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_第二章 饲料营养物质与动物营养(2.2)蛋白质与动物营养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13,文件大小:74.5KB,团购合买
蛋白质是一种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它是体现生命现象的物质基础。一切生命活动 均与蛋白质密切相关。因此蛋白质在动物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第二节蛋白质与动物营养 蛋白质是一种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它是体现生命现象的物质基础。一切生命活动 均与蛋白质密切相关。因此蛋白质在动物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 、蛋白质的营养生理功能 (一)、蛋白质是动物机体的结构物质 动物体各种组织器官如肌肉、皮肤、内脏、血液、神经和骨骼等,均是由蛋白质作为结 构物质而形成,蛋白质是动物体内除水分外含量最高的物质,通常可占到50%左右。某些 组织器官如肌肉、肝脏、脾脏等蛋白质含量可高达80%。各种组织器官之所以具有特异性 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因组成该组织器官的蛋白质种类和存在形成不同所致。如球蛋白是构成 体组织的主要组分,白蛋白是构成体液的主要组分,角蛋白与胶质蛋白则是构成筋腱、韧带 毛发和蹄角等的主要组分。因此,动物体的妊娠、生长、泌乳、产毛、产蛋等过程均是以特 定的蛋白质作为物质基础的 (二)、蛋白质是更新组织的必需物质 动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组织细胞通过蛋白质的不断分解与合成而更新,这种更新过程 正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即使成年动物在其体蛋白含量基本恒定的情况下亦需要不断摄入蛋 白质以补充体组织蛋白合成之需,这是因为组织蛋白质在更新过程中分解生成的氨基酸并不 能全部用于再合成蛋白质,其中有一小部分氨基酸经一系列变化而分解为尿素、尿酸及其他 代谢产物而排出体外。据实验测定,动物体蛋白总量中每天约有025-0.30%进行更新,若按 比计算则每经12-14个月体组织蛋白质即全部更新一次 (三)、蛋白质是机体的调节物质 蛋白质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它是生命的组成成分,更重要的是为机体提供了多 种具有特殊生物学功能的物质。例如,催化和调节代谢过程的酶和激素,增强防御机能和提 高抗病力的免疫球蛋白,运输脂溶性维生素和其他脂肪代谢产物的脂蛋白,运载O2的血红 蛋白,遗传信息的传递物质,维持机体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缓冲物质等都与蛋白质有关。 (四)、蛋白质可氧化供能 蛋白质的主要营养作用不是氧化供能,但在分解过程中,可氧化产生部分能量,尤其是 当食入蛋白质过量或蛋白质品质不佳时,多余的氨基酸经脱氨基作用后,不含N的部分a 酮酸可以氧化供能或转化为体脂肪贮存起来,以备能量不足时动用。 第1页共13页

《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第 1 页 共 13 页 第二节 蛋白质与动物营养 蛋白质是一种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它是体现生命现象的物质基础。一切生命活动 均与蛋白质密切相关。因此蛋白质在动物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 一、蛋白质的营养生理功能 (一)、蛋白质是动物机体的结构物质 动物体各种组织器官如肌肉、皮肤、内脏、血液、神经和骨骼等,均是由蛋白质作为结 构物质而形成,蛋白质是动物体内除水分外含量最高的物质,通常可占到 50%左右。某些 组织器官如肌肉、肝脏、脾脏等蛋白质含量可高达 80%。各种组织器官之所以具有特异性 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因组成该组织器官的蛋白质种类和存在形成不同所致。如球蛋白是构成 体组织的主要组分,白蛋白是构成体液的主要组分,角蛋白与胶质蛋白则是构成筋腱、韧带、 毛发和蹄角等的主要组分。因此,动物体的妊娠、生长、泌乳、产毛、产蛋等过程均是以特 定的蛋白质作为物质基础的。 (二)、蛋白质是更新组织的必需物质 动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组织细胞通过蛋白质的不断分解与合成而更新,这种更新过程 正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即使成年动物在其体蛋白含量基本恒定的情况下亦需要不断摄入蛋 白质以补充体组织蛋白合成之需,这是因为组织蛋白质在更新过程中分解生成的氨基酸并不 能全部用于再合成蛋白质,其中有一小部分氨基酸经一系列变化而分解为尿素、尿酸及其他 代谢产物而排出体外。据实验测定,动物体蛋白总量中每天约有 0.25-0.30%进行更新,若按 比计算则每经 12-14 个月体组织蛋白质即全部更新一次。 (三)、蛋白质是机体的调节物质 蛋白质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它是生命的组成成分,更重要的是为机体提供了多 种具有特殊生物学功能的物质。例如,催化和调节代谢过程的酶和激素,增强防御机能和提 高抗病力的免疫球蛋白,运输脂溶性维生素和其他脂肪代谢产物的脂蛋白,运载 O2 的血红 蛋白,遗传信息的传递物质,维持机体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缓冲物质等都与蛋白质有关。 (四)、蛋白质可氧化供能 蛋白质的主要营养作用不是氧化供能,但在分解过程中,可氧化产生部分能量,尤其是 当食入蛋白质过量或蛋白质品质不佳时,多余的氨基酸经脱氨基作用后,不含 N 的部分α- 酮酸可以氧化供能或转化为体脂肪贮存起来,以备能量不足时动用

