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小专题14全球气候变化 (1)全球变暖 根据全球观测资料分析,近百年全球气温有变暖的趋势。 温(℃) 0.25 0.25 0.50 18601880190019201940196019802000(年) 根据陆地和海洋观测资料给制的全球地面气温演变趋势 在上图所示的100多年间,地球气温虽然有波动,但整体呈上升 趋势。20世纪80年代气温上升加速,最后几十年成为近百年最热的 年份 ①原因 自然原因:太阳活动、厄尔尼诺 人为原因:一是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二是毁林,特别是 热带森林的破坏;三是致冷剂使用排放氟氯烃(到达地面紫外线增多, 同时氟氯烃吸收红外线) ②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是指能吸收红外辐射的大气成份。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 体有:CO2、O3、甲烷(CH)、氟利昂等。 ③全球变暖影响 生态环境:引起海平面上升(海水胪胀及极冰融化),对沿海低 地国家和地区构成威胁 社会经济: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温带农耕区退化为草地 半干旱变得干旱,干旱区变得更干旱,亚寒带地区气 温升高,降水增加,适宜温带作物生长;高山雪线上 。)旱涝次数变化 ④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的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 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植树造林。 例1: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
必修 1 小专题 14 全球气候变化 (1)全球变暖 根据全球观测资料分析,近百年全球气温有变暖的趋势。 根据陆地和海洋观测资料给制的全球地面气温演变趋势 在上图所示的 100 多年间,地球气温虽然有波动,但整体呈上升 趋势。20 世纪 80 年代气温上升加速,最后几十年成为近百年最热的 年份。 ①原因: 自然原因:太阳活动、厄尔尼诺 人为原因:一是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二是毁林,特别是 热带森林的破坏;三是致冷剂使用排放氟氯烃(到达地面紫外线增多, 同时氟氯烃吸收红外线) ②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是指能吸收红外辐射的大气成份。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 体有:CO2、O3、甲烷(CH4)、氟利昂等。 ③全球变暖影响 生态环境:引起海平面上升(海水膨胀及极冰融化),对沿海低 地国家和地区构成威胁 社会经济: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温带农耕区退化为草地、 半干旱变得干旱,干旱区变得更干旱,亚寒带地区气 温升高,降水增加,适宜温带作物生长;高山雪线上 升。)旱涝次数变化 ④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的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 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植树造林。 例 1: 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
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E 85o 1900 195o 2000 (1)按A预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将升高约℃; 至2100年,按B 预案和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分别低 和 C (2)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 A预案 天然气广泛取代煤 A预案 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的原状 A预案 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石油、天然气等 (3)简述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4)用箭头图示的方法表达大气温室效应的基本原理 大气上界
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按A 预案,全球自2000 年起,平均气温每 10 年将升高约 ℃; 至 2100 年,按 B 预案和 C 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 A 预案分别低 ℃ 和 ℃。 (2)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 A 预案 A 预案 A 预案 天然气广泛取代煤 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的原状 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石油、天然气等 (3)简述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4)用箭头图示的方法表达大气温室效应的基本原理。 大气上界
地表 答案: (1)0.300.321.1-1.51.6-2 A预案 天然气广泛取代煤 B预案 匚维持能源消结构的原状 C预案 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石油、天然气等 (3)略 (4)略 例2:读“世界各大洲工业CO2排放量”示意图、“世界CO2排放量最 多的十国”柱状图及有关资料回答: 世界各大洲工业CO排放量 世界C02排放量最多的十国 6o百万吨 4000 @ 2000 @ 1 国国罗本国度国拿克 (1)图中O2排放量最多的三个大洲 《京都议定书》 是 《京都议定书》是 (2)上图所示十国中,0人均排放197单12月在日本京都 量最多的国家是,最少的亚 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 洲国家是 (3)O2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国家是 ,其能源消费结构
