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饲养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1106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本科必修课 总学时:110 、编写说明 1.本大纲是根据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科学系本科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而编写。 2.家畜饲养学是一门基础理论知识性强,实践应用价值高的学科。是在生理生化学习基 础上,通过讲授与实验教学环节,使学生正确认识动物营养的基本原理:掌握营养价值的评 定方法,了解各种饲料;掌握动物营养需要的硏究方法及需要特点,掌握日粮配合的方法及 配合饲料的一般知识,并通过实验教学是使学生掌握饲料分析的基本技能。为学习饲养各论 打下坚实基础 3.主要研究和阐明动物摄入和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过程与生命活动的关系,揭示动物利 用营养物质的量变质变规律,是从事动物生产的理论基础 4.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阐述动物营养学原理,阐述饲料种类、营养特点、如何科学利用饲料,阐述动物对饲料 营养的需要量、饲养标准及饲料配方设计的基本方法,阐述饲料化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了 解饲料种类来源及其营养价值,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和检验的方法,针对各种动物的营养需要 科学而又经济地用各种饲料组成饲粮:为饲料工业提供配合饲料的科学配方:掌握适于不同 生产情况下的动物饲养的一般要求和原则 5.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理论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及其对动物的营养作用,营养物质缺 乏或过量对动物健康和生产的影响,不同种类、不同生理状态和生产水平的动物对各种营养 物质的适宜需要量以及影响其需要量的因素,从而掌握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理论 基础,具备分析和解决动物生产实践中的饲养问题的理论知识 通过实验和实践环节,要求掌握动物营养中概略养分的概念和检测原理与方法,了解养 分利用率和动物营养需要的基本评定或确定方法,加深动物营养基本概念和动物生产与营养 需要的关系的理解,具备营养分析和饲养实践的基本技能。 、大纲内容 绪论
1 《家畜饲养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1106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本科必修课 总学时:110 一、编写说明 1.本大纲是根据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科学系本科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而编写。 2.家畜饲养学是一门基础理论知识性强,实践应用价值高的学科。是在生理生化学习基 础上,通过讲授与实验教学环节,使学生正确认识动物营养的基本原理;掌握营养价值的评 定方法,了解各种饲料;掌握动物营养需要的研究方法及需要特点,掌握日粮配合的方法及 配合饲料的一般知识,并通过实验教学是使学生掌握饲料分析的基本技能。为学习饲养各论 打下坚实基础。 3.主要研究和阐明动物摄入和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过程与生命活动的关系,揭示动物利 用营养物质的量变质变规律,是从事动物生产的理论基础。 4.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阐述动物营养学原理,阐述饲料种类、营养特点、如何科学利用饲料,阐述动物对饲料 营养的需要量、饲养标准及饲料配方设计的基本方法,阐述饲料化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了 解饲料种类来源及其营养价值,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和检验的方法,针对各种动物的营养需要 科学而又经济地用各种饲料组成饲粮;为饲料工业提供配合饲料的科学配方;掌握适于不同 生产情况下的动物饲养的一般要求和原则。 5.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理论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及其对动物的营养作用,营养物质缺 乏或过量对动物健康和生产的影响,不同种类、不同生理状态和生产水平的动物对各种营养 物质的适宜需要量以及影响其需要量的因素,从而掌握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理论 基础,具备分析和解决动物生产实践中的饲养问题的理论知识。 通过实验和实践环节,要求掌握动物营养中概略养分的概念和检测原理与方法,了解养 分利用率和动物营养需要的基本评定或确定方法,加深动物营养基本概念和动物生产与营养 需要的关系的理解,具备营养分析和饲养实践的基本技能。 二、大纲内容 绪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家畜饲养学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及营养学发展动态。 (二)教学内容 讲述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和基本学习方法,讲述饲料与畜体营养组成和差别。 (三)教学要求 了解本章要掌握的内容。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营养比较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动物与植物养分含量的区别,掌握各养分界定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 动物与植物体营养成分的比较差别,各营养成分的定义及分成分的了解,获得。 (三)教学要求 1.了解自养生物,异养生物,植物与动物的关系 2.了解掌握饲料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各营养物质的基本定义,获取方法。 3.了解饲料中各营养物质的基本功能。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常规养分的测定及定义,样品的制备,养分的分析。 难点:六大营养成分的获得基本方法。 教学建议:第二教学要求内容要解释清楚,同时要求学生学透 第二章水的营养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水在营养中所处的地位。 (二)教学内容 理论内容:水的生理作用,需水量及影响需水量的因素,缺水的后果,水分的体内调节
2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家畜饲养学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及营养学发展动态。 (二)教学内容 讲述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和基本学习方法,讲述饲料与畜体营养组成和差别。 (三)教学要求 了解本章要掌握的内容。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无 第一章 动物与饲料的营养比较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动物与植物养分含量的区别,掌握各养分界定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 动物与植物体营养成分的比较差别,各营养成分的定义及分成分的了解,获得。 (三)教学要求 1. 了解自养生物,异养生物,植物与动物的关系 2. 了解掌握饲料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各营养物质的基本定义,获取方法。 3. 了解饲料中各营养物质的基本功能。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常规养分的测定及定义,样品的制备,养分的分析。 难点:六大营养成分的获得基本方法。 教学建议:第二教学要求内容要解释清楚,同时要求学生学透。 第二章 水的营养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水在营养中所处的地位。 (二)教学内容 理论内容:水的生理作用,需水量及影响需水量的因素,缺水的后果,水分的体内调节
作用及饮水品质 (三)教学要求 1.了解水的性质和作用 2.了解动物体内水的平衡及调节 3.了解动物的需水量及卫生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水的生理作用,缺水的后果 难点:无 教学建议:无 第三章蛋白质营养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蛋白质,营养生理功能,消化吸收过程,利用及在实践中应用的意 义 (二)教学内容 蛋白质分类、性质,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蛋白质、氨基酸的营 养及价值 (三)教学要求 了解掌握蛋白质的组成和作用 2.熟悉掌握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3.了解掌握蛋白质、氨基酸的质量与利用 4.了解掌握非蛋白氮的利用 (四)重点、难点 重点: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的消化利用及代谢过程及特点,氨基酸的营养作 用,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和一些有关蛋白质的基本概念。 难点:无 教学建议:对蛋白质的组成和作用为基本掌握内容,蛋白质消化和吸收,蛋白质、氨基 酸的质量与利用为必须熟练掌握,非蛋白氮的利用为熟练掌握内容
3 作用及饮水品质。 (三)教学要求 1.了解水的性质和作用 2.了解动物体内水的平衡及调节 3.了解动物的需水量及卫生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水的生理作用,缺水的后果。 难点:无 教学建议:无 第三章 蛋白质营养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蛋白质,营养生理功能,消化吸收过程,利用及在实践中应用的意 义。 (二)教学内容 蛋白质分类、性质,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蛋白质、氨基酸的营 养及价值。 (三)教学要求 1. 了解掌握蛋白质的组成和作用 2. 熟悉掌握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3. 了解掌握蛋白质、氨基酸的质量与利用 4. 了解掌握非蛋白氮的利用 (四)重点、难点 重点: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的消化利用及代谢过程及特点,氨基酸的营养作 用,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和一些有关蛋白质的基本概念。 难点:无 教学建议:对蛋白质的组成和作用为基本掌握内容,蛋白质消化和吸收,蛋白质、氨基 酸的质量与利用为必须熟练掌握,非蛋白氮的利用为熟练掌握内容
