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ADAS分析 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价格水平的决定理论 宏观短期均衡所决定的变量 ▲宏观短期均衡的调整过程 ▲财政政策对甜均衡变量的影响: ▲财政政策在三大模型中的效力比较 ▲货币政策对短期均衡变量的影响 财政和货币政策对均衡变量变化的比较; ▲相机抉择的宏观稳定政策: 财政、货和由政策谁优谁劣及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组织 ▲利用AD-AS解释现实经济生活 ▲AD一AS模型的长期均衡; ▲总需求变化对长期均衡的影响: ▲短期总供给变化对长期均衡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安排: 10.1AD_AS模型的短期均衡 、价格水平的决定 AD一AS模型的首要职能便是研究价格水平的决定。图10.1介绍了价格水平的形成过 程 宏观经济学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定理就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价格总水 平之上,如果总需求量大于总供给量,价格水平有上升的趋势:在另一价格水平上,如果总 供给量大于总需求量,价格水平有下降的压力,直至实现均衡价格。此时,总需求量等于总 供给量。我们称之为“宏观价格定理”。 根据上述重要定理,当P=Po时,AD>AS,价格水平上升;当P=P1时,AS>AD,价格 水平下降,只有当P=PE时,AD=AS,实现了宏观均衡。PE为均衡价格水平,YE为均衡国 内生产总值。参见图10.1 、宏观短期均衡 AD曲线上的任何一点均代表着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出清,而短期AS曲线上的 任意一点并不一定代表着劳动力市场实现了均衡。确切地说,短期AS曲线只有一点才隐含 着劳动力市场出清,这就是短期AS曲线与充分就业产量曲线的交点。在图102中,该交点 为B点。 如果AD2曲线经过B点,那么,B点就代表了三重市场的(短期)均衡。第一,B点 为AS和YF的交点,劳动力市场实现了充分就业均衡,第二,B点在AD2曲线之上,它代 表了商品和货币两重市场的均衡。因此,三重市场均衡是指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力市 场的同时均衡。 图102AS和充分就业 YF和YL分别代表充分就业量和极限产量,B点隐含了劳动力市场均衡,而在A点 劳动力市场出现失业,C点代表着劳动力过度就业。 如果AD1曲线与AS相交于A点,那么,A点代表了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但
第十章 AD—AS 分析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价格水平的决定理论; ▲宏观短期均衡所决定的变量; ▲宏观短期均衡的调整过程; ▲财政政策对甜均衡变量的影响; ▲财政政策在三大模型中的效力比较; ▲货币政策对短期均衡变量的影响; ▲财政和货币政策对均衡变量变化的比较; ▲相机抉择的宏观稳定政策; ▲财政、货和由政策谁优谁劣及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组织; ▲利用 AD—AS 解释现实经济生活; ▲AD—AS 模型的长期均衡; ▲总需求变化对长期均衡的影响; ▲短期总供给变化对长期均衡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安排: 10.1 AD—AS 模型的短期均衡 一、价格水平的决定 AD—AS 模型的首要职能便是研究价格水平的决定。图 10.1 介绍了价格水平的形成过 程。 宏观经济学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定理就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价格总水 平之上,如果总需求量大于总供给量,价格水平有上升的趋势;在另一价格水平上,如果总 供给量大于总需求量,价格水平有下降的压力,直至实现均衡价格。此时,总需求量等于总 供给量。我们称之为“宏观价格定理”。 根据上述重要定理,当 P=P0 时,AD>AS,价格水平上升;当 P=P1 时,AS>AD,价格 水平下降,只有当 P=PE 时,AD=AS,实现了宏观均衡。PE 为均衡价格水平,YE 为均衡国 内生产总值。参见图 10.1。 二、宏观短期均衡 AD 曲线上的任何一点均代表着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出清,而短期 AS 曲线上的 任意一点并不一定代表着劳动力市场实现了均衡。确切地说,短期 AS 曲线只有一点才隐含 着劳动力市场出清,这就是短期 AS 曲线与充分就业产量曲线的交点。在图 10.2 中,该交点 为 B 点。 如果 AD2 曲线经过 B 点,那么,B 点就代表了三重市场的(短期)均衡。第一,B 点 为 AS 和 YF的交点,劳动力市场实现了充分就业均衡,第二,B 点在 AD2 曲线之上,它代 表了商品和货币两重市场的均衡。因此,三重市场均衡是指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力市 场的同时均衡。 图 10.2 AS 和充分就业 YF 和 YL 分别代表充分就业量和极限产量,B 点隐含了劳动力市场均衡,而在 A 点, 劳动力市场出现失业,C 点代表着劳动力过度就业。 如果 AD1 曲线与 AS 相交于 A 点,那么,A 点代表了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但
它隐含着劳动力市场没有实现阶段充分就业均衡。准确地说,它隐含着失业的存在。因此, A点仅仅代表着两重市场的均衡,而非三重市场的均衡 D一AS模型分析的就是研究三重市场的均衡问题,ADAS曲线的交点就是宏观短期 均衡。凯恩斯本人着重要解决的是失业问题,即是如何将图10.2中的A点移动到B点的问 题。由此可知,凯恩斯的分析是“两重市场的宏观均衡”,而不是“三重市场的宏观均衡”。 如果要把“宏观均衡”严格界定为“三重市场同时均衡”的话,那么,凯恩斯的分析就是“凯 恩斯非均衡分析”。 再回到图10.2。如果AD3曲线与AS曲线相交于C点,那么,C点代表了商品市场和 货币市场的均衡,同时隐含着劳动力超出充分就业的均衡,或者说,劳动力市场出现了过度 的充分就业。 结论:从短期看,宏观均衡可能隐含着失业或超出充分就业的均衡。 三、宏观短期均衡所决定的变量 图10.3有利于说明宏观短期均衡所决定的变量 我们已知,给出图(a)的劳动力供需曲线,它决定了两个变量,均衡的实际工资(W/P) E和均衡的劳动力数量NE 给定一个短期总生产函数,均衡的劳动力数量便会决定一个均衡的总产量YE。同时, 也决定一条短期总供给曲线AS,分别见图(b)、(c)和(d) 图10.3宏观短期均衡变量 上5个直接决定的均衡变量有:①NE:②(W/P)E:③YE;④P:⑤Re:间接决定 的变量有:①(MP)E;②CE:③lE;④NXE:⑤LE;⑥L2E 图(e)为IS-LM模型。从第三篇的分析中已知,它决定了以下变更:①均衡的利率r ②均衡的产量YE:③均衡的实际货币数量(MP)E:④均衡的消费量CE:⑤均衡的投资量 lE;⑥均衡的国外净需求NXE:⑦均衡的货币交易需求L;⑧均衡的货币资产需求L32。同 时,它决定了AD曲线 给定AS和AD曲线,它直接决定了两个变量,均衡的价格水平P和均衡产量YE。同 时,从劳动力市场所推导出的YE与IS-LM模型中所推导的YE在数量上一定要相等。否则, 就没有实现三重市场的同时均衡 归纳起来说,图10.3所直接决定的变量有:①均衡的劳动力数量NE:②均衡的实际工 资(W/P)E:③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YE:④均衡的价格水平P:⑤均衡的 实际利率rE;同时,它所间接决定的变量有:①均衡的实际货币数量(MP)E:②均衡的 消费费CE:③均衡的投资量l;④均衡的国外净需求量NXE:⑤均衡的货币交易需求LE' ⑥均衡的货币资产需求LE2。 总之,从AE一N模型拓展到ISLM模型,进而拓展到AD一AS模型,它们共决定 了以上11个变量。 10.2宏观经济政策与短期均衡的变动 10.2.1一般分析 我们已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会导致AD曲线向右平行地移动。现以扩 张性财政政策为例作为一般分析 如果政府增加政府支出,那么,总需求曲线便从AD平移至AD1。如果价格水平P 不变,增加政府支出之后,使得经济从A点移到B点,即总需求量从Y0变化到Y1。从A