地表 答案: (1)0.30—0.32 1.1—1.5 1.6—2 (3)略 (4)略 例 2:读“世界各大洲工业 CO2排放量”示意图、“世界 CO2排放量最 多的十国”柱状图及有关资料回答: 世界各大洲工业 CO2排放量 世界 CO2排放量最多的十国 (1)图中 CO2排放量最多的三个大洲 是 、 、 。 (2)上图所示十国中,CO2人均排放 量最多的国家是 ,最少的亚 洲国家是 。 (3)CO2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国家是 ,其能源消费结构 《京都议定书》 《 京都 议定 书》 是 1997 牟 12 月在日本京都 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 通过的。该议定书规定, 在 2008 年至 2012 年期 间,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 排放量要在 1990 年的基 础上平均削减 52%,其中
以为主 (4)在工业发达国家中,CO2人均排放量法国仅为英国的52.5%、德 国的56%,从法国能源消费结构分析,其主要的原因是 (5)大气中CO2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6)最近美国政府决定放弃实施《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义务,消 息传出即引起世界众怒,这是因为大气中CO含量增多,将对世界气 候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⑦)你认为大气中CO含量增多,将会给世界沿海城市带来什么影 响? (8)要降低大气中CO2浓度,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二 条) (1)欧洲北美洲亚洲(2)美国印度(3)中国煤炭(4)法 国70%电能由核电提供(5)大量燃烧矿物能源,过度砍伐森林等(6) 产生温室效应,世界气候变暖(7)世界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 造成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城市被淹,影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8) 减少CO2排放,推广绿色能源(如水电、风能、太阳能等)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①南极附近出现臭氧层空洞:全球臭氧量最低值,出现在当地春季(北 半球9~11月) ②臭氧量减少的原因: 自然因子:如太阳活动等 人为原因:冰箱、空调等使用致冷剂释放出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 平流层发生光化学反应消耗;核爆炸和飞机尾气也破坏 臭氧层
以 为主。 (4)在工业发达国家中,CO2人均排放量法国仅为英国的 52.5%、德 国的 56%,从法国能源消费结构分析,其主要的原因是 (5)大气中 CO2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6)最近美国政府决定放弃实施《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义务,消 息传出即引起世界众怒,这是因为大气中 CO2含量增多,将对世界气 候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7)你认为大气中 CO2 含量增多,将会给世界沿海城市带来什么影 响? (8)要降低大气中 CO2浓度,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二 条) (1)欧洲 北美洲 亚洲(2)美国 印度(3)中国 煤炭(4)法 国 70%电能由核电提供(5)大量燃烧矿物能源,过度砍伐森林等(6) 产生温室效应,世界气候变暖(7)世界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 造成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城市被淹,影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8) 减少 CO2排放,推广绿色能源(如水电、风能、太阳能等)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①南极附近出现臭氧层空洞:全球臭氧量最低值,出现在当地春季(北 半球 9~11 月) ② 臭氧量减少的原因: 自然因子:如太阳活动等; 人为原因:冰箱、空调等使用致冷剂释放出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 平流层发生光化学反应消耗;核爆炸和飞机尾气也破坏 臭氧层
③臭氧含量减少的危害: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多,直接危害人体 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农产品品质下降、影响渔 业生产、破坏森林) ④保护措施:国际合作,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 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例3:读漫画“现代女娲补天”,回答 (1)现代“女娲”为何要补天? (2)出现此现象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人类活动释放出的化合 物,通过光化学反应使大气层中的分解。 (3)此现象产生的严重后果是:① 【答案】(1)南极上空,臭氧空洞增大,过量紫外线到达地面,破坏 生态环境。(2)氟氯烃平流03 (3)过量紫外线照射引发皮肤癌变引起植物基因突变等
③臭氧含量减少的危害: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多,直接危害人体 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农产品品质下降、影响渔 业生产、破坏森林) ④保护措施:国际合作,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 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例 3:读漫画“现代女娲补天”,回答: (1)现代“女娲”为何要补天? (2)出现此现象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人类活动释放出的_____化合 物,通过光化学反应使大气 层中的分解。 (3)此现象产生的严重后果是:①________,② ________。 【答案】(1)南极上空,臭氧空洞增大,过量紫外线到达地面,破坏 生态环境。(2)氟氯烃 平流 03 (3)过量紫外线照射引发皮肤癌变 引起植物基因突变等
