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湖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A.况且 B.况且 05级职高班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而且 D.何况况且而且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时间:90分钟总分:150分命题人:张月 A.即使在森林地区的土壤中,其丰富的内涵也会使人信誓旦旦。 选择题:(16×2′=32′) B.校男子篮球队员都是十五六岁的小伙子,正当豆蔻年华,风华已茂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C.任何人的生活都不是孤立的,都和社会息息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A.熨斗(yuin 尸骸(hi)阻挠(no)花坞(w D.我国政府未雨绸缪,果断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了这场突如其来的“非典” B.郁闷(men)贮(chu)藏嘎(gd) 淀(ding)粉 C.锱铢(zi) 束手〔s)枭雄(xio)逶迤(y1) 6.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绮靡(mf) 周匝(z6)屏气(bing)诅恨(z0) A.不复料其虚实 B.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 C.致殷勤之意 D.挟持私虑 A.玩索鼓励冲饥真之灼见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B.灰复嬉戏繁多再接再励 A.我们学校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希望自己能对社会有所贡献 C.闪烁残废青睐阴谋诡计 B.成功的教学,在于老师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D.寂寥恐具仓桑走头无路 C.战士们目着滂沱大雨和泥泞道路快速前进。 3.下列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D.父亲嗜酒如命的毛病,每天与乡亲一醉方休 A.与操有隙(机会 鲁肃闻列表卒(死) 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扣舷而歌之(敲击) 已襟危坐(身体斜着坐) A.“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 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 倚歌而和之(循,依) B.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道:“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创造能欣赏那种 D.皓(白)齿千仞(一丈)恍(若)如千回(回转)百折 作品的趣味。”我想不仅作者如此,读者也须时常创造他的趣味。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C.“可怜的妈妈,”箍桶匠说:“你不知道我多爱你。一还有你,我的儿!” ①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的大风浪也得上下颠簸, 么一条小 D.我发现,在平地上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高山上就不是,在晴朗天气中认 ②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 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 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阴雨天气中就不是。 ③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 9.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加受到群众的欢迎
1 建湖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05 级职高班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时间:90 分钟 总分:150 分 命题人:张月 一、选择题:(16×2′=32′)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熨.斗(yūn) 尸骸.(hái) 阻挠.(náo) 花坞.(wū) B.郁闷.(mèn) 贮.(chù)藏 嘎.(gā) 淀.(dìng)粉 C.锱.铢(zī) 束.手(sù) 枭.雄(xiáo) 逶迤.(yí) D.绮靡.(mí) 周匝.(zā) 屏.气(bǐng) 诅.恨(zǔ)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玩索 鼓励 冲饥 真之灼见 B.灰复 嬉戏 繁多 再接再励 C.闪烁 残废 青睐 阴谋诡计 D.寂寥 恐具 仓桑 走头无路 3.下列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与操有隙.(机会) 鲁肃闻列表卒.(死) B.扣舷..而歌之(敲击) 已襟危坐..(身体斜着坐) C.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 倚.歌而和之(循,依) D.皓.(白)齿 千仞.(一丈) 恍.(若)如 千回.(回转)百折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的大风浪也得上下颠簸, 这么一条小船。 ②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 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 ③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 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 加受到群众的欢迎。 A.况且 何况 而且 B.况且 而且 况且 C.何况 而且 何况 D.何况 况且 而且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即使在森林地区的土壤中,其丰富的内涵也会使人信誓旦旦 ....。 B.校男子篮球队员都是十五六岁的小伙子,正当豆蔻年华 ....,风华已茂。 C.任何人的生活都不是孤立的,都和社会息息相关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D.我国政府未雨绸缪 ....,果断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了这场突如其来的“非典” 肆虐。 6.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不复料其虚实.. B.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C.致殷勤..之意 D.挟持..私虑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我们学校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希望自己能对社会有所贡献。 B.成功的教学,在于老师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C.战士们冒着滂沱大雨和泥泞道路快速前进。 D.父亲嗜酒如命的毛病,每天与乡亲一醉方休。 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 B.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道:“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创造能欣赏那种 作品的趣味。”我想不仅作者如此,读者也须时常创造他的趣味。 C.“可怜的妈妈,”箍桶匠说:“你不知道我多爱你。—还有你,我的儿!” D.我发现,在平地上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高山上就不是,在晴朗天气中认 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阴雨天气中就不是。 9.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
