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16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6小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 分 选择题 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3分,共10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项符合题目要求 (4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忤逆()长篙(hao)咬文嚼字(jue) B.莅临(wei)游说(shuo)鲜为人知(xin) C.敷衍(fu) 塞责(se)插科打诨(hun) D.楔子(qi)贿赂(1uo)心宽体胖(pan 答案C篙ga0嚼ji自o莅ll说shui楔xie赂1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浩瀚删栏畏葸不前 B.煌恐松弛璀璨夺目 C.疲卷矜持含蓄蕴藉 D.桑梓逡巡有案可稽 答案D栅栏惶恐疲倦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但是马克思在他所 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 的发 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 A.研究独到浅尝辄止 B.涉及独到 走马观花 C.涉及独特浅尝辄止 D.研究独特 走马观花 答案A 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然而 有了血痕了, 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 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 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 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A.只要 就 也 B.既然 当然 也 C.只要 当然将 D.既然就 答案B 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那醉人的绿啊!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 她必能明眸善睐了。 B.尽管工训师傅巧言令色地讲解,同学们还是不会操作,他只好一个个手把手地 教 C.校庆期间,校友们得到母校无所不为的接待,他们忆往昔,看今朝,心中无比 温暖 D.现在是技术攻关的重要阶段,时间急迫,我们所有人手,大家要一蹴而就地工 作 答案A明眸善睐: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灵活。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 伪讨好。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 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贵州省 2016 年 7 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36 小题,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选择题 选择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0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4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忤逆(wǔ) 长篙(hāo) 咬文嚼字(jué) B.莅临(wèi) 游说(shuō) 鲜为人知(xiǒn) C.敷衍(fū) 塞责(sè) 插科打诨(hùn) D.楔子(qì) 贿赂(luò) 心宽体胖(pān) 答案 C 篙 gāo 嚼 jiáo 莅 lì 说 shuì 楔 xiē 赂 l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浩瀚 删栏 畏葸不前 B.煌恐 松弛 璀璨夺目 C.疲卷 矜持 含蓄蕴藉 D.桑梓 逡巡 有案可稽 答案 D 栅栏 惶恐 疲倦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但是马克思在他所 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 的发 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 。 A.研究 独到 浅尝辄止 B.涉及 独到 走马观花 C.涉及 独特 浅尝辄止 D.研究 独特 走马观花 答案 A 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然而 有了血痕了, 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 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 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 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A.只要 就 也 B.既然 当然 也 C.只要 当然 将 D.既然 就 将 答案 B 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那醉人的绿啊!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 她必能明眸善睐了。 B.尽管工训师傅巧言令色地讲解,同学们还是不会操作,他只好一个个手把手地 教。 C.校庆期间,校友们得到母校无所不为的接待,他们忆往昔,看今朝,心中无比 温暖。 D.现在是技术攻关的重要阶段,时间急迫,我们所有人手,大家要一蹴而就地工 作。 答案 A 明眸善睐: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灵活。巧言令色: 形容花言巧语,虚 伪讨好。无所不为: 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一蹴而就: 踏一步就成 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种新研制的硬度更髙、抗腐性更强的不锈钢钉,最近在全市设立了十处零售 点和批发点,大力推销。 B.如果实事求是是媒体的道德底线,那么对滥用公权说“不”,坚持说真话、报 真相则是媒体应有的气节 C.发挥一个团队的效能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团队成 员互相配合的协作技能。 D.校车安全制度以往没有得到认真的执行,这次事故后,发展和重视校车资金投 入,才被提到议事日程 答案B A.不锈钢钉设立零售点和批发点,搭配不当。C.不只是…而是, 应改为“不仅是……而且是。D.发展和重视校车资金投入,应改为发展校车和 重视校车资金投入 7.下列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A.