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学》教案 第一章新闻采访的主体及其要求 第一节记者及其称谓的由来 、记者的定义 记者一般“泛指新闻从业人员,即编辑、记者、主笔、主编、发行人的总称”, 也指“专跑外勤的新闻记者,即新闻事业机构中从事采访报道的专业人员”。(余 家宏:《新闻学词典》,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P88)记者( Reporter、 Newsman、 Journalist是新闻机构中从事新闻材料的采集、拍摄、录制和新闻作品写作、制 作、编辑和报道的专业人员,它包括记者、编辑、新闻节目主持人、新闻摄影、 新闻出版者等,并不是只有出外采访的人才叫记者 记者称谓的由来 记者是一种职业,这种职业是伴随着报纸的产生才出现的。据中国新闻史记 载和新闻学家们多年的考证,我国最早的报纸是邸报,邸报是在唐玄宗开元年间 出现的。因此,可以说,当时办邸报的人就是记者,只不过那时不叫“记者”, 老百姓称他们是“探听消息的人”。唐、宋、元、明、清历朝都办有邸报,都有 探听消息的人。最甚最具规模的是明成祖朱棣时,北京“东厂”云集着众多为朝 廷打探消息的探子(张壮年、张颖震:《中国历史秘闻轶事》,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 年版)。这些为朝廷刺探情报的人更接近今天听说的“侦探”。当时的探听消息者 靠打听小道消息为职,又以心腹口传为途径,虽然与今天的记者职业有相通性, 但从本质上说差异还是很大。 19世纪初期,随着近代报纸的创刊,我国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记者。 像1872年创刊的上海《申报》,已经有专职从事采访、写作的记者。尽管当时不 称之为“记者”,但工作性质与清朝邸报的探子已经截然不同,不以打听小道消 息为职业,而是公开访问:也不再以心腹口传为消息传播途径,而是以公开销售 的报纸传播新闻。当然,这时对于这些报纸专业人员的称谓还很混乱,有延续过 去称谓的,如探员、探事、报事人等,也有新鲜的称谓,如采访、主笔、访员等, 新称谓比较接近记者的一部分工作性质,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记者这种职业的特
1 《新闻采访学》教案 第一章 新闻采访的主体及其要求 第一节 记者及其称谓的由来 一、记者的定义 记者一般“泛指新闻从业人员,即编辑、记者、主笔、主编、发行人的总称”, 也指“专跑外勤的新闻记者,即新闻事业机构中从事采访报道的专业人员”。(余 家宏:《新闻学词典》,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年版,P88)记者(Reporter、Newsman、 Journalist)是新闻机构中从事新闻材料的采集、拍摄、录制和新闻作品写作、制 作、编辑和报道的专业人员,它包括记者、编辑、新闻节目主持人、新闻摄影、 新闻出版者等,并不是只有出外采访的人才叫记者。 二、记者称谓的由来 记者是一种职业,这种职业是伴随着报纸的产生才出现的。据中国新闻史记 载和新闻学家们多年的考证,我国最早的报纸是邸报,邸报是在唐玄宗开元年间 出现的。因此,可以说,当时办邸报的人就是记者,只不过那时不叫“记者”, 老百姓称他们是“探听消息的人”。唐、宋、元、明、清历朝都办有邸报,都有 探听消息的人。最甚最具规模的是明成祖朱棣时,北京“东厂”云集着众多为朝 廷打探消息的探子(张壮年、张颖震:《中国历史秘闻轶事》,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2 年版)。这些为朝廷刺探情报的人更接近今天听说的“侦探”。当时的探听消息者 靠打听小道消息为职,又以心腹口传为途径,虽然与今天的记者职业有相通性, 但从本质上说差异还是很大。 19 世纪初期,随着近代报纸的创刊,我国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记者。 像 1872 年创刊的上海《申报》,已经有专职从事采访、写作的记者。尽管当时不 称之为“记者”,但工作性质与清朝邸报的探子已经截然不同,不以打听小道消 息为职业,而是公开访问;也不再以心腹口传为消息传播途径,而是以公开销售 的报纸传播新闻。当然,这时对于这些报纸专业人员的称谓还很混乱,有延续过 去称谓的,如探员、探事、报事人等,也有新鲜的称谓,如采访、主笔、访员等, 新称谓比较接近记者的一部分工作性质,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记者这种职业的特
点。《申报》对采访新闻者的称呼那么多,却没有严格区分哪是指记者,哪是指 通讯员,远不像今天这么规范。 “记者”的称谓,是从西方引进我国新闻界的。至于国内最早使用“记者” 称谓的人,说法有二:一说是梁启超,在他主办的《清议报》上最早使用;另 种说法是黄远生,他在上海《时报》的“北京通信”中首先使用了“记者”作为 自称的代名词,以后就成为从事报纸职业的普遍称呼了 英语 reporter一词有多种意思,如报告者、呈报者、采访记者、通讯员、访 员等,最早翻译到中国来的以“访员”、“新闻记者”、“外勤记者”三词居多,使 用也最为普遍。大约在1925年前后,各报社大体都有了内外勤的分工,并吸取 了日本新闻界的叫法,正式把外出采访的人称之谓“外勤记者”。 一些研究者认为,记者从兼职、半职业化到职业化,大体经历了古代报纸的 孕育阶段(中世纪到十八世纪末)、近代报纸的分离阶段(十九世纪)和现代报纸的 提高阶段(二十世纪初到现在) 第二节记者的职责与职业要求 、记者的职责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和记者在新闻机构中所处的外勤的条件, 我国记者的职责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采写新闻 这是记者第一位的、经常性的工作,也是衡量每一个记者工作效绩的一个主 要标准。一个记者不采写或者很少采写新闻,就不是名副其实的记者。常年采写 不出好新闻,也就很难称得上是称职的记者。这里讲的新闻,是广义的新闻,记 者不仅要会采访时政新闻、会议新闻,也要会采访经济新闻、文化新闻、社会新 闻;不仅要会写消息、通讯,也要会写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各种文体 的新闻报道,记者都要学会采写。采写新闻还要求记者树立强烈的抓“头条新闻” 的意识和抓“独家新闻”的意识。这是因为头条新闻和独家新闻是关系到新闻传 媒的品位、风格乃至市场“卖点”的一大关键因素。经常采写头条新闻和独家新 闻,也是记者成名的一条重要渠道。 在采写新闻中,尤其是面对一些重大的、紧迫的、难度大的报道任务,记者 应责无旁贷,奋勇当先,千方百计地去完成。一个称职的记者绝不能让自己活动 范围内的重大新闻事实和重要情况从自己面前漏掉,否则,对记者来说,就是 种失职
