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 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 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 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唐 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 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作者:鸥鹭忘机泉2006-12-1711:08回复此发言 2回复:【转贴】浅谈古诗词中月亮的意象 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 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 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 得淋漓尽致。 作者:鸥鹭忘机泉2006-12-1711:09回复此发言 3回复:【转贴】浅谈古诗词中月亮的意象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有人马上会想到与月亮相关的 诗词:“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 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 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这 些诗词虽然写的是同一个物象一一月亮,但是月亮在不同的诗词中其象征意义是各不相同 的。月亮这一意象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是非常丰富的,关于它的诸多象征意义,已有许多 人从文化原型、诗词鉴赏等角度作过许多分析,且成果斐然。拙文则想以中国的古典诗词为 基础,粗略谈谈中国古诗词中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 思乡 思亲 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 “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 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 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唐 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 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作者:鸥鹭忘机泉 2006-12-17 11:08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转贴】浅谈古诗词中月亮的意象 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 (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 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 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 得淋漓尽致。 作者:鸥鹭忘机泉 2006-12-17 11:09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转贴】浅谈古诗词中月亮的意象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有人马上会想到与月亮相关的 诗词:“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 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 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这 些诗词虽然写的是同一个物象——月亮,但是月亮在不同的诗词中其象征意义是各不相同 的。月亮这一意象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是非常丰富的,关于它的诸多象征意义,已有许多 人从文化原型、诗词鉴赏等角度作过许多分析,且成果斐然。拙文则想以中国的古典诗词为 基础,粗略谈谈中国古诗词中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
作者:鸥鹭忘机泉2006-12-1711:09回复此发言 4回复:【转贴】浅谈古诗词中月亮的意象 月亮是美的象征 中华民族历来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感情,月亮成为文学中典型意象和永恒的主题。《诗经·陈 风·月出》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即以月光映衬人物美,可见先秦时期人们已注意到 了月之美。到汉魏六朝,月更成为诗文歌赋的直接描写对象。南朝周祗《月赋》形象地描述 了月的美感:“气融洁而照远,质明润而贞虚,弱不废照,清不激污。”月被赋予高远、润洁 柔和、清幽的审美内涵。而当月与世间山水相结合,便会构成更加清美的景致。谢庄《月赋》 写道:“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秋 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秋月的纯净之美在山水的背景衬托下得到表现的;月亮朦胧柔 和的清辉还有一种化景作用,能赋予山水景物以独特的神韵,陶渊明《闲情赋》云:“月媚 景于云端。”一方面说明月本身是美的,另一方面说高挂云端的明月可以为世间景物增添美 感。写月的诗,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唐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写道:“春江潮水连 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 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 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 浑然只有皎洁的月光存在。北宋词人张先在《青门引》中写道:“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 秋千影”,描绘的是溶溶月光居然把隔墙的秋千影子送过来,令人想象荡秋千的丽人那轻盈 翩跹的身影,微妙地表现出词人怀念情人的心绪。张先《木兰花》中也有:“中庭月色下清 明,无数杨花过无影”,表现清明月色中飘过无数淡若无痕的杨花,将自己内心中浮漾的前 尘旧梦融入这“无影”画面中。这些诗,皆因月如梦似烟般的清澄和恬淡,而被罩上一层模 糊不清的“朦胧色”,也给人们一种朦胧的美感。“新月如眉,让人想起玉阶伫立楚楚动人的 月下佳人,构成一种恬淡婉约的宁静之美;烟月迷蒙,弥漫着难以名状的轻忧淡愁,构成 种朦胧戚楚之美;花月披离,余香袅袅,象征典雅艳丽之美;皓月当空,通脱潇洒,象征着 雄浑高古之美,不尽的象征创造着不尽的月亮审美世界,无数的心灵创造着无数的月亮审美 形象 月亮给人的美感,是高远、润洁、柔和、清幽、纯净的。写月之诗中,月亮意象的出现, 使得全诗的意境立刻变得优美起来。如《春江花月夜》一诗中,春、江、花、月、夜是全诗 的背景,而月亮又是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纽带,贯穿上 下,触处生神。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 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 诗歌形象,构成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 水墨勾勒点染,但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 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全诗的意境是如此优美宁静,可以说,《春江花 月夜》一诗创造的优美意境是空前绝后的。而作为冲淡派大师的王维,其诗作的风格是闲 静、淡、远,其诗作的意境也是十分优美的。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 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此诗意境,不仅如施朴华评价,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诗》) 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 闲自得,外景与内情融为一体。诗人在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和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 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相一致。明月来相照在诗中不仅与“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
作者:鸥鹭忘机泉 2006-12-17 11:09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转贴】浅谈古诗词中月亮的意象 一、月亮是美的象征 中华民族历来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感情,月亮成为文学中典型意象和永恒的主题。《诗经·陈 风·月出》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即以月光映衬人物美,可见先秦时期人们已注意到 了月之美。到汉魏六朝,月更成为诗文歌赋的直接描写对象。南朝周祗《月赋》形象地描述 了月的美感:“气融洁而照远,质明润而贞虚,弱不废照,清不激污。”月被赋予高远、润洁、 柔和、清幽的审美内涵。而当月与世间山水相结合,便会构成更加清美的景致。谢庄《月赋》 写道:“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秋 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秋月的纯净之美在山水的背景衬托下得到表现的;月亮朦胧柔 和的清辉还有一种化景作用,能赋予山水景物以独特的神韵,陶渊明《闲情赋》云:“月媚 景于云端。”一方面说明月本身是美的,另一方面说高挂云端的明月可以为世间景物增添美 感。写月的诗,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唐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写道:“春江潮水连 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 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 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 浑然只有皎洁的月光存在。北宋词人张先在《青门引》中写道:“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 秋千影”,描绘的是溶溶月光居然把隔墙的秋千影子送过来,令人想象荡秋千的丽人那轻盈 翩跹的身影,微妙地表现出词人怀念情人的心绪。张先《木兰花》中也有:“中庭月色下清 明,无数杨花过无影”,表现清明月色中飘过无数淡若无痕的杨花,将自己内心中浮漾的前 尘旧梦融入这“无影”画面中。这些诗,皆因月如梦似烟般的清澄和恬淡,而被罩上一层模 糊不清的“朦胧色”,也给人们一种朦胧的美感。“新月如眉,让人想起玉阶伫立楚楚动人的 月下佳人,构成一种恬淡婉约的宁静之美;烟月迷蒙,弥漫着难以名状的轻忧淡愁,构成一 种朦胧戚楚之美;花月披离,余香袅袅,象征典雅艳丽之美;皓月当空,通脱潇洒,象征着 雄浑高古之美,不尽的象征创造着不尽的月亮审美世界,无数的心灵创造着无数的月亮审美 形象。” 月亮给人的美感,是高远、润洁、柔和、清幽、纯净的。写月之诗中,月亮意象的出现, 使得全诗的意境立刻变得优美起来。如《春江花月夜》一诗中,春、江、花、月、夜是全诗 的背景,而月亮又是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纽带,贯穿上 下,触处生神。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 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 诗歌形象,构成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 水墨勾勒点染,但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 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全诗的意境是如此优美宁静,可以说,《春江花 月夜》一诗创造的优美意境是空前绝后的。而作为冲淡派大师的王维,其诗作的风格是闲、 静、淡、远,其诗作的意境也是十分优美的。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 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此诗意境,不仅如施朴华评价,给人以 “清幽绝俗”(《岘佣说诗》) 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 闲自得,外景与内情融为一体。诗人在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和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 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相一致。明月来相照在诗中不仅与“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