他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赶去自己实习的医院,看望正在做手术的实习导师张 教授。 B.他经常背着家长和老师到一家工厂去打工,把挣来的钱全部用来资助一位困难 同学 C.老梁跟老万可算是久别重逢了,那高兴劲儿甭提了,他给他点上一支烟,细聊 起来。 D.游客早上、晚上各到一批,山顶雾大,能见度低,但手电不够,留给晚上来的 游客。 答案CA.正在做手术的实习导师张教授,有两种意思,一是张教授是医生, 二是张教授是病人。B.他经常背着家长和老师,有两层意思,一是背着的是家 长,二是背着的是家长和老师。D.晚上来的游客,有两层意思,一是晚点上来 的,二是晚上才上来的 8.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A.比喻 设问 对偶 B.拟 人 反问 对偶 C.比喻 反问 对偶 拟 人 设 比喻 答案C 9.下列加横线词语的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今日阁下光临寒舍,我深感荣幸, B.非常感谢贵校师生对我的热情款待 C.如此真心实意,这礼物我只好笑纳了 D.你回到老家,务必代我问候双亲。 答案C笑纳只能用于对方,不能用于自己 10.下列对联与传统节日的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龙舟锦旗,遗风犹自说三闾 端午 B.千重山远,十分相思百分念;三秋桂子,一轮明月两地心 清明 C.九九芳辰,年老又赏登高景;三三令节,秋深还添延寿春 重阳 D.玉树银花,万户当门观瑞雪:欢歌笑靥,千家把酒赏花灯。 宵
A.一种新研制的硬度更高、抗腐性更强的不锈钢钉,最近在全市设立了十处零售 点和批发点,大力推销。 B.如果实事求是是媒体的道德底线,那么对滥用公权说“不”,坚持说真话、报 真相则是媒体应有的气节。 C.发挥一个团队的效能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团队成 员互相配合的协作技能。 D.校车安全制度以往没有得到认真的执行,这次事故后,发展和重视校车资金投 入,才被提到议事日程。 答案 B A.不锈钢钉设立零售点和批发点,搭配不当。C. 不只是…而是, 应改为“不仅是……而且是。D. 发展和重视校车资金投入,应改为发展校车和 重视校车资金投入。 7.下列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A.他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赶去自己实习的医院,看望正在做手术的实习导师张 教授。 B.他经常背着家长和老师到一家工厂去打工,把挣来的钱全部用来资助一位困难 同学。 C.老梁跟老万可算是久别重逢了,那高兴劲儿甭提了,他给他点上一支烟,细聊 起来。 D.游客早上、晚上各到一批,山顶雾大,能见度低,但手电不够,留给晚上来的 游客。 答案 C A. 正在做手术的实习导师张教授,有两种意思,一是张教授是医生, 二是张教授是病人。B. 他经常背着家长和老师,有两层意思,一是背着的是家 长,二是背着的是家长和老师。D. 晚上来的游客,有两层意思,一是晚点上来 的,二是晚上才上来的。 8.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A.比喻 设问 对偶 B.拟 人 反问 对偶 C.比喻 反问 对偶 D.拟 人 设问 比喻 答案 C 9.下列加横线词语的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今日阁下光临寒舍,我深感荣幸。 B.非常感谢贵校师生对我的热情款待。 C.如此真心实意,这礼物我只好笑纳了。 D.你回到老家,务必代我问候双亲。 答案 C 笑纳只能用于对方,不能用于自己。 10.下列对联与传统节日的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龙舟锦旗,遗风犹自说三闾。——端午 B.千重山远,十分相思百分念;三秋桂子,一轮明月两地心。——清明 C.九九芳辰,年老又赏登高景;三三令节,秋深还添延寿春。——重阳 D.玉树银花,万户当门观瑞雪;欢歌笑靥,千家把酒赏花灯。——元宵
答案B中秋 1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恰当的一组是 人之爱兰,爱它无梅香, 爱它无松坚, 它无竹节 ①却柔而有韧 ②却清新怡人 ③却兰心蕙质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答案C 12.下列对语段中必须删去的词语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由于①经过将近②二十多年来的检验,于是③大家认为《白鹿原》的深邃程度、 宏阔程度、厚重程度及其④巨大的艺术概括力,十分⑤突出,把它摆在当代世界 文学的格局里也⑥毫不逊色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⑥ D.②⑤⑥ 答案A 13.下列名句的默写,有误的一项是 A.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B.莫听穿林打叶声,何 妨吟啸且徐行。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钻攻。 答案D术业有专攻 1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劝学》一一荀子一一战国 B.《过秦论》一一苏洵 西汉 C.《声声慢》一一李清照一一宋代 D.《谈中国诗》一一钱钟 书一一当代 答案B《过秦论》一一贾谊一一西汉 15.下列对短讯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6月13日上午,国土资源部对外发布了2015年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成果,与2007 年评价结果相比,石油地质与可采资源量分别增加了64%和42%,天然气地质和 可采资源量分别增加了158%和127% A.国土资源部发布评价成果 B.我国石油资源量增 长较多 C.我国油气资源量大幅度增长 D.我国天然气资源量篙 增长 答案C 二、(21分,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 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 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 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 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 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答案 B 中秋 1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恰当的一组是 人之爱兰,爱它无梅香, ;爱它无松坚, ;爱 它无竹节, 。 ①却柔而有韧 ②却清新怡人 ③却兰心蕙质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②③① 答案 C 12.下列对语段中必须删去的词语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由于①经过将近②二十多年来的检验,于是③大家认为《白鹿原》的深邃程度、 宏阔程度、厚重程度及其④巨大的艺术概括力,十分⑤突出,把它摆在当代世界 文学的格局里也⑥毫不逊色。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⑤⑥ 答案 A 13.