2 点。《申报》对采访新闻者的称呼那么多,却没有严格区分哪是指记者,哪是指 通讯员,远不像今天这么规范。 “记者”的称谓,是从西方引进我国新闻界的。至于国内最早使用“记者” 称谓的人,说法有二:一说是梁启超,在他主办的《清议报》上最早使用;另一 种说法是黄远生,他在上海《时报》的“北京通信”中首先使用了“记者”作为 自称的代名词,以后就成为从事报纸职业的普遍称呼了。 英语 reporter 一词有多种意思,如报告者、呈报者、采访记者、通讯员、访 员等,最早翻译到中国来的以“访员”、“新闻记者”、“外勤记者”三词居多,使 用也最为普遍。大约在 1925 年前后,各报社大体都有了内外勤的分工,并吸取 了日本新闻界的叫法,正式把外出采访的人称之谓“外勤记者”。 一些研究者认为,记者从兼职、半职业化到职业化,大体经历了古代报纸的 孕育阶段(中世纪到十八世纪末)、近代报纸的分离阶段(十九世纪)和现代报纸的 提高阶段(二十世纪初到现在)。 第二节 记者的职责与职业要求 一、记者的职责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和记者在新闻机构中所处的外勤的条件, 我国记者的职责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采写新闻 这是记者第一位的、经常性的工作,也是衡量每一个记者工作效绩的一个主 要标准。一个记者不采写或者很少采写新闻,就不是名副其实的记者。常年采写 不出好新闻,也就很难称得上是称职的记者。这里讲的新闻,是广义的新闻,记 者不仅要会采访时政新闻、会议新闻,也要会采访经济新闻、文化新闻、社会新 闻;不仅要会写消息、通讯,也要会写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各种文体 的新闻报道,记者都要学会采写。采写新闻还要求记者树立强烈的抓“头条新闻” 的意识和抓“独家新闻”的意识。这是因为头条新闻和独家新闻是关系到新闻传 媒的品位、风格乃至市场“卖点”的一大关键因素。经常采写头条新闻和独家新 闻,也是记者成名的一条重要渠道。 在采写新闻中,尤其是面对一些重大的、紧迫的、难度大的报道任务,记者 应责无旁贷,奋勇当先,千方百计地去完成。一个称职的记者绝不能让自己活动 范围内的重大新闻事实和重要情况从自己面前漏掉,否则,对记者来说,就是一 种失职
在采写新闻过程中,记者还应注意处理好与有关编辑之间的关系。一旦在 确定采写选题或处理新闻稿件中发生矛盾时,记者既要虚心听取编辑的意见,尊 重编辑的劳动,同时又要以诚相见,诚恳地谈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记者应和编 辑互相合作,互相沟通,这样才有利于采写新闻任务的顺利完成。 2、反映情况。 这里所说的反映情况不是指公开的新闻报道,而是特指记者在实际工作和社 会生活中得到一些不宜作公开报道,但对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有参考价值的材 料,写成“内参”的形式上报。“内参”的内容,一般是党的方针、政策贯彻执 行中的情况,社会生活和各条战线工作中的问题,各阶层群众中的思想动向,某 些不成熟的新做法、新经验以及其他不宜公开的动态、反映等。“内参”是一条 直接、迅速地下情上达的渠道,可以为上级领导机关了解“民情”和社会动态, 调整、制定政策或采取有关措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记者也可以通过“内 参”为人民群众说话,排忧解难,伸张正义。 从中央到地方,许多新闻媒体均办起了类似新华社的《内部参考》,有的叫 《内参清样》,有的叫《情况汇编》,有的叫《情况反映》等,名称虽不同,但目 的相同:向党中央或地方党委及有关政府部门如实反映情况。从某种意义上讲, “内参”起的作用不亚于公开的新闻报道,并且是公开的新闻报道不可代替的 因为有关领导特别重视“内参”反映的情况,往往看了之后马上会作出批示,这 对促进问题的解决,推动实际工作很有好处 有些“内参”经领导机关批示后,还可以转为公开报道,走的是先“内参” 后“公开”报道的路子。 反映情况,还包括记者经常向自己所在的编辑部汇报采访活动中了解到的情 况,比如一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社会思想动向,值得新闻报道注意的新情况、 新问题,以及受众对新闻报道工作的意见、要求等。这样,也有助于编辑部开阔 眼界,制订报道思想,让报道计划更科学,更符合实际,从而保证新闻报道的组 织工作更主动、更有效。 3、做群众工作 这里说的群众工作,不是指一般工作部门的群众工作,而是指新闻单位的群 众工作。但记者的群众工作,又不完全同于编辑部专门负责群众工作的“群工部” 或“通联部”所做的工作。“群工部”或“通联部”的工作是面向全体通讯员和 报道组,此外还要处理读者来信、接待群众来访等。记者做群众工作,一般只限 于结合自己的采访活动,或者在自己分工采访的地区、部门,重点做好通讯员(或 报道组、作者积极分子)的工作。在当今,记者的工作还包括带好实习生的工作
3 在采写新闻过程中,记者还应注意处理好与有关编辑之间的关系。一旦在 确定采写选题或处理新闻稿件中发生矛盾时,记者既要虚心听取编辑的意见,尊 重编辑的劳动,同时又要以诚相见,诚恳地谈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记者应和编 辑互相合作,互相沟通,这样才有利于采写新闻任务的顺利完成。 2、反映情况。 这里所说的反映情况不是指公开的新闻报道,而是特指记者在实际工作和社 会生活中得到一些不宜作公开报道,但对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有参考价值的材 料,写成“内参”的形式上报。“内参”的内容,一般是党的方针、政策贯彻执 行中的情况,社会生活和各条战线工作中的问题,各阶层群众中的思想动向,某 些不成熟的新做法、新经验以及其他不宜公开的动态、反映等。“内参”是一条 直接、迅速地下情上达的渠道,可以为上级领导机关了解“民情”和社会动态, 调整、制定政策或采取有关措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记者也可以通过“内 参”为人民群众说话,排忧解难,伸张正义。 从中央到地方,许多新闻媒体均办起了类似新华社的《内部参考》,有的叫 《内参清样》,有的叫《情况汇编》,有的叫《情况反映》等,名称虽不同,但目 的相同:向党中央或地方党委及有关政府部门如实反映情况。从某种意义上讲, “内参”起的作用不亚于公开的新闻报道,并且是公开的新闻报道不可代替的。 因为有关领导特别重视“内参”反映的情况,往往看了之后马上会作出批示,这 对促进问题的解决,推动实际工作很有好处。 有些“内参”经领导机关批示后,还可以转为公开报道,走的是先“内参” 后“公开”报道的路子。 反映情况,还包括记者经常向自己所在的编辑部汇报采访活动中了解到的情 况,比如一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社会思想动向,值得新闻报道注意的新情况、 新问题,以及受众对新闻报道工作的意见、要求等。这样,也有助于编辑部开阔 眼界,制订报道思想,让报道计划更科学,更符合实际,从而保证新闻报道的组 织工作更主动、更有效。 3、做群众工作。 这里说的群众工作,不是指一般工作部门的群众工作,而是指新闻单位的群 众工作。但记者的群众工作,又不完全同于编辑部专门负责群众工作的“群工部” 或“通联部”所做的工作。“群工部”或“通联部”的工作是面向全体通讯员和 报道组,此外还要处理读者来信、接待群众来访等。记者做群众工作,一般只限 于结合自己的采访活动,或者在自己分工采访的地区、部门,重点做好通讯员(或 报道组、作者积极分子)的工作。在当今,记者的工作还包括带好实习生的工作
