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苑中学2008-2009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通衢(qu) 缱绻(juan)赊(she)账分(fen)当引决 B.罡(gang)风齑(j)粉湮(yan)没残羹冷炙(zhi) C.夔州(kui) 缇骑(q1) 蹙(cu)眉 茕( qiong)茕孑立 D.愧怍(zuo) 逡(qun)巡伛(gou)偻 昙(tan)花一现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富丽堂皇的建筑群,贵族老爷们养尊处优的生活场所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惟独留 下一座简朴的小屋,一幢小小的房舍 B.时间真如行云流水,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望着镜中两鬓的白发,他不由得发出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 C.及至时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 为明日黄花 D.由NBA球星组成的美国梦之队,在球场上往往所向无敌,他们的高超球技和完 美配合令其他球队望尘莫及。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2月19日,市教育局召开市直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09年市直学校德育工作, 并仔细解读了市直班主任的职级评定 B.中国经济能否渡过危机,不仅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是否及时得当,而且取决 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一问题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 C.本次“瘦肉精”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外省个别不良生猪养殖户使用违禁“瘦肉 精″喂养生猪,生猪经销者伪造检疫合格证逃避检验所造成的。 D.可燃冰是海底极有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有望取代煤、石油和 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 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 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某媒体在网上就这一热点设计了下 面两项调查,调查的问题及结果如下 1)您生病时有前往大医院就诊的打算吗? 有,马上去可能会去不打算去 24% 29% 47% (1)影响您光顾大医院的主要因素是: 药品价格医院服务态度滥开检查项目,滥开药品/办理手续是否简 11% 16% 29% 14% 1
1 苏苑中学 2008-2009 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 分) A.通衢.(qú) 缱绻.(juǎn) 赊.(shē)账 分.(fèn)当引决 B. 罡.(gāng)风 齑.(jī)粉 湮.(yān)没 残羹冷炙.(zhì) C.夔.州(kuí) 缇骑.(qí) 蹙.(cù)眉 茕.(qióng)茕孑立 D.愧怍.(zuò) 逡.(qūn)巡 伛.(gōu)偻 昙.(tán)花一现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富丽堂皇 ....的建筑群,贵族老爷们养尊处优的生活场所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惟独留 下一座简朴的小屋,一幢小小的房舍。 B.时间真如行云流水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望着镜中两鬓的白发,他不由得发出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 C.及至时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 为明日黄花 ....。 D.由 NBA 球星组成的美国梦之队,在球场上往往所向无敌,他们的高超球技和完 美配合令其他球队望尘莫及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2月19日,市教育局召开市直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09年市直学校德育工作, 并仔细解读了市直班主任的职级评定。 B. 中国经济能否渡过危机,不仅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是否及时得当,而且取决 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一问题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 C.本次“瘦肉精”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外省个别不良生猪养殖户使用违禁“瘦肉 精”喂养生猪,生猪经销者伪造检疫合格证逃避检验所造成的。 D.可燃冰是海底极有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有望取代煤、石油和 天然气,成为 21 世纪的新能源。 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5 分) 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某媒体在网上就这一热点设计了下 面两项调查,调查的问题及结果如下: (1)您生病时有前往大医院就诊的打算吗? 有,马上去 可能会去 不打算去 24% 29% 47% (1) 影响您光顾大医院的主要因素是: 药品价格 医院服务态度 滥开检查项目,滥开药品 办理手续是否简 便 41% 16% 29% 14%
