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各章教案)第九章 AD-AS曲线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8,文件大小:170KB,团购合买
▲总需求的定义、内容; ▲总需求曲线的定义、推导、斜率和平移; ▲短期总生产函数和曲线; ▲劳动力需求曲线、劳动力供给曲线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短期和短期总供给曲线; ▲古典和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第九章ADAS曲线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总需求的定义、内容 总需求曲线的定义、推导、斜率和平移; ▲短期总生产函数和曲线 ▲劳动力需求曲线、劳动力供给曲线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短期和短期总供给曲线 ▲古典和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二、教学内容安排: 9.1总需求曲线 9.1.1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总需求曲线的定义及其推导 总需求是指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上各部门总的计划支出之和,它被分解为四大块:消费 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净需求 总需求曲线(简称AD曲线)是表明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 图91总需求(AD)曲线的推导 从IS-LM模型中可以推导出AD曲线。AD曲线是描述在双重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 价格水平之间相互关系的一条曲线 同理,如果价格水平从P1下降为P(即P1>Po),大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 供给量增加,从而LM曲线从LM(P1)右移至LM(Po),且相交于IS曲线于E0点。将(PanY0) 在图b中描点便可以得到Eo。将E2、E1和E连接起来便可以得到一条AD曲线。 因此,总需求曲线表明了在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条件下总需求和价格水 平的一种关系。 二、AD曲线的斜率 AD曲线的斜率为负,这表明,当价格水平上升时,为了使双重市场实现均衡,总需求 水平应该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总需求便会上升。因此,价格水平与总需求呈反比关系 为什么AD曲线的斜率为负,即向右下方倾斜呢? (一)、利率效应 这种利率效应是由货币传导机制所使然。如果传导机制失灵,利率效应就不能起作用 (二)、实际货币余额效应 所谓实际货币是指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的数量,即以实物形态衡量的货币。如果名义 货币供给不变,由于某种原因价格水平跌落,你存在银行的以及手中的货币是不是更值钱

第九章 AD-AS 曲线 一、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总需求的定义、内容; ▲总需求曲线的定义、推导、斜率和平移; ▲短期总生产函数和曲线; ▲劳动力需求曲线、劳动力供给曲线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短期和短期总供给曲线; ▲古典和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二、教学内容安排: 9.1 总需求曲线 9.1.1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一、总需求曲线的定义及其推导 总需求是指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上各部门总的计划支出之和,它被分解为四大块:消费 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净需求。 总需求曲线(简称 AD 曲线)是表明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 图 9.1 总需求(AD)曲线的推导 从 IS—LM 模型中可以推导出 AD 曲线。AD 曲线是描述在双重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 价格水平之间相互关系的一条曲线。 同理,如果价格水平从 P1 下降为 P0(即 P1>P0),大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 供给量增加,从而 LM 曲线从 LM(P1)右移至 LM(P0),且相交于 IS 曲线于 E0 点。将(P0,Y0) 在图 b 中描点便可以得到 E0。将 E2、E1 和 E0 连接起来便可以得到一条 AD 曲线。 因此,总需求曲线表明了在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条件下总需求和价格水 平的一种关系。 二、AD 曲线的斜率 AD 曲线的斜率为负,这表明,当价格水平上升时,为了使双重市场实现均衡,总需求 水平应该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总需求便会上升。因此,价格水平与总需求呈反比关系。 为什么 AD 曲线的斜率为负,即向右下方倾斜呢? (一)、利率效应 这种利率效应是由货币传导机制所使然。如果传导机制失灵,利率效应就不能起作用。 (二)、实际货币余额效应 所谓实际货币是指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的数量,即以实物形态衡量的货币。如果名义 货币供给不变,由于某种原因价格水平跌落,你存在银行的以及手中的货币是不是更值钱