做群众工作是人民记者的优良传统,是进一步加强新闻媒体同广大群众的联 系,并实现全党办报(台)、群众办报(台)的重要一环,因此也是记者工作的重要 职责之 记者做群众工作,最主要的是做好联系、培养通讯员的工作。新闻报道和内 部情况的采写工作,记者不可能全部包下来,必须依靠广大通讯员和实习生的支 持和合作。记者要同基层通讯员建立经常的、广泛的联系,向他们传达编辑部的 意图、报道思想、报道计划,组织、指导他们采写,或者同他们合作采写,帮助 他们提高业务水准。同时,记者也要注意倾听通讯员的意见,学习他们的长处, 取长补短,共同完成新闻采访工作。 记者与通讯员、实习生在合作过程中,要注意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不能以 自己在媒体的特权,随意侵犯他们的知识产权,在作品署名和稿酬享受上要实事 求是,合理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 记者做群众工作,还要求记者在采访中关心群众的“痛痒”,在可能的条件 下帮助他们(包括采访对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平时还要注意接待好 群众来访,认真听取他们的反映,然后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妥善处理。 作群众工作对一些国家级、省级媒体驻地方记者站的记者来说尤为重要,因 为他们就工作、生活在基层,与群众的距离很近。“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 实际”的“三贴近”就鲜明地反映出保持与群众密切接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记者的职业要求 、正义感。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我国新闻工作者几百年来遵循的座右铭。 民主革命时期的杰出新闻工作者邵飘萍,经常以“铁肩辣手”自勉,并把“铁 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作为自己和全体《京报》工作人员的座右铭。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王韬、梁启超、严复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曾经 以办报宣传变法,是我国近代政论报纸记者的代表。辛亥革命以后,一批留学海 外的学子回国办报,像徐宝璜、邵飘萍,他们主张民主政治、言论自由。中国共 产党成立后,一批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报刊应运而生,像《响导》、《热血日报》 《红色中华》等,都是当时传播共产主义的报纸。蔡和森、瞿秋白都曾经当过这 些红色报纸的主编。最早访问苏俄的瞿秋白`,最早向中国人介绍布尔什维克胜 利的李大钊都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下。传播革命的一批早期共产党的领导,如毛泽 东、周恩来、恽代英、肖楚女、邓中夏、李求实、陆定一,也都曾做过记者或通 讯员工作。他们一手拿枪一手握笔,宣传革命,引导中国走向解放
4 做群众工作是人民记者的优良传统,是进一步加强新闻媒体同广大群众的联 系,并实现全党办报(台)、群众办报(台)的重要一环,因此也是记者工作的重要 职责之一。 记者做群众工作,最主要的是做好联系、培养通讯员的工作。新闻报道和内 部情况的采写工作,记者不可能全部包下来,必须依靠广大通讯员和实习生的支 持和合作。记者要同基层通讯员建立经常的、广泛的联系,向他们传达编辑部的 意图、报道思想、报道计划,组织、指导他们采写,或者同他们合作采写,帮助 他们提高业务水准。同时,记者也要注意倾听通讯员的意见,学习他们的长处, 取长补短,共同完成新闻采访工作。 记者与通讯员、实习生在合作过程中,要注意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不能以 自己在媒体的特权,随意侵犯他们的知识产权,在作品署名和稿酬享受上要实事 求是,合理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 记者做群众工作,还要求记者在采访中关心群众的“痛痒”,在可能的条件 下帮助他们(包括采访对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平时还要注意接待好 群众来访,认真听取他们的反映,然后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妥善处理。 作群众工作对一些国家级、省级媒体驻地方记者站的记者来说尤为重要,因 为他们就工作、生活在基层,与群众的距离很近。“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 实际”的“三贴近”就鲜明地反映出保持与群众密切接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记者的职业要求 1、正义感。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我国新闻工作者几百年来遵循的座右铭。 民主革命时期的杰出新闻工作者邵飘萍,经常以“铁肩辣手”自勉,并把“铁 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作为自己和全体《京报》工作人员的座右铭。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以王韬、梁启超、严复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曾经 以办报宣传变法,是我国近代政论报纸记者的代表。辛亥革命以后,一批留学海 外的学子回国办报,像徐宝璜、邵飘萍,他们主张民主政治、言论自由。中国共 产党成立后,一批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报刊应运而生,像《响导》、《热血日报》、 《红色中华》等,都是当时传播共产主义的报纸。蔡和森、瞿秋白都曾经当过这 些红色报纸的主编。最早访问苏俄的瞿秋白`,最早向中国人介绍布尔什维克胜 利的李大钊都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下。传播革命的一批早期共产党的领导,如毛泽 东、周恩来、恽代英、肖楚女、邓中夏、李求实、陆定一,也都曾做过记者或通 讯员工作。他们一手拿枪一手握笔,宣传革命,引导中国走向解放
