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押题精粹语文(课标版)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谐”就是“说笑话”。它是喜剧的雏形。王国维认为中国戏剧源于巫与优。 “优”即以“谐”为职业。在古代社会中,“优”往往是一个重要的官职。《左 传》《国语》《史记》诸书都常提到优的名称。优往往同时是诗人。汉初许多文 人都以优起家,东方朔、枚乘、司马相如都是著例。 谐趣是一种最原始的普遍的美感活动。凡是游戏都带有谐趣,凡是谐趣也都带有 游戏。谐趣的定义可以说是:以游戏的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 做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 “谐”最富于社会性。艺术方面的趣味,有许多是为某阶级所特有的,“谐”则 雅俗共赏,极粗鄙的人喜欢“谐”,极文雅的人也喜欢“谐”,虽然他们所喜欢 的“谐”不尽相同。在一个集会中,大家正襟危坐,每个人俨然不可侵犯,彼此 之间无形中有一层隔阂。但是到了谐趣发动时,这一层隔阂便涣然冰释,大家在 谑浪笑敖中忘形尔我 尽善尽美的人物不能成为谐的对象,穷凶极恶的人物也不能成为谐的对象。引起 谐趣的大半介乎二者之间,多少有些缺陷而这种缺陷又不致引起深恶痛绝。最常 见的是容貌的丑拙。民俗歌谣中嘲笑麻子、瞎子、聋子、驼子等等残疾人的最多, 嘲笑容貌丑陋的风气自古就很盛行了。品格方面的亏缺也常为笑柄,如一首民歌: 门前歇仔髙头马,弗是亲来也是亲;门前挂仔白席巾,嫡亲娘舅当仔陌头人 寥寥数语,把中国民族性的大缺点一一刻薄势利写得十分脱皮露骨。除这两种之 外,人事的乖讹也是谐的对象,例如:“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 羊头,关内侯。”(《后汉书·刘玄传》)事情出乎常理之外,可恨亦复可笑。 谐都有讥刺的意味,不过讥刺不一定就是谐。例如《诗经·伐檀》中对奴隶主的 讥刺:“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貊兮?”这也是 讥刺人事的乖讹,不过作者心存怨望,直率吐出,没有一点开玩笑的意味,就不 能算是谐。 从几方面看,谐都具有两面性。第一,就谐笑者对于所嘲弄对象说,谐是恶意的 而又不尽是恶意的,如果尽是恶意,则是直率的讥刺或咒骂。一个人既拿另一个 人开玩笑,对于他就是爱恶参半。恶者恶其丑拙鄙陋,爱者爱其还可以打趣助兴。 因为有这一点爱的成分,谐含有几分警告规劝的意味,可以说,凡是谐都是“谑 而不虐”。其次,就谐趣情感本身说,谐是美感的而也不尽是美感的。它是美感 的,因为丑拙鄙陋乖讹在成为谐的对象时,就是一种情趣饱和的意象。它不尽是 美感的,因为谐的动机都是道德的或实用的,都是从道德的或实用的观点看出人 事物态的不圆满,因而表示惊奇和告诫。第三,就谐笑者白己说,他所觉到的是 快感而也不尽是快感。它是快感,因为丑拙鄙陋不仅带来一时乐趣。不过可笑的 事物究竟是丑拙鄙陋乖讹,是人生中一种缺陷,多少不免引起惋措的情绪,所以 同时伴有不快感。 (选自朱光潜《诗与谐隐》,有删改) 1.下列有关“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谐”是喜剧的雏形,它都带有讥刺的意味,能使人们在谐笑中认清被讥刺 对象的丑陋而对其深恶痛绝
2013 年高考押题精粹 语文(课标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谐”就是“说笑话”。它是喜剧的雏形。王国维认为中国戏剧源于巫与优。 “优”即以“谐”为职业。在古代社会中,“优”往往是一个重要的官职。《左 传》《国语》《史记》诸书都常提到优的名称。优往往同时是诗人。汉初许多文 人都以优起家,东方朔、枚乘、司马相如都是著例。 谐趣是一种最原始的普遍的美感活动。凡是游戏都带有谐趣,凡是谐趣也都带有 游戏。谐趣的定义可以说是:以游戏的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 做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 “谐”最富于社会性。艺术方面的趣味,有许多是为某阶级所特有的,“谐”则 雅俗共赏,极粗鄙的人喜欢“谐”,极文雅的人也喜欢“谐”,虽然他们所喜欢 的“谐”不尽相同。在一个集会中,大家正襟危坐,每个人俨然不可侵犯,彼此 之间无形中有一层隔阂。但是到了谐趣发动时,这一层隔阂便涣然冰释,大家在 谑浪笑敖中忘形尔我。 尽善尽美的人物不能成为谐的对象,穷凶极恶的人物也不能成为谐的对象。引起 谐趣的大半介乎二者之间,多少有些缺陷而这种缺陷又不致引起深恶痛绝。最常 见的是容貌的丑拙。民俗歌谣中嘲笑麻子、瞎子、聋子、驼子等等残疾人的最多, 嘲笑容貌丑陋的风气自古就很盛行了。品格方面的亏缺也常为笑柄,如一首民歌: “门前歇仔高头马,弗是亲来也是亲;门前挂仔白席巾,嫡亲娘舅当仔陌头人。” 寥寥数语,把中国民族性的大缺点——刻薄势利写得十分脱皮露骨。除这两种之 外,人事的乖讹也是谐的对象,例如:“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 羊头,关内侯。”(《后汉书·刘玄传》)事情出乎常理之外,可恨亦复可笑。 谐都有讥刺的意味,不过讥刺不一定就是谐。例如《诗经·伐檀》中对奴隶主的 讥刺:“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这也是 讥刺人事的乖讹,不过作者心存怨望,直率吐出,没有一点开玩笑的意味,就不 能算是谐。 从几方面看,谐都具有两面性。第一,就谐笑者对于所嘲弄对象说,谐是恶意的 而又不尽是恶意的,如果尽是恶意,则是直率的讥刺或咒骂。一个人既拿另一个 人开玩笑,对于他就是爱恶参半。恶者恶其丑拙鄙陋,爱者爱其还可以打趣助兴。 因为有这一点爱的成分,谐含有几分警告规劝的意味,可以说,凡是谐都是“谑 而不虐”。其次,就谐趣情感本身说,谐是美感的而也不尽是美感的。它是美感 的,因为丑拙鄙陋乖讹在成为谐的对象时,就是一种情趣饱和的意象。它不尽是 美感的,因为谐的动机都是道德的或实用的,都是从道德的或实用的观点看出人 事物态的不圆满,因而表示惊奇和告诫。第三,就谐笑者白己说,他所觉到的是 快感而也不尽是快感。它是快感,因为丑拙鄙陋不仅带来一时乐趣。不过可笑的 事物究竟是丑拙鄙陋乖讹,是人生中一种缺陷,多少不免引起惋措的情绪,所以 同时伴有不快感。 (选自朱光潜《诗与谐隐》,有删改) 1.下列有关“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谐”是喜剧的雏形,它都带有讥刺的意味,能使人们在谐笑中认清被讥刺 对象的丑陋而对其深恶痛绝
B.和其他艺术方面的趣味相比较,“谐”最富于社会性:极粗鄙的人喜欢“谐 极文雅的人也喜欢“谐” C.谐的对象主要有三个方面:容貌的丑拙、品格方面的亏缺、人事的乖讹。其 中,容貌的丑拙最为常见。 D.“谐’就是“说笑话”,开玩笑。如果人们心存怨望,直率吐出,没有一点 开玩笑的意味,就不能算是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古代社会中,以“谐”为职业的“优”往往是一个重要的官职,汉初的东 方朔、枚乘、司马相如都曾经是优。 B.谐趣是最原始的普遍的美感活动,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如人们正襟危坐而形 成隔阂时,它能消除隔阂,话跃气氛。 C.《诗经·伐檀》中对奴隶主的讥不属于谐,因为它所讥刺的对象奴隶主穷凶 极恶,不符合谐的对象的要求。 D.谐的动机都是道德的或是实用的,都是从道德的或实用的观看看出人事物态 的不圆满,因此谐不完全是美感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游戏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做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 这就是谐趣。 B.一个人如果尽善尽美而没有缺陷,就失去引起谐趣的基础,也就不可能成为 人们谐的对象。 C.品格方面有亏缺的人常常成为谐的对象,在这方面,人们最喜欢通过民歌这 种形式进行嘲弄。 D.谐能给人们带来快感;同时,谐又给人们带来不快,因为嘲弄的对象毕竟带 有人生中的一种缺陷 备选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 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 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 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 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 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 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 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礼 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 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 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 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 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 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 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 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