请你结合以上两组数据的主要信息,写出结论,并据此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结论: (3分) 建议: (2分) 5.请以诗人的名字为开头,把下面句子改写成排比句。(可增删个别词语)(4分) 杜甫的“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将牵挂演绎得感人肺腑:因为牵挂,柳永的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令人荡气回肠;“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将多少人的牵挂抒写得缠绵悱恻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崔浩字伯深,少好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核览,研精义理,时人 莫及。弱冠为通直郎,稍迁著作郎,道武①以其工书,常置左右。道武季年,威严颇峻, 宫廷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变。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帝知 之,辄命赐以御粥。其砥直任时,不为穷通改节若此 泰常②元年,晋将刘裕伐姚泓③,欲溯河西上,求假道。诏群臣议之。外朝公卿咸 曰:“函谷天险,裕何能西入?扬言伐姚,意或难测。宜先发军断河上流,勿令西过。” 内朝咸同外计,帝将从之。浩曰:“此非上策也。司马休之徒扰其荆州,刘裕切齿久矣 今兴④死子幼,乘其危亡而伐之,臣观其意,必自入关,劲躁之人,不顾后患。今若塞 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如此则姚无事而我受敌矣。蠕蠕⑤北寇,人食又乏,发军赴南 则北寇进击:若其救北,则南州复危。未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所谓卞庄剌虎⑥,两 得之势也。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令姚氏胜也,亦不失救邻之名。纵裕得关中, 悬远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物。今不劳兵马,坐观成败,斗两虎而收长久之利,上策 议者犹曰:“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北上岸,则姚军必不出关助我 扬声西行,意在北进,其势然也。”帝遂从群议,遣长孙嵩据之。战于畔城,为晋将朱超 石所败。帝恨不用浩 (选自《北史·崔浩传》) 注:①道武:道武帝,北魏皇帝拓跋珪。②泰常: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年号。③姚泓: 后秦国主,羌族人。④兴:姚泓的父亲姚兴。⑤蠕蠕:少数民族,也叫作“柔然”。⑥卞 庄刺虎:春秋时鲁国大夫卞庄曾让两虎争食相斗,待其一死一伤,然后杀其伤者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稍迁著作郎中 稍:稍微,略微。 B.道武季年,威严颇峻。 季年:晚年 C.劲躁之人,不顾后患 后患:以后的祸患 D.必德我假道之惠 德:感激
2 请你结合以上两组数据的主要信息,写出结论,并据此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结论: (3 分) 建议: (2 分) 5.请以诗人的名字为开头,把下面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可增删个别词语) (4 分) 杜甫的“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将牵挂演绎得感人肺腑;因为牵挂,柳永的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令人荡气回肠;“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将多少人的牵挂抒写得缠绵悱恻。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8 题 崔浩字伯深,少好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核览,研精义理,时人 莫及。弱冠为通直郎,稍迁著作郎,道武①以其工书,常置左右。道武季年,威严颇峻, 宫廷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变。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帝知 之,辄命赐以御粥。