在革命战争时期,党报还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战地记者,像范长江作为共产 党的记者,首次公开报道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党报坚持为人民服 务的群众路线,邹韬奋、穆青等记者,都曾不畏劳苦深入基层采访,写出一个个 感人的普通干部、群众形象,鼓舞教育了几代人。这些记者坚持真理,不怕牺牲, 以人民利益为己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也是有志于记者工作的人们应该具备 的品格。 坚持正义,追求真理,依然是和平年代记者应该具备的品质。记者的使命是 正义在胸,敢于惩恶,追求真理”。穆青说:“文章不为千金卖,光明顶上啸天 风”。这是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给身处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年轻记者树立的风范,提 出的要求。 2、使命感。 记者这一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它有着特殊的使命一一记录今天并书写历 史。因此,社会赋予记者神圣的使命,他们必须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发展。一些 传播学家认为,记者拥有的受众比世界上任何传教士、教师和政治演讲家都要多。 拿破仑说:记者一支笔,能抵三千毛瑟枪。可见记者报道的分量。 记者的特殊使命决定了采访报道范围的广阔,他们要以整个人类社会为舞 台,真实地记录历史,记录影响人类生活和历史进程的一切重大事件。因此,记 者的责任重大,使命是神圣而光荣的。 记者承担了使命,就承担了人民的重托。他必须及时、准确、没有遗漏地采 访报道重大事件,无论采访环境多么险恶,记者都要争取到新闻发生的现场去, 哪怕是战场,哪怕会有牺牲。正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口号所说:“第一时间 第一现场、第一需要”,即要求记者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第一现场,满足受众的 第一需要,要求记者做到“大事发生时,我在”。我们看到,每逢灾难突然降临 的时刻,同逃难者逆流而上者,除了消防队和警察外,就是采访报道的新闻记者 了 有人在《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上著文称,“记得看过外国人做的一个职 业与生命质量统计,很不幸,记者被列入寿命最底的十项职业之一。若是将战地 记者单列出来,他们肯定会排名在全球最危险的十大职业前列一一可能仅次于战 地士兵。没有记者的战地,是莫衷一是的战地,是谣言纷纭的战地,是缺少历史 记录的战地,是看不到真实面孔的战地,是只看见炮火而听不到声音或呐喊的战 地。在现代战争中,战地记者和红十字求援,犹如法庭的证人一样不可或缺,是 战地最为客观的书记员和监护人。(王石:《关于闾丘露薇和水均益》,《中国青年 报》2003年3月31日)灾难事件除战争外,还有地震、海啸、洪水、矿难等,记
5 在革命战争时期,党报还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战地记者,像范长江作为共产 党的记者,首次公开报道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党报坚持为人民服 务的群众路线,邹韬奋、穆青等记者,都曾不畏劳苦深入基层采访,写出一个个 感人的普通干部、群众形象,鼓舞教育了几代人。这些记者坚持真理,不怕牺牲, 以人民利益为己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也是有志于记者工作的人们应该具备 的品格。 坚持正义,追求真理,依然是和平年代记者应该具备的品质。记者的使命是 “正义在胸,敢于惩恶,追求真理”。穆青说:“文章不为千金卖,光明顶上啸天 风”。这是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给身处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年轻记者树立的风范,提 出的要求。 2、使命感。 记者这一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它有着特殊的使命——记录今天并书写历 史。因此,社会赋予记者神圣的使命,他们必须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发展。一些 传播学家认为,记者拥有的受众比世界上任何传教士、教师和政治演讲家都要多。 拿破仑说:记者一支笔,能抵三千毛瑟枪。可见记者报道的分量。 记者的特殊使命决定了采访报道范围的广阔,他们要以整个人类社会为舞 台,真实地记录历史,记录影响人类生活和历史进程的一切重大事件。因此,记 者的责任重大,使命是神圣而光荣的。 记者承担了使命,就承担了人民的重托。他必须及时、准确、没有遗漏地采 访报道重大事件,无论采访环境多么险恶,记者都要争取到新闻发生的现场去, 哪怕是战场,哪怕会有牺牲。正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口号所说:“第一时间、 第一现场、第一需要”,即要求记者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第一现场,满足受众的 第一需要,要求记者做到“大事发生时,我在”。我们看到,每逢灾难突然降临 的时刻,同逃难者逆流而上者,除了消防队和警察外,就是采访报道的新闻记者 了。 有人在《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上著文称,“记得看过外国人做的一个职 业与生命质量统计,很不幸,记者被列入寿命最底的十项职业之一。若是将战地 记者单列出来,他们肯定会排名在全球最危险的十大职业前列——可能仅次于战 地士兵。没有记者的战地,是莫衷一是的战地,是谣言纷纭的战地,是缺少历史 记录的战地,是看不到真实面孔的战地,是只看见炮火而听不到声音或呐喊的战 地。在现代战争中,战地记者和红十字求援,犹如法庭的证人一样不可或缺,是 战地最为客观的书记员和监护人。(王石:《关于闾丘露薇和水均益》,《中国青年 报》2003 年 3 月 31 日)灾难事件除战争外,还有地震、海啸、洪水、矿难等,记