B.和其他艺术方面的趣味相比较,“谐”最富于社会性:极粗鄙的人喜欢“谐”, 极文雅的人也喜欢“谐”。 C.谐的对象主要有三个方面:容貌的丑拙、品格方面的亏缺、人事的乖讹。其 中,容貌的丑拙最为常见。 D.“谐’就是“说笑话”,开玩笑。如果人们心存怨望,直率吐出,没有一点 开玩笑的意味,就不能算是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古代社会中,以“谐”为职业的“优”往往是一个重要的官职,汉初的东 方朔、枚乘、司马相如都曾经是优。 B.谐趣是最原始的普遍的美感活动,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如人们正襟危坐而形 成隔阂时,它能消除隔阂,话跃气氛。 C.《诗经·伐檀》中对奴隶主的讥不属于谐,因为它所讥刺的对象奴隶主穷凶 极恶,不符合谐的对象的要求。 D.谐的动机都是道德的或是实用的,都是从道德的或实用的观看看出人事物态 的不圆满,因此谐不完全是美感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游戏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做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 这就是谐趣。 B.一个人如果尽善尽美而没有缺陷,就失去引起谐趣的基础,也就不可能成为 人们谐的对象。 C.品格方面有亏缺的人常常成为谐的对象,在这方面,人们最喜欢通过民歌这 种形式进行嘲弄。 D.谐能给人们带来快感;同时,谐又给人们带来不快,因为嘲弄的对象毕竟带 有人生中的一种缺陷。 【备选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 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 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 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 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 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 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 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礼 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 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 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 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 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 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 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 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
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 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鷹、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 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 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一一戴凯之《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 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 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 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作为一种社 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 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 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 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明显地反映在中 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 “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 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刚”、“柔”、“忠”、“义”、 “谦”、“贤”、“德”等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者 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从此,竹子在 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 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节选自《汉字趣编》之十二) 1.下列有关“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竹子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因为它外在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 君子贤人的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 B.《礼记·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赋予 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 C.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 竹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竹谱专著。 D.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 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髙标、清 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 B.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 是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 C.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 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 D.白居易《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 夫所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 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况来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 B.“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 影响,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