下列名句的默写,有误的一项是 A.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B.莫听穿林打叶声,何 妨吟啸且徐行。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钻攻。 答案 D 术业有专攻 1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劝学》——荀子——战国 B.《过秦论》——苏洵 ——西汉 C.《声声慢》——李清照——宋代 D.《谈中国诗》——钱钟 书——当代 答案 B 《过秦论》——贾谊——西汉 15.下列对短讯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6 月 13 日上午,国土资源部对外发布了 2015 年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成果,与 2007 年评价结果相比,石油地质与可采资源量分别增加了 64%和 42%,天然气地质和 可采资源量分别增加了 158%和 127%。 A.国土资源部发布评价成果 B.我国石油资源量增 长较多 C.我国油气资源量大幅度增长 D.我国天然气资源量篙 增长 答案 C 二、(21 分,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0 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 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 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 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 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 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 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 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 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 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 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6.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智” 翼若垂天之 云垂:悬挂 C.故夫知效一官 效:效果 D.而征一国 者 征:取信 答案效:胜任 17.下列对句中“之”字意义和用法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楚之南有冥灵者②汤之问棘也是已③宋荣子犹然笑之④。若夫乘天 地之正 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B ①的②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③代词④的 8.下列对“晦朔”、“春秋”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晦,阳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阳历每月的第一日:春秋,指四季 B.晦,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朔,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春秋,即《春秋》 C.晦,阳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阳历每月的第一日:春秋,即《春秋》 D.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春秋,指四季 答案D 1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斥鴳“翱翔蓬蒿”,反衬“大鹏高飞”,突出“大小之辩”的结论,为下文 铺垫 B.作者以为,“知效一官”那类人,只不过是如斥鴳的自以为“飞之至也”一样 可笑。 C.宋荣子对物我、是非、荣辱有冷静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人间毁誉的牵 制 D.“有待”和“恶乎待”有本质的区别,“有待”是逍遥游,“恶乎待”是有限 制游。 答案D“有待”是有限制游,“恶乎待”是逍遥游。 20.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A.世人都称赞他,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努力;世人都责难他,他却并不因此更加 沮丧。 B.世人都称赞他,他却并不因此而增加努力;世人都责难他,他却并不因此增加 沮丧。 C.世人都热爱他,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劝阻:世人都有是非,他却并不因此更加 沮丧。 D.世人都热爱他,他却并不因此而增加劝阻;世人都有是非,他却并不因此增加 沮丧 答案A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 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 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 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 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 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6.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智” B. 翼若垂天之 云 垂:悬挂 C. 故夫知效一官 效:效果 D. 而征一国 者 征:取信 答案 效:胜任 17.下列对句中“之”字意义和用法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楚之南有冥灵者 ②汤之问棘也是已 ③宋荣子犹然笑之 ④。若夫乘天 地之正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 B ①的 ②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③代词 ④的 18.下列对“晦朔”、“春秋”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晦,阳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阳历每月的第一日;春秋,指四季。 B.晦,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朔,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春秋,即《春秋》。 C.晦,阳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阳历每月的第一日;春秋,即《春秋》 D.