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实录 广州市第四中学 刘泉 导入新课 师:美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美的追 求和探讨。那我请同学们看一看,这尊雕像美不美?(投影展示维纳斯雕像) 生:美! 师:但很明显,雕像失去了双臂,在生活中,一位失去双臂的人我们可能不 会觉得她美,但在艺术领域,这座被称为断臂美神的维纳斯雕像,可以说从她发 现的第一天起,就倍受人们的关注和赞誉。(投影展示不同评论者对雕像的赞美 之辞) 所以我们说,艺术美不等于生活美。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日本作家清冈 卓行的文艺随笔《米洛斯的维纳斯》,看看作者笔下的维纳斯的艺术美。(板书 课题) 这是一篇文艺随笔。随笔,顾名思义,有着一种随意行文的笔调。但随笔的 重点还在于一个“感”字,作者要有感而发,表达的是某种个人化的感受和体验 面对这尊世界公认的美的艺术形象,作者是怎样来强调他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受 的呢?(板书:文艺随笔一—“感”) 二、整体感知 师:文章一开头,就提到一一我欣赏着米洛斯的维纳斯,文章中的“我” 出现,马上就带入了作者独特的个人感受。文章中还有不少包含“我”的语句, 请同学按文章的段落顺序把这些句子一一画出来,并给大家的朗读出来。 生1:第一段一—“我欣赏着米洛斯的维纳斯,一个奇怪的念头忽地攫住我 的心一一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生2:第二段 对此,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 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生3:第三段一—“我并不是想在这里玩弄标新立异之说。我说的是我的实 际感受 生4:第四段一一“因此,对我来说,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那两条已经 丢失了的胳膊的方案,我只能认为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 生5:第五段一一“我阅读着这方面的书籍,翻阅着书中的说明图,一种恐 惧、空虚的感觉袭上心来。选择出来的任何一种形象,都如我方才所述,根本不 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再抱一丝怀疑 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 的名义 生6:第六段一一“假定丧失的不是两条胳膊,而是其他的肉体部分,恐怕 也就不会产生我在这篇文章中谈到的魅力了 生7:第七段一—“为什么丧失的部位必须是两条胳膊呢?这里我无意接受 雕刻方面的美学理论。我只是想强调胳膊—一说得更确切些,是手一一在人的存 在中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师:文章7段每段都有包含“我”的语句,可见作者是把自己的个人感受和 体验贯穿于全篇的。我们在文中浏览这一系列句子,顺着作者的个人感受,文章 思路层次就能很清晰的划分出来了,哪位同学来说说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实录 广州市第四中学 刘 泉 一、导入新课 师:美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美的追 求和探讨。那我请同学们看一看,这尊雕像美不美?(投影展示维纳斯雕像) 生:美! 师:但很明显,雕像失去了双臂,在生活中,一位失去双臂的人我们可能不 会觉得她美,但在艺术领域,这座被称为断臂美神的维纳斯雕像,可以说从她发 现的第一天起,就倍受人们的关注和赞誉。(投影展示不同评论者对雕像的赞美 之辞) 所以我们说,艺术美不等于生活美。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日本作家清冈 卓行的文艺随笔《米洛斯的维纳斯》,看看作者笔下的维纳斯的艺术美。(板书 课题) 这是一篇文艺随笔。随笔,顾名思义,有着一种随意行文的笔调。但随笔的 重点还在于一个“感”字,作者要有感而发,表达的是某种个人化的感受和体验, 面对这尊世界公认的美的艺术形象,作者是怎样来强调他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受 的呢?(板书:文艺随笔——“感”) 二、整体感知 师:文章一开头,就提到——我欣赏着米洛斯的维纳斯,文章中的“我”一 出现,马上就带入了作者独特的个人感受。文章中还有不少包含“我”的语句, 请同学按文章的段落顺序把这些句子一一画出来,并给大家的朗读出来。 