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校联盟2014届高考适应性第二次联考试题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道不从君 “从道不从君”这句千古以来曾激励过无数文人士子抱持独立个性与品格的口 号,出自《荀子·臣道》。作为口号,这句话挑战君主政治,倡导体制外的独立 人格。其精神,是对充溢着民本主义思想元素的古老政治教条的传承和发挥。但 需要强调的是,这样的口号和精神既非荀子的发明,也不是荀子的本意 荀子一方面接过了孟子暴君放伐论的旗帜,明确宣称:“天之生民,非为君也 天之立君,以为民也。”但另一方面又严格界定了君与民的主从身份及地位。称 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可 见荀子秉承的民本主义主张安政惠民,是以君主对民众的绝对统治为前提和基础 的。民众不过是水,而君主则是凌驾其上的舟舆。水是工具或手段,而舟舆才是 主体,才是目的。荀子说:“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 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 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这最后一句,才是点题:所谓重民爱民,无非 是“求其为己用,为己死”。这与西周以来作为统治智慧结晶的敬德保民思想 脉相承 理解“从道不从君”,关键在一“道”字。春秋以来,道在道路、道理含义基础 上升华为一个颇具哲学意义且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甚至被称为中国思想传统中 最崇髙的概念。然而,先秦诸子的“道”具有主观性的终极价值,含摄的乃是最 高的政治秩序以及行为与道德的最高原则。这仅限于政术或治道层面,而没有达 到政理或政道的境界。对先秦诸子来说,“他们全部思考的是对曾经称为‘天’ 的权威的道德和政治秩序之瓦解的回应;而且,对于他们所有人来说关键问题并 不是西方哲学的所谓‘真理是什么’,而是‘道在哪里’的问题,这是规范国家 与指导个人生活的道。”有人将道与真理等量齐观,但我们知道,首先,“道 是主观建构之“路”,其本质是“人道”;而“真理”是客观发现之“真”,具 有绝对性和先验性。其次,“道”可以是多元的,可以变化的;而“真理”是唯 一的,永恒的。第三,“道”追问“可”与“不可”;“真理”追问“是”与“不 是”。荀子之“道”与真理无关,归根结底是超验性的“圣王之道”,就本质而 言,在上者乃是君主政治前提下的最高道德原则,在下者则流为具体的安邦治国 之道术。在荀子心中,“道”的这种本质属性十分明确。他说:“道也者,治之 经理也。”“道者何也?曰:君之所道也。”“道也者何也?曰:礼义辞让忠信 是也。”可见荀子的“道”与孔、孟之道一样,属于形下意义的治道,是借助先 王的名义而抽象出来的君主政治的一般原则。它不是科学与理性的结晶,而是统 治术以及经验的提炼。 “从道不从君”是对以君主政治为最高目标的价值认同与道德恪守。先王之道构 建了社会的政治秩序,确立了基本的道德伦理原则,明确了个人在宗法人伦关系 网络中的名分与地位。“从道不从君”的提出,意味着超越了对具体的君主个人
贵州省六校联盟 2014 届高考适应性第二次联考试题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从道不从君 “从道不从君”这句千古以来曾激励过无数文人士子抱持独立个性与品格的口 号,出自《荀子·臣道》。作为口号,这句话挑战君主政治,倡导体制外的独立 人格。其精神,是对充溢着民本主义思想元素的古老政治教条的传承和发挥。但 需要强调的是,这样的口号和精神既非荀子的发明,也不是荀子的本意。 荀子一方面接过了孟子暴君放伐论的旗帜,明确宣称:“天之生民,非为君也; 天之立君,以为民也。”但另一方面又严格界定了君与民的主从身份及地位。称 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可 见荀子秉承的民本主义主张安政惠民,是以君主对民众的绝对统治为前提和基础 的。民众不过是水,而君主则是凌驾其上的舟舆。水是工具或手段,而舟舆才是 主体,才是目的。荀子说:“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 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 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这最后一句,才是点题:所谓重民爱民,无非 是“求其为己用,为己死”。这与西周以来作为统治智慧结晶的敬德保民思想一 脉相承。 理解“从道不从君”,关键在一“道”字。春秋以来,道在道路、道理含义基础 上升华为一个颇具哲学意义且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甚至被称为中国思想传统中 最崇高的概念。然而,先秦诸子的“道”具有主观性的终极价值,含摄的乃是最 高的政治秩序以及行为与道德的最高原则。这仅限于政术或治道层面,而没有达 到政理或政道的境界。对先秦诸子来说,“他们全部思考的是对曾经称为‘天’ 的权威的道德和政治秩序之瓦解的回应;而且,对于他们所有人来说关键问题并 不是西方哲学的所谓‘真理是什么’,而是‘道在哪里’的问题,这是规范国家 与指导个人生活的道。”有人将道与真理等量齐观,但我们知道,首先,“道” 是主观建构之“路”,其本质是“人道”;而“真理”是客观发现之“真”,具 有绝对性和先验性。其次,“道”可以是多元的,可以变化的;而“真理”是唯 一的,永恒的。第三,“道”追问“可”与“不可”;“真理”追问“是”与“不 是”。荀子之“道”与真理无关,归根结底是超验性的“圣王之道”,就本质而 言,在上者乃是君主政治前提下的最高道德原则,在下者则流为具体的安邦治国 之道术。在荀子心中,“道”的这种本质属性十分明确。他说:“道也者,治之 经理也。”“道者何也?曰:君之所道也。”“道也者何也?曰:礼义辞让忠信 是也。”可见荀子的“道”与孔、孟之道一样,属于形下意义的治道,是借助先 王的名义而抽象出来的君主政治的一般原则。它不是科学与理性的结晶,而是统 治术以及经验的提炼。 “从道不从君”是对以君主政治为最高目标的价值认同与道德恪守。先王之道构 建了社会的政治秩序,确立了基本的道德伦理原则,明确了个人在宗法人伦关系 网络中的名分与地位。“从道不从君”的提出,意味着超越了对具体的君主个人
