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生产要素与收入分配理论 教学目的:本章论证对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厂商对要素需求的原则及要素需求曲线,说明边际生 产力理论是要素收入分配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要能够掌握边际生产力的有关重要概念,如边际 收益产品、边际产品价值及其与边际产量的区别,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与厂商对要素需求曲线的关 系,厂商要素需求曲线与市场要素需求曲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生产要素的供给原则,分析 不同要素供给的不同特点以及对均衡价格决定的影响,提出收入分配平等与否的评价指标。通过本 章的学习,认识要素供给原则与效用最大化原则的关系,理解不同要素供给曲线的特点。能够结合 实际分析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 重点与难点:P=MFC原则,效用最大化的要素供给原则,劳动供给曲线的论证,土地 供给弹性为0的特征及原因,基尼系数。 课堂教学设计:结合前边已讲过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利润最大化原则,并结合企业管理中的 分配问题,分析厂商如何决定对要素需求数量的多少,为何这样确定,这对提高企业效益有何意 义,引导学生把理论分析同企业实际管理结合思考。 讲义内容: 生产要素的定价理论是经济学中分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生产要素的价格理论之外,分 配理论还包括了各生产要素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收入差异及其原因、国家对收入的调节 等内容。生产要素的价格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收入,对于生产者来说是生产成本,因而要素价格直接 影响消费者行为和厂商的行为,要素市场直接与产品市场相联系,所以本章的内容要与前面所讲的 消费者行为理论和厂商理论及市场理论结合起来学习。本章主要从生产要素的需求入手,来分析生 产要素需求的特性、需求原则和需求曲线。 第一节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一.引致需求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即是由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而引发的厂商对生产要素 的需求。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在要素市场,需求来自厂商,供给出自个 人,这一点与产品市场不同。 1.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它取决于利用该种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产品的需求,如 果市场上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增加了,则就会增加对该种产品的生产要素的需求
第八章 生产要素与收入分配理论 教学目的:本章论证对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厂商对要素需求的原则及要素需求曲线,说明边际生 产力理论是要素收入分配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要能够掌握边际生产力的有关重要概念,如边际 收益产品、边际产品价值及其与边际产量的区别,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与厂商对要素需求曲线的关 系,厂商要素需求曲线与市场要素需求曲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生产要素的供给原则,分析 不同要素供给的不同特点以及对均衡价格决定的影响,提出收入分配平等与否的评价指标。通过本 章的学习,认识要素供给原则与效用最大化原则的关系,理解不同要素供给曲线的特点。能够结合 实际分析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 重点与难点: VMP = MFC 原则,效用最大化的要素供给原则,劳动供给曲线的论证,土地 供给弹性为0 的特征及原因,基尼系数。 课堂教学设计:结合前边已讲过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利润最大化原则,并结合企业管理中的 分配问题,分析厂商如何决定对要素需求数量的多少,为何这样确定,这对提高企业效益有何意 义,引导学生把理论分析同企业实际管理结合思考。 讲义内容: 生产要素的定价理论是经济学中分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生产要素的价格理论之外,分 配理论还包括了各生产要素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收入差异及其原因、国家对收入的调节 等内容。生产要素的价格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收入,对于生产者来说是生产成本,因而要素价格直接 影响消费者行为和厂商的行为,要素市场直接与产品市场相联系,所以本章的内容要与前面所讲的 消费者行为理论和厂商理论及市场理论结合起来学习。本章主要从生产要素的需求入手,来分析生 产要素需求的特性、需求原则和需求曲线。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一.引致需求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即是由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而引发的厂商对生产要素 的需求。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在要素市场,需求来自厂商,供给出自个 人,这一点与产品市场不同。 1.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它取决于利用该种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产品的需求,如 果市场上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增加了,则就会增加对该种产品的生产要素的需求
