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港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古代诗文阅读(31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共10分,每小题1分) (1)地崩山摧壮士死, (《蜀道难》) (2) ,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 (其一)》) (3)画图省识春风面, 。(《咏怀古迹 (其三)》) (4) 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5)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往往取酒 还独倾。(《琵琶行》) (6)沧海月明珠有泪, (《锦瑟》) (7)故不积跬步, 。(《劝学》) (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吾未见 其明也。(《师说》 (9)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过秦论》) (10)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 用 (《寡人之于国也》)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范增论 (宋)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 下事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 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 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增之去, 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 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 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 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 人必先疑矣,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 之中,而抉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 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 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 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 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 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福建省泉港 2013-2014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31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共 10 分,每小题 1 分) (1)地崩山摧壮士死, 。(《蜀道难》) (2) ,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 (其一)》) (3)画图省识春风面, 。(《咏怀古迹 (其三)》) (4) ,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5)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往往取酒 还独倾。(《琵琶行》) (6)沧海月明珠有泪, 。(《锦瑟》) (7)故不积跬步, 。(《劝学》) (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吾未见 其明也。(《师说》) (9)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 (《过秦论》) (10)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 用, 。(《寡人之于国也》)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范增论 (宋)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 下事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 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 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增之去, 当于羽杀卿子冠军①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 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 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 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 人必先疑矣,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 之中,而抉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 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 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 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 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 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选自《古文观止》,略有删改) 【注】①卿子冠军:指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 项羽为次将军,范增为末将军,救赵。