生 1:第一段——“我欣赏着米洛斯的维纳斯,一个奇怪的念头忽地攫住我 的心——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生 2:第二段——“对此,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 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生 3:第三段——“我并不是想在这里玩弄标新立异之说。我说的是我的实 际感受。” 生 4:第四段——“因此,对我来说,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那两条已经 丢失了的胳膊的方案,我只能认为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 生 5:第五段——“我阅读着这方面的书籍,翻阅着书中的说明图,一种恐 惧、空虚的感觉袭上心来。选择出来的任何一种形象,都如我方才所述,根本不 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再抱一丝怀疑 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 的名义。” 生 6:第六段——“假定丧失的不是两条胳膊,而是其他的肉体部分,恐怕 也就不会产生我在这篇文章中谈到的魅力了。” 生 7:第七段——“为什么丧失的部位必须是两条胳膊呢?这里我无意接受 雕刻方面的美学理论。我只是想强调胳膊——说得更确切些,是手——在人的存 在中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师:文章 7 段每段都有包含“我”的语句,可见作者是把自己的个人感受和 体验贯穿于全篇的。我们在文中浏览这一系列句子,顺着作者的个人感受,文章 思路层次就能很清晰的划分出来了,哪位同学来说说
生:第一部分(1-3)提出“我”的“奇怪念头”,并讲述“我的实际感 受”一一必须失去双臂;第二部分(4-5)“我”对复原双臂方案的否定一一不 可复原双臂;第三部分(6-7)“我”认为丧失的部位必须是两条胳膊一一只能 失去双臂。 师:不错,对文章思路把握得很清晰。在第五段中,作者认为复原后的形象, 根本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那失去双臂带来的“丧失”的美感到底指什 么?结合文本,四人小组探讨这个问题 (学生小组交流探讨) 生1:“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膊,却出 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 双秀美的玉臂。”——维纳斯雕像虽然失去双臂,但却让不同的欣赏者在脑中为 其复原不同的双臂形态,从而达到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这就是指“丧 失”的美感。 生2:“尽管这艺术效果一半是由偶然所产生,然而这却是向着无比神妙的 整体美的奋然一跃呀!人们只要一度被这神秘气氛所迷,必将暗自畏惧两条一览 无遗的胳膊会重新出现在这座雕像上。哪怕那是两条如何令人销魂勾魄的玉 臂!”一一维纳斯失去双臂的“丧失”的美感,是指一种神秘的美感,想象的空 生3:“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 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的精美绝伦。”“人们会突然觉察到,那失去了 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或者可以说,正深深地孕 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 这两句中的“包孕着不尽梦幻的 无’”和“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指维纳斯失去双臂却能让欣赏者产 生不尽的想象,我认为这就是“丧失”的美感 生4:“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亳不矫揉造作的飞跃,这是一次借舍弃 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丧失”的美感还体现在因为手臂残缺,雕像 所要表现的内容变得不确定起来,欣赏者不受雕像内容的限制,进入更带有个性 色彩的审美活动中,即可以展开想象,想象出无数双秀美的玉臂,那是不定型的, 具有普遍性的。 师:很好,同学们结合文本句子对“丧失”的美感的理解很到位。失去双臂 带来的那种“丧失”的美感,是指断臂的不完整给欣赏者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激 发了人的审美创造,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效果。清冈卓行的真正意思是告诉我们审 美活动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欣赏者必须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自己的审 美能力,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形成具有独特性、个性化的美,而不是盲目地信仰权 威或是人云亦云 三、品味语言 师:因此,我特别希望同学们能珍视自己内心那份专属于你的独特感受。