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查范围: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选擾题 系统的纽带,國海離态与蠃土聊的13竸海岛土彩面的分布,武完成7 图M15-1)当今全球气候变暖原理及效岖图完成题 矿物想料 1遜中箭头0正轍是() 图E5-2 B地面吸的大气射栽少 蹄含量国 C大气限的至多 D大气逆辐射释热量多 2自然地环璐要素() A柜互作用产生新能 B相实现环雄自我修复 D有羍一发而拴身的姬 08-期崞的沝分柷况創水于种发蒴作长士 被在过κ后会形成更多矞地趑毪苣下层士κ分主要沿毛细管运动,据3题 3.侪腰要术》喃"数刎无草中辍,岢的滩作醍() 南諸嗚除滨骉区外其皑地区含盐戰低其主要是( A.气温低蒸发弱 B橱土截断壤毛苣耖少黻发 B降多淋溶作 C增加囊透性 C檔物多吸收盐分 松动表士形成宋温层提喜地温 D跑海远受海水影的小 4陇中区农阳在舒子韉后往往取表层的方漲提黜茁率其原艰是() 8南海諸岛士駛磷的含彭多磷主魏来醍是() 增加土壤毛细管促进下忌水分表动 B加快土壤水分发提地 B物死亡分解 C增加土壤水分下参提亮土囊含水量 C鸟类死亡分解 D减少大风对士侵蚀 D珊、见碎 013云南4月生物土鼓鼬继蘧燚地衣舊等生物及其丝分泌物等牡漸粘9.海士磷的分点( 结形成的复合物是旱旱漠地又最具特色的观代颗、玻周的微环境,完成36↓自表啊下量高 题 B.自表层向下磷会量逐降低 5生物土联结皮成和测过程钟中() C表层以下508厘米磷合量下降最快 A生物多样性没有变化 D表层以下203厘米磷含量最大 B受人类活的闻 -18合检彐飛分是誼饪开諮的獭炎可飛花剡百比图-意北不 C.会破坏原生生态环境 同铺高开花植物百分年恔化此完101 D可加藻表机质量 6生物土黩结皮虾境响主要是( 增加大气降水B.培地面发 C减壁夜温差D减少风蚀和水蚀 213凎衩5月模呗南颹諸翩量鞴热量尭足岛上的若石主要珊躐、贝壳砂质松,菌面海 拔低鸟憝植被有跏簫縣海外增含大鼢较低鶄是独锵态獠土个态 第1页共3页
考查范围: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 1 页 共 3 页 一、选择题 图 K15-1 为当今全球气候变暖原理及效应图。读图完成 1~2 题。 图 K15-1 1.对图中箭头①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减少 B.地面吸收的大气辐射减少 C.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释放的热量增多 2.该图反映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 ( ) A.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B.相互影响实现环境自我修复 C.具有地带性分布特征 D.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 [2018·山东潍坊上学期期中] “墒”指土坡的水分状况,受土壤水运动影响,“墒情好”有利于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土 坡在过水后会形成更多通往地表的毛细管,下层土壤水分主要沿毛细管运动到表层。据此完成 3~4 题。 3.《齐民要术》中有“锄不厌数,勿以无草而中辍”,“锄”的核心作用是 ( ) A.清除杂草 B.松动表土,截断土壤毛细管,减少蒸发 C.增加土壤透气性 D.松动表土形成保温层,提高地温 4.陇中地区农民在谷子春播后往往采取压实表土层的方法提高出苗率,其原因是 ( ) A.增加土壤毛细管,促进下层水分向表层运动 B.加快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地温 C.增加土壤水分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 D.减少大风对土壤的侵蚀 [2018·云南4 月毕业统考] 生物土壤结皮是由细菌、真菌、藻类、地衣、苔藓等生物及其菌丝、分泌物等与土壤砂砾粘 结形成的复合物,是干旱半干旱沙漠地区最具特色的微自然景观,其通过代谢等方式,影响、改变周围的微环境。据此完成 5~6 题。 5.生物土壤结皮形成和演化过程中( ) A.生物多样性没有变化 B.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C.会破坏原生生态环境 D.可增加沙漠表层有机质含量 6.生物土壤结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 ) A.增加大气降水 B.增强地面蒸发 C.减小昼夜温差 D.减少风蚀和水蚀 [2018·湖北武汉 5 月模拟] 南海诸岛雨量丰沛,热量充足,岛上的岩石主要是珊瑚、贝壳碎屑砂,质地疏松。诸岛面积小,海 拔低,鸟类多,植被有200 余种。除滨海地区外,土壤含盐量大部分较低。南海诸岛是一个独特的富磷生态系统,土壤是这个生态 系统的纽带。图 K15-2 示意海岛生态系统与富磷土壤间的物质循环,图K15-3 示意海岛土壤剖面中磷的分布。据此完成 7~9 题。 图 K15-2 图 K15-3 7.南海诸岛除滨海地区外,其他地区含盐量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 ) A.气温低,蒸发弱 B.降水多,淋溶作用强 C.植物多,吸收盐分 D.距海远,受海水影响小 8.南海诸岛土壤中磷的含量多,磷的最主要来源是 ( ) A.鱼类死亡分解 B.植物死亡分解 C.鸟类死亡分解 D.珊瑚、贝壳碎屑 9.海岛土壤剖面中磷的分布特点是( ) A.自表层向下磷含量逐渐升高 B.自表层向下磷含量逐渐降低 C.表层以下 50~80 厘米磷含量下降最快 D.表层以下 20~50 厘米磷含量最大 [2018·安徽合肥质检三] 开花植物百分比是指正在开花的植物种类占可开花植物种类的百分比。图 K15-4 示意北半球不 同纬度高山开花植物百分比年内变化。据此完成 10~11 题
