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教学设计 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和特点 2.知道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和地壳、地幔、地核的界线及主要特点 3.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其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自主学习 1.地球的内部圈层 速度(km/s) OOO 2000 滏 3000 4000 km D 5000 6000 (1)划分依据:地震波① 的变化。 a.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类型 传播速度 能通过的介质 共性 A表示横波较② 固体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 B表示纵波较③ 变化 b.不连续面及波速变化 波速 代码 名称 深度 B波 地面下平均33千米 传播速度⑥ 处(指大陆部分) 传播速度 古登堡界面 地下2900千米处⑦ 突然 (2)C以上为⑨ C、D之间为⑩ D以内为① (由E①和F03组成) (3)岩石圈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⑩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岩石圈 2.地球的外部圈层(见右图) (1)A⑤: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教学设计 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和特点。 2.知道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和地壳、地幔、地核的界线及主要特点。 3.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其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自主学习: 1.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①__________的变化。 a.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类型 传播速度 能通过的介质 共性 A 表示横波 较②____ 固体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 B 表示纵波 较③____ ④______________ 变化 b.不连续面及波速变化 代码 名称 深度 波速 A 波 B 波 C ⑤________ 地面下平均 33 千米 处(指大陆部分) 传播速度⑥____________ D 古登堡界面 地下 2 900 千米处 ⑦________ 传播速度 突然 ⑧____ (2)C 以上为⑨______,C、D 之间为⑩______,D 以内为⑪ ______(由 E⑫______和 F⑬______组成)。 (3)岩石圈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⑭______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2.地球的外部圈层(见右图) (1)A⑮________: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
(2)B①: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⑩8但不规则的圈层 (3)C⑩g9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 的底部、 的全部和6 的上部。 【问题思考】 1.有人用“半熟的鸡蛋”形象地比喻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你认为合理吗? 2.地壳、地幔、岩石圈、软流层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为什么说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三课堂活动 探究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华网北京2008年8月12日电:我国渤海湾黄河口凹陷处发现了一个新的油气田,标 志着我国在这一区域的勘探工作获得了新的进展。该新油气田的成功发现,进一步展示了黄 河口凹陷处的勘探潜力,对渤海湾油气资源的产储量规模的稳步提升发挥更大作用。 地震波被称为“照亮地球内部的明灯”。人们对地球内部的构造及其物理状态的认识, 主要是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1)为什么能根据地震波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 (2)想一想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反思归纳】 列表比较地球内部圈层 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km ①由 组成的坚硬 地壳 ②厚度不均,大洋部 奠霍界 上地 平均17-上 長上场 可能为 古登堡界面 2900 外核 5150 度,压力和 内核 6370
⑯________。 (2)B⑰________: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⑱________但不规则的圈层。 (3)C⑲____________: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⑳________的底部、 ○21 ______的全部和○22 ________的上部。 【问题思考】 1.有人用“半熟的鸡蛋”形象地比喻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你认为合理吗? 2.地壳、地幔、岩石圈、软流层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为什么说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三.课堂活动: 探究点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华网北京 2008 年 8 月 12 日电:我国渤海湾黄河口凹陷处发现了一个新的油气田,标 志着我国在这一区域的勘探工作获得了新的进展。该新油气田的成功发现,进一步展示了黄 河口凹陷处的勘探潜力,对渤海湾油气资源的产储量规模的稳步提升发挥更大作用。 地震波被称为“照亮地球内部的明灯”。人们对地球内部的构造及其物理状态的认识, 主要是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1)为什么能根据地震波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 (2)想一想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反思归纳】 列表比较地球内部圈层
探究点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生物圈是地球圈层构造中的一个特殊圈层,与其他圈层相比,有哪些不同? 【反思归纳】列表比较地球的外部圈层 外部 概念 组成 其他 圈层 气体及其中的悬浮物,即 气 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水汽和固体厚度200300千米 杂质 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 水圈 连续但不规则 但不规则的圈层 生物水等 分布于岩石圈上部、大气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 圈底部和 境的总称 非生物环境 的圈层 四巩固练习 、选择题 (2011南京质检)北京时间2009年2月12日1时34分,在印度尼西亚塔劳群岛(北纬3.9 度,东经126.6度)发生里氏72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0千米,震中100千米范围内无较大 城市。据此回答1~2题。 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2.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核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壳 3.为了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图中的A、B、C、D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 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地点是 刚果盆地 墨西哥
探究点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 生物圈是地球圈层构造中的一个特殊圈层,与其他圈层相比,有哪些不同? 【反思归纳】 列表比较地球的外部圈层 外部 圈层 概念 组成 其他 大 气 圈 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气体及其中的悬浮物,即 __________、水汽和固体 杂质 厚度 2 000~3 000 千米 水圈 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 但不规则的圈层 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 生物水等 连续但不规则 生 物 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 境的总称 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 非生物环境 分布于岩石圈上部、大气 圈底部和______中;最 ______的圈层 四.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2011·南京质检)北京时间 2009 年 2 月 12 日 1 时 34 分,在印度尼西亚塔劳群岛(北纬 3.9 度,东经 126.6 度)发生里氏 7.2 级地震,震源深度约 30 千米,震中 100 千米范围内无较大 城市。据此回答 1~2 题。 1.地震波横波(S 波)和纵波(P 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 A.S 波、P 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B.S 波完全消失,P 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C.S 波、P 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D.P 波完全消失,S 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2.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 A.地核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壳 3.为了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图中的 A、B、C、D 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 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地点是 ( )