但 有了个人的感受还只是第一步,难就难如何在写作中把你这种独特的个人感受落 笔成文,用文字,用语言更为细腻精准地表达出来,让读者叹服于你的感受,得 到一种感染甚至是共鸣。我想,清冈卓行这篇文艺随笔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就在 于他成功的做到了这一点。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品味作品的语言。作者如何细腻精准地向读者传递“她 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这个独特感受?结合第三段的语言来品 品
生:第一部分(1-3)提出“我”的“奇怪念头”,并讲述“我的实际感 受”——必须失去双臂;第二部分(4-5)“我”对复原双臂方案的否定——不 可复原双臂;第三部分(6-7)“我”认为丧失的部位必须是两条胳膊——只能 失去双臂。 师:不错,对文章思路把握得很清晰。在第五段中,作者认为复原后的形象, 根本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那失去双臂带来的“丧失”的美感到底指什 么?结合文本,四人小组探讨这个问题。 (学生小组交流探讨) 生 1:“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膊,却出 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 双秀美的玉臂。”——维纳斯雕像虽然失去双臂,但却让不同的欣赏者在脑中为 其复原不同的双臂形态,从而达到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这就是指“丧 失”的美感。 生 2:“尽管这艺术效果一半是由偶然所产生,然而这却是向着无比神妙的 整体美的奋然一跃呀!人们只要一度被这神秘气氛所迷,必将暗自畏惧两条一览 无遗的胳膊会重新出现在这座雕像上。哪怕那是两条如何令人销魂勾魄的玉 臂!”——维纳斯失去双臂的“丧失”的美感,是指一种神秘的美感,想象的空 间。 生 3:“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 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的精美绝伦。” “人们会突然觉察到,那失去了 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或者可以说,正深深地孕 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 这两句中的“包孕着不尽梦幻的 ‘无’”和“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指维纳斯失去双臂却能让欣赏者产 生不尽的想象,我认为这就是“丧失”的美感。 生 4:“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这是一次借舍弃 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丧失”的美感还体现在因为手臂残缺,雕像 所要表现的内容变得不确定起来,欣赏者不受雕像内容的限制,进入更带有个性 色彩的审美活动中,即可以展开想象,想象出无数双秀美的玉臂,那是不定型的, 具有普遍性的。 师:很好,同学们结合文本句子对“丧失”的美感的理解很到位。失去双臂 带来的那种“丧失”的美感,是指断臂的不完整给欣赏者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激 发了人的审美创造,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效果。清冈卓行的真正意思是告诉我们审 美活动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欣赏者必须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自己的审 美能力,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形成具有独特性、个性化的美,而不是盲目地信仰权 威或是人云亦云。 三、品味语言 师:因此,我特别希望同学们能珍视自己内心那份专属于你的独特感受。但 有了个人的感受还只是第一步,难就难如何在写作中把你这种独特的个人感受落 笔成文,用文字,用语言更为细腻精准地表达出来,让读者叹服于你的感受,得 到一种感染甚至是共鸣。我想,清冈卓行这篇文艺随笔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就在 于他成功的做到了这一点。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品味作品的语言。作者如何细腻精准地向读者传递“她 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这个独特感受?结合第三段的语言来品一 品