者的现场采访都有很大危险。 3、责任心。 美国著名的报业大王约瑟夫·普利策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 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 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萧乾在《老报人随笔》一书中写 道:新闻记者就是个哨兵,甚至是个侦察兵。他不停地跑,不停地收集信息,主 动积极地写作,还要向有关部门反映自己看到的不良情况。同时,记者也是一个 随时瞄准猎物的猎手。这些论断表明,记者的责任心不仅体现在采访报道上,还 要体现在收集读者反馈意见,向有关领导部门反映问题,引导舆论导向等方面。 记者不仅要秉持公正、客观报道新闻,还要成为社会的监督者,公众利益的维护 者,强权的制衡者。 作为社会的瞭望者和公共利益的守望者,新闻记者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由于他们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拥有并掌握着较多的“话语权”,他们所从 事的工作不仅影响一个个个体,还会影响某领域、某个社会群体乃至整个社会 因此,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在履行自己职责的时候具有比社会其他行业人员更高的 使命感、崇高感和责任心。 由于新闻记者的特殊角色和地位,他们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是:具有“秉 笔直书,为民请命”的社会良知和济世情怀;忧国忧民,面对社会进程中存在的 诸多问题总是感到焦灼不安;个个都像美国记者罗伯特·库柏一样,虽被炸断右 腿即将告别人间时,还紧握着相机去见证和记录着我们的时代和历史 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的一项重要职责。多 年来的新闻实践表明,新闻媒体开展正确的舆论监督,不仅能够帮助党和政府改 进工作,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好转,而且还是新闻媒体增强自身权威 性和吸引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新时期,新闻舆论监督已经与典型宣传、热点引导 一起成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提高新闻宣传工作水平、增强新闻宣传效果的“三 大工程”。 近几年来,报纸、广播、电视三大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宣传喉舌,人 民群众的代言人,在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的同时,明显改 善和加强了舆论监督,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随着舆论监督力度的逐年加大 从中央新闻单位到地方媒体涌现出一批舆论监督的好栏目、好报道。好栏目,如 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人民日报的《今日谈》和《人民论坛》,光明日报的 《新闻聚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纵横》、法制日报的《方圆传真》等。 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被
6 者的现场采访都有很大危险。 3、责任心。 美国著名的报业大王约瑟夫·普利策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 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 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萧乾在《老报人随笔》一书中写 道:新闻记者就是个哨兵,甚至是个侦察兵。他不停地跑,不停地收集信息,主 动积极地写作,还要向有关部门反映自己看到的不良情况。同时,记者也是一个 随时瞄准猎物的猎手。这些论断表明,记者的责任心不仅体现在采访报道上,还 要体现在收集读者反馈意见,向有关领导部门反映问题,引导舆论导向等方面。 记者不仅要秉持公正、客观报道新闻,还要成为社会的监督者,公众利益的维护 者,强权的制衡者。 作为社会的瞭望者和公共利益的守望者,新闻记者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由于他们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拥有并掌握着较多的“话语权”,他们所从 事的工作不仅影响一个个个体,还会影响某领域、某个社会群体乃至整个社会。 因此,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在履行自己职责的时候具有比社会其他行业人员更高的 使命感、崇高感和责任心。 由于新闻记者的特殊角色和地位,他们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是:具有“秉 笔直书,为民请命”的社会良知和济世情怀;忧国忧民,面对社会进程中存在的 诸多问题总是感到焦灼不安;个个都像美国记者罗伯特·库柏一样,虽被炸断右 腿即将告别人间时,还紧握着相机去见证和记录着我们的时代和历史。 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的一项重要职责。多 年来的新闻实践表明,新闻媒体开展正确的舆论监督,不仅能够帮助党和政府改 进工作,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好转,而且还是新闻媒体增强自身权威 性和吸引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新时期,新闻舆论监督已经与典型宣传、热点引导 一起成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提高新闻宣传工作水平、增强新闻宣传效果的“三 大工程”。 近几年来,报纸、广播、电视三大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宣传喉舌,人 民群众的代言人,在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的同时,明显改 善和加强了舆论监督,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随着舆论监督力度的逐年加大, 从中央新闻单位到地方媒体涌现出一批舆论监督的好栏目、好报道。好栏目,如 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人民日报的《今日谈》和《人民论坛》,光明日报的 《新闻聚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纵横》、法制日报的《方圆传真》等。 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被