的忠诚,将作为整个君主制秩序与文化象征的君道而不是君主个人奉为终极权 威 1.下列对“从道不从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道不从君”作为口号曾想挑战君主政治,倡导体制外的独立人格。 B.“从道不从君”作为精神被推祟,虽不是荀子的本意,但作为口号被提出, 却是荀子的发明 从道不从君”的精神,传承和发挥了充溢着民本主义思想元素的古老政 治教条。 D.“从道不从君”的关键在“道”字。春秋以来,“道”升华为中国思想传 统中最崇高的概念。 2.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荀子一方面接过了孟子暴君放伐论的旗帜,另一方面又严格界定了君与民 的主从身份及地位,宣称“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B.荀子主张“安政惠民”,是由他所秉承的民本主义决定的,他并不主张权 力回归人民,而认同君主对人民的绝对统治 C.“尊重爱民”是指统治者认为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体恤民众,给 民众一定的生存空间,让民众心甘情愿为其服务,达到“求其为己用,为己死” 的目的。 D.先王之道明确了个人在宗法人伦关系网络中的名分与地位,认可君主政治 前提下的最高道德原则。 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3分) A.“从道不从君”的观点之所以成了激励无数文人士子抱持独立个性与品格 的口号,是因为它符合文人士子的精神追求 B.先秦诸子思考的关键问题不是西方哲学的所谓“真理是什么”,而是“道 在哪里”的问题,说明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C.无论是“主观建构之路”的道,还是“多元的,可以变化的”道,抑或是 追问“可”与“不可”的道,其本质都是荀子认为的“人道” D.“从道不从君”超越了对具体的君主个人的忠诚,是对以君主政治为最高 目标的价值认同与道德恪守,在今天仍有一定进步意义。 、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延徽,字藏明,幽州安次人。父梦殷,累官蓟、儒、顺三州刺史。延 徽少英,燕帅刘仁恭奇之,召为幽都府文学、平州录事参军,同冯道袛候院,授 幽州观察度支使。后守光为帅,延徽来聘,太祖怒其不屈,留之。述律后谏曰 “彼秉节弗挠,贤者也,奈何困辱之?”太祖召与语,合上意,立命参军事。攻 党项、室韦,服诸部落,延徽之筹居多。乃请树城郭,分市里,以居汉人之降者 又为定配偶,教垦艺,以生养之。以故逃亡者少。 居久之,慨然怀其乡里,赋诗见意,遂亡归唐。已而与他将王缄有隙, 惧及难,乃省亲幽州,匿故人王德明舍。德明问所适,延徽曰:“吾将复走契丹。” 德明不以为然。延徽笑曰:“彼失我如失左右手,其见我必喜。”既至,太祖问 故。延徽曰:“忘亲非孝,弃君非忠。臣虽挺身逃,臣心在陛下。臣是以复来 上大悦,赐名曰匣列。“匣列”,辽言复来也。即命为守政事令、崇文馆大学士, 中外事悉令参决
的忠诚,将作为整个君主制秩序与文化象征的君道而不是君主个人奉为终极权 威。 1.下列对“从道不从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从道不从君”作为口号曾想挑战君主政治,倡导体制外的独立人格。 B.“从道不从君”作为精神被推祟,虽不是荀子的本意,但作为口号被提出, 却是荀子的发明。 C.“从道不从君”的精神,传承和发挥了充溢着民本主义思想元素的古老政 治教条。 D.“从道不从君”的关键在“道”字。春秋以来,“道”升华为中国思想传 统中最崇高的概念。 2.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 A.荀子一方面接过了孟子暴君放伐论的旗帜,另一方面又严格界定了君与民 的主从身份及地位,宣称“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B.荀子主张“安政惠民”,是由他所秉承的民本主义决定的,他并不主张权 力回归人民,而认同君主对人民的绝对统治。 C.“尊重爱民”是指统治者认为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体恤民众,给 民众一定的生存空间,让民众心甘情愿为其服务,达到“求其为己用,为己死” 的目的。 D.先王之道明确了个人在宗法人伦关系网络中的名分与地位,认可君主政治 前提下的最高道德原则。 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3 分) ( ) A.“从道不从君”的观点之所以成了激励无数文人士子抱持独立个性与品格 的口号,是因为它符合文人士子的精神追求。 B.先秦诸子思考的关键问题不是西方哲学的所谓“真理是什么”,而是“道 在哪里”的问题,说明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C.无论是“主观建构之路”的道,还是“多元的,可以变化的”道,抑或是 追问“可”与“不可”的道,其本质都是荀子认为的“人道”。 D.“从道不从君”超越了对具体的君主个人的忠诚,是对以君主政治为最高 目标的价值认同与道德恪守,在今天仍有一定进步意义。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韩延徽,字藏明,幽州安次人。父梦殷,累官蓟、儒、顺三州刺史。延 徽少英,燕帅刘仁恭奇之,召为幽都府文学、平州录事参军,同冯道祗候院,授 幽州观察度支使。后守光为帅,延徽来聘,太祖怒其不屈,留之。述律后谏曰: “彼秉节弗挠,贤者也,奈何困辱之?”太祖召与语,合上意,立命参军事。攻 党项、室韦,服诸部落,延徽之筹居多。乃请树城郭,分市里,以居汉人之降者。 又为定配偶,教垦艺,以生养之。以故逃亡者少。 居久之,慨然怀其乡里,赋诗见意,遂亡归唐。已而与他将王缄有隙, 惧及难,乃省亲幽州,匿故人王德明舍。德明问所适,延徽曰:“吾将复走契丹。” 德明不以为然。延徽笑曰:“彼失我如失左右手,其见我必喜。”既至,太祖问 故。延徽曰:“忘亲非孝,弃君非忠。臣虽挺身逃,臣心在陛下。臣是以复来。” 上大悦,赐名曰匣列。“匣列”,辽言复来也。即命为守政事令、崇文馆大学士, 中外事悉令参决
天赞四年,从征渤海,大誣歙乞降。既而复叛,与诸将破其城,以功拜 左仆射。又与康默记攻长岭府,拔之。师还,太祖崩,哀动左右。太宗朝,封鲁 国公,仍为政事令。使晋还,改南京三司使。世宗朝,迁南府宰相,建政事省, 设张理具,称尽力吏。天禄五年六月,河东使请行册礼,帝诏延徽定其制,延徽 奏一遵太宗册晋帝礼,从之。应历中,致仕。子德枢镇东平,诏许每岁东归省 九年卒,年七十八。上闻震悼,赠尚书令,葬幽州之鲁郭,世为崇文令公。 (《辽史·韩延徽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帅刘仁恭奇之 奇:认为……不 同凡响 B.后守光为帅,延徽来聘 聘:聘请 C.已而与他将王缄有隙 隙:嫌隙、矛盾 D.德明问所适 适:去哪里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韩延徽军事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攻党项、室韦,服诸部落 ②又为定配偶,教垦艺, 以生养之 ③天赞四年,从征渤海,大誣歙乞降 ④又与康默记攻长岭府 ⑤建政事省,设张理具,称尽力吏 ⑥诏许每岁东归省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③④⑥D.①③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来刘守光担任统帅,韩延徽奉命出使契丹,辽太祖恼怒他不屈服,扣留了他 不让他返回,后因述律后的知人和太祖的善任才逐渐被重用 B.韩延徽在辽朝居住了很长时间,感慨地怀念起自己的家乡,赋诗来表达这种心 情,于是,逃回后唐,因与另一个将领王缄有矛盾,在老友王德明的劝说下又逃 回契丹。 C.韩延徽又一次来到辽朝,辽太祖给韩延徽赐名为“匣列”。随即任命为守政事 令、崇文馆大学士,朝廷内外的事情都让他参与决断,足见对其非常信任。 D.韩延徽又与康默记一起攻打长岭府,占领了这座城池。队伍返回,太祖逝世, 韩延徽哀恸欲绝,把左右部属都感动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彼秉节弗挠,贤者也,奈何困辱之?(5分) 译 文 (2)乃请树城郭,分市里,以居汉人之降者。(5分) 文