《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蛋白质不足的后果与过量的危害 (一)、蛋白质缺乏对动物的影响 日粮中缺乏蛋白质对于动物的健康、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均会产生不良影响。动物体储 备蛋白质的能力极其有限,在最良好的营养条件下,动物体储备量亦不超过体蛋白的 5%-6%,当进食蛋白质减少时,储备蛋白质将很快被动物消耗殆尽。所以必须经常内日粮供 给动物适宜数量和品质的蛋白质,否则很快即会出现N的负平衡,从而危害动物健康和降 低生产性能,其后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消化机能紊乱 日粮蛋白质缺乏会首先影响胃肠粘膜及其分泌消化液的腺体组织蛋白的更新,从而影响 消化液的正常分泌,引起消化功能紊乱,此外,在反刍动物瘤胃中微生物的正常发酵过程亦 需一定数量的蛋白质,如蛋白质缺乏则会导致微生物发酵作用减弱,瘤胃消化功能减退,所 以当日粮缺乏蛋白质时,动物将会出现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营养吸收不良及慢性腹泻等 异常现象 2、幼龄动物生长发育受阻 日粮中如果缺乏蛋白质幼龄动物将会因体内蛋白质合成代谢障碍而使体蛋白质沉积减 少甚至停滞,因而生长速率明显减缓,甚至停止生长。成年动物则会因体组织器官尤其是肌 肉和脏器的蛋白质合成和更新不足,而使体重大幅度减轻,并且这种损害很难恢复正常。 3、影响繁殖功能 日粮中若缺乏蛋白质会影响控制和调节生殖机能的重要内分泌腺一一脑垂体的作用,抑 制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其有害影响对于公畜表现为睾丸的精子生成作用异常,精子数量和 品质降低,对于母畜则表现为影响正常的发情、排卵、受精和妊娠过程,导致难孕、流产、 弱胎和死胎等 4、生产性能下降 各种畜产品如乳、肉、蛋和毛等其基本组分均为蛋白质,故当日粮缺乏蛋白质时,将严 重影响动物潜在生产性能的发挥,产品的生产将骤然减少,产品品质也明显降低 (二)、蛋白质过量的危害 日粮中蛋白质过剩一般不致对动物机体造成持久的不良影响,因为机体具有N代谢平 衡的调节机制。当日粮蛋白质含量超过机体实际需要时,过剩的蛋白质分子中的含N部分, 可通过一系列变化而转变为尿素或尿酸由尿排出体外,无N部分则作为能源而被利用。然 第2页共13页

《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第 2 页 共 13 页 二、蛋白质不足的后果与过量的危害 (一)、蛋白质缺乏对动物的影响 日粮中缺乏蛋白质对于动物的健康、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均会产生不良影响。动物体储 备蛋白质的能力极其有限,在最良好的营养条件下,动物体储备量亦不超过体蛋白的 5%-6%,当进食蛋白质减少时,储备蛋白质将很快被动物消耗殆尽。所以必须经常内日粮供 给动物适宜数量和品质的蛋白质,否则很快即会出现 N 的负平衡,从而危害动物健康和降 低生产性能,其后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消化机能紊乱 日粮蛋白质缺乏会首先影响胃肠粘膜及其分泌消化液的腺体组织蛋白的更新,从而影响 消化液的正常分泌,引起消化功能紊乱,此外,在反刍动物瘤胃中微生物的正常发酵过程亦 需一定数量的蛋白质,如蛋白质缺乏则会导致微生物发酵作用减弱,瘤胃消化功能减退,所 以当日粮缺乏蛋白质时,动物将会出现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营养吸收不良及慢性腹泻等 异常现象。 2、幼龄动物生长发育受阻 日粮中如果缺乏蛋白质幼龄动物将会因体内蛋白质合成代谢障碍而使体蛋白质沉积减 少甚至停滞,因而生长速率明显减缓,甚至停止生长。成年动物则会因体组织器官尤其是肌 肉和脏器的蛋白质合成和更新不足,而使体重大幅度减轻,并且这种损害很难恢复正常。 3、影响繁殖功能 日粮中若缺乏蛋白质会影响控制和调节生殖机能的重要内分泌腺——脑垂体的作用,抑 制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其有害影响对于公畜表现为睾丸的精子生成作用异常,精子数量和 品质降低,对于母畜则表现为影响正常的发情、排卵、受精和妊娠过程,导致难孕、流产、 弱胎和死胎等。 4、生产性能下降 各种畜产品如乳、肉、蛋和毛等其基本组分均为蛋白质,故当日粮缺乏蛋白质时,将严 重影响动物潜在生产性能的发挥,产品的生产将骤然减少,产品品质也明显降低。 (二)、 蛋白质过量的危害 日粮中蛋白质过剩一般不致对动物机体造成持久的不良影响,因为机体具有 N 代谢平 衡的调节机制。当日粮蛋白质含量超过机体实际需要时,过剩的蛋白质分子中的含 N 部分, 可通过一系列变化而转变为尿素或尿酸由尿排出体外,无 N 部分则作为能源而被利用。然

《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而这种调节机制的作用是有限的,当蛋白质大量过剩以致超过了机体的调节能力时,则会造 成有害的后果,主要表现为代谢机能紊乱,肝脏结构和功能损伤,加重肾负担,严重时引起 肝肾的病患 三、单胃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作用 (一)、单胃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特点 1、猪对饲料蛋白质消化代谢过程 饲料 蛋白质 氨化物 际肽 肝脏 蛋白质 合成肝蛋白 小肠 参加体循环 身体各组织 蛋自质胨际一多肽氨基酸 合成新氨基酸 大肠 氨酮酸 蛋白质 尿 细菌体蛋白 未消化軍白质未吸收氨基酸 以尿由肾排出 由肛门排出 (1)、消化 动物进食的饲料蛋白质进入胃,在胃酸和胃蛋白质酶的作用下,部分蛋白质被分解为分 子较少的胨与际,然后随同未被消化的蛋白质一同进入小肠继续进行消化,蛋白质和大分子 肽在小肠中经胰蛋白质酶和糜蛋白酶的作用消化分解而生成大量游离氨基酸和小分子肽(寡 肽),在胃和小肠未被消化的饲料蛋白质经由大肠以粪的形式排出体外,其中部分蛋白质可 降解为吲哚、粪臭素、酚、H2S、NH3和氨基酸,细菌虽可利用NH3和氨基酸合成菌体蛋白 质,但最终还是随粪便排出 对于马、驴、骡等草食动物的盲肠结构较为发达,不仅可以消化饲料中蛋白质,还可以 第3页共13页