2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厂商的下述愿望,即以最低的成本生产一定的产品或者在一定的产 量下获得最大利润。 3.在既定生产技术条件下,厂商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变动,取决于该要素本身的价格和各种生 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因为各种生产要素之间可能存在替代性,其他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如何影响该 要素的需求,则依存于各种要素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幅度和替代程度的大小。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 1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在此,边际收益为要素的边际产 量乘以产品的价格,并称之为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边际成本为要素的价格。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比如,劳动)的最优条件是要素的价格等于要素的边 际产品价值。 2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边际生产力是追加的最后单位的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如果两种生产要素生产出一定的产量, 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不变,则连续追加另一种生产要素,追加要素的生产力将会递减,也称之边际生 产率递减规律。 3.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决定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即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图)。 要素需求曲线的移动产品价格提高,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产品价格下降,厂商的要 素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三.生产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 通过需求同一种生产要素的所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可以得到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要素的市 场需求曲线也向右下方倾斜。 四、要素供给分析 要素所有者具有非单一性,即要素所有者既可以是生产者,也可以是消费者:可以是“中间要 素(投入)”所有者一一生产向生产过程再次投入的中间要素的生产者,也可以是原始要素所有者 一一向市场提供诸如劳动等要素的所有者。这里研究的是原始要素所有者的要素供给行为。 1.要素供给者的效用最大化行为
2.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厂商的下述愿望,即以最低的成本生产一定的产品或者在一定的产 量下获得最大利润。 3.在既定生产技术条件下,厂商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变动,取决于该要素本身的价格和各种生 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因为各种生产要素之间可能存在替代性,其他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如何影响该 要素的需求,则依存于各种要素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幅度和替代程度的大小。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 1.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 边际成本。在此,边际收益为要素的边际产 量乘以产品的价格,并称之为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边际成本为要素的价格。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比如,劳动)的最优条件是要素的价格等于要素的边 际产品价值。 2.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边际生产力是追加的最后单位的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如果两种生产要素生产出一定的产量,一 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不变,则连续追加另一种生产要素,追加要素的生产力将会递减,也称之边际生 产率递减规律。 3.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决定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即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图)。 要素需求曲线的移动产品价格提高,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产品价格下降,厂商的要 素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三.生产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 通过需求同一种生产要素的所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可以得到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要素的市 场需求曲线也向右下方倾斜。 四、要素供给分析 要素所有者具有非单一性,即要素所有者既可以是生产者,也可以是消费者;可以是“中间要 素(投入)”所有者——生产向生产过程再次投入的中间要素的生产者,也可以是原始要素所有者 ——向市场提供诸如劳动等要素的所有者。这里研究的是原始要素所有者的要素供给行为。 1. 要素供给者的效用最大化行为
生产者行为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消费者的行为是效用最大化,要素所有者及其行为目标的不一 致自然会影响到对要素供给的分析,会有不同的供给原则。既然研究的是作为原始要素供给的消费 者行为,所以研究生产要素的供给问题实际就是研究消费者的行为问题,固这里是根据消费者(原 始资源所有者)的效用最大化行为来讨论要素供给问题。 2.要素供给数量的特点 消费者拥有要素数量的有限性。如果从一个较短的时间来看,一个消费者拥有的生产要素有一 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它的数量是有限的。假设一个消费者拥有10亩地、每年的收入是10万元,他每 天可以支配的时间只有24小时。所以消费者的决策只能在这有限的资源范围内进行。比如,这个消 费者每天用于劳动的时间不可能超过24小时(由于他要睡觉、吃饭,所以他能够供给给市场的时间 实际不超过16小时),他每年的新增储蓄不可能超过10万元(除非他获得别人的馈赠),他可以出 租的土地也不会超过10亩。 消费者对于他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有各种各样的用途,但都可以归入两大类用途中去,一是把他 拥有的生产要素提供给市场,从而获得租金、工资、利息等收入;二是把他拥有的生产要素“保留 自用”,比如把时间用于娱乐和休闲、把收入用于即时的消费、把土地修成花园、草地供自己欣赏 等。这样,所谓要素供给问题实际上成为消费者在一定的要素价格水平下,将其全部既定资源 在“要素供给”与“保留自用”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以获得最大效用的问题。 五、要素供给曲线 下面我们由无差异曲线来推导消费者的要素供给曲线。