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 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 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 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 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 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 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作为一种社 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 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 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 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明显地反映在中 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 “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 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刚”、“柔”、“忠”、“义”、 “谦”、“贤”、“德”等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者” 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从此,竹子在 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 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节选自《汉字趣编》之十二) 1.下列有关“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竹子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因为它外在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 君子贤人的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 B.《礼记·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赋予 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 C.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 竹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竹谱专著。 D.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 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 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 B.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 是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 C.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 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 D.白居易《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 夫所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 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况来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 B.“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 影响,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
C.竹子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 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 D.将“刚柔忠义”等品格赋予竹子,将“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 范赋予了慈竹和筇竹,表明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已确立了牢 固的地位。 【备选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粉丝”这个概念对公众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在现实生活中,普通人不太可能拥 有自己的“粉丝”,更多的情况下是别人的“粉丝”。但是,在微博世界中,任 何一个普通用户都会有“粉丝”,甚至有大量的“粉丝”。一名微博用户发布的 微博信息会被自己的“粉丝”直接看到,也会收到来自“粉丝”的回复与评论, 还有可能被“粉丝”转发,这都给了普通用户一种“明星”般的体验。另外,对 于那些现实生活中的公众人物而言,他们则需要将自己的知名度以及受关注度继 续在微博世界中延展。 微博“粉丝”具有非专一性。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崇拜或迷恋的对象往往数量 不多,但是在微博中,用户常常会成为很多人的“粉丝”。在现实世界中,当A 与B两位公众人物之间出现竞争、不和或是对立关系时,A的“粉丝”群体与B 的“粉丝”群体的态度、选择往往是泾渭分明的。而在微博世界中,A、B的“粉 丝”群体成员则很有可能出于某些原因,同时成为对方偶像的“粉丝”。 微博“粉丝”具有非崇拜性。既然“粉丝”是“迷”的意思,那么一般而言必然 带有对对方的崇拜,但是微博“粉丝”在这一点上恰恰不同。在微博上,一位用 户成为另一位用户的“粉丝”,或许是出于对对方的崇拜,但也有可能并非如此。 登录微博之后,显示出的页面几乎都是你所关注的用户发布的微博信息,因此 如果你想知道某一个人发布的信息,就要首先成为他的“粉丝”,这是由微博自 身的特性所决定的。要想知道一个人发布的信息、状态,与对一个人表示崇拜、 迷恋之间,还是存在很大区别的。而这两种情况在微博中却天然地合二为一了。 概言之,微博“粉丝”的关注行为并不一定出于崇拜心理,有时仅仅出于好奇而 微博“粉丝”对关注对象也具有攻击性。在微博上,不少用户都受到过自己“粉 丝”的攻击。心理学家把“攻击性”定义为想要给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倾向。微 博“粉丝”呈现出的攻击性。最为特殊的一点就是,其攻击范围有时包括“关 注”对象,这是微博“粉丝”与普通“粉丝”之间较为明显的区别。一般而言 粉丝”是不会对自己的偶像进行指责、攻击的。既然“粉丝”带有“迷恋”的 含义,那么他们就不但不会批评偶像的缺点,甚至会对偶像的不足、过失视而不 见并加以袒护。但是,微博“粉丝”表现出来的有时就不是单纯的迷恋,有的用 户恰恰是为了对一些人进行攻击才对其“关注”,以便在第一时间了解其言行, 进而做出快速的指责。从盲目崇拜到盲目攻击,微博“粉丝”群体使我们对“粉 丝”的理解多了一层含义。换言之,从微博“粉丝”开始,某个“粉丝”群体内 部不再是铁板一块的同一阵营,而开始出现了相互对立的分化。 (摘编自靖鸣、王瑞《微博“粉丝”:虚拟公共领域的舆论新军》 1.下列对于微博“粉丝”特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博“粉丝”对博主发布的信息,往往进行回复、评论或转发,这使得博主 得到一种“明星”般的体验,也使“粉丝”自己得以扩大知名度
C.竹子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 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 D.将“刚柔忠义”等品格赋予竹子,将“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 范赋予了慈竹和筇竹,表明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已确立了牢 固的地位。 【备选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粉丝”这个概念对公众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在现实生活中,普通人不太可能拥 有自己的“粉丝”,更多的情况下是别人的“粉丝”。但是,在微博世界中,任 何一个普通用户都会有“粉丝”,甚至有大量的“粉丝”。一名微博用户发布的 微博信息会被自己的“粉丝”直接看到,也会收到来自“粉丝”的回复与评论, 还有可能被“粉丝”转发,这都给了普通用户一种“明星”般的体验。另外,对 于那些现实生活中的公众人物而言,他们则需要将自己的知名度以及受关注度继 续在微博世界中延展。 微博“粉丝”具有非专一性。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崇拜或迷恋的对象往往数量 不多,但是在微博中,用户常常会成为很多人的“粉丝”。在现实世界中,当 A 与 B 两位公众人物之间出现竞争、不和或是对立关系时,A 的“粉丝”群体与 B 的“粉丝”群体的态度、选择往往是泾渭分明的。而在微博世界中,A、B 的“粉 丝”群体成员则很有可能出于某些原因,同时成为对方偶像的“粉丝”。 