啦?你的实际货币余额是不是在增加?你是不是感到自己比过去更富裕些了呢?因此,物价 水平下降使消费者感到更富裕,这会鼓励他们更多地消费;消费支出的增加导致总需求量增 加。这种由于价格水平下降导致实际货币余额上升,进而带动总需求量增加的原理被称作为 实际货币余额效应( Real Money Balance Effect有时被简称为实际货币效应、实际余额效 应 当然,物价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余额减少。消费支出减少,总需求量减少。这是实际 货币效应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三、外贸效应 假如中国物价水平上升,在外国人眼里,中国的商品相对昂贵,他们就可能减少购买 中国产品,这就使得中国的出口需求减少;同时,在中国消费者眼里,外国商品变得相对便 宜,我们就可能增加购买外国商品,这就使得进口增加。两项加起来,中国的净出口需求减 少,进而总需求量减少 四、跨斯替代效应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今年价格水平更高了,且预期明年价格水平会有所回落,消 费者有可能延期消费,这样今年总需求水平便会下降。这种由于现期与未来相对价格的变化 所导致的总需求的变化就是跨期替代效应( Intertemporal Substitution Effect 五、小结 以上四种不同而又彼此相关的原因解释了为什么总需求量和物价水平呈反比。物价水 平呈反比物价水平下降(1)利率下降投资需求增加(2)消费者感到富裕刺激消费需求(3)汇 率贬值,刺激了净出口需求(4)现期价格水平更低了增加现期消费需求。因此,价格水平与总 需求量呈反比 9.2.1财政政策与AD曲线的移动 任何自发性支出的改变都会导致AD曲线的移动。自发支出主要包括自动投资(I0)、 政府自发支出(G0)和税收(Tx0)。本小节以增加政府支出为例说明它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财政政策不是弧立的,它会影响到货币市场。货币市场必然对财政政策作出某种反应 从图95(b)来看,增加Go之后,使得IS曲线从IS0右移至IS1。在A点,商品市场均衡,而 货币市场却失衡,且有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这是很明显的,因为,增加了政府支出但不 增加货币供给,必然会增加货币需求。因此,利率有上升之趋势,直至E1点货币在市场和 商品市场都实现了均衡。但此时,Y(Gi=Y1-Y0。我们在前面讲过的挤出效应,即Y1Y2产量 被挤走了。这是财政政策的第二轮效应 当然,依照凯恩斯主义的观点,第一轮效应(增加政府支出效应)要大于第二轮效应 (减少投资效应) 还有两种可能性值得讨论。首先,增加政府支出有可能产生国际(部分)挤出效应。 本国的利率上升,如果其他国家利率不变的话,这会吸引外国资本流入( capital inflow)。外 汇供给的增加使本国货币升值,本国出口产品的国外价格上升,从而减少国外对本国产品的 需求:同时,国外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从而增加了对国外产品的需求。所以,净出口减少, 总需求也减少。 图95增加政府支出对AD曲线的影响 增加政府支出之后,总支出从AEo上移至AE,△Y=Y0Y2:同时IS曲线从IS0平移为 IS1,导致均衡的利率和国民收入水平的上升,但△Y=Y0Y1,最后使得AD曲线从AD右移 至AD1,其水平距离为Y0Y

啦?你的实际货币余额是不是在增加?你是不是感到自己比过去更富裕些了呢?因此,物价 水平下降使消费者感到更富裕,这会鼓励他们更多地消费;消费支出的增加导致总需求量增 加。这种由于价格水平下降导致实际货币余额上升,进而带动总需求量增加的原理被称作为 实际货币余额效应(Real Money Balance Effect)有时被简称为实际货币效应、实际余额效 应。 当然,物价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余额减少。消费支出减少,总需求量减少。这是实际 货币效应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三、外贸效应 假如中国物价水平上升,在外国人眼里,中国的商品相对昂贵,他们就可能减少购买 中国产品,这就使得中国的出口需求减少;同时,在中国消费者眼里,外国商品变得相对便 宜,我们就可能增加购买外国商品,这就使得进口增加。两项加起来,中国的净出口需求减 少,进而总需求量减少。 四、跨斯替代效应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今年价格水平更高了,且预期明年价格水平会有所回落,消 费者有可能延期消费,这样今年总需求水平便会下降。这种由于现期与未来相对价格的变化 所导致的总需求的变化就是跨期替代效应(Intertemporal Substitution Effect)。 五、小结 以上四种不同而又彼此相关的原因解释了为什么总需求量和物价水平呈反比。物价水 平呈反比.物价水平下降:(1)利率下降,投资需求增加;(2)消费者感到富裕,刺激消费需求;(3)汇 率贬值,刺激了净出口需求;(4)现期价格水平更低了,增加现期消费需求。因此,价格水平与总 需求量呈反比。 9.2.1 财政政策与 AD 曲线的移动 任何自发性支出的改变都会导致 AD 曲线的移动。自发支出主要包括自动投资(I0)、 政府自发支出(G0)和税收(TX0)。本小节以增加政府支出为例说明它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财政政策不是弧立的,它会影响到货币市场。货币市场必然对财政政策作出某种反应。 从图 9.5(b)来看,增加 G0 之后,使得 IS 曲线从 IS0 右移至 IS1。在 A 点,商品市场均衡,而 货币市场却失衡,且有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这是很明显的,因为,增加了政府支出但不 增加货币供给,必然会增加货币需求。因此,利率有上升之趋势,直至 E1 点货币在市场和 商品市场都实现了均衡。但此时,Y/G0=Y1-Y0。我们在前面讲过的挤出效应,即 Y1Y2 产量 被挤走了。这是财政政策的第二轮效应。 当然,依照凯恩斯主义的观点,第一轮效应(增加政府支出效应)要大于第二轮效应 (减少投资效应)。 还有两种可能性值得讨论。首先,增加政府支出有可能产生国际(部分)挤出效应。 本国的利率上升,如果其他国家利率不变的话,这会吸引外国资本流入(capital inflow)。外 汇供给的增加使本国货币升值,本国出口产品的国外价格上升,从而减少国外对本国产品的 需求;同时,国外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从而增加了对国外产品的需求。所以,净出口减少, 总需求也减少。 图 9.5 增加政府支出对 AD 曲线的影响 增加政府支出之后,总支出从 AE0 上移至 AE,△Y==Y0Y2;同时 IS 曲线从 IS0 平移为 IS1,导致均衡的利率和国民收入水平的上升,但△Y=Y0Y1,最后使得 AD 曲线从 AD0 右移 至 AD1,其水平距离为 Y0Y1