《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第 3 页 共 13 页 而这种调节机制的作用是有限的,当蛋白质大量过剩以致超过了机体的调节能力时,则会造 成有害的后果,主要表现为代谢机能紊乱,肝脏结构和功能损伤,加重肾负担,严重时引起 肝肾的病患。 三、单胃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作用 (一)、单胃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特点 1、猪对饲料蛋白质消化代谢过程 饲料 胃 肝脏 小肠 大肠 未消化蛋白质 未吸收氨基酸 以尿由肾排出 由肛门排出 (1)、消化: 动物进食的饲料蛋白质进入胃,在胃酸和胃蛋白质酶的作用下,部分蛋白质被分解为分 子较少的胨与眎,然后随同未被消化的蛋白质一同进入小肠继续进行消化,蛋白质和大分子 肽在小肠中经胰蛋白质酶和糜蛋白酶的作用消化分解而生成大量游离氨基酸和小分子肽(寡 肽),在胃和小肠未被消化的饲料蛋白质经由大肠以粪的形式排出体外,其中部分蛋白质可 降解为吲哚、粪臭素、酚、H2S、NH3 和氨基酸,细菌虽可利用 NH3 和氨基酸合成菌体蛋白 质,但最终还是随粪便排出。 对于马、驴、骡等草食动物的盲肠结构较为发达,不仅可以消化饲料中蛋白质,还可以 蛋白质 氨化物 胨眎肽 蛋白质 蛋白质 胨眎 多肽 氨基酸 蛋白质 肽 氨基酸 氨化物 细菌体蛋白 氨 合成肝蛋白 参加体循环 合成新氨基酸 脱氨 酮酸 氨 尿素 身 体 各 组 织

《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消化氨化物,主要方式是微生物发酵。 (2)、吸收 单胃动物主要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利用蛋白质,其吸收部位在小肠,而且主要在十二指 肠部位,亦可吸收少量寡肽 (3)、利用 蛋白质在体内不断发生分解和合成,由于蛋白质无论是外源性蛋白质或是内源性蛋白 质,均是首先分解为氨基酸,然后进行代谢,因此,蛋白质代谢实质上乃是氨基酸的代谢 通常将饲料蛋白质在消化酶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氨基酸称“外源性氨基酸”,而将体组织 在组织蛋白酶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和由非蛋白质物质在体内合成的氨基酸称“内源性氨 基酸”,二者联合构成氨基酸代谢池,共同进行代谢,二者均经血液循环,而达到全身各个 器官,并进入各种组织细胞进行代谢。在代谢过程中,氨基酸可用于合成组织蛋白质,供机 体组织的更新,生长,形成动物产品的需要,还可用于合成各种活性物质,未用于合成组织 蛋白质和生物活性物质的氨基酸则在细胞内分解,经脱氨基作用生成的NH3,哺乳动物将其 转化为尿素,鸟类转化为尿酸排出体外;非含N部分则氧化分解为CO2和H2O并释放能量 或转化为脂肪和糖原作为能源贮备 2、单胃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特点 猪:蛋白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并在酶的作用下,最终以大量氨基酸和少量寡 肽的形式被机体吸收、利用,而大肠的细菌虽然可利用少量氨化物合成菌体蛋白质,但最终 绝大部分还是随粪便排出,因此,猪能大量利用饲料中蛋白质,而不能大量利用氨化物。 禽:腺骨容积小,饲料停留时间短,消化作用不大,而肌胃又是磨碎饲料的器官,因此, 家禽蛋白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也是小肠,其特点大致与猪相同 马属动物和兔等单胃草食动物,盲肠与结肠相当发达,它们在蛋白质消化过程起着重要 作用,这一部位消化蛋白质过程类似反刍动物,而胃的小肠蛋白质的消化过程与猪类似,因 此草食动物不仅能利用饲料中蛋白质还能利用饲料中氨化物。 (二)、单胃动物对饲料蛋白质品质的要求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单胃动物的蛋白质营养实质上就是氨基酸营养,饲料 蛋白质品质的好坏,取决于它所含各种氨基酸的平衡状况。 1、必需氨基酸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多种对动物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并非都需由饲料直接提 供。某些种类氨基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速度慢,数量少,不能满足机体需要, 第4页共13页

《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第 4 页 共 13 页 消化氨化物,主要方式是微生物发酵。 (2)、吸收 单胃动物主要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利用蛋白质,其吸收部位在小肠,而且主要在十二指 肠部位,亦可吸收少量寡肽。 (3)、利用 蛋白质在体内不断发生分解和合成,由于蛋白质无论是外源性蛋白质或是内源性蛋白 质,均是首先分解为氨基酸,然后进行代谢,因此,蛋白质代谢实质上乃是氨基酸的代谢。 通常将饲料蛋白质在消化酶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氨基酸称“外源性氨基酸”,而将体组织 在组织蛋白酶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和由非蛋白质物质在体内合成的氨基酸称“内源性氨 基酸”,二者联合构成氨基酸代谢池,共同进行代谢,二者均经血液循环,而达到全身各个 器官,并进入各种组织细胞进行代谢。在代谢过程中,氨基酸可用于合成组织蛋白质,供机 体组织的更新,生长,形成动物产品的需要,还可用于合成各种活性物质,未用于合成组织 蛋白质和生物活性物质的氨基酸则在细胞内分解,经脱氨基作用生成的 NH3,哺乳动物将其 转化为尿素,鸟类转化为尿酸排出体外;非含 N 部分则氧化分解为 CO2 和 H2O 并释放能量 或转化为脂肪和糖原作为能源贮备。 2、单胃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特点 猪:蛋白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并在酶的作用下,最终以大量氨基酸和少量寡 肽的形式被机体吸收、利用,而大肠的细菌虽然可利用少量氨化物合成菌体蛋白质,但最终 绝大部分还是随粪便排出,因此,猪能大量利用饲料中蛋白质,而不能大量利用氨化物。 禽:腺骨容积小,饲料停留时间短,消化作用不大,而肌胃又是磨碎饲料的器官,因此, 家禽蛋白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也是小肠,其特点大致与猪相同。 马属动物和兔等单胃草食动物,盲肠与结肠相当发达,它们在蛋白质消化过程起着重要 作用,这一部位消化蛋白质过程类似反刍动物,而胃的小肠蛋白质的消化过程与猪类似,因 此草食动物不仅能利用饲料中蛋白质还能利用饲料中氨化物。 (二)、 单胃动物对饲料蛋白质品质的要求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单胃动物的蛋白质营养实质上就是氨基酸营养,饲料 蛋白质品质的好坏,取决于它所含各种氨基酸的平衡状况。 1、必需氨基酸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 20 多种对动物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并非都需由饲料直接提 供。某些种类氨基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速度慢,数量少,不能满足机体需要

