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用运动、变化、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学重点】地球表面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及其分布和移动规律 【教学难点】三圈环流形成机制,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教学方式】讲授法、读图法、绘图法、自主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马纬度的故事 [自主学习一]阅读第一段,理解大气环流的概念、特性及意义 [板书]一、大气环流 (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 (2)特性:全球性、有规律、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3)意义:促进了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平衡 是影响各地天气和气候的重要因素。 板书|二、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假设一: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赤道 提问:此时,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什么? 生: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 「自主探究一 提问:赤道地区空气上升,两极地区空气下沉,导致近地面的气压如何变化?完成P33 活动,用箭头表示大气运动的方向 地高压 单圈环流 高二二 结论一:在假设一条件下,全球由于高低纬度之间的冷热不均,形成赤道与极地之间的 热力环流,称为单圈环流。 板书形成单圈环流 思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 讲解:实际上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因为地球在不停的自转着。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的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二)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用运动、变化、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学重点】地球表面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及其分布和移动规律。 【教学难点】三圈环流形成机制,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教学方式】 讲授法、读图法、绘图法、自主探究法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马纬度的故事 [自主学习一]阅读第一段,理解大气环流的概念、特性及意义 [板书]一、大气环流 (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 (2)特性:全球性、有规律、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3)意义:促进了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平衡, 是影响各地天气和气候的重要因素。 [板书]二、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假设一: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赤道 提问:此时,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什么? 生: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 [自主探究一] 提问:赤道地区空气上升,两极地区空气下沉,导致近地面的气压如何变化?完成 P33 活动,用箭头表示大气运动的方向 结论一:在假设一条件下,全球由于高低纬度之间的冷热不均,形成赤道与极地之间的 热力环流,称为单圈环流。 [板书]形成单圈环流 思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 讲解:实际上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 ,因为地球在不停的自转着。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的 低 低 高 高 极地高压带 赤 道 低 压 带 单圈环流
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会发生偏转 板书]假设二:地表均匀,太阳宜射赤道 提问:此时,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 生: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教师讲解形成过程(以北半球为例,边画图边讲解 ①赤道低气压带是如何形成的? 师:赤道及其两侧接受太阳光热最多,近地面空 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在南北纬5 之间,形成赤道低气压带。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如何形成的? 师: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向北向南流动。而 中纬西 副热带 高空中的风受哪两个力的作用?最终与等压线是什么 风带 关系? 生:受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师:由赤道高空向北流动(南风)的大气,受地转偏向力作用,由南风逐渐右偏成什么 风 生:西风 师:这样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就不能继续北上,而是自西向东运动了。由于赤道上空 的气流源源不断的流过来,又不能继续北进,便在30°N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致 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教师画出低纬度环流圈的立体图) ③30°N附近近地面大气会如何运动? 师: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向南的一支在地转 偏向力作用下,由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向北的一支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 由南风逐渐偏转成什么风? 生:西南风 师:对,称为盛行西风带。 ④极地高气压带是和极地东风带是如何形成的? 生:极地冷空气下沉,气压升高,形成极地高气压。近地面大气向南运动,由北风右偏 成东北风,称为极地东风 ⑤极地东风与盛行西风在60°N附近相遇,会怎么样?两支气流的性质相同吗 师:来自于副热带的盛行西风温度较高,密度较小,质量较轻,性质是暖而轻的:来自 于极地的极地东风性质是冷而重的。两支气流相遇会怎么样? 生: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上升气流 师:对,北纬60°附近气流上升,气压降低,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⑥副极地上升的气流到高空之后会怎么运动? 生:又分别流向南北 师:对,向南的一支气流在副热带地区下沉,于是在副热带地区和副极地地区之间构成 了中纬度环流圈:向北的一支气流在极地下沉,于是在副极地和极地之间构成了高纬度环流 圈