第四章碳水化合物营养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碳水化合物的分类,营养生理功能,消化吸收过程,粗纤维在实践 中应用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功能,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及一些评定方法。 (三)教学要求 1.了解动植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及其作用 2.了解掌握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 3.了解掌握结构性多糖的功能意义,以及实践应用的作用。 4.了解基本概念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的消化和代谢过程及不同特点,粗纤维的营养作用 难点:单胃动物、反刍动物的碳水化合物消化和代谢过程及粗纤维的营养作用的掌握 教学建议:无 第五章脂肪营养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脂肪的分类,营养生理功能,消化吸收过程,必需脂肪酸在实践中 应用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脂肪组成与性质,动物的脂肪营养,脂肪的营养功能,必需脂肪酸营养 (三)教学要求 1.了解掌握脂肪分类基本概念 2.了解掌握脂类化学及其作用 3.掌握脂类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 4.掌握必需脂肪酸功能、意义。 (四)难点、重点及教学建议
4 第四章 碳水化合物营养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碳水化合物的分类,营养生理功能,消化吸收过程,粗纤维在实践 中应用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功能,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及一些评定方法。 (三)教学要求 1.了解动植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及其作用 2.了解掌握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 3.了解掌握结构性多糖的功能意义,以及实践应用的作用。 4.了解基本概念。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的消化和代谢过程及不同特点,粗纤维的营养作用 难点:单胃动物、反刍动物的碳水化合物消化和代谢过程及粗纤维的营养作用的掌握。 教学建议:无 第五章 脂肪营养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脂肪的分类,营养生理功能,消化吸收过程,必需脂肪酸在实践中 应用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脂肪组成与性质,动物的脂肪营养,脂肪的营养功能,必需脂肪酸营养。 (三)教学要求 1.了解掌握脂肪分类基本概念 2.了解掌握脂类化学及其作用 3.掌握脂类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 4.掌握必需脂肪酸功能、意义。 (四)难点、重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动物的脂肪营养的消化吸收利用过程、必需脂肪酸营养功能作用。 难点:脂肪的消化利用过程,必需脂肪酸的生理作用。 教学建议: 本章是重点内容,对于各概念,消化吸收过程及脂肪酸的功能应用要仔细讲解 第六章矿物质营养 )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了解常量和微量元素的种类营养功能意义,缺乏症与过量对动物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矿物质营养概述,常量矿物质元素营养,微量矿物质元素营养。 (三)教学要求 1.了解掌握7种必需常量矿物元素的功能,吸收利用方式影响因素和排泄过程。 2.了解掌握7种必需微量矿物元素的功能,吸收利用方式影响因素和排泄过程。 3.了解动物必需矿物元素需要供给方式,需要量 4.了解其他微量元素的功能和需要情况。 (四)难点、重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区别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了解7种常量矿物质元素和7种微量元素的吸收、分 布、功能、缺乏症、来源和补充方式, 难点:体内矿物质的吸收与利用,体内矿物元素相互作用间的关系。 教学建议:对于7种必需常量和微量元素的种类以及基本营养功能必须掌握 第七章维生素营养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掌握各种维生素的功能与缺乏症,需要的量,供给方式,过量表现。 (二)教学内容 脂溶性维生素(A,D,E,K)和水溶性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的理化性质,吸收, 代谢,功能和缺乏症,维生素的的衡量单位,来源与需要。 (三)教学要求 1.了解各种维生素的基本功能,掌握最常见的功能缺乏症 2.掌握维生素A,D,E,B1,B2,C等需要量,添加方式 (四)难点、重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主要讲述各种维生素的理化特性、营养作用,在消化道吸收、体内转化、贮存、 和排泄方式,不足所致缺乏症与过量毒性 难点:脂溶性维生素的功能与作用。B族维生素间的营养作用相似点较多,难于记忆 且整个篇幅较多