《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必须由饲料供给,这类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对成年动物必需氨基酸有8种,赖氨酸、蛋 氨酸、色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对生长动物有10种, 种+精氨酸、组氨酸:对雏鸡有13种,10种+甘氨酸、胱氨酸、酪氨酸 2、非必需氨基酸 某些种类氨基酸在动物体内可以合成,或者可由其他种类氨基酸转变而成,无需饲料提 供即可满足需要,这类氨基酸称非必需氨基酸,如丙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等 从饲料供应角度,氨基酸有必需与非必需之分,但从营养角度考虑,二者都是动物合成 体蛋白和合成产品所必需,且它们之间的关系密切,某些必需氨基酸是合成某些特定非必需 氨基酸的前体,如果饲粮中某些非必需氨基酸不足时则会动用必需氨基酸来转化代替。这点 在饲养实践中不可忽视,研究表明蛋氨酸脱甲基后可转变为胱氨酸和半胱氨酸。猪和鸡对胱 氨酸需要量的30%可由蛋氨酸来满足。若给猪和鸡充分提供胱氨酸即可节省蛋氨酸:提供 充足的酪氨酸可节省苯丙氨酸:丝氨酸和甘氨酸在吡鸣醇的参与下可相互转化 3、限制性氨基酸 动物对各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有一定的比例,但不同种类,不同生理状态等情况下所 需要的比例不同,饲料或日粮缺乏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时,就会限制其他氨基酸的利用, 致使整个日粮中蛋白质的利用率下降,故称它们为该日粮的限制性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的供 给量与需要量相差越多,则缺乏程度越大,限制作用越强。根据饲料或日粮中各种必需氨基 酸缺乏程度的大小,分别称为第一、第二、第三……限制性氨基酸。根据饲料氨基酸分析结 果与动物需要量的对比,即可推断出饲料中哪种必需氨基酸是限制性氨基酸,这种推断方法 是根据氨基酸化学评分法进行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饲料中某和 必需氨基 种小 酸的含量 氨基酸化学评分动物对某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100 氨基酸化学评分越低,则氨基酸缺乏程度越大 饲料种类不同,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有显著差别。动物则由于种类和生产性能 等不同,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也有明显差异。因此,同一种饲料对不同动物或不同种饲料 对同一种动物,限制性氨基酸的种粪和顺序不同。谷实类饲料中赖氨酸均为猪和肉鸡的第一 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质饲料中一般蛋氨酸比较缺乏。大多数玉米一豆饼型日粮,蛋氨酸和赖 氨酸分别是家禽和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三)、理想蛋白质与饲粮的氨基酸平衡 l、理想蛋白质 第5页共13页

《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第 5 页 共 13 页 必须由饲料供给,这类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对成年动物必需氨基酸有 8 种,赖氨酸、蛋 氨酸、色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对生长动物有 10 种,8 种+精氨酸、组氨酸;对雏鸡有 13 种,10 种+甘氨酸、胱氨酸、酪氨酸。 2、非必需氨基酸 某些种类氨基酸在动物体内可以合成,或者可由其他种类氨基酸转变而成,无需饲料提 供即可满足需要,这类氨基酸称非必需氨基酸,如丙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等。 从饲料供应角度,氨基酸有必需与非必需之分,但从营养角度考虑,二者都是动物合成 体蛋白和合成产品所必需,且它们之间的关系密切,某些必需氨基酸是合成某些特定非必需 氨基酸的前体,如果饲粮中某些非必需氨基酸不足时则会动用必需氨基酸来转化代替。这点 在饲养实践中不可忽视,研究表明蛋氨酸脱甲基后可转变为胱氨酸和半胱氨酸。猪和鸡对胱 氨酸需要量的 30%可由蛋氨酸来满足。若给猪和鸡充分提供胱氨酸即可节省蛋氨酸;提供 充足的酪氨酸可节省苯丙氨酸;丝氨酸和甘氨酸在吡鸣醇的参与下可相互转化。 3、限制性氨基酸 动物对各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有一定的比例,但不同种类,不同生理状态等情况下所 需要的比例不同,饲料或日粮缺乏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时,就会限制其他氨基酸的利用, 致使整个日粮中蛋白质的利用率下降,故称它们为该日粮的限制性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的供 给量与需要量相差越多,则缺乏程度越大,限制作用越强。根据饲料或日粮中各种必需氨基 酸缺乏程度的大小,分别称为第一、第二、第三……限制性氨基酸。根据饲料氨基酸分析结 果与动物需要量的对比,即可推断出饲料中哪种必需氨基酸是限制性氨基酸,这种推断方法 是根据氨基酸化学评分法进行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氨基酸化学评分= 动物对某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 饲料中某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 ×100% 氨基酸化学评分越低,则氨基酸缺乏程度越大。 饲料种类不同,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有显著差别。动物则由于种类和生产性能 等不同,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也有明显差异。因此,同一种饲料对不同动物或不同种饲料 对同一种动物,限制性氨基酸的种粪和顺序不同。谷实类饲料中赖氨酸均为猪和肉鸡的第一 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质饲料中一般蛋氨酸比较缺乏。大多数玉米一豆饼型日粮,蛋氨酸和赖 氨酸分别是家禽和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三)、 理想蛋白质与饲粮的氨基酸平衡 1、理想蛋白质