考查范围: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D.具有地分异律 14踝某的縲观給图图答下列 平中开 主导因素 123456789101l12月份 风性河叶混交林草沃的 10.导中x°到T°離开物开季髋渐蝻的主要气素是( A热B降水C度D 1170°花蓿物酚分比終餂于3°测°类花楦物() 「冷性森林与草匈草系景观 B秩类较 图l5- 屬示地殴可影我的妪泌地区喉候疑出特馄是 该地区各自然地理要素 D张朵软小 刁框憔用、柜突出了地喲的性 2084:1165际合中地为有陡韵陆相层年影兰仁县丹亂山考该地出现期-緹是和真原因分别是什么? 劍时先詫名。截悃到年1月詛日帷发现貌处分桩26斯210年8月骀合国世限遗 产烩会将·帼霞弘世然产丹地絀摧康磧、石磁等 的蟓图M5为东霞地貌飄撤浣成11题 ③过0世大戣饯该岖森說减导环壙蘨体觌化迆变玨要耖郁些 12丹霞地貌的形动过程提是() 瞰幽 孩地区是沼泽最多的地区析形成胭 Lc→b→→a-f→e B.b→a→c→d→f C.a→b→c→d→e→f L.d→c→b→a→f→e 13.图示丹霞地貌观了区自然境( 具有平衡 B具有生产功能 C具有统一的演过程 第2页共3页
考查范围: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 2 页 共 3 页 图 K15-4 10.导致图中 20°N 到 70°N 高山开花植物开花季节逐渐缩短的主要气候要素是 ( ) A.光热 B.降水 C.温度 D.气压 11.70°N 开花植物百分比始终低于 30°N,可推测 70°N 各类开花植物 ( ) A.数量较少 B.种类较少 C.花期较短 D.花朵较小 [2018·山东日照11 月校际联合期中] 丹霞地貌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1928 年冯景兰等在广东省仁化县丹霞山考 察时首先命名。截止到 2008 年 1 月 31 日,中国已发现丹霞地貌790 处,分布在26 个省级行政区。2010 年8 月,联合国世界遗 产大会决定将“中国丹霞”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点是“赤壁丹崖”,具有平顶、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 的地貌形态。图 K15-5 为广东省丹霞山地貌景观。据此完成 12~13 题。 图 K15-5 12.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 图 K15-6 A.c→b→d→a→f→e B.b→a→c→d→f→e C.a→b→c→d→e→f D.d→c→b→a→f→e 13.图示丹霞地貌景观体现了区域自然地理环境 ( ) A.具有平衡功能 B.具有生产功能 C.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D.具有地域分异规律 二、非选择题 14.读我国某地区的自然景观综合图(图 K15-7),回答下列问题。 图 K15-7 (1)图示地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 地区,该地区气候最突出的特征是 ;该地区各自然地理要素 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突出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性。 (2)该地区河流出现汛期的季节一般是 和 ,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3)经过 20 世纪大规模采伐,该地区森林面积锐减,导致环境的整体变化。这些变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4)该地区是我国沼泽最多的地区,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考查范围: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薹体性答案解析 LcC2D[解析]第1題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箭头①说明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气温升高的过程。其具体 过程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并把热量保留在大气中,使气温不断升高。第 2题图中说明了大气成分及其比例变化会导致大气温度的改变,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具有“牵一发而动全 身”的效应。 3B4.A[解析]第3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该地铴地是不论次数的,没有草也要颚下去。锄地的核心是“松土 保墒"”。土壤在过水后会形成通往地表的毛细管,还会在缩水过程中开裂;“松土”就是切断毛细管,堵塞裂缝, 而“保墒”抑制水分沿毛细管上行至地表蒸发和直接经裂缝蒸发。因此“锄”的核心作用是松动表土,截斷土 壤毛细管,减少蒸发。第4题,陇中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且蒸发旺盛。农民在谷子舂攝浇水 后压实表土层,会使士壤中形成更多通往地表的毛细管,下层土壤水分主要沿毛细管运动到表层,这样可以大提 高出苗率。 