广大受众誉为“舆论法庭”。好报道,如郑州张金柱交通肇事案、山东单县小学 生补碘中毒事件、山西朔州特大假酒中毒案、309国道交警野蛮执法案、重庆綦 江虹桥跨塌案以及孙志刚事件等,都是先由新闻媒体曝光,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 然后促使有关部门迅速果断地进行处理的。一些胡作非为的人,一些久拖不决的 案件,往往一经新闻媒体曝光,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查处和了结。人们在震 惊、悲愤、等待、欣慰中不仅领略了现代传媒的风采,而且感受到輿论监督所产 生的巨大力量。由于正确的舆论监督发挥了扶正祛邪、激浊扬清、惩恶扬善的积 极作用,因而多次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人民群众的欢迎 第三节记者的素养 素养是一个人的胸怀、知识和品德的积蓄。毛泽东说过,搞新闻工作要政治 家办报。这是对报人政治素养的要求。斯大林也曾经说过,记者应该是社会活动 家。这是对新闻工作者能力的要求。 新闻是传播知识、传播科学的载体,记者要胜任这一职业就必须具备理论素 养、知识素养和专业素养 理论素养 记者的理论素养是指记者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即政治理论水平,坚持真理, 辨别是非,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新闻工作不可避免地与现实政治发生紧密 的联系,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写作、编辑过程中加强政治学习,领会党中央的 精神,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特别是党报记者,各级党报是各级 党委的机关报,一切新闻活动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髙度一致,弘扬主旋律。其他媒 体记者也要把握舆论导向,不得发表同中央精神相抵触的新闻和言论,也不得在 群众中散布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相矛盾的不和谐之声 只有理论上的觉悟,才是真正的觉悟。学习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要 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才能从中不断地汲取丰富的养料,并化为自己 的“血肉”。学习理论的同时,还要注意学习现行的有关政策。学习政策,能够 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领会和理解,并且知道 当前实际工作的重点或中心所在,政策界限所在,从而使自己的新闻采访活动有 所遵循,不致偏离正确的方向。记者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带着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学习理论和政策;再把学到的理论和政策应用于新闻工作实践。一个政治理论水 平较高的记者,要对政治敏感,有独到的见解,锐利的眼光,能见微知著,对形
7 广大受众誉为“舆论法庭”。好报道,如郑州张金柱交通肇事案、山东单县小学 生补碘中毒事件、山西朔州特大假酒中毒案、309 国道交警野蛮执法案、重庆綦 江虹桥跨塌案以及孙志刚事件等,都是先由新闻媒体曝光,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 然后促使有关部门迅速果断地进行处理的。一些胡作非为的人,一些久拖不决的 案件,往往一经新闻媒体曝光,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查处和了结。人们在震 惊、悲愤、等待、欣慰中不仅领略了现代传媒的风采,而且感受到舆论监督所产 生的巨大力量。由于正确的舆论监督发挥了扶正祛邪、激浊扬清、惩恶扬善的积 极作用,因而多次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人民群众的欢迎。 第三节 记者的素养 素养是一个人的胸怀、知识和品德的积蓄。毛泽东说过,搞新闻工作要政治 家办报。这是对报人政治素养的要求。斯大林也曾经说过,记者应该是社会活动 家。这是对新闻工作者能力的要求。 新闻是传播知识、传播科学的载体,记者要胜任这一职业就必须具备理论素 养、知识素养和专业素养。 一、理论素养 记者的理论素养是指记者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即政治理论水平,坚持真理, 辨别是非,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新闻工作不可避免地与现实政治发生紧密 的联系,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写作、编辑过程中加强政治学习,领会党中央的 精神,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特别是党报记者,各级党报是各级 党委的机关报,一切新闻活动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弘扬主旋律。其他媒 体记者也要把握舆论导向,不得发表同中央精神相抵触的新闻和言论,也不得在 群众中散布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相矛盾的不和谐之声。 只有理论上的觉悟,才是真正的觉悟。学习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要 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才能从中不断地汲取丰富的养料,并化为自己 的“血肉”。学习理论的同时,还要注意学习现行的有关政策。学习政策,能够 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领会和理解,并且知道 当前实际工作的重点或中心所在,政策界限所在,从而使自己的新闻采访活动有 所遵循,不致偏离正确的方向。记者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带着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学习理论和政策;再把学到的理论和政策应用于新闻工作实践。一个政治理论水 平较高的记者,要对政治敏感,有独到的见解,锐利的眼光,能见微知著,对形