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春秋,指四季。 答案 D 1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 斥鴳“翱翔蓬蒿”,反衬“大鹏高飞”,突出“大小之辩”的结论,为下文 铺垫。 B.作者以为,“知效一官”那类人,只不过是如斥鴳的自以为“飞之至也”一样 可笑。 C.宋荣子对物我、是非、荣辱有冷静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人间毁誉的牵 制。 D.“有待”和“恶乎待”有本质的区别,“有待”是逍遥游,“恶乎待”是有限 制游。 答案 D “有待”是有限制游,“恶乎待” 是逍遥游。 20.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A.世人都称赞他,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努力;世人都责难他,他却并不因此更加 沮丧。 B.世人都称赞他,他却并不因此而增加努力;世人都责难他,他却并不因此增加 沮丧。 C.世人都热爱他,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劝阻;世人都有是非,他却并不因此更加 沮丧。 D.世人都热爱他,他却并不因此而增加劝阻;世人都有是非,他却并不因此增加 沮丧。 答案 A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21-22题 西楼(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西楼:即诗歌中的朱楼,它依山面海。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2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首句从视觉角度描写了一幅海面辽阔,海浪如云翻卷去而复回的壮美画面。 B.第二句从触觉角度描写了一幅北风劲吹,雷声轰鸣,山雨欲来的雄浑景象。 C.第三句是从楼前的海景转向楼后山景的过渡,也是由写景转向抒情的过渡 D.第四句道出内心的豪情:卧看“急雨”冲刷着重峦叠嶂的更为壮美的画卷 答案B第二句从听觉角度 2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海浪如云”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巧妙地暗示了海浪的形状、颜色和数量。 B.诗中“吹起”二字可谓笔力千钧,充分显示了北风的威力,平添了赫然的声势。 C.诗中“钩”这个动作出人意料,风雨将至,诗人不思垂帘避让,反而挂帘迎接 D.诗中“卧”字,生动地表现了诗人从容不迫的气度,耐人寻味,足见炼字之妙。 答案A“海浪如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23-26题 全球气候到底是变暖还是变冷呢? 提出地球变暖的机构,主要是联合国气候变迁小组,它由联合国下属的世界气象 组织和环境规划署共同建立。该机构认为,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日趋严重。全 球每年要排放120亿吨二氧化碳,它能大量地吸收大气层表层和下层的热量,并 阻止它们散失到空中,就像温室的玻璃一样,所以科学家用“温室效应”这个词 说明二氧化碳的作用.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气候变暖的趋势就会越明显. 此外,大气中某些微量气体产生的“温室效应”远甚于二氧化碳.这些微量气体 有有机物腐烂产生的甲烷、汽车废气和土壤中氮肥释放的一氧化二氮。城市人工 热的影响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的另一个原因。城市建设规模越大,人口越来越 多.城市的温度变得通常比郊外高出0.5~1℃,这种现象有人叫做“城市热岛效 应 有科学家预测,在高温效应的长期作用下,地球上冰冷的冬季将逐渐消失,冰雪 也将全部消融。这直接导致海平面上升,太平洋、印度洋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将 要被海水淹没。 与上述截然相反的一种观点是变冷说。一些科学家指出:地球正向低温化、温润 化发展。美国宇航局科学家通过卫星温度测量证明,地球平均气温从1979年到 1988年没有上升,还在下降。在北半球,温度在10年中稍有增高,但南半球温 度在降低。总的来说,地球是在变冷。有人将此看作是“小冰河期”的先兆,认 为从21世纪开始,气候将逐步进入冰河时代。 有专家指出,虽然一段时间内北半球冬季出现极端严寒天气,但全球气候变暖的 总趋势不会有大变化,不该把全球变暖的总趋势和某个冬天出现的严寒天气混为 谈,也不该认为这两者相悖。相反,它们之间存在关系。曾有科学家预言,在 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欧洲或北半球可能出现短时间严寒天气。这是由科学依据 的,因为全球气候变暖的第一个影响,就是导致地球气候系统出现不平衡,进而 引发极端天气事件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21-22 题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西楼:即诗歌中的朱楼,它依山面海。 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2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首句从视觉角度描写了一幅海面辽阔,海浪如云翻卷去而复回的壮美画面。 B.第二句从触觉角度描写了一幅北风劲吹,雷声轰鸣,山雨欲来的雄浑景象。 C.第三句是从楼前的海景转向楼后山景的过渡,也是由写景转向抒情的过渡。 D.第四句道出内心的豪情:卧看“急雨”冲刷着重峦叠嶂的更为壮美的画卷。 答案 B 第二句从听觉角度 2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海浪如云”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巧妙地暗示了海浪的形状、颜色和数量。 B.诗中“吹起”二字可谓笔力千钧,充分显示了北风的威力,平添了赫然的声势。 C.诗中“钩”这个动作出人意料,风雨将至,诗人不思垂帘避让,反而挂帘迎接。 D.诗中“卧”字,生动地表现了诗人从容不迫的气度,耐人寻味,足见炼字之妙。 答案 A “海浪如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 23—26 题 全球气候到底是变暖还是变冷呢? 提出地球变暖的机构,主要是联合国气候变迁小组,它由联合国下属的世界气象 组织和环境规划署共同建立。该机构认为,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日趋严重。全 球每年要排放 120 亿吨二氧化碳,它能大量地吸收大气层表层和下层的热量,并 阻止它们散失到空中,就像温室的玻璃一样,所以科学家用“温室效应”这个词 说明二氧化碳的作用.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气候变暖的趋势就会越明显. 此外,大气中某些微量气体产生的“温室效应”远甚于二氧化碳.这些微量气体 有有机物腐烂产生的甲烷、汽车废气和土壤中氮肥释放的一氧化二氮。城市人工 热的影响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的另一个原因。城市建设规模越大,人口越来越 多.