在竞争性的要素市场中,要素的价格是 由市场决定的,给定一个市场的要素价格,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对消费者来说的最佳要素供给量。当 市场的要素价格变动的时候,消费者也会变动自己的要素供给量,从而我们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要 素供给曲线。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我们对消费者的要素供给曲线的推导,主要讲的是推导的方法,尽管多数 情况下要素的供给曲线确实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但并不意味着所有要素的供给曲线的形状都是向右 上方倾斜。具体某种要素的供给曲线如何,取决于该要素保留自用对消费者来讲,能否提高效用、 能提高多少。比如,时间如果被用作闲暇,就能够直接提高消费者的效用,而土地如果没有其它用 途则保留下来就不能提高消费者的效用。这样要素的特点不同,其供给曲线的特点就是不同的,下 面我们将分别予以讨论。 第二节劳动的供给和工资率的决定 一.劳动的供给 劳动者是劳动的供给者,但他又是消费者,作为消费者,劳动者可以选择消费各种商品。但同 时,消费商品又需要收入。一般而言,劳动给劳动者带来痛苦,而与劳动相对应的闲暇给劳动者带
生产者行为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消费者的行为是效用最大化,要素所有者及其行为目标的不一 致自然会影响到对要素供给的分析,会有不同的供给原则。既然研究的是作为原始要素供给的消费 者行为,所以研究生产要素的供给问题实际就是研究消费者的行为问题,固这里是根据消费者(原 始资源所有者)的效用最大化行为来讨论要素供给问题。 2. 要素供给数量的特点 消费者拥有要素数量的有限性。如果从一个较短的时间来看,一个消费者拥有的生产要素有一 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它的数量是有限的。假设一个消费者拥有10亩地、每年的收入是10万元,他每 天可以支配的时间只有24小时。所以消费者的决策只能在这有限的资源范围内进行。比如,这个消 费者每天用于劳动的时间不可能超过24小时(由于他要睡觉、吃饭,所以他能够供给给市场的时间 实际不超过16小时),他每年的新增储蓄不可能超过10万元(除非他获得别人的馈赠),他可以出 租的土地也不会超过10亩。 消费者对于他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有各种各样的用途,但都可以归入两大类用途中去,一是把他 拥有的生产要素提供给市场,从而获得租金、工资、利息等收入;二是把他拥有的生产要素“保留 自用”,比如把时间用于娱乐和休闲、把收入用于即时的消费、把土地修成花园、草地供自己欣赏 等。这样,所谓要素供给问题实际上成为消费者在一定的要素价格水平下,将其全部既定资源 在“要素供给”与“保留自用”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以获得最大效用的问题。 五、 要素供给曲线 下面我们由无差异曲线来推导消费者的要素供给曲线。在竞争性的要素市场中,要素的价格是 由市场决定的,给定一个市场的要素价格,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对消费者来说的最佳要素供给量。当 市场的要素价格变动的时候,消费者也会变动自己的要素供给量,从而我们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要 素供给曲线。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我们对消费者的要素供给曲线的推导,主要讲的是推导的方法,尽管多数 情况下要素的供给曲线确实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但并不意味着所有要素的供给曲线的形状都是向右 上方倾斜。具体某种要素的供给曲线如何,取决于该要素保留自用对消费者来讲,能否提高效用、 能提高多少。比如,时间如果被用作闲暇,就能够直接提高消费者的效用,而土地如果没有其它用 途则保留下来就不能提高消费者的效用。这样要素的特点不同,其供给曲线的特点就是不同的,下 面我们将分别予以讨论。 第二节 劳动的供给和工资率的决定 一.劳动的供给 劳动者是劳动的供给者,但他又是消费者,作为消费者,劳动者可以选择消费各种商品。但同 时,消费商品又需要收入。一般而言,劳动给劳动者带来痛苦,而与劳动相对应的闲暇给劳动者带
来快乐。这就是说,劳动产生负效用,而闲暇产生正效用。所以,当劳动者在闲暇和劳动之间作出 选择时,事实上是各种商品以及闲暇之间作出选择,劳动者在要素市场上表现出来的经济行为就是 通过这种选择以便使得自身的效用最大。 二.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劳动者的劳动供给量取决于工资率的高低(因为工资越高,闲暇的机会成本也越高,工资变动 会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对于劳动者消费闲暇与其他商品之间的替代关系所产生 的影响。较高的工资率意味着闲暇变得相对昂贵,因而,其工资率提高,劳动者倾向于消费其他商 品来代替闲暇。所以,工资率提高的替代效应使得劳动者减少闲暇时间,增加劳动时间,反之则反 是。 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对于劳动者的收入从而对劳动时间所产生的影响。如果 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保持不变,那么工资率的提高使得劳动者的收入提高,收入提高将使得劳动者能 购买更多的商品,其中包括购买更多的闲暇时间,这意味着劳动时间的减少。 三.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 一般来说,工资率较低时,工资率提高对于劳动者的收入影响不大,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小 于替代效应,因而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工作较少的时 间就可以维持较好的生活水平。此时,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从而使得劳动供给曲 线向左上方延伸。因此,劳动供给曲线向右弯曲,如图,通过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沿着横向 相加,可以得到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 四.市场均衡工资率的决定 劳动市场的均衡工资率是由劳动的需求和劳动供给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三节土地的供给和地租率的决定 一.土地的供给 经济学中的土地泛指一切自然资源。从短期来看,土地的自然供给可以看做是一个固定不变的 量,但从长期来看,人类可以改造沙漠、移山填海、围海造田等增加土地的自然供给,人类也可能 由于洪涝、风沙等自然灾害和污染、毁林、对土地的破坏性使用等人为因素导致土地的有效供给减 少。但从整体来看,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土地自然供给的增减在总的土地自然供给中所占的比例 毕竟非常之小,为了简化问题起见,我们把土地的自然供给看做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量