《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理想蛋白质就是氨基酸平衡的蛋白质,是各种必需氨基酸之间及必需氨基酸总量与非必 需氨基酸总量之间具有最佳比例的蛋白质。为什么除了种类满足,还要讲究比例呢?从理论 上讲各种氨基酸成比例地参与某一蛋白质代谢过程,是以某种氨基酸的最低值为基准,循此 比例参与代谢,超过此比例要求的所有过量的氨基酸,都不能参与代谢,而是经过转氨基作 用,脱氨基作用等含氮部分形成尿素或尿酸排出体外,不含氮部分或形成体脂肪,或最终分 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结果蛋白质浪费,生产性能降低。 最佳比例以生长、泌乳、妊娠、产蛋等的氨基酸需要为理想比例。 理想蛋白模式又称氨基酸平衡模式,通常以赖氨酸作为100,其他氨基酸用相对比例表 目前,已建成猪、鸡的理想蛋白模式。 理想蛋白质用于生产实践的关键:一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的喂量,二是其余氨基酸的变 异幅度,三是非必需氨基酸的保证量,四是常用饲粮蛋白质与理想蛋白质的差距。 2、饲料的氨基酸平衡 氨基酸的平衡:是指日粮中各种必需氨基酸在数量和比例上同动物特定需要量相符合, 即供给与需要之间是平衡的,一般是指与最佳生产水平的需要量相平衡 平衡饲粮的氨基酸时,应重点考虑和解决: (1)、氨基酸缺乏:动物饲粮中一种或几种氨基酸不能满足需要 (2)、氨基酸失衡:日粮必需氨基酸总量较多,但相互间比例与动物体需要不相适应, 种或几种氨基酸数量过多或少则会出现氨基酸平衡失调。不平衡主要是比例问题,缺乏则 主要是量不足。 (3)、氨基酸过量:添加过量的氨基酸即会引起动物中毒,且不能以补加其他氨基酸加 以消除,尤以蛋氨酸具毒性,过量摄食可引起动物生长抑制,降低蛋白质的利用率。 (4)、氨基酸间的相互关系: 相互转化:雏鸡饲粮中,胱可代替1/2的蛋,丝完全可代替甘。 相互颉抗:赖与精、苏与色、亮与异亮,亮与缬、蛋与甘、菜丙与缬、苯丙与苏 雏鸡试验表明,赖氨基酸过多时,会干扰肾小管对精氨酸的重吸收,造成精氨酸不足 为消除不良影响,应向饲粮中添加精氨酸,鸡饲粮中赖氨酸与精氨酸的适宜比例为1:1.2 亮氨酸过量时,会激活肝脏中异亮氨酸氧化酶和缬氨酸氧化酶、致使异亮氨酸和缬氨酸大量 氧化分解而不足。生产中常遇到亮氨酸超量的问题,这是因为玉米、高梁中亮氨酸较多,以 至常引起小鸡对异亮和缬需要量提高。 第6页共13页

《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第 6 页 共 13 页 理想蛋白质就是氨基酸平衡的蛋白质,是各种必需氨基酸之间及必需氨基酸总量与非必 需氨基酸总量之间具有最佳比例的蛋白质。为什么除了种类满足,还要讲究比例呢?从理论 上讲各种氨基酸成比例地参与某一蛋白质代谢过程,是以某种氨基酸的最低值为基准,循此 比例参与代谢,超过此比例要求的所有过量的氨基酸,都不能参与代谢,而是经过转氨基作 用,脱氨基作用等含氮部分形成尿素或尿酸排出体外,不含氮部分或形成体脂肪,或最终分 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结果蛋白质浪费,生产性能降低。 最佳比例以生长、泌乳、妊娠、产蛋等的氨基酸需要为理想比例。 理想蛋白模式又称氨基酸平衡模式,通常以赖氨酸作为 100,其他氨基酸用相对比例表 示。 目前,已建成猪、鸡的理想蛋白模式。 理想蛋白质用于生产实践的关键:一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的喂量,二是其余氨基酸的变 异幅度,三是非必需氨基酸的保证量,四是常用饲粮蛋白质与理想蛋白质的差距。 2、饲料的氨基酸平衡 氨基酸的平衡:是指日粮中各种必需氨基酸在数量和比例上同动物特定需要量相符合, 即供给与需要之间是平衡的,一般是指与最佳生产水平的需要量相平衡。 平衡饲粮的氨基酸时,应重点考虑和解决: (1)、氨基酸缺乏:动物饲粮中一种或几种氨基酸不能满足需要。 (2)、氨基酸失衡:日粮必需氨基酸总量较多,但相互间比例与动物体需要不相适应, 一种或几种氨基酸数量过多或少则会出现氨基酸平衡失调。不平衡主要是比例问题,缺乏则 主要是量不足。 (3)、氨基酸过量:添加过量的氨基酸即会引起动物中毒,且不能以补加其他氨基酸加 以消除,尤以蛋氨酸具毒性,过量摄食可引起动物生长抑制,降低蛋白质的利用率。 (4)、氨基酸间的相互关系: 相互转化:雏鸡饲粮中,胱可代替 1/2 的蛋,丝完全可代替甘。 相互颉抗:赖与精、苏与色、亮与异亮,亮与缬、蛋与甘、菜丙与缬、苯丙与苏 雏鸡试验表明,赖氨基酸过多时,会干扰肾小管对精氨酸的重吸收,造成精氨酸不足。 为消除不良影响,应向饲粮中添加精氨酸,鸡饲粮中赖氨酸与精氨酸的适宜比例为 1:1.2。 亮氨酸过量时,会激活肝脏中异亮氨酸氧化酶和缬氨酸氧化酶、致使异亮氨酸和缬氨酸大量 氧化分解而不足。生产中常遇到亮氨酸超量的问题,这是因为玉米、高梁中亮氨酸较多,以 至常引起小鸡对异亮和缬需要量提高