其砥直任时,不为穷通改节若此。 泰常②元年,晋将刘裕伐姚泓③,欲溯河西上,求假道。诏群臣议之。外朝公卿咸 曰:“函谷天险,裕何能西入?扬言伐姚,意或难测。宜先发军断河上流,勿令西过。” 内朝咸同外计,帝将从之。浩曰:“此非上策也。司马休之徒扰其荆州,刘裕切齿久矣。 今兴④死子幼,乘其危亡而伐之,臣观其意,必自入关,劲躁之人,不顾后患。今若塞 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如此则姚无事而我受敌矣。蠕蠕⑤北寇,人食又乏,发军赴南, 则北寇进击;若其救北,则南州复危。未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所谓卞庄刺虎⑥,两 得之势也。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令姚氏胜也,亦不失救邻之名。纵裕得关中, 悬远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物。今不劳兵马,坐观成败,斗两虎而收长久之利,上策 也。” 议者犹曰:“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北上岸,则姚军必不出关助我。 扬声西行,意在北进,其势然也。”帝遂从群议,遣长孙嵩据之。战于畔城,为晋将朱超 石所败。帝恨不用浩言。 (选自《北史·崔浩传》) 注:①道武:道武帝,北魏皇帝拓跋珪。②泰常: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年号。③姚泓: 后秦国主,羌族人。④兴:姚泓的父亲姚兴。⑤蠕蠕:少数民族,也叫作“柔然”。⑥卞 庄刺虎:春秋时鲁国大夫卞庄曾让两虎争食相斗,待其一死一伤,然后杀其伤者。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稍.迁著作郎中 稍:稍微,略微。 B.道武季年..,威严颇峻。 季年:晚年。 C.劲躁之人,不顾后患.. 后患:以后的祸患。 D.必德.我假道之惠 德:感激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彼不能守,终为我物 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①道武以其工书,常置左右 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①未若假之水道 ②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D.①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浩博学多才,精通书法,又能坚守节操。在对待刘裕假道伐姚问题上,更表现出他 长于谋划,智略过人。 B.朝廷多数人主张阻截刘裕的军队,主要理由是刘裕伐姚不是真实意图,而是声东击西, 觊觎北魏 C.崔浩认为刘裕伐姚并非借口,他分析了阻刘和纵刘的不同结果,但明元帝因与刘裕有 切齿之仇,未作采纳 D.明元帝未采纳崔浩的建议,而采纳了大臣的意见,派长孙嵩阻截晋军,结果在畔城被 晋军打败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 (2)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译文 (3)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古诗鉴赏 10.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①~②题。(8分) 咏笼莺① (清)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释]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①本诗题为“咏笼莺”,第三联却写了燕子飞于梁间、鸾鸟在梧桐上筑巢。试分析 这样写的用意。(4分) ②本诗最后一联的“空”字历来为人们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答
3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①彼不能守,终为.我物 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①道武以.其工书,常置左右 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①未若假之.水道 ②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D.①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崔浩博学多才,精通书法,又能坚守节操。在对待刘裕假道伐姚问题上,更表现出他 长于谋划,智略过人。 B.朝廷多数人主张阻截刘裕的军队,主要理由是刘裕伐姚不是真实意图,而是声东击西, 觊觎北魏。 C.崔浩认为刘裕伐姚并非借口,他分析了阻刘和纵刘的不同结果,但明元帝因与刘裕有 切齿之仇,未作采纳。 D.明元帝未采纳崔浩的建议,而采纳了大臣的意见,派长孙嵩阻截晋军,结果在畔城被 晋军打败。 9.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 。 ⑵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译文: 。 ⑶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译文: 。 