来快乐。这就是说,劳动产生负效用,而闲暇产生正效用。所以,当劳动者在闲暇和劳动之间作出 选择时,事实上是各种商品以及闲暇之间作出选择,劳动者在要素市场上表现出来的经济行为就是 通过这种选择以便使得自身的效用最大。 二.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劳动者的劳动供给量取决于工资率的高低(因为工资越高,闲暇的机会成本也越高,工资变动 会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对于劳动者消费闲暇与其他商品之间的替代关系所产生 的影响。较高的工资率意味着闲暇变得相对昂贵,因而,其工资率提高,劳动者倾向于消费其他商 品来代替闲暇。所以,工资率提高的替代效应使得劳动者减少闲暇时间,增加劳动时间,反之则反 是。 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对于劳动者的收入从而对劳动时间所产生的影响。如果 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保持不变,那么工资率的提高使得劳动者的收入提高,收入提高将使得劳动者能 购买更多的商品,其中包括购买更多的闲暇时间,这意味着劳动时间的减少。 三.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 一般来说,工资率较低时,工资率提高对于劳动者的收入影响不大,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小 于替代效应,因而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工作较少的时 间就可以维持较好的生活水平。此时,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从而使得劳动供给曲 线向左上方延伸。因此,劳动供给曲线向右弯曲,如图,通过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沿着横向 相加,可以得到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 四.市场均衡工资率的决定 劳动市场的均衡工资率是由劳动的需求和劳动供给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三节 土地的供给和地租率的决定 一.土地的供给 经济学中的土地泛指一切自然资源。从短期来看,土地的自然供给可以看做是一个固定不变的 量,但从长期来看,人类可以改造沙漠、移山填海、围海造田等增加土地的自然供给,人类也可能 由于洪涝、风沙等自然灾害和污染、毁林、对土地的破坏性使用等人为因素导致土地的有效供给减 少。但从整体来看,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土地自然供给的增减在总的土地自然供给中所占的比例 毕竟非常之小,为了简化问题起见,我们把土地的自然供给看做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量
综上所述,当土地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时候,无论土地的价格如何,土地所有者都会将他拥有的 全部土地提供给市场。因此,土地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土地的市场供给曲线是由个人需求曲线加 总而成,因此土地的市场供给曲线也是垂直的。 图8-1是土地的供给曲线的示意图。图中横轴为土地的供 R 给量Q,纵轴为土地的价格一地租,S为土地的供给曲线, Q0表示土地的自然供给。 需要说明的是,土地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并非只是因 为土地的自然供给是垂直的。土地的自然供给固定不变只是 土地供给曲线垂直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土地用途的惟 Qo 一性(不具有保留自用的用途)、土地市场的完全竞争性相 图8-1土地的供给曲线 结合才能保证土地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这个结论还可以进 一步扩展成一般性结论:如果一种资源的自然供给是不变 的,资源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并且该资源只有一种用途, 那么该资源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二、均衡地租的决定 土地的服务价格称为地租,地租的大小由土地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如图8-一2,在完全竞争的经 济中,土地的市场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土地的市场需求曲线D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因此,土地的市 场供给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的交点E是土地供求实现均衡的均衡点,在E点的地租为RE。 R 0 R E D 0 Q 图8-2均衡地租的决定
综上所述,当土地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时候,无论土地的价格如何,土地所有者都会将他拥有的 全部土地提供给市场。因此,土地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土地的市场供给曲线是由个人需求曲线加 总而成,因此土地的市场供给曲线也是垂直的。 图8-1是土地的供给曲线的示意图。图中横轴为土地的供 给量Q,纵轴为土地的价格—地租,S为土地的供给曲线, Q0表示土地的自然供给。 需要说明的是,土地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并非只是因 为土地的自然供给是垂直的。土地的自然供给固定不变只是 土地供给曲线垂直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土地用途的惟 一性(不具有保留自用的用途)、土地市场的完全竞争性相 结合才能保证土地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这个结论还可以进 一步扩展成一般性结论:如果一种资源的自然供给是不变 的,资源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并且该资源只有一种用途, 那么该资源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二、 均衡地租的决定 土地的服务价格称为地租,地租的大小由土地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如图8--2,在完全竞争的经 济中,土地的市场供给曲线S是垂直的,土地的市场需求曲线D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因此,土地的市 场供给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的交点E是土地供求实现均衡的均衡点,在E点的地租为RE