它隐含着劳动力市场没有实现阶段充分就业均衡。准确地说,它隐含着失业的存在。因此, A 点仅仅代表着两重市场的均衡,而非三重市场的均衡。 AD—AS 模型分析的就是研究三重市场的均衡问题,AD-AS 曲线的交点就是宏观短期 均衡。凯恩斯本人着重要解决的是失业问题,即是如何将图 10.2 中的 A 点移动到 B 点的问 题。由此可知,凯恩斯的分析是“两重市场的宏观均衡”,而不是“三重市场的宏观均衡”。 如果要把“宏观均衡”严格界定为“三重市场同时均衡”的话,那么,凯恩斯的分析就是“凯 恩斯非均衡分析”。 再回到图 10.2。如果 AD3 曲线与 AS 曲线相交于 C 点,那么,C 点代表了商品市场和 货币市场的均衡,同时隐含着劳动力超出充分就业的均衡,或者说,劳动力市场出现了过度 的充分就业。 结论:从短期看,宏观均衡可能隐含着失业或超出充分就业的均衡。 三、宏观短期均衡所决定的变量 图 10.3 有利于说明宏观短期均衡所决定的变量。 我们已知,给出图(a)的劳动力供需曲线,它决定了两个变量,均衡的实际工资(W/P) E 和均衡的劳动力数量 NE. 给定一个短期总生产函数,均衡的劳动力数量便会决定一个均衡的总产量 YE。同时, 也决定一条短期总供给曲线 AS,分别见图(b)、(c)和(d)。 图 10.3 宏观短期均衡变量 以上 5 个直接决定的均衡变量有:①NE;②(W/P)E;③YE;④PE;⑤Re;间接决定 的变量有:①(M/P)E;②CE;③IE;④NXE;⑤L 1 E;⑥L 2 E 图(e)为 IS-LM 模型。从第三篇的分析中已知,它决定了以下变更:①均衡的利率 rE; ②均衡的产量 YE;③均衡的实际货币数量(M/P)E;④均衡的消费量 CE;⑤均衡的投资量 IE;⑥均衡的国外净需求 NXE;⑦均衡的货币交易需求 LE;⑧均衡的货币资产需求 L3 2。同 时,它决定了 AD 曲线。 给定 AS 和 AD 曲线,它直接决定了两个变量,均衡的价格水平 PE 和均衡产量 YE。同 时,从劳动力市场所推导出的 YE 与 IS—LM 模型中所推导的 YE 在数量上一定要相等。否则, 就没有实现三重市场的同时均衡。 归纳起来说,图 10.3 所直接决定的变量有:①均衡的劳动力数量 NE;②均衡的实际工 资(W/P)E;③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YE;④均衡的价格水平 PE;⑤均衡的 实际利率 rE;同时,它所间接决定的变量有:①均衡的实际货币数量(M/P)E;②均衡的 消费费 CE;③均衡的投资量 IE;④均衡的国外净需求量 NXE;⑤均衡的货币交易需求 LE 1 ; ⑥均衡的货币资产需求 LE 2。 总之,从 AE—NI 模型拓展到 IS—LM 模型,进而拓展到 AD—AS 模型,它们共决定 了以上 11 个变量。 10.2 宏观经济政策与短期均衡的变动 10.2.1 一般分析 我们已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会导致 AD 曲线向右平行地移动。现以扩 张性财政政策为例作为一般分析。 如果政府增加政府支出,那么,总需求曲线便从 AD0 平移至 AD1。如果价格水平 P0 不变,增加政府支出之后,使得经济从 A 点移到 B 点,即总需求量从 Y0 变化到 Y1。从 A
点到B点,就是“收入一支出调整过程”,其含义是收入如何对支出作出调整的过程。它度 量的实质上就是AD曲线的平移的水平距离 但是,在B点,在原有价格水平Po上,总需求量大于总供给量,价格水平有上升的趋 势。由于价格调整,总需求量也会有所调整。在图104(a)中,由于价格水平从Po上升到P1, 总需求量便从Y1下降到Y2 这时,由于价格水平上升,短期总供给从Y0上升到Y2。在价格水平P1上,总需求量 恰好等于总供给量。因此,C点为新的均衡点。经济从B移动到C点便是“收入一价格调 整过程”,其含义是收入如何对价格的变化作出调整的过程。它度量的实质就是新的总需求 曲线上的移动,参见图10.4(b)。AD1曲线势必经过B、C两点,并与AS曲线相交于C点 总结上述讨论:经济初始均衡为A点,增加政府支出后,如果价格水平不变,该经济 从A点到B点,这一调整过程就是“收入一支出调整过程”:价格水平上升使经济从B点 移动到C点,这一调整过程就是“收入一价格调整过程”。 但是,经济不是像图中所描述的从A点到B点再到C点的调整过程,而是从A点“直 接”到C点,因此,这是一个“收入一支出”和“收入一价格”的同时调整过程。 由于C点为最后的均衡点,那么,增加政府支出导致均衡产量从Yo上升到YE,均衡 价格从Po上升到P1 10.2.2财政政策和短期均衡的变化 、在IS-LM和ADAS两个模型中的讨论 请参见图10.5,并注意以下分析步骤 (1)由LM(P1)和IS1决定了ISLM模型中的初始均衡点E1,并可推导出一条总 需求曲线AD (2)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以及总生产函数可以推导出图a)中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AS。 (3)图a)中的AD1与AS共同决定了以下变量,即:①均衡的实际产量Y1;②均衡 的价格水平P1:③均衡的实际利率n:④均衡的劳动力数量NE:⑤均衡的实际工资(W/P) E或名义工资WE;⑥均衡的实际货币数量(MP1);⑦均衡的消费量CE;⑧均衡的投资量 lE;⑨均衡的国外净需求量NXε:⑩均衡的货币交易需求Lεl;(11)均衡的货币资产需求 图10.5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影响(1) 增加政府支出导致均衡产量、价格水平、利率均上升,但均衡的实际货币减少, (4)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比如扩大政府购买),导致IS曲线由IS1平衡至IS2。它与 LM(P1)相交于A点(参见图(a)),表明从IS一LM模型来看,均衡利率上升至r2,均衡产 量上升至Y3。请注意:这里产生了部分挤出效应,即利率上升导致投资需求下降 (5)固定IS2和IM(P1),可以推导出一条经过A点(P1,Y3)总需求曲线AD2,见 图(a) (6)图a)中的AD2与AS曲线相交于E2点,即最后的均衡点为E2点,相对于初始均 衡点E1而言,均衡价格水平上升至P2,均衡产量仅仅上升到Y2 (7)IS-LM模型的产量增量(Y1Y3)要大于AD一AS模型的产量增量(Y1Y2),第 ·个模型考虑了“收入一支出调整过程”,而第二个模型扣除了因价格上涨导致的总需求减 少(Y3Y2),即扣除了“收入一价格调整”因素。换言之,AD一AS模型考虑了“价格效应”, 而IS_LM却没有。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ADAS模型要优越于IS_LM模型
点到 B 点,就是“收入—支出调整过程”,其含义是收入如何对支出作出调整的过程。它度 量的实质上就是 AD 曲线的平移的水平距离。 但是,在 B 点,在原有价格水平 P0 上,总需求量大于总供给量,价格水平有上升的趋 势。由于价格调整,总需求量也会有所调整。在图 10.4(a)中,由于价格水平从 P0 上升到 P1, 总需求量便从 Y1 下降到 Y2。 这时,由于价格水平上升,短期总供给从 Y0 上升到 Y2。在价格水平 P1 上,总需求量 恰好等于总供给量。因此,C 点为新的均衡点。经济从 B 移动到 C 点便是“收入—价格调 整过程”,其含义是收入如何对价格的变化作出调整的过程。它度量的实质就是新的总需求 曲线上的移动,参见图 10.4(b)。AD1 曲线势必经过 B、C 两点,并与 AS 曲线相交于 C 点。 总结上述讨论:经济初始均衡为 A 点,增加政府支出后,如果价格水平不变,该经济 从 A 点到 B 点,这一调整过程就是“收入—支出调整过程”;价格水平上升使经济从 B 点 移动到 C 点,这一调整过程就是“收入—价格调整过程”。 但是,经济不是像图中所描述的从 A 点到 B 点再到 C 点的调整过程,而是从 A 点“直 接”到 C 点,因此,这是一个“收入—支出”和“收入—价格”的同时调整过程。 由于 C 点为最后的均衡点,那么,增加政府支出导致均衡产量从 Y0 上升到 YE,均衡 价格从 P0 上升到 P1。 10.2.2 财政政策和短期均衡的变化 一、在 IS—LM 和 AD—AS 两个模型中的讨论 请参见图 10.5,并注意以下分析步骤: (1)由 LM(P1)和 IS1 决定了 IS—LM 模型中的初始均衡点 E1,并可推导出一条总 需求曲线 AD1。 (2)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以及总生产函数可以推导出图(a)中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AS。 (3)图(a)中的 AD1 与 AS 共同决定了以下变量,即:①均衡的实际产量 Y1;②均衡 的价格水平 P1;③均衡的实际利率 r1;④均衡的劳动力数量 NE;⑤均衡的实际工资(W/P) E 或名义工资 WE;⑥均衡的实际货币数量(M/P1);⑦均衡的消费量 CE;⑧均衡的投资量 IE;⑨均衡的国外净需求量 NXE;⑩均衡的货币交易需求 LE 1;(11)均衡的货币资产需求 LE 2。 图 10.5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影响(1) 增加政府支出导致均衡产量、价格水平、利率均上升,但均衡的实际货币减少。 (4)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比如扩大政府购买),导致 IS 曲线由 IS1 平衡至 IS2。它与 LM(P1)相交于 A 点(参见图(a)),表明从 IS—LM 模型来看,均衡利率上升至 r2,均衡产 量上升至 Y3。请注意:这里产生了部分挤出效应,即利率上升导致投资需求下降。 (5)固定 IS2和 LM(P1),可以推导出一条经过 A 点(P1,Y3)总需求曲线 AD2,见 图(a)。 (6)图(a)中的 AD2 与 AS 曲线相交于 E2 点,即最后的均衡点为 E2 点,相对于初始均 衡点 E1 而言,均衡价格水平上升至 P2,均衡产量仅仅上升到 Y2。 (7)IS—LM 模型的产量增量(Y1Y3)要大于 AD—AS 模型的产量增量(Y1Y2),第 一个模型考虑了“收入—支出调整过程”,而第二个模型扣除了因价格上涨导致的总需求减 少(Y3Y2),即扣除了“收入—价格调整”因素。换言之,AD—AS 模型考虑了“价格效应”, 而 IS—LM 却没有。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AD—AS 模型要优越于 IS—LM 模型
(8)由于价格水平上升,图(b中的A点不再代表双重市场的均衡。现在,仅仅注意 IS2和LM(P1),由于P2>P1,均衡的实际货币减少,LM曲线必须左移且相交于IS2于E21 点,因而均衡利率再度攀高至r3,均衡产量从Y3下降到Y2。图(a)中的E2与图b)中的E2点 相互对应 总结上述讨论:当增加政府支出后,从AD-AS模型看:①均衡产量上升(但比lS LM模型中产量增加得少些):②均衡利率上升(比IS一LM模型中的利率上升得要高些) ③均衡价格水平上升:④均衡的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名义货币供给量未变)。 图106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影响(2 增加政府支出,导致均衡价格水平上升,进而,劳动力需求曲线从ND(P1)右移到 ND(P2),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的幅度要小一些。因此,均衡就业量上升,均衡名义工资也 上升。 图106的纵轴为名义工资率。在初始均衡价格P。水平上,有两条劳动力需求曲线N (P1)和劳动力供给曲线N(P1),其初始的均衡名义工资为W1,均衡的劳动力数量为N1 增加政府开支导致均衡价格从P1上升为P2,相应地,劳动力的供需曲线也要发生变化。 价格水平的上升,如果名义工资不变的话,实际工资下降。因而,劳动力的需求量在 每一个名义工资水平上会增加劳动力的需求量,即劳动力需求曲线从N(P1)右移至ND (P2) 同时,劳动力的供给者因为实际工资下降而会减少劳动力的供给量,因而劳动力供给 曲线从N(P1)左移到Ns(P2) 请注意: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的幅度要小于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的幅度。为什么呢? 从产品市场看,增加政府支出短期内导致均衡产量增加,那么,从劳动力市场看,在总生产 函数不变的情况下,只有增加劳动力的使用量才能增加其产量。如果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等幅 上升和下降,势必造成均衡就业量不变,因而均衡产量不变,均衡实际工资不变。 现对上述讨论作一小结:增加政府支出,在短期内导致均衡就业量上升,均衡名义工 资亦上升,由于价格上涨的幅度要大于名义工资上涨的幅度,所以,均衡实际工资水平下降 正是因为均衡工资水平下降,才能导致劳动力需求增加,进而均衡产量上升。 我们花了相当长的篇幅讨论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现将上述全部讨 论总结于表10 表10.1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短期的影响 财政政策 扩张性(G↑ 紧缩性(G↓) 1.均衡产量YE 2.均衡价格水平PE 3.均衡利率水平rE 4.均衡就业量N 5.均衡消费量CE 6.均衡货币的交易需求LE 7.均衡名义工资W 8.均衡的投资量IE 9.均衡的货币数量(MP)E 10.均衡的货币资产需求L 11.均衡的国外净需求NXE 不确定,或下降 不确定,或上升
(8)由于价格水平上升,图(b)中的 A 点不再代表双重市场的均衡。现在,仅仅注意 IS2 和 LM(P1),由于 P2>P1,均衡的实际货币减少,LM 曲线必须左移且相交于 IS2 于 E2 1 点,因而均衡利率再度攀高至 r3,均衡产量从 Y3 下降到 Y2。图(a)中的 E2 与图(b)中的 E2 点 相互对应。 总结上述讨论:当增加政府支出后,从 AD—AS 模型看:①均衡产量上升(但比 IS— LM 模型中产量增加得少些);②均衡利率上升(比 IS—LM 模型中的利率上升得要高些); ③均衡价格水平上升;④均衡的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名义货币供给量未变)。 图 10.6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影响(2) 增加政府支出,导致均衡价格水平上升,进而,劳动力需求曲线从 ND(P1)右移到 ND(P2),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的幅度要小一些。因此,均衡就业量上升,均衡名义工资也 上升。 图 10.6 的纵轴为名义工资率。在初始均衡价格 P0 水平上,有两条劳动力需求曲线 ND (P1)和劳动力供给曲线 NS(P1),其初始的均衡名义工资为 W1,均衡的劳动力数量为 N1。 增加政府开支导致均衡价格从 P1 上升为 P2,相应地,劳动力的供需曲线也要发生变化。 价格水平的上升,如果名义工资不变的话,实际工资下降。因而,劳动力的需求量在 每一个名义工资水平上会增加劳动力的需求量,即劳动力需求曲线从 ND(P1)右移至 ND (P2) 同时,劳动力的供给者因为实际工资下降而会减少劳动力的供给量,因而劳动力供给 曲线从 NS(P1)左移到 NS(P2)。 请注意: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的幅度要小于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的幅度。为什么呢? 从产品市场看,增加政府支出短期内导致均衡产量增加,那么,从劳动力市场看,在总生产 函数不变的情况下,只有增加劳动力的使用量才能增加其产量。如果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等幅 上升和下降,势必造成均衡就业量不变,因而均衡产量不变,均衡实际工资不变。 现对上述讨论作一小结:增加政府支出,在短期内导致均衡就业量上升,均衡名义工 资亦上升,由于价格上涨的幅度要大于名义工资上涨的幅度,所以,均衡实际工资水平下降, 正是因为均衡工资水平下降,才能导致劳动力需求增加,进而均衡产量上升。 我们花了相当长的篇幅讨论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现将上述全部讨 论总结于表 10.1。 表 10.1 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短期的影响 财政政策 扩张性(G↑) 紧缩性(G↓) 1.均衡产量 YE ↑ ↓ 2.均衡价格水平 PE 3.均衡利率水平 rE 4.均衡就业量 NE 5.均衡消费量 CE 6.均衡货币的交易需求 LE 7.均衡名义工资 WE 8.均衡的投资量 IE 9.均衡的货币数量(M/P)E ↑ ↓ 10.均衡的货币资产需求 LE 2 11.均衡的国外净需求 NXE 不确定,或下降 不确定,或上升