A.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我 13.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总不懂 ①在一秒钟之内,我们就把枪弹上了膛,而且兴奋的程度高于准确,怎样往 B.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个陡峭的山坡下瞄准,总是不大清楚的 C.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沙砾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 ②当我们的来复枪膛空了时,那只狼已经倒了下来,一只小狼正拖着一条腿 D.这样,红柳就枝桠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 进入到那无动于衷的岩石中去 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③那个年代里,我们还从未听说过会放过打死一只狼的机会那种事。 A.“既望”即农历每月十六,而“望”是农历每月十五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14.下列句子无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C.“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中“一门父子三词客”是指苏洵、苏 A.兵精良多,足以立事 轼、苏辙 B.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D.苏轼的代表作品除《赤壁之战》外,还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 C.操悉浮以沿江 D.舞幽壑之法潜蛟 11.下面句子,只有一句是正确的,请选出来 15.下列各项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尽管前几年遇到了许多挫折,但是他一点也不灰心 A.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B.他尽管前几年遇到了许多挫折,但是他一点也不灰心 B.举酒属客 前几年他不管遇到了许多挫折,但是一点也不灰心 C.致殷勤之意 D.前几年他尽管遇到了多么大的挫折,但他一点也不灰心 D.雷鼓大震 12.下面句子中使用的破折号与其他三句用法不同的一句是() 16.关于“对照”和“比较”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到山上打柴的记忆至今都是幸福而快乐的一一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 A.对照和比较是经常用到的读书方法 劳作。 B.对照和比较的角度,内容、方法,在不同的文章作品中都是一样的 B.于是人们想出了高技术的法子一一用炸药! C.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对照和比较,可以区分所阅读文本的正误、优劣、高 C.一天,司务长布置任务—全体打柴去! 下,雅俗 D.而在稍稍深一点的土层,1立方米的土体中你会发现数百条以至上千条不露 D.对照和比较的文章作品,可以是相同、相近的,也可以是相对、相反的。 声色的大地耕耘者一一蚯蚓 阅读分析题(15×3′=45′)
2 A.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我 总不懂。 B.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C.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沙砾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 D.这样,红柳就枝桠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 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既望”即农历每月十六,而“望”是农历每月十五。 B.“壬戌”的后一年是癸亥年。 C.“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中“一门父子三词客”是指苏洵、苏 轼、苏辙。 D.苏轼的代表作品除《赤壁之战》外,还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 等。 11.下面句子,只有一句是正确的,请选出来 ( ) A.尽管前几年遇到了许多挫折,但是他一点也不灰心。 B.他尽管前几年遇到了许多挫折,但是他一点也不灰心。 C.前几年他不管遇到了许多挫折,但是一点也不灰心。 D.前几年他尽管遇到了多么大的挫折,但他一点也不灰心。 12.下面句子中使用的破折号与其他三句用法不同的一句是( ) A.到山上打柴的记忆至今都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 劳作。 B.于是人们想出了高技术的法子——用炸药! C.一天,司务长布置任务——全体打柴去! D.而在稍稍深一点的土层,1 立方米的土体中你会发现数百条以至上千条不露 声色的大地耕耘者——蚯蚓。 13.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一秒钟之内,我们就把枪弹上了膛,而且兴奋的程度高于准确,怎样往一 个陡峭的山坡下瞄准,总是不大清楚的。 ②当我们的来复枪膛空了时,那只狼已经倒了下来,一只小狼正拖着一条腿, 进入到那无动于衷的岩石中去。 ③那个年代里,我们还从未听说过会放过打死一只狼的机会那种事。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14.下列句子无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 A.兵精良多,足以立事 B.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C.操悉浮以沿江 D.舞幽壑之法潜蛟 15.下列各项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B.举酒属客 C.致殷勤之意 D.雷鼓大震 16.关于“对照”和“比较”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 A.对照和比较是经常用到的读书方法 B.对照和比较的角度,内容、方法,在不同的文章作品中都是一样的。 C.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对照和比较,可以区分所阅读文本的正误、优劣、高 下,雅俗。 D.对照和比较的文章作品,可以是相同、相近的,也可以是相对、相反的。 二、阅读分析题(15×3′=45′)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 只觉入耳有说不 4.这段文字主要描写了 说书的高 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肺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 A.王小玉 D.琴师 人参果,无一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 5.与白居易的“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描写相似的情形是() 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 A.“初不甚大”后描绘的情形 B.“越唱越高”后描绘的情形 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 C.“陡然一落”后描绘的情形 D.“忽又扬起”后描绘的情形 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 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 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 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 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之后, 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许多人在 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 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 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 1.上文选自 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 A.《明湖居听书》 B.《像山那样思考》 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 C.《文学的趣味》 D.《走出地平线》 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为是。正在撩 2.上文横线上应填的内容是 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 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A.精神上的残废 B.精神的中毒 1.横线上应填写的正确的顺序是 C.精神上的短视 D.在知上有欠缺 A.初不甚大——忽又扬起——越唱越高—一陡然一落—一人弦俱寂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意思是 B.初不甚大——越唱越高——忽又扬起—一陡然一落—一人弦俱寂 A.了解的不如处得好的,处得好的不如一块取乐的 C.初不甚大——越唱越高——陡然一落一一—忽又扬起一一人弦俱寂 B.(对于任何学业)懂得它的不如喜爱它的,喜爱它的不如以它为乐的。 D.初不甚大——陡然一落——忽又扬起——越唱越高——人弦俱寂 C.了解文学不如喜欢文学,喜欢文学不如与以文学为乐的 2.“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愈翻愈险,愈险愈奇。”这段文字运用了( D.懂得它不如好的,好的不如有趣的 A.想象 B.夸张 C.联想 4.课文开头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3.“相和相合”加点字读音为 A.比喻论证 B.引用论证 C.事实论证 D.类比论
