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可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 它们以地心为共同球心,形成同心圈层,这是地球结构的最大特征。本节教材内容由两个目来完成:第 一目“地球的内部圈层”,目前人类对其研究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地震波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特点 是本节教学的难点;第二目“地球的外部圈层”,与人类关系密切,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这里简单 介绍了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范围、组成和总体特点,从物质形态、空间分布、相互关系等方面认识 地球的外部圈层。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初步建立地理环境的整体概念 《课标》内容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这里的行为动词是“说出”,故要求较低,对于各圈层不要求展开深入了解,学习中应抓其主要 特点及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内容。 省学科《指导意见》内容 基本要求 了解地球的内部和外部的圈层结构 (会考要求)2、了解各圈层的特点和划分依据。 发展要求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述地球各圈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课标三维定向: 1、了解地震波及其传播特点和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界线、厚度、物质组成和 知识与技能状态 2、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说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对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 1、能借助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说出划分地球内部」 过程与方法/个圈层的主要依据和主要界面,并分析说明界面附近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特征 2、学会绘制简单的地球圈层示意图 情感态度进一步认识地球结构的复杂性,瀲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动机和兴趣,逐步养成 与价值观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的求真求实态度。 学习重点地球圈层结构的划分和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学习难点地震波随所通过物质性质的变化而改变速度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经验,当你拿起一个瓷碗或瓦罐想要检验有没有裂纹时 只要轻轻一敲,便能从它发出的声音判断是否完好:同样的方法也可以检验出西瓜是生还是熟:装在密 封小盒子里的物品,我们可以通过摇、拍、称重等,听其声、测其重 那么,人类生活了二三百万年的地球,我们用什么方法了解其内部的结构和物质组成呢? 有人说,我们向地心挖洞,把地球对直挖通,不就可以到达地球的另一端了嘛。 然而,这却是不可能的。因为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孔(12262米)也仅为地球半径的1/500,所以 人类对地球内部的认识还是很不准确的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从火山喷发出来的物质中了解到地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同时利用地震 波揭示了地球内部的许多秘密 板书:一、地球的内部结构 问题导航: (1)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有哪两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2)地球内部圈层是如何划分的?主要分为哪几个圈层? (3)何为地壳?请说出地壳的厚度、物质组成和结构特点 (4)何为软流层?请说出岩石圈的范围 (5)比较地幔和地核的组成物质和结构特点有什么不同? 点拨: /3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 1 - / 3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可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 它们以地心为共同球心,形成同心圈层,这是地球结构的最大特征。本节教材内容由两个目来完成:第 一目“地球的内部圈层”,目前人类对其研究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地震波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特点 是本节教学的难点;第二目“地球的外部圈层”,与人类关系密切,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这里简单 介绍了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范围、组成和总体特点,从物质形态、空间分布、相互关系等方面认识 地球的外部圈层。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初步建立地理环境的整体概念。 《课标》内容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这里的行为动词是“说出”,故要求较低,对于各圈层不要求展开深入了解,学习中应抓其主要 特点及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内容。 省学科《指导意见》内容: 基本要求 (会考要求) 1、了解地球的内部和外部的圈层结构。 2、了解各圈层的特点和划分依据。 发展要求 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述地球各圈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课标三维定向: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震波及其传播特点和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界线、厚度、物质组成和 状态。 2、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说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对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能借助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说出划分地球内部三 个圈层的主要依据和主要界面,并分析说明界面附近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特征; 2、学会绘制简单的地球圈层示意图。