先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读第三段的文字,然后同学们再来谈一谈你的体会。 (学生朗读第三段) 生1:“毋庸赘言,米洛斯的维纳斯显示了高贵典雅同丰满诱人的惊人的调 和。可以说,她是一个美的典型。无论是她的秀颜,还是从她那丰腴的前胸延向 腹部的曲线,或是她的脊背,不管你欣赏哪儿,无处不洋溢着匀称的魅力,使人 百看不厌。”这几句围绕维纳斯的“秀丽迷人”来写,具体的描绘把维纳斯的美 写得细腻可感,仿佛她就实实在在的立在你的眼前,画面感很强。 师:的确,语言中有对维纳斯美的评价,更有对美的具体形象的描绘。美本 来是抽象的,作者笔下维纳斯的美变得真实丰富、形象具体。化抽象为具体。 生2:“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或 者可以说,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生命之梦是一个 形象而贴切的比喻。而且“散发”这个词用得好,营造了一种意境。 生3:“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或 者可以说,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换言之,米洛斯的 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膊,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 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在这 几句中,就是讲的一个意思,失去的双臂引起了欣赏者无穷无尽的想象和创造。 显然,表达的观点虽然相同,但这样的表述与原文对比就显得黯然失色,乏味枯 燥了。原文中这种语意的层层叠加和强化,把抽象的说理形象化了,让道理在可 感的形象中体现出来 师:的确,作者通过形象化的说理,比喻说理来表达自我的独特感受。作者 这种个性化的语言,既有个人感受的细腻,又有理性思考的精准。可以说是情理 相生。(板书:语言一一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化说理、比喻、情理相生) 好,通过以上我们对语言的品味,感受到了作品语言的特点,作者很善于把 个抽象的感受通过文字丰富起来,变得形象可感,细腻精准的传达给我们读者, 这本身就是一种写作的能力 四、拓展练笔 师:接下来,同学们也来练一练笔,我们试一试自己能否像作者那样,也尝 试用一支妙笔来细腻精准地传达出你的个人感受。(课件展示雕塑《思想者》图 片 请同学们,欣赏感悟罗丹《思想者》中塑造的艺术形象,用细腻精准的文字 动情地传达出你对这尊雕像的个人感受,200字左右 (学生堂上进行片段写作) 师:完成写作后,四人小组交流互评,每组推荐一篇最精彩的向大家来展示, 并说说推荐的理由。 (小组代表投影作品并点评) 小组1:这是我们组推荐的,我给大家朗读出来 个孤独的背影,独自坐在石头上,一丝不挂的他,眉头紧锁,双目凝神。 他思考着,沉思着,无法自拔。孤独就像是一件大衣披在他的身上,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大衣以强势的姿态刻进了他的表面,挡住了他的身躯。一旦有温暖靠 近,他的外衣仿佛湿了,变得透明,像是想让人看清他的本质,看清他伤心寂寞 的内心,但却又永远孤独地坐在那儿,孤独地等待雨停,等待风干
先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读第三段的文字,然后同学们再来谈一谈你的体会。 (学生朗读第三段) 生 1:“毋庸赘言,米洛斯的维纳斯显示了高贵典雅同丰满诱人的惊人的调 和。可以说,她是一个美的典型。无论是她的秀颜,还是从她那丰腴的前胸延向 腹部的曲线,或是她的脊背,不管你欣赏哪儿,无处不洋溢着匀称的魅力,使人 百看不厌。”这几句围绕维纳斯的“秀丽迷人”来写,具体的描绘把维纳斯的美 写得细腻可感,仿佛她就实实在在的立在你的眼前,画面感很强。 师:的确,语言中有对维纳斯美的评价,更有对美的具体形象的描绘。美本 来是抽象的,作者笔下维纳斯的美变得真实丰富、形象具体。化抽象为具体。 生 2:“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或 者可以说,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生命之梦是一个 形象而贴切的比喻。而且“散发”这个词用得好,营造了一种意境。 