4.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 B.位于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 C.位于地面以下,上地幔以上 D.位于地面以下,软流层以上 5.2010年3月以来,冰岛发生了大规模火山喷发。此次火山喷发出大量炽热的岩浆 这些物质可能来源于 岩石圈 B.地壳 C.下地幔 软流层 (2011·铜陵模拟)中国经济信息网2008年3月25日电: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12000米超深钻机日前在川西海相科学探索井(四川省绵竹市孝德镇)川科1井上安装调试成 功,并正式投入使用。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6~7题。 6.此次科学钻井的最大深度位于 A.地幔 B.地壳 C.地核 D.软流层 7.大陆科学钻井工程的实施,被称为“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 A.我们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成果是通过直接观测得到的 B.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地球内部的认识大多是通过地球物理等间接方法获得的 C.大陆科学钻井工程可以揭示整个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 D.科学钻井并不能有效地监测某些地震活动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8~9题。 38) 8.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 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 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 9.图中M和N所对应的地形区分别是 A.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 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汾河谷地 D.四川盆地、大别山区 10.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 有石油的是
4.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位于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 B.位于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 C.位于地面以下,上地幔以上 D.位于地面以下,软流层以上 5.2010 年 3 月以来,冰岛发生了大规模火山喷发。此次火山喷发出大量炽热的岩浆, 这些物质可能来源于 ( ) A.岩石圈 B.地壳 C.下地幔 D.软流层 (2011·铜陵模拟)中国经济信息网 2008 年 3 月 25 日电: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12 000 米超深钻机日前在川西海相科学探索井(四川省绵竹市孝德镇)川科 1 井上安装调试成 功,并正式投入使用。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6~7 题。 6.此次科学钻井的最大深度位于 ( ) A.地幔 B.地壳 C.地核 D.软流层 7.大陆科学钻井工程的实施,被称为“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 ) A.我们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成果是通过直接观测得到的 B.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地球内部的认识大多是通过地球物理等间接方法获得的 C.大陆科学钻井工程可以揭示整个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 D.科学钻井并不能有效地监测某些地震活动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 8~9 题。 8.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 ) 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 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 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 9.图中 M 和 N 所对应的地形区分别是 ( ) A.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 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汾河谷地 D.四川盆地、大别山区 10.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 有石油的是 ( )
波速度地读速度地改速度地露该速度 地壳深度 地壳深度 地壳深度 地壳深度 图例:横波 11.若图中a是d的一部分,a和b组成c,则图中a、b、c可分别表示的概念是() d A.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地壳、岩石圈 B.上地幔、下地幔、地幔 C.外核、内核、地核 D.地壳、地幔、地核 读“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回答12~15题。 12.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3.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A.生物圈 B.水圈 C.岩石圈 D.地壳 14.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A.瀑布 B.岩石 C.树木花草 大气 15.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综合题 16.读“地球内部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A.① B.② C.③ D.④ 11.若图中 a 是 d 的一部分,a 和 b 组成 c,则图中 a、b、c 可分别表示的概念是( ) A.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地壳、岩石圈 B.上地幔、下地幔、地幔 C.外核、内核、地核 D.地壳、地幔、地核 读“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回答 12~15 题。 12.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 A.2 个 B.3 个 C.4 个 D.5 个 13.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 ) A.生物圈 B.水圈 C.岩石圈 D.地壳 14.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 ) A.瀑布 B.岩石 C.树木花草 D.大气 15.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二、综合题 16.读“地球内部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深度(km 400J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和B是 A和B+C是 D是 D+E是 的一部分 (2)不连续界面F是 (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会发生什么变化? (4)A和B为什么厚度不均? 1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励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发生66级地震团 四职难6.6级地震 时596 自 北纬29.6度 (1)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 来地震波的是() A.当雄B.成都C.上海D.北京 (2)此次地震,拉萨有轻微震感,理论上拉萨居民感觉到() A.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只左右摇晃 D.只上下颠簸 (3)西藏是我国地震多发地区,原因是 (4)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我们要了解西藏地区地球各圈层物质组成和结 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 其研究原理是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 和 B 是______,A 和 B+C 是________,D 是________,C +D+E 是________的一部分。 (2)不连续界面 F 是________。 (3)地震波在经过 F 时速度会发生什么变化? (4)A 和 B 为什么厚度不均? 1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 来地震波的是( ) A.当雄 B.成都 C.上海 D.北京 (2)此次地震,拉萨有轻微震感,理论上拉萨居民感觉到( ) A.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只左右摇晃 D.只上下颠簸 (3)西藏是我国地震多发地区,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我们要了解西藏地区地球各圈层物质组成和结 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________,其研究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