从图8-2可以看出,土地的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如果需求不断下降,即需求曲线下移,需求曲 线下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均衡的地租水平将变为0。随着土地的需求不断上升,地租也会不断地 提高。所以说,产生地租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是稀缺的,供给不能增加,而需求不断上升。如果土 地的供给不变,则地租的产生纯然是由于土地的需求的不断提高。 三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1.租金 租金指供给同样固定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如前所述,土地的供给曲线是固定不变的,由于 需求的增加,土地所有者可以得到的收入叫做地租。我们看到,地租提高,土地的供给量也不会提 高;地租降低,土地的供给量也不会减少。在经济中还存在着其它的一些要素,比如某些人的天赋 才能,它们的供给数量也是不变的,不受价格涨落的影响,这些要素所得到的价格,我们统称为租 金。可以看出,土地是一种特有的资源,所以地租只是租金的一个特例,是租金的一种,而租金是 一般化的地租。 2.准租金 准租金指对任何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短期内相对固定)生产要素的支付。除土地外,任何一种在短 期内供给量相对固定的生产要素的使用都须支付一定的价格。在现实中,有些要素在短期内是不变 的,在长期中可变,这类要素所获得的收入,就叫做准租金。比如厂商投资建设的厂房、机器等物 品,在短期内即使厂商不能盈利,它也无法把它们从现有的用途中转移到收益较高的领域,反过 来,即使厂商盈利很多,它也无法迅速增加这些物品的供给。因此,这些资本品在短期内供给是不 变的,但在长期内却是可变的。 3.经济租金 经济租金可以定义为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超过其在其它场所可能得到的收入部分。可以理解 为要素的当前收入超过其机会成本的部分,简言之,经济租金等于要素收入减去机会成本。 从租金的分析可以看出,租金的特点在于要素价格的变化不会影响到租金的供给。有一部分要 素收入类似于租金,即从要素收入中减去该部分并不会影响要素的供给。我们把要素的这一部分收 入称为经济租金。也就是说,经济租金并不是吸引该要素用于当前使用所必须的。 第四节资本的供给和利息率的决定 一.资本和利息的含义
从图8-2可以看出,土地的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如果需求不断下降,即需求曲线下移,需求曲 线下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均衡的地租水平将变为0。随着土地的需求不断上升,地租也会不断地 提高。所以说,产生地租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是稀缺的,供给不能增加,而需求不断上升。如果土 地的供给不变,则地租的产生纯然是由于土地的需求的不断提高。 三 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1. 租金 租金指供给同样固定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如前所述,土地的供给曲线是固定不变的,由于 需求的增加,土地所有者可以得到的收入叫做地租。我们看到,地租提高,土地的供给量也不会提 高;地租降低,土地的供给量也不会减少。在经济中还存在着其它的一些要素,比如某些人的天赋 才能,它们的供给数量也是不变的,不受价格涨落的影响,这些要素所得到的价格,我们统称为租 金。可以看出,土地是一种特有的资源,所以地租只是租金的一个特例,是租金的一种,而租金是 一般化的地租。 2. 准租金 准租金指对任何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短期内相对固定)生产要素的支付。除土地外,任何一种在短 期内供给量相对固定的生产要素的使用都须支付一定的价格。在现实中,有些要素在短期内是不变 的,在长期中可变,这类要素所获得的收入,就叫做准租金。比如厂商投资建设的厂房、机器等物 品,在短期内即使厂商不能盈利,它也无法把它们从现有的用途中转移到收益较高的领域,反过 来,即使厂商盈利很多,它也无法迅速增加这些物品的供给。因此,这些资本品在短期内供给是不 变的,但在长期内却是可变的。 3. 经济租金 经济租金可以定义为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超过其在其它场所可能得到的收入部分。可以理解 为要素的当前收入超过其机会成本的部分,简言之,经济租金等于要素收入减去机会成本。 从租金的分析可以看出,租金的特点在于要素价格的变化不会影响到租金的供给。有一部分要 素收入类似于租金,即从要素收入中减去该部分并不会影响要素的供给。我们把要素的这一部分收 入称为经济租金。也就是说,经济租金并不是吸引该要素用于当前使用所必须的。 第四节 资本的供给和利息率的决定 一. 资本和利息的含义
1.资本资本是由经济制度本身所生产出来的并被用作投入要素以便进一步生产更多的商品和服 务的物品。因此,作为资本需具备如下特征:(1)资本是由人类的经济活动所生产,因而它的总量 是可以改变的:(2)它之所以被生产出来,并非为了消费,而是为了能够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和劳 务;(3)它在生产过程中被作为投入要素长期使用。由上述特点,资本区别于一般的消费品,也区 别于土地和劳动等要素。 资本的供给来自于消费者的储蓄。我们把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中除消费以外的部分叫做储蓄,消费者 的储蓄被企业借贷之后用于购买资本品,便转化为资本。为了将问题简化,我们假定储蓄全部转化 为资本。这样资本供给问题就转化为消费者的储蓄决策问题。 资本的需求方是厂商,厂商购买资本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这些资本品以生产更多的产品和劳务 从而实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厂商购买资本品的行为称为投资,因此投资形成了资本的需求。所以 研究资本的需求问题可以转化为研究厂商的投资决策问题。 3.利息资本的源泉价格为资本价值,资本的服务价格为利息。利息指资本的服务价格,指为使 用资本而支付的报酬。单位资本的服务价格用利息率表示。利息率等于资本服务的年收入与资本价 值之比。表示利息率,Z表示年收入,P表示资本价值。则: r=Z/P (8.1) 二.资本品的供给 资本品来源于家庭部门,来源于把其收入中的一部分储蓄下来,从而使得资本数量增加。家庭 之所以提供资本,是因为可以在将来为家庭带来更多的收入。对于既定收入的家庭而言,它可以选 择马上消费,也可以选择储蓄,即把一部分收入转化为资本租借给厂商,由此获得一定的报酬。一 般而言,对同一数量的商品,人们现在消费这些商品而获得的效用大于未来消费的效用。所以,人 们倾向于消费所有的收入,除非未来能得到补偿。因此,家庭最优储蓄的数量是现期消费和未来消 费之间进行最优选择的结果。 与分析劳动供给的情形一样,利用利息率提高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可以推导出随着利率提 高,储蓄是一条向后弯曲的线。但一般认为,利息率变动幅度较少,因而随着利率的提高,储蓄量 增加,储蓄曲线向右上方倾斜。通过对所有消费者储蓄沿横向相加即可得到市场的储蓄曲线。与单 个曲线一样,市场储蓄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三.利息率的决定 资本的需求来源于厂商,而资本的供给来源于作为消费者的家庭,资本的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 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市场均衡利息率。 如左图:资本的需求曲线DK与供给曲线SK的交点E决定均衡利息率K';,如果市场利率高于 均衡利息率,则厂商使用资本的数量小于家庭的储蓄量。这时,就会有一些资本品卖不出去。结果