途中,宋义畏缩不前,羽矫诏杀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间疏楚君臣 疏:使……疏远 B.独恨其不早耳 恨:怨恨,痛恨 C.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 本:根本原因 D.而抉擢以为上将 擢:提拔,选拔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终以此失天下; 以其无礼于晋; B.羽之杀卿子冠军也;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不合则去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 已病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王用陈平的反间计成功离间了项羽和范增的关系,但苏轼认为,如果项羽 不是自己先对范增有了猜忌之心,反间计就不会成功。 B.苏轼认为项羽怀疑范増从项羽杀义帝的时候就开始了,因为项羽杀义帝不但 不是范增的本意,而且范増还不会听从项羽的主张,必定竭力谏诤。 C.苏轼对范增的评价是一分为二的,既认为范增没有及时离开项羽,却想依靠 他来成就功业名声太浅陋了,又认为范增确实是人中豪杰。 D.苏轼认为范増应在项羽杀卿子冠军时离开项羽,其主要依据是项羽要称霸天 下,而且又是刚愎自用之人,必不会容纳足智多谋的范增。 三)课内文言文翻译(6分) 5、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3分)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3分) (四)古代诗歌鉴赏(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第9题(6分,每小题3分) 台城 韦庄 江雨罪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 种说法?为什么?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选自《古文观止》,略有删改) 【注】①卿子冠军:指宋义。公元前 207 年,秦围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 项羽为次将军,范增为末将军,救赵。途中,宋义畏缩不前,羽矫诏杀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间疏楚君臣 疏:使……疏远 B. 独恨其不早耳 恨:怨恨,痛恨 C. 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 本:根本原因 D. 而抉擢以为上将 擢:提拔,选拔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终以此失天下; 以其无礼于晋; B.羽之杀卿子冠军也;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 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不合则去;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 已病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王用陈平的反间计成功离间了项羽和范增的关系,但苏轼认为,如果项羽 不是自己先对范增有了猜忌之心,反间计就不会成功。 B.苏轼认为项羽怀疑范增从项羽杀义帝的时候就开始了,因为项羽杀义帝不但 不是范增的本意,而且范增还不会听从项羽的主张,必定竭力谏诤。 C. 苏轼对范增的评价是一分为二的,既认为范增没有及时离开项羽,却想依靠 他来成就功业名声太浅陋了,又认为范增确实是人中豪杰。 D.苏轼认为范增应在项羽杀卿子冠军时离开项羽,其主要依据是项羽要称霸天 下,而且又是刚愎自用之人,必不会容纳足智多谋的范增。 (三)课内文言文翻译(6 分) 5、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3 分)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3 分) (四)古代诗歌鉴赏(6 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第 9 题(6 分,每小题 3 分)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 种说法?为什么?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21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5分,每小题5分)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贾府的亲戚邢岫烟、李纹、李绮、宝琴等人来到贾府后,宝玉兴奋地嗟叹道:“老 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还叫袭人、晴雯等快看 人去。袭人等瞧了一遍回来说道:“大太太的一个侄女儿,宝姑娘的一个妹妹, 大奶奶两个妹妹,倒像一把子四根水葱儿。 B.贾母特别喜欢宝琴,不仅逼着王夫人认她为干女儿,还送给她一件凫靥裘。 众人以为这会引起黛玉的醋意,谁知黛玉竟浑然不觉,还亲切地叫宝琴妹妹。 C.邢岫烟的家境贫苦,全家曾租借庙里的房子,一住十年,后来投靠亲戚来到 贾府。她的姑妈邢夫人不关痛痒地将她交给凤姐,凤姐冷眼旁观,发现她心性为 人不像邢夫人及她的父母一样,觉得她是温厚可疼之人,又可怜她家贫命苦,反 而比其他姐妹多疼她一些。 D.宁国府的当家人是贾珍。《红楼梦》一开卷,冷子兴就这样说:“这珍爷那 里干正事?只一味高乐不了,把那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敢来管他的人 作者对贾珍这种角色,用诙谐的笔法讽刺他的板起脸来充老子,装正经。如过年 的时候贾珍发放年物给侄子们,看管家庙的贾芸也来领取,于是贾珍便训斥他 夜夜招聚匪类赌钱,养老婆小子。”言外之意是,我“州官”是可以放火的, 你“县官”们也不是不可以放火,只不要放的比我州官还凶就行了。 E.贾母觉得宝琴雪下折梅比画中的人还好看,于是向薛姨妈细问她的年庚八字 并家内景况。薛姨妈度其意思,大约是要与宝玉求配。无奈宝琴已许过梅家,薛 姨妈只得委婉告知贾母这一消息。 