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II卷】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姓氏浅谈 中国人的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时代。当时出于族际间识别的需要,每 个氏族都会有一个本氏族的专用名称,这个名称事实上就是全体氏族成员共同的 姓,如姬、姜、姒、妫、姚、好等。这些姓皆从“女”字旁,从一个方面表明姓 最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与现今的观念不同,在先秦时期,姓、氏是互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姓是氏族组织 的名称,氏是氏族内部家族组织的名号。出现姓、氏上下两级结构,是因为当 个氏族由于世代久远、人口增殖而规模越来越大时,氏族内一些成员间的血缘关 系就会越来越淡,有些成员甚至可能已经找不到与另一些成员间的血缘联系了 这时,氏族内一部分血缘关系较近的人便会结成次一级的血缘组织,而次一级的 血缘组织也会有相互识别的符号,这就是“氏”。 姓与氏作为不同级别血缘组织的名号,在先秦时代的区分很明显。首先,在对始 祖的追溯上,姓所代表的氏族组织历史悠远,世系模糊,因而其真实的始祖已无 法明确地追溯,每个姓的祖先只能出自想象;而氏由于所代表的家族组织历史较 晚,世系清晰,其始祖多数可以确切地知晓。比如春秋时鲁桓公的三个儿子所建 立的家族,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孟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庆父,叔孙氏的 始祖可以追溯到叔牙,季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季友,而三家共同领有的“姬” 姓的始祖,却只能想象为传说中的人物黄帝。其次,在姓氏应用规则上,先秦时 代是男子称氏,女子称姓。现今的一些姓氏书为先秦男子也冠上了姓,如称周文 王为“姬昌”,武王为“姬发”,周公为“姬旦”,其实都是不符合先秦实际的 错误称谓。周公在先秦典籍中多被提及,均无称“姬旦”者,其被称为“姬旦” 是晚至《晋书·王浑传》才有的事。大概到了晋代,人们对先秦姓氏应用规则已 不甚清楚,遂以后世制度相比附。 战国时代,随着社会血缘组织的结构形式由氏族、家族两级形态向单级的个体家 庭形态转化,姓氏制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姓与氏合流。原有的姓、氏都 无区别地成为新姓氏制度中的新姓,此后无论单称“姓”“氏”,还是合称“姓 氏”,其所代表的都是个体家庭的名号。其次,姓氏在应用规则上不再有男女之 分,无论男女,其个人称谓都以姓加名的形式出现,人们所熟知的秦王“赢政” 刺杀赢政的“荆轲”,为荆轲击筑送行的“高渐离”,都是如此。再次,以前同 姓即意味着同祖,但姓氏合流之后的新姓多数是由从前的氏转化而来,因而变化 后的同姓也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血缘关系。比如春秋时期的几个国家都有孔氏,鲁 国的孔氏姓子,属殷商遗族;郑国的孔氏姓姬,为周厉王之后;陈国的孔氏姓妫, 据称出自虞舜。这三支孔氏在变化之后都转为了孔姓,但三者并不必然地沾亲带 故。新姓氏制度自战国中期确立以后,一直沿用至今。 1.下列对中国人姓与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出于用来区别于其他氏族的目的,我国母系氏族时,每个氏族便有了专用名 称,这个名称也是该氏族内部全体成员的姓 B.由于中国人的姓最早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所以当时的姓都从“女”字旁, 如姬、姜、姒、妫、姚、好等
