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44)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28.16KB 文档页数:3
以CuSO4·5H2O为原料,首先制备出碱式碳酸铜前驱体.在350℃焙烧1h后,制备出氧化铜纳米粒子,经XRD和TEM检测,粒径为30nm.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中加入氧化铜纳米粉,用稀HNO3,调节介质pH=3.0,得到均匀分散的氧化铜纳米粉水溶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14.22KB 文档页数:6
本文提出了用轧钢废酸处理高锰酸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锰泥—制取工业级碳酸锰的方法。其流程可分为三段:(1)还原浸出与沉铁;(2)浸出液的净化;(3)工业级碳酸锰的制备。 在第一段中,只要控制好轧钢废酸中的[H+]/[Fe2+]比就可使浸出、沉铁同时进行,使沉铁的碱用量大大减少,加Na2S除去浸出除铁液中其它重金属。用NH4HCO3制取MnCO3避免水中Ca2+带入MnCO3。所得碳酸锰符合工业级碳酸锰部颁标准的要求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07.86KB 文档页数:9
有机碱的氯铈(Ⅳ)酸盐的研究进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92.3KB 文档页数:7
为研究尾矿中硅酸盐矿物在蒸压建筑材料体系中的作用,通过X射线衍射、热重、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对角闪石、拉长石、钠长石和黑云母的蒸压反应活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180℃蒸压8h的条件下,拉长石和钠长石具有蒸压反应活性,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具有蒸压反应活性;拉长石的蒸压产物有水钙铝榴石和斜托贝莫来石,钠长石的蒸压产物有托贝莫来石,蒸压产物相互连接有助于提高结构致密性;反应生成的托贝莫来石矿物均含有Na,具有一定的固碱作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65.11KB 文档页数:6
以高浓度铜氰溶液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次亚磷酸盐,进行了高碱条件下电积回收铜与氰化物的研究.研究了次亚磷酸盐用量、温度对铜和氰化物沉积过程的影响;利用线性循环伏安、恒电位电解并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阳极沉淀物的物相,分析了阳极反应机理和次亚磷酸盐抑制氰化物分解的机理;采用电解后余液进行金的氰化浸出实验.结果表明:次亚磷酸盐可有效抑制电沉积过程中氰化物的分解,其抑制效果随温度升高而增强.电解过程中阳极表面生成的Cu2+是造成氰化物分解的主要原因;次亚磷酸盐通过优先与Cu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抑制氰化物的分解.处理后余液对金的氰化浸出无不良影响,通过电解可综合回收铜氰废水中金属与氰化物,处理后废水可循环利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0.98MB 文档页数:9
碱金属对高炉内焦炭的破坏大多通过研究碱金属碳酸盐对焦炭气化反应的影响,从而得出钾、钠破坏性相近,在控制碱金属入炉时也基本不对二者进行区分;但高炉调研表明在碱金属富集明显加剧的区域碱金属碳酸盐已分解且焦炭中钾含量均大于钠.本文通过热力学计算得知在碱富集区域碱金属主要以单质蒸气而非碳酸盐或氧化物形式存在,据此设计了模拟此区域有无CO2时钾、钠单质蒸气在焦炭上的自主吸附和破坏实验,结合原子吸收光谱法、X射线衍射法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发现钾蒸气和焦炭中灰分大量结合形成钾霞石后体积膨胀、裂纹扩展导致碱金属富集区域钾在焦炭上的吸附和破坏能力均远大于钠,因此建议尽量采用低灰分焦炭并严格控制入炉钾负荷.进一步研究体系中不同钾蒸气含量对气化反应的影响规律,得出当钾蒸气与焦炭的气固质量比率超过3%后焦炭反应性陡升.依据碱金属富集区域钾、钠在焦炭上的不同吸附和破坏性,建立了钾、钠各自入炉上限及总量上限的量化控制模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66MB 文档页数:10