点破暗夜的作用。整首诗的意境之优美,让人有“余音绕梁”之感。 月亮不仅本身给人以美感,而且也象征了女子的美貌。翻阅《诗经》,我们会发现,月亮在 诗中象征了女子的美貌,这从《东方之日》、《月出》中均可以得到印证。其中《东方之日 中以“东方之日”、“东方之月”象征女子的容貌,是富有创造性的。马瑞辰说:“古者喻人 颜色之美,多取譬于日月。”(《毛诗传笺通释》)这对以后的作家和民歌创作都有很大影响。 如宋玉《神女赋》写美女:“其始来也,耀乎白日初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光”,韦 庄有“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名句。尤其值得一提的 是《诗经·陈风·月出》这首诗。它对我国以月喻美人、以月来表达相思之情的诗歌传统具 有开创意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 兮。劳心懂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大绍兮。劳心惨兮!”这是一首月下怀人的情诗 诗中的“皎”、“皓”、“照”都是形容月光皎洁明亮,“僚”、“懰”、“燎”均是形容女性的美 貌。“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毛传》注曰:“妇人有美白皙也”。皎洁的月光使人联想到美 人的白皙明艳,高悬的明月暗示美人的可望而不可及。朱熹在《诗集传第七·陈风之十二》 中评此诗曰:“此亦男女相悦而思念之辞,言月出则皎然矣,佼人则僚然矣,安得见之而舒 窈纠之情乎?是以为之劳心而悄然也。”傅绍良曾指出:“《月出》中的明月,便是诗人抒发 其相思不得、愁闷难遣幽怨之情的自然背景。” 我认为,此时月亮已不仅仅作为背景渲染了,在《诗经》时代,我们的先人已将许多情感 寄托在明月中,月亮象征美、寄托相思,应该说是月亮的传统象征意义。 其实,以月来象征人的美貌,不仅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出现,在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作 品中也有出现,而且,以月喻人还不局限于女性,漂亮的男子也可以用月亮来形容其美丽。 阿拉伯的著名民间神话集《一千零一夜》中就经常出现以月亮来比喻人的美貌。例如《戛梅 禄太子和白都伦公主的故事》中就有:“后来王后怀孕,妊娠期满,生下太子,如同十四晚 上的月儿那样美丽可爱,就取名戛梅禄·审曼。…他那柔和和妩媚的脸蛋,显得格外漂亮, 象十四晚上的月亮那样美丽可爱。……人很漂亮,像月儿一样美丽。” 作者:鸥鹭忘机泉2006-12-1711:09回复此发言 6回复:【转贴】浅谈古诗词中月亮的意象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 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 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 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 《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 “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 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 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 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 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 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
点破暗夜的作用。整首诗的意境之优美,让人有“余音绕梁”之感。 月亮不仅本身给人以美感,而且也象征了女子的美貌。翻阅《诗经》,我们会发现,月亮在 诗中象征了女子的美貌,这从《东方之日》、《月出》中均可以得到印证。其中《东方之日》 中以“东方之日”、“东方之月”象征女子的容貌,是富有创造性的。马瑞辰说:“古者喻人 颜色之美,多取譬于日月。”(《毛诗传笺通释》)这对以后的作家和民歌创作都有很大影响。 如宋玉《神女赋》写美女:“其始来也,耀乎白日初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光”,韦 庄有“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名句。尤其值得一提的 是《诗经·陈风·月出》这首诗。它对我国以月喻美人、以月来表达相思之情的诗歌传统具 有开创意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 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大绍兮。劳心惨兮!”这是一首月下怀人的情诗。 诗中的“皎”、“皓”、“照”都是形容月光皎洁明亮,“僚”、“懰”、“燎”均是形容女性的美 貌。“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毛传》注曰: “妇人有美白皙也”。皎洁的月光使人联想到美 人的白皙明艳,高悬的明月暗示美人的可望而不可及。朱熹在《诗集传第七·陈风之十二》 中评此诗曰:“此亦男女相悦而思念之辞,言月出则皎然矣,佼人则僚然矣,安得见之而舒 窈纠之情乎?是以为之劳心而悄然也。”傅绍良曾指出:“《月出》中的明月,便是诗人抒发 其相思不得、愁闷难遣幽怨之情的自然背景。” 我认为,此时月亮已不仅仅作为背景渲染了,在《诗经》时代,我们的先人已将许多情感 寄托在明月中,月亮象征美、寄托相思,应该说是月亮的传统象征意义。 其实,以月来象征人的美貌,不仅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出现,在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作 品中也有出现,而且,以月喻人还不局限于女性,漂亮的男子也可以用月亮来形容其美丽。 阿拉伯的著名民间神话集《一千零一夜》中就经常出现以月亮来比喻人的美貌。例如《戛梅 禄太子和白都伦公主的故事》中就有:“后来王后怀孕,妊娠期满,生下太子,如同十四晚 上的月儿那样美丽可爱,就取名戛梅禄·审曼。……他那柔和和妩媚的脸蛋,显得格外漂亮, 象十四晚上的月亮那样美丽可爱。……人很漂亮,像月儿一样美丽。” 作者:鸥鹭忘机泉 2006-12-17 11:09 回复此发言 -------------------------------------------------------------------------------- 6 回复:【转贴】浅谈古诗词中月亮的意象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 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 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 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 《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 “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 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 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 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 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 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
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 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 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 慢》)等 杜鹃鸟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 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 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 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 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 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 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 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 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 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 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 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晩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 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髙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 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 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 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 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 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 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 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 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 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 (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作者:鸥鹭忘机泉2006-12-1711:35回复此发言 7回复:【转贴】浅谈古诗词中月亮的意象 另外还有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鸳鸯,指 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丁香, 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等等