第二,更为有争议的是,增加政府支出有可能产生“挤进效应”( Crowding-in effect 增加政府支出导致短期内国民收入的增加,这有可能形成一种预期一一经济在繁荣,未来利 润可能上升,这将激励投资增加,进而国民收入再度增加。 如果增加政府支出是“投资”于竞争性生产领域,的确会挤走私人投资。道理很简单: 本来私人想投资于某一竞争性产业,你政府投资生产,市场就这么大,我干嘛还要投资,我 只好投资其他领域:如果政府的投资涉及几乎所有生产领域,我就没处可投资了。这就可能 产生完全挤出效应。 如果政府支出是“投资”公共产品,这就可能产生挤进效应。例如,政府修建京九铁 路、三峡水库以及调整公路,会产生正面的外在效应一一使部分私人生产企业从政府投资中 受益。铁路和调整公路的通车使一部分企业运输原材料和产品的时间大大缩短,从而降低生 产成本,带动私人投资增加:同时,也有可能刺激旅游消费,诱发所谓的“假日经济 9.2.2货币政策和AD曲线的移动 增加实际或名义货币供给使得LM曲线右移,导致利率水平下降,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上升,请参见图9.6(a)。 然而,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之后,LM曲线水平地右移的距离 Y=Y2-Y0=E0A:如果从两个市场同时考虑,最终的国民收入增量仅等于(Y1-Y0),为什么呢? 这里也存在着货币政策的第一轮效应和第二轮效应问题 先看货币政策的第一轮效应。增加货币供给后,在初始利率ro水平上货币供给过度 由于一般认为货币市场调整速度快于商品市场,利率会很快下跌至r2,进而导致投资需求增 加,从而使得国民收入从Y0增长到Y2 再看货币政策的第二轮效应。由于国民收入增加,会导致货币(交易)需求增加,从 而导致利率上升至r1,这又会引起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一般说来,第一轮效应要大于第二轮效应,所以,扩张性货币政策最终看伴随着产量 上升。 再回到图96(b)。将IS-LM最终均衡点E1在图(b)中相应描点,得到E1,新的AD曲线 势必经过E1。再以LM(M1)和IS对象,取三个不同的价格水平,便可得到一条新的AD (M1)曲线 图96增加货币供给量对AD曲线的影响 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货币供给量使得LM曲线从LM(Mo)平移为LM(M1) 得到了新的均衡点E1,将E1所隐含的P和Y1的关系在图(b)中描点得到E′1点,同时 取不同的价格水平,便可得到AD1(M1)。 总之,增加货币供给量使得AD曲线右移;反之则左移。 9.2.3AD曲线移动小结 (1)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使得AD曲线右移,但它右移的水平距离要分别小 于IS或LM平移的距离,这表明AD的水平移动本身就考虑到了两轮效应,或者说,扣除 了第二轮效应 (2)在相同价格水平上,在AD上的新的均衡点E1代表着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在新

