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管仲列传 作者司马迁教案设计人江碧凝 1、能够流畅地朗读出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3、了解管仲与鲍叔牙之间真挚而伟大的友情,以及管仲任政的基本理 念 4、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质疑、独立思考、点拨、检测 教时安排 次备课 【过程与方法】 课前准备 1、管仲其人 管仲,名夷吾,字仲,颖上(今属安徽)人,春秋初齐国政治 家。辅佐齐桓公,成就千秋霸业,司马迁说:“九合诸侯,一匡天 下,管仲之谋也。” 2、施政策略 内政方面:通货积财,主张“顺民心”,主张发展经济,改革 图强,提出“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著名观点。推 行兵民合一的军事制度,为后世创造典范 外交方面: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号令天下诸侯。伐楚责 茅,维护周朝尊严:北征山戎,平定北方边患。 3、管子著作 一部《管子》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著作 是研究我国先秦农业和经济状况的珍贵资料。《管子》名言:“凡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夫霸王 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4、后人评价 (1)孔子论管仲:“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至 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是说, 假如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 蛮人统治下的老百姓了 (2)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 二:课堂活动 朗读课文,正音断句 颍(ying)上人也小白立为桓(huan)公一匡( kuang)天下尝 与鲍叔贾(g0)分财利多自与(y)鲍叔不以我为不肖(xido) 召(shdo)忽死之与俗同好恶(w)仓廪(lin)实而知礼节 召(shao)公之政曹沫(m)之约语(y)曰匡救其恶(e) (二)、反复诵读,解词译句。 1、补充注释 (1).关于“召忽死之”:管仲与召忽同为公子纠的辅臣,公 子纠与其弟公子小白争王位而死以后,召忽殉主自杀。(《说苑》 载:子路问于孔子曰:“昔者管仲欲立公子纠而不能,召忽死之, 管仲不死,是无仁也。”孔子曰:“召忽者,人臣之材。不死则 三军之虏也,死之则名,闻于天下矣,何为不死哉?管子者,天 子之佐,诸侯之相也。死之则不免于沟渎之中,不死则功复用于
课 题 管仲列传 作 者 司马迁 教案设计人 江碧凝 教学目标 1、能够流畅地朗读出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了解管仲与鲍叔牙之间真挚而伟大的友情,以及管仲任政的基本理 念。 4、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质疑、独立思考、点拨、检测 教时安排 1 课时 二 次 备 课 【过程与方法】 一:课前准备: 1、 管仲其人 管仲,名夷吾,字仲,颖上(今属安徽)人,春秋初齐国政治 家。辅佐齐桓公,成就千秋霸业,司马迁说:“九合诸侯,一匡天 下,管仲之谋也。” 2、 施政策略 内政方面:通货积财,主张“顺民心”,主张发展经济,改革 图强,提出“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著名观点。推 行兵民合一的军事制度,为后世创造典范。 外交方面: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号令天下诸侯。伐楚责 茅,维护周朝尊严;北征山戎,平定北方边患。 3、 管子著作 一部《管子》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著作, 是研究我国先秦农业和经济状况的珍贵资料。《管子》名言:“凡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夫霸王 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4、 后人评价 (1) 孔子论管仲:“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至 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是说, 假如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 蛮人统治下的老百姓了。 (2)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 一巨子”。 二:课堂活动 (—)、朗读课文,正音断句。 颍(yǐng)上人也 小白立为桓(huán)公 一匡(kuāng)天下 尝 与鲍叔贾(gǔ) 分财利多自与(yǔ)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xiào) 召(shào)忽死之 与俗同好恶(wù )仓廪(lǐn )实而知礼节 召(shào)公之政 曹沫(mò)之约 语(yǔ)曰 匡救其恶(è ) (二)、反复诵读,解词译句。 1、补充注释 (1).关于“召忽死之”:管仲与召忽同为公子纠的辅臣,公 子纠与其弟公子小白争王位而死以后,召忽殉主自杀。(《说苑》 载:子路问于孔子曰:“昔者管仲欲立公子纠而不能,召忽死之, 管仲不死,是无仁也。”孔子曰:“召忽者,人臣之材。不死则 三军之虏也,死之则名,闻于天下矣,何为不死哉?管子者,天 子之佐,诸侯之相也。死之则不免于沟渎之中,不死则功复用于