三大模型财政政策的效力比较 整个宏观经济理论是建立在三大模型基础之上的,它们是AE-NI(总支出一国民收入) 模型、IS-LM(投资储蓄一货币供需)模型、AD-AS(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在每个 模型中,我们都分别讨论了财政政策,现在,我们拟就扩张性财政政策对产出、价格、利率 的影响作一比较分析 图10.7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力比较 就产量而言,AE一N模型增幅最大,IS_LM模型次之,AD-AS最小;就利率而言, S-LM模型增幅较小,AD_AS模型增幅较大。 现假定宏观短期均衡为图(c)的标有“1”的点,现在开始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 图10.7(a)为AE一N模型,该模型假定了价格水平和利率水平都不起作用。现增加G>0, 导致AE曲线向上平移G个单位,均衡点为2。因此均衡国民收入的增量 就是政府 支出乘数 图(b)为IS-LM模型。其中,IS曲线收集了AE-N模型的所有信息。增加政府支出 使得IS向右平行移动YY4个单位。给定LM1曲线,均衡点为3。因此利率从r上升到r2, 均衡产量增量为Y1Y3。请注意,Y3Y4为挤出效应 图(c)为AD一AS模型。其中,AD曲线汇集了ISLM模型的所有信息。给定AS曲线, 由于产加政府支出G,使得AD曲线向右平移Y1Y3个单位。因此,均衡点为4,均衡价格 和产量分别为P2和Y2。Y2Y3为价格效应。 由于价格上涨至P2,这便反逼LM曲线从LM1左移至LM,进而进一步拉动利率上升 至r3,均衡产量只增加Y1Y2,这样,IS-IM模型的结论就与AD-AS模型的结论相互 致了 现在我们来看图(a)中的AE-NI模型是如何变化的。 一开始增加政府支出G,使得AE曲线从AE1向上平移G个单位至AE2,新的均衡产 量为Y4,新的均衡产量为Y4。但由于货币市场的利率一开始上升至r2(见图b),均衡产量只 有Y3。这样,AE曲线相应地要从AE2下降为AE3。这到目前为止,与IS2和LM1交点的结 论相互一致了。但在AD_AS模型中,我们需要进一步考虑价格变化的影响,所以LM曲 线还要左移,利率进一步上升为r3,总支出中对利率有反应的那一部分(如投资)要进一步 下降,这便使得AE曲线进一步从AE3下降至AE4。最后,从三重市场综合作用的结果看, 均衡产量为Y2,均衡利率为rs,均衡价格水平为P2。这样也和AD_AS模型的结论相互 致了 大模型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力比较 重增重 格水平变化利息变化就业量度变化 AE-MI 最大 最大 IS-LM 不变 较小 D-AS 最小 上升 较大
二、三大模型财政政策的效力比较 整个宏观经济理论是建立在三大模型基础之上的,它们是 AE—NI(总支出—国民收入) 模型、IS—LM(投资储蓄—货币供需)模型、AD—AS(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在每个 模型中,我们都分别讨论了财政政策,现在,我们拟就扩张性财政政策对产出、价格、利率 的影响作一比较分析。 图 10.7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力比较 就产量而言,AE—NI 模型增幅最大,IS—LM 模型次之,AD—AS 最小;就利率而言, IS—LM 模型增幅较小,AD—AS 模型增幅较大。 现假定宏观短期均衡为图(c)的标有“1”的点,现在开始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 图 10.7(a)为 AE—NI 模型,该模型假定了价格水平和利率水平都不起作用。现增加 G>0, 导致 AE 曲线向上平移 G 个单位,均衡点为 2。因此均衡国民收入的增量 就是政府 支出乘数。 图(b)为 IS—LM 模型。其中,IS 曲线收集了 AE—NI 模型的所有信息。增加政府支出 使得 IS 向右平行移动 Y1Y4 个单位。给定 LM1 曲线,均衡点为 3。因此利率从 r1 上升到 r2, 均衡产量增量为 Y1Y3。请注意,Y3Y4 为挤出效应。 图(c)为 AD—AS 模型。其中,AD 曲线汇集了 IS—LM 模型的所有信息。给定 AS 曲线, 由于产加政府支出 G,使得 AD 曲线向右平移 Y1Y3 个单位。因此,均衡点为 4,均衡价格 和产量分别为 P2 和 Y2。Y2Y3 为价格效应。 由于价格上涨至 P2,这便反逼 LM 曲线从 LM1 左移至 LM2,进而进一步拉动利率上升 至 r3,均衡产量只增加 Y1Y2,这样,IS—LM 模型的结论就与 AD—AS 模型的结论相互一 致了。 现在我们来看图(a)中的 AE—NI 模型是如何变化的。 一开始增加政府支出 G,使得 AE 曲线从 AE1 向上平移 G 个单位至 AE2,新的均衡产 量为 Y4,新的均衡产量为 Y4。但由于货币市场的利率一开始上升至 r2(见图 b),均衡产量只 有 Y3。这样,AE 曲线相应地要从 AE2 下降为 AE3。这到目前为止,与 IS2 和 LM1 交点的结 论相互一致了。但在 AD—AS 模型中,我们需要进一步考虑价格变化的影响,所以 LM 曲 线还要左移,利率进一步上升为 r3,总支出中对利率有反应的那一部分(如投资)要进一步 下降,这便使得 AE 曲线进一步从 AE3 下降至 AE4。最后,从三重市场综合作用的结果看, 均衡产量为 Y2,均衡利率为 r3,均衡价格水平为 P2。这样也和 AD—AS 模型的结论相互一 致了。 三大模型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力比较 模型 产量增量 价格水平变化 利息变化 就业量度变化 AE—MI 最大 不变 不变 最大 IS—LM 中 不变 较小 中 AD—AS 最小 上升 较大 最小
10.2.3货币政策和短期均衡的变化 现假定该经济一开始处于图10.8(b)中的初始均衡点E。因此,根据IS和LM(M1/P1) 两条曲线便可得到AD1(M1)。现假定名义货币供给量从M1增加到M2,LM曲线从LM1 (MP1)移动到LM(MP1)。从图10.8b)看,IS-LM模型的新均衡点为A点,它对应着 图108(a)中的A点。到此为止,我们曾在第9章讨论过 但从AD一AS模型看,A点并非为最后的均衡点。此时,在P1价格水平上,总需求量 Y3要大于总产量Y1。因此,均衡价格从P1上升到P2,均衡点从E1上升为E2。 图(b)如何才能恢复到均衡点呢?由于价格水平从P1上升到P2,在假定M2不变的情 况下,LM曲线必须从LM(M2/P1)左移到LM(M/P2)且经过E2点。这样,图b)最后的 均衡产量也为Y2,均衡利率为r2。这样,便知AD_AS模型的结论相互一致了 对上述讨论小结如下:从IS一LM模型看,增加名义货币供给(从M1上升到M2),LM 曲线从LM(MP1)右移到LM(M2/P1),均衡点为A点,均衡利率为r3,均衡产量为Y3 但是,从AD_AS模型看,A点不是均衡点。在P1价格水平上,总需求量大于总供给量 价格上升。最后的均衡点为E2,此时,均衡价格为P2,均衡产量为Y2。这就反过来要求IS LM曲线再度移动。由于价格水平上升,LM曲线必须从IM(M2P1)左移至LM(M2/P2), 且经过E2点,这样,最后的均衡利率为r2,均衡产量亦为Y2 图108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影响 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上升,均衡利率下降 总之,增加货币供给,导致价格水平上升,利率下降(但下降的幅度要小于ISLM 模型中的幅度),均衡产量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要小于IS-LM模型中的幅度)。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的短期影响 财政政策 扩张性(M↑) 紧缩性(↓) 1.均衡产量YE 2.均衡价格水平PE 3.均衡就业量Nε 4.均衡消费量C 5.均衡投资量IE 6.均衡的货币数量(MP)E 7.均衡货币的交易需求L 8.均衡的货币资产需求L2 9.均衡名义工资W 1.均衡的国外净需求NXE 不确定,或减少 不确定,或增加 102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均衡变量变化的比较 、宏观经济变量按重要性分类 般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宏观经济变量有3个:均衡产量、均衡价格水平和均衡就业 量。这三个变量的决定理论,即AD_AS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宏观经济波动,探讨经