第二,更为有争议的是,增加政府支出有可能产生“挤进效应”(Crowding-in Effect)。 增加政府支出导致短期内国民收入的增加,这有可能形成一种预期——经济在繁荣,未来利 润可能上升,这将激励投资增加,进而国民收入再度增加。 如果增加政府支出是“投资”于竞争性生产领域,的确会挤走私人投资。道理很简单: 本来私人想投资于某一竞争性产业,你政府投资生产,市场就这么大,我干嘛还要投资,我 只好投资其他领域;如果政府的投资涉及几乎所有生产领域,我就没处可投资了。这就可能 产生完全挤出效应。 如果政府支出是“投资”公共产品,这就可能产生挤进效应。例如,政府修建京九铁 路、三峡水库以及调整公路,会产生正面的外在效应——使部分私人生产企业从政府投资中 受益。铁路和调整公路的通车使一部分企业运输原材料和产品的时间大大缩短,从而降低生 产成本,带动私人投资增加;同时,也有可能刺激旅游消费,诱发所谓的“假日经济”。 9.2.2 货币政策和 AD 曲线的移动 增加实际或名义货币供给使得 LM 曲线右移,导致利率水平下降,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上升,请参见图 9.6(a)。 然而,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之后,LM 曲线水平地右移的距离 Y=Y2-Y0=E0A;如果从两个市场同时考虑,最终的国民收入增量仅等于(Y1-Y0),为什么呢? 这里也存在着货币政策的第一轮效应和第二轮效应问题。 先看货币政策的第一轮效应。增加货币供给后,在初始利率 r0 水平上货币供给过度, 由于一般认为货币市场调整速度快于商品市场,利率会很快下跌至 r2,进而导致投资需求增 加,从而使得国民收入从 Y0 增长到 Y2。 再看货币政策的第二轮效应。由于国民收入增加,会导致货币(交易)需求增加,从 而导致利率上升至 r1,这又会引起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一般说来,第一轮效应要大于第二轮效应,所以,扩张性货币政策最终看伴随着产量 上升。 再回到图 9.6(b)。将 IS-LM 最终均衡点 E1 在图(b)中相应描点,得到 E1,新的 AD 曲线 势必经过 E1。再以 LM(M1)和 IS 对象,取三个不同的价格水平,便可得到一条新的 AD1 (M1)曲线。 图 9.6 增加货币供给量对 AD 曲线的影响 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货币供给量使得 LM 曲线从 LM(M0)平移为 LM(M1), 得到了新的均衡点 E1,将 E1 所隐含的 P0和 Y1 的关系在图(b)中描点得到 E′1 点,同时, 取不同的价格水平,便可得到 AD1(M1)。 总之,增加货币供给量使得 AD 曲线右移;反之则左移。 9.2.3 AD 曲线移动小结: (1)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使得 AD 曲线右移,但它右移的水平距离要分别小 于 IS 或 LM 平移的距离,这表明 AD 的水平移动本身就考虑到了两轮效应,或者说,扣除 了第二轮效应。 (2)在相同价格水平上,在 AD 上的新的均衡点 E1 代表着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在新

的条件下同时实现了均衡 (3)但是,新的均衡点E1所隐含着的利率水平是不一致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利 率上升,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利率下降。 (4)其他自发变量的变化如何影响AD曲线请见表9.1。 表91AD曲线的移动 AD曲线 AD曲线 自发投资 自发投资 政府支出 政府支出 政府税收 政府税收 名义货币 名义货币 9.3劳动力市场 、短期总生产函数和曲线 生产函数表明了给定生产要求投入量与最大产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或者说生产函数表 明了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 生产函数有短期和长期之分。所谓短期是指在劳动力数量可变、其他要素不可变的一 段时期,而长期是指长到所有生产要素均为可变的一段时期。 总生产函数表明各种投入总量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有三大重要的投入:劳动 力、资本和技术 长期总生产函数可记为:Y1=F(N,K,T…) 上式中,YL为长期总产量,N为总劳动时数,K为资本,T为技术,“…”代表其他 如一国产权制度安排等等,F代表函数关系。 将上式中的K和T固定不变,仅仅改变总劳动时数,便可得到短期生产函数:Y=f(N) 上式中,Y代表总产量,或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作代表,N代表总劳动 数 短期总生产函数具有以下性质: 图97总生产曲线 第一,当劳动力的使用量为零时,所对应的总产量亦为零 第二,在经济区域,请参见增加劳动力的使用量会导致更大的产量,即生产函数的一 阶导数请参见f(N>0 第三,在经济区域,每增加单位劳动力的使用量所引致的产量増量逐步増减,即生产 函数的二阶导数f(N)<0 第四,一般不研究非经济区域,即下降段的总生产曲线 、竞争性劳动力市场 (一)劳动力的需求曲线 微观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告诉我们,劳动力需求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相重合,且为一条 斜率为负的曲线;它表明,企业所支付的实际工资上升,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减少:反之 则增加