三.古诗鉴赏 10.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①~②题。(8 分) 咏笼莺① (清)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释]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① 本诗题为“咏笼莺”,第三联却写了燕子飞于梁间、鸾鸟在梧桐上筑巢。试分析 这样写的用意。(4 分) 答: 。 ②本诗最后一联的“空”字历来为人们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 分) 答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余与同社诸君子 而为之记,亦以明 (2)亦余心之所善兮, (3)居安思危 (4)顾吾念之, (5)忧劳可以兴国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落花枝头 谢大光 ①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 雨却停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 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院子中,一丝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朦 胧的墨绿中,清晰地囚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 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②咦,已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为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 ③循着被雨中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诗:“却是石榴 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这是四株石榴树,分列在窄窄的 甬道两侧,枝丫交错,搭起了一座花红叶绿的天然门楼。树只有一人高,花却开得十分 繁茂。低头钻进树丛,真像是上元之夜徜徉于灯市之中,前后左右,俯仰四顾,都是火 苗一样燃烧着的石榴花。 ④早就听说石榴树是边开花边结果,花与子并生枝头,十分壮观。如今看去,果真 如此。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是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在从花到果的生长过程 中,呈现出变化微妙的千姿百态一一有的蓓蕾婷立,含苞待放:有的半开半合,微露金 蕊:有的翩然怒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实新萌;也有花萼圆鼓鼓地胀起,果 实已初具规模,挺在枝头随风摇曳 ⑤啊,这些正在开放的花朵、正在成熟的果实,多像一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 子。可是,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点点水珠洒落下来。这是花儿果儿们的泪水吗?水珠 洒落地上,地上是一片落花的世界。是了,花果洒泪是在向落花依依惜别,是在感激花 落的深情。落花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瓣在雨水中浸 得发胀,将黑黑的泥土染成一片绯色。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壮丽,一种内在 的美好情操震颤着我的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定庵的心和落花可 谓相通。人常说:开花结果。殊不知,花落了,果实才能成熟。据说有一种火石榴树, 开起花来复瓣繁英,十分好看,却是从来不结果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落花正是新生 的标志,实在值得大书特书
4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余与同社诸君子, ,而为之记,亦以明 , 。 (2)亦余心之所善兮, 。 (3)居安思危, 。 (4)顾吾念之, , 。 (5)忧劳可以兴国, 。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落花枝头 谢大光 ①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 雨却停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 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院子中,一丝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朦 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 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②咦,已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为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 ③循着被雨中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诗:“却是石榴 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这是四株石榴树,分列在窄窄的 甬道两侧,枝丫交错,搭起了一座花红叶绿的天然门楼。