城市的温度变得通常比郊外高出 0.5~1℃,这种现象有人叫做“城市热岛效 应”。 有科学家预测,在高温效应的长期作用下,地球上冰冷的冬季将逐渐消失,冰雪 也将全部消融。这直接导致海平面上升,太平洋、印度洋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将 要被海水淹没。 与上述截然相反的一种观点是变冷说。一些科学家指出:地球正向低温化、温润 化发展。美国宇航局科学家通过卫星温度测量证明,地球平均气温从 1979 年到 1988 年没有上升,还在下降。在北半球,温度在 10 年中稍有增高,但南半球温 度在降低。总的来说,地球是在变冷。有人将此看作是“小冰河期”的先兆,认 为从 21 世纪开始,气候将逐步进入冰河时代。 有专家指出,虽然一段时间内北半球冬季出现极端严寒天气,但全球气候变暖的 总趋势不会有大变化,不该把全球变暖的总趋势和某个冬天出现的严寒天气混为 一谈,也不该认为这两者相悖。相反,它们之间存在关系。曾有科学家预言,在 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欧洲或北半球可能出现短时间严寒天气。这是由科学依据 的,因为全球气候变暖的第一个影响,就是导致地球气候系统出现不平衡,进而 引发极端天气事件
23.下列关于“城市热岛效应”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A.城市规模大,人口多,通常产生城市人工热。 B.城市人工热导致城市的温度高出郊外的现象 C.城市规模大导致城市的温度高出郊外的现象 D.城市人口多导致城市的温度高出郊外的现象 答案B 24.下列表述,不属于气候变暖原因的一项是 A.人类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吸收大气层的热量,并阻止其消散。 B.全球每年排放的120亿吨二氧化碳,就像温室的玻璃一样。 C.甲烷、汽车废气和一氧化二氮等微量气体产生“温室效应”。 D.城市规模大、人口越来越大,通常会导致“城市热岛效应” 答案D 25.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某个冬天出现的严寒天气充分地说明了不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B.北半球冬季出现极端严寒天气,证实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改变 C.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地球气候系统不平衡,从而引发极端天气事件。 D.全球气候变暖与某个冬天出现的严寒天气毫无关系,不可混为一谈。 答案C 26.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有的科学家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对欧洲或北半球可能出现短时间严寒天气 的预言是有科学依据的。 B.有专家指出,虽然一段时间内北半球冬季出现极端严寒天气,但全球气候变暖 的总趋势不会有丝毫变化。 C.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通过卫星温度测量证明,南半球冬季温度在10年中稍有 增高,但北半球温度在降低。 D.髙温效应会使地球上冰冷的冬季迅速消失,冰雪消融,导致一些沿海地势较低 的地区将要被海水淹没。 答案A 四、(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27-30题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说:只读书不思 考,后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 ②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 的毛病。有一种人,读书很多,称得上博学,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 还有一种人,酷爱构筑体系,发现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并无价值,即使 有价值也是前人已经说过而且说得更好的。一个人真正好读书就必定是有所领 悟,真正爱思考就必定想知道别人在他所思问题上的见解,学和思怎么能分开 呢?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 神享受。 ③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在这两者之外,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 录。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录下来,便会流失,岂不可惜?不 但可惜,如果任其流失,还必定会挫伤思的兴趣。席勒曾说,任何天才都不可能 孤立地发展,外界的激励,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会比多年独自耕耘更有力地 促进思考。托尔斯泰据此发挥说,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
23.下列关于“城市热岛效应”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A.城市规模大,人口多,通常产生城市人工热。 B.城市人工热导致城市的温度高出郊外的现象。 C.城市规模大导致城市的温度高出郊外的现象。 D.城市人口多导致城市的温度高出郊外的现象。 答案 B 24.下列表述,不属于气候变暖原因的一项是 A.人类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吸收大气层的热量,并阻止其消散。 B.全球每年排放的 120 亿吨二氧化碳,就像温室的玻璃一样。 C.甲烷、汽车废气和一氧化二氮等微量气体产生“温室效应”。 D.城市规模大、人口越来越大,通常会导致“城市热岛效应”。 答案 D 25.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某个冬天出现的严寒天气充分地说明了不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B.北半球冬季出现极端严寒天气,证实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改变。 C.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地球气候系统不平衡,从而引发极端天气事件。 D.全球气候变暖与某个冬天出现的严寒天气毫无关系,不可混为一谈。 答案 C 26.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有的科学家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对欧洲或北半球可能出现短时间严寒天气 的预言是有科学依据的。 B.有专家指出,虽然一段时间内北半球冬季出现极端严寒天气,但全球气候变暖 的总趋势不会有丝毫变化。 C.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通过卫星温度测量证明,南半球冬季温度在 10 年中稍有 增高,但北半球温度在降低。 D.高温效应会使地球上冰冷的冬季迅速消失,冰雪消融,导致一些沿海地势较低 的地区将要被海水淹没。 