的条件下同时实现了均衡。 (3)但是,新的均衡点 E1 所隐含着的利率水平是不一致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利 率上升,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利率下降。 (4)其他自发变量的变化如何影响 AD 曲线请见表 9.1。 表 9.1 AD 曲线的移动 变化 AD 曲线 变化 AD 曲线 自发投资 右 自发投资 左 政府支出 政府支出 政府税收 政府税收 名义货币 移 名义货币 移 9.3 劳动力市场 一、短期总生产函数和曲线 生产函数表明了给定生产要求投入量与最大产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或者说生产函数表 明了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 生产函数有短期和长期之分。所谓短期是指在劳动力数量可变、其他要素不可变的一 段时期,而长期是指长到所有生产要素均为可变的一段时期。 总生产函数表明各种投入总量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有三大重要的投入:劳动 力、资本和技术。 长期总生产函数可记为:YL=F(N,K,T…) 上式中,YL 为长期总产量,N 为总劳动时数,K 为资本,T 为技术,“…”代表其他, 如一国产权制度安排等等,F 代表函数关系。 将上式中的 K 和 T 固定不变,仅仅改变总劳动时数,便可得到短期生产函数:Y=f(N) 上式中,Y 代表总产量,或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作代表,N 代表总劳动时 数。 短期总生产函数具有以下性质: 图 9.7 总生产曲线 第一,当劳动力的使用量为零时,所对应的总产量亦为零; 第二,在经济区域,请参见增加劳动力的使用量会导致更大的产量,即生产函数的一 阶导数请参见 f 1 (N)>0; 第三,在经济区域,每增加单位劳动力的使用量所引致的产量增量逐步增减,即生产 函数的二阶导数 f 1 (N)<0; 第四,一般不研究非经济区域,即下降段的总生产曲线。 二、 竞争性劳动力市场 (一)劳动力的需求曲线 微观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告诉我们,劳动力需求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相重合,且为一条 斜率为负的曲线;它表明,企业所支付的实际工资上升,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减少;反之, 则增加

图98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劳动力需求曲线ND的斜率为负,供给曲线N为正,两者的交点便为劳动力市场的均 衡点(E)点,它同时决定了均衡工资水平(WP)E以及均衡的劳动力数量NE (二)劳动力的供给曲线 以实际工资水平为纵轴、以劳动力总量为横轴,劳动力的供给曲线为一条斜率为正的 曲线,表明劳动力的提供者愿意在较高工资水平上提供更多的劳动时间。请参考图98中的 N曲线 (三)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将劳动力需求曲线N和劳动力供给曲线NS结合起来,分析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问题 劳动力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联合决定了劳动力市场的均衡。请参阅图9.8。均衡点E 便同时决定了均衡的实际工资水平(WP)E。和均衡的劳动力数量NE 根据“市场出清”原理,当工资高于均衡工资时,整个经济出现劳动力的过度供给 工资有下降的趋势:当工资低于均衡工资时,整个经济则会出现劳动力的过度需求,工资有 上升的趋势 94短期总供给曲线 94.1宏观短期和长期 短期 在宏观经济学中,短期是指在除劳动力之外的其他生产要素价格(如利率和原材料价 格)不变的这么一段时期 长期 宏观长期是指足以长到所有生产要素价格均可变动的一段时期,如果给工资率以足够 长的调整时间,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一定会相等,劳动力市场便可出清。这样,在长期 中,劳动力市场一定实现了充分就业。此时的失业也只是在充分就业状态时的失业,我们将 之称为“自然失业率” 942短期总供给曲线 短期总供给是在其他要素不变的情况下,一国经济所愿意提供的总产量(一般以实际 GDP作代表)和价格水平(一般用GDP紧缩指数表示)的一种关系 、短期总供给表 二、短期总供给曲线 9.5古典短期总供给曲线 9.5.1古典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古典经济学假定,在劳动力市场中,工资具有灵活变动的性质,因此,劳动力市场常 常是出清的(即供需相等)。根据这一假定,可以推导古典短期总供给曲线为一条等于充分 就业产量的垂直线 图9.10有利于帮助我们推导出古典(短期)总供给曲线