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吕布得知董卓纳貂蝉为姬妾,心怀不满。一日,吕布趁董卓入朝议事,入董 卓府中,与貂蝉在凤仪亭相会。貂蝉假意哭诉被董卓淫污,不能复事吕布,为吕 布受他人之制而遗憾,吕布羞愧满面。这时被董卓撞见,董卓怒而拔出腰间佩刀 要杀吕布,吕布大惊而逃。 B.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 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 不胜,责之未迟。”这里袁术说的“弓手”是指关羽。 C.孙坚从皇宫废墟的井中捞出一枚玉玺。他相信这是自己将要当皇帝的预兆, 便托病辞归江东,别图大事。不想事情泄密,袁绍向他讨取玉玺。他离开洛阳, 袁绍还写信给荆州刘表,教他拦截孙坚讨玉玺。孙坚对他们均发誓说,如果拿了 玉玺,“死于刀箭之下 D.曹操设计围关公于土山,并使张辽前往劝降。关公提出三个条件:一是只降 汉帝不降曹操;二是必须供奉刘备的两位夫人:三是一旦有了刘备的消息,马上 辞去。曹操答应了,关羽告甘、糜二夫人后暂投曹操。曹操待关公不薄,赠送关 公锦战袍,关公送曹操赤兔马以还礼 刘备字玄德,年二十八岁,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身长七 尺五寸,他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但 是,因为父亲早逝,他和母亲靠编织麻鞋和席子维持生活,家境贫寒。尝师事郑 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 9、简答题,选做其中一题。(5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21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5 分,每小题 5 分)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贾府的亲戚邢岫烟、李纹、李绮、宝琴等人来到贾府后,宝玉兴奋地嗟叹道:“老 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还叫袭人、晴雯等快看 人去。袭人等瞧了一遍回来说道:“大太太的一个侄女儿,宝姑娘的一个妹妹, 大奶奶两个妹妹,倒像一把子四根水葱儿。” B.贾母特别喜欢宝琴,不仅逼着王夫人认她为干女儿,还送给她一件凫靥裘。 众人以为这会引起黛玉的醋意,谁知黛玉竟浑然不觉,还亲切地叫宝琴妹妹。 C.邢岫烟的家境贫苦,全家曾租借庙里的房子,一住十年,后来投靠亲戚来到 贾府。她的姑妈邢夫人不关痛痒地将她交给凤姐,凤姐冷眼旁观,发现她心性为 人不像邢夫人及她的父母一样,觉得她是温厚可疼之人,又可怜她家贫命苦,反 而比其他姐妹多疼她一些。 D.宁国府的当家人是贾珍。《红楼梦》一开卷,冷子兴就这样说:“这珍爷那 里干正事?只一味高乐不了,把那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敢来管他的人。” 作者对贾珍这种角色,用诙谐的笔法讽刺他的板起脸来充老子,装正经。如过年 的时候贾珍发放年物给侄子们,看管家庙的贾芸也来领取,于是贾珍便训斥他 “夜夜招聚匪类赌钱,养老婆小子。”言外之意是,我“州官”是可以放火的, 你“县官”们也不是不可以放火,只不要放的比我州官还凶就行了。 E.贾母觉得宝琴雪下折梅比画中的人还好看,于是向薛姨妈细问她的年庚八字 并家内景况。薛姨妈度其意思,大约是要与宝玉求配。无奈宝琴已许过梅家,薛 姨妈只得委婉告知贾母这一消息。 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吕布得知董卓纳貂蝉为姬妾,心怀不满。一日,吕布趁董卓入朝议事,入董 卓府中,与貂蝉在凤仪亭相会。貂蝉假意哭诉被董卓淫污,不能复事吕布,为吕 布受他人之制而遗憾,吕布羞愧满面。这时被董卓撞见,董卓怒而拔出腰间佩刀 要杀吕布,吕布大惊而逃。 B.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 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 不胜,责之未迟。”这里袁术说的“弓手”是指关羽。 C.孙坚从皇宫废墟的井中捞出一枚玉玺。他相信这是自己将要当皇帝的预兆, 便托病辞归江东,别图大事。不想事情泄密,袁绍向他讨取玉玺。他离开洛阳, 袁绍还写信给荆州刘表,教他拦截孙坚讨玉玺。孙坚对他们均发誓说,如果拿了 玉玺,“死于刀箭之下”。 D.曹操设计围关公于土山,并使张辽前往劝降。关公提出三个条件:一是只降 汉帝不降曹操;二是必须供奉刘备的两位夫人;三是一旦有了刘备的消息,马上 辞去。曹操答应了,关羽告甘、糜二夫人后暂投曹操。曹操待关公不薄,赠送关 公锦战袍,关公送曹操赤兔马以还礼。 E.刘备字玄德,年二十八岁,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身长七 尺五寸,他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但 是,因为父亲早逝,他和母亲靠编织麻鞋和席子维持生活,家境贫寒。尝师事郑 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 9、简答题,选做其中一题。(5 分)
(1)《红楼梦》中林黛玉说:“你从此可都改了罢!”指的事是什么?请简要叙 述 (2)《三国演义》中十八回“拔矢啖睛”的是谁?当时情形怎样?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0、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 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 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宪问》 【注释】①左衽(ren):衣襟,开在左边。汉民族古代上衣的衣襟是向右边 开的。衽:衣襟。②匹夫匹妇:一男一女,指普通百姓。谅:信实,遵守信用。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路和子贡都认为管仲不为自己的主子公子纠而死,反而去辅佐齐桓公是不 仁的。 B.孔子认为管仲为国为天下老百姓带来福祉,消除灾难,称得上是真正的“仁” C.在孔子看来,管仲不仅辅佐齐桓公在诸侯中称霸,而且使中原文化得以保存 和发展。 D.孔子认为管仲有大仁,守大信大节,间接批评子路、子贡以小信用论人,目 光短浅。 (2)你赞同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吗?请结合文本简述你的理由。(3分) 、现代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①设想一下,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 开始去练习生存本领,那情景是不堪设想的。因此,称传统文化为祖宗的丰富 遗产,说文化传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不为过分的。 ②但是不能忘记,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钳制思想、東 缚人们行动的本性,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也会引出某种不堪设想和不忍 设想的后果。因此,说传统是民族沉重的负荷,社会前进的包袱,也是不为过 分的