微博“粉丝”具有非崇拜性。既然“粉丝”是“迷”的意思,那么一般而言必然 带有对对方的崇拜,但是微博“粉丝”在这一点上恰恰不同。在微博上,一位用 户成为另一位用户的“粉丝”,或许是出于对对方的崇拜,但也有可能并非如此。 登录微博之后,显示出的页面几乎都是你所关注的用户发布的微博信息,因此, 如果你想知道某一个人发布的信息,就要首先成为他的“粉丝”,这是由微博自 身的特性所决定的。要想知道一个人发布的信息、状态,与对一个人表示崇拜、 迷恋之间,还是存在很大区别的。而这两种情况在微博中却天然地合二为一了。 概言之,微博“粉丝”的关注行为并不一定出于崇拜心理,有时仅仅出于好奇而 已。 微博“粉丝”对关注对象也具有攻击性。在微博上,不少用户都受到过自己“粉 丝”的攻击。心理学家把“攻击性”定义为想要给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倾向。微 博“粉丝”呈现出的攻击性。最为特殊的一点就是,其攻击范围有时包括“关 注”对象,这是微博“粉丝”与普通“粉丝”之间较为明显的区别。一般而言, “粉丝”是不会对自己的偶像进行指责、攻击的。既然“粉丝”带有“迷恋”的 含义,那么他们就不但不会批评偶像的缺点,甚至会对偶像的不足、过失视而不 见并加以袒护。但是,微博“粉丝”表现出来的有时就不是单纯的迷恋,有的用 户恰恰是为了对一些人进行攻击才对其“关注”,以便在第一时间了解其言行, 进而做出快速的指责。从盲目崇拜到盲目攻击,微博“粉丝”群体使我们对“粉 丝”的理解多了一层含义。换言之,从微博“粉丝”开始,某个“粉丝”群体内 部不再是铁板一块的同一阵营,而开始出现了相互对立的分化。 (摘编自靖鸣、王瑞《微博“粉丝”:虚拟公共领域的舆论新军》) 1.下列对于微博“粉丝”特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博“粉丝”对博主发布的信息,往往进行回复、评论或转发,这使得博主 得到一种“明星”般的体验,也使“粉丝”自己得以扩大知名度
B.微博“粉丝”带有一定的攻击性,有的人甚至只是为了对某博主进行攻击, 才成为他的“粉丝”,这与“粉丝”一词所带的“迷恋”义是相悖的。 C.微博“粉丝”成为某一博主的粉丝后,也可能成为与该博主存在对立关系的 其他博主的“粉丝”。他们一般不把自己固定成某一博主的“粉丝”。 D.微博“粉丝”虽然叫“粉丝”,但不一定是博主的崇拜者,有些“粉丝”仅 仅是因为需要了解某个博主发布的信息、状态,才成为他的“粉丝”。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微博“粉丝”与现实生活中的“粉丝”,虽然都叫“粉丝”,但内涵不同。 微博“粉丝”不一定是微博用户的迷恋者,而现实生活中的则一定是。 B.现实生活中的人不可能都有“粉丝”,但微博世界的博主,必定个个有“粉 丝”。只要博主发出信息,他的“粉丝”们就能看到并且作出反应。 C.微博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公众人物拥有粉丝的情况不同。微博世界中,他们 即使有对立关系,也可能拥有相同的粉丝,这在现实世界中则不可能 D.现实生活中的“粉丝”一般不会指责、攻击自己的偶像,有的甚至盲目崇拜 而微博“粉丝”,却很有可能站到偶像的对立面,对偶像进行攻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微博世界,对于博主的崇拜、迷恋和对于博主发布的信息的关注可以天然 地合二为一。而有时候,成为某人的“粉丝”也是情非所愿,只是为了解其信息。 B.微博的普通用户有自己的“粉丝”,甚至大量“粉丝”;现实生活中的公众 人物,更可以借助微博延伸其现实世界的人际关系,扩大其知名度和受关注度。 C.在传统媒体时代,人们想要了解明星的一举一动,常常寄希望于大众媒体的 新闻报道。但到了微博时代,普通人可以通过微博与明星进行“近距离接触”。 D.有的微博“粉丝”在自己的关注对象发布信息后快速作出指责,主观上是恶 意的,他们对该关注对象不再“迷恋”,可以说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备选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假如人类是“六指 杨孝文 进化生物学家至今也不十分清楚人类(以及绝大多数四足动物)为何每只手长有 5根手指。如果我们拥有6根手指,那我们的生活又会变成怎样?或者说,额外 的一根手指对我们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额外的一根手指能够让我们更轻松地完成一些任务,如演奏更复杂的乐器,提升 打字速度,抓握物体时也更为牢固。哈佛大学医学院遗传学家克里夫·塔宾是专 门研究脊椎动物肢体发育的,他表示:“更宽大的手能够让人成为更出色的篮球 选手。不过,手的灵巧性基本上由拇指和食指决定,额外多出或者少一根手指并 不会对手的灵巧性产生太大影响。” 多出一根手指的最大影响应该是在数学方面。如果人类的每只手拥有6根手指, 现在的计数系统将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我们之所以采用10进制,人类学家认为 这与我们拥有10根手指有关。阿拉伯数字的英文“ digit”同时也有手指的意 思。如果人类拥有12根手指,那么12进制将是最自然的一种选择,10进制则 完全无法想象。 人类在数学、语言或者音乐方面的很多成就,都是在人类文明采用一种最自然的 表达方式之后实现快速进步的。美国人类认知研究专家马克·查齐兹举例指出 “我们的阅读能力取决于字母的形状。字母的形状逐渐演化成看起来最自然的
B.微博“粉丝”带有一定的攻击性,有的人甚至只是为了对某博主进行攻击, 才成为他的“粉丝”,这与“粉丝”一词所带的“迷恋”义是相悖的。 C.微博“粉丝”成为某一博主的粉丝后,也可能成为与该博主存在对立关系的 其他博主的“粉丝”。他们一般不把自己固定成某一博主的“粉丝”。 D.微博“粉丝”虽然叫“粉丝”,但不一定是博主的崇拜者,有些“粉丝”仅 仅是因为需要了解某个博主发布的信息、状态,才成为他的“粉丝”。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微博“粉丝”与现实生活中的“粉丝”,虽然都叫“粉丝”,但内涵不同。 微博“粉丝”不一定是微博用户的迷恋者,而现实生活中的则一定是。 B.现实生活中的人不可能都有“粉丝”,但微博世界的博主,必定个个有“粉 丝”。只要博主发出信息,他的“粉丝”们就能看到并且作出反应。 C.微博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公众人物拥有粉丝的情况不同。微博世界中,他们 即使有对立关系,也可能拥有相同的粉丝,这在现实世界中则不可能。 D.现实生活中的“粉丝”一般不会指责、攻击自己的偶像,有的甚至盲目崇拜; 而微博“粉丝”,却很有可能站到偶像的对立面,对偶像进行攻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微博世界,对于博主的崇拜、迷恋和对于博主发布的信息的关注可以天然 地合二为一。而有时候,成为某人的“粉丝”也是情非所愿,只是为了解其信息。 B.微博的普通用户有自己的“粉丝”,甚至大量“粉丝”;现实生活中的公众 人物,更可以借助微博延伸其现实世界的人际关系,扩大其知名度和受关注度。 C.在传统媒体时代,人们想要了解明星的一举一动,常常寄希望于大众媒体的 新闻报道。但到了微博时代,普通人可以通过微博与明星进行“近距离接触”。 D.有的微博“粉丝”在自己的关注对象发布信息后快速作出指责,主观上是恶 意的,他们对该关注对象不再“迷恋”,可以说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备选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假如人类是“六指” 杨孝文 进化生物学家至今也不十分清楚人类(以及绝大多数四足动物)为何每只手长有 5 根手指。如果我们拥有 6 根手指,那我们的生活又会变成怎样?或者说,额外 的一根手指对我们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额外的一根手指能够让我们更轻松地完成一些任务,如演奏更复杂的乐器,提升 打字速度,抓握物体时也更为牢固。哈佛大学医学院遗传学家克里夫•塔宾是专 门研究脊椎动物肢体发育的,他表示:“更宽大的手能够让人成为更出色的篮球 选手。不过,手的灵巧性基本上由拇指和食指决定,额外多出或者少一根手指并 不会对手的灵巧性产生太大影响。” 多出一根手指的最大影响应该是在数学方面。如果人类的每只手拥有 6 根手指, 现在的计数系统将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我们之所以采用 10 进制,人类学家认为 这与我们拥有 10 根手指有关。阿拉伯数字的英文“digit”同时也有手指的意 思。如果人类拥有 12 根手指,那么 12 进制将是最自然的一种选择,10 进制则 完全无法想象。 人类在数学、语言或者音乐方面的很多成就,都是在人类文明采用一种最自然的 表达方式之后实现快速进步的。美国人类认知研究专家马克•查齐兹举例指出: “我们的阅读能力取决于字母的形状。字母的形状逐渐演化成看起来最自然的一