5D6D[解析第5题,生物土壤结皮是细菌、真菌等生物通过代谢等方式,影响、改变周围的微环境,其形成 和滨化过程中可增加沙漠表层有机质含量。沙漠表层有机质增加,生物多样性会变化。放牧、旅游和火烧等高强 度的人类活动会导致结皮减少甚至消失,故其形成过程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其形成过程中会改变周围的微环境, 不是破坏原生生态环境。第6题,生物土壤结皮能够提高生态系统抵御风、水侵蚀的能力,显著降低风和水等对土 壤的侵蚀,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减少风蚀和水蚀。生物土埌结皮能够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主要是对土壤的 影响,对大气降水、地面蒸发、昼夜温差作用不大。 π.B&C9.D[解析第7题南海诸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和热带爾林气候区,降水量大,淋溶作用强烈,使 除滨海地区外的其他地区含盐量较低。第⑧题,根翯海岛生态系统与富磷土壤间的物质循环过程分析,鸟类大量食 用富含磷的海产品后,磷物质在鸟体内大量富集当鸟类死亡后邇过分解作用在土壤中富集。第9题,结合图示信 息,可直接读出海岛土壤剖面中磷在表层以下2030厘米含量最大。 IQAL!C[解析]第1⑩题,影响花期的气象因子有光照、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其中气温是主要影响因子。 根据图中曲线,图中20°N到C°N高山开花植物开花季节随着纬度升高逐渐缩短,与热量的变化规律一致。光热 包括光照、热量条件,其他选項不全面。第1题70°N开花植物百分比始终低于30°,可推测70°N纬度高, 光热条件差,各类开花植物花期较短。图示曲线表示的是开花植物的百分比,不能判断开花植物的数量、种类、花 12A13C[解桁]第12题,丹霞地貌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狼”,所以先要有陆相沉积环境c沉积物经b 固结成岩;在干热的气候条件下,铁发生氧化和地下水作用,使岩石变红形成红色岩层d:后经地壳抬升作用, 形成a地貔;地势升高后,受外力侵蚀,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形成f地貌;继续受外力作用,裂隙扩大,岩石风化 蚀最终形成丹霞地貌e。第13题图示丹霞地貌景观体现了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体现了地 理环境的整体性。不能体现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生产功能。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指自然带分异,丹霞地貌不能 体现地域分异规律。 14.()东北冬季寒冷浸漫长,夏季温暖多雨整体 )舂季夏季出现春汛的主要原因是春季气温回升快,季节性积雪融化量较大;出现夏汛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 带来丰沛降水 ③造成枯枝落叶减少,腐殖质减少,并且使水土流失加剧,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森林面积减小还降低了森林 滞留降水的功能,导致降水时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 降水多,气温低蒸发量小;地势低注,排水不畅;地下有冻土层存在,积水不易下渗。 解析]第()题,由图中地形、气候和植被特点判定该地区为我国东北地区,该地区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由于纬 度较高,所以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浸长,夏季温暖多雨。谤地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闽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突出反 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②)题,注意要分析夏季降水产生的夏汛和积雪融化引起的春汛。第③)题,结合图 中森林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系,侧重分析森林减少对土壤、温带季风性河流的影响第()题,主要从地形、气候、 自然地理要素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 第3页共3页
考查范围: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 3 页 共 3 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解析 1.C 2.D [解析] 第 1 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箭头①说明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气温升高的过程。其具体 过程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并把热量保留在大气中,使气温不断升高。第 2 题,图中说明了大气成分及其比例变化会导致大气温度的改变,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具有“牵一发而动全 身”的效应。 