(1)《红楼梦》中林黛玉说:“你从此可都改了罢!”指的事是什么?请简要叙 述。 (2) 《三国演义》中十八回“拔矢啖睛”的是谁?当时情形怎样?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10、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 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①。岂 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②,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宪问》) 【注释】①左衽(rèn):衣襟,开在左边。汉民族古代上衣的衣襟是向右边 开的。衽:衣襟。②匹夫匹妇:一男一女,指普通百姓。谅:信实,遵守信用。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子路和子贡都认为管仲不为自己的主子公子纠而死,反而去辅佐齐桓公是不 仁的。 B.孔子认为管仲为国为天下老百姓带来福祉,消除灾难,称得上是真正的“仁”。 C.在孔子看来,管仲不仅辅佐齐桓公在诸侯中称霸,而且使中原文化得以保存 和发展。 D.孔子认为管仲有大仁,守大信大节,间接批评子路、子贡以小信用论人,目 光短浅。 (2)你赞同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吗?请结合文本简述你的理由。(3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三、现代文阅读(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3 题。 ①设想一下,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 开始去练习生存本领,那情景是不堪设想的。因此,称传统文化为祖宗的丰富 遗产,说文化传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不为过分的。 ②但是不能忘记,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钳制思想、束 缚人们行动的本性,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也会引出某种不堪设想和不忍 设想的后果。因此,说传统是民族沉重的负荷,社会前进的包袱,也是不为过 分的
③既是财富,又是包袱。辫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这两重属性,运用它而不被 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于千里之外,是一种艺术,是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作 用的重要表现和广阔场所。 ④能理解这一点和做到这一点,看来并非易事。我们容易看到的,常常是与之 相左的情况。比如说,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服装,服装以入时为美,而去追求时 鼍。这时,具有惰性的传统,只会被斥为阻碍趋时的包袱。另一种人以为传统 像文物,文物唯古是尚,应该保护其斑驳陆离的面貌,切忌来刮垢磨光。这时, 传统所不幸具有的惰性,倒又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财富 ⑤传统的确是财富,但财富不在它的情性;传统也的确是包袱,但包袱也不因 它的非时装。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 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传统是内在物,是人体本身;精确点说,是人群共同 体的品格和精神。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 ⑥但是传统也不是神赐的,天生的,它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产物,必定也会随 共同生活的变化而更新。谁要想拉住传统前进的脚步,阻挡传统变化的趋势, 纵或得逞于一时,终将徒劳无功,而且往往要激起逆反心理,促成精神危机 这是有史可稽的。 1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传统以其惰性和保守,钳制人的思想,束缚人的行动,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 局面。 B.视传统为服装,并认为服装以入时为美,而去追求时髦,这时传统就被看作 了包袱。 视传统为文物,就会尊重传统,保护其本来面貌,把祖宗的丰富遗产发扬光 大 D.传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产物,它无法扔掉,难以彻底决 12、作者在文中阐明了一个什么观点?(4分) 答 13、第⑤段“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 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传统的什么特 点?(6分) 湩 答