种形态,能够强化我们的视觉——物体一一识别系统,提升我们的阅读能力:我 们处理语音的能力源自于语音进化成一种非常自然的形态,即听起来像我们所在 自然环境中产生的一种声音。”同样,12根手指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类的数 学能力。毕竟12要比10更为复杂。我们的大脑选择何种计数系统将对我们的数 学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额外的手指被视为一种出生缺陷,名为“多指畸形”,这是一种遗传错误。自然 选择并没有“惠及”额外的手指,使其永久存在,这是为什么呢?科学家认为, 这是因为额外的手指并没有赋予人类任何进化优势。如果人类一定要拥有第6 根手指,这根手指一定从腕部长出,作为额外的一个拇指。这是数量极少的六指 四足动物的一种标准形态,例如熊猫。熊猫的最小手指远侧长有一根与拇指类似 的“手指”,它是腕骨的延伸,帮助熊猫抓握竹子 塔宾提出了一项理论,解释动物王国的每肢五指(趾)原则,他将这一原则称之 为“肢体定律”。肢体定律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方程式,源自于计算机网络的节点 原则,用于预测基于身体大小的最佳肢体数量。根据这一定律,如果肢体相对于 身体来说较长,最理想的肢体数量为6个(例如昆虫);如果相对较短,数量则 越多越好(例如千足虫)。如果将手指视为手部的肢体,这一肢体定律同样适用 考虑到手指需要拥有适当的长度,才能轻松弯向手掌,人类的理想手指数量显然 是5根。所以说,5根手指是进化的结果,是最理想的手指数量。 神经学家弗兰克·威尔逊曾对手与大脑的关系进行几十年的研究,是这一研究领 域的权威。在他看来,6根手指显然“太多”。现代假肢工程研究显示,机械手 无论是3根还是4根都能拥有和5根手指一样出色的性能。他说:“如果要在4 根和6根手指之间做出选择,我一定会选择4根。” (摘编自《百科知识》) 1.下列关于“额外的一根手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额外的一根手指能演奏更复杂的乐器,提升打字速度,抓握物体时也更为牢 固,总之,对某些事情,完成起来会更轻松 B.额外的一根手指能使手掌更为宽大,这对某些体育运动项目会有作用,如篮 球,更宽大的手能让人成为更出色的选手 C.额外的一根手指对手的灵巧性产生不了影响,这是因为手的灵巧性基本上由 拇指和食指决定,和手指的多少没关系。 D.额外的一根手指可能引起数学上的变革,会将10进位制,改变为12进制, 这对人类的数学能力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额外的一根手指是一种遗传错误,被视为一种生理缺陷,因为这个额外 的手指并没有赋予人类任何进化的优势 B.如人类一定要拥有第6根手指,这根手指一定从腕部长出,作为额外的一个 拇指,但自然选择从来没让第6根手指存在 C.长有额外的一根手指是极少数量的四足动物的一种标准形态,是自然进化的 结果。比如,熊猫就长有这样的“手指” D.假肢工程硏究显示,机械手只需3根或4根就具有出色的性能。根据这个研 究可以说明,人类不需要额外的一根手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学计数采用10进制,这与人类拥有10根手指有关,这个说法符合人类文 明采用最自然的表达方式的人类学理论
种形态,能够强化我们的视觉——物体——识别系统,提升我们的阅读能力;我 们处理语音的能力源自于语音进化成一种非常自然的形态,即听起来像我们所在 自然环境中产生的一种声音。”同样,12 根手指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类的数 学能力。毕竟 12 要比 10 更为复杂。我们的大脑选择何种计数系统将对我们的数 学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额外的手指被视为一种出生缺陷,名为“多指畸形”,这是一种遗传错误。自然 选择并没有“惠及”额外的手指,使其永久存在,这是为什么呢?科学家认为, 这是因为额外的手指并没有赋予人类任何进化优势。如果人类一定要拥有第 6 根手指,这根手指一定从腕部长出,作为额外的一个拇指。这是数量极少的六指 四足动物的一种标准形态,例如熊猫。熊猫的最小手指远侧长有一根与拇指类似 的“手指”,它是腕骨的延伸,帮助熊猫抓握竹子。 塔宾提出了一项理论,解释动物王国的每肢五指(趾)原则,他将这一原则称之 为“肢体定律”。肢体定律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方程式,源自于计算机网络的节点 原则,用于预测基于身体大小的最佳肢体数量。根据这一定律,如果肢体相对于 身体来说较长,最理想的肢体数量为 6 个(例如昆虫);如果相对较短,数量则 越多越好(例如千足虫)。如果将手指视为手部的肢体,这一肢体定律同样适用。 考虑到手指需要拥有适当的长度,才能轻松弯向手掌,人类的理想手指数量显然 是 5 根。所以说,5 根手指是进化的结果,是最理想的手指数量。 神经学家弗兰克•威尔逊曾对手与大脑的关系进行几十年的研究,是这一研究领 域的权威。在他看来,6 根手指显然“太多”。现代假肢工程研究显示,机械手 无论是 3 根还是 4 根都能拥有和 5 根手指一样出色的性能。他说:“如果要在 4 根和 6 根手指之间做出选择,我一定会选择 4 根。” (摘编自《百科知识》) 1.下列关于“额外的一根手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额外的一根手指能演奏更复杂的乐器,提升打字速度,抓握物体时也更为牢 固,总之,对某些事情,完成起来会更轻松。 B.额外的一根手指能使手掌更为宽大,这对某些体育运动项目会有作用,如篮 球,更宽大的手能让人成为更出色的选手。 C.额外的一根手指对手的灵巧性产生不了影响,这是因为手的灵巧性基本上由 拇指和食指决定,和手指的多少没关系。 D.额外的一根手指可能引起数学上的变革,会将 10 进位制,改变为 12 进制, 这对人类的数学能力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额外的一根手指是一种遗传错误,被视为一种生理缺陷,因为这个额外 的手指并没有赋予人类任何进化的优势。 B.如人类一定要拥有第 6 根手指,这根手指一定从腕部长出,作为额外的一个 拇指,但自然选择从来没让第 6 根手指存在。 C.长有额外的一根手指是极少数量的四足动物的一种标准形态,是自然进化的 结果。比如,熊猫就长有这样的“手指”。 D.假肢工程研究显示,机械手只需 3 根或 4 根就具有出色的性能。根据这个研 究可以说明,人类不需要额外的一根手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学计数采用 10 进制,这与人类拥有 10 根手指有关,这个说法符合人类文 明采用最自然的表达方式的人类学理论
B.“肢体定律”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方程式,人们根据这个方程式利用计算机技 术验算出人类的理想手指数量是5根 C.如果将手指视为手部的肢体,根据塔宾“肢体定律”,手指需要拥有适当的 长度,人类的理想手指数量显然是5根。 D.神经学家弗兰克威尔逊通过对手与大脑之间关系的几十年的深入研究,得出 人类拥有6根手指并不理想的结论。 【备选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森林碳汇能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森林碳汇究竟是什么?它的可行性与价值前景如何?它会给我们生活带来怎样 的变化? 其实,森林碳汇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陌生,相反,在日常生活中森林碳汇无处 不在。碳汇是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那森林碳汇又是什么 概念呢?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生物量的形式储存 在林木中的过程。人类在很多情况下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林木、植物、土地、 海洋水体则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它们吸收二氧化碳的整个过程就是碳汇, “汇”就是汇集的意思,简单来说森林碳汇就是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 众所周知,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可能是人类排放的过多的二氧化碳。我们每 天的出行、饮食甚至呼吸时都会产生二氧化碳。那么面对这个无法避免的现实, 我们能否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増加森林碳汇就是一个缓解大气CO2浓度上升的途径。那么,增加森林碳汇实施 究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具体的改善呢? 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稳定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措施中,森林和林业活动扮演着 重要的角色。首先,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碳吸收汇和碳贮存库,通过增 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的碳汇功能可作为缓解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的一个途径 其次在增加森林碳汇的同时,还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风沙,净化空气,涵 养水源。森林的碳汇功能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将充分发挥其在气候方面 的环境效益。 此外,不能忽视的是森林碳汇的经济效益。碳汇本身是不是商品,只有在碳的排 放权和减排量额度开始稀缺的情况下,通过林业活动增加的碳汇量才能作为商品 在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中交易。