势有一定的预见性。如果是更全面的记者,不仅能描述问题,还有解释、分析、 评论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素养 我国汉代思想家王充说过:“人有知学,则有力矣。”(王充:《论衡·效力篇》)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对从事任何工作的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而记者由于其工 作的特点,接触对象极其广泛,采访报道的面又涉及到生活的各领域、社会的各 个角落,因此,对知识的掌握有着更高的要求。对记者来说,既要有广博的知识, 又要对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有着比较精深的知识。 首先,记者应该是一个“杂家”,要有广博的知识。新华社原社长郭超人曾 说过:“教授、博士可以就某一些专业、某一方面的问题深入研究,成为专家。 记者工作接触社会面广,自己也料想不到明天会遇到什么问题,所以要求记者对 各方面的知识都积累,才能适应工作。”(郭超人:《培养新闻人才要跟上时代的 需要》,《新闻学会通讯》1983年第16期)记者知识丰富,思想驰骋的天地就广阔, 联想能力就强,同采访对象接触时共冋语言就多,采写新闻时也就能左右逢源、 得心应手。否则,知识贫乏,遇事一问三不知,提问题又不着边际,采访势必会 闹出笑话 其次,记者还应该是个“专家”,对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有比较精深的认识。 由于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记者要成为无 所不晓的“通才”、“全才”也越来越难,甚至成为不可能。再说,在新闻媒体内 部,各记者的采访领域一般也有大体上的分工,俗称“跑口子”,记者有一定的 相对稳定的采访活动的范围,负责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的报道。记者在自己分工 范围内,时常与相关领域的专家交谈,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与专家交谈是没有 资格的。范长江说:“新闻记者是无法不分工的。所以每一个人在广泛的常识基 础上,更应有自己的专长,如外交、经济、军事、政治等。在这些专门部门中, 记者必须比常人精通,能有独到的见解。这样的记者的意见,才是权威的意见。” (范长江:《通讯与论文》),新华出版社1981年版,P292)也只有这样,记者才能 在自己所负责的采访领域内,更及时、更准确、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 作出高人一筹的报道。比如,我国一些驻外记者和国内的外事记者,有不少就是 国际问题专家;一些长期从事经济报道的记者,则往往成了经济问题的专家。 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主要指记者要精通新闻业务,能熟练地掌握和创造性地运用新闻采
8 势有一定的预见性。如果是更全面的记者,不仅能描述问题,还有解释、分析、 评论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素养 我国汉代思想家王充说过:“人有知学,则有力矣。”(王充:《论衡·效力篇》)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对从事任何工作的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而记者由于其工 作的特点,接触对象极其广泛,采访报道的面又涉及到生活的各领域、社会的各 个角落,因此,对知识的掌握有着更高的要求。对记者来说,既要有广博的知识, 又要对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有着比较精深的知识。 首先,记者应该是一个“杂家”,要有广博的知识。新华社原社长郭超人曾 说过:“教授、博士可以就某一些专业、某一方面的问题深入研究,成为专家。 记者工作接触社会面广,自己也料想不到明天会遇到什么问题,所以要求记者对 各方面的知识都积累,才能适应工作。”(郭超人:《培养新闻人才要跟上时代的 需要》,《新闻学会通讯》1983 年第 16 期)记者知识丰富,思想驰骋的天地就广阔, 联想能力就强,同采访对象接触时共同语言就多,采写新闻时也就能左右逢源、 得心应手。否则,知识贫乏,遇事一问三不知,提问题又不着边际,采访势必会 闹出笑话。 其次,记者还应该是个“专家”,对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有比较精深的认识。 由于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记者要成为无 所不晓的“通才”、“全才”也越来越难,甚至成为不可能。再说,在新闻媒体内 部,各记者的采访领域一般也有大体上的分工,俗称“跑口子”,记者有一定的 相对稳定的采访活动的范围,负责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的报道。记者在自己分工 范围内,时常与相关领域的专家交谈,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与专家交谈是没有 资格的。范长江说:“新闻记者是无法不分工的。所以每一个人在广泛的常识基 础上,更应有自己的专长,如外交、经济、军事、政治等。在这些专门部门中, 记者必须比常人精通,能有独到的见解。这样的记者的意见,才是权威的意见。” (范长江:《通讯与论文》),新华出版社 1981 年版,P292)也只有这样,记者才能 在自己所负责的采访领域内,更及时、更准确、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 作出高人一筹的报道。比如,我国一些驻外记者和国内的外事记者,有不少就是 国际问题专家;一些长期从事经济报道的记者,则往往成了经济问题的专家。 三、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主要指记者要精通新闻业务,能熟练地掌握和创造性地运用新闻采