3 一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 ,只觉入耳有说不 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肺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 人参果,无一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 ,忽然拔了一个尖 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 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 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 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 ,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 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之后, 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 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 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 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 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为是。正在撩 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 。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1.横线上应填写的正确的顺序是 ( ) A.初不甚大——忽又扬起——越唱越高——陡然一落——人弦俱寂 B.初不甚大——越唱越高——忽又扬起——陡然一落——人弦俱寂 C.初不甚大——越唱越高——陡然一落——忽又扬起——人弦俱寂 D.初不甚大——陡然一落——忽又扬起——越唱越高——人弦俱寂 2.“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愈翻愈险,愈险愈奇。”这段文字运用了( ) A.想象 B.夸张 C.联想 D.对比 3.“相和.相合”加点字读音为 ( ) A.hé B.hè C.huó D.huò 4.这段文字主要描写了 说书的高超技艺。 ( ) A.王小玉 B.林黛玉 C.黑妞 D.琴师 5.与白居易的“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描写相似的情形是 ( ) A.“初不甚大”后描绘的情形 B.“越唱越高”后描绘的情形 C.“陡然一落”后描绘的情形 D.“忽又扬起”后描绘的情形 二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 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 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许多人在 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 。 1.上文选自 ( ) A.《明湖居听书》 B.《像山那样思考》 C.《文学的趣味》 D.《走出地平线》 2.上文横线上应填的内容是 ( ) A.精神上的残废 B.精神的中毒 C.精神上的短视 D.在知上有欠缺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意思是 ( ) A.了解的不如处得好的,处得好的不如一块取乐的。 B.(对于任何学业)懂得它的不如喜爱它的,喜爱它的不如以它为乐的。 C.了解文学不如喜欢文学,喜欢文学不如与以文学为乐的。 D.懂得它不如好的,好的不如有趣的。 4.课文开头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 A.比喻论证 B.引用论证 C.事实论证 D.类比论
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 5.课文开头引用孔子名言的目的是 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A.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名人,教育家、思想家,他的话可以增强说服力 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 B.作者引用孔子的话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 C.作者由孔子的话引出不同的见解,令读者精神为之一振。 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 D.作者引用孔子的话以增添文采,同时显示自己博学多才。 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 (三) 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 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 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 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兵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 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 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1.对下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到夏口,闻操已向 初国中国 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A.当初:国家:中原地区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 B.早先;孙权统治的地方:中原地区。 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 C.当初: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 D.早先;孙权统治的地方;中华人民共和国。 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 2.对“晨夜兼道”,“敬贤礼士”中词类活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 A.“晨夜”,名词作状语:“道”,名词用作动词。 孙权长史。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 B.“贤”,形容词用作名词,“礼”,形容词用作动词。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C.“晨夜”,名词作状语:“礼”,形容词用作名词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 D.“贤”,形容词用作名词:“道”,动词用作名 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 3.下列名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A.遂于鲁肃俱诣孙权(诣,拜见) B.略已平矣(略,大