通常情况下,森林吸收CO2的成本比在能源 和工业领域减少相同数量的C02的成本要低。投资林业增汇活动或者购买林业碳 汇对社会的经济发展以度生态环境的保护都是有利的。 在北京,消除“碳足迹”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很多倡导低碳理念的环保人士 已经开始关注森林碳汇。尽管如此,增加森林碳汇的活动仍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 人们都说:“很想为环保尽自己的一份力,但不知道究竟该如何去做。 森林碳汇对于多数国人来说还是一个新概念。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碳排放 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零排放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碳汇来抵消 碳排放,实现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的碳中和。从“汇”的角度而言,我们要增加 现有的森林面积,改善森林管理,提高森林的碳汇;从“源”的角度而言,我们 要避免毁林和森林退化,发展生物质能源,减少由于毁林和森林退化引起的碳排 教。此外,还应该促进公众应对气候变化和气候保护意识的提高。总之,森林碳 汇功能的有效发挥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中国是全球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
B.“肢体定律”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方程式,人们根据这个方程式利用计算机技 术验算出人类的理想手指数量是 5 根。 C.如果将手指视为手部的肢体,根据塔宾“肢体定律”,手指需要拥有适当的 长度,人类的理想手指数量显然是 5 根。 D.神经学家弗兰克•威尔逊通过对手与大脑之间关系的几十年的深入研究,得出 人类拥有 6 根手指并不理想的结论。 【备选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森林碳汇能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森林碳汇究竟是什么?它的可行性与价值前景如何?它会给我们生活带来怎样 的变化? 其实,森林碳汇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陌生,相反,在日常生活中森林碳汇无处 不在。碳汇是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那森林碳汇又是什么 概念呢?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生物量的形式储存 在林木中的过程。人类在很多情况下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林木、植物、土地、 海洋水体则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它们吸收二氧化碳的整个过程就是碳汇, “汇”就是汇集的意思,简单来说森林碳汇就是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 众所周知,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可能是人类排放的过多的二氧化碳。我们每 天的出行、饮食甚至呼吸时都会产生二氧化碳。那么面对这个无法避免的现实, 我们能否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增加森林碳汇就是一个缓解大气 CO2 浓度上升的途径。那么,增加森林碳汇实施 究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具体的改善呢? 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稳定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措施中,森林和林业活动扮演着 重要的角色。首先,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碳吸收汇和碳贮存库,通过增 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的碳汇功能可作为缓解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的一个途径。 其次在增加森林碳汇的同时,还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风沙,净化空气,涵 养水源。森林的碳汇功能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将充分发挥其在气候方面 的环境效益。 此外,不能忽视的是森林碳汇的经济效益。碳汇本身是不是商品,只有在碳的排 放权和减排量额度开始稀缺的情况下,通过林业活动增加的碳汇量才能作为商品 在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中交易。通常情况下,森林吸收 CO2 的成本比在能源 和工业领域减少相同数量的 CO2 的成本要低。投资林业增汇活动或者购买林业碳 汇对社会的经济发展以度生态环境的保护都是有利的。 在北京,消除“碳足迹”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很多倡导低碳理念的环保人士 已经开始关注森林碳汇。尽管如此,增加森林碳汇的活动仍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 人们都说:“很想为环保尽自己的一份力,但不知道究竟该如何去做。” 森林碳汇对于多数国人来说还是一个新概念。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碳排放 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零排放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碳汇来抵消 碳排放,实现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的碳中和。从“汇”的角度而言,我们要增加 现有的森林面积,改善森林管理,提高森林的碳汇;从“源”的角度而言,我们 要避免毁林和森林退化,发展生物质能源,减少由于毁林和森林退化引起的碳排 教。此外,还应该促进公众应对气候变化和气候保护意识的提高。总之,森林碳 汇功能的有效发挥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中国是全球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
森林有着较大的增汇潜力。中国林业碳汇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林 业碳汇的经营水平正不断提高。 1.下列关于“森林碳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森林碳汇就是缓解大气CO2浓度上升的途径 B森林碳汇就是森林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 C森林碳汇就是森林植物吸收储存CO2的过程 D.森林碳汇就是植物缓解污染净化空气的过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碳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林木、植物、土地、海洋水体吸收二氧 化碳的整个过程就是碳汇。 B.森林和林业活动对于稳定C02浓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可以増加森林碳 汇,还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风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 C.碳汇本身不是商品,当碳的排放量及碳的排放权受限制时,碳汇量就可以作 为商品的形式在碳市场进行交易,产生价值。 D.碳排放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零排放是不可能实现的,但人们可以通过增 加森林面积保护现有的森林来抵消碳排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森林碳汇作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人类排放的C02是导 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而森林植物能够吸收CO2。 B.森林碳汇潜力大,我国是全球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森林有着较大的 增汇潜力,国家政策也大力支持林业碳汇的发展 C.森林碳汇好处多,有价值前景。通常情况下,森林吸收∞。的成本比在能源 和工业领域减少相同数量的C02的成本要低。 D.森林碳汇已经引起倡导低碳理念的环保人士的注意,但对于多数人来说还是 个陌生的概念,大家都想为增汇出力,但不知怎样去做。