树只有一人高,花却开得十分 繁茂。低头钻进树丛,真像是上元之夜徜徉于灯市之中,前后左右,俯仰四顾,都是火 苗一样燃烧着的石榴花。 ④早就听说石榴树是边开花边结果,花与子并生枝头,十分壮观。如今看去,果真 如此。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是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在从花到果的生长过程 中,呈现出变化微妙的千姿百态--有的蓓蕾婷立,含苞待放;有的半开半合,微露金 蕊;有的翩然怒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实新萌;也有花萼圆鼓鼓地胀起,果 实已初具规模,挺在枝头随风摇曳。 ⑤啊,这些正在开放的花朵、正在成熟的果实,多像一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 子。可是,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点点水珠洒落下来。这是花儿果儿们的泪水吗?水珠 洒落地上,地上是一片落花的世界。是了,花果洒泪是在向落花依依惜别,是在感激花 落的深情。落花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瓣在雨水中浸 得发胀,将黑黑的泥土染成一片绯色。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壮丽,一种内在 的美好情操震颤着我的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定庵的心和落花可 谓相通。人常说:开花结果。殊不知,花落了,果实才能成熟。据说有一种火石榴树, 开起花来复瓣繁英,十分好看,却是从来不结果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落花正是新生 的标志,实在值得大书特书
⑥然而,千百年来,关于落花的诗却多是伤感的,哀婉的。黑暗的时代,狂暴的风 常令未果之花备受挫磨而夭谢,于是,“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就 了千古名句。它们的作者,或是伤春怨女,红颜薄命,或是落魄文人,怀才不遇,只 好将花喻已,抒解愁肠。君不见,《红楼梦》中“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黛玉小姐的一首 葬花词,哭痴了多少人的心。对于摧残人才、践踏新生的社会,这是一个曲折的控诉和 抗争。今天,这样的时代应该是过去了 ⑦细微的簌簌声打断了我的遐想,又是几片飞红飘落下来。“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 黄鹂告诉春”。多情的落花委托黄鹂向春天嘱咐什么呢?请明年再向枝头上看吧,那满树 的繁花硕果就是答案。 12.文中加点的“未果之花”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在本段中应如何理解?(4分) 答 13.第①段中加有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收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4分) 14.文章的第⑤自然段是作者对“落花”的礼赞,“落花”究竟有哪些品格值得作者礼赞 的呢?请分条概括。(6分) 15.文章的③④两个自然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石榴花果满枝的景象,而文章的标 题却是“落花枝头”,这样写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6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 小题。(18分) (一)、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粗犷与细腻 ①偶然翻阅齐白石的画册,从中得到很大的启示。 ②画册中有不少粗犷的意笔和精细的工笔相结合的画幅。这类作品白石老人画了不 少。它们大抵是某种植物和一两只草虫结合在一起。植物用意笔,草虫用工笔。那些莲 叶、树丛,大抵像泼墨似的,粗犷豪放,好像是用大笔饱蘸了墨汁随便挥洒而成:而那 些蝉、蚱蜢,则画得精细极了,那真是刻意求工画出来的。纤细的触须、翅膀上的脉纹、 虫脚上的钩齿都历历可辨。这些粗犷和细腻的笔墨结合在一起,使它们互相衬托,相得 ③在齐白石的画册中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有一些这类的作品,只画好了一半 这一半不是人们想象的那“容易画”的泼墨植物,而是那些工笔的草虫。显然在画家的