天赞四年,从征渤海,大諲歙乞降。既而复叛,与诸将破其城,以功拜 左仆射。又与康默记攻长岭府,拔之。师还,太祖崩,哀动左右。太宗朝,封鲁 国公,仍为政事令。使晋还,改南京三司使。世宗朝,迁南府宰相,建政事省, 设张理具,称尽力吏。天禄五年六月,河东使请行册礼,帝诏延徽定其制,延徽 奏一遵太宗册晋帝礼,从之。应历中,致仕。子德枢镇东平,诏许每岁东归省。 九年卒,年七十八。上闻震悼,赠尚书令,葬幽州之鲁郭,世为崇文令公。 ——(《辽史·韩延徽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燕帅刘仁恭奇之 奇:认为……不 同凡响 B.后守光为帅,延徽来聘 聘:聘请 C.已而与他将王缄有隙 隙:嫌隙、矛盾 D.德明问所适 适:去哪里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韩延徽军事才能的一组是(3 分)( ) ①攻党项、室韦,服诸部落 ②又为定配偶,教垦艺, 以生养之 ③天赞四年,从征渤海,大諲歙乞降 ④又与康默记攻长岭府 ⑤建政事省,设张理具,称尽力吏 ⑥诏许每岁东归省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③④⑥ D.①③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后来刘守光担任统帅,韩延徽奉命出使契丹,辽太祖恼怒他不屈服,扣留了他, 不让他返回,后因述律后的知人和太祖的善任才逐渐被重用。 B.韩延徽在辽朝居住了很长时间,感慨地怀念起自己的家乡,赋诗来表达这种心 情,于是,逃回后唐,因与另一个将领王缄有矛盾,在老友王德明的劝说下又逃 回契丹。 C.韩延徽又一次来到辽朝,辽太祖给韩延徽赐名为“匣列”。随即任命为守政事 令、崇文馆大学士,朝廷内外的事情都让他参与决断,足见对其非常信任。 D.韩延徽又与康默记一起攻打长岭府,占领了这座城池。队伍返回,太祖逝世, 韩延徽哀恸欲绝,把左右部属都感动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彼秉节弗挠,贤者也,奈何困辱之?(5 分) 译 文: (2)乃请树城郭,分市里,以居汉人之降者。(5 分) 译 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戏答元珍 [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戏答元珍:一作《戏答元珍花时久雨之什》。这是作者被贬为峡州夷陵(今 湖北宜昌市)县令时酬答丁宝臣的诗。丁宝臣,字元珍,时为峡州判官。②山城: 靠山的城垣,指夷陵。③冻雷:春天的雷声。④物华:泛指万物。⑤洛阳花下客: 作者曾为洛阳留守推官。北宋时洛阳的花园最盛,牡丹尤其著名。作者曾写过《洛 阳牡丹记》和《洛阳牡丹图》等诗。 8.颔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寓意?(6分) 9.尾联的“不须嗟”三字,你是如何认识的?(5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 之 。(杜牧《阿房宫赋》) (2)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 属 。(苏 轼《赤壁赋》 (3)行路难!多歧路,今安 在 (李白《行路难》)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最初的温暖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11 分) 戏答元珍① [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②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③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④。 曾是洛阳花下客⑤,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戏答元珍:一作《戏答元珍花时久雨之什》。这是作者被贬为峡州夷陵(今 湖北宜昌市)县令时酬答丁宝臣的诗。丁宝臣,字元珍,时为峡州判官。②山城: 靠山的城垣,指夷陵。③冻雷:春天的雷声。④物华:泛指万物。⑤洛阳花下客: 作者曾为洛阳留守推官。北宋时洛阳的花园最盛,牡丹尤其著名。作者曾写过《洛 阳牡丹记》和《洛阳牡丹图》等诗。 8.颔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寓意?(6 分) 答: 9.尾联的“不须嗟”三字,你是如何认识的?(5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 之; , 。(杜牧《阿房宫赋》) (2)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 属。 , 。(苏 轼《赤壁赋》 (3)行路难!多歧路,今安 在? , 。(李白《行路难》)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最初的温暖