(3)酸雨危害与防治 ①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 ②形成:燃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及汽车尾气排放二氧化 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③西欧、北美、日本、中国南方是世界酸雨最为严重的地方 ④我国情况:煤为主要能源,主要是硫酸型酸雨;酸雨区覆盖面积占 40%,其中西南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成为重酸雨区 (pH值<4.5的重酸雨区有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湖南、上 海、江苏等地)。季节性:东北主要在冬季。 ⑤危害: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而且使土 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并危 及人体健康。 ⑥防治: A最根本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提高能源利 用率,减少污染气体排放;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发展无污染 能源 B开展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一发展 洁净煤技术和清洁燃燃技术控制酸雨 C加强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D加强国际协作 E“适应”政策——培育抗酸雨污染的新品种 例4:为什么我国酸雨的分布范围南部比北部广、东部比西部广? 答:东部、南部地区降水多,而北部、西部降水少,且东部地区工业 发达,人口众多,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性燃料消耗量大,向大气 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南方地区土壤多呈酸 性,一些地形闭塞、工业相对集中的地区,酸雨分布与危害就更为严
(3)酸雨危害与防治 ①酸雨:pH 值小于 5.6 的降水 ②形成:燃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及汽车尾气排放二氧化 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③西欧、北美、日本、中国南方是世界酸雨最为严重的地方 ④我国情况:煤为主要能源,主要是硫酸型酸雨;酸雨区覆盖面积占 40%,其中西南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成为重酸雨区 (pH 值<4.5 的重酸雨区有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湖南、上 海、江苏等地)。季节性:东北主要在冬季。 ⑤危害: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而且使土 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并危 及人体健康。 ⑥防治: A 最根本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提高能源利 用率,减少污染气体排放;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发展无污染 能源 B 开展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发展 洁净煤技术和清洁燃燃技术控制酸雨 C 加强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D 加强国际协作 E“适应”政策——培育抗酸雨污染的新品种 例 4:为什么我国酸雨的分布范围南部比北部广、东部比西部广? 答:东部、南部地区降水多,而北部、西部降水少,且东部地区工业 发达,人口众多,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性燃料消耗量大,向大气 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南方地区土壤多呈酸 性,一些地形闭塞、工业相对集中的地区,酸雨分布与危害就更为严
重。 例5:读“我国年平均降水p分布图”,回答: 啊45~5.6 日<4.5 中数字是指pH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酸雨最严重的地区分布在 地区,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我 国的酸雨类型主要是 防治酸雨的根本途径 是 (2)图中A地区的酸雨污染比工业集中的B地区 其原因是 (3)酸雨造成的危害是:①生物危害: ②非生物 危害: (4)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还 有 ,在治理三大大气环境问题时必须 采取方式 【答案】(1)南方矿物燃料燃烧,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 等酸性气体硫酸型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2)更
重。 例 5:读“我国年平均降水 pH 分布图”,回答: (1) 从 图 中 可 以看 出 , 我 国 酸雨 最 严 重 的 地区 分 布 在 地区,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我 国的酸雨类型主要是 ,防治酸雨的根本途径 是 。 (2)图中 A 地区的酸雨污染比工业集中的 B 地区 , 其原因是 。 (3)酸雨造成的危害是:①生物危害: ;②非生物 危害: 。 (4) 国 际 社 会 最 为 关 注 的 全 球 性 大 气 环 境 问 题 还 有 、 ,在治理三大大气环境问题时必须 采取 方式。 【答案】 (1)南方 矿物燃料燃烧,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 等酸性气体 硫酸型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2)更
严重地形闭塞,空气不易流动,多云雾,易形成酸雨(3)影响动植 物生长、繁殖,甚至死亡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等(4)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全球合作 例6:读“某年欧洲降水p值等值线图”分析后,回答下列各小题: (1)下列各国中,图示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两个国家是 A.西班牙B.瑞典C.德国D.冰岛E.意大利 (2)产生该问题的直接原因 (3)该环境问题对非生物造成的主要危害 对生物资源造成的主要危害是 谷案