图 9.8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劳动力需求曲线 ND 的斜率为负,供给曲线 NS 为正,两者的交点便为劳动力市场的均 衡点(E)点,它同时决定了均衡工资水平(W/P)E 以及均衡的劳动力数量 NE。 (二)劳动力的供给曲线 以实际工资水平为纵轴、以劳动力总量为横轴,劳动力的供给曲线为一条斜率为正的 曲线,表明劳动力的提供者愿意在较高工资水平上提供更多的劳动时间。请参考图 9.8 中的 NS曲线。 (三)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将劳动力需求曲线 ND 和劳动力供给曲线 NS结合起来,分析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问题。 劳动力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联合决定了劳动力市场的均衡。请参阅图 9.8。均衡点 E 便同时决定了均衡的实际工资水平(W/P)E。和均衡的劳动力数量 NE。 根据“市场出清”原理,当工资高于均衡工资时,整个经济出现劳动力的过度供给, 工资有下降的趋势;当工资低于均衡工资时,整个经济则会出现劳动力的过度需求,工资有 上升的趋势。 9.4 短期总供给曲线 9.4.1 宏观短期和长期 一、短期 在宏观经济学中,短期是指在除劳动力之外的其他生产要素价格(如利率和原材料价 格)不变的这么一段时期。 二、长期 宏观长期是指足以长到所有生产要素价格均可变动的一段时期,如果给工资率以足够 长的调整时间,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一定会相等,劳动力市场便可出清。这样,在长期 中,劳动力市场一定实现了充分就业。此时的失业也只是在充分就业状态时的失业,我们将 之称为“自然失业率”。 9.4.2 短期总供给曲线 短期总供给是在其他要素不变的情况下,一国经济所愿意提供的总产量(一般以实际 GDP作代表)和价格水平(一般用GDP紧缩指数表示)的一种关系。 一、短期总供给表 二、短期总供给曲线 9.5 古典短期总供给曲线 9.5.1 古典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古典经济学假定,在劳动力市场中,工资具有灵活变动的性质,因此,劳动力市场常 常是出清的(即供需相等)。根据这一假定,可以推导古典短期总供给曲线为一条等于充分 就业产量的垂直线。 图 9.10 有利于帮助我们推导出古典(短期)总供给曲线

图910古典(短期)总供给曲线 古典经济学假定,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性的,其工资水平在短期也是可以灵活变动的 因此,劳动力市场常常出清。由此可推导出古典的短期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线,其水平距离 等于充分就时的产量YF,这表明总供给量不会随价格变动而变动 9.5.2古典总供给曲线的含义 (1)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劳动力市场像其他竞争性商品市场一样,会迅速地出清,其 根源就是工资具有灵活可变的性质。一旦劳动力市场出现需求过度,实际工资会很快地上涨 如果劳动力市场出现供给过度,实际工资会迅速下降,直到劳动力市场出现均衡为止 (2)劳资双方在充分信息的条件下不存在货币幻觉。一旦价格水平上涨,导致实际工 资下降X%,只有名义工资也上涨X%他们才不改变劳动力的供需量。 9.6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主义不赞同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力市场的假设。凯恩斯认为,由于劳动力市场 并非为完全竞争,且存在着工资刚性,因而,劳动力市场不是经常处于充分就业,而是经常 处于低于充分就业的状态。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的推导及其含义 图9.11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借助工资刚性理论试图说明一个重要结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并非总是内在自 发稳定的。相反,失业是经常的、大量的,而充分就业只是暂的、偶然的 9.6.3极端的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极端的凯歌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如图9.12所示,它表明,在经济未达到充分就业之 前,由于经济存在着巨大资源的闲置,企业愿意在现有价格上出售它所有生产出来的一切产 品,因此,这一段为水平的总供给曲线PoB,这时,它远离充分就业产量,故称为极端的凯 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一旦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其总供给曲线便为DA段,实现充分就业 图9.12极端的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PoA段的总供给曲线为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形,表明总需求上升,价格水平不变 DC段为古典的决供给曲线,表明产量不随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BC段为中间段的总供给曲线,其斜率为正