生 3:“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或 者可以说,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换言之,米洛斯的 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膊,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 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在这 几句中,就是讲的一个意思,失去的双臂引起了欣赏者无穷无尽的想象和创造。 显然,表达的观点虽然相同,但这样的表述与原文对比就显得黯然失色,乏味枯 燥了。原文中这种语意的层层叠加和强化,把抽象的说理形象化了,让道理在可 感的形象中体现出来。 师:的确,作者通过形象化的说理,比喻说理来表达自我的独特感受。作者 这种个性化的语言,既有个人感受的细腻,又有理性思考的精准。可以说是情理 相生。(板书:语言——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化说理、比喻、情理相生) 好,通过以上我们对语言的品味,感受到了作品语言的特点,作者很善于把 一个抽象的感受通过文字丰富起来,变得形象可感,细腻精准的传达给我们读者, 这本身就是一种写作的能力。 四、拓展练笔 师:接下来,同学们也来练一练笔,我们试一试自己能否像作者那样,也尝 试用一支妙笔来细腻精准地传达出你的个人感受。(课件展示雕塑《思想者》图 片) 请同学们,欣赏感悟罗丹《思想者》中塑造的艺术形象,用细腻精准的文字 动情地传达出你对这尊雕像的个人感受,200 字左右。 (学生堂上进行片段写作) 师:完成写作后,四人小组交流互评,每组推荐一篇最精彩的向大家来展示, 并说说推荐的理由。 (小组代表投影作品并点评) 小组 1:这是我们组推荐的,我给大家朗读出来: 一个孤独的背影,独自坐在石头上,一丝不挂的他,眉头紧锁,双目凝神。 他思考着,沉思着,无法自拔。孤独就像是一件大衣披在他的身上,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大衣以强势的姿态刻进了他的表面,挡住了他的身躯。一旦有温暖靠 近,他的外衣仿佛湿了,变得透明,像是想让人看清他的本质,看清他伤心寂寞 的内心,但却又永远孤独地坐在那儿,孤独地等待雨停,等待风干
小组1:我们组推荐的理由是,这篇能围绕个人感受“思想者是孤独的”来 写,并且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把孤独比喻成一件刻进思想者表面的透明的大 衣,很形象也很生动 师:的确很精彩,也很特别,思想者本身是一丝不挂的,但却能突发奇想, 把他的孤独用这样一个奇特的比喻来展现,突出了思想者孤单而独立的形象。 小组2:下面是我们组推荐的 我欣赏着那雕像一一思想者,我全部神经都因此绷紧了,我不知道该怎么描 绘出这种混乱的感觉。他的肌肉抽动、弯压,然而面庞却平静、冷漠,眼眸深处, 仿佛裹挟了如潮水般的痛楚,翻卷着,汹涌着,却被自己生生地压制下去。与其 说是平静地思考,还不如说是宁静躯壳下掩盖着内心的焦躁,思维的翻腾,那么 纠结不清,让人望而生畏。我听到的,是思维的狂潮在哗哗翻涌,永不停息;我 看到的,是脑海的巨石在砰砰敲响,不断撞击;我感觉到的,是心灵的伤口在撕 裂,在疼痛,在纠缠不清……仿佛所有的爱恨纠缠,都蔓延到我的心中,压抑, 万劫不复。 小组2:推荐的理由是,我们认为这一篇的个人感受很独特,认为观赏思想 者雕像让他有了“混乱的感觉”,并且说“我不知道该怎么描绘”,但其实后面 的文字描绘得很精彩。用了比喻和联想,从“我感觉到的”“我听到的”“我 看到的”三个角度来联想,用比喻把自我独特感受写得很细腻 师:是啊,多么强烈的个人感受啊,最有特色的就是联想和比喻,排比的句 式层层强化自我的感受,的确做到了把个人感受细腻精准地传达给我们读者。 小组3:下面是我们组推荐的 望着眼前这一托腮略带沉思状的男子雕塑像,仿佛我的思潮也随着他的灵魂 一起起伏着。可以说,思想的本身并不是这一个动作这么简单,这是错误与过失 的一次伟大跳跃,也是旧的知识与新的创造之间的一条无形的纽带。子曰:“学 而不思则罔”,人类便是在这样一次次的反省与思考中穿越云端。 小组3:推荐的理由是,做到了情理相生,对课本语言的模仿也很精彩 师:不错,学习的第一步是模仿,能模仿课文中高度概括的表达形式,颇富 理趣 小组4:我们组推荐这一篇: 健硕的身体彰显着男性的无限魅力,低垂的头颅展现的是一片深沉。历经沧 桑巨变的石头,似也染上了他的孤独。那束望向地面的目光,投射的又是一个怎 样的情景?他将安静渲染,将思绪扩散。他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思想世界。那 个世界,无人触碰,无人可抵达。他带着神秘、孤独、深沉、安静地坐在石头上, 繁华落尽,思绪将他与现实世界隔离。而在另一个光与影的世界里,思想开出 朵地老天荒的花 小组4:写得很精彩。尤其是最后一句“思想开出一朵地老天荒的花”,写 得特别好。 师:文字中充满个性和灵性,有感触,有深思,精彩的比喻体现了对文字的 高超的驾驭能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的精彩写作让老师眼前一亮,希望通过学习这篇优美的文艺随笔,同 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能汲取文章的精华,关注自我的表达,并且学会用更为细腻 精准的语言传达自己独特的个人感受。这节课后,同学们若能在这一点上有所体 会的话,那就是这节课的一个重要的收获