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进一步认识地球结构的复杂性,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动机和兴趣,逐步养成 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的求真求实态度。 学习重点 地球圈层结构的划分和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学习难点 地震波随所通过物质性质的变化而改变速度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经验,当你拿起一个瓷碗或瓦罐想要检验有没有裂纹时, 只要轻轻一敲,便能从它发出的声音判断是否完好;同样的方法也可以检验出西瓜是生还是熟;装在密 封小盒子里的物品,我们可以通过摇、拍、称重等,听其声、测其重。 那么,人类生活了二三百万年的地球,我们用什么方法了解其内部的结构和物质组成呢? 有人说,我们向地心挖洞,把地球对直挖通,不就可以到达地球的另一端了嘛。 然而,这却是不可能的。因为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孔(12262 米)也仅为地球半径的 1/500,所以 人类对地球内部的认识还是很不准确的。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从火山喷发出来的物质中了解到地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同时利用地震 波揭示了地球内部的许多秘密。 板书:一、地球的内部结构 问题导航: ⑴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有哪两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⑵地球内部圈层是如何划分的?主要分为哪几个圈层? ⑶何为地壳?请说出地壳的厚度、物质组成和结构特点。 ⑷何为软流层?请说出岩石圈的范围。 ⑸比较地幔和地核的组成物质和结构特点有什么不同? 点拨: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实例感悟:将左手放在桌子上,用右手敲击桌子,你会有哪些感受? 桌子受到冲击产生弹性振动,耳朵听到声音,左手感觉到桌子的振动。地震波也是一种弹性波,它 有纵波和横波之分 说明:简单说来,横波是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纵波是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 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的波,如压缩弹簧放手后的振动。 地震波类型 传播速度 通过的物质状态 纵波 三态物质 横波 慢 只是固态 思考:在海上的船员,发生海底地震时,感觉是什么样的呢?(只有纵波影响)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在遇到不同的介质时其传播速度会出现突 然的变化或消失的现象 课本图1-21,反映了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与其 通过的介质性质密切相关:若介质是均质体,地震波则匀速传播:介质发生变化,地震波传播速度随之 变化。尤其是在地震波通过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物质的分界面时,波速会发生突然变化,出现地震波传 播的不连续面 图中,存在着多个不连续面。如 地震波在传到地下大约33千米处有折射现象发生,由前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发现,他认 为,这里就是地壳和地壳下面不同物质的分界面,后来为了纪念他,将这个面命名为“莫霍面”。 2900千米之处横波突然消失,这里被作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有人认为其内部物质形态可能是 液态,这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物质状态”,成分以重金属铁、镍为主。但也有人有 不同的看法。 激励探究:结合图1.21的有关信息,小组内合作完成表格要求 地壳圈层结构不连续面深度地震波速变化 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地壳 上地慢/莫霍面 由岩石组成,厚度不均 17 地幔下地慢上古登堡面 900 纵波和横波速度加快上部由岩石组成,密度较 大,有软流层 外核 纵波速度突然减慢,外核可能为液态或熔融 地核 5150 横波消失状态,内核可能是固态 提醒:(1)地壳和岩石圈的范围不同。岩石圈指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2)重点掌握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点。(厚度不均,Si-A1l层的不连续分布) 关于软流层:这里的物质从总体上看仍是固态的。但波速在此有所降低,说明该层的物质较岩石要 软要热些,这里硬软的差异是冷热的必然结果。所谓“热些”是说物质温度比较接近其熔点,虽未熔化, 但其可塑性和活动性却大大增强了,所以也有人把软流层的物质状态说成是具有可塑性的固体。 引导思考:同学们讨论的气氛很热烈,能比较完整的综合了我们所要掌握的知识。但是现在我还有两个 问题亟待大家解决 能用鸡蛋的结构说明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吗? 2、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除了我们对地震波的研究外,你认为还有没有别的途径? 承转:地球的圈层结构可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它们以地心为共同球心,形成同心圈层,这是 地球结构的最大特征 板书:二、地球的外部结构 地球表层以外的自然界可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1、人类主要生活在大气圈(对流层)的底层,大气圈对人类的意义何在呢 2、联系生活和实际,说一说水有哪些类型? 请简要说明生物圈的特殊性 外部圈层概念 /3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 2 - / 3 实例感悟:将左手放在桌子上,用右手敲击桌子,你会有哪些感受? 桌子受到冲击产生弹性振动,耳朵听到声音,左手感觉到桌子的振动。地震波也是一种弹性波,它 有纵波和横波之分。 说明:简单说来,横波是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纵波是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 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的波,如压缩弹簧放手后的振动。 地震波类型 传播速度 通过的物质状态 纵波 快 三态物质 横波 慢 只是固态 思考:在海上的船员,发生海底地震时,感觉是什么样的呢?(只有纵波影响)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在遇到不同的介质时其传播速度会出现突 然的变化或消失的现象。 课本图 1-21,反映了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与其 通过的介质性质密切相关:若介质是均质体,地震波则匀速传播;介质发生变化,地震波传播速度随之 变化。尤其是在地震波通过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物质的分界面时,波速会发生突然变化,出现地震波传 播的不连续面。 图中,存在着多个不连续面。如: 地震波在传到地下大约 33 千米处有折射现象发生,由前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发现,他认 为,这里就是地壳和地壳下面不同物质的分界面,后来为了纪念他,将这个面命名为“莫霍面”。 