5 ⑥然而,千百年来,关于落花的诗却多是伤感的,哀婉的。黑暗的时代,狂暴的风 雨常令未果之花 ....备受挫磨而夭谢,于是,“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就 成了千古名句。它们的作者,或是伤春怨女,红颜薄命,或是落魄文人,怀才不遇,只 好将花喻已,抒解愁肠。君不见,《红楼梦》中“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黛玉小姐的一首 葬花词,哭痴了多少人的心。对于摧残人才、践踏新生的社会,这是一个曲折的控诉和 抗争。今天,这样的时代应该是过去了。 ⑦细微的簌簌声打断了我的遐想,又是几片飞红飘落下来。“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 黄鹂告诉春”。多情的落花委托黄鹂向春天嘱咐什么呢?请明年再向枝头上看吧,那满树 的繁花硕果就是答案。 12.文中加点的“未果之花”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在本段中应如何理解?(4 分) 答: 13.第①段中加有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收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4 分) 答: 14.文章的第⑤自然段是作者对“落花”的礼赞,“落花”究竟有哪些品格值得作者礼赞 的呢?请分条概括。(6 分) 答: 15.文章的③④两个自然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石榴花果满枝的景象,而文章的标 题却是“落花枝头”,这样写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6 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 小题。(18 分) (一)、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粗犷与细腻 ①偶然翻阅齐白石的画册,从中得到很大的启示。 ②画册中有不少粗犷的意笔和精细的工笔相结合的画幅。这类作品白石老人画了不 少。它们大抵是某种植物和一两只草虫结合在一起。植物用意笔,草虫用工笔。那些莲 叶、树丛,大抵像泼墨似的,粗犷豪放,好像是用大笔饱蘸了墨汁随便挥洒而成;而那 些蝉、蚱蜢,则画得精细极了,那真是刻意求工画出来的。纤细的触须、翅膀上的脉纹、 虫脚上的钩齿都历历可辨。这些粗犷和细腻的笔墨结合在一起,使它们互相衬托,相得 益彰。 ③在齐白石的画册中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有一些这类的作品,只画好了一半。 这一半不是人们想象的那“容易画”的泼墨植物,而是那些工笔的草虫。显然在画家的
心目中,寥寥几笔的泼墨,有时要比工笔画还难得多,他要留待精神特别好的时候才下 笔,不幸有一些还没画成,画师就弃世了 ④粗犷和细膩,意笔和工笔,概括和精巧,辽阔的背景和清晰的事物相结合,是艺 术上一项重要的表现方法。以这些画为例,由于有泼墨而成的植物存在,就使人觉得那 翅脉毕现的草虫不是活动在一张白纸上,而是藏身在茂密深邃的草莽和树丛中间,而这 切又使草虫显得更加玲珑小巧。 ⑤像这一类的表现方法,常常被许多深知此中奥妙的人贯穿到艺术各部门中去。在 表现层峦叠嶂、境界深远的画幅中,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个须眉可辨的老人立在近处:在 音乐中,有“A”的音节,也有“B”的旋律:在戏剧中,有匆匆忙忙打斗 几下就过场的戏,也有一生一旦唱它半天的精工片断……那道理,原是相通的。在文学 中,这种例子不胜枚举。杜甫的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 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前两句多么细腻,后两句多么粗犷!把这首小诗和白石老人的草 虫画放在一起,你不禁惊异地发现:他们生活的时代虽然相距千年以上,所致力的艺术 门类也不相同,但他们在掌握艺术法则的精髓上却是完全一致的 ⑥既概括而又细腻,这是一种艺术表现方法。 ⑦从这么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我想到:艺术要求强烈,因此概括要粗放,刻画要 细腻。唯有如此,才能干净利落而又形象饱满。事物是辩证的,因此用来反映事物的艺 术方法也应该是辩证的 ⑧简要概括和精雕细刻都要求我们不惜功夫,有时在简要概括上所用的劲也许比精 雕细刻还大些。 16.从齐白石画册一些只画好一半的作品中,本文作者得到了什么启示?选出回答正确 的一项。(3分) A.在人们的想象中,泼墨画比工笔画容易画。 B.在画家的心目中,泼墨画比工笔画难画得多 C.简要概括和精雕细刻都要求我们不惜功夫 D.有时在简要概括上所用的劲也许比精雕细刻还 17.选出对第⑤段的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在表现层峦叠嶂、境界深远的画幅中,立在近处的须眉可辨的老人属画中的工笔。 B.在戏剧中,既有过场戏,又有精工的片段,这与绘画中既有意笔、又有工笔的道理 是相通的。 C.在杜甫的小诗中,前两句细腻,后两句粗犷,可见后两句的作用是衬托前两句的 D.处于不同的时代、从事不同的艺术门类、并且经历也大不相同的艺术家却可以掌握 相同的艺术法则 18、如将“大珠小珠落玉盘”和“四弦一声如裂帛”两句分别填入文中的A、B两处,那 么,它们各自应填入哪一处?为什么?(6分)