答案 A 四、(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27—30 题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说:只读书不思 考,后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 ②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 的毛病。有一种人,读书很多,称得上博学,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 还有一种人,酷爱构筑体系,发现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并无价值,即使 有价值也是前人已经说过而且说得更好的。一个人真正好读书就必定是有所领 悟,真正爱思考就必定想知道别人在他所思问题上的见解,学和思怎么能分开 呢?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 神享受。 ③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在这两者之外,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 ——录。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录下来,便会流失,岂不可惜?不 但可惜,如果任其流失,还必定会挫伤思的兴趣。席勒曾说,任何天才都不可能 孤立地发展,外界的激励,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会比多年独自耕耘更有力地 促进思考。托尔斯泰据此发挥说,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
是在一个人独处之时。这话说得非常好,但我要做一点修正。根据我的经验,思 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 如果没有独处中的用心加工和表达,不但已经产生的思想材料会流失,而且新的 思想也会难以产生了。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自己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我的体会是,三天不动笔,就必定会思维迟钝,头脑发空。 ④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写作便是 迎接灵感的仪式。当你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 投奔你的笔记本了。就像孟尝君收留鸡鸣狗盗之徒,齐国的人才就云集到了他的 门下。 ⑤所以,不但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录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学而思, 思而录,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 27.下列对“精神拾荒三步曲”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中“精神拾荒”是指通过学、思、录获取生活中的新思想。 B.作者倡导的精神拾荒三步曲中的“三步曲”是指学、思、录 C.学和思不可偏废,常学常思。“学而思,思而录”,都很重要 D.“精神拾荒三步曲”中只有“录”才是精神拾荒的重要角色。 答案D 28.下列对第④段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把“灵感”比喻为“贵宾”,生动地阐释灵感的珍贵 性 B.“思想者懂得待之以礼”中用“待之以礼”来强调思想者十分的有礼貌,有 修养。 C.“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强调写作是留下灵感的最好 方式 D.“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中“投奔”突出“勤于记录”的 效果 答案B 29.下列对选文论证思路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①②段先引用孔子的名言引出话题,然后用事列证明博学的人都是读书很多 的 B.第③段开头“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一句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第③④段是围绕“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一一录”这一观点展开论 述的 D.第⑤段的作用是既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总结了全文,又使文章的结构十分的完 整 答案A 30.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容易犯的毛病,其后果是糊涂、危 险的。 B.作者认为新思想的产生既需要外界的激发,也需要思想者独处时的用心加工和 表达 C.席勒和托尔斯泰都认为新思想的表达和加工只需要与人交往即外界的激励或 激发
是在一个人独处之时。这话说得非常好,但我要做一点修正。根据我的经验,思 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 如果没有独处中的用心加工和表达,不但已经产生的思想材料会流失,而且新的 思想也会难以产生了。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自己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我的体会是,三天不动笔,就必定会思维迟钝,头脑发空。 ④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写作便是 迎接灵感的仪式。当你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 投奔你的笔记本了。就像孟尝君收留鸡鸣狗盗之徒,齐国的人才就云集到了他的 门下。 ⑤所以,不但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录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学而思, 思而录,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 27.下列对“精神拾荒三步曲”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中“精神拾荒”是指通过学、思、录获取生活中的新思想。 B.作者倡导的精神拾荒三步曲中的“三步曲”是指学、思、录。 C.学和思不可偏废,常学常思。“学而思,思而录”,都很重要。 D. “精神拾荒三步曲”中只有“录”才是精神拾荒的重要角色。 答案 D 28.下列对第④段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把“灵感”比喻为“贵宾”,生动地阐释灵感的珍贵 性。 B. “思想者懂得待之以礼”中用“待之以礼”来强调思想者十分的有礼貌,有 修养。 C.“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强调写作是留下灵感的最好 方式。 D.“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中“投奔”突出“勤于记录”的 效果。 答案 B 29.