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建筑材料 任课班级给排06、农水06-L、2 任课教师 赵以琴 水利建筑工程学院水工水力学教研室 二00七一一二00八学年第一学期
石 河 子 大 学 教 案 课程名称 建筑材料 任课班级 给排 06、农水 06-1、2 任课教师 赵以琴 水利建筑工程 学院水工水力学 教研室 二 00 七—— 二 00 八学年第一学期
姓名 赵以琴职称讲师总学时36 使用教材 建筑材料密永宁,娄宗科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8月 1、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使学生获得主要建筑材料试验的基本方法。 3、能够根据工程要求合理地选用材料。 4、熟悉有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教 5、了解材料使用方法的要点。 6、学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的 章次 名 学时 绪论 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2 第二章天然石材 1 第三章无机胶凝材料 8 第四章 混凝土 10 第五章 建筑砂浆 2 第六章 建筑钢材 第七章防水材料 ¥ 第八章建筑工程常用其他材料 合计 36
姓 名 赵以琴 职 称 讲师 总 学 时 36 使用教材 建筑材料.宓永宁,娄宗科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年 8 月 课 程 教 学 目 的 1、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使学生获得主要建筑材料试验的基本方法。 3、能够根据工程要求合理地选用材料。 4、熟悉有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5、了解材料使用方法的要点。 6、学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学 时 分 配 章 次 章 名 学 时 绪论 1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2 第二章 天然石材 1 第三章 无机胶凝材料 8 第四章 混凝土 10 第五章 建筑砂浆 2 第六章 建筑钢材 4 第七章 防水材料 4 第八章 建筑工程常用其他材料 4 合 计 36
2007年8月29日 教学 使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地位、作用和发展有个初步了解。 目的 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质。 绪论 一、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二、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 敦 三、建筑材料的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 学 四、建筑材料的标准 内 五、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第一节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重点:1、建筑材料的分类。 2、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 教学重 难点:1、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的定义、区别和计算。 点、难点 2、孔隙率和空隙率的定义、区别和计算。 及教学 方法:1、结合工程和日常生活实例,使学生认识建筑材料的地位和作 方法 用。 2、抓住重点,举例说明材料的物理性质。 作业、思 作业:P203、4、7 考题(讨 论题)、 阅读材 料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1页
2007 年 8 月 29 日 教 学 目 的 使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地位、作用和发展有个初步了解。 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质。 教 学 内 容 绪 论 一、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二、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 三、建筑材料的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 四、建筑材料的标准 五、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第一节 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教学重 点、难点 及教学 方法 重点:1、建筑材料的分类。 2、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 难点:1、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的定义、区别和计算。 2、孔隙率和空隙率的定义、区别和计算。 方法:1、结合工程和日常生活实例,使学生认识建筑材料的地位和作 用。 2、抓住重点,举例说明材料的物理性质。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 阅读材 料 作业:P20 3、4、7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1 页
2007年8月31日 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质: 教学 了解材料与热有关的性质和耐久性: 目的 了解天然石材的主要技术性质和工程中常用的天然石材。 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 第三节材料的耐久性 教 第四节材料与热有关的性质 兴 第五节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构造 内 第二章天然石材 第一节岩石的分类 第二节天然石材的主要技术性质:主要介绍物理、力学性质 第三节工程中常用的天然石材 重点:1、材料的力学性质 教学重 2、材料的耐久性 点、难点 3、材料与热有关的性质 及教学 方法:结合水利工程常用材料及工程对材料的要求,讲清概念,抓住重点, 方法 掌握材料的有关性质。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 阅读材 料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2页