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 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 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 慢》)等。 杜鹃鸟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 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 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 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 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 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 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 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 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 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 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 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 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 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 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 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 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 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 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 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 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 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 (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作者:鸥鹭忘机泉 2006-12-17 11:35 回复此发言 -------------------------------------------------------------------------------- 7 回复:【转贴】浅谈古诗词中月亮的意象 另外还有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鸳鸯,指 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丁香, 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等等
当然,一个意象有时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以上笔者介绍的只是它们最常见的一种。熟知 这些意象的寓意,对备考2003年高考是极有意义的。 中学古典诗词中的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 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的重点。本文拟就几种最常见的 意象进行解读。 “柳”的意象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 愁的深刻程度。 “燕”的意象 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展示了词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 思之情。 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 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 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四、“月”的意象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 还”的悲壮雄浑。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 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 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对古典诗词中的意象进行多维解读,实际上就是对诗词的内涵 进行挖掘。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类整理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 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 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 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 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 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
当然,一个意象有时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以上笔者介绍的只是它们最常见的一种。熟知 这些意象的寓意,对备考 2003 年高考是极有意义的。 中学古典诗词中的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 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的重点。本文拟就几种最常见的 意象进行解读。 一、“柳”的意象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 愁的深刻程度。 二、“燕”的意象 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展示了词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 思之情。 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 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三、“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 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四、“月”的意象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 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 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 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对古典诗词中的意象进行多维解读,实际上就是对诗词的内涵 进行挖掘。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类整理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 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 “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 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 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 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
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 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主要有 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竹:气节积极向上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杨 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作者:鸥鹭忘机泉2006-12-1711:35回复此发言 8回复:【转贴】浅谈古诗词中月亮的意象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 《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 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桕有本性。”诗人以此句 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 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 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 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 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 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 照《声声慢》)等 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 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 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高洁脱俗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 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 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 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 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 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 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 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
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 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主要有 1、 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 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作者:鸥鹭忘机泉 2006-12-17 11:35 回复此发言 -------------------------------------------------------------------------------- 8 回复:【转贴】浅谈古诗词中月亮的意象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 《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 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 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 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 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 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 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 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 照《声声慢》)等。 2、 花草类: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 美好 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 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 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 高洁 脱俗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 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 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 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 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 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 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 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