《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进行日粮氨基酸平衡的方法一般是参考理想蛋白质模式确定饲粮中必需氨基酸的限制 顺序,根据限制性氨基酸选择相应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不同的饲料,进行合理搭配,以改善日 粮氨基酸之间的比例,使不同饲料的氨基酸起到一种互补作用。实践中亦可按照限制性氨基 酸添加合成氨基酸。 (四)、提高蛋白质转化效率的措施 目前,蛋白质饲料既短缺又昂贵,为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蛋白质资源,应采取各种措施, 以提高饲料蛋白质转化效率。 1、配合日粮时饲料应多样化。 饲料种类不同,蛋白质中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也不同,多种饲料搭配,能起到 氨基酸的互补作用,改善饲料中氨基酸的平衡,提高蛋白质的转化效率。 豆饼中赖氨酸髙,芝麻饼中蛋氨酸高,将二者混合配合饲料饲喂雏鸡,比单独喂豆饼或 芝麻饼效果好。 2、补饲氨基酸添加剂。 在合理利用饲料资源的基础上,参照饲养标准向饲粮中添加所缺乏的限制性氨基酸,从 而使氨基酸达到平衡。 3、日粮中蛋白质与能量要有适当比例。 正常情况下被吸收的蛋白质约70-80%被畜禽用以合成体组织或产品,20-30%分解供能, 当供给能量的CH20和脂肪不足时,必然会加大蛋白质的供能部分,减少合成体蛋白质和畜 禽产品的部分,导致蛋白质转化效率降低。因此,必须合理确定日粮中蛋白质与能量之间的 比例,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蛋白质分解供能的部分 4、控制饲粮中的粗纤维水平 单胃动物饲粮中粗纤维过多,会加快饲料通过消化道的速度,不仅使其本身消化率降低, 而且影响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大约粗纤维每增加一个百分点,蛋白质消化率降低 1.0-1.5个百分点,因此要严格控制猪、禽饲粮中粗纤维的水平。 5、掌握好饲粮中蛋白质的水平。 饲粮蛋白质数量适宜,品质好则蛋白质转化效率高,喂量过多,蛋白质转化效率下降, 多余蛋白质只能做能源,造成浪费。 6、豆类饲料的湿热处理。 生豆类与生豆饼等饲料中含有抗胰蛋白酶,抑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质酶等的活性,影响 蛋白质消化吸收,采取浸泡,蒸煮,常压或高压蒸气处理的方法破坏抑制等。但加热时间不 第7页共13页

《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第 7 页 共 13 页 进行日粮氨基酸平衡的方法一般是参考理想蛋白质模式确定饲粮中必需氨基酸的限制 顺序,根据限制性氨基酸选择相应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不同的饲料,进行合理搭配,以改善日 粮氨基酸之间的比例,使不同饲料的氨基酸起到一种互补作用。实践中亦可按照限制性氨基 酸添加合成氨基酸。 (四)、 提高蛋白质转化效率的措施 目前,蛋白质饲料既短缺又昂贵,为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蛋白质资源,应采取各种措施, 以提高饲料蛋白质转化效率。 1、配合日粮时饲料应多样化。 饲料种类不同,蛋白质中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也不同,多种饲料搭配,能起到 氨基酸的互补作用,改善饲料中氨基酸的平衡,提高蛋白质的转化效率。 豆饼中赖氨酸高,芝麻饼中蛋氨酸高,将二者混合配合饲料饲喂雏鸡,比单独喂豆饼或 芝麻饼效果好。 2、补饲氨基酸添加剂。 在合理利用饲料资源的基础上,参照饲养标准向饲粮中添加所缺乏的限制性氨基酸,从 而使氨基酸达到平衡。 3、日粮中蛋白质与能量要有适当比例。 正常情况下被吸收的蛋白质约 70-80%被畜禽用以合成体组织或产品,20-30%分解供能, 当供给能量的 CH20 和脂肪不足时,必然会加大蛋白质的供能部分,减少合成体蛋白质和畜 禽产品的部分,导致蛋白质转化效率降低。因此,必须合理确定日粮中蛋白质与能量之间的 比例,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蛋白质分解供能的部分。 4、控制饲粮中的粗纤维水平。 单胃动物饲粮中粗纤维过多,会加快饲料通过消化道的速度,不仅使其本身消化率降低, 而且影响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大约粗纤维每增加一个百分点,蛋白质消化率降低 1.0-1.5 个百分点,因此要严格控制猪、禽饲粮中粗纤维的水平。 5、掌握好饲粮中蛋白质的水平。 饲粮蛋白质数量适宜,品质好则蛋白质转化效率高,喂量过多,蛋白质转化效率下降, 多余蛋白质只能做能源,造成浪费。 6、豆类饲料的湿热处理。 生豆类与生豆饼等饲料中含有抗胰蛋白酶,抑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质酶等的活性,影响 蛋白质消化吸收,采取浸泡,蒸煮,常压或高压蒸气处理的方法破坏抑制等。但加热时间不

《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宜过长,否则会使蛋白质变性 7、保证与蛋白质代谢有关的维生素A、D、B1及铁、铜、钴等供应 四、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应用 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特点 1、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过程 饲料「蛋白质 氨化物 肝脏 氨化 瘤胃蛋白质 纤毛感体蛋白菌本蛋白 成肝蛋白 参加体循 合成新氨基酸织 蛋自质一→多肽一肽一氨基酸 脱氨→酮酸 氨化物 大肠蛋质→ 氨基酸 细菌体蛋白 未消化蛋白质未吸收氨基酸 以粪由肛门排出 以尿由肾排出 (1)、消化 进入瘤胃的饲料蛋白质其中约有70%(60-80%)经受细菌和纤毛虫的分解,仅有30% (20-40%)的蛋白质未经变化而进入消化道的下一部分 a、瘤胃:饲料蛋白质在瘤胃微生物,蛋白质水解酶的作用下,首先分解为肽,进 步分解为游离氨基酸,蛋白质消化分解产物一肽和氨基酸,部分被微生物用于合成菌体蛋白 质,部分氨基酸亦可在细菌脱氨酶的作用下经脱氨基进一步降解为NH3、CO2和挥发性脂肪 酸,饲料中NPN化合物亦可在细菌尿素酶的作用下分解为NH3和CO2,NH3可被细菌用于 合成微生物蛋白质(MCP)亦称菌体蛋白质。在瘤胃中被发酵而分解的蛋白质称为瘤胃降 解蛋白质(RDP) 第8页共13页