男孩小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新衣服,甚至有时连上学的本子也买不起,这时, 他就用完了正面用反面。一天,班里来了位新生,是个漂亮的女孩,扎着鲜艳的 蝴蝶结,背着一个让全班同学都眼红的书包 女孩跟他成了同桌。她的文具盒里装满了各种漂亮的笔和橡皮,还有很多崭新的 方格本,甚至有精装的笔记本。男孩偷眼看,心里既嫉妒又眼馋。 男孩自尊心很强,怕女孩笑话,本子用完了便不再用反面,也就不记笔记,只靠 脑子记。女孩感到奇怪,有一天问他,他说:“会了,不用记了。”女孩好像明 白了什么,主动拿出两本本子给他,男孩拒绝了,女孩羞红了脸,几天不和他说 话。有一次,班里组织看电影,每人交5分钱,男孩没有钱,就没有报名。女孩 髙兴得跑到他跟前,说:“明天下午看电影,我替你把钱交了。”男孩气恼地说: “我不去,用不着你给我交。”女孩委屈得哭了,说:“你长大后还我还不行 吗?”男孩没有再说话,勉强答应了她 第二年,女孩的家要搬了,男孩也不知道她要搬的地方在哪个方向,只觉得有 种留恋的感觉,又好像丢了什么东西似的。知道了她走的日期后,那一天他没上 学,而是早早地候在一个十字路口—一县城开往外地的车辆都要经过这里。终于, 辆大货车开了过来,女孩和她哥哥站在车厢两边的护栏里。女孩看见了他,高 兴地向他挥手,男孩想跟她说点什么,跟在后面拼命追,可车速太快,一溜烟就 从眼前过去了。 第二天上学,班里一个女同学给男孩送来一个沉甸甸的牛皮纸包,说是他的同桌 留给他的。男孩打开,是一摞厚厚的没用过的各式作业本,还有她用过的漂亮的 文具盒,里面装满了铅笔,还有一支能抽水的钢笔。笔中间夹着一张字条,上面 写着“送给我最好的同桌” 男孩哭了。他突然觉得,因为嫉妒,他对同桌太不好了,但她没有记恨他。也就 是从那天起,他的心知道了什么叫疼痛。 那个文具盒,他一直保存着。有时拿出来看看,眼前会晃动着一对鲜艳的蝴蝶结, 跳一跳 几十年过去了,男孩读完大学,又读了博土,打拼多年后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 总。阅尽沧桑后,他越来越怀念那个当年跟他同桌的小女孩,于是在报纸上登了 寻人启事,寻找那个叫王丽晨的女孩 电视台的记者闻讯后,邀请他做了一次访谈。面对现场的许多观众,他把掩藏在 心底的那段往事说了出来,说到动情处,他几次哽咽,说如果能见一见当年同桌 的女孩,他死而无憾了 主持人问他,“为什么非要见她呢?相见不如想念,保留最初的那份美好,为她 祝福,不是很好吗?” 他摇了摇头。 主持人说,“王丽晨现在已经步入中年,也许已经发福,也许过得很不如意,如 果这样,你还会执意见她吗?” 他说:“是的,我想当面对她说声谢谢,另外,如果她有什么难处的话,我想尽 自己所能帮她一把。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着她,甚至没有一天忘记过她。小时 候,因为贫穷,我看过太多的冷眼,但她给了我最初的温暖,这成了我生命的动 力,也让我一直洁身自好。我经常想,如果她也给我冷眼,就像压垮骆驼的最后 那根稻草,也许我的人生就会完全改写……”他已经泪光莹莹,“我想看见她还 美好地生活着,跟我一样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
男孩小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新衣服,甚至有时连上学的本子也买不起,这时, 他就用完了正面用反面。一天,班里来了位新生,是个漂亮的女孩,扎着鲜艳的 蝴蝶结,背着一个让全班同学都眼红的书包。 女孩跟他成了同桌。她的文具盒里装满了各种漂亮的笔和橡皮,还有很多崭新的 方格本,甚至有精装的笔记本。男孩偷眼看,心里既嫉妒又眼馋。 男孩自尊心很强,怕女孩笑话,本子用完了便不再用反面,也就不记笔记,只靠 脑子记。女孩感到奇怪,有一天问他,他说:“会了,不用记了。”女孩好像明 白了什么,主动拿出两本本子给他,男孩拒绝了,女孩羞红了脸,几天不和他说 话。有一次,班里组织看电影,每人交 5 分钱,男孩没有钱,就没有报名。女孩 高兴得跑到他跟前,说:“明天下午看电影,我替你把钱交了。”男孩气恼地说: “我不去,用不着你给我交。”女孩委屈得哭了,说:“你长大后还我还不行 吗?”男孩没有再说话,勉强答应了她。 第二年,女孩的家要搬了,男孩也不知道她要搬的地方在哪个方向,只觉得有一 种留恋的感觉,又好像丢了什么东西似的。知道了她走的日期后,那一天他没上 学,而是早早地候在一个十字路口——县城开往外地的车辆都要经过这里。终于, 一辆大货车开了过来,女孩和她哥哥站在车厢两边的护栏里。女孩看见了他,高 兴地向他挥手,男孩想跟她说点什么,跟在后面拼命追,可车速太快,一溜烟就 从眼前过去了。 第二天上学,班里一个女同学给男孩送来一个沉甸甸的牛皮纸包,说是他的同桌 留给他的。男孩打开,是一摞厚厚的没用过的各式作业本,还有她用过的漂亮的 文具盒,里面装满了铅笔,还有一支能抽水的钢笔。笔中间夹着一张字条,上面 写着“送给我最好的同桌”。 男孩哭了。他突然觉得,因为嫉妒,他对同桌太不好了,但她没有记恨他。也就 是从那天起,他的心知道了什么叫疼痛。 那个文具盒,他一直保存着。有时拿出来看看,眼前会晃动着一对鲜艳的蝴蝶结, 一跳一跳…… 几十年过去了,男孩读完大学,又读了博士,打拼多年后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 总。阅尽沧桑后,他越来越怀念那个当年跟他同桌的小女孩,于是在报纸上登了 寻人启事,寻找那个叫王丽晨的女孩。 电视台的记者闻讯后,邀请他做了一次访谈。面对现场的许多观众,他把掩藏在 心底的那段往事说了出来,说到动情处,他几次哽咽,说如果能见一见当年同桌 的女孩,他死而无憾了。 主持人问他,“为什么非要见她呢?相见不如想念,保留最初的那份美好,为她 祝福,不是很好吗?” 他摇了摇头。 主持人说,“王丽晨现在已经步入中年,也许已经发福,也许过得很不如意,如 果这样,你还会执意见她吗?” 他说:“是的,我想当面对她说声谢谢,另外,如果她有什么难处的话,我想尽 自己所能帮她一把。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着她,甚至没有一天忘记过她。小时 候,因为贫穷,我看过太多的冷眼,但她给了我最初的温暖,这成了我生命的动 力,也让我一直洁身自好。我经常想,如果她也给我冷眼,就像压垮骆驼的最后 那根稻草,也许我的人生就会完全改写……”他已经泪光莹莹,“我想看见她还 美好地生活着,跟我一样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
节目的最后,主持人对观众说:“那好吧,让我们大家一起帮忙,让刘总实现这 个多年的心愿 几天后,他收到一封信 “亲爱的刘兵同学,不瞒你说,那天我就坐在观众席上。之所以不见你,并不是 因为你太富有,或者我已经老了,而是越纯净越美好的记忆,越经不起现实的打 搅。我很赞同主持人的那句话,有些美是只适合放在心里的,就像一坛陈酒, 旦打开味道就淡了。如果你对我心存感激,那就在心里保存那份最初的美好吧。 感谢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活在你心里,并希望我能一直这样活下去……” 其实,这封信是那位主持人所写。刘兵所要寻找的王丽晨,是她的妹妹,已经于 三年前因病去世…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少年时女孩与男孩同桌以及女孩要离开时发生的 事,一是几十年之后男孩寻同桌的女孩而被邀请访谈的事 B.男孩拒绝女孩给他本子和替他交看电影的钱,而女孩却没有记恨他,临走时还 留下很多学习用品,说明女孩是一个乐于帮困救弱的学生 C.小说中有关女孩头上扎着的“鲜艳的蝴蝶结”的描写先后出现了两次,说明男 孩几十年没有忘记他的同桌主要因为她“是个漂亮的女孩”。 D.