图 9.10 古典(短期)总供给曲线 古典经济学假定,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性的,其工资水平在短期也是可以灵活变动的, 因此,劳动力市场常常出清。由此可推导出古典的短期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线,其水平距离 等于充分就时的产量 YF,这表明总供给量不会随价格变动而变动。 9.5.2 古典总供给曲线的含义 (1)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劳动力市场像其他竞争性商品市场一样,会迅速地出清,其 根源就是工资具有灵活可变的性质。一旦劳动力市场出现需求过度,实际工资会很快地上涨; 如果劳动力市场出现供给过度,实际工资会迅速下降,直到劳动力市场出现均衡为止。 (2)劳资双方在充分信息的条件下不存在货币幻觉。一旦价格水平上涨,导致实际工 资下降 X%,只有名义工资也上涨 X%他们才不改变劳动力的供需量。 9.6 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主义不赞同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力市场的假设。凯恩斯认为,由于劳动力市场 并非为完全竞争,且存在着工资刚性,因而,劳动力市场不是经常处于充分就业,而是经常 处于低于充分就业的状态。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的推导及其含义 图 9.11 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借助工资刚性理论试图说明一个重要结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并非总是内在自 发稳定的。相反,失业是经常的、大量的,而充分就业只是暂的、偶然的。 9.6.3 极端的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极端的凯歌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如图 9.12 所示,它表明,在经济未达到充分就业之 前,由于经济存在着巨大资源的闲置,企业愿意在现有价格上出售它所有生产出来的一切产 品,因此,这一段为水平的总供给曲线 P0B,这时,它远离充分就业产量,故称为极端的凯 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一旦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其总供给曲线便为 DA 段,实现充分就业 产量。 图 9.12 极端的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P0A 段的总供给曲线为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形,表明总需求上升,价格水平不变。 DC 段为古典的决供给曲线,表明产量不随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BC 段为中间段的总供给曲线,其斜率为正

9.7长期总供给曲线 长期总供给是在充分就业下价格水平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长期总供 给曲线来描述。因此,长期总供给曲线描述了在充分就业下价格水平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 9.7.1充分就业均衡 劳动力市场的短期均衡有3种可能性:(1)低于充分就业均衡:(2)充分就业均衡;(3) 超出充分就业均衡。但是,一旦劳动力市场处于长期均衡之时,该经济就一定是充分就业均 衡,或者说,该经济的失业率是“自然”的,其产出水平就是充分就业产量,或称潜在产量 潜在GDP、充分就业GDP。这样,长期总供给曲线就是平行于价格轴,并与产量轴相交于 潜在产量Yp的一条垂线。如图9.13所示 这条垂线隐含了三层含意:(1)长期总供给量与价格水平的变化无关:(2)无论经济 出现什么干扰,只要让调整的时间足够长,其产量一定会恢复到充分就业产量:(3)该经济 在长期内不可能出现失业,或一定会出现充分就业,或处于自然失业率状态 图9.13长期总供给曲线 9.7.2长期总供给曲线为什么是一条垂线 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而长期总供给曲线则是一条垂线 呢? 解释这一令人迷惑的现象的关键在于理解现代市场经济中工资和价格的决定方式。在 短期内,企业成本中的某些要素是无弹性的,或者说是有粘性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工资 由于种种原因,当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工资的调整却很缓慢。以美国参加工会的工人为例 他们的工资通常是按照长期劳资合同来支付的,而该合同早己以美元规定了工资率。在劳资 协议有效期内,企业所面对的以货币数量表示的工资率在很大程度上是固定的,甚至对非工 会成员的工人来说,一年之内调薪一次以上的情况下属罕见。而货币工资或薪水实际上被削 减就更不寻常,除非此时这家企业确实面临着破产的威胁 其他的价格和成本要素在短期内也具有类似的粘性。当企业租用一座仓库时,租用合 同通常要长于一年,租金通常也是通过协议固定下来。此外,企业通常还会与他们的供货商 签订合同,以规定所要支付的原料和零部件价格。有些价格,特别是像供电、供水以及电信 服务的价格,则是由政府确定的 将所有这些情况放在一起,你就会看到一个现代市场经济中,短期内工资和价格的粘 性是怎样形成的。 在长期中,无弹性的或粘性的成本要素(工资合同、租赁协议、供货合同、受管制的 价格),最终都会变为有弹性或可协商的,企业不可能永远因劳资协议固定工资率获得好处, 工会很快会发现价格水平已经上升,并坚持要求增加补偿性工资。最终,所有成本因需求增 加而上升X%之后,货币工资、租金、受管制的价格以及其他成本最终也会作出上浮X%的 反应 旦成本上调幅度赶上价格水平上涨幅度,企业就不再能够因总需求的上升而增加盈 利。长期中,当所有成本要素都做了充分调整之后,企业所面临的价格成本比率与需求变化