10.2.3 货币政策和短期均衡的变化 现假定该经济一开始处于图 10.8(b)中的初始均衡点 E1。因此,根据 IS 和 LM(M1/P1) 两条曲线便可得到 AD1(M1)。现假定名义货币供给量从 M1 增加到 M2,LM 曲线从 LM1 (M1/P1)移动到 LM(M2/P1)。从图 10.8(b)看,IS—LM 模型的新均衡点为 A 点,它对应着 图 10.8(a)中的 A 点。到此为止,我们曾在第 9 章讨论过。 但从 AD—AS 模型看,A 点并非为最后的均衡点。此时,在 P1 价格水平上,总需求量 Y3 要大于总产量 Y1。因此,均衡价格从 P1 上升到 P2,均衡点从 E1 上升为 E2。 图(b)如何才能恢复到均衡点 呢?由于价格水平从 P1 上升到 P2,在假定 M2 不变的情 况下,LM 曲线必须从 LM(M2/P1)左移到 LM(M2/P2)且经过 E2 点。这样,图(b)最后的 均衡产量也为 Y2,均衡利率为 r2。这样,便知 AD—AS 模型的结论相互一致了。 对上述讨论小结如下:从 IS—LM 模型看,增加名义货币供给(从 M1 上升到 M2),LM 曲线从 LM(M1/P1)右移到 LM(M2/P1),均衡点为 A 点,均衡利率为 r3,均衡产量为 Y3。 但是,从 AD—AS 模型看,A 点不是均衡点。在 P1 价格水平上,总需求量大于总供给量, 价格上升。最后的均衡点为 E2,此时,均衡价格为 P2,均衡产量为 Y2。这就反过来要求 IS —LM 曲线再度移动。由于价格水平上升,LM 曲线必须从 LM(M2/P1)左移至 LM(M2/P2), 且经过 E2 点,这样,最后的均衡利率为 r2,均衡产量亦为 Y2。 图 10.8 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影响 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上升,均衡利率下降。 总之,增加货币供给,导致价格水平上升,利率下降(但下降的幅度要小于 IS—LM 模型中的幅度),均衡产量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要小于 IS—LM 模型中的幅度)。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的短期影响 财政政策 扩张性(M↑) 紧缩性(↓) 1.均衡产量 YE ↑ ↓ 2.均衡价格水平 PE 3.均衡就业量 NE 4.均衡消费量 CE 5.均衡投资量 IE 6.均衡的货币数量(M/P)E 7.均衡货币的交易需求 LE 8.均衡的货币资产需求 LE 2 9.均衡名义工资 WE 10.均衡利率 rE ↓ ↑ 11.均衡的国外净需求 NXE 不确定,或减少 不确定,或增加 10.2.4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均衡变量变化的比较 一、宏观经济变量按重要性分类 一般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宏观经济变量有 3 个:均衡产量、均衡价格水平和均衡就业 量。这三个变量的决定理论,即 AD—AS 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宏观经济波动,探讨经
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等重大现实问题。第二个重要层次的变量应该包括均衡利率、均衡 工资率,它们本身并不重要,但是,它们的变化会对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产生 重大影响。第三个重要层次就是均衡投资。其他几个变量可以放在最后一个层面上。当然 应该指出,这种分类仅仅是一种分类,而不是唯一的分类。把投资放在第一类重要变量也未 尝不可,因为投资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尤为重要。 、稳定经济政策的影响方向 表104是表101和表103的某种综合,以便使我们清晰地比较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 币政策对几大重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方向。 表104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 均衡变量 扩张性财政政策(G) 扩张性货币政策(M) 1.国民生产总值 2.价格水平 3.就业量 5.投资量 三、相机抉择的稳定政策 从上表可知,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影响的方向是不一致的,进而对投资 影响的方向也是不一致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图10.9宏观经济政策的相机抉择 当经济处于低于充分就业产量Y时,存在着失业均衡,应采取扩张性稳定经济政策 使AD曲线从AD1移至AD2直至目标一一充分就业均衡;当经济处于超出充分就业,即YF Yε≤YL(极限产量)应实施紧缩性稳定经济政策,使AD曲线从AD3移至AD2,实现充 分就业均衡。 从上表我们还可以知道:当经济在短期内出现萧条缺口时,即失业为主要矛盾时,应 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当经济出现通货膨胀缺口时,即通货膨胀 为主要矛盾时应采取紧缩性的宏观经济稳定政策。换言之,当经济牌低于充分就业均衡时 即“经济过冷症”,应采取扩张性稳定经济政策;当经济处于超出充分就业均衡时,即“经 济过热症”,应实施紧缩性稳定政策;当经济已经处于或接近于充分就业均衡这一理想目标 时,暂且让宏观经济稳定政策休息片刻。这就引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政府并非时时刻 刻都要干预经济!图10.9有利于我们理解上述讨论 图中的YF为充分就业产量,YL代表着极限产量。当经济处于Y1与YF之间时,经济 隐含着“失业均衡”,应采取扩张性政策:当经济处于YF与YL之时,经济隐含着超出充分 就业均衡,应实施紧缩性政策。应记住: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均衡。 旦经济处于小于Y1时,说明该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失精彩取扩张性政策会导致产量 增加,但价格水平不变,这便是极端的凯恩斯主义的结论及政策药方。因此,极端的凯恩斯 主义的政策主张只有当经济处于严重萧条时方为适用。当然,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一般 来说,经济是处于Y1和YL之间 四、财政、货币政策谁优谁劣 要评断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谁是谁非、谁优谁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到目 前为止,我们的认识还十分有限。但这不是说,我们一点认识也没有,以下5个观点可以作 为我们分析问题的基础