为了研究碱金属钾、钠对焦炭劣化作用的区别,首先将焦炭置于不同含量的钾、钠气氛下进行吸附实验,然后对吸附碱金属后的焦炭进行扫描电镜观察、能谱及X射线衍射分析和热态性能测试.由于钠更加容易以表面吸附的形式覆盖在焦炭表面,所以在碱蒸气质量比相同的气氛下,钠的吸附量要高于钾.表面吸附的碱金属对焦炭溶损反应有阻碍作用.在相同吸附量情况下,吸附钾后的焦炭中与碳化学结合的钾居多,反应性更高.另外,钾金属本身对焦炭破坏作用就很大,钾原子会插入碳层引起微晶多维膨胀,使焦炭微观组织产生破裂,并且这些新生的裂纹导致吸附钾焦炭与吸附钠焦炭在溶损方式上的不同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36MB 文档页数:14
本文采用偏光、反光及高温显微镜的研究方法为主,并配合x射线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等研究方法,较详细地研究了包钢高炉炉瘤中的矿物组成及其显微结构的特征。研究表明:(1)在包钢炉瘤中存在有大量的钾、钠硅铝酸盐矿物,如钾霞石(K2O·Al2O3·2SiO2)、白榴石(K2O·AlO3·4SiO2)、斜长石(Na2O·Al2·6SiO2-CaO·Al2O3·2SiO2)、氟云母(KAl3Si3O10F2-K(Fe,Mg)3AlSi3O10F2)等,还有氟硅钾石(K2SiF6)、冰晶石(Na3AlF6)、枪晶石(3Ca0·2SiO2·CaF2)萤石(CaF2)、碳酸钾(K2CO3)硅酸钾K2SiO3)、硅铝酸钾(K2O·Al2O3·SiO2)及氟化钾(KF)、氟化钠(NaF)等。研究认为钾、钠碱金属在炉内的循环富集,是高炉结瘤的根本原因。(2)除钾、钠碱金属在炉内循环富集外,同时还存在着氟的循环富集,研究认为氟对高炉炉瘤的生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3)通过对高炉炉瘤以及高炉终渣矿物组成的研究证明,防止高炉结瘤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入炉原料中的碱金属含量。在当前入炉原料条件下,采用低碱度酸渣冶炼,以利在高炉终渣中生成碱金属硅酸盐矿物,提高终渣排碱率,减少碱金属在炉内的富集,已为当前生产中防止结瘤的有效措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04.57KB 文档页数:7
当前低碳高炉冶炼条件下使得炉内焦炭层变薄,恶化了料柱的透气透液性,焦炭在炉缸高温区石墨化过程中产生的焦粉是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研究焦炭在高炉下部的石墨化过程对其在炉缸内的冶金性能影响,研究了1100~1500℃不同温度下焦炭的石墨化度改变;同种焦炭石墨化程度与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之间的关系;不同石墨化度焦炭与碱金属侵蚀之间的关系;观察并分析了试验后不同焦炭试样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焦炭石墨化程度加深,且温度每升高100℃,焦炭石墨化度约提高1.8倍,层间距d002值约降低2%,微晶结构层片直径La值约提高3%,层片堆积高度Lc值约提高15%;焦炭的表面气孔减少,特别是大气孔减少,焦炭表面镶嵌组织减少,各向同性组织增多,焦炭的结构有序化程度增强.随着焦炭石墨化程度的加深,焦炭的反应性逐渐减小、反应后强度逐渐提高,焦炭表面的劣化情况减弱,生成的大气孔减少,气孔壁破坏趋势减弱.碱金属对焦炭的反应性有促进作用,使焦炭的反应性提高,反应后强度降低.而焦炭的石墨化对焦炭的碱侵害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降低了焦炭表面的劣化程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98MB 文档页数:14
《工程科学学报》:凝灰岩石粉制备胶凝材料及碱液浓度对抗压强度的影响(兰州大学)
首页上页111213141516171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4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