2900 千米之处横波突然消失,这里被作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有人认为其内部物质形态可能是 液态,这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物质状态”,成分以重金属铁、镍为主。但也有人有 不同的看法。 激励探究:结合图 1.21 的有关信息,小组内合作完成表格要求。 地壳圈层结构 不连续面 深度 地震波速变化 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地壳 莫霍面 古登堡面 17 900 2900 5150 纵波和横波速度加快 纵波速度突然减慢, 横波消失 由岩石组成,厚度不均 地幔 上地幔 上部由岩石组成,密度较 下地幔 大,有软流层 地核 外核 外核可能为液态或熔融 内核 状态,内核可能是固态 提醒:⑴地壳和岩石圈的范围不同。岩石圈指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⑵重点掌握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点。(厚度不均,Si-Al 层的不连续分布) 关于软流层:这里的物质从总体上看仍是固态的。但波速在此有所降低,说明该层的物质较岩石要 软要热些,这里硬软的差异是冷热的必然结果。所谓“热些”是说物质温度比较接近其熔点,虽未熔化, 但其可塑性和活动性却大大增强了,所以也有人把软流层的物质状态说成是具有可塑性的固体。 引导思考:同学们讨论的气氛很热烈,能比较完整的综合了我们所要掌握的知识。但是现在我还有两个 问题亟待大家解决: 1、能用鸡蛋的结构说明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吗? 2、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除了我们对地震波的研究外,你认为还有没有别的途径? 承转:地球的圈层结构可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它们以地心为共同球心,形成同心圈层,这是 地球结构的最大特征。 板书:二、地球的外部结构 地球表层以外的自然界可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1、人类主要生活在大气圈(对流层)的底层,大气圈对人类的意义何在呢? 2、联系生活和实际,说一说水有哪些类型? 3、请简要说明生物圈的特殊性。 外部圈层 概 念 组 成 其 他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气体和悬浮物,主|是地球自然环境的 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要成分是氮和氧重要组成部分 水圈 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地表水、地下水、 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大气水、生物水等/处于不断地循环运动之中 地球表层所有生物及其 生物圈与水圈、大气圈 生物圈 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 分布空间的总称 影响 大气圈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大气圈自地面向高空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三个层 次。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一般把20003000千米的高空,作为地球大气的上界 水是生命之源。从离地球数万千米的高空看地球,可以看到地球大气圈中水汽形成的白云和覆盖地 球大部分的蓝色海洋,它使地球成为一颗“蓝色的行星”。如果这个地球没有固体部分的起伏,那么全 球将被深达2600米的水层所均匀覆盖。 生物圈是地球上一个最为特殊的圈层,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生物圈是有生命存在的圈层,而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是无机环境 ②生物圈的范围与其他圈层不一样,它的范围包容了大气圈的底层、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即与其他圈层交错分布,其界线不像其他圈层那样分明 ③生物圈不仅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生物还包括生物赖以生存的无机环境。故其组成与其他三个圈层相 比最为复杂 重点回顾: 波两面三层(地震波及特点、两个界面及三个圈层); 地壳的结构特点(厚度、物质组成、结构特点) 地壳和岩石圈的区别 板书设计: 大气圈 外部圖层H冰圈 生物圈 四大圈层 球的圈层结构 地壳 岩石圈 莫霍界面]」(教流层以上) 内部圈层」[地幔 古登堡界面 地核 3-/3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 3 - / 3 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 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 气体和悬浮物,主 要成分是氮和氧 是地球自然环境的 重要组成部分 水圈 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 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地表水、地下水、 大气水、生物水等 处于不断地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 地球表层所有生物及其 分布空间的总称 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生物圈与水圈、大气圈 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 影响 大气圈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大气圈自地面向高空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三个层 次。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一般把 2000-3000 千米的高空,作为地球大气的上界。 水是生命之源。从离地球数万千米的高空看地球,可以看到地球大气圈中水汽形成的白云和覆盖地 球大部分的蓝色海洋,它使地球成为一颗“蓝色的行星”。如果这个地球没有固体部分的起伏,那么全 球将被深达 2600 米的水层所均匀覆盖。 生物圈是地球上一个最为特殊的圈层,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生物圈是有生命存在的圈层,而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是无机环境; ②生物圈的范围与其他圈层不一样,它的范围包容了大气圈的底层、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即与其他圈层交错分布,其界线不像其他圈层那样分明; ③生物圈不仅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生物还包括生物赖以生存的无机环境。故其组成与其他三个圈层相 比最为复杂。 重点回顾: 一波两面三层(地震波及特点、两个界面及三个圈层); 地壳的结构特点(厚度、物质组成、结构特点); 地壳和岩石圈的区别。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