2007 年 8 月 31 日 教 学 目 的 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质; 了解材料与热有关的性质和耐久性; 了解天然石材的主要技术性质和工程中常用的天然石材。 教 学 内 容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 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 第三节 材料的耐久性 第四节 材料与热有关的性质 第五节 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构造 第二章 天然石材 第一节 岩石的分类 第二节 天然石材的主要技术性质:主要介绍物理、力学性质 第三节 工程中常用的天然石材 教学重 点、难点 及教学 方法 重点:1、材料的力学性质 2、材料的耐久性 3、材料与热有关的性质 方法:结合水利工程常用材料及工程对材料的要求,讲清概念,抓住重点, 掌握材料的有关性质。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 阅读材 料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2 页
2007年9月5日 教学 掌握石灰和石膏的性质和应用。 目的 第三章无机胶凝材料 第一节气硬性胶凝材料 》 一、建筑石膏:介绍石膏的生产、品种、特性与应用 二、石灰:介绍石灰的生产、熟化和硬化、特性与应用 内 三、水玻璃:介绍水玻璃的性质与应用 四、镁质胶凝材料:介绍菱苦土的性质与应用 重点:1、石灰的熟化、硬化、性质及应用 2、石膏的脱水过程、产品、性质及应用 教学重 方法:1、以工程中石灰和石音在应用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为例,说明过 点、难店 火石灰的危害及陈伏的概念。 及教学 2、以天然二水石膏脱水过程流程图,说明其产品。 方法 作业、思 考题(可 论颗)、 阅读材 料 ©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第3页
2007 年 9 月 5 日 教 学 目 的 掌握石灰和石膏的性质和应用。 教 学 内 容 第三章 无机胶凝材料 第一节 气硬性胶凝材料 一、建筑石膏:介绍石膏的生产、品种、特性与应用 二、石灰:介绍石灰的生产、熟化和硬化、特性与应用 三、水玻璃:介绍水玻璃的性质与应用 四、镁质胶凝材料:介绍菱苦土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重 点、难点 及教学 方法 重点:1、石灰的熟化、硬化、性质及应用 2、石膏的脱水过程、产品、性质及应用 方法:1、以工程中石灰和石膏在应用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为例,说明过 火石灰的危害及陈伏的概念。 2、以天然二水石膏脱水过程流程图,说明其产品。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 阅读材 料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3 页
2007年9月7日 教学掌握硅酸盐水泥的生产过程、熟料矿物成分及其主要特性、水化与凝结 目的硬化。 第二节硅酸盐水泥 一、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和矿物组成 教 二、硅酸盐水泥的水化与凝结硬化 学 三、影响水泥凝结硬化的因素 重点:1、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成分及其主要特性。 2、水泥石结构及影响水泥石强度的因素。 教学重 方法:1、将硅酸盐水泥熟料的四种矿物成分及其特性列表并分析比较。 点、难点 2、画出水泥石结构图,说明其组成并分析影响因素。 及教学 方法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 阅读材 料 令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4页
2007 年 9 月 7 日 教 学 目 的 掌握硅酸盐水泥的生产过程、熟料矿物成分及其主要特性、水化与凝结 硬化。 教 学 内 容 第二节 硅酸盐水泥 一、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和矿物组成 二、硅酸盐水泥的水化与凝结硬化 三、影响水泥凝结硬化的因素 教学重 点、难点 及教学 方法 重点:1、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成分及其主要特性。 2、水泥石结构及影响水泥石强度的因素。 方法:1、将硅酸盐水泥熟料的四种矿物成分及其特性列表并分析比较。 2、画出水泥石结构图,说明其组成并分析影响因素。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 阅读材 料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4 页
2007年9月12日 教学 掌握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 目的 掌握环境水对水泥石侵蚀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四、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 重点介绍: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意义和实验方法 华 凝结时间的概念和实验方法 体积安定性的概念、不良的原因及危害 强度等级的确定方法和实验方法 五、硅酸盐水泥的腐蚀与防止 六、硅酸盐水泥的特性与应用 重点:标准稠度、凝结时间和体积安定性的测定。 难点:水泥强度等级的确定。 教学重 方法:1、结合水泥实验,详细说明实验仪器、方法和步骤。通过在实 点、难点 验室亲自动手操作,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 及教学 2、举例说明水泥强度等级的确定。 方法 作业、思 考题(可 论颗)、 阅读材 料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5页
2007 年 9 月 12 日 教 学 目 的 掌握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 掌握环境水对水泥石侵蚀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教 学 内 容 四、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 重点介绍: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意义和实验方法 凝结时间的概念和实验方法 体积安定性的概念、不良的原因及危害 强度等级的确定方法和实验方法 五、硅酸盐水泥的腐蚀与防止 六、硅酸盐水泥的特性与应用 教学重 点、难点 及教学 方法 重点:标准稠度、凝结时间和体积安定性的测定。 难点:水泥强度等级的确定。 方法:1、结合水泥实验,详细说明实验仪器、方法和步骤。通过在实 验室亲自动手操作,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 2、举例说明水泥强度等级的确定。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 阅读材 料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5 页