男孩希望他的同桌“还美好地生活着,跟我一样呼吸新鲜空气……”,而女孩 却死了,这给男孩的心理上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深深的伤痛。 E.小说在塑造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 手法;在交代同桌女孩最后的结局时还运用了补叙的手法 (2)小说中的刘兵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倒数第二段交代主人公收到的信,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4)对于小说结尾一段的设计,有人认为过于哀伤,不利于小说主旨的表达, 你是怎么理解的,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班廷的奇迹 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节目的最后,主持人对观众说:“那好吧,让我们大家一起帮忙,让刘总实现这 个多年的心愿。” 几天后,他收到一封信: “亲爱的刘兵同学,不瞒你说,那天我就坐在观众席上。之所以不见你,并不是 因为你太富有,或者我已经老了,而是越纯净越美好的记忆,越经不起现实的打 搅。我很赞同主持人的那句话,有些美是只适合放在心里的,就像一坛陈酒,一 旦打开味道就淡了。如果你对我心存感激,那就在心里保存那份最初的美好吧。 感谢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活在你心里,并希望我能一直这样活下去……” 其实,这封信是那位主持人所写。刘兵所要寻找的王丽晨,是她的妹妹,已经于 三年前因病去世……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少年时女孩与男孩同桌以及女孩要离开时发生的 事,一是几十年之后男孩寻同桌的女孩而被邀请访谈的事。 B.男孩拒绝女孩给他本子和替他交看电影的钱,而女孩却没有记恨他,临走时还 留下很多学习用品,说明女孩是一个乐于帮困救弱的学生。 C.小说中有关女孩头上扎着的“鲜艳的蝴蝶结”的描写先后出现了两次,说明男 孩几十年没有忘记他的同桌主要因为她“是个漂亮的女孩”。 D.男孩希望他的同桌“还美好地生活着,跟我一样呼吸新鲜空气……”,而女孩 却死了,这给男孩的心理上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深深的伤痛。 E.小说在塑造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 手法;在交代同桌女孩最后的结局时还运用了补叙的手法。 (2)小说中的刘兵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3)倒数第二段交代主人公收到的信,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4)对于小说结尾一段的设计,有人认为过于哀伤,不利于小说主旨的表达, 你是怎么理解的,请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班廷的奇迹 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别人从来未能做到的事情,班廷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竟以百折不回的毅力, 鼓作气地做成了,一个奇迹产生了! 班廷博士是加拿大安大略省一个小镇上的外科医生,年轻时曾立志研究神学。不 知为什么,很少有患者光顾他的诊所,所以他的时间很充裕。如果有好文笔,他 完全可以写些夏洛克、福尔摩斯之类的侦探小说,可惜他没有。于是,他打算到 附近的大学当钟点讲师。 在这以前,他没有认真钻研过学问,为了备课,只好多跑图书馆,对新的医学动 态就只好临时抱佛脚了。一天,他站在科学新刊书架前哗哗地翻看着,突然,他 的目光停留在一篇有关糖尿病的报道上。当时,糖尿病是不治之症,许多年轻人 死于这种病。他是医生,自然很关心这方面的报道。尽管读起来有些困难,他还 是坚持看完全文。他越看越兴奋,无法令自己平静下来。文章说:“至今还没有 人能从狗的胰脏中抽出可以防治糖尿病的物质。但是,如果将正常狗的胰脏切去, 这只狗肯定患糖尿病,所以,我认为胰脏中肯定具有可以使之不患糖尿病的物 质。”文章还写道:“若将狗胰脏中分泌消化酶的总管结扎住,狗仍然不会患糖 尿病。所以,这种物质不应该是消化酶。这种能防治糖尿病的物质似乎存在于胰 岛内。” 班廷把这篇报道看作来自上天的启示,因为他已经在这篇报道的启发下,想出 种抽取方法,他确信自己可以成功。他想:“现在之所以没有人成功,一定是因 为胰脏中的消化酶破坏了可以防治糖尿病的物质。”他的设想是:把分泌消化酶 的总管结扎住,使产生消化酶的地方失去分泌功能,然后在不破坏防治糖尿病物 质的前提下对胰脏进行抽取。若将抽取物给糖尿病患者注射,患者一定可以得救! 班廷立刻找到当时糖尿病研究权威、著名的多伦多大学教授麦克劳德,教授迎来 了一位年轻人的到访。来人向他请求说:“我有了一个抽取防治糖尿病物质的方 法,很想试试,您能接受我作为您的研究生吗?”他言辞恳切,声音略有些激动, 但看上去游说并不是他的专长。在年轻人表明来意之后,麦克劳德教授并不为所 动,而是婉拒了来人的请求,并说:“这件事迄今没有人成功,所以本教研室也 无法接受你。”显然,麦克劳德教授对这个年轻人的资历、经验都不够信仼。看 到教授如此态度,年轻人难掩失落的神情,待了没多久就离开了。但是班廷却没 有放弃。在此后的几个月,班廷反复拜访麦克劳德,再三恳求教授:“如果不能 作为研究生进入您的研究室,那么,暑假期间是否能借我使用您的实验室?”考 虑到这类研究关系到许许多多糖尿病患者的生死问题,教授终于答应了他,并给 了班廷10条狗作为研究的材料,其余的材料自备。麦克劳德教授还给班廷找了 个名叫白斯特的学生做助手。为了筹集实验资金,班延变卖了自己的现自己心 中的梦想。 上天似乎十分眷顾班廷,麦克劳德的实验室设备先进、齐全,更为重要的是,助 手白斯特精于化学分析,这正好弥补了班廷在这方面的不足;而班廷是一位极其 出色的外科医生,他做的手术无可挑剔。这两位年轻人的合作,简直是近乎完美 的珠联璧合。 1921年5月中旬,班廷和白斯特在麦氏实验室开始了实验。在开始时,麦氏也 给了些指导,但不久,他就去苏格兰休假去了。实验的进行在开始时是极不顺利 的,两周内,10只狗有7只在切除胰腺和结扎胰导管手术个死亡。不得已,只 得自己到市上去买狗,他们的心里十分焦急。总之,几乎两个月过去了,研究进 程却远不理想。共做了19只狗,因感染及手术创伤等原因死了14只。班廷在物 质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下,几乎喘不过气来。他没有了工资,一切实验费用又都要