5 重点:动物的脂肪营养的消化吸收利用过程、必需脂肪酸营养功能作用。 难点:脂肪的消化利用过程,必需脂肪酸的生理作用。 教学建议: 本章是重点内容,对于各概念,消化吸收过程及脂肪酸的功能应用要仔细讲解。 第六章 矿物质营养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了解常量和微量元素的种类营养功能意义,缺乏症与过量对动物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矿物质营养概述,常量矿物质元素营养,微量矿物质元素营养。 (三)教学要求 1. 了解掌握 7 种必需常量矿物元素的功能,吸收利用方式影响因素和排泄过程。 2. 了解掌握 7 种必需微量矿物元素的功能,吸收利用方式影响因素和排泄过程。 3. 了解动物必需矿物元素需要供给方式,需要量。 4. 了解其他微量元素的功能和需要情况。 (四)难点、重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区别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了解 7 种常量矿物质元素和 7 种微量元素的吸收、分 布、功能、缺乏症、来源和补充方式。 难点:体内矿物质的吸收与利用,体内矿物元素相互作用间的关系。 教学建议:对于 7 种必需常量和微量元素的种类以及基本营养功能必须掌握。 第七章 维生素营养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掌握各种维生素的功能与缺乏症,需要的量,供给方式,过量表现。 (二)教学内容 脂溶性维生素(A,D,E,K)和水溶性维生素(B 族和维生素 C)的理化性质,吸收, 代谢,功能和缺乏症,维生素的的衡量单位,来源与需要。 (三)教学要求 1. 了解各种维生素的基本功能,掌握最常见的功能缺乏症。 2. 掌握维生素 A,D,E,B1,B2,C 等需要量,添加方式。 (四)难点、重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主要讲述各种维生素的理化特性、营养作用,在消化道吸收、体内转化、贮存、 和排泄方式,不足所致缺乏症与过量毒性。 难点:脂溶性维生素的功能与作用。B 族维生素间的营养作用相似点较多,难于记忆, 且整个篇幅较多
教学建议:对于理化性质应能掌握一些基本构型,功能作用要详细讲清楚,基本缺乏症 要要解释原因 第八章能量营养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利用生物能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二)教学内容 能量来源、衡量与各种生物能的基本概念,饲料能量在体内的转化利用过程,各种动物 评定饲料能量价值的指标,体增热与体热的调节,可利用能及测定。影响各种可利用生物能 转化的因素。 (三)教学要求 1.掌握各种生物能的基本定义方式及公式 2.掌握饲料能量在体内转化过程。 3.掌握各种生物能的测定方法,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 4.了解饲料能量价值的各种评定方式。掌握常见的几种能量价值的评定体系 (四)难点、重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饲料能量在体内的转化各环节及影响因素、体増热来源测定意义,饲料能量价值 的评定意义。 难点:无 教学建议:无 第九章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方法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理解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在动物营养学中地位与养殖实践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动物消化的方式,消化(代谢)率的测定方法,影响消化(代谢)率测定的因素,屠宰 对比试验、碳氮平衡实验、动物产热量的测定。各营养物质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要求 了解掌握基本的消化方式 2.掌握动物消化实验的各种原理,方法,计算公式。掌握碳氮平衡实验的实施方法以及 应用对象 3.了解掌握影响消化率测定的因素 4.了解代谢实验与消化实验的区别 5.了解实验性比较屠宰实验的操作技术,以及其他实验技术 (四)难点、重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介绍消化(代谢)试验方法及影响因素,影响测定消化(代谢)率的因素,测定 6