下列对选文论证思路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①②段先引用孔子的名言引出话题,然后用事列证明博学的人都是读书很多 的。 B.第③段开头“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一句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第③④段是围绕“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这一观点展开论 述的。 D.第⑤段的作用是既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总结了全文,又使文章的结构十分的完 整。 答案 A 30.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容易犯的毛病,其后果是糊涂、危 险的。 B.作者认为新思想的产生既需要外界的激发,也需要思想者独处时的用心加工和 表达。 C.席勒和托尔斯泰都认为新思想的表达和加工只需要与人交往即外界的激励或 激发
D.作者通过“精神拾荒三步曲”告诉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到好读,爱思, 勤录。 答案C 五、(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31-35题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 加寂寞。荷塘四周,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 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 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 己,到了另一个世。我爱热闹,也爱宁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 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 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 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①微风过处,送来 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髙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 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 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 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 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一一酣眠固不可少,小睡 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 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②塘中 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 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 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 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 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③但热闹是它们的,我 什么也没有。 3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该句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让读者在视觉中获得了美好而丰富的享受 B.“绿绿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若有若无、时断时续方面有相似之处 C.该句运用“清香”和“歌声”这两个优美的意象,丰富了意境的内涵 D.该句将“清香”比喻成远处渺茫的“歌声”,描写了环境的幽雅与宁静 答案D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②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月光与树影都是宁静的,作者用“名曲”来形容,将读者带入一种幻境 B.“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很容易让读者产生丰富美好的联想和想象 C.光与影的和谐跟名曲的悠扬有相通之处,营造了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 D.该句运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写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塘中的月色
D.作者通过“精神拾荒三步曲”告诉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到好读,爱思, 勤录。 答案 C 五、(15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 31—35 题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 加寂寞。荷塘四周,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 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 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 己,到了另一个世。我爱热闹,也爱宁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 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 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 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①微风过处,送来 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 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 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 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 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 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 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②塘中 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 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 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 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 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③但热闹是它们的,我 什么也没有。 