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徐的,字公准,建州建安人。擢进士第,补钦州军事推官。钦土烦郁,人多死瘴 疠。的见转运使郑天监,请曰:“徙州濒水可无患,请转而上闻。”从之,天监 因奏留的使办役。的短衣持梃,与役夫同劳苦,筑城郭,立楼橹,以备战守。画 地居军民,为府舍、仓库、沟渠、廛肆之类,民皆便之 迁大理寺丞、知吴县,移梁山军,通判常州。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累 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知临江军,擢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安化州蛮攻杀将吏,所部 卒畏诛,谋欲叛。的驰至宜州,慰晓之曰:“尔曹亡惧,能出力讨贼,犹可立功 以自赎。若朝叛则夕死,非计也。”众皆敛手听命。奏复澄海、忠敢军,后皆获 其用。改知舒州,徙荆湖北路转运使。辰州蛮彭士义为寇,的开示恩信,蛮党悔 过自归。 摄江陵府事,城中多恶少年,欲为盗,辄夜纵火,火一夜十数发。的籍其恶少年 姓名,使相保任,曰:“尔辈递相察,不然,皆尔罪也。”火遂息。太子冼马欧 阳景猾横不法,为里人害,的发其奸,窜之岭外。以兵部员外郎为淮南、江、浙 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奏通泰州海安、如皋县漕河,诏未下,的以便宜调兵夫浚治 之,出滞盐三百万
森林有着较大的增汇潜力。中国林业碳汇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林 业碳汇的经营水平正不断提高。 1.下列关于“森林碳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森林碳汇就是缓解大气 CO2 浓度上升的途径。 B 森林碳汇就是森林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 C 森林碳汇就是森林植物吸收储存 CO2 的过程。 D.森林碳汇就是植物缓解污染净化空气的过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碳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林木、植物、土地、海洋水体吸收二氧 化碳的整个过程就是碳汇。 B.森林和林业活动对于稳定 CO2 浓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可以增加森林碳 汇,还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风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 C.碳汇本身不是商品,当碳的排放量及碳的排放权受限制时,碳汇量就可以作 为商品的形式在碳市场进行交易,产生价值。 D.碳排放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零排放是不可能实现的,但人们可以通过增 加森林面积保护现有的森林来抵消碳排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森林碳汇作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人类排放的 CO2 是导 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而森林植物能够吸收 CO2。 B.森林碳汇潜力大,我国是全球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森林有着较大的 增汇潜力,国家政策也大力支持林业碳汇的发展。 C.森林碳汇好处多,有价值前景。通常情况下,森林吸收∞。的成本比在能源 和工业领域减少相同数量的 CO2 的成本要低。 D.森林碳汇已经引起倡导低碳理念的环保人士的注意,但对于多数人来说还是 一个陌生的概念,大家都想为增汇出力,但不知怎样去做。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徐的,字公准,建州建安人。擢进士第,补钦州军事推官。钦土烦郁,人多死瘴 疠。的见转运使郑天监,请曰:“徙州濒水可无患,请转而上闻。”从之,天监 因奏留的使办役。的短衣持梃,与役夫同劳苦,筑城郭,立楼橹,以备战守。画 地居军民,为府舍、仓库、沟渠、廛肆之类,民皆便之。 迁大理寺丞、知吴县,移梁山军,通判常州。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累 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知临江军,擢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安化州蛮攻杀将吏,所部 卒畏诛,谋欲叛。的驰至宜州,慰晓之曰:“尔曹亡惧,能出力讨贼,犹可立功 以自赎。若朝叛则夕死,非计也。”众皆敛手听命。奏复澄海、忠敢军,后皆获 其用。改知舒州,徙荆湖北路转运使。辰州蛮彭士义为寇,的开示恩信,蛮党悔 过自归。 摄江陵府事,城中多恶少年,欲为盗,辄夜纵火,火一夜十数发。的籍其恶少年 姓名,使相保任,曰:“尔辈递相察,不然,皆尔罪也。”火遂息。太子冼马欧 阳景猾横不法,为里人害,的发其奸,窜之岭外。以兵部员外郎为淮南、江、浙、 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奏通泰州海安、如皋县漕河,诏未下,的以便宜调兵夫浚治 之,出滞盐三百万
军贼王伦起山东,转掠淮南,的团兵待之。会青州改遣裨将傅永吉追杀入历阳, 的与赏,迁工部郎中。复治泰州西溪河,发积盐。区希范、蒙赶寇衡湘,命的招 抚之。既至,再宿,会蛮酋相继出降。三司以郊祠近,宜召还计事,既还,蛮复 叛。除度支副使、荆湖南路安抚使,至桂阳,降者复众。其钦景、石、华阴、 水头诸洞不降者,的皆讨平之,斩其酋熊可清等千余级。卒于桂阳 (选自《宋史·徐的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徙州濒水可无患 濒:靠近 B.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 属:恰逢 C.的发其奸,窜之岭外 窜:逃窜 D.军贼王伦起山东,转掠淮南,的团兵待之。团:集合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徐的“能于文治”的一组是 )(3分) ①的短衣持梃,与役夫同劳苦②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③辰州蛮彭 士义为寇,的开示恩信④的籍其恶少年姓名,使相保任⑤的以便宜调兵夫 浚治之 ⑥三司以郊祠近,宜召还计事 A.①③④ B.①②⑤C.②④⑤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徐的心系百姓。他任钦州军事推官时,百姓因为环境恶劣,病死了很多,他 想办法解决,并和民众一起劳动。 B.徐的善于宣抚。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时,安化蛮人叛乱,官府士兵担心被杀而 叛变,他前去安抚,晓之以理,化解了危机。 C.徐的措施得力。代理江陵府政事时,城中许多恶少年想盗窃,就在晚上放火, 夜中起火十几处,他采取措施,并警告恶少年,平息了这一事件。 D.徐的能于治乱。王伦作乱,徐的积极备战,受到奖赏;区希范、蒙赶侵犯衡湘, 徐的奉命前往招安并迫使蛮人投降。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尔曹亡惧,能出力讨贼,犹可立功以自赎。若朝叛则夕死,非计也。 (2)的籍其恶少年姓名,使相保任,曰:“尔辈递相察,不然,皆尔罪也。” 【备选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钱乙,字仲阳。父颢,善针医,然嗜酒喜游。一旦匿姓名,东游海上,不复返 乙时三岁,母前亡,父同产嫁医吕氏,哀其孤,收养为子。稍长读书,从吕君问 医。吕将殁,乃告以家世。乙号泣,请往迹父,凡五六返,乃得所在。又稍数岁 乃迎以归。是时乙年三十余。乡人惊叹,感慨为泣下,多赋诗咏其事。后七年, 父以寿终,丧葬如礼。其事吕君,犹事父。吕君殁,元嗣,为之收葬行服,嫁其 孤女,岁时祭享,皆与亲等 元丰中,长公主女有疾,召使视之,有功,奏授翰林医学,赐绯。明年,皇子仪 国公,病瘼痰①,国医未能治。长公主朝,因言钱乙起草野,有异能,立召,入 进黄土汤而愈。神宗皇帝召见褒谕,且问黄土所以愈疾状。乙对曰:“以土胜水, 木得其平,则风自止。且诸医所治垂愈,小臣适当其愈。”天子悦其对,擢太医 丞,赐紫衣金鱼。自是戚里责室,逮士庶之家,愿致之,无虚日。其论医,诸老 宿莫能持难。俄以病免。哲宗皇帝复召宿直禁中。久之,复辞疾赐告,遂不复起 乙,本有羸疾,性简易,嗜酒,疾屡攻,自以意治之,辄愈。最后得疾,惫甚 乃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周痹入藏者死,吾其已夫!”已而曰:“吾能移之