别人从来未能做到的事情,班廷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竟以百折不回的毅力,一 鼓作气地做成了,一个奇迹产生了! 班廷博士是加拿大安大略省一个小镇上的外科医生,年轻时曾立志研究神学。不 知为什么,很少有患者光顾他的诊所,所以他的时间很充裕。如果有好文笔,他 完全可以写些夏洛克、福尔摩斯之类的侦探小说,可惜他没有。于是,他打算到 附近的大学当钟点讲师。 在这以前,他没有认真钻研过学问,为了备课,只好多跑图书馆,对新的医学动 态就只好临时抱佛脚了。一天,他站在科学新刊书架前哗哗地翻看着,突然,他 的目光停留在一篇有关糖尿病的报道上。当时,糖尿病是不治之症,许多年轻人 死于这种病。他是医生,自然很关心这方面的报道。尽管读起来有些困难,他还 是坚持看完全文。他越看越兴奋,无法令自己平静下来。文章说:“至今还没有 人能从狗的胰脏中抽出可以防治糖尿病的物质。但是,如果将正常狗的胰脏切去, 这只狗肯定患糖尿病,所以,我认为胰脏中肯定具有可以使之不患糖尿病的物 质。”文章还写道:“若将狗胰脏中分泌消化酶的总管结扎住,狗仍然不会患糖 尿病。所以,这种物质不应该是消化酶。这种能防治糖尿病的物质似乎存在于胰 岛内。” 班廷把这篇报道看作来自上天的启示,因为他已经在这篇报道的启发下,想出一 种抽取方法,他确信自己可以成功。他想:“现在之所以没有人成功,一定是因 为胰脏中的消化酶破坏了可以防治糖尿病的物质。”他的设想是:把分泌消化酶 的总管结扎住,使产生消化酶的地方失去分泌功能,然后在不破坏防治糖尿病物 质的前提下对胰脏进行抽取。若将抽取物给糖尿病患者注射,患者一定可以得救! 班廷立刻找到当时糖尿病研究权威、著名的多伦多大学教授麦克劳德,教授迎来 了一位年轻人的到访。来人向他请求说:“我有了一个抽取防治糖尿病物质的方 法,很想试试,您能接受我作为您的研究生吗?”他言辞恳切,声音略有些激动, 但看上去游说并不是他的专长。在年轻人表明来意之后,麦克劳德教授并不为所 动,而是婉拒了来人的请求,并说:“这件事迄今没有人成功,所以本教研室也 无法接受你。”显然,麦克劳德教授对这个年轻人的资历、经验都不够信任。看 到教授如此态度,年轻人难掩失落的神情,待了没多久就离开了。但是班廷却没 有放弃。在此后的几个月,班廷反复拜访麦克劳德,再三恳求教授:“如果不能 作为研究生进入您的研究室,那么,暑假期间是否能借我使用您的实验室?”考 虑到这类研究关系到许许多多糖尿病患者的生死问题,教授终于答应了他,并给 了班廷 10 条狗作为研究的材料,其余的材料自备。麦克劳德教授还给班廷找了 一个名叫白斯特的学生做助手。为了筹集实验资金,班延变卖了自己的现自己心 中的梦想。 上天似乎十分眷顾班廷,麦克劳德的实验室设备先进、齐全,更为重要的是,助 手白斯特精于化学分析,这正好弥补了班廷在这方面的不足;而班廷是一位极其 出色的外科医生,他做的手术无可挑剔。这两位年轻人的合作,简直是近乎完美 的珠联璧合。 1921 年 5 月中旬,班廷和白斯特在麦氏实验室开始了实验。在开始时,麦氏也 给了些指导,但不久,他就去苏格兰休假去了。实验的进行在开始时是极不顺利 的,两周内,10 只狗有 7 只在切除胰腺和结扎胰导管手术个死亡。不得已,只 得自己到市上去买狗,他们的心里十分焦急。总之,几乎两个月过去了,研究进 程却远不理想。共做了 19 只狗,因感染及手术创伤等原因死了 14 只。班廷在物 质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下,几乎喘不过气来。他没有了工资,一切实验费用又都要
自己付,实验室条件很差,湿热难耐,生活也清苦,无昼无夜地工作,食住既无 定时,也无定处。交好了几年并已订婚的女友也与他告吹了。但这一切都没有动 摇他对攻克胰岛素的信心。他与白斯特相互鼓励,决心再从头做起,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初秋的8月里,他们的实验 获得了兴奋的结果。在10只糖尿病狗身上,共注射了75次以上的提取液,收到 了降低血糖和尿糖的效果,特别是其中的两只狗,一只活了20天,一只活了70 天,在反复注射提取液时,狗的状态维持得很好,提取液的治疗效力是确凿无疑 的了,这使班廷和白斯特感到十分欣慰,一切过去受过的苦难都置之脑后,寻找 胰岛素的前途又变得光明起来了 当麦克劳德教授从苏格兰休假归来时,发现班廷的工作大有进展,起初还抱着怀 疑的态度,但忽然态度转变了,立即动员他的有经验的助手参加到这项工作里来 特别是对于胰腺提取液的纯化,由生化学家考立普负责,作出了重大贡献。此后 他们首先对一个患有严重糖尿病的儿童治疗获得成功,以后又在几个成年糖尿病 人身上治疗,也获得良好效果。这时,胰岛素对糖尿病的疗效,已经是确凿无疑 发现胰岛素的好消息,很快传播到全世界。班廷,这个不知名的29岁的 年轻医生,现在成了创造奇迹的中心人物了 1923年,他和麦克劳德教授一起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然而,班廷拒绝接受诺贝尔奖。因为他认为,白斯特在发现胰岛素的过程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这个奖项缺少了白斯特将是一个巨大的缺憾,是不公平的。但根据 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的规则,获奖名单一旦公布就不能更改。委员会派专人做班 廷的思想工作,好不容易劝服他接受了奖金。随后,班廷立即把奖金分给了白斯 特一半 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班廷积极参加军事医学问题的研究而东奔西走。 1941年2月,在飞往英国途中,飞机在纽芬兰失事,班廷不幸遇难,终年49岁。 他突然走了,走得太早了,抛下了这一切永远地走了! 班廷发现胰岛素的奇迹,再一次证明马克思的名言:“在科学上面是没 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 光辉的顶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本文结构得体、语言流畅、词藻华丽、读起来让人感动不已,深受启迪。 B.传记开头划线句子是说要重视自身能力的培养,同时善于把握机遇。 C.本文依次记述了班廷的青年经历、事业追求及成就,详略得当,人物形象突出, 故事性与励志性相统 D.作者着力表现的是班廷发现胰岛素的过程以及他的生活经历。 E.班廷拒绝接受诺贝尔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出于对帮助过他的人的坦荡、仗义和无 私 (2)班廷为什么对研究胰岛素这项工作那么投入?(6分) 答