③既是财富,又是包袱。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这两重属性,运用它而不被 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于千里之外,是一种艺术,是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作 用的重要表现和广阔场所。 ④能理解这一点和做到这一点,看来并非易事。我们容易看到的,常常是与之 相左的情况。比如说,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服装,服装以入时为美,而去追求时 髦。这时,具有惰性的传统,只会被斥为阻碍趋时的包袱。另一种人以为传统 像文物,文物唯古是尚,应该保护其斑驳陆离的面貌,切忌来刮垢磨光。这时, 传统所不幸具有的惰性,倒又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财富。 ⑤传统的确是财富,但财富不在它的惰性;传统也的确是包袱,但包袱也不因 它的非时装。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 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传统是内在物,是人体本身;精确点说,是人群共同 体的品格和精神。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 ⑥但是传统也不是神赐的,天生的,它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产物,必定也会随 共同生活的变化而更新。谁要想拉住传统前进的脚步,阻挡传统变化的趋势, 纵或得逞于一时,终将徒劳无功,而且往往要激起逆反心理,促成精神危机。 这是有史可稽的。 1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传统以其惰性和保守,钳制人的思想,束缚人的行动,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 局面。 B.视传统为服装,并认为服装以入时为美,而去追求时髦,这时传统就被看作 了包袱。 C.视传统为文物,就会尊重传统,保护其本来面貌,把祖宗的丰富遗产发扬光 大。 D.传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产物,它无法扔掉,难以彻底决 裂。 12、作者在文中阐明了一个什么观点?(4 分) 答: 13、第⑤段“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 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传统的什么特 点?(6 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4、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入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中华民族也是一个酷爱读书的民族。唐代刘禹锡的诗句 ”,让人感受到阅读时的闲适与宁静。“青灯 有味似儿时”,是南宋陆放翁对儿时读书情景的追念。至于流传千古的“凿壁 偷光”“囊萤映雪”等典故,“头悬梁,锥刺股”式的苦读,那种对书的迷恋 则让人心生敬畏。 A.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B.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 C.两三竿竹见君子,十万卷书思古人 D.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15、下面的文段有四处语病,请修改,使之表意清晰且连贯。(8分) 本次考试之后,再次引起了老师们对学生基础不扎实,能力欠缺,以及不善于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等问题的关注。希望能尽快设法消除学生普遍存在的知识掌 握不够系统、不普于融会贯通的毛病,学生一味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真正做 到方法正确,掌握规律,举一反三的突破是可想而知的。 16、请根据上联,用《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知识对出下联。(4分) 上联:黛玉葬花,悟尽悲欢离合,终是一梦; 答:下 联: 五、作文(70分) 1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艘货船卸货后返航时,突然遭遇巨大风暴,老船长果断下令:“打开所有货 舱,立刻往里面灌水!”水手们担忧:“往舱里灌水是险上加险,这不是自找 死路吗?”但还是半信半疑地照着做了。虽然暴风巨浪依旧那么猛烈,但随着 货舱里的水位越来越高,货轮渐渐地平稳了。船长告诉那些松了一口气的水手 只空木桶,是很容易被风打翻的,如果装满水负重了,风是吹不倒的。船 在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时,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四、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4、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入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中华民族也是一个酷爱读书的民族。唐代刘禹锡的诗句 “ , ”,让人感受到阅读时的闲适与宁静。“青灯 有味似儿时”,是南宋陆放翁对儿时读书情景的追念。至于流传千古的“凿壁 偷光”“囊萤映雪”等典故,“头悬梁,锥刺股”式的苦读,那种对书的迷恋 则让人心生敬畏。 A.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B.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 C.两三竿竹见君子,十万卷书思古人 D.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15、下面的文段有四处语病,请修改,使之表意清晰且连贯。(8 分) 本次考试之后,再次引起了老师们对学生基础不扎实,能力欠缺,以及不善于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等问题的关注。希望能尽快设法消除学生普遍存在的知识掌 握不够系统、不善于融会贯通的毛病,学生一味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真正做 到方法正确,掌握规律,举一反三的突破是可想而知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根据上联,用《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知识对出下联。