2017 年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 III 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古代姓氏浅谈 中国人的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时代。当时出于族际间识别的需要,每 个氏族都会有一个本氏族的专用名称,这个名称事实上就是全体氏族成员共同的 姓,如姬、姜、姒、妫、姚、好等。这些姓皆从“女”字旁,从一个方面表明姓 最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与现今的观念不同,在先秦时期,姓、氏是互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姓是氏族组织 的名称,氏是氏族内部家族组织的名号。出现姓、氏上下两级结构,是因为当一 个氏族由于世代久远、人口增殖而规模越来越大时,氏族内一些成员间的血缘关 系就会越来越淡,有些成员甚至可能已经找不到与另一些成员间的血缘联系了。 这时,氏族内一部分血缘关系较近的人便会结成次一级的血缘组织,而次一级的 血缘组织也会有相互识别的符号,这就是“氏”。 姓与氏作为不同级别血缘组织的名号,在先秦时代的区分很明显。首先,在对始 祖的追溯上,姓所代表的氏族组织历史悠远,世系模糊,因而其真实的始祖已无 法明确地追溯,每个姓的祖先只能出自想象;而氏由于所代表的家族组织历史较 晚,世系清晰,其始祖多数可以确切地知晓。比如春秋时鲁桓公的三个儿子所建 立的家族,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孟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庆父,叔孙氏的 始祖可以追溯到叔牙,季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季友,而三家共同领有的“姬” 姓的始祖,却只能想象为传说中的人物黄帝。其次,在姓氏应用规则上,先秦时 代是男子称氏,女子称姓。现今的一些姓氏书为先秦男子也冠上了姓,如称周文 王为“姬昌”,武王为“姬发”,周公为“姬旦”,其实都是不符合先秦实际的 错误称谓。周公在先秦典籍中多被提及,均无称“姬旦”者,其被称为“姬旦”, 是晚至《晋书•王浑传》才有的事。大概到了晋代,人们对先秦姓氏应用规则已 不甚清楚,遂以后世制度相比附。 战国时代,随着社会血缘组织的结构形式由氏族、家族两级形态向单级的个体家 庭形态转化,姓氏制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姓与氏合流。原有的姓、氏都 无区别地成为新姓氏制度中的新姓,此后无论单称“姓” “氏”,还是合称“姓 氏”,其所代表的都是个体家庭的名号。其次,姓氏在应用规则上不再有男女之 分,无论男女,其个人称谓都以姓加名的形式出现,人们所熟知的秦王“赢政”, 刺杀赢政的“荆轲”,为荆轲击筑送行的“高渐离”,都是如此。再次,以前同 姓即意味着同祖,但姓氏合流之后的新姓多数是由从前的氏转化而来,因而变化 后的同姓也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血缘关系。比如春秋时期的几个国家都有孔氏,鲁 国的孔氏姓子,属殷商遗族;郑国的孔氏姓姬,为周厉王之后;陈国的孔氏姓妫, 据称出自虞舜。这三支孔氏在变化之后都转为了孔姓,但三者并不必然地沾亲带 故。新姓氏制度自战国中期确立以后,一直沿用至今。 1.下列对中国人姓与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出于用来区别于其他氏族的目的,我国母系氏族时,每个氏族便有了专用名 称,这个名称也是该氏族内部全体成员的姓。 B.由于中国人的姓最早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所以当时的姓都从“女”字旁, 如姬、姜、姒、妫、姚、好等
C.先秦时期,姓是氏族组织的名称,氏是氏族内部家族组织的名号,当时同姓 的人不一定同氏,同氏的人则一定同姓 D.“氏”产生的原因有人口规模的增大,氏族内部一些成员的血缘关系逐渐变 淡,一些成员甚至找不到与另一些成员间的血缘联系。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今人错误地称周文王为“姬昌”,武王为“姬发”,周公为“姬旦”,是不 了解先秦时期姓氏应用规则造成的 B.先秦时期,女子称姓,这表明姓是母系社会时期的产物;男子称氏,则说明 是父系社会时期的产物。 C.春秋时期的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在氏的方面,他们的始祖分别为庆父、 叔牙、季友;在姓的方面,他们可能有同一始祖黄帝。 D.战国时代,姓氏制度发生巨大变化,如姓与氏合流,融二为一;姓氏应用不 分男女;同姓不一定同祖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姓与氏在先秦时期是两个同中有异的概念,其共同点为都是同一血缘关系的 成员用以相互识别的符号。 B.对先秦姓氏制度的运用规则,晋以前的人们掌握得较好,能正确使用姓与氏, 估计到晋时就变得模糊了。 C.战国时代,由于姓氏合流后的新姓多自以前未必同姓的氏转化而来,因此同 姓不同祖的现象普遍存在 D.