自己付,实验室条件很差,湿热难耐,生活也清苦,无昼无夜地工作,食住既无 定时,也无定处。交好了几年并已订婚的女友也与他告吹了。但这一切都没有动 摇他对攻克胰岛素的信心。他与白斯特相互鼓励,决心再从头做起。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初秋的 8 月里,他们的实验 获得了兴奋的结果。在 10 只糖尿病狗身上,共注射了 75 次以上的提取液,收到 了降低血糖和尿糖的效果,特别是其中的两只狗,一只活了 20 天,一只活了 70 天,在反复注射提取液时,狗的状态维持得很好,提取液的治疗效力是确凿无疑 的了,这使班廷和白斯特感到十分欣慰,一切过去受过的苦难都置之脑后,寻找 胰岛素的前途又变得光明起来了。 当麦克劳德教授从苏格兰休假归来时,发现班廷的工作大有进展,起初还抱着怀 疑的态度,但忽然态度转变了,立即动员他的有经验的助手参加到这项工作里来, 特别是对于胰腺提取液的纯化,由生化学家考立普负责,作出了重大贡献。此后, 他们首先对一个患有严重糖尿病的儿童治疗获得成功,以后又在几个成年糖尿病 人身上治疗,也获得良好效果。这时,胰岛素对糖尿病的疗效,已经是确凿无疑 了。 发现胰岛素的好消息,很快传播到全世界。班廷,这个不知名的 29 岁的 年轻医生,现在成了创造奇迹的中心人物了。 1923 年,他和麦克劳德教授一起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然而,班廷拒绝接受诺贝尔奖。因为他认为,白斯特在发现胰岛素的过程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这个奖项缺少了白斯特将是一个巨大的缺憾,是不公平的。但根据 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的规则,获奖名单一旦公布就不能更改。委员会派专人做班 廷的思想工作,好不容易劝服他接受了奖金。随后,班廷立即把奖金分给了白斯 特一半。 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班廷积极参加军事医学问题的研究而东奔西走。 1941 年 2 月,在飞往英国途中,飞机在纽芬兰失事,班廷不幸遇难,终年 49 岁。 他突然走了,走得太早了,抛下了这一切永远地走了! 班廷发现胰岛素的奇迹,再一次证明马克思的名言:“在科学上面是没 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 光辉的顶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 分) A.本文结构得体、语言流畅、词藻华丽、读起来让人感动不已,深受启迪。 B.传记开头划线句子是说要重视自身能力的培养,同时善于把握机遇。 C.本文依次记述了班廷的青年经历、事业追求及成就,详略得当,人物形象突出, 故事性与励志性相统一。 D.作者着力表现的是班廷发现胰岛素的过程以及他的生活经历。 E.班廷拒绝接受诺贝尔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出于对帮助过他的人的坦荡、仗义和无 私 (2)班廷为什么对研究胰岛素这项工作那么投入?(6 分) 答:
(3)为什么说班廷的奇迹证明了马克思的名言?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6 分) 答 4)班廷创造了一个奇迹,从他成功的道路上看,你觉得什么因素是最重要的 请结合全 文内容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汉字听写大会”虽然没有明星和绚烂的舞台,但在中央十套播出仅数期便 成功登堂入室,成为中央一套黄金档节目。 B.他自幼学习音乐,朝歌夜弦,反复揣摩,打下了坚实的音乐基础,可以说是 “十八般乐器”样样精通,因而在演艺圈占有一席之地 C.1994年,南非举行了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非国大领衔的联盟获胜,为反对 种族主义斗争了一辈子的曼德拉不孚众望,当选为南非首任黑人总统。 D.2013年钢铁行业利润率虽悄然反弹,但日渐式微,仍创近年次低点,预计在 行业整合的背景下,2014年将会继续好转,且机遇与风险并存。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每天,全球有5.5亿用户操着75种不同的语言在 Facebook上浏览、评价和 分享,全部用户每月耗费在这个社交网站上的时间总计高达7000亿分钟 B.目前,我国建立健全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不断扩大 资助范围和标准,基本达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 C.当前在中国周边出现的一些事态,有不少缘起于某些政治势力试图通过制造 麻烦“阻击”中国加速发展的原因。 D.中方重申,日方对钓鱼岛采取任何单方面行动都是非法、无效的,都改变不 了钓鱼岛及其附届岛屿为中国固有领土。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 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 里 。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 文化隧道。 ①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 ②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的组成部分 ③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④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又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 ⑤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
(3)为什么说班廷的奇迹证明了马克思的名言?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6 分) 答: (4)班廷创造了一个奇迹,从他成功的道路上看,你觉得什么因素是最重要的? 请结合全 文内容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答: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汉字听写大会”虽然没有明星和绚烂的舞台,但在中央十套播出仅数期便 成功登堂入室,成为中央一套黄金档节目。 B.他自幼学习音乐,朝歌夜弦,反复揣摩,打下了坚实的音乐基础,可以说是 “十八般乐器”样样精通,因而在演艺圈占有一席之地。 C.1994 年,南非举行了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非国大领衔的联盟获胜,为反对 种族主义斗争了一辈子的曼德拉不孚众望,当选为南非首任黑人总统。 D.2013 年钢铁行业利润率虽悄然反弹,但日渐式微,仍创近年次低点,预计在 行业整合的背景下,2014 年将会继续好转,且机遇与风险并存。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每天,全球有 5.5 亿用户操着 75 种不同的语言在 Facebook 上浏览、评价和 分享,全部用户每月耗费在这个社交网站上的时间总计高达 7000 亿分钟。 B.