天下,夫何为死之哉?”) (2).论卑而易行:政令平易符合民情,故而易于推行。论, 政令。卑,低下,指平易符合下边的民情 (3).关于“桓公伐蔡”少姬(即蔡姬,蔡国送给桓公的宫女)曾 荡舟戏弄桓公,制止不听,因怒,遣送回国。蔡君将其改嫁,所 以桓公怒而攻蔡。 (4),关于“桓公伐燕”:齐桓公二十三年,山戎(北狄)伐燕,燕 告急于齐,桓公因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燕庄公感激,送桓公 而进入齐境。桓公说:“吾非天子,诸候相送不出境,吾不 无礼于燕。”于是分沟割燕君所至之地给了燕国。管仲提出让燕 君重修召公之政,纳贡于周。(召公,是燕国的始祖,周成王时 为三公) (5)·关于“曹沫之约”:齐桓公五年,伐鲁,鲁将曹沫三战三败 鲁庄公请献遂邑求和,桓公许,与鲁会柯而盟。将盟,曹沫以匕首劫 持桓公于坛上,威胁桓公归还“鲁之侵地”,桓公先是被迫答应继 而“欲无与鲁地而杀曹沫。”这时,管仲劝桓公不要图一时“小快 而“弃信”于诸候;失天下之援”。于是尽“与曹沫三败所亡地于 鲁”,“诸候闻之,皆信齐而欲附焉”。 (6).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语出《管子·牧民》。与,给予 (7).关于“孔子小之”:《论语》有如下记载:子曰:“管仲之 器(器量)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三处藏 钱币的府库),官事不摄(兼任。言管事的仆人很多,一人一职, 没有兼职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树立) 塞门(照壁),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一种奢华的 台子),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8).关于“语曰”:古语说。后面的话是《孝经》中的名言。 (三)学生自主翻译(每组推举一位代表翻译) 五位同学翻译,其他组员负责纠错并改正。【全班总动员】 (四)教师总结归纳 1、重点实词(重点记忆) (1).鲍叔终善遇(对待)之 (2).一匡(匡正、纠正)天下 (3).分财利多自与(给) (4).鲍叔不以我为不肖(不贤、不才) (5).知我不羞(以……为羞)小节而耻(以……为耻)功 名不显于天下也 (6).以区区(小小的)之齐在海滨 (7).四维(礼、义、廉、耻)不张,国乃灭亡 (8).上服(行、施行)度则六亲固 (9).修(实行)召公之政 (10).因而信(使……守信用)之 (11).孔子小(以……为小、轻视)之 (12).而不勉(劝勉)之至王 31、重点虚词(要掌握意义和用法 (1).以:齐桓公以霸/鲍叔不以我为贪 (2).而: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故论卑而易行
天下,夫何为死之哉?”) (2).论卑而易行:政令平易符合民情,故而易于推行。论, 政令。卑,低下,指平易符合下边的民情。 (3).关于“桓公伐蔡”:少姬(即蔡姬,蔡国送给桓公的宫女)曾 荡舟戏弄桓公,制止不听,因怒,遣送回国。蔡君将其改嫁,所 以桓公怒而攻蔡。 (4).关于“桓公伐燕”:齐桓公二十三年,山戎(北狄)伐燕,燕 告急于齐,桓公因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燕庄公感激,送桓公 而进入齐境。桓公说:“吾非天子,诸候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 无礼于燕。”于是分沟割燕君所至之地给了燕国。管仲提出让燕 君重修召公之政,纳贡于周。(召公,是燕国的始祖,周成王时 为三公) (5).关于“曹沫之约”:齐桓公五年,伐鲁,鲁将曹沫三战三败, 鲁庄公请献遂邑求和,桓公许,与鲁会柯而盟。将盟,曹沫以匕首劫 持桓公于坛上,威胁桓公归还“鲁之侵地”,桓公先是被迫答应,继 而“欲无与鲁地而杀曹沫。”这时,管仲劝桓公不要图一时“小快” 而“弃信”于诸候,“失天下之援”。于是尽“与曹沫三败所亡地于 鲁”,“诸候闻之,皆信齐而欲附焉”。 (6).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语出《管子·牧民》。与,给予。 (7).关于“孔子小之”:《论语》有如下记载:子曰:“管仲之 器(器量)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三处藏 钱币的府库),官事不摄(兼任。言管事的仆人很多,一人一职, 没有兼职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树立) 塞门(照壁),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一种奢华的 台子),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8).关于“语曰”:古语说。后面的话是《孝经》中的名言。 (三)学生自主翻译(每组推举一位代表翻译) 五位同学翻译,其他组员负责纠错并改正。【全班总动员】 (四)教师总结归纳 1、重点实词(重点记忆) (1).鲍叔终善遇( 对待 )之 (2).一匡( 匡正、纠正 )天下 (3).分财利多自与( 给 ) (4).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不贤、不才 ) (5).知我不羞( 以……为羞 )小节而耻(以……为耻 )功 名不显于天下也 (6).以区区( 小小的 )之齐在海滨 (7).四维(礼、义、廉、耻 )不张,国乃灭亡 (8).上服( 行、施行 )度则六亲固 (9).修( 实行 )召公之政 (10).因而信( 使……守信用 )之 (11).孔子小( 以……为小、轻视 )之 (12).而不勉( 劝勉 )之至王 31、重点虚词(要掌握意义和用法) (1).以:齐桓公以霸 / 鲍叔不以我为贪 (2).而: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 故论卑而易行
