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作者简介: 岑参( cen shen)(约715~ 770),唐代边塞诗人,世 称岑嘉州。原籍南阳(今属 河南),迁居江陵(今属湖 北)。曾祖岑文本、伯祖岑 长倩、伯父岑羲都以文墨致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 位宰相。父岑植,至晋州刺行,代表作是《白雪歌 史。岑参10岁左右,父亲去世 送武判官归京》。现存 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 家境日趋困顿。他刻苦学习,风光,军旅生活,以及 遍读经史。20岁至长安,献 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 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 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 游河朔。天宝三载(744登进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 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 岑
作者简介: 岑参(cén shēn) (约715~ 770),唐代边塞诗人,世 称岑嘉州。原籍南阳(今属 河南),迁居江陵(今属湖 北)。曾祖岑文本、伯祖岑 长倩、伯父岑羲都以文墨致 位宰相。父岑植,仕至晋州刺 史。岑参10岁左右,父亲去世, 家境日趋困顿。他刻苦学习, 遍读经史。20岁至长安,献 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 游河朔。天宝三载(744),登进 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 行,代表作是《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现存 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 风光,军旅生活,以及 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 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 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 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 岑"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写作背景: 这首诗的原注说:“时未收长安。” 唐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起兵叛乱, 次年长安被攻陷。至德二载(757)二月 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九月 唐军收复长安,诗可能是该年重阳节在凤 翔写的。岑参是南阳人,但久居长安,故 称长安为“故园
写作背景: 这首诗的原注说:“时未收长安。” 唐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起兵叛乱, 次年长安被攻陷。至德二载(757)二月 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九月 唐军收复长安,诗可能是该年重阳节在凤 翔写的。岑参是南阳人,但久居长安,故 称长安为“故园
赏析 1.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 “强”字,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王 桀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据《南史·隐逸传》 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 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 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 口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 战乱中,没有象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这里 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赏析 1.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 “强”字,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 维2.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据《南史·隐逸传》 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 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 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 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 战乱中,没有象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这里 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赏析 3.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 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 4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 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 思乡,而寄托着诗人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 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3.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 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 赏析 4.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 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 思乡,而寄托着诗人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 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主题 这首叙写重阳节是诗人 的所遇所感,表达了诗人的 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 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 之乱的渴望
主题 这首叙写重阳节是诗人 的所遇所感,表达了诗人的 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 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 之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