《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第 8 页 共 13 页 宜过长,否则会使蛋白质变性。 7、保证与蛋白质代谢有关的维生素 A、D、B12 及铁、铜、钴等供应。 四、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应用 (一)、 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特点 1、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过程 饲料 唾液 肝脏 瘤胃 小肠 大肠 未消化蛋白质 未吸收氨基酸 以粪由肛门排出 以尿由肾排出 (1)、消化 进入瘤胃的饲料蛋白质其中约有 70%(60-80%)经受细菌和纤毛虫的分解,仅有 30% (20-40%)的蛋白质未经变化而进入消化道的下一部分。 a、瘤胃:饲料蛋白质在瘤胃微生物,蛋白质水解酶的作用下,首先分解为肽,进一 步分解为游离氨基酸,蛋白质消化分解产物—肽和氨基酸,部分被微生物用于合成菌体蛋白 质,部分氨基酸亦可在细菌脱氨酶的作用下经脱氨基进一步降解为 NH3、CO2 和挥发性脂肪 酸,饲料中 NPN 化合物亦可在细菌尿素酶的作用下分解为 NH3 和 CO2,NH3 可被细菌用于 合成微生物蛋白质(MCP)亦称菌体蛋白质。在瘤胃中被发酵而分解的蛋白质称为瘤胃降 解蛋白质(RDP)。 蛋白质 氨化物 氨化物 氨 蛋白质 肽 氨基酸 纤毛虫体蛋白 菌体蛋白 蛋白质 多肽 肽 氨基酸 氨化物 蛋白质 肽 氨基酸 氨 细菌体蛋白 氨 尿素 合成肝蛋白 参加体循环 合成新氨基酸 脱氨 酮酸 氨 尿素 身 体 各 组 织

《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b、皱胃和小肠:未经瘤胃微生物降解的饲料蛋白质直接进入后部胃肠道,通常称这 部分饲料蛋白质为过瘤胃蛋白质(RBPP),亦称未降解蛋白质(UDP)。过瘤胃蛋白质与瘤 胃微生物蛋白质一同由瘤胃转移至皱胃,随后进入小肠,其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和单胃动物相 近,靠胃肠道分泌的蛋白质酶水解。 (2)、吸收 反刍动物对蛋白质消化产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瘤胃和小肠。 瘤胃壁对NH3的吸收能力极强,瘤胃蛋白质的降解产物-NH,除用于合成细菌蛋白质 外,瘤胃壁粘膜扩散吸收进入门静脉,据测定当瘤胃中NH3的浓度不超过10mg%时, 细菌对其利用性很高,当达到50mg%时,大量氨被瘤胃壁所吸收,被吸收的NH3随血液循 环进入肝脏,通过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所生成的尿素大部分进入肾脏随尿排出,部分可进 入唾液腺随唾液返回瘤胃或通过瘤胃壁由血液又扩散回瘤胃,再次被微生物合成菌体蛋白, 由于这一过程是反复循环的,所以称之为“瘤胃一肝脏的N素循环”(或称“尿素循环”), 瘤胃亦可吸收少量的游离氨基酸 小肠对蛋白质的吸收形式同单胃动物一样,亦是氨基酸。 进入盲肠和结肠的含N物质主要是未消化的蛋白质和来自血液的尿素,在此降解和合 成的氨基酸几乎完全不能被吸收最终以粪的形式排出 2、代谢特点 1)、蛋白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瘤胃,靠微生物的降解,其次是在小肠,在酶的作 用下进行。 (2)、反刍动物不仅能大量利用饲料中的蛋白质,而且也能很好地利用氨化物 (3)、饲料蛋白质在瘤胃进行较大改组,通过微生物合成饲粮中不曾有的氨基酸 (4)、反刍动物的小肠可消化蛋白质来源于瘤胃合成的微生物蛋白质和饲料过瘤胃蛋白 (5)、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品质好,仅次于优质动物蛋白质,与豆饼、苜蓿叶蛋白质相当, 而优于大多数谷物蛋白质。 (二)、反刍动物对非蛋白含氮物(NPN)的利用 反刍动物营养中所说的NPN化合物,一般是指简单的含N化合物如尿素、二缩脲、铵 盐等,可代替植物或动物来源的蛋白质饲料,饲喂反刍动物以提供合成菌体蛋白所需要的氮 源,节省动植物性蛋白质饲料。 l、反刍动物利用非蛋白含氮物的机制 第9页共13页

《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第 9 页 共 13 页 b、皱胃和小肠:未经瘤胃微生物降解的饲料蛋白质直接进入后部胃肠道,通常称这 部分饲料蛋白质为过瘤胃蛋白质(RBPP),亦称未降解蛋白质(UDP)。过瘤胃蛋白质与瘤 胃微生物蛋白质一同由瘤胃转移至皱胃,随后进入小肠,其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和单胃动物相 近,靠胃肠道分泌的蛋白质酶水解。 (2)、吸收 反刍动物对蛋白质消化产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瘤胃和小肠。 瘤胃壁对 NH3 的吸收能力极强,瘤胃蛋白质的降解产物—NH3,除用于合成细菌蛋白质 外, 瘤胃壁粘膜扩散吸收进入门静脉,据测定当瘤胃中 NH3 的浓度不超过 10mg%时, 细菌对其利用性很高,当达到 50mg%时,大量氨被瘤胃壁所吸收,被吸收的 NH3 随血液循 环进入肝脏,通过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所生成的尿素大部分进入肾脏随尿排出,部分可进 入唾液腺随唾液返回瘤胃或通过瘤胃壁由血液又扩散回瘤胃,再次被微生物合成菌体蛋白, 由于这一过程是反复循环的,所以称之为“瘤胃—肝脏的 N 素循环”(或称“尿素循环”), 瘤胃亦可吸收少量的游离氨基酸。 小肠对蛋白质的吸收形式同单胃动物一样,亦是氨基酸。 进入盲肠和结肠的含 N 物质主要是未消化的蛋白质和来自血液的尿素,在此降解和合 成的氨基酸几乎完全不能被吸收最终以粪的形式排出。 2、代谢特点 (1)、蛋白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瘤胃,靠微生物的降解,其次是在小肠,在酶的作 用下进行。 (2)、反刍动物不仅能大量利用饲料中的蛋白质,而且也能很好地利用氨化物。 (3)、饲料蛋白质在瘤胃进行较大改组,通过微生物合成饲粮中不曾有的氨基酸。 (4)、反刍动物的小肠可消化蛋白质来源于瘤胃合成的微生物蛋白质和饲料过瘤胃蛋白 质。 (5)、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品质好,仅次于优质动物蛋白质,与豆饼、苜蓿叶蛋白质相当, 而优于大多数谷物蛋白质。 (二)、反刍动物对非蛋白含氮物(NPN)的利用 反刍动物营养中所说的 NPN 化合物,一般是指简单的含 N 化合物如尿素、二缩脲、铵 盐等,可代替植物或动物来源的蛋白质饲料,饲喂反刍动物以提供合成菌体蛋白所需要的氮 源,节省动植物性蛋白质饲料。 1、反刍动物利用非蛋白含氮物的机制