3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该句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让读者在视觉中获得了美好而丰富的享受。 B.“绿绿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若有若无、时断时续方面有相似之处。 C.该句运用“清香”和“歌声”这两个优美的意象,丰富了意境的内涵。 D.该句将“清香”比喻成远处渺茫的“歌声”,描写了环境的幽雅与宁静。 答案 D 3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②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月光与树影都是宁静的,作者用“名曲”来形容,将读者带入一种幻境。 B.“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很容易让读者产生丰富美好的联想和想象。 C.光与影的和谐跟名曲的悠扬有相通之处,营造了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 D.该句运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写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塘中的月色
答案D 33.下列对画线句③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表达了作者经过一番奋斗之后,依然一无所获得凄然心情 B.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怨天尤人的愤激之情 C.表达了作者在幽僻而宁静的环境里,仍摆脱不了绵绵的愁绪 D.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泊情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答案C 34.下列对有关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用“裙”比喻荷叶,既写出了荷叶自然舒展的形态,又给读者美好的想象。 B.“泻”这个词动感极强,写活了月光,描绘了月辉照耀、如倾如泻的美好景象 C.“画”这个词富有动感,与“倩影”搭配极妙,表现出一种趣味以及喜爱之情 D.“酣眠”意味着夜深后浓浓的睡意,“小睡”则意味着朦胧月色里淡淡的睡 意 答案A 35.下列对选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将描写月色与描写荷塘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岀了幽雅、朦胧、幽静之美 B.作者通过不同的景物,自始至终从不同的角度写月色,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C.文章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的转换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D.文中的叠词不仅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有一种音韵美,使文气更舒展 答案B 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共1小题,45分。 六、(45分) 3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45分) “包容”有宽容、大度、不计较、有气量的意思,也有容纳、接受不同意 见的意思。不同的人对“包容”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请以“包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以 实际行数计算,不少于20行
答案 D 33.下列对画线句③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表达了作者经过一番奋斗之后,依然一无所获得凄然心情。 B.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怨天尤人的愤激之情。 C.表达了作者在幽僻而宁静的环境里,仍摆脱不了绵绵的愁绪。 D.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泊情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答案 C 34.下列对有关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用“裙”比喻荷叶,既写出了荷叶自然舒展的形态,又给读者美好的想象。 B.“泻”这个词动感极强,写活了月光,描绘了月辉照耀、如倾如泻的美好景象。 C.“画”这个词富有动感,与“倩影”搭配极妙,表现出一种趣味以及喜爱之情。 D.“酣眠”意味着夜深后浓浓的睡意,“小睡”则意味着朦胧月色里淡淡的睡 意。 答案 A 35.下列对选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将描写月色与描写荷塘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了幽雅、朦胧、幽静之美。 B.作者通过不同的景物,自始至终从不同的角度写月色,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C.文章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的转换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D.文中的叠词不仅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有一种音韵美,使文气更舒展。 答案 B 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共 1 小题,45 分。 六、(45 分) 3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45 分) “包容”有宽容、大度、不计较、有气量的意思,也有容纳、接受不同意 见的意思。不同的人对“包容”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请以“包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章不少于 600 字;诗歌以 实际行数计算,不少于 20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