1. 资本 资本是由经济制度本身所生产出来的并被用作投入要素以便进一步生产更多的商品和服 务的物品。因此,作为资本需具备如下特征:(1)资本是由人类的经济活动所生产,因而它的总量 是可以改变的;(2)它之所以被生产出来,并非为了消费,而是为了能够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和劳 务;(3)它在生产过程中被作为投入要素长期使用。由上述特点,资本区别于一般的消费品,也区 别于土地和劳动等要素。 资本的供给来自于消费者的储蓄。我们把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中除消费以外的部分叫做储蓄,消费者 的储蓄被企业借贷之后用于购买资本品,便转化为资本。为了将问题简化,我们假定储蓄全部转化 为资本。这样资本供给问题就转化为消费者的储蓄决策问题。 资本的需求方是厂商,厂商购买资本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这些资本品以生产更多的产品和劳务 从而实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厂商购买资本品的行为称为投资,因此投资形成了资本的需求。所以 研究资本的需求问题可以转化为研究厂商的投资决策问题。 3. 利息 资本的源泉价格为资本价值,资本的服务价格为利息。利息指资本的服务价格,指为使 用资本而支付的报酬。单位资本的服务价格用利息率表示。利息率等于资本服务的年收入与资本价 值之比。r表示利息率,Z表示年收入,P表示资本价值。则: r = Z / P (8.1) 二.资本品的供给 资本品来源于家庭部门,来源于把其收入中的一部分储蓄下来,从而使得资本数量增加。家庭 之所以提供资本,是因为可以在将来为家庭带来更多的收入。对于既定收入的家庭而言,它可以选 择马上消费,也可以选择储蓄,即把一部分收入转化为资本租借给厂商,由此获得一定的报酬。一 般而言,对同一数量的商品,人们现在消费这些商品而获得的效用大于未来消费的效用。所以,人 们倾向于消费所有的收入,除非未来能得到补偿。因此,家庭最优储蓄的数量是现期消费和未来消 费之间进行最优选择的结果。 与分析劳动供给的情形一样,利用利息率提高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可以推导出随着利率提 高,储蓄是一条向后弯曲的线。但一般认为,利息率变动幅度较少,因而随着利率的提高,储蓄量 增加,储蓄曲线向右上方倾斜。通过对所有消费者储蓄沿横向相加即可得到市场的储蓄曲线。与单 个曲线一样,市场储蓄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三.利息率的决定 资本的需求来源于厂商,而资本的供给来源于作为消费者的家庭,资本的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 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市场均衡利息率。 如左图:资本的需求曲线DK与供给曲线SK的交点E 决定均衡利息率K´ ;,如果市场利率高于 均衡利息率,则厂商使用资本的数量小于家庭的储蓄量。这时,就会有一些资本品卖不出去。结果
导致资本的价格下降,厂商使用资本的数量增加,从而利息率趋向于均衡水平,同样,低于均衡利 息率的市场利息率的最终也会趋向于均衡水平,在均衡点,资本的边际收益产品正好等于给予贷款 人(出租人)的报酬。 第五节企业家才能及其利润 企业要进行生产活动,就必须把各种生产要素组织起来、协调起来,这个组织者就是企业家。 作为企业家有两个主要的任务,一是生产的组织、协调,二是对企业的经营行为承担风险,并且尽 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作为对企业家才能这种特殊的生产要素的报酬,利润有着与工资、地租等要素收入不同的特 点:首先,利润可大可小、可正可负,不像劳动、土地那样其收入可以事先通过合同确定并只能是 正值;第二,利润是与市场的不确定性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可以出现剧烈的波动,不像其它生产要 素有一个社会平均的价格水平做保证。 在社会化大生产之前,由于企业主同时又是企业家,利息与利润事实上不可分,因而利润问题 并不是经济学要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大规模生产的出现,许多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渐分离, 所有权归企业主而经营权归企业家,企业家才能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才得以出现。在经济学里 就常常把利息作为资本收入而把利润作为企业家才能的收入。 一、企业家的概念与职能 利润通常分为两种:正常利润和经济利润。关于正常利润的内容,经济学家的看法并不一致, 大致有两种看法:(1)正常利润包括三方面,即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平均分摊收益和风险的报酬, 之所以把上述三部分都归入正常利润是因为这些收益之和正好等于企业家愿意从事生产经营所必须 的报酬;(2)正常利润包括平均分摊收益和风险报酬两部分,企业家才能的报酬通常是以薪金的形 式给付的,因此列入工资当中。下面我们分别解释这三部分收入。 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就是企业家组织管理企业的才能这个生产要素的报酬。平均分摊收益指企业 家自有资本的报酬,即股息和红利。股息一般应大于同额货币在同时间内所能取得的利息;风险收 入是指由于企业家承担投资风险所应得的那部分收入,通常风险越大,风险收入也就越大。 经济利润是超过正常利润的那一部分利润。企业得到经济利润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创 新、另一个是垄断。创新是著名经济学家熊比特提出的一个理论,他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独特的任 务,它包括这样一些活动:引进一些新产品、开辟一个新市场、引进一种新技术、获得一种新原料 的新来源、生产组织方法上的新发明及其应用。有了创新,即使市场的价格不变,企业也照样可以 得到经济利润。在不断有其它企业模仿之后,企业的创新利润就会逐渐消失。但创新的过程是动态
导致资本的价格下降,厂商使用资本的数量增加,从而利息率趋向于均衡水平,同样,低于均衡利 息率的市场利息率的最终也会趋向于均衡水平,在均衡点,资本的边际收益产品正好等于给予贷款 人(出租人)的报酬。 第五节 企业家才能及其利润 企业要进行生产活动,就必须把各种生产要素组织起来、协调起来,这个组织者就是企业家。 作为企业家有两个主要的任务,一是生产的组织、协调,二是对企业的经营行为承担风险,并且尽 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作为对企业家才能这种特殊的生产要素的报酬,利润有着与工资、地租等要素收入不同的特 点:首先,利润可大可小、可正可负,不像劳动、土地那样其收入可以事先通过合同确定并只能是 正值;第二,利润是与市场的不确定性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可以出现剧烈的波动,不像其它生产要 素有一个社会平均的价格水平做保证。 在社会化大生产之前,由于企业主同时又是企业家,利息与利润事实上不可分,因而利润问题 并不是经济学要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大规模生产的出现,许多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渐分离, 所有权归企业主而经营权归企业家,企业家才能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才得以出现。