6 教学建议:对于理化性质应能掌握一些基本构型,功能作用要详细讲清楚,基本缺乏症 要要解释原因。 第八章 能量营养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利用生物能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二)教学内容 能量来源、衡量与各种生物能的基本概念,饲料能量在体内的转化利用过程,各种动物 评定饲料能量价值的指标,体增热与体热的调节,可利用能及测定。影响各种可利用生物能 转化的因素。 (三)教学要求 1. 掌握各种生物能的基本定义方式及公式。 2. 掌握饲料能量在体内转化过程。 3. 掌握各种生物能的测定方法,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 4. 了解饲料能量价值的各种评定方式。掌握常见的几种能量价值的评定体系。 (四)难点、重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饲料能量在体内的转化各环节及影响因素、体增热来源测定意义,饲料能量价值 的评定意义。 难点:无 教学建议:无 第九章 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方法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理解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在动物营养学中地位与养殖实践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动物消化的方式,消化(代谢)率的测定方法,影响消化(代谢)率测定的因素,屠宰 对比试验、碳氮平衡实验、动物产热量的测定。各营养物质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要求 1. 了解掌握基本的消化方式 2. 掌握动物消化实验的各种原理,方法,计算公式。掌握碳氮平衡实验的实施方法以及 应用对象。 3. 了解掌握影响消化率测定的因素。 4. 了解代谢实验与消化实验的区别。 5. 了解实验性比较屠宰实验的操作技术,以及其他实验技术。 (四)难点、重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介绍消化(代谢)试验方法及影响因素,影响测定消化(代谢)率的因素,测定
意义;碳氮平衡试验 难点:表观消化率与与真消化率的测定区别与意义,必须进行直观教学,测定法讲解与 公式运用较难。 教学建议 1.详细讲解消化实验的测定细节及几种常用方法的原理 着重介绍原理 第十章饲料分类及营养特点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从营养学角度重新认识常见饲料,以及在实践中各种饲料的合理使用和正确使用, (二)教学内容 饲料的国际分类和国内分类与分类基本方法,八大类饲料及营养特点与饲用价值。每类 饲料的常见典型饲料的营养价值与饲用特点。各种饲料是如何定义的。 (三)教学要求 1.了解国际分类的基本方法,我国饲料的分类方法 2.掌握各类饲料定义的方法。 了解各类饲料的营养价值,饲用价值,掌握使用方法, 4.掌握常见典型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饲用价值。 (四)难点、重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分类基本方法、常规饲料(蛋白质饲料和能量饲料)的基本常见饲料,营养价值 和饲用价值优缺点的介绍 难点:常见饲料的营养价值与饲用价值的掌握。饲料种类多,不能顾全深度和广度 教学建议: 1.对每类饲料要详细解释其营养特点和饲用价值,并做规律性总结 2.对各类饲料中的典型饲料的使用以及其营养特点是要详细介绍,可以通过具体的数据 介绍来理解。 第十一章常规饲料的加工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基本的饲料加工原理和饲料加工的一些理论知识,以便今后在实践 中应用。 (二)教学内容 介绍精饲料、粗饲料、和青贮饲料原料的几种加工处理方法 (三)教学要求 1.掌握基本的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加工常识,如温度和湿度控制,调制方法等 2.了解掌握粗饲料的常见加工方法 7
7 意义;碳氮平衡试验。 难点:表观消化率与与真消化率的测定区别与意义,必须进行直观教学,测定法讲解与 公式运用较难。 教学建议: 1. 详细讲解消化实验的测定细节及几种常用方法的原理。 2. 着重介绍原理。 第十章 饲料分类及营养特点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从营养学角度重新认识常见饲料,以及在实践中各种饲料的合理使用和正确使用。 (二)教学内容 饲料的国际分类和国内分类与分类基本方法,八大类饲料及营养特点与饲用价值。每类 饲料的常见典型饲料的营养价值与饲用特点。各种饲料是如何定义的。 (三)教学要求 1. 了解国际分类的基本方法,我国饲料的分类方法。 2. 掌握各类饲料定义的方法。 3. 了解各类饲料的营养价值,饲用价值,掌握使用方法。 4. 掌握常见典型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饲用价值。 (四)难点、重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分类基本方法、常规饲料(蛋白质饲料和能量饲料)的基本常见饲料,营养价值 和饲用价值优缺点的介绍。 难点:常见饲料的营养价值与饲用价值的掌握。饲料种类多,不能顾全深度和广度。 教学建议: 1. 对每类饲料要详细解释其营养特点和饲用价值,并做规律性总结。 2. 对各类饲料中的典型饲料的使用以及其营养特点是要详细介绍,可以通过具体的数据 介绍来理解。 第十一章 常规饲料的加工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基本的饲料加工原理和饲料加工的一些理论知识,以便今后在实践 中应用。 (二)教学内容 介绍精饲料、粗饲料、和青贮饲料原料的几种加工处理方法。 (三)教学要求 1. 掌握基本的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加工常识,如温度和湿度控制,调制方法等 2. 了解掌握粗饲料的常见加工方法