6 心目中,寥寥几笔的泼墨,有时要比工笔画还难得多,他要留待精神特别好的时候才下 笔,不幸有一些还没画成,画师就弃世了。 ④粗犷和细腻,意笔和工笔,概括和精巧,辽阔的背景和清晰的事物相结合,是艺 术上一项重要的表现方法。以这些画为例,由于有泼墨而成的植物存在,就使人觉得那 翅脉毕现的草虫不是活动在一张白纸上,而是藏身在茂密深邃的草莽和树丛中间,而这 一切又使草虫显得更加玲珑小巧。 ⑤像这一类的表现方法,常常被许多深知此中奥妙的人贯穿到艺术各部门中去。在 表现层峦叠嶂、境界深远的画幅中,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个须眉可辨的老人立在近处;在 音乐中,有“ A ”的音节,也有“ B ”的旋律;在戏剧中,有匆匆忙忙打斗 几下就过场的戏,也有一生一旦唱它半天的精工片断……那道理,原是相通的。在文学 中,这种例子不胜枚举。杜甫的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 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前两句多么细腻,后两句多么粗犷!把这首小诗和白石老人的草 虫画放在一起,你不禁惊异地发现:他们生活的时代虽然相距千年以上,所致力的艺术 门类也不相同,但他们在掌握艺术法则的精髓上却是完全一致的。 ⑥既概括而又细腻,这是一种艺术表现方法。 ⑦从这么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我想到:艺术要求强烈,因此概括要粗放,刻画要 细腻。唯有如此,才能干净利落而又形象饱满。事物是辩证的,因此用来反映事物的艺 术方法也应该是辩证的。 ⑧简要概括和精雕细刻都要求我们不惜功夫,有时在简要概括上所用的劲也许比精 雕细刻还大些。 16.从齐白石画册一些只画好一半的作品中,本文作者得到了什么启示?选出回答正确 的一项。(3 分) ( ) A.在人们的想象中,泼墨画比工笔画容易画。 B.在画家的心目中,泼墨画比工笔画难画得多。 C.简要概括和精雕细刻都要求我们不惜功夫。 D.有时在简要概括上所用的劲也许比精雕细刻还大些。 17.选出对第⑤段的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 分) ( ) A.在表现层峦叠嶂、境界深远的画幅中,立在近处的须眉可辨的老人属画中的工笔。 B.在戏剧中,既有过场戏,又有精工的片段,这与绘画中既有意笔、又有工笔的道理 是相通的。 C.在杜甫的小诗中,前两句细腻,后两句粗犷,可见后两句的作用是衬托前两句的。 D.处于不同的时代、从事不同的艺术门类、并且经历也大不相同的艺术家却可以掌握 相同的艺术法则。 18、如将“大珠小珠落玉盘”和“四弦一声如裂帛”两句分别填入文中的 A、B 两处,那 么,它们各自应填入哪一处?为什么?(6 分)
19、根据文意,概括说明运用既概括而又细膩的表现方法能够到达怎样的艺术效果。(6 分)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案头清供是君子之心 黄亚明 ①张中行先生撰过一篇《案头清供》。一黄色的大老玉米棒,一鲜红椭圆而坚硬的 看瓜,一上下两截一样粗的葫芦,鼎足而三,构成了张家植物谱系的独特书案风景。张 先生明言自己是常人,有想望,也有寂寞,故清供三件,一系“为无益之事”,“以遣有 涯之躯”;二是说得积极些,有时面对它,映入目中,就会“想到乡里,想到秋天”。他 的思路和情丝会常常忽然一跳,无理由地感到周围确有不少温暖,所以“人生终归是值 得珍重的” ②作为北大佳话,季羡林与金克木、张中行曾被颂为“北大三老”,三人虽性格各异 却均属治学有道做人有德的大家。如今,硕果独存的季羡林先生也已进入耄耋之年,所 谓“老夫聊发少年狂”,神思焕发,散文随笔有“井喷”之象。季羡林的新书《忆往述怀》 正是对“人生终归是值得珍重的”诚恳实践。倘此书做案头清供,清的意义是花钱不多, 供的意义是我很喜欢,因为它老派又亲切,像兄弟闲聊,像师友交流,包含了一颗朴素 的绵绵旧心 ③《忆往述怀》也就两辑,“阅尽沧桑”和“学林漫步”。一忆旧交,叙旧事,兼及 人生感慨:一谈治学,追真求实,不做妄言谵言,皆是率真本性。如《爽朗的笑声》《园 花寂寞红》《我的妻子》,似点滴之水折射出人间的真善美;如《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回 头看看》《送礼》,有对青年的热望,有对现实的感喟,有对旧梦的追寻;如《谈西学东 传》《治学的态度和方法》《学问中没有捷径》,谆谆教诲,不摆架子,不人云亦云,对于 当今一些治学无术或只术不学者,无异于一声棒喝,对于懵懵懂懂、高枕不醒者,有醍 醐灌顶之功效。季老的真、善、力、气,全在那朴实无华的字里行间,最终归于“情” 字,恰似其自述:“我有情,有多得超过了需要的情。”此乃季老毕生奉行不二的准则 ④但反复拜读后,感觉季老的文章未必有格外的过人之处。它似乎缺乏圆熟的技巧, 鲜见新派的手法;它对当下学术界的不够满意,并以自身的际遇和见解来回答“应该如 何如何”,也不见得别的批评家没说过;对生命的重新认识,似乎也没有远超同时代的人 甚至,比他年轻的,可能说得更通透。 ⑤慢慢一想,有点明白了。一位,真诚的老人,一位学问家,德与身齐,统一了人 与文,其魅力既有文字之内的思想。思想和真理一样,许多人明白、懂得,却难就难在 能终生践行之:也有文字之外的,消退了华衣美裳般的光环。他是个过来人,他没有强 加于你,他只是提醒、启发,所以华丽的技巧和手法、新奇的思想,统统见鬼去吧,要 的就是来自人性、人生深处的东西。守得住“笨功夫”的人,才是真聪明、大智慧。把