目前,我国建立健全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不断扩大 资助范围和标准,基本达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 C.当前在中国周边出现的一些事态,有不少缘起于某些政治势力试图通过制造 麻烦“阻击”中国加速发展的原因。 D.中方重申,日方对钓鱼岛采取任何单方面行动都是非法、无效的,都改变不 了钓鱼岛及其附届岛屿为中国固有领土。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 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 里, , , 。 。 。 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 文化隧道。 ①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 ②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的组成部分 ③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④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又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 ⑤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
A.②⑤③④① ②③④①⑤ C.⑤②①③④ D.⑤④①②③ 16.下面的文字是从哪四方面说明“4G”优越性的?请简要概括(每点不超过6 个字,5分)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3G与W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 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4G系统能 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 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而在用户最为关注的价格方面 4G竟然与固定宽带网络价格相当,而且计费方式更加灵活机动,用户完全可以 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所需的服务。此外,4G可以在没有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 调器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 越性。 17.2013年某省高考作文阅卷组对考生作文失分的原因进行了随机抽查,其结果 显示如下表,阅读后请按要求答题。(6分) 「项目名称 具体内容所占比例 思想内容中心、材料、分析 4.2% 层次结构层次、过渡 语言表达词汇、句子、修辞40.4% 其他 书写、标点 1%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不超过25字)(3分) 答 (2)根据统计结果,请你对今年参加高考的同学提出建议。(不超过40字)(3 分) 答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中国式”这3个字以很高的频率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且看:中国式过 马路一一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中国式接孩子一一每到放学时间,全国各地中小学门口,家长们开着各式交通工 具早早就在翘首以待,秩序之嘈杂如集贸市场。 中国式过节一一八月十五,有超过2万名游客和当地居民聚集在三亚大东海的海 滩上赏月过节,3公里海滩残留下50吨垃圾
A. ②⑤③④① B. ②③④①⑤ C. ⑤②①③④ D. ⑤④①②③ 16.下面的文字是从哪四方面说明“4G”优越性的?请简要概括(每点不超过 6 个字,5 分) 4G 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 3G 与 WLAN 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 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4G 系统能 够以 100Mbps 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 2000 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 20Mbps, 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而在用户最为关注的价格方面, 4G 竟然与固定宽带网络价格相当,而且计费方式更加灵活机动,用户完全可以 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所需的服务。此外,4G 可以在没有 DSL 和有线电视调制解 调器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很明显,4G 有着不可比拟的优 越性。 17.2013 年某省高考作文阅卷组对考生作文失分的原因进行了随机抽查,其结果 显示如下表,阅读后请按要求答题。(6 分) 项目名称 具体内容 所占比例 思想内容 中心、材料、分析 34.2% 层次结构 层次、过渡 20.3% 语言表达 词汇、句子、修辞 40.4% 其他 书写、标点 5.1%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不超过 25 字)(3 分) 答: (2)根据统计结果,请你对今年参加高考的同学提出建议。(不超过 40 字)(3 分) 答: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最近,“中国式”这 3 个字以很高的频率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且看:中国式过 马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中国式接孩子——每到放学时间,全国各地中小学门口,家长们开着各式交通工 具早早就在翘首以待,秩序之嘈杂如集贸市场。 中国式过节——八月十五,有超过 2 万名游客和当地居民聚集在三亚大东海的海 滩上赏月过节,3 公里海滩残留下 50 吨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