(4 分) 上联:黛玉葬花,悟尽悲欢离合,终是一梦; 答:下 联: 五、作文(70 分) 1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艘货船卸货后返航时,突然遭遇巨大风暴,老船长果断下令:“打开所有货 舱,立刻往里面灌水!”水手们担忧:“往舱里灌水是险上加险,这不是自找 死路吗?”但还是半信半疑地照着做了。虽然暴风巨浪依旧那么猛烈,但随着 货舱里的水位越来越高,货轮渐渐地平稳了。船长告诉那些松了一口气的水手: “一只空木桶,是很容易被风打翻的,如果装满水负重了,风是吹不倒的。船 在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时,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不仅是货轮负重如此,其实人生也需要负重。因为负重,生命会变得殷实;因为 负重,理想会变得坚贞;因为负重,行动会变得更加脚踏实地。 【要求】请以“人生需要负重”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古代诗文阅读(31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每小题1分) 1、(1)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丛菊两开他日泪;(3)环珮空归夜月魂 (4)艰难苦恨繁霜鬓;(5)春江花朝秋月夜;(6)蓝田日暖玉生烟;(η)无 以至千里 (8)小学而大遗:(9)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10)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2、B(应是“遗憾”的意思) 3、C(第一个“于”是介词,在;第二个“于”是介词,和。A项“以”都是连 词,因为;B项“之”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则”都是连词 表示假设,就) 4、D(主要依据是宋义被杀,说明项羽背叛了义帝,必不会相信主张立义帝的范 【参考译文 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楚国君臣之间的关系。项羽怀疑范增和汉国私 下勾结,渐渐削弱他的权力。范增大怒,说:“天下大事已经大致确定了,君王 自己处理吧。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回乡时,还没到彭城,就因背上痈疽发作 而死 苏子说,范增离去是好事,若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 罢了。既如此,那么范増应当借什么事情离开呢?当初范増劝项羽杀沛公,项羽 不听,终因为这件事而失去天下;应当在此时离去吗?回答说,不。范增想要杀 死沛公,是做臣子的职责;项羽不杀刘邦,还显得有君王的度量。范增怎能在此 时离去呢?范增离去,应当在项羽杀卿子冠军的时候。 陈涉能够得民心,是因为假托了楚将项燕和公子扶苏的名义。项氏的兴盛,因为 拥立了楚怀王的孙子熊心;而诸侯背叛他,也是因为他谋杀了义帝。况且拥立义 帝,范增实为主谋。义帝的存亡,岂止决定楚国的盛衰,范増也与此祸福相关 绝没有义帝被杀,而单单范增能够长久得生的道理。项羽杀卿子冠军,就是谋杀 义帝的先兆;他杀义帝,就是怀疑范增的根本。难道还要等到陈平出反间之计吗? 物品必定先腐烂了,然后才能生蛆虫;人必定是自己先有了怀疑之心,然后谗言 才得以听入。陈平虽然智慧过人,又怎么能够离间没有疑心的君主呢? 我曾经评论义帝,称他是天下的贤君。仅仅是派遣沛公入关而不派遣项羽,从众 人之中识别卿子冠军,并且提拔他做上将军这两件事,若不是贤明之君能做到这 些吗?项羽既然假托义帝之命杀死了卿子冠军,义帝必然不能容忍。因此,不是 项羽谋杀义帝,就是义帝杀了项羽,这用不着智者指点就可知道了。范增当初劝 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而服从;中途谋杀义帝,必不是范增的主意;其实岂但
不仅是货轮负重如此,其实人生也需要负重。因为负重,生命会变得殷实;因为 负重,理想会变得坚贞;因为负重,行动会变得更加脚踏实地。 【要求】请以“人生需要负重”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一、古代诗文阅读(31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 分,每小题 1 分) 1、(1)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丛菊两开他日泪;(3)环珮空归夜月魂; (4)艰难苦恨繁霜鬓;(5)春江花朝秋月夜;(6)蓝田日暖玉生烟;(7)无 以至千里; (8)小学而大遗;(9)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10)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2、B(应是“遗憾”的意思) 3、C(第一个“于”是介词,在;第二个“于”是介词,和。A 项“以”都是连 词,因为;B 项“之”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 项“则”都是连词, 表示假设,就) 4、D(主要依据是宋义被杀,说明项羽背叛了义帝,必不会相信主张立义帝的范 增。) 【参考译文】 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楚国君臣之间的关系。项羽怀疑范增和汉国私 下勾结,渐渐削弱他的权力。范增大怒,说:“天下大事已经大致确定了,君王 自己处理吧。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回乡时,还没到彭城,就因背上痈疽发作 而死。 苏子说,范增离去是好事,若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 罢了。既如此,那么范增应当借什么事情离开呢?当初范增劝项羽杀沛公,项羽 不听,终因为这件事而失去天下;应当在此时离去吗?回答说,不。范增想要杀 死沛公,是做臣子的职责;项羽不杀刘邦,还显得有君王的度量。范增怎能在此 时离去呢?范增离去,应当在项羽杀卿子冠军的时候。 陈涉能够得民心,是因为假托了楚将项燕和公子扶苏的名义。项氏的兴盛,因为 拥立了楚怀王的孙子熊心;而诸侯背叛他,也是因为他谋杀了义帝。况且拥立义 帝,范增实为主谋。义帝的存亡,岂止决定楚国的盛衰,范增也与此祸福相关。 绝没有义帝被杀,而单单范增能够长久得生的道理。项羽杀卿子冠军,就是谋杀 义帝的先兆;他杀义帝,就是怀疑范增的根本。难道还要等到陈平出反间之计吗? 物品必定先腐烂了,然后才能生蛆虫;人必定是自己先有了怀疑之心,然后谗言 才得以听入。陈平虽然智慧过人,又怎么能够离间没有疑心的君主呢? 我曾经评论义帝,称他是天下的贤君。仅仅是派遣沛公入关而不派遣项羽,从众 人之中识别卿子冠军,并且提拔他做上将军这两件事,若不是贤明之君能做到这 些吗?项羽既然假托义帝之命杀死了卿子冠军,义帝必然不能容忍。因此,不是 项羽谋杀义帝,就是义帝杀了项羽,这用不着智者指点就可知道了。范增当初劝 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而服从;中途谋杀义帝,必不是范增的主意;其实岂但