7 19、根据文意,概括说明运用既概括而又细腻的表现方法能够到达怎样的艺术效果。(6 分)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案头清供是君子之心 黄亚明 ①张中行先生撰过一篇《案头清供》。一黄色的大老玉米棒,一鲜红椭圆而坚硬的 看瓜,一上下两截一样粗的葫芦,鼎足而三,构成了张家植物谱系的独特书案风景。张 先生明言自己是常人,有想望,也有寂寞,故清供三件,一系“为无益之事”,“以遣有 涯之躯”;二是说得积极些,有时面对它,映入目中,就会“想到乡里,想到秋天”。他 的思路和情丝会常常忽然一跳,无理由地感到周围确有不少温暖,所以“人生终归是值 得珍重的”。 ②作为北大佳话,季羡林与金克木、张中行曾被颂为“北大三老”,三人虽性格各异, 却均属治学有道做人有德的大家。如今,硕果独存的季羡林先生也已进入耄耋之年,所 谓“老夫聊发少年狂”,神思焕发,散文随笔有“井喷”之象。季羡林的新书《忆往述怀》 正是对“人生终归是值得珍重的”诚恳实践。倘此书做案头清供,清的意义是花钱不多, 供的意义是我很喜欢,因为它老派又亲切,像兄弟闲聊,像师友交流,包含了一颗朴素 的绵绵旧心。 ③《忆往述怀》也就两辑,“阅尽沧桑”和“学林漫步”。一忆旧交,叙旧事,兼及 人生感慨;一谈治学,追真求实,不做妄言谵言,皆是率真本性。如《爽朗的笑声》《园 花寂寞红》《我的妻子》,似点滴之水折射出人间的真善美;如《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回 头看看》《送礼》,有对青年的热望,有对现实的感喟,有对旧梦的追寻;如《谈西学东 传》《治学的态度和方法》《学问中没有捷径》,谆谆教诲,不摆架子,不人云亦云,对于 当今一些治学无术或只术不学者,无异于一声棒喝,对于懵懵懂懂、高枕不醒者,有醍 醐灌顶之功效。季老的真、善、力、气,全在那朴实无华的字里行间,最终归于“情” 字,恰似其自述:“我有情,有多得超过了需要的情。”此乃季老毕生奉行不二的准则。 ④但反复拜读后,感觉季老的文章未必有格外的过人之处。它似乎缺乏圆熟的技巧, 鲜见新派的手法;它对当下学术界的不够满意,并以自身的际遇和见解来回答“应该如 何如何”,也不见得别的批评家没说过;对生命的重新认识,似乎也没有远超同时代的人, 甚至,比他年轻的,可能说得更通透。 ⑤慢慢一想,有点明白了。一位,真诚的老人,一位学问家,德与身齐,统一了人 与文,其魅力既有文字之内的思想。思想和真理一样,许多人明白、懂得,却难就难在 能终生践行之;也有文字之外的,消退了华衣美裳般的光环。他是个过来人,他没有强 加于你,他只是提醒、启发,所以华丽的技巧和手法、新奇的思想,统统见鬼去吧,要 的就是来自人性、人生深处的东西。守得住“笨功夫”的人,才是真聪明、大智慧。把
它奉作现时代的案头清供,想必不会让人发笑 (摘自2008年4月21日《京华时报》) 16、下列各项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张中行先生明白地说自己是平常之人,有想望,也有寂寞,所以书房案头清供三 件物事。 B.张中行先生家的独特书案风景经常使他的思路和情丝会忽然一跳,感到周围有不 少温暖。 C.季羡林与金克木、张中行都是治学有道做人有德的大家,因性格各异,被颂为“北 大三老 D.季羡林先生是“北大三老”中唯一健在的大师,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散文随笔 创造较丰 17、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季羡林先生“我有情,有多得超过了需要的情”这句话是对“人生终归是值得珍 重的”最好解释 B.《忆往述怀》对于当今一些治学无术或只术不学者和懵懵懂懂、高枕不醒者,都 有着警醒作用 C.季羡林先生对当下学术界不是太满意,并以他自身的际遇和见解来回答“应该如 何”去做才好。 D.作为过来人,季羡林先生没有将他的思想强加于读者,而只是用朴素的文风来提 醒、启发大家 18、阅读第③自然段,简述《忆往述怀》中表现了季羡林先生怎样的君子之心?(6分) 19、从文本看,为什么可以把《忆往述怀》“奉作现时代的案头清供”?请简要概括。(6 分) 七、作文(70分) 请以“心有春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定立意,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和套作
8 它奉作现时代的案头清供,想必不会让人发笑。 (摘自 2008 年 4 月 21 日《京华时报》) 16、下列各项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张中行先生明白地说自己是平常之人,有想望,也有寂寞,所以书房案头清供三 件物事。 B.张中行先生家的独特书案风景经常使他的思路和情丝会忽然一跳,感到周围有不 少温暖。 C.季羡林与金克木、张中行都是治学有道做人有德的大家,因性格各异,被颂为“北 大三老”。 D.季羡林先生是“北大三老”中唯一健在的大师,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散文随笔 创造较丰。 17、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季羡林先生“我有情,有多得超过了需要的情”这句话是对“人生终归是值得珍 重的”最好解释。 B.《忆往述怀》对于当今一些治学无术或只术不学者和懵懵懂懂、高枕不醒者,都 有着警醒作用。 C.季羡林先生对当下学术界不是太满意,并以他自身的际遇和见解来回答“应该如 何”去做才好。 D.作为过来人,季羡林先生没有将他的思想强加于读者,而只是用朴素的文风来提 醒、启发大家。 18、阅读第③自然段,简述《忆往述怀》中表现了季羡林先生怎样的君子之心?(6 分) 19、从文本看,为什么可以把《忆往述怀》“奉作现时代的案头清供”?请简要概括。(6 分) 七、作文(70分) 请以“心有春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定立意,不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和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