
答。 (4 分) 21.下面有关“听雨”的诗词所反映的心情与本文作者相同的是( )(3 分) 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C.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 21—26 题。 (18 分) 词语权变之妙 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在具体运用中,若注意灵活变通,如调整语序、更换 词语、增添词语、巧用标点等手法,往往可以妙趣横生,收到极佳的表达效果。试举数例, 略谈其妙。 一、调整语序。于右任先生工于书法,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请他题写。为了防滥,亦出于 谦虚,他不愿随便满足别人的要求。有一次,一位来客求墨心切,苦苦恳求。于老甚感为难, 便草就一帧条幅: “不要随处小便。”于老心想,写的这些,人家把它挂出去则不适合了。 岂料,来客取到条幅满怀喜悦,心生一计,把条幅上的字逐个剪开,再调整词语顺序,裱成 新的条幅,成了“小处不要随便”的箴言。真是 。 二、更换词语。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这样的诗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中 情调显得低沉、消极、无奈,表现出一种失落感。朱自清先生把它改为“但得夕阳无限好, 何须惆怅近黄昏”。经他妙笔一改,真是笔下生辉,情调高昂,心境显得特别高远,化消极 为积极。叶剑英元帅《八十书怀》中更有“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名句,显 得更为美妙,深为广大人民所敬仰。 三、尾添“字眼”。 “字眼”是一句中的关键词,有了它,整句传神。从前,有个秀 才在自家大门上贴上一副对联,上联“身无分文”,下联“家徒四壁”,横批“自得其乐”。 对联贴出后,惹得旁人嘲笑,说是这个秀才穷到如此地步,还能“自得其乐”吗?岂料,这 位秀才走出门来,在上下联之下各补上一个字,对联成为“身无分文债,家徒四壁书”,转 贫为富了。旁观者个个惊叹这位秀才很有点能耐,怪不得可以“自得其乐”了。看来,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