不是他的主意,他必然力争而却没有被接受。不采用他的忠告而杀死他所拥立之 人,项羽怀疑范増,一定是从这时就开始了。在项羽杀卿子冠军之时,项羽和范 增并肩侍奉义帝,还没有确定君臣之身份,替范増谋划,如果有能力诛杀项羽就 杀了他,如果不能杀他就离开他,这难道不是很坚毅的大丈夫吗?范增年龄已经 七十岁了,意见相合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他,不在这个时候弄清去、留的 得失利害,却想依靠项羽而成就功业名声,浅陋啊! 即使这样,范增还是被汉高祖所畏惧。如果范增不离去,项羽就不会灭亡。唉, 范增也是人中的豪杰呀! 三)课内文言文翻译(6分,每小题3分) 5、(1)(3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会智慧明达,行 为也就没有过失了。(“乎己”“知”各占1分,句意不通顺者酌情扣分。) (2)(3分)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师”“庸”各占1分,句意不通顺者酌情扣分。) (四)古代诗歌鉴赏(6分,每小题3分) 6、(1)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 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 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 “无情”。(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 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即可。) (2)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 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 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 怀古伤今。(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21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5分,每小题5分) 7、AD(A袭人未去。D“贾芸”改为“贾芹”) 8、AD(A项董卓回府发现后,抢过吕布画戟,掷戟刺吕布。D项赤兔马也是曹操 送给关公的。) 9、(1)宝玉挨打。(1分)贾政让宝玉会见贾雨村,宝玉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 满意;(1分)宝玉同忠顺王府一个戏子琪官“相与甚厚”,让贾政“又惊又气” 分)又有贾环告状,说是宝玉强奸金钏未遂金钏跳井,(1分)贾政往死里 打宝玉,在贾母的训戒呵斥下停下,后来宝钗、黛玉等人来探视,黛玉半日方抽 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1分) (2)夏侯惇。(1分)曹操统帅大军攻打吕布,夏侯惇为前锋,(1分)迎战吕布 手下高顺,顺不敌,惇绕阵而追,曹性见,暗地拈弓搭箭,看的亲切,一箭射去, 正中夏侯惇左目,(1分)惇大叫,急用手拔箭,不想连眼珠拔出,乃大呼:“父 精母血,不可弃也”,遂纳于口内啖之,(1分)仍复挺枪纵马,直取曹性,曹 性不及防,死于马下。两军无不骇然。(1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每小题3分) 10、(1)D。这是孔子以大公立论,并着眼于天下人民所受之惠,为子路、子贡 解释疑问,并非“间接批评子路、子贡目光短浅” (2)(示例)我赞同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如果仅仅论公子纠死而管仲不死且为公子 的敌人做相国这事,管仲是必遭唾骂的,至少可以称为不义、不信。但孔子却能
不是他的主意,他必然力争而却没有被接受。不采用他的忠告而杀死他所拥立之 人,项羽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时就开始了。在项羽杀卿子冠军之时,项羽和范 增并肩侍奉义帝,还没有确定君臣之身份,替范增谋划,如果有能力诛杀项羽就 杀了他,如果不能杀他就离开他,这难道不是很坚毅的大丈夫吗?范增年龄已经 七十岁了,意见相合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他,不在这个时候弄清去、留的 得失利害,却想依靠项羽而成就功业名声,浅陋啊! 即使这样,范增还是被汉高祖所畏惧。如果范增不离去,项羽就不会灭亡。唉, 范增也是人中的豪杰呀! (三)课内文言文翻译(6 分,每小题 3 分) 5、(1)(3 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会智慧明达, 行 为也就没有过失了。(“乎己”“ 知”各占 1 分,句意不通顺者酌情扣分。) (2)(3 分)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师”“ 庸”各占 1 分,句意不通顺者酌情扣分。) (四)古代诗歌鉴赏(6 分,每小题 3 分) 6、(1)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 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 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 “无情”。(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 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即可。) (2)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 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 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 怀古伤今。