在经济学里 就常常把利息作为资本收入而把利润作为企业家才能的收入。 一、企业家的概念与职能 利润通常分为两种:正常利润和经济利润。关于正常利润的内容,经济学家的看法并不一致, 大致有两种看法:(1)正常利润包括三方面,即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平均分摊收益和风险的报酬, 之所以把上述三部分都归入正常利润是因为这些收益之和正好等于企业家愿意从事生产经营所必须 的报酬;(2)正常利润包括平均分摊收益和风险报酬两部分,企业家才能的报酬通常是以薪金的形 式给付的,因此列入工资当中。下面我们分别解释这三部分收入。 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就是企业家组织管理企业的才能这个生产要素的报酬。平均分摊收益指企业 家自有资本的报酬,即股息和红利。股息一般应大于同额货币在同时间内所能取得的利息;风险收 入是指由于企业家承担投资风险所应得的那部分收入,通常风险越大,风险收入也就越大。 经济利润是超过正常利润的那一部分利润。企业得到经济利润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创 新、另一个是垄断。创新是著名经济学家熊比特提出的一个理论,他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独特的任 务,它包括这样一些活动:引进一些新产品、开辟一个新市场、引进一种新技术、获得一种新原料 的新来源、生产组织方法上的新发明及其应用。有了创新,即使市场的价格不变,企业也照样可以 得到经济利润。在不断有其它企业模仿之后,企业的创新利润就会逐渐消失。但创新的过程是动态
的,当旧有的创新利润尚未消失之前,新的创新就会出现,所以在整个经济中。经济利润总是存在 的。在企业对产品市场具有垄断能力的时候,企业通过降低产量、提高价格而获得超额垄断利润。 企业家对利润的追求,客观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1)正常利润中包含了企业家承担风险的报酬,因此鼓励了企业家去承担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 风险,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如果没有利润的诱惑,凡是有风险的产品的生产就没有人愿意去从 事。 (2)经济利润向企业指出了那些行业应该发展,那些企业应该压缩,这就是利润导向机制。某 些企业获得经济利润就会促使其它企业调整自己的生产方向和规模,也可能退出某个行业进入另一 个行业。所以经济利润导致了资源在经济中的重新配置。 (3)超额利润是企业进行创新的动力和物质基础。企业为了追求超额利润,就必须不断进行创 新,创新产品的不断推广也会有利于社会。同时要进行新技术的改进和发明等创新活动,就必须要 有充分的财力做保障。经济利润的存在为创新活动提供了重要的财力支持。 (4)超额利润也为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创造了条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 二、企业家的激励 激励(Motivation)是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 某些需要为条件。关于一般人力资源的激励问题,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激励理论已相当成熟。但企 业家人力资源不同于一般的人力资源,对企业家的激励需要进行专门研究。 1.激励的必要性 (1)委托一代理关系。企业家职能的经营应该包括资本经营和管理经营两个方面。在私人企 业制度下,所有者自己承担经营风险,自主从事经营管理,经营收入归自己所有,所以他无疑是一 个完整的企业家。在股份制下,企业家职能分解了。承担经营风险和取得经营收入的人主要是企业 所有者一一股东,而从事经营管理的职责主要落在职业经理人身上。他们作为一个整体才发挥企业 家职能。 企业委托代理制存在四个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问题,制约着委托代理的成本和收益,导致委托 代理风险的产生:第一个是利益不相同;第二个是责任不对等;第三个是信息不对称;第四个是契 约不完全。减少和防止代理风险关键在于建立和健全有效的激励监督约束机制。 (2)代理问题。企业家和所有者间的目标函数通常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存在着利益上的冲 突,天然产生了激励不相容问题;而且由于企业的经营结果由企业家的行动和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共 同决定,所有者不能直接观察企业家的行动和不确定因素,而只能由观察到的、企业家的经营结果 来推测企业家的行动,因此所有者关于企业家的行动或者说关于企业家的努力程度的信息是不完全
的,当旧有的创新利润尚未消失之前,新的创新就会出现,所以在整个经济中。经济利润总是存在 的。在企业对产品市场具有垄断能力的时候,企业通过降低产量、提高价格而获得超额垄断利润。 企业家对利润的追求,客观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1)正常利润中包含了企业家承担风险的报酬,因此鼓励了企业家去承担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 风险,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如果没有利润的诱惑,凡是有风险的产品的生产就没有人愿意去从 事。 (2)经济利润向企业指出了那些行业应该发展,那些企业应该压缩,这就是利润导向机制。某 些企业获得经济利润就会促使其它企业调整自己的生产方向和规模,也可能退出某个行业进入另一 个行业。所以经济利润导致了资源在经济中的重新配置。 (3)超额利润是企业进行创新的动力和物质基础。企业为了追求超额利润,就必须不断进行创 新,创新产品的不断推广也会有利于社会。同时要进行新技术的改进和发明等创新活动,就必须要 有充分的财力做保障。经济利润的存在为创新活动提供了重要的财力支持。 (4)超额利润也为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创造了条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 二、企业家的激励 激励(Motivation)是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 某些需要为条件。关于一般人力资源的激励问题,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激励理论已相当成熟。但企 业家人力资源不同于一般的人力资源,对企业家的激励需要进行专门研究。 1.激励的必要性 (1)委托—代理关系。企业家职能的经营应该包括资本经营和管理经营两个方面。在私人企 业制度下,所有者自己承担经营风险,自主从事经营管理,经营收入归自己所有,所以他无疑是一 个完整的企业家。在股份制下,企业家职能分解了。承担经营风险和取得经营收入的人主要是企业 所有者——股东,而从事经营管理的职责主要落在职业经理人身上。他们作为一个整体才发挥企业 家职能。 企业委托代理制存在四个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问题,制约着委托代理的成本和收益,导致委托 代理风险的产生:第一个是利益不相同;第二个是责任不对等;第三个是信息不对称;第四个是契 约不完全。减少和防止代理风险关键在于建立和健全有效的激励监督约束机制。 (2)代理问题。企业家和所有者间的目标函数通常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存在着利益上的冲 突,天然产生了激励不相容问题;而且由于企业的经营结果由企业家的行动和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共 同决定,所有者不能直接观察企业家的行动和不确定因素,而只能由观察到的、企业家的经营结果 来推测企业家的行动,因此所有者关于企业家的行动或者说关于企业家的努力程度的信息是不完全