(3).乃: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乃称霸哉 (4).之:下令如流水之原/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5).于:功名不显于天下也/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4、句式(明确是什么句式并会翻译) (1).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被动句式 (2).任政于齐。 介词短语后置 (3).齐桓公以霸 名词动用 (4).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被动句式 (5).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为动用法 5、翻译句子(注意句式、重点词)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管仲之谋也 (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3).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4).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5).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课堂检测,当堂巩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合:会盟 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贾:做买卖。 C.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多:赞美。 D.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次:排列 ★(解析D次”意为“编次、编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C.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故论卑而易行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解析C以,介词,一作“凭借”,一作“因为”。A为,介词, 替B见,介词,被D而,连词,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或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而管仲辅佐公子纠,公子纠死后,鲍 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尽心竭力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 B.鲍叔牙知道管仲穷困且有年老的母亲需要供养,就经常给他 财物接济,鲍叔牙给处在逆境的管仲以理解和支持,管仲亦视鲍 叔牙为知己,二人友情,世称“管鲍之交”。 C.管仲相齐,能够顺应民心,利用海滨的有利条件,发展经济, 聚集财物,使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取得了突出政绩。 D.管仲通货积财,富可敌国,国人不以为奢侈,这是因为他善 于治理国家,在他死后,齐国不改变他的政策:保持了强国地位 ★(D解析“通货积财”是指治理国家,不是说管仲自己聚敛财 富。) 4.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迁一段话的理解,不准确的 项是(C)
(3).乃: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 乃称霸哉 (4).之:下令如流水之原 / 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5).于: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 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4、句式(明确是什么句式并会翻译) (1).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被动句式 (2).任政于齐。 介词短语后置 (3).齐桓公以霸。 名词动用 (4).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被动句式 (5).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 为动用法 5、翻译句子(注意句式、重点词)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管仲之谋也。 (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3).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4).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5).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三:课堂检测,当堂巩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合:会盟。 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贾:做买卖。 C.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多:赞美。 D.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次:排列。 ★ (解析 D“次”意为“编次、编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C )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C.