3.了解掌握青贮饲料的加工原理,条件和操作方法。 (四)难点、重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常见饲料的物理加工方法、粗饲料的基本加工方法,青贮饲料的加工原理与方法 难点:原理的掌握 教学建议:无 第十二章动物营养需要量和饲料配合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营养需要量确定的途径与方法,把握好动物的营养配给方法 以便合理的配合饲料 (二)教学内容 介绍动物维持需要、生长育肥需要、产蛋需要、产奶需要、繁殖需要、饲养标准;配合 饲料的种类(浓缩料、全价料、预混料等)与生产原则、全价配合饲料配方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要求 1.掌握动物营养需要标准 2.掌握营养需要量的测定方法 3.掌握饲养标准的指标 (四)难点、重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各种动物的营养需要量确定方法,营养推荐量饲养标准的使用,全价配合饲料配 方的计算方法。 难点:营养需要量的掌握。合理使用各种饲料并计算出饲料配方,多种饲料的搭配计算 的熟练掌握。 教学建议:无 第十四章饲养技术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饲养日程与操作规程,饲料混合方式、饲料处理方式,饲喂次数与 方式 (二)教学内容 介绍动物与饲养有关的生物学特点;饲料混合方式、饲料处理方式,饲喂次数与方式 更换饲料的原则与技术:限饲与丰饲的合理应用:饮水与供水;饲养日程与操作规程。 (三)教学要求 1.掌握合理利用饲料的技术和方法 2.掌握更换饲料的原则 (四)难点、重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饲料的混合、处理饲喂、更换、限饲使用,日常操作规程
8 3. 了解掌握青贮饲料的加工原理,条件和操作方法。 (四)难点、重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常见饲料的物理加工方法、粗饲料的基本加工方法,青贮饲料的加工原理与方法。 难点:原理的掌握。 教学建议:无 第十二章 动物营养需要量和饲料配合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营养需要量确定的途径与方法,把握好动物的营养配给方法, 以便合理的配合饲料。 (二)教学内容 介绍动物维持需要、生长育肥需要、产蛋需要、产奶需要、繁殖需要、饲养标准;配合 饲料的种类(浓缩料、全价料、预混料等)与生产原则、全价配合饲料配方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要求 1. 掌握动物营养需要标准 2. 掌握营养需要量的测定方法 3. 掌握饲养标准的指标 (四)难点、重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各种动物的营养需要量确定方法,营养推荐量饲养标准的使用,全价配合饲料配 方的计算方法。 难点:营养需要量的掌握。合理使用各种饲料并计算出饲料配方,多种饲料的搭配计算 的熟练掌握。 教学建议:无 第十四章 饲养技术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饲养日程与操作规程,饲料混合方式、饲料处理方式,饲喂次数与 方式 (二)教学内容 介绍动物与饲养有关的生物学特点;饲料混合方式、饲料处理方式,饲喂次数与方式; 更换饲料的原则与技术;限饲与丰饲的合理应用;饮水与供水;饲养日程与操作规程。 (三)教学要求 1. 掌握合理利用饲料的技术和方法 2. 掌握更换饲料的原则 (四)难点、重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饲料的混合、处理饲喂、更换、限饲使用,日常操作规程
难点:更换饲料的原则 教学建议:无 、学时分配 其中 章次 各章名称 总学时 理论学时实验学时 绪论 动物与植物的营养比较 水的营养 三蛋白质营养 14 6 四碳水化合物营养 13 6 五脂肪营养 5 六矿物质营养 七维生素营养 八 能量营养 九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方法 6 6 |饲料分类及营养特点 十 常规饲料的加工 十二畜禽营养需要量与饲料配合 8 8 十三饲养技术 4 四、主要参考书目 1.动物营养学.杨凤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饲料与饲养学.韩友文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3.家畜饲养学.许振英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五、主要编写人员 姜宁
9 难点:更换饲料的原则 教学建议:无 三、学时分配 章次 各章名称 总学时 其中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绪论 1 1 一 动物与植物的营养比较 3 3 二 水的营养 8 3 5 三 蛋白质营养 14 6 8 四 碳水化合物营养 13 6 7 五 脂肪营养 10 5 5 六 矿物质营养 16 8 8 七 维生素营养 5 5 八 能量营养 11 4 7 九 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方法 6 6 十 饲料分类及营养特点 8 8 十一 常规饲料的加工 3 3 十二 畜禽营养需要量与饲料配合 8 8 十三 饲养技术 4 4 总 计 110 70 40 四、主要参考书目 1.动物营养学.杨凤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饲料与饲养学.韩友文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3.家畜饲养学.许振英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五、主要编写人员 姜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