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等重大现实问题。第二个重要层次的变量应该包括均衡利率、均衡 工资率,它们本身并不重要,但是,它们的变化会对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产生 重大影响。第三个重要层次就是均衡投资。其他几个变量可以放在最后一个层面上。当然, 应该指出,这种分类仅仅是一种分类,而不是唯一的分类。把投资放在第一类重要变量也未 尝不可,因为投资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尤为重要。 二、稳定经济政策的影响方向 表 10.4 是表 10.1 和表 10.3 的某种综合,以便使我们清晰地比较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 币政策对几大重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方向。 表 10.4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 均衡变量 扩张性财政政策(G) 扩张性货币政策(M) 1.国民生产总值 2.价格水平 3.就业量 ↓ ↑ 4.利率 ↓ ↑ 5.投资量 ↓ ↑ 三、相机抉择的稳定政策 从上表可知,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影响的方向是不一致的,进而对投资 影响的方向也是不一致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图 10.9 宏观经济政策的相机抉择 当经济处于低于充分就业产量 YF时,存在着失业均衡,应采取扩张性稳定经济政策, 使 AD 曲线从 AD1 移至 AD2 直至目标——充分就业均衡;当经济处于超出充分就业,即 YF <YE≤YL(极限产量)应实施紧缩性稳定经济政策,使 AD 曲线从 AD3 移至 AD2,实现充 分就业均衡。 从上表我们还可以知道:当经济在短期内出现萧条缺口时,即失业为主要矛盾时,应 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当经济出现通货膨胀缺口时,即通货膨胀 为主要矛盾时应采取紧缩性的宏观经济稳定政策。换言之,当经济牌低于充分就业均衡时, 即“经济过冷症”,应采取扩张性稳定经济政策;当经济处于超出充分就业均衡时,即“经 济过热症”,应实施紧缩性稳定政策;当经济已经处于或接近于充分就业均衡这一理想目标 时,暂且让宏观经济稳定政策休息片刻。这就引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政府并非时时刻 刻都要干预经济!图 10.9 有利于我们理解上述讨论。 图中的 YF 为充分就业产量,YL 代表着极限产量。当经济处于 Y1 与 YF 之间时,经济 隐含着“失业均衡”,应采取扩张性政策;当经济处于 YF与 YL 之时,经济隐含着超出充分 就业均衡,应实施紧缩性政策。应记住: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均衡。 一旦经济处于小于 Y1 时,说明该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失精彩 取扩张性政策会导致产量 增加,但价格水平不变,这便是极端的凯恩斯主义的结论及政策药方。因此,极端的凯恩斯 主义的政策主张只有当经济处于严重萧条时方为适用。当然,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一般 来说,经济是处于 Y1 和 YL 之间。 四、财政、货币政策谁优谁劣 要评断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谁是谁非、谁优谁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到目 前为止,我们的认识还十分有限。但这不是说,我们一点认识也没有,以下 5 个观点可以作 为我们分析问题的基础: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所不同,财政政策直接作用于商品市场、间接 影响货币市场,而货币政策直接作用货币市场,通过利率的调整进而作用于商品市场。因此 财政政策对GDP的作用更直接、更快捷,而对通货膨胀的效应较间接、较缓慢:货币政策 对通货膨胀的作用更直接、更快捷,而对GDP的作用较间接、较缓慢。 (2)货币市场趋于均衡的速度一般要快于商品市场,这也就是说,货币政策发挥作用 的一般来说速度更快一点 (3)扩张性财政政策容易产生挤出效应—一挤走私人投资,而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 降低利率来促进私人投资的 (4)货币政策的效力取决于IS和LM曲线的利率 (5)财政政策的效力取决于于LM和IS曲线的斜率 五、一些推论 根据以上基本认识以及对现实经济的实证分析,可以作出以下不很严格的推论,仅供 读者思考: (1)当经济出现比较严重的失业,扩大产量、增加就业成为当务之急时,应采取扩张 性财政政策,它会导致产量迅速上升,而通货膨胀不明显。如出现严重衰退,也可辅之以宽 松的货币政策,即“双松”,但应坚持以松财政为主。 (2)如果通货膨胀大敌当前,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首选,它可使通胀较为迅速降低:如 果通货膨胀甚嚣尘上,也可辅之以紧缩的财政政策,即“双紧”政策,但应坚决以紧货币为 3)如果失业不是很严重,通胀随力尚可,可以采取稍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 货币政策为主 4)如果经济过热不很严重,通胀承受力尚可,可以采取稍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以货币政策为主 (5)当LM曲线接近于一条垂线时(货币资产需求对利率缺乏弹性),不宜采取财政 政策,因为会产生严重的挤出效应 (6)为了避免挤出效应,政府“投资”去向的重点应放在公共基础设施之上,以带动 挤进效应 扩大私人投资 (7)当LM曲线接近于一条水平线时(货币资产需求对利率有较大的弹性),不宜采 取货币政策,因为会出现“流动性陷阱”。此时,财政政策的作用较为充分 (⑧8)当IS曲线接近于一条水平线时(投资利率弹性较大),不宜采用财政政策,而货 币政策的效力很充分 (9)当IS曲线接近于一条垂线时(投资利率弹性很小),不宜采取货币政策,而财政 政策的效力很充分。 (10)实施经济政策时,还应考虑经济自然增长率问题。当经济自然增长比较明显 强劲时,从绝对数意义上采取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也就理在其中了。此时,更应考虑相对 数意义上的扩张政策。比如,今年比去年经济增长8%,今年的财政扩张和货币扩张也是8% 这是绝对数意义上的扩张政策,但不是相对数意义上的扩张性政策,而“维持性政策”;如 果财政扩张仅为6%,这便是绝对数意义上的扩张政策,但从相对数意义上说,这便是一个 紧缩性政策。如果希望明年经济増长更快一些,就应该采取相对数意义上的扩张政策,如如 财政和货币都扩张10% 11)一个国家优先采哪一种政策工具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微观基础以 及各种制度,不能简单地套用国外的结论。比如,在美国,财政政策已不再是稳定经济原首 先工具稳定经济的任务主要由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货币政策去完成。其主要原因大概有:① 制定财政政策,一般都是年度性的,尽管期间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要通过总统以国会 修订预算是十分艰难的,因此,财政政策可能存在着很长的认识时滞、反应时滞和生效时滞 如果瓜在时滞如此之长,以至于财政政策对于稳定经济而言毫无疑义;②由于党派之争和国 会审议程序等方面的原因,减税比增税容易,增加支出比缩减支出容易:③制定货币政策比 较灵活、周期较短;④美联储云集了一大批专业经济学家,他们能够较为准确地识别出周期 性的波动,并可以在必要时迅速采取行动:⑤美联储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它用行动已经表明 在有必要采用政治上不受欢迎的政策以抑制通胀时,它可以承受作出这种决策的压力。 六、财政一货币政策组合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所不同,财政政策直接作用于商品市场、间接 影响货币市场,而货币政策直接作用货币市场,通过利率的调整进而作用于商品市场。因此, 财政政策对 GDP 的作用更直接、更快捷,而对通货膨胀的效应较间接、较缓慢;货币政策 对通货膨胀的作用更直接、更快捷,而对 GDP 的作用较间接、较缓慢。 (2)货币市场趋于均衡的速度一般要快于商品市场,这也就是说,货币政策发挥作用 的一般来说速度更快一点。 (3)扩张性财政政策容易产生挤出效应——挤走私人投资,而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 降低利率来促进私人投资的。 (4)货币政策的效力取决于 IS 和 LM 曲线的利率。 (5)财政政策的效力取决于于 LM 和 IS 曲线的斜率。 五、一些推论 根据以上基本认识以及对现实经济的实证分析,可以作出以下不很严格的推论,仅供 读者思考: (1)当经济出现比较严重的失业,扩大产量、增加就业成为当务之急时,应采取扩张 性财政政策,它会导致产量迅速上升,而通货膨胀不明显。如出现严重衰退,也可辅之以宽 松的货币政策,即“双松”,但应坚持以松财政为主。 (2)如果通货膨胀大敌当前,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首选,它可使通胀较为迅速降低;如 果通货膨胀甚嚣尘上,也可辅之以紧缩的财政政策,即“双紧”政策,但应坚决以紧货币为 主。 (3)如果失业不是很严重,通胀随力尚可,可以采取稍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 货币政策为主。 (4)如果经济过热不很严重,通胀承受力尚可,可以采取稍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以货币政策为主。 (5)当 LM 曲线接近于一条垂线时(货币资产需求对利率缺乏弹性),不宜采取财政 政策,因为会产生严重的挤出效应。 (6)为了避免挤出效应,政府“投资”去向的重点应放在公共基础设施之上,以带动 “挤进效应”——扩大私人投资。 (7)当 LM 曲线接近于一条水平线时(货币资产需求对利率有较大的弹性),不宜采 取货币政策,因为会出现“流动性陷阱”。此时,财政政策的作用较为充分。 (8)当 IS 曲线接近于一条水平线时(投资利率弹性较大),不宜采用财政政策,而货 币政策的效力很充分。 (9)当 IS 曲线接近于一条垂线时(投资利率弹性很小),不宜采取货币政策,而财政 政策的效力很充分。 (10)实施经济政策时,还应考虑经济自然增长率问题。当经济自然增长比较明显、 强劲时,从绝对数意义上采取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也就理在其中了。此时,更应考虑相对 数意义上的扩张政策。比如,今年比去年经济增长 8%,今年的财政扩张和货币扩张也是 8% 这是绝对数意义上的扩张政策,但不是相对数意义上的扩张性政策,而“维持性政策”;如 果财政扩张仅为 6%,这便是绝对数意义上的扩张政策,但从相对数意义上说,这便是一个 紧缩性政策。如果希望明年经济增长更快一些,就应该采取相对数意义上的扩张政策,如如 财政和货币都扩张 10%。 (11)一个国家优先采哪一种政策工具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微观基础以 及各种制度,不能简单地套用国外的结论。比如,在美国,财政政策已不再是稳定经济原首 先工具稳定经济的任务主要由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货币政策去完成。其主要原因大概有:① 制定财政政策,一般都是年度性的,尽管期间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要通过总统以国会 修订预算是十分艰难的,因此,财政政策可能存在着很长的认识时滞、反应时滞和生效时滞, 如果瓜在时滞如此之长,以至于财政政策对于稳定经济而言毫无疑义;②由于党派之争和国 会审议程序等方面的原因,减税比增税容易,增加支出比缩减支出容易;③制定货币政策比 较灵活、周期较短;④美联储云集了一大批专业经济学家,他们能够较为准确地识别出周期 性的波动,并可以在必要时迅速采取行动;⑤美联储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它用行动已经表明, 在有必要采用政治上不受欢迎的政策以抑制通胀时,它可以承受作出这种决策的压力。 六、财政—货币政策组合
在实施经济稳定政策时,有一个松紧的政策搭配问题,亦称政策组合。很显然,双松 搭配的政策是一种完全的扩张性政策,而双紧搭配的政策则是一种完全的紧缩性政策。在现 实生活中,不少国家政府都采取过松紧搭配,比如紧财政、松货币,或者松财政、紧货币 这两种搭配究竟在总体上属于扩张性还是紧缩性政策,要取决于两者松、紧的程度。这里容 易产生一种误解,很多人容易认为:如果财政扩张3%,而货币紧缩4%就是一种总体上的 紧缩政策:同理,如果财政紧缩3%,而货币扩张4%就是一种总体上的扩张政策。判断政 策组合总体上是松是紧,不是看各自松与紧的百分比及其大小,而是看最终能否导致国内生 产总值的增长和就业的增加。凡是能导致GDP上升的紧财政、松货币组合以及松财政、紧 货币的组合都是在总体上的扩张性政策:否则,就是紧缩性的。 10.4.1AD-AS模型的长期均衡 我们假设一国经济一开始便处于长期均衡,图10.13便表示了处于长期均衡的一国经 济。均衡产量Yε和均衡价格Pε是由总需求曲线AD和长期总供给LAS的交点E点所决定 的。在E点上,均衡产量便是充分就业产量,说明该国经济处于自然失业状态。 图10.13长期均衡 长期均衡是由LAS和AD的交点E点所决定的,它直接决定了均衡价格水平PE和均衡 的产量YE 应该强调,短期总供给曲线势必经过E点。这隐含着(名义)工资、价格和感觉都完 全调整到了这和中长期均衡。也就是说,当一国经济处于长期均衡时,工资、价格以及感觉 的调整必定使总需求与短期总供给曲线交点和总需求与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完全相同。 还应指出,图10.13中的E点直接地决定了均衡价格Pε和均衡产量YE,但它还隐含地、 间接地决定了均衡就业量NE、均衡实际工作W/P,均衡实际利率r,以及以下几个带有结 构的均衡量,如均衡货币交易需求L、资产需求L,均衡消费Cε、均衡投资Iε等等。 与短期模型相比,长期模型所产决定的均衡变量的多少以及在方法论上都是一致的 主要区别在于:长期均衡只能发生在充分就业水平上,而短期均衡有可能出现失业均衡或超 出充分就业均衡。 10.4.2总需求变化与长期均衡 总需求变化是用总需求曲线的平移来表示的。总需求减少,总需求曲线左移;总需求 增加,总需求曲线右移。下面分别讨论总需求增加和减少对长期均衡的影响。 、总需求增加 为了分析问题简便起见,我们假定经济一开始处于长期均衡点A点,参见图1014(a)。 由于某种原因,比如政府突然增加货币供给量,或者企业家突然对前途充满信心。这样一来, 总需求曲线便多AD1右移到AD,整个经济从短期和短期均衡点A点移动到另一个短期均 衡点B点 图10.14总需求增加和长期均衡 图(a)说明:一旦总需求增加,导致短期内价格水平上涨,产量增加,就业亦增加 图(b)说明:由于价格上涨而名义工资未变,使得短期总供给也减少。经过逐步调整,最 后该经济会实现长期均衡点C点。此时,均衡价格上升,但产量仍然等于充分就业产量
在实施经济稳定政策时,有一个松紧的政策搭配问题,亦称政策组合。很显然,双松 搭配的政策是一种完全的扩张性政策,而双紧搭配的政策则是一种完全的紧缩性政策。在现 实生活中,不少国家政府都采取过松紧搭配,比如紧财政、松货币,或者松财政、紧货币。 这两种搭配究竟在总体上属于扩张性还是紧缩性政策,要取决于两者松、紧的程度。这里容 易产生一种误解,很多人容易认为:如果财政扩张 3%,而货币紧缩 4%就是一种总体上的 紧缩政策;同理,如果财政紧缩 3%,而货币扩张 4%就是一种总体上的扩张政策。判断政 策组合总体上是松是紧,不是看各自松与紧的百分比及其大小,而是看最终能否导致国内生 产总值的增长和就业的增加。凡是能导致 GDP 上升的紧财政、松货币组合以及松财政、紧 货币的组合都是在总体上的扩张性政策;否则,就是紧缩性的。 10.4.1AD—AS 模型的长期均衡 我们假设一国经济一开始便处于长期均衡,图 10.13 便表示了处于长期均衡的一国经 济。均衡产量 YE 和均衡价格 PE 是由总需求曲线 AD 和长期总供给 LAS 的交点 E 点所决定 的。在 E 点上,均衡产量便是充分就业产量,说明该国经济处于自然失业状态。 图 10.13 长期均衡 长期均衡是由 LAS 和 AD 的交点 E 点所决定的,它直接决定了均衡价格水平 PE 和均衡 的产量 YE。 应该强调,短期总供给曲线势必经过 E 点。这隐含着(名义)工资、价格和感觉都完 全调整到了这和中长期均衡。也就是说,当一国经济处于长期均衡时,工资、价格以及感觉 的调整必定使总需求与短期总供给曲线交点和总需求与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完全相同。 还应指出,图 10.13 中的 E 点直接地决定了均衡价格 PE 和均衡产量 YE,但它还隐含地、 间接地决定了均衡就业量 NE、均衡实际工作 W/PE,均衡实际利率 rE,以及以下几个带有结 构的均衡量,如均衡货币交易需求 L 、资产需求 L,均衡消费 CE、均衡投资 IE 等等。 与短期模型相比,长期模型所产决定的均衡变量的多少以及在方法论上都是一致的, 主要区别在于:长期均衡只能发生在充分就业水平上,而短期均衡有可能出现失业均衡或超 出充分就业均衡。 10.4.2 总需求变化与长期均衡 总需求变化是用总需求曲线的平移来表示的。总需求减少,总需求曲线左移;总需求 增加,总需求曲线右移。下面分别讨论总需求增加和减少对长期均衡的影响。 一、总需求增加 为了分析问题简便起见,我们假定经济一开始处于长期均衡点 A 点,参见图 10.14(a)。 由于某种原因,比如政府突然增加货币供给量,或者企业家突然对前途充满信心。这样一来, 总需求曲线便多 AD1 右移到 AD2,整个经济从短期和短期均衡点 A 点移动到另一个短期均 衡点 B 点。 图 10.14 总需求增加和长期均衡 图(a)说明:一旦总需求增加,导致短期内价格水平上涨,产量增加,就业亦增加。 图(b)说明:由于价格上涨而名义工资未变,使得短期总供给也减少。经过逐步调整,最 后该经济会实现长期均衡点 C 点。此时,均衡价格上升,但产量仍然等于充分就业产量