9.7 长期总供给曲线 长期总供给是在充分就业下价格水平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长期总供 给曲线来描述。因此,长期总供给曲线描述了在充分就业下价格水平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 9.7.1 充分就业均衡 劳动力市场的短期均衡有 3 种可能性:(1)低于充分就业均衡;(2)充分就业均衡;(3) 超出充分就业均衡。但是,一旦劳动力市场处于长期均衡之时,该经济就一定是充分就业均 衡,或者说,该经济的失业率是“自然”的,其产出水平就是充分就业产量,或称潜在产量、 潜在 GDP、充分就业 GDP。这样,长期总供给曲线就是平行于价格轴,并与产量轴相交于 潜在产量 YF的一条垂线。如图 9.13 所示。 这条垂线隐含了三层含意:(1)长期总供给量与价格水平的变化无关;(2)无论经济 出现什么干扰,只要让调整的时间足够长,其产量一定会恢复到充分就业产量;(3)该经济 在长期内不可能出现失业,或一定会出现充分就业,或处于自然失业率状态。 图 9.13 长期总供给曲线 9.7.2 长期总供给曲线为什么是一条垂线 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而长期总供给曲线则是一条垂线 呢? 解释这一令人迷惑的现象的关键在于理解现代市场经济中工资和价格的决定方式。在 短期内,企业成本中的某些要素是无弹性的,或者说是有粘性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工资。 由于种种原因,当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工资的调整却很缓慢。以美国参加工会的工人为例, 他们的工资通常是按照长期劳资合同来支付的,而该合同早已以美元规定了工资率。在劳资 协议有效期内,企业所面对的以货币数量表示的工资率在很大程度上是固定的,甚至对非工 会成员的工人来说,一年之内调薪一次以上的情况下属罕见。而货币工资或薪水实际上被削 减就更不寻常,除非此时这家企业确实面临着破产的威胁。 其他的价格和成本要素在短期内也具有类似的粘性。当企业租用一座仓库时,租用合 同通常要长于一年,租金通常也是通过协议固定下来。此外,企业通常还会与他们的供货商 签订合同,以规定所要支付的原料和零部件价格。有些价格,特别是像供电、供水以及电信 服务的价格,则是由政府确定的。 将所有这些情况放在一起,你就会看到一个现代市场经济中,短期内工资和价格的粘 性是怎样形成的。 在长期中,无弹性的或粘性的成本要素(工资合同、租赁协议、供货合同、受管制的 价格),最终都会变为有弹性或可协商的,企业不可能永远因劳资协议固定工资率获得好处, 工会很快会发现价格水平已经上升,并坚持要求增加补偿性工资。最终,所有成本因需求增 加而上升 X%之后,货币工资、租金、受管制的价格以及其他成本最终也会作出上浮 X%的 反应。 一旦成本上调幅度赶上价格水平上涨幅度,企业就不再能够因总需求的上升而增加盈 利。长期中,当所有成本要素都做了充分调整之后,企业所面临的价格成本比率与需求变化

之前是相同的。这时,将不存在任何剌激企业增加产量的因素。因此,我们说,LAS曲线 是垂直的。这意味着从长期看,供给的数量相对于价格和成本水平是独立的 从图9.13还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实际GDP不可能超出其产量极限YL。但是,在短 期内它有可能通过降低自然失业率来增加实际产量。然而,实际GDP只有暂时地高出长期 总供给水平(Y)。当GDP超出Y以及失业低于自然失业率时,劳动力会出现短缺,企业 要为争夺劳动力而竞争,工资上升的幅度大于价格水平上升的幅度,最后产量又回落到长期 水平 9.7.3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然而,长期总供给曲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一些因素的变化而发生移动。这些 因素主要是指影响总生产函数的各个要素。比如,一个国家的资本使用量增加、技术水平提 高都会导致总产量曲线上移。这样,在相同劳动力使用量的情况下,充分就业产量也会有所 增加。因此,长期总供给曲线会向右方平行地移动

之前是相同的。这时,将不存在任何刺激企业增加产量的因素。因此,我们说,LAS 曲线 是垂直的。这意味着从长期看,供给的数量相对于价格和成本水平是独立的。 从图 9.13 还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实际 GDP 不可能超出其产量极限 YL。但是,在短 期内它有可能通过降低自然失业率来增加实际产量。然而,实际 GDP 只有暂时地高出长期 总供给水平(YF)。当 GDP 超出 YF以及失业低于自然失业率时,劳动力会出现短缺,企业 要为争夺劳动力而竞争,工资上升的幅度大于价格水平上升的幅度,最后产量又回落到长期 水平。 9.7.3 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然而,长期总供给曲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一些因素的变化而发生移动。这些 因素主要是指影响总生产函数的各个要素。比如,一个国家的资本使用量增加、技术水平提 高都会导致总产量曲线上移。这样,在相同劳动力使用量的情况下,充分就业产量也会有所 增加。因此,长期总供给曲线会向右方平行地移动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