写的规律。 记者要学、要练的基本功是很多的,从记者的才能这个角度来看,主要有三 个方面:一是了解、把握客观实际的能力;二是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三是新闻 业务技能的运用能力 首先是记者对客观实际的了解和把握能力。新闻采访是记者的日常调查研究 活动,这中间有许多学问,有许多具体经验,需要记者结合实践去磨练、去掌握。 但这方面才能的培养,仅靠日常的采访还是不够的,它需要记者有意识地加强某 些专题调査研究、蹲点调査硏究等基本功训练。专题调査研究,是就某一地区或 某一行业的某一专题,经历一个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深入和提高的过程。 蹲点调查研究,是选择一个点蹲下来,同干部群众工作、生活在一起,既“解剖 麻雀”,又亲自感受,亲身体验。这正是党中央提出的新闻报道要做到“三贴近” (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其次是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这也是记者一项重要才能。因为新闻报道是 项难度较大的语言文字工作,它不仅要求准确、鲜明、生动、精练,而且要求具 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新闻报道有截稿时间的要求,不允许字斟句酌、仔细推敲。 既要准确,又要快捷;既要有质量,又要有数量,要求的确很髙。缺乏较强的语 言文字表达能力,是无法胜任记者工作的。要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就要有 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基本功锻炼。同时,又要注意提髙语言文字的修养,善于运 用语言艺术。记者平时要向古今中外优秀新闻作品学习,向群众学习,只有多学 多练,才能提高这种表达能力 其三是新闻业务技能的熟练运用能力,这是记者才能的集中体现。记者应当 在反复的新闻实践中,对新闻从采访到传播的整个生产过程和环节都要尽量地熟 悉,懂得其中的规律和要求。这里包括新闻策划、新闻采访、写作、编辑等技术 环节。现代记者还要掌握互联网的使用,互联网、多媒体的全新信息传播环境 给记者的业务素质提出了崭新的要求,记者、编辑的采访、写作、编辑的全过程, 都将实现全程电脑化。记者无论是在新闻事件现场还是在办公室或家中进行采 访,都离不开电脑、互联网、多媒体。所以记者要熟练掌握数字式摄像机、摄影 机、编辑机以及运用网络传递稿件等功能,掌握电子邮件、新闻组、电子公告版、 可视交互等网络采访技巧。互联网又是英语的天下,要想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和网 络技术,就要有较强的外语能力。至少能用英语熟练地进行网络浏览,查询资料 收发电子邮件,甚至有能力的话用英语进行网上可视采访。 总之,一个成功的记者都是先成就品格,后成就业绩。有素养,有品格,才 能做大事,做记者也才能成为真正的好记者
9 写的规律。 记者要学、要练的基本功是很多的,从记者的才能这个角度来看,主要有三 个方面:一是了解、把握客观实际的能力;二是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三是新闻 业务技能的运用能力。 首先是记者对客观实际的了解和把握能力。新闻采访是记者的日常调查研究 活动,这中间有许多学问,有许多具体经验,需要记者结合实践去磨练、去掌握。 但这方面才能的培养,仅靠日常的采访还是不够的,它需要记者有意识地加强某 些专题调查研究、蹲点调查研究等基本功训练。专题调查研究,是就某一地区或 某一行业的某一专题,经历一个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深入和提高的过程。 蹲点调查研究,是选择一个点蹲下来,同干部群众工作、生活在一起,既“解剖 麻雀”,又亲自感受,亲身体验。这正是党中央提出的新闻报道要做到“三贴近” (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其次是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这也是记者一项重要才能。因为新闻报道是一 项难度较大的语言文字工作,它不仅要求准确、鲜明、生动、精练,而且要求具 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新闻报道有截稿时间的要求,不允许字斟句酌、仔细推敲。 既要准确,又要快捷;既要有质量,又要有数量,要求的确很高。缺乏较强的语 言文字表达能力,是无法胜任记者工作的。要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就要有 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基本功锻炼。同时,又要注意提高语言文字的修养,善于运 用语言艺术。记者平时要向古今中外优秀新闻作品学习,向群众学习,只有多学 多练,才能提高这种表达能力。 其三是新闻业务技能的熟练运用能力,这是记者才能的集中体现。记者应当 在反复的新闻实践中,对新闻从采访到传播的整个生产过程和环节都要尽量地熟 悉,懂得其中的规律和要求。这里包括新闻策划、新闻采访、写作、编辑等技术 环节。现代记者还要掌握互联网的使用,互联网、多媒体的全新信息传播环境, 给记者的业务素质提出了崭新的要求,记者、编辑的采访、写作、编辑的全过程, 都将实现全程电脑化。记者无论是在新闻事件现场还是在办公室或家中进行采 访,都离不开电脑、互联网、多媒体。所以记者要熟练掌握数字式摄像机、摄影 机、编辑机以及运用网络传递稿件等功能,掌握电子邮件、新闻组、电子公告版、 可视交互等网络采访技巧。互联网又是英语的天下,要想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和网 络技术,就要有较强的外语能力。至少能用英语熟练地进行网络浏览,查询资料, 收发电子邮件,甚至有能力的话用英语进行网上可视采访。 总之,一个成功的记者都是先成就品格,后成就业绩。有素养,有品格,才 能做大事,做记者也才能成为真正的好记者
思考题: 1、什么是记者?记者的称谓是怎么转型的? 2、记者的职责有哪些?社会对记者这一职业有什么要求? 3、记者的素养包括哪几个方面?试陈述构成记者素养的理由 4、你认为,在受众心目中,一个合格的和优秀的新闻记者的标准各是什么
10 思考题: 1、什么是记者?记者的称谓是怎么转型的? 2、记者的职责有哪些?社会对记者这一职业有什么要求? 3、记者的素养包括哪几个方面?试陈述构成记者素养的理由。 4、你认为,在受众心目中,一个合格的和优秀的新闻记者的标准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