的,这导致所有者无法准确地辨别企业家的经营结果是由企业家的努力程度还是由一些企业家所不 能控制的因素造成的,这样企业家就可以通过“隐藏行动”而不完全承担其行为的全部后果,从而 有动机也有可能从事高风险或者损害所有者利益的活动,而所有者则要承担过度的风险,由此导致 了企业家的道德风险问题。企业家的道德风险问题是指代理人在最大限度地增加其自身效用时会做 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当契约的一方在契约签订后能够采取某种行动影响结果,但又无法验证 是否采取了这种行动时,就会产生道德风险。其根源在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关于代理人行为的信 息不对称。 总之,企业家和所有者的委托一代理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代理问题决定了对企业家激励的必要 性。 2.激励的实施 (1)企业绩效函数。在现代企业理论看来,企业行为是所有企业成员及企业与企业之间博弈 的结果。企业成员的目标函数都是约束条件下的个人效用最大化,企业绩效函数是个人绩效函数的 加权平均数,个人绩效函数表达式如下: 绩效=f(能力×激励×机会) 企业家作为企业中的关键力量,其在上式中占有的权重较大,故企业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为 企业家提供更大的施展才能的空间,使其为实现组织的目标付出更大的努力。 (2)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霍姆斯·特罗姆强调了关于经理行动信息的作用,他证明,任何 关于经理行动的额外信息,无论多么不完全,都能够使所有者和经理的福利同时得到提高:反之, 所有者和经理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则所有者就越难以用经营结果来衡量经理的努力程度。 (3)道德风险的控制。影响企业家道德风险程度的因素包括企业家从事道德风险活动时所能 得到的额外收益、企业家的工资、企业家从事道德风险活动被发现后所能得到的收入、企业家的任 期、企业家未来各期收益的贴现因子以及企业家的道德风险行为被发现和查处的概率。企业家的道 德风险程度与企业家从事道德风险活动时被发现和查处的可能性,也就是对企业家的监督程度呈负 向关系。 (4)激励契约。激励契约是现代契约理论所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所谓激励契约是指委托 人采用一种激励机制以诱使代理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行事的一种条款。现代契约理论认为,在放松 了阿罗一德布鲁范式假设条件的情况下,仍存在一种在现实的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契约,通常这不是 帕累托最优契约,而是一种次优的(即现实中最优的)契约。一个最优契约要满足以下条件:第 一,要求委托人与代理人共同分担风险:第二,能够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信息。也就是说,在经济 行为者隐藏行动和隐藏信息时,要利用贝叶斯统计推断来构造一个概率分布,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契 约:第三,在设计机制时,其报酬结构要因信息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委托人和代理人对未能解 决的不确定性因素和避免风险的程度要十分敏感
的,这导致所有者无法准确地辨别企业家的经营结果是由企业家的努力程度还是由一些企业家所不 能控制的因素造成的,这样企业家就可以通过“隐藏行动”而不完全承担其行为的全部后果,从而 有动机也有可能从事高风险或者损害所有者利益的活动,而所有者则要承担过度的风险,由此导致 了企业家的道德风险问题。企业家的道德风险问题是指代理人在最大限度地增加其自身效用时会做 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当契约的一方在契约签订后能够采取某种行动影响结果,但又无法验证 是否采取了这种行动时,就会产生道德风险。其根源在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关于代理人行为的信 息不对称。 总之,企业家和所有者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代理问题决定了对企业家激励的必要 性。 2.激励的实施 (1)企业绩效函数。在现代企业理论看来,企业行为是所有企业成员及企业与企业之间博弈 的结果。企业成员的目标函数都是约束条件下的个人效用最大化,企业绩效函数是个人绩效函数的 加权平均数,个人绩效函数表达式如下: 绩效=f(能力×激励×机会) 企业家作为企业中的关键力量,其在上式中占有的权重较大,故企业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为 企业家提供更大的施展才能的空间,使其为实现组织的目标付出更大的努力。 (2)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霍姆斯·特罗姆强调了关于经理行动信息的作用,他证明,任何 关于经理行动的额外信息,无论多么不完全,都能够使所有者和经理的福利同时得到提高;反之, 所有者和经理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则所有者就越难以用经营结果来衡量经理的努力程度。 (3)道德风险的控制。影响企业家道德风险程度的因素包括企业家从事道德风险活动时所能 得到的额外收益、企业家的工资、企业家从事道德风险活动被发现后所能得到的收入、企业家的任 期、企业家未来各期收益的贴现因子以及企业家的道德风险行为被发现和查处的概率。企业家的道 德风险程度与企业家从事道德风险活动时被发现和查处的可能性,也就是对企业家的监督程度呈负 向关系。 (4)激励契约。激励契约是现代契约理论所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所谓激励契约是指委托 人采用一种激励机制以诱使代理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行事的一种条款。现代契约理论认为,在放松 了阿罗—德布鲁范式假设条件的情况下,仍存在一种在现实的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契约,通常这不是 帕累托最优契约,而是一种次优的(即现实中最优的)契约。一个最优契约要满足以下条件:第 一,要求委托人与代理人共同分担风险;第二,能够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信息。也就是说,在经济 行为者隐藏行动和隐藏信息时,要利用贝叶斯统计推断来构造一个概率分布,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契 约;第三,在设计机制时,其报酬结构要因信息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委托人和代理人对未能解 决的不确定性因素和避免风险的程度要十分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