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故论卑而易行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 (解析 C 以,介词,一作“凭借”,一作“因为”。 A 为,介词, 替 B 见,介词,被 D 而,连词,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或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而管仲辅佐公子纠,公子纠死后,鲍 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尽心竭力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 B.鲍叔牙知道管仲穷困且有年老的母亲需要供养,就经常给他 财物接济,鲍叔牙给处在逆境的管仲以理解和支持,管仲亦视鲍 叔牙为知己,二人友情,世称“管鲍之交”。 C.管仲相齐,能够顺应民心,利用海滨的有利条件,发展经济, 聚集财物,使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取得了突出政绩。 D.管仲通货积财,富可敌国,国人不以为奢侈,这是因为他善 于治理国家,在他死后,齐国不改变他的政策:保持了强国地位。 ★(D 解析“通货积财”是指治理国家,不是说管仲自己聚敛财 富。) 4.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迁一段话的理解,不准确的一 项是( C )
A.司马迁为管仲作传,重在论其轶事,关于管仲辅佐“齐桓公 以霸”的具体情形,多见于《史记·齐太公世家》,这是《史记》 一书运用互见法的一个实例。 B.管仲辅佐桓公,“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内政、外交功 名垂著,使桓公成为春秋时期一代霸主。对此,司马迁对一代名 相管仲给予高度评价。 C.“管仲富拟于公室,齐人不以为侈”,然而,孔子轻看管仲其 人,主要原因是管仲奢侈浪费,与孔子一贯提倡的节俭精神不相 吻合 D.司马迁认为,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这是治理国家的道理 管仲治国的突出之处在于“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恰当处理了君 臣关系 ★(C解析:孔子轻看管仲,主要是认为管仲不勉桓公辅周室 而佐桓公争霸权)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 显于天下也。 ★我被囚禁而忍受耻辱,鲍叔不认为我是无耻之徒,他知道我 是不因小节失误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感到耻 辱 (2)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 ★难道是因为周室衰微,桓公贤明,管仲不勉励他扶持周室却辅 佐他称霸吗? 四、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叙写鲍叔牙举荐管仲,管仲任政相齐,辅佐桓公称霸 的故事,既表现了管仲的治国之才,也表现了鲍叔牙的知贤、荐贤 和让贤的美德 五、布置作业 1、整理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 2、完成基础训练的相关联系 六、图式结构 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和深挚友情。 管仲列传 管仲任政相齐显著的政绩。 三、司马迁的赞词
A.司马迁为管仲作传,重在论其轶事,关于管仲辅佐“齐桓公 以霸”的具体情形,多见于《史记•齐太公世家》,这是《史记》 一书运用互见法的一个实例。 B.管仲辅佐桓公,“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内政、外交功 名垂著,使桓公成为春秋时期一代霸主。对此,司马迁对一代名 相管仲给予高度评价。 C.“管仲富拟于公室,齐人不以为侈”,然而,孔子轻看管仲其 人,主要原因是管仲奢侈浪费,与孔子一贯提倡的节俭精神不相 吻合。 D.司马迁认为,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这是治理国家的道理。 管仲治国的突出之处在于“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恰当处理了君 臣关系。 ★ (C 解析:孔子轻看管仲,主要是认为管仲不勉桓公辅周室 而佐桓公争霸权)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 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 显于天下也。 ★ 我被囚禁而忍受耻辱,鲍叔不认为我是无耻之徒,他知道我 是不因小节失误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感到耻 辱 (2)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 哉? ★难道是因为周室衰微,桓公贤明,管仲不勉励他扶持周室却辅 佐他称霸吗? 四、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叙写鲍叔牙举荐管仲,管仲任政相齐,辅佐桓公称霸 的故事,既表现了管仲的治国之才,也表现了鲍叔牙的知贤、荐贤 和让贤的美德。 五、布置作业 1、 整理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 2、 完成基础训练的相关联系。 六、图式结构 一、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和深挚友情。 管仲列传 二、管仲任政相齐显著的政绩。 三、司马迁的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