小组 1:我们组推荐的理由是,这篇能围绕个人感受“思想者是孤独的”来 写,并且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把孤独比喻成一件刻进思想者表面的透明的大 衣,很形象也很生动。 师:的确很精彩,也很特别,思想者本身是一丝不挂的,但却能突发奇想, 把他的孤独用这样一个奇特的比喻来展现,突出了思想者孤单而独立的形象。 小组 2:下面是我们组推荐的: 我欣赏着那雕像——思想者,我全部神经都因此绷紧了,我不知道该怎么描 绘出这种混乱的感觉。他的肌肉抽动、弯压,然而面庞却平静、冷漠,眼眸深处, 仿佛裹挟了如潮水般的痛楚,翻卷着,汹涌着,却被自己生生地压制下去。与其 说是平静地思考,还不如说是宁静躯壳下掩盖着内心的焦躁,思维的翻腾,那么 纠结不清,让人望而生畏。我听到的,是思维的狂潮在哗哗翻涌,永不停息;我 看到的,是脑海的巨石在砰砰敲响,不断撞击;我感觉到的,是心灵的伤口在撕 裂,在疼痛,在纠缠不清……仿佛所有的爱恨纠缠,都蔓延到我的心中,压抑, 万劫不复。 小组 2:推荐的理由是,我们认为这一篇的个人感受很独特,认为观赏思想 者雕像让他有了“混乱的感觉”,并且说“我不知道该怎么描绘”,但其实后面 的文字描绘得很精彩。用了比喻和联想,从“我感觉到的” “我听到的” “我 看到的”三个角度来联想,用比喻把自我独特感受写得很细腻。 师:是啊,多么强烈的个人感受啊,最有特色的就是联想和比喻,排比的句 式层层强化自我的感受,的确做到了把个人感受细腻精准地传达给我们读者。 小组 3:下面是我们组推荐的: 望着眼前这一托腮略带沉思状的男子雕塑像,仿佛我的思潮也随着他的灵魂 一起起伏着。可以说,思想的本身并不是这一个动作这么简单,这是错误与过失 的一次伟大跳跃,也是旧的知识与新的创造之间的一条无形的纽带。子曰:“学 而不思则罔”,人类便是在这样一次次的反省与思考中穿越云端。 小组 3:推荐的理由是,做到了情理相生,对课本语言的模仿也很精彩。 师:不错,学习的第一步是模仿,能模仿课文中高度概括的表达形式,颇富 “理趣”。 小组 4:我们组推荐这一篇: 健硕的身体彰显着男性的无限魅力,低垂的头颅展现的是一片深沉。历经沧 桑巨变的石头,似也染上了他的孤独。那束望向地面的目光,投射的又是一个怎 样的情景?他将安静渲染,将思绪扩散。他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思想世界。那 个世界,无人触碰,无人可抵达。他带着神秘、孤独、深沉、安静地坐在石头上, 繁华落尽,思绪将他与现实世界隔离。而在另一个光与影的世界里,思想开出一 朵地老天荒的花。 小组 4:写得很精彩。尤其是最后一句“思想开出一朵地老天荒的花”,写 得特别好。 师:文字中充满个性和灵性,有感触,有深思,精彩的比喻体现了对文字的 高超的驾驭能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的精彩写作让老师眼前一亮,希望通过学习这篇优美的文艺随笔,同 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能汲取文章的精华,关注自我的表达,并且学会用更为细腻 精准的语言传达自己独特的个人感受。这节课后,同学们若能在这一点上有所体 会的话,那就是这节课的一个重要的收获
教学反思 日本作家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作为必修四议论文单元的扩展阅读 是一篇审美内涵丰富的文艺随笔。教这篇课文,到底要给学生“教什么”这个问 题,的确让我困扰了很久。参考了粵教版选修15《论述文选读》的分类,教材 中把随笔纳入“感论文”类别,并提出阅读这类文章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 格,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品味文中的妙语佳句。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经过 番思考后,我决定先从语言出发,研究文章阅读的关键问题;再品味语言,学习 经典表达的艺术。在设计本课时,我主要是以文艺随笔有“感”而发的特点为突 破口,找到文中包含“我”的语句来把握作者的个人感受,从而理清文章思路, 引导学生探讨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对文本语言 的品味,以写促读,利用堂上练笔,促进学生在写作中细腻精准地表达自己的个 人感受。整个教学设计,遵循了从语言到思想,再从思想到语言这一条阅读的原 则 就这篇课文的教学来说,语言抽象性强,概括性强,乍读起来似懂非懂,颇 费思量,因此,在教学中用什么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观点显得十分重 要。在整体感知的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主干问题一一让学生结合文本谈“丧 失”的美感到底指什么。