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会发生偏转。 [板书]假设二:地表均匀,太阳直射赤道 提问:此时,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 生: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教师讲解形成过程(以北半球为例,边画图边讲解) ①赤道低气压带是如何形成的? 师:赤道及其两侧接受太阳光热最多,近地面空 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在南北纬 5° 之间,形成赤道低气压带。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如何形成的? 师: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向北向南流动。而 高空中的风受哪两个力的作用?最终与等压线是什么 关系? 生:受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师:由赤道高空向北流动(南风)的大气,受地转偏向力作用,由南风逐渐右偏成什么 风? 生:西风 师:这样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就不能继续北上,而是自西向东运动了。由于赤道上空 的气流源源不断的流过来,又不能继续北进,便在 30°N 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致 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教师画出低纬度环流圈的立体图) ③30°N 附近近地面大气会如何运动? 师: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向南的一支在地转 偏向力作用下,由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向北的一支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 由南风逐渐偏转成什么风? 生:西南风。 师:对,称为盛行西风带。 ④极地高气压带是和极地东风带是如何形成的? 生:极地冷空气下沉,气压升高,形成极地高气压。近地面大气向南运动,由北风右偏 成东北风,称为极地东风。 ⑤极地东风与盛行西风在 60°N 附近相遇,会怎么样?两支气流的性质相同吗? 师:来自于副热带的盛行西风温度较高,密度较小,质量较轻,性质是暖而轻的;来自 于极地的极地东风性质是冷而重的。两支气流相遇会怎么样? 生: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上升气流。 师:对,北纬 60°附近气流上升,气压降低,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⑥副极地上升的气流到高空之后会怎么运动? 生:又分别流向南北 师:对,向南的一支气流在副热带地区下沉,于是在副热带地区和副极地地区之间构成 了中纬度环流圈;向北的一支气流在极地下沉,于是在副极地和极地之间构成了高纬度环流 圈。 赤 道 低 压 带 中纬西 风带 副极地低 压带 副热带高 压带 极地高 压带 东北信风带
结论二:在假设二条件下,全球由于高低纬度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三圈 环流 板书形成三圈环流 [读图思考]读图2.10,思考下列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得出结论) (1)全球共有几个气压带和风带,它们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全球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高气压带与低气压带相间分布;风向总是从高气压带吹向低气压带 (2)极地高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有何不同?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 气压带的成因有何不同? 极地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热力原因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动力原因 [自主探究2]自学教材P35,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得出下列结论: 板书假设三:地表均匀,考虑地转偏向力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结论: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1)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南北移动 (2)移动方向:与二分日相比,北半球夏季季位置偏北:冬季偏南 (3)移动幅度:注意,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幅度是23°26′,但气压带和风带整 体移动的幅度大约是5°-10 (4)思考:假如黄赤交角变为零,气压带风带还会发生季节移动吗?为什么? 不会。因为黄赤交角变为零,就不再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板书设计】 大气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假设一: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赤道 形成单圈环流 假设二:地表均匀,太阳直射赤道 形成三圈环流 假设三:地表均匀,考虑地转偏向力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教学反思】 优点:1、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讲解到位,重难点突出 2、板书简洁清晰美观,板图时注意到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不同的气压带与风带, 以及不同的环流圈:低纬度环流圈的立体图画得清晰到位。 不足:1、教师讲解过多,学生自主学习较少,未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2、在问题设置上,个别问题不够明确,使得学生不知如何作答 3、在指导学生画图时,既要注意讲台下的学生,也不能忽视讲台上演板的学生,该 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结论二:在假设二条件下,全球由于高低纬度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三圈 环流。 [板书]形成三圈环流 [读图思考]读图 2.10,思考下列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得出结论) (1)全球共有几个气压带和风带,它们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全球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高气压带与低气压带相间分布;风向总是从高气压带吹向低气压带 (2)极地高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有何不同?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 气压带的成因有何不同? 极地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热力原因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动力原因 [自主探究 2]自学教材 P35,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得出下列结论: [板书]假设三:地表均匀,考虑地转偏向力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结论: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1) 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南北移动 (2) 移动方向:与二分日相比,北半球夏季季位置偏北;冬季偏南 (3) 移动幅度:注意,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幅度是 23°26′,但气压带和风带整 体移动的幅度大约是 5°-10° (4) 思考:假如黄赤交角变为零,气压带风带还会发生季节移动吗?为什么? 不会。因为黄赤交角变为零,就不再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板书设计】 一、大气环流 二、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假设一: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赤道 形成单圈环流 假设二:地表均匀,太阳直射赤道 形成三圈环流 假设三:地表均匀,考虑地转偏向力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教学反思】 优点: 1、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讲解到位,重难点突出; 2、板书简洁清晰美观,板图时注意到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不同的气压带与风带, 以及不同的环流圈;低纬度环流圈的立体图画得清晰到位。 不足: 1、教师讲解过多,学生自主学习较少,未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2、在问题设置上,个别问题不够明确,使得学生不知如何作答; 3、在指导学生画图时,既要注意讲台下的学生,也不能忽视讲台上演板的学生,该 学生起到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