严重 地形闭塞,空气不易流动,多云雾,易形成酸雨(3)影响动植 物生长、繁殖,甚至死亡 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等(4)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 全球合作 例 6:读“某年欧洲降水 pH 值等值线图”分析后,回答下列各小题: (1)下列各国中,图示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两个国家是_______、 _______。 A.西班牙 B.瑞典 C.德国 D.冰岛 E.意大利 (2)产生该问题的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 _ _。 (3)该环境问题对非生物造成的主要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对生物资源造成的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_____ ____ 。 答案
(1)BC (2)工业废气中含二氧化硫或氮氧化合物等有害气体 (3)对非生物界:损坏建筑物,使河、湖酸化,破坏土壤和水源;对生物界:使植物营养体受 损,导致植物死亡 (4)沙尘暴 1、关于沙尘暴 在气象观测中,通常将发生在大气中由风吹起地面沙尘使水平能见度 降低的天气现象划分为:1.浮尘:悬浮在大气中的砂或土壤粒子, 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天气现象;2.扬沙,又名高吹沙(尘): 能见度在1—10千米内的天气现象。中国以新疆、内蒙等干燥地 区多见,并且多在春季出现,南方极少;3.沙暴:强风将地面尘沙 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 世界上有四大沙尘暴多发区:中亚的温带沙漠气候区周围、北美加利 福尼亚热带沙漠气候区、非洲撒哈拉热带沙漠气候区和澳大利亚中西 部的热带沙漠气候区。这些沙源地不仅影响其周围地区,而且沙尘也 被行星风系带到很远的地方,如撒哈拉沙漠的沙尘被西南风带到瑞士 形成泥雨,中亚的沙尘被西风带到我国等 2、沙尘暴的发生 沙尘暴的发生一般需要强劲的风力、丰富的沙尘源和不稳定的空 气层结3个条件。裸露地表富有松散干燥的沙尘是沙尘暴形成的物 质基础;足够强劲持久的风力和不稳定的空气层结是沙尘暴形成的必 要气象动力和热力条件 沙尘暴多发生在春季的3~5月,以午后为多 沙尘暴频频发生是生态环境恶化的标志之一。我国沙漠、戈壁和
(1)B C (2)工业废气中含二氧化硫或氮氧化合物等有害气体。 (3)对非生物界:损坏建筑物,使河、湖酸化,破坏土壤和水源;对生物界:使植物营养体受 损,导致植物死亡。 (4)沙尘暴 1、关于沙尘暴 在气象观测中,通常将发生在大气中由风吹起地面沙尘使水平能见度 降低的天气现象划分为:1. 浮尘:悬浮在大气中的砂或土壤粒子, 使水平能见度小于 10 千米的天气现象;2. 扬沙,又名高吹沙(尘): 能见度在 1 -- 10 千米内的天气现象。中国以新疆、内蒙等干燥地 区多见,并且多在春季出现,南方极少;3. 沙暴:强风将地面尘沙 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 1 千米的天气现象。 世界上有四大沙尘暴多发区:中亚的温带沙漠气候区周围、北美加利 福尼亚热带沙漠气候区、非洲撒哈拉热带沙漠气候区和澳大利亚中西 部的热带沙漠气候区。这些沙源地不仅影响其周围地区,而且沙尘也 被行星风系带到很远的地方,如撒哈拉沙漠的沙尘被西南风带到瑞士 形成泥雨,中亚的沙尘被西风带到我国等。 2、沙尘暴的发生 沙尘暴的发生一般需要强劲的风力、丰富的沙尘源和不稳定的空 气层结 3 个条件。裸露地表富有松散干燥的沙尘是沙尘暴形成的物 质基础;足够强劲持久的风力和不稳定的空气层结是沙尘暴形成的必 要气象动力和热力条件。 沙尘暴多发生在春季的 3~5 月,以午后为多 沙尘暴频频发生是生态环境恶化的标志之一。我国沙漠、戈壁和
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65.3万平方公里,并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 里的速度发展。土地沙漠化东西部有很大的差别。以贺兰山为界,以 西受西北干旱气候控制,缺少降雨,土地利用为绿洲灌溉农业区。沙 漠化的因素和表现形式主要是水资源调配不当,下游农耕地因缺水撂 荒或沙漠与绿洲过渡带的盲目开垦、樵采及过牧引起,或草场因地表 水枯竭、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天然植被死亡,风蚀量增大。东部受东亚 季风的影响,夏秋有一定量的降水,沙漠化主要发生在农牧交错带, 冬春干旱季节,由滥垦、草场严重超载或过牧退化、樵采引起,以农 耕地土壤沙化、砾质化、灌丛沙漠化和沙地活化为主要形式 3、我国沙尘暴的时空分布 ①.我国沙尘暴的分布,从时间上看沙尘天气有越来越频繁的趋势 ②就沙尘天气发生的季节而言,春季是沙尘天气的高发期 ③沙尘天气的空间分布:我国西北、华北大部沙尘暴年平均日数普遍 大于1天,是沙尘暴的主要影响区 4、沙尘暴的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并重”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针;建 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体系,停止导致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 一切生产活动,对于超出生态承载能力的地区要采取一定的生态移民 措施 1)尽快确定旱作农业区的北界,作为实施“退耕”的标准。 2)尽快编制各地区的“退耕还林还草”规划,科学实施退耕还林还 草举措
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 165.3 万平方公里,并正以每年 2460 平方公 里的速度发展。土地沙漠化东西部有很大的差别。以贺兰山为界,以 西受西北干旱气候控制,缺少降雨,土地利用为绿洲灌溉农业区。沙 漠化的因素和表现形式主要是水资源调配不当,下游农耕地因缺水撂 荒或沙漠与绿洲过渡带的盲目开垦、樵采及过牧引起,或草场因地表 水枯竭、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天然植被死亡,风蚀量增大。东部受东亚 季风的影响,夏秋有一定量的降水,沙漠化主要发生在农牧交错带, 冬春干旱季节,由滥垦、草场严重超载或过牧退化、樵采引起,以农 耕地土壤沙化、砾质化、灌丛沙漠化和沙地活化为主要形式。 3、我国沙尘暴的时空分布 ①.我国沙尘暴的分布,从时间上看沙尘天气有越来越频繁的趋势 ②就沙尘天气发生的季节而言,春季是沙尘天气的高发期 ③沙尘天气的空间分布:我国西北、华北大部沙尘暴年平均日数普遍 大于 1 天,是沙尘暴的主要影响区 4、沙尘暴的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并重”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针;建 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体系,停止导致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 一切生产活动,对于超出生态承载能力的地区要采取一定的生态移民 措施。 1)尽快确定旱作农业区的北界,作为实施“退耕”的标准。 2)尽快编制各地区的“退耕还林还草”规划,科学实施退耕还林还 草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