值得欣慰的是,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不仅把握了作者 的观点,同时,课文中的某些词句的表达特点又成为一种感性积累,自然而然地 在后面学生的写作环节中发挥借鉴效用。 最后的以写促读环节,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出来的一段段精彩纷呈的文字让我 惊喜,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阅读课必须引导学生真正走进课文,从语文的角 度字斟句酌地品味、感悟文章语言,进而感知到语言文字背后的价值取向和人文 精神,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汲取文章的精华,运用到自身的写作中来。因此 教学中绝不能离开作品语言,架空文本对作者的审美感受进行空洞地讨论,也绝 不能脱离文本内容孤立地分析文章的语言,同时,也不能局限于了解课文内容后, 对语言浮光掠影地作走过场式的分析。在阅读教学中,在品味作家们经典语言的 同时,还应学习其表达的技巧和艺术,培养语感,学会遣词造句,提高学生驾驭 语言文字的能力。这节课上完后,我深深地领悟到,“语文”是一个“语言和语 言学习的生成、掌握、运用”的教学活动和过程,语文课就是要培养学生这种对 语言的敏感,就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语言的生成规律,进而学习、借鉴这样 的语言表达方法,逐步养成自己的语言能力和表达个性
教学反思: 日本作家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作为必修四议论文单元的扩展阅读, 是一篇审美内涵丰富的文艺随笔。教这篇课文,到底要给学生“教什么”这个问 题,的确让我困扰了很久。参考了粤教版选修 15《论述文选读》的分类,教材 中把随笔纳入“感论文”类别,并提出阅读这类文章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 格,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品味文中的妙语佳句。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经过一 番思考后,我决定先从语言出发,研究文章阅读的关键问题;再品味语言,学习 经典表达的艺术。在设计本课时,我主要是以文艺随笔有“感”而发的特点为突 破口,找到文中包含“我”的语句来把握作者的个人感受,从而理清文章思路, 引导学生探讨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对文本语言 的品味,以写促读,利用堂上练笔,促进学生在写作中细腻精准地表达自己的个 人感受。整个教学设计,遵循了从语言到思想,再从思想到语言这一条阅读的原 则。 就这篇课文的教学来说,语言抽象性强,概括性强,乍读起来似懂非懂,颇 费思量,因此,在教学中用什么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观点显得十分重 要。在整体感知的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主干问题——让学生结合文本谈“丧 失”的美感到底指什么。值得欣慰的是,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不仅把握了作者 的观点,同时,课文中的某些词句的表达特点又成为一种感性积累,自然而然地 在后面学生的写作环节中发挥借鉴效用。 最后的以写促读环节,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出来的一段段精彩纷呈的文字让我 惊喜,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阅读课必须引导学生真正走进课文,从语文的角 度字斟句酌地品味、感悟文章语言,进而感知到语言文字背后的价值取向和人文 精神,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汲取文章的精华,运用到自身的写作中来。因此, 教学中绝不能离开作品语言,架空文本对作者的审美感受进行空洞地讨论,也绝 不能脱离文本内容孤立地分析文章的语言,同时,也不能局限于了解课文内容后, 对语言浮光掠影地作走过场式的分析。在阅读教学中,在品味作家们经典语言的 同时,还应学习其表达的技巧和艺术,培养语感,学会遣词造句,提高学生驾驭 语言文字的能力。这节课上完后,我深深地领悟到,“语文”是一个“语言和语 言学习的生成、掌握、运用”的教学活动和过程,语文课就是要培养学生这种对 语言的敏感,就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语言的生成规律,进而学习、借鉴这样 的语言表达方法,逐步养成自己的语言能力和表达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