4 证 5.课文开头引用孔子名言的目的是 ( ) A.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名人,教育家、思想家,他的话可以增强说服力。 B.作者引用孔子的话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C.作者由孔子的话引出不同的见解,令读者精神为之一振。 D.作者引用孔子的话以增添文采,同时显示自己博学多才。 (三)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 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 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 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到夏口,闻操已向 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 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 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 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 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 孙权长史。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 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 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 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 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 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 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 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 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 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兵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 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1.对下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初 国 中国 A.当初;国家;中原地区。 B.早先;孙权统治的地方;中原地区。 C.当初;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D.早先;孙权统治的地方;中华人民共和国。 2.对“晨夜兼道”,“敬贤礼士”中词类活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晨夜”,名词作状语;“道”,名词用作动词。 B.“贤”,形容词用作名词,“礼”,形容词用作动词。 C.“晨夜”,名词作状语;“礼”,形容词用作名词。 D.“贤”,形容词用作名词;“道”,动词用作名词。 3.下列名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遂于鲁肃俱诣孙权(诣,拜见) B.略已平矣(略,大致)
C.今操芟夷大难(芟,消除) D.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胄,铠甲) 晓桐: 4.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五、小作文。(10′) A.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B.刘豫州收众汉南 学校将要举行秋季运动会,请你为班级制定一个迎接此次运动会的训练计划 C.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D.将军起兵江东 要求:①符合“计划”的格式和要求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②语言简洁,句子通顺 A.诸葛亮着力宣扬刘备英才盖世,显示了他的忠诚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沽 B.诸葛亮采用了欲擒故纵的方法扬孙抑曹,说孙权与刘备联合 ④不得出现真实班级和姓名 C.诸葛亮使用激将法,表现了他的精明和才智 D.鲁肃身为人臣,能设身处地地为孙权着想,主动进言 1.出师一表真名世, 2.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4.生女犹得嫁比邻 5.宋神宗认为《资治通鉴》“ 有资于治道 四、口语交际:(6′) 班主任根据开学初制定的一个月调一次位置的规定,要求班长通知大家今天晚 自修前完成这项工作,可是晓桐以“月考得了班级第一名”为由,坚持要坐在教室 中间靠讲台的地方。如果你是班长,你将如何劝说晓桐? 六、大作文:(50′)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晓桐 位先哲说过,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黑暗或光明 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 晓桐: 这个耐人寻味的说法能引发你什么样的思考?你有过这样的见闻经历吗?请以 “人生的开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5 C.今操芟夷大难(芟,消除) D.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胄,铠甲) 4.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B.刘豫州收众汉南 C.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D.将军起兵江东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诸葛亮着力宣扬刘备英才盖世,显示了他的忠诚。 B.诸葛亮采用了欲擒故纵的方法扬孙抑曹,说孙权与刘备联合。 C.诸葛亮使用激将法,表现了他的精明和才智。 D.鲁肃身为人臣,能设身处地地为孙权着想,主动进言。 三、填空。(1′×7=7′) 1.出师一表真名世, ! 2.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 。 3. ,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4.生女犹得嫁比邻, 。 5.宋神宗认为《资治通鉴》“ ,有资于治道。” 四、口语交际:(6′) 班主任根据开学初制定的一个月调一次位置的规定,要求班长通知大家今天晚 自修前完成这项工作,可是晓桐以“月考得了班级第一名”为由,坚持要坐在教室 中间靠讲台的地方。如果你是班长,你将如何劝说晓桐? 班长: 晓桐: 班长: 晓桐: 班长: 晓桐: 五、小作文。(10′) 学校将要举行秋季运动会,请你为班级制定一个迎接此次运动会的训练计划。 要求:①符合“计划”的格式和要求 ②语言简洁,句子通顺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④不得出现真实班级和姓名 六、大作文:(50′)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先哲说过,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黑暗或光明 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 这个耐人寻味的说法能引发你什么样的思考?你有过这样的见闻经历吗?请以 “人生的开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600字
6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 600 字
建湖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05级职高班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时间:90分钟总分:150分命题人:张月 选择题:(16×2′=32′) 1-5 DCCDC 6-10 ABBAD 11-15 AACBC 、阅读分析题:(15×3′=45′) 1-5 CCBAD 6-10 CDBBC 11-15BBDAB 三、填空:(1′×7=7′) 1.千载谁堪伯仲间 2.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3.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4.生男埋没随百草 5.鉴于往事
7 建湖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05 级职高班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时间:90 分钟 总分:150 分 命题人:张月 一、选择题:(16×2′=32′) 1-5 DCCDC 6-10 ABBAD 11-15 AACBC 二、阅读分析题:(15×3′=45′) 1-5 CCBAD 6-10 CDBBC 11-15BBDAB 三、填空:(1′×7=7′) 1.千载谁堪伯仲间。 2.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3.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4.生男埋没随百草。 5.鉴于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