新的姓氏制度,一直延用至今,说明它比旧的姓氏制度更加完善,随着社会 的发展,姓氏制度必将有新的变化,会更加完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12分) 潘恩,被历史辜负 的人 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在西雅图的美方欢迎宴会上开出了自己阅读过的“美国书 单”,其中有一本,是托马斯·潘恩的《常识》 今日之美国是自由民主的代名词,而最早提出“自由民主论”的,便是这位“美 国体制之父”,他将半生心血,都倾注在《常识》这本不到50页的政论小册子 里 英国囚犯、美国精神领袖、法国革命者,这三个词,足以概括潘恩的一生。 潘恩的父亲是英格兰诺福克郡一名穷苦的胸衣匠人。幼年时,潘恩就失学了,成 年后为稻粱谋计,先后以店员、胸衣匠、教员、税吏等职业为生;两次结婚,却 从未尝过幸福滋味,均以失败收场 177性4年4月,因为有不敬言论,潘恩被革去税吏之职。半年后为了避难,不得 不以“契约奴”的低微身份远赴北美求生。在《常识》发表之前,他一直把自己 的姓写成“Pain(痛苦)”,以示对英国社会的抗议。刚到北美时,那些独立先 驱们还都沉浸在“北美英国人”的假想中,对宗主国英国奉行不彻底的反抗 边四处征战,一边以英王马首是瞻,全无脱离英格兰独立之心。两年间,潘恩冷 眼旁观如此乱局,空有壮志无处施展。 1776年初,他以“一个英国人”的名义出版了一生最重要的著作,这就是《常 识》。《常识》只是一本小册子。不过,页码之轻掩盖不住思想之重,书中承载
C.先秦时期,姓是氏族组织的名称,氏是氏族内部家族组织的名号,当时同姓 的人不一定同氏,同氏的人则一定同姓。 D.“氏”产生的原因有人口规模的增大,氏族内部一些成员的血缘关系逐渐变 淡,一些成员甚至找不到与另一些成员间的血缘联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今人错误地称周文王为“姬昌”,武王为“姬发”,周公为“姬旦”,是不 了解先秦时期姓氏应用规则造成的。 B.先秦时期,女子称姓,这表明姓是母系社会时期的产物;男子称氏,则说明 是父系社会时期的产物。 C.春秋时期的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在氏的方面,他们的始祖分别为庆父、 叔牙、季友;在姓的方面,他们可能有同一始祖黄帝。 D.战国时代,姓氏制度发生巨大变化,如姓与氏合流,融二为一;姓氏应用不 分男女;同姓不一定同祖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姓与氏在先秦时期是两个同中有异的概念,其共同点为都是同一血缘关系的 成员用以相互识别的符号。 B.对先秦姓氏制度的运用规则,晋以前的人们掌握得较好,能正确使用姓与氏, 估计到晋时就变得模糊了。 C.战国时代,由于姓氏合流后的新姓多自以前未必同姓的氏转化而来,因此同 姓不同祖的现象普遍存在。 D.新的姓氏制度,一直延用至今,说明它比旧的姓氏制度更加完善,随着社会 的发展,姓氏制度必将有新的变化,会更加完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12 分) 潘恩,被历史辜负 的人 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在西雅图的美方欢迎宴会上开出了自己阅读过的“美国书 单”,其中有一本,是托马斯•潘恩的《常识》。 今日之美国是自由民主的代名词,而最早提出“自由民主论”的,便是这位“美 国体制之父”,他将半生心血,都倾注在《常识》这本不到 50 页的政论小册子 里。 英国囚犯、美国精神领袖、法国革命者,这三个词,足以概括潘恩的一生。 潘恩的父亲是英格兰诺福克郡一名穷苦的胸衣匠人。幼年时,潘恩就失学了,成 年后为稻粱谋计,先后以店员、胸衣匠、教员、税吏等职业为生;两次结婚,却 从未尝过幸福滋味,均以失败收场。 1774 年 4 月,因为有不敬言论,潘恩被革去税吏之职。半年后为了避难,不得 不以“契约奴”的低微身份远赴北美求生。在《常识》发表之前,他一直把自己 的姓写成“Pain(痛苦)”,以示对英国社会的抗议。刚到北美时,那些独立先 驱们还都沉浸在“北美英国人”的假想中,对宗主国英国奉行不彻底的反抗:一 边四处征战,一边以英王马首是瞻,全无脱离英格兰独立之心。两年间,潘恩冷 眼旁观如此乱局,空有壮志无处施展。 1776 年初,他以“一个英国人”的名义出版了一生最重要的著作,这就是《常 识》。《常识》只是一本小册子。不过,页码之轻掩盖不住思想之重,书中承载
的思想内涵着实惊人,丝毫不逊色于动辄洋洋万言的民主宣言。且不说里面“人 人平等”的理念如何具有前瞻性(他首次提出“解放黑