在职短期均衡点B点上,重要的变化有三项:(1)均衡产量上升且超出充分就业均衡 产量:(2)均衡价格上升:(3)尽管图a)没有直接表明出来,我们依然可以理解到,该经 济出现了超出充分就业的状况。总之,该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缺口”。 国经济不可能永久性地停留在超出充分就业状态。为什么不可能呢?是什么力量使 得实际GDP恢复到长期均衡水平、实现充分就业呢? 当然,一旦出现通胀缺口,政府可能采取“双紧”政策将通货膨胀打压下来,把均衡 产量降下来,即使总需求曲线从AD2恢复到AD。如果政府能够做到及时认清问题实质, 及时采取准确的措施,从理论上讲,恢复到长期均衡应该不成问题。但是,我们这里所要讨 论的是,即便政府不采取任何行动,在长期依然存在着一种内在自发的因素使得经济能够恢 复到长期均衡。 让我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结论:沿着同一条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名义工资不会改 变。这就是说,在图10.14(a)中从A点移动到B点说明,价格水平从P上升到了P2,但名 义工资W却没有变化 如果价格水平上涨而名久工资未变。经过一段时间,工人们就会知道他们工资的购买 力在下降,即实际工资在下降:企业则面临着劳动力不从心实际成本下降。在这种情况下, 工人会要求更高的(名义)工资,而企业为了保持原有的就业量和产量就会满足工人的要求 如果他们不提高工资,他们要么失去工人,要么使用效率更低的工人。 当名义工资上升时,短期总供给便开始减少,即短期总供给曲线开始从AS1左移至AS 请参见图10.16b)。名义工资上升以及短期总供给曲线逐步左移会产生一系列的新的均衡。 在调整路径BC上的每一个点,产量下降、就业减少、价格上升。最后,工资上升的幅度要 恰好使得短期总供给曲线从AS1左移至AS2。这样,新的短期总需求曲线AD2和新的短期 总供给曲线AS2相交于长期总供给曲线LAS于C点。C点便实现了长期均衡,其均衡产量 依然为充分就业产量,均衡价格上升,并且均衡价格上升的幅度会恰好等于名义工资上升的 幅度。因此,实际均衡工资相对于原长期均衡点而言,没有发生变化,均衡劳动力使用量也 未变,并可生产出充分就业产量 二、总需求减少 刚才讨论的是总需求增加的效应。如果总需求减少,其原理相似但方向相反,我 们简要分析如下。 旦总需求由于某种原因减少,导致总需求曲线左移,其短期效应就是:(1)价格水 平下降:(2)产量减少;(3)出现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总之,该经济出现了萧条缺口 由于价格水平下降而名义工资不变,(名义)工资的货币购买力上升,同时企业的劳动 力的实际成本相对于实际商品价格也在上升,随着经济萧条,名义工资逐步下降,短期总供 给曲线向右方平衡,最后实现长期均衡。在新的均衡点上,价格水平下降,产量未变,就业 未变,实际工资也未变。请参照图10.14(b)自行作图理解上述分析 10.4.3短期总供给变化和长期均衡 短期总供给变化会导致短期均衡变化,它的长期调整如何呢? 短期总供给减少和长期均衡 让我们现在来分析减少短期总供给对实际GDP、价格水平在长期有什么影响 我们假定某国经济一开始牌充分就业均衡,如衅10.15(a中的D点所示。总需求曲线 为AD3,短期总供给曲线为AS3,长期总供给曲线为LAS,均衡产量为YF,均衡价格为P。 现假定石油价格明显上升,就像美国1973-1974年以及1979-1980年那样,企业生产成 本上升,在相同的价格水平上,他们会降低产量,这就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从AS3左移至 AS4,这样,该国经济到达一个新的短期均衡点E。 在E点,均衡产量下降至Y1,价格水平上涨至P,经济出现了滞胀。同时,它还隐含 着劳动力市场出现了失业。在70年代和80年代出现过两次世界范围内的由于石油价格上涨 所产生的滞胀
在职短期均衡点 B 点上,重要的变化有三项:(1)均衡产量上升且超出充分就业均衡 产量;(2)均衡价格上升;(3)尽管图(a)没有直接表明出来,我们依然可以理解到,该经 济出现了超出充分就业的状况。总之,该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缺口”。 一国经济不可能永久性地停留在超出充分就业状态。为什么不可能呢?是什么力量使 得实际 GDP 恢复到长期均衡水平、实现充分就业呢? 当然,一旦出现通胀缺口,政府可能采取“双紧”政策将通货膨胀打压下来,把均衡 产量降下来,即使总需求曲线从 AD2 恢复到 AD1。如果政府能够做到及时认清问题实质, 及时采取准确的措施,从理论上讲,恢复到长期均衡应该不成问题。但是,我们这里所要讨 论的是,即便政府不采取任何行动,在长期依然存在着一种内在自发的因素使得经济能够恢 复到长期均衡。 让我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结论:沿着同一条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名义工资不会改 变。这就是说,在图 10.14(a)中从 A 点移动到 B 点说明,价格水平从 P1 上升到了 P2,但名 义工资 W 却没有变化。 如果价格水平上涨而名久工资未变。经过一段时间,工人们就会知道他们工资的购买 力在下降,即实际工资在下降;企业则面临着劳动力不从心实际成本下降。在这种情况下, 工人会要求更高的(名义)工资,而企业为了保持原有的就业量和产量就会满足工人的要求。 如果他们不提高工资,他们要么失去工人,要么使用效率更低的工人。 当名义工资上升时,短期总供给便开始减少,即短期总供给曲线开始从 AS1 左移至 AS2, 请参见图 10.16(b)。名义工资上升以及短期总供给曲线逐步左移会产生一系列的新的均衡。 在调整路径 BC 上的每一个点,产量下降、就业减少、价格上升。最后,工资上升的幅度要 恰好使得短期总供给曲线从 AS1 左移至 AS2。这样,新的短期总需求曲线 AD2 和新的短期 总供给曲线 AS2 相交于长期总供给曲线 LAS 于 C 点。C 点便实现了长期均衡,其均衡产量 依然为充分就业产量,均衡价格上升,并且均衡价格上升的幅度会恰好等于名义工资上升的 幅度。因此,实际均衡工资相对于原长期均衡点而言,没有发生变化,均衡劳动力使用量也 未变,并可生产出充分就业产量。 二、总需求减少 我们刚才讨论的是总需求增加的效应。如果总需求减少,其原理相似但方向相反,我 们简要分析如下。 一旦总需求由于某种原因减少,导致总需求曲线左移,其短期效应就是:(1)价格水 平下降;(2)产量减少;(3)出现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总之,该经济出现了萧条缺口。 由于价格水平下降而名义工资不变,(名义)工资的货币购买力上升,同时企业的劳动 力的实际成本相对于实际商品价格也在上升,随着经济萧条,名义工资逐步下降,短期总供 给曲线向右方平衡,最后实现长期均衡。在新的均衡点上,价格水平下降,产量未变,就业 未变,实际工资也未变。请参照图 10.14(b)自行作图理解上述分析。 10.4.3 短期总供给变化和长期均衡 短期总供给变化会导致短期均衡变化,它的长期调整如何呢? 一、短期总供给减少和长期均衡 让我们现在来分析减少短期总供给对实际 GDP、价格水平在长期有什么影响。 我们假定某国经济一开始牌充分就业均衡,如衅 10.15(a)中的 D 点所示。总需求曲线 为 AD3,短期总供给曲线为 AS3,长期总供给曲线为 LAS,均衡产量为 YF,均衡价格为 P3。 现假定石油价格明显上升,就像美国 1973-1974 年以及 1979-1980 年那样,企业生产成 本上升,在相同的价格水平上,他们会降低产量,这就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从 AS3 左移至 AS4,这样,该国经济到达一个新的短期均衡点 E。 在 E 点,均衡产量下降至 Y1,价格水平上涨至 P4,经济出现了滞胀。同时,它还隐含 着劳动力市场出现了失业。在 70 年代和 80 年代出现过两次世界范围内的由于石油价格上涨 所产生的滞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