3.B 4.A [解析] 第 3 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该地锄地是不论次数的,没有草也要锄下去。锄地的核心是“松土 保墒”。土壤在过水后会形成通往地表的毛细管,还会在缩水过程中开裂;“松土”就是切断毛细管,堵塞裂缝, 从而“保墒”,抑制水分沿毛细管上行至地表蒸发和直接经裂缝蒸发。因此“锄”的核心作用是松动表土,截断土 壤毛细管,减少蒸发。第 4 题,陇中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且蒸发旺盛。农民在谷子春播浇水 后压实表土层,会使土壤中形成更多通往地表的毛细管,下层土壤水分主要沿毛细管运动到表层,这样可以大大提 高出苗率。 5.D 6.D [解析] 第 5 题,生物土壤结皮是细菌、真菌等生物通过代谢等方式,影响、改变周围的微环境,其形成 和演化过程中可增加沙漠表层有机质含量。沙漠表层有机质增加,生物多样性会变化。放牧、旅游和火烧等高强 度的人类活动会导致结皮减少甚至消失,故其形成过程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其形成过程中会改变周围的微环境, 不是破坏原生生态环境。第 6 题,生物土壤结皮能够提高生态系统抵御风、水侵蚀的能力,显著降低风和水等对土 壤的侵蚀,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减少风蚀和水蚀。生物土壤结皮能够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主要是对土壤的 影响,对大气降水、地面蒸发、昼夜温差作用不大。 7.B 8.C 9.D [解析] 第 7 题,南海诸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和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淋溶作用强烈,使 除滨海地区外的其他地区含盐量较低。第 8 题,根据海岛生态系统与富磷土壤间的物质循环过程分析,鸟类大量食 用富含磷的海产品后,磷物质在鸟体内大量富集,当鸟类死亡后通过分解作用在土壤中富集。第 9 题,结合图示信 息,可直接读出海岛土壤剖面中磷在表层以下 20~50 厘米含量最大。 10.A 11.C [解析] 第 10 题,影响花期的气象因子有光照、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其中气温是主要影响因子。 根据图中曲线,图中 20°N 到 70°N 高山开花植物开花季节随着纬度升高逐渐缩短,与热量的变化规律一致。光热 包括光照、热量条件,其他选项不全面。第 11 题,70°N 开花植物百分比始终低于 30°N,可推测 70°N 纬度高, 光热条件差,各类开花植物花期较短。图示曲线表示的是开花植物的百分比,不能判断开花植物的数量、种类、花 朵大小。 12.A 13.C [解析] 第 12 题,丹霞地貌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所以先要有陆相沉积环境 c,沉积物经 b 环节固结成岩;在干热的气候条件下,铁发生氧化和地下水作用,使岩石变红,形成红色岩层 d;后经地壳抬升作用, 形成a地貌;地势升高后,受外力侵蚀,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形成 f地貌;继续受外力作用,裂隙扩大,岩石遭风化、 侵蚀,最终形成丹霞地貌 e。第 13 题,图示丹霞地貌景观体现了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体现了地 理环境的整体性。不能体现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生产功能。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指自然带分异,丹霞地貌不能 体现地域分异规律。 14.(1)东北 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多雨 整体 (2)春季 夏季 出现春汛的主要原因是春季气温回升快,季节性积雪融化量较大;出现夏汛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 带来丰沛降水。 (3)造成枯枝落叶减少,腐殖质减少,并且使水土流失加剧,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森林面积减小还降低了森林 滞留降水的功能,导致降水时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 (4)降水多,气温低,蒸发量小;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有冻土层存在,积水不易下渗。 [解析] 第(1)题,由图中地形、气候和植被特点判定该地区为我国东北地区,该地区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由于纬 度较高,所以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多雨。该地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突出反 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2)题,注意要分析夏季降水产生的夏汛和积雪融化引起的春汛。第(3)题,结合图 中森林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系,侧重分析森林减少对土壤、温带季风性河流的影响。第(4)题,主要从地形、气候、 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