《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以尿素为例 尿素 NH3+COz CH2O—细酸,酮酸+挥发性脂肪酸 NH3+酮酸细菌酶 氨基酸一细酶 细菌性蛋白质 细菌体蛋白质直胃和小肠消化 氨基酸 瘤胃内的细菌利用尿素作为N源,以可挥发性CH2O作为C碳和能量的来源,合成细 菌体蛋白质 2、反刍动物日粮中使用NPN的目的 补充或代替高价格的动植物性蛋白质饲料,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提高尿素利用率的措施 通常尿素在进入瘤胃后经过2h即几乎完全被水解成NH3,由于尿素在瘤胃中水解十分 迅速,以致瘤胃细菌对氨不能充分吸收利用,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被吸收进入血液,并转运至 肝脏合成尿素,肝脏所合成的尿素可经肾脏随尿排出。肝脏将NH3转化为尿素的能力是有 定限度的。瘤胃中NH2水平达到80mg%为肝脏转化NH的极限,超过80mg%肝脏将NH3 转化为尿素的能力就明显下降。因此,当过量的尿素在瘤胃释放出大量游离NH3并进入血 液中使血NH3浓度大于0.60.9时即会引起机体NH3中毒,达到2mg%动物就会死亡。所以, 为使尿素N能为反刍动物高效地利用和避免NH3中毒,一是要为细菌蛋白质合成创造有利 的条件,即创造瘤胃中NH3的生成与利用之间的动态平衡,二是要减缓NH3在瘤胃中的生 成速度 (1)、为细菌蛋白质合成创造有利的条件 a、补加尿素的日粮必须有一定量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 瘤胃细菌在利用NH3合成菌体蛋白质的过程中,需要同时供给可利用能量和碳架,后 者主要由碳水化合物酵解供给,碳水化合物的性质直接影响尿素的利用效果,试验证明,牛 羊日粮中单独因粗纤维导源时,尿素利用率仅为22%,而供给足量的粗纤维和淀粉时,尿 素的利用率提高到60%以上,因此淀粉的降解速度与尿素分解速度相近,能源与氮源释放 趋于同步,有利于菌体蛋白质的合成,因此粗饲料为主的日粮中添加尿素时应适当增加淀粉 质的精料,通常每100g尿素至少应供给1000g易溶性碳水化合物,其中2/应为淀粉,1/3 为可溶性糖 b、补加尿素的日粮中蛋白质水平要适宜 有些氨基酸,如赖、蛋是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需的营养,它们不仅作为成分参与菌体蛋白 第10页共13页

《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第 10 页 共 13 页 以尿素为例: 尿素 细菌脲酶 NH3+CO2 CH2O 细菌酶 酮酸+挥发性脂肪酸 NH3+酮酸 细菌酶 氨基酸 细菌酶 细菌性蛋白质 细菌体蛋白质真胃和小肠消化酶 氨基酸 瘤胃内的细菌利用尿素作为 N 源,以可挥发性 CH2O 作为 C 碳和能量的来源,合成细 菌体蛋白质。 2、反刍动物日粮中使用 NPN 的目的 补充或代替高价格的动植物性蛋白质饲料,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提高尿素利用率的措施 通常尿素在进入瘤胃后经过 2h 即几乎完全被水解成 NH3,由于尿素在瘤胃中水解十分 迅速,以致瘤胃细菌对氨不能充分吸收利用,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被吸收进入血液,并转运至 肝脏合成尿素,肝脏所合成的尿素可经肾脏随尿排出。肝脏将 NH3 转化为尿素的能力是有 一定限度的。瘤胃中 NH3 水平达到 80mg%为肝脏转化 NH3 的极限,超过 80mg%肝脏将 NH3 转化为尿素的能力就明显下降。因此,当过量的尿素在瘤胃释放出大量游离 NH3 并进入血 液中使血 NH3 浓度大于 0.6-0.9 时即会引起机体 NH3 中毒,达到 2mg%动物就会死亡。所以, 为使尿素 N 能为反刍动物高效地利用和避免 NH3 中毒,一是要为细菌蛋白质合成创造有利 的条件,即创造瘤胃中 NH3 的生成与利用之间的动态平衡,二是要减缓 NH3 在瘤胃中的生 成速度。 (1)、 为细菌蛋白质合成创造有利的条件 a、补加尿素的日粮必须有一定量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 瘤胃细菌在利用 NH3 合成菌体蛋白质的过程中,需要同时供给可利用能量和碳架,后 者主要由碳水化合物酵解供给,碳水化合物的性质直接影响尿素的利用效果,试验证明,牛、 羊日粮中单独因粗纤维导源时,尿素利用率仅为 22%,而供给足量的粗纤维和淀粉时,尿 素的利用率提高到 60%以上,因此淀粉的降解速度与尿素分解速度相近,能源与氮源释放 趋于同步,有利于菌体蛋白质的合成,因此粗饲料为主的日粮中添加尿素时应适当增加淀粉 质的精料,通常每 100g 尿素至少应供给 1000g 易溶性碳水化合物,其中 2/3 应为淀粉,1/3 为可溶性糖。 b、补加尿素的日粮中蛋白质水平要适宜 有些氨基酸,如赖、蛋是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需的营养,它们不仅作为成分参与菌体蛋白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3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