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 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 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 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 《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 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 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 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 “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 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 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 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作者:鸥鹭忘机泉2006-12-1711:35回复此发言 9回复:【转贴】浅谈古诗词中月亮的意象 3、动物类 猿猴: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鸿鸽::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沙鸥:飘零伤感鸟:象征自由 莼〔chu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 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庄周梦蝶:语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 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 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 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 周蝴蝶两俱空。”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鸿雁:书信一一对亲人的思念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慼。如隋人 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 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 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λ、“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 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 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
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 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 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 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 《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 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 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 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 “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 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 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 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作者:鸥鹭忘机泉 2006-12-17 11:35 回复此发言 -------------------------------------------------------------------------------- 9 回复:【转贴】浅谈古诗词中月亮的意象 3、动物类 猿猴:哀伤 凄厉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鸿鸽::理想 追求 鱼:自由 惬意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哀伤 沙鸥:飘零 伤感 鸟:象征自由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 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庄周梦蝶:语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 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 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 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 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 周蝴蝶两俱空。” (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 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 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 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 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 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
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鷓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 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 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晩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 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 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深。”〔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 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晩,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慘惨戚戚” 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 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古诗词中“燕子”意象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 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 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 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 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 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 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 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极硏尽态,形神俱似。春天明 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 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 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作者:鸥鹭忘机泉2006-12-1711:35回复此发言 10回复:【转贴】浅谈古诗词中月亮的意象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 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 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 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 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 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 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淸·《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 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 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 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还有宴殊的“无
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 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 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 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 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深。”〔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 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 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 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古诗词中“燕子”意象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 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 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 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 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 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 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 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极研尽态,形神俱似。春天明 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 “笙 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 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 (《水仙子》)之凄惶。 作者:鸥鹭忘机泉 2006-12-17 11:35 回复此发言 -------------------------------------------------------------------------------- 10 回复:【转贴】浅谈古诗词中月亮的意象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 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 (《诗经·谷风》),“燕 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 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 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 惆怅嫉妒,有了 “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 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 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 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 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还有宴殊的“无