2007年9月14日 教学 掌握掺混合材料水泥的特性及应用。 目的 第三节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 重点介绍普通水泥的特点: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和粉煤灰水泥的共性 教 和特性 第四节其它品种水泥:简介常用特性水泥和专用水泥的应用 重点:1、普通水泥的特点。 2、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和粉煤灰水泥的共性和特性。 教学重 3、六大品种水泥的特性和应用范围。 点、难点 方法:在复习硅酸盐水泥性质的基础上,掌握混合材料的性质,归纳出 及教学 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的共性、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和粉煤灰水泥的 方法 共性和特性。采用突出重点和列表对比法。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 阅读材 料 题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6页
2007 年 9 月 14 日 教 学 目 的 掌握掺混合材料水泥的特性及应用。 教 学 内 容 第三节 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 重点介绍普通水泥的特点;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和粉煤灰水泥的共性 和特性 第四节 其它品种水泥:简介常用特性水泥和专用水泥的应用 教学重 点、难点 及教学 方法 重点:1、普通水泥的特点。 2、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和粉煤灰水泥的共性和特性。 3、六大品种水泥的特性和应用范围。 方法:在复习硅酸盐水泥性质的基础上,掌握混合材料的性质,归纳出 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的共性、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和粉煤灰水泥的 共性和特性。采用突出重点和列表对比法。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 阅读材 料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6 页
2007年9月19日 教学 掌握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及其作用。 目的 第四章混凝土 第一节概述:混凝土的概念、分类、组成、基本要求 华 第二节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重点介绍水泥、水、砂、石四种组成材料的质量要求及其作用。 重点:1、混凝土四种组成材料的作用。 2、砂、石骨料的粗细程度及颗粒级配。 教学重 难点:1、骨料筛分。 点、难点 2、粗细程度、颗粒级配、最大粒径的确定。 及教学 方法:1、画框图说明混凝土组成材料的作用。 方法 2、通过骨料的筛分实验,掌握筛分方法、筛分曲线绘制方法、 判断粗细程度、颗粒级配及最大粒径的方法。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颗)、 阅读材 料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7页
2007 年 9 月 19 日 教 学 目 的 掌握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及其作用。 教 学 内 容 第四章 混凝土 第一节 概述:混凝土的概念、分类、组成、基本要求 第二节 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重点介绍水泥、水、砂、石四种组成材料的质量要求及其作用。 教学重 点、难点 及教学 方法 重点:1、混凝土四种组成材料的作用。 2、砂、石骨料的粗细程度及颗粒级配。 难点:1、骨料筛分。 2、粗细程度、颗粒级配、最大粒径的确定。 方法:1、画框图说明混凝土组成材料的作用。 2、通过骨料的筛分实验,掌握筛分方法、筛分曲线绘制方法、 判断粗细程度、颗粒级配及最大粒径的方法。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 阅读材 料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7 页
2007年9月21日 教学 掌握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耐久性这三大主要技术性质及其确定方法。 目的 第三节普通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 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介绍和易性的概念、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 教 二、混凝土的强度 学 三、混凝土的变形性能 四、混凝土的耐久性 重点:1、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的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 2、混凝土抗压强度等级的确定方法及影响因素。 教学重 方法:1、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实验和维勃稠度实验测定和易性。以混 点、难点 凝土组成材料框图说明影响因素。 及教学 2、通过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实验说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确定方法。 方法 用混凝土强度公式说明影响因素,并从影响因素中找到提高强度和耐久 性的措施。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 阅读材 料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8页
2007 年 9 月 21 日 教 学 目 的 掌握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耐久性这三大主要技术性质及其确定方法。 教 学 内 容 第三节 普通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 一、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介绍和易性的概念、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 二、混凝土的强度 三、混凝土的变形性能 四、混凝土的耐久性 教学重 点、难点 及教学 方法 重点:1、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的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 2、混凝土抗压强度等级的确定方法及影响因素。 方法:1、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实验和维勃稠度实验测定和易性。以混 凝土组成材料框图说明影响因素。 2、通过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实验说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确定方法。 用混凝土强度公式说明影响因素,并从影响因素中找到提高强度和耐久 性的措施。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 阅读材 料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