军贼王伦起山东,转掠淮南,的团兵待之。会青州改遣裨将傅永吉追杀入历阳, 的与赏,迁工部郎中。复治泰州西溪河,发积盐。区希范、蒙赶寇衡湘,命的招 抚之。既至,再宿,会蛮酋相继出降。三司以郊祠近,宜召还计事,既还,蛮复 叛。除度支副使、荆湖南路安抚使,至桂阳,降者复众。其钦景、石硋、华阴、 水头诸洞不降者,的皆讨平之,斩其酋熊可清等千余级。卒于桂阳。 (选自《宋史·徐的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徙州濒水可无患 濒:靠近 B.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 属:恰逢 C.的发其奸,窜之岭外 窜:逃窜 D.军贼王伦起山东,转掠淮南,的团兵待之。团:集合 5.以下各组句子中, 全部表明徐的“能于文治”的一组是( ) (3 分) ①的短衣持梃,与役夫同劳苦 ②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 ③辰州蛮彭 士义为寇,的开示恩信 ④的籍其恶少年姓名,使相保任 ⑤的以便宜调兵夫 浚治之 ⑥三司以郊祠近,宜召还计事 A.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②④⑤ D. 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 徐的心系百姓。他任钦州军事推官时,百姓因为环境恶劣,病死了很多,他 想办法解决,并和民众一起劳动。 B.徐的善于宣抚。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时,安化蛮人叛乱,官府士兵担心被杀而 叛变,他前去安抚,晓之以理,化解了危机。 C.徐的措施得力。代理江陵府政事时,城中许多恶少年想盗窃,就在晚上放火, 一夜中起火十几处,他采取措施,并警告恶少年,平息了这一事件。 D.徐的能于治乱。王伦作乱,徐的积极备战,受到奖赏;区希范、蒙赶侵犯衡湘, 徐的奉命前往招安并迫使蛮人投降。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尔曹亡惧,能出力讨贼,犹可立功以自赎。若朝叛则夕死,非计也。 (2)的籍其恶少年姓名,使相保任,曰:“尔辈递相察,不然,皆尔罪也。” 【备选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钱乙,字仲阳。父颢,善针医,然嗜酒喜游。一旦匿姓名,东游海上,不复返。 乙时三岁,母前亡,父同产嫁医吕氏,哀其孤,收养为子。稍长读书,从吕君问 医。吕将殁,乃告以家世。乙号泣,请往迹父,凡五六返,乃得所在。又稍数岁, 乃迎以归。是时乙年三十余。乡人惊叹,感慨为泣下,多赋诗咏其事。后七年, 父以寿终,丧葬如礼。其事吕君,犹事父。吕君殁,元嗣,为之收葬行服,嫁其 孤女,岁时祭享,皆与亲等。 元丰中,长公主女有疾,召使视之,有功,奏授翰林医学,赐绯。明年,皇子仪 国公,病瘈瘲①,国医未能治。长公主朝,因言钱乙起草野,有异能,立召,入 进黄土汤而愈。神宗皇帝召见褒谕,且问黄土所以愈疾状。乙对曰:“以土胜水, 木得其平,则风自止。且诸医所治垂愈,小臣适当其愈。”天子悦其对,擢太医 丞,赐紫衣金鱼。自是戚里责室,逮士庶之家,愿致之,无虚日。其论医,诸老 宿莫能持难。俄以病免。哲宗皇帝复召宿直禁中。久之,复辞疾赐告,遂不复起。 乙,本有羸疾,性简易,嗜酒,疾屡攻,自以意治之,辄愈。最后得疾,惫甚, 乃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周痹入藏者死,吾其已夫!”已而曰:“吾能移之
使病在末。”因自制药,日夜饮之,人莫见其方。居无何,左手足挛不能用,乃 喜曰:“可矣!”又使所亲登东山,视菟丝所生,秉火烛其下,火灭处厮之,果 得茯苓,其大如斗,因以法啖之,阅月而尽。由此虽偏废,而气骨坚悍,如无疾 者 乙为方博达,不名一师,所治种种皆通,非但小儿医也。于书无不窥,他人靳靳 守古,独度越纵舍,卒与法合。尤邃《本草》,多识物理,辨正阙误。人或得异 药,或持异事问之,必为言出生本末,物色名貌,退而考之,皆中。末年挛痹浸 剧,其嗜酒喜寒食,皆不肯禁。自诊之不可为,召亲戚诀别,易衣待尽,享年八 十二,终于家 (节选自《宋史·钱乙传》) 【注】①瘰瘢( zi zhong):病症名。筋脉痉挛,即抽搐、抽风。②厮(zh烛): 挖。③度越纵舍:古代军事用语。比喻临床治病,灵活辨证施治。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哀其孤,收养为子 哀:同情。 B.逮士庶之家 逮:以及。 C.阅月而尽 阅:察看。 D.末年挛痹浸剧 浸:渐渐。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钱乙在治病方面颇有效验的一组是(3分) ①长公主女有疾,召使视之,有功 ②入进黄土汤而愈 ③戚里贵室,逮士庶之家,愿致之 ④其论医,诸老宿莫能持难 ⑤自以意治之,辄愈 ⑥退而考之,皆中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②④⑥D.①②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钱乙事亲至孝。对生父,他往返寻找数次,最终将其寻回并养老送终。对养 父,生时侍奉如同生父,死时为其安葬,按年节祭奠。又为养父嫁出孤女,使其 终身有托。 B.钱乙不肯居功。他向神宗皇帝阐述“黄土汤”治愈皇子疾病的医理时,指出 自己之所以能够顺利地治疗皇子的病症,是因为众国医的治疗已有成效,皇子接 近痊愈。 C.钱乙医术高超。晚年他想出将病症转移到双脚来保全生命的奇招。他自制药 液服用,使左侧手足出现挛缩症状,又派人挖来茯苓服用。此后身虽偏瘫,却气 壮骨坚。 D.钱乙辩证施治。他治病时博采众长,不拘泥于某一流派。他不固执守旧,而 是根据病症灵活治疗,最终也符合古法。对《本草》一书,他也能辨明正误,指 出缺漏。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吕将殁,乃告以家世。乙号泣,请往迹父,凡五六返,乃得所在。 (2)最后得疾,惫甚,乃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周痹入藏者死,吾其已夫!” 【备选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一7题, 刘珙字共父。生有奇质,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迁礼部郎官。秦桧欲追谥 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桧死,召为吏部员外郎,兼权 中书舍人。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a从幸建康, 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及诏出,以杨存中为江
使病在末。”因自制药,日夜饮之,人莫见其方。居无何,左手足挛不能用,乃 喜曰:“可矣!”又使所亲登东山,视菟丝所生,秉火烛其下,火灭处斸之,果 得茯苓,其大如斗,因以法啖之,阅月而尽。由此虽偏废,而气骨坚悍,如无疾 者。 乙为方博达,不名一师,所治种种皆通,非但小儿医也。于书无不窥,他人靳靳 守古,独度越纵舍,卒与法合。尤邃《本草》,多识物理,辨正阙误。人或得异 药,或持异事问之,必为言出生本末,物色名貌,退而考之,皆中。末年挛痹浸 剧,其嗜酒喜寒食,皆不肯禁。自诊之不可为,召亲戚诀别,易衣待尽,享年八 十二,终于家。 (节选自《宋史·钱乙传》) 【注】①瘈瘲(zì zhòng):病症名。筋脉痉挛,即抽搐、抽风。②斸(zhú 烛): 挖。③度越纵舍:古代军事用语。比喻临床治病,灵活辨证施治。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哀其孤,收养为子 哀:同情。 B.逮士庶之家 逮:以及。 C.阅月而尽 阅:察看。 D.末年挛痹浸剧 浸:渐渐。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钱乙在治病方面颇有效验的一组是(3 分) ①长公主女有疾,召使视之,有功 ②入进黄土汤而愈 ③戚里贵室,逮士庶之家,愿致之 ④其论医,诸老宿莫能持难 ⑤自以意治之,辄愈 ⑥退而考之,皆中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②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钱乙事亲至孝。对生父,他往返寻找数次,最终将其寻回并养老送终。对养 父,生时侍奉如同生父,死时为其安葬,按年节祭奠。又为养父嫁出孤女,使其 终身有托。 B.钱乙不肯居功。他向神宗皇帝阐述“黄土汤”治愈皇子疾病的医理时,指出 自己之所以能够顺利地治疗皇子的病症,是因为众国医的治疗已有成效,皇子接 近痊愈。 C.钱乙医术高超。晚年他想出将病症转移到双脚来保全生命的奇招。他自制药 液服用,使左侧手足出现挛缩症状,又派人挖来茯苓服用。此后身虽偏瘫,却气 壮骨坚。 D.钱乙辩证施治。他治病时博采众长,不拘泥于某一流派。他不固执守旧,而 是根据病症灵活治疗,最终也符合古法。对《本草》一书,他也能辨明正误,指 出缺漏。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吕将殁,乃告以家世。乙号泣,请往迹父,凡五六返,乃得所在。 (2)最后得疾,惫甚,乃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周痹入藏者死,吾其已夫!” 【备选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 7 题, 刘珙字共父。生有奇质,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迁礼部郎官。秦桧欲追谥 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桧死,召为吏部员外郎,兼权 中书舍人。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 a 从幸建康, 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及诏出,以杨存中为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