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 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 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 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 陵驿》)。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 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 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 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 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 夫妻相会。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 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 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 泪下。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 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 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 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见又别, 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 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 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4、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作者:鸥鹭忘机泉2006-12-1711:35回复此发言 l1回复:【转贴】浅谈古诗词中月亮的意象 云:游子飘泊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 友人》)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天晴:欢愉光明金风:秋风
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 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 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 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 陵驿》)。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 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 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 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 “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 夫妻相会。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 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 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 泪下。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 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 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 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见又别, “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 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 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4、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辽阔 力量 深邃 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 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 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 欢愉 希望 东风:春天 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作者:鸥鹭忘机泉 2006-12-17 11:35 回复此发言 -------------------------------------------------------------------------------- 11 回复:【转贴】浅谈古诗词中月亮的意象 云:游子 飘泊 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 友人》)。 天阴:压抑 愁苦 寂寞 天晴:欢愉 光明 金风:秋风
“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 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5、器物类玉:高洁地重游脱俗 珍珠:美丽无瑕簪缨(冠)}:官位名望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西楼小楼:闺怨之情;丝竹:音乐:汗青:史册;须眉:男子;巾帼:妇女:桑梓:故乡; 轩辕:祖国;三尺:法律;寸管:笔;青鸟:信使 船:兰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檣撸(借代大船、战船)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例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 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 随侯珠与和氏璧),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之马,建翠风 之旗,树灵鼍(tuo,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 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 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 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 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 之感也非常强烈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 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 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巨大转变,晚年在四川、湖南一带漂泊达1l年之 久,最后病死于自潭州赴岳州的一条小船上。船是他晚年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他最终 的归宿。他在诗中反复写到“船”意象,“危樯独夜舟”“老病有孤舟”,船是诗人漂泊身世 的象征和写照。 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写下了《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觳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这种思想的 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泛不系之舟”,却成为颇具吸 引力的人生理想: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眺饯别校书叔云》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晩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韦诗描写春花、春草舂树春鸟春潮舂雨等眀丽的景象,用一系列繁密景物烘托出“野渡无 人舟自横”的中心意象,既是写实化描写,又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化表现。 6、颜色类白:纯洁无暇丧事 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绿:希望活力和平
“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 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5、器物类 玉:高洁 地重游 脱俗 珍珠:美丽 无瑕 簪缨 (冠):官位 名望 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西楼小楼:闺怨之情;丝竹:音乐;汗青:史册;须眉:男子;巾帼:妇女;桑梓:故乡; 轩辕:祖国;三尺:法律;寸管:笔;青鸟:信使 船:兰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樯撸(借代大船、战船)。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例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 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 随侯珠与和氏璧),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 (骏马名)之马,建翠风 之旗,树灵鼍(tuó,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 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后来就以 “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 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 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 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 之感也非常强烈: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 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 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巨大转变,晚年在四川、湖南一带漂泊达 11 年之 久,最后病死于自潭州赴岳州的一条小船上。船是他晚年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他最终 的归宿。他在诗中反复写到“船”意象,“危樯独夜舟”“老病有孤舟”,船是诗人漂泊身世 的象征和写照。 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写下了《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这种思想的 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泛不系之舟”,却成为颇具吸 引力的人生理想: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眺饯别校书叔云》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韦诗描写春花、春草春树春鸟春潮春雨等明丽的景象,用一系列繁密景物烘托出“野渡无 人舟自横”的中心意象,既是写实化描写,又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化表现。 6、颜色类 白:纯洁 无暇 丧事 红:热情奔放 青春 喜事 绿:希望 活力 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