(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21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5 分,每小题 5 分) 7、AD(A 袭人未去。D“贾芸”改为“贾芹”) 8、AD(A 项董卓回府发现后,抢过吕布画戟,掷戟刺吕布。D 项赤兔马也是曹操 送给关公的。) 9、(1)宝玉挨打。(1 分)贾政让宝玉会见贾雨村,宝玉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 满意;(1 分)宝玉同忠顺王府一个戏子琪官“相与甚厚”,让贾政“又惊又气”, (1 分)又有贾环告状,说是宝玉强奸金钏未遂金钏跳井,(1 分)贾政往死里 打宝玉,在贾母的训戒呵斥下停下,后来宝钗、黛玉等人来探视,黛玉半日方抽 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1 分) (2)夏侯惇。(1 分)曹操统帅大军攻打吕布,夏侯惇为前锋,(1 分)迎战吕布 手下高顺,顺不敌,惇绕阵而追,曹性见,暗地拈弓搭箭,看的亲切,一箭射去, 正中夏侯惇左目,(1 分)惇大叫,急用手拔箭,不想连眼珠拔出,乃大呼:“父 精母血,不可弃也”,遂纳于口内啖之,(1 分)仍复挺枪纵马,直取曹性,曹 性不及防,死于马下。两军无不骇然。(1 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每小题 3 分) 10、(1) D。这是孔子以大公立论,并着眼于天下人民所受之惠,为子路、子贡 解释疑问,并非“间接批评子路、子贡目光短浅”。 (2) (示例)我赞同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如果仅仅论公子纠死而管仲不死且为公子 的敌人做相国这事,管仲是必遭唾骂的,至少可以称为不义、不信。但孔子却能
超越这一件事,从管仲的一生看,从管仲为桓公相之后的功绩和所做出的贡献来 评价,客观全面。(如表示不赞同,言之有理亦可) 【参考译文】 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自杀。”说:“管 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开盟会,不用武力,都 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子贡问:“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为公子纠殉命,反而 做了齐桓公的相国。”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 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 向左开了。哪能像普通百姓那样恪守小节,自杀在小山沟里而谁也不知道呀 三、现代文阅读(13分) 11.(3分)C 2.(4分)答: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既是财富又是包袱”这两重属性, 从而在继承与发扬的过程中能扬长避短。 13.(6分)答:这句话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地说明了传统是人群共同体的内 在品格和精神,它无法随时改变,难以彻底决裂。 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4.(3分)B(解答此题,要根据“让人感受到阅读时的闲适与宁静”的意思 来选择诗句。A项突出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C项突出读书而思古人:D项 说读书的作用。) 15.(8分)(1)把“本次考试之后”中的“之后”删去。 (2)“希望”之前添加主语“老师们”。 (3)“学生一味”之前添加“以免” (4)删去“的突破是可想而知的”。 16.(4分)答案示例:孔明兴汉,勘破忠奸智愚,始在三分 五、作文(70分) (参照2013年高考评分标准)
超越这一件事,从管仲的一生看,从管仲为桓公相之后的功绩和所做出的贡献来 评价,客观全面。(如表示不赞同,言之有理亦可) 【参考译文】 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自杀。”说:“管 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开盟会,不用武力,都 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子贡问:“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为公子纠殉命,反而 做了齐桓公的相国。”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 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 向左开了。哪能像普通百姓那样恪守小节,自杀在小山沟里而谁也不知道呀。” 三、现代文阅读(13 分) 11.(3 分)C 12.(4 分)答: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既是财富又是包袱”这两重属性, 从而在继承与发扬的过程中能扬长避短。 13.(6 分)答:这句话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地说明了传统是人群共同体的内 在品格和精神,它无法随时改变,难以彻底决裂。 四、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4.(3 分)B (解答此题,要根据“让人感受到阅读时的闲适与宁静”的意思 来选择诗句。A 项突出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C 项突出读书而思古人;D 项 说读书的作用。) 15.(8 分)(1)把“本次考试之后”中的“之后”删去。 (2) “希望”之前添加主语“老师们”。 (3)“学生一味”之前添加“以免”。 (4)删去“的突破是可想而知的”。 16.(4 分)答案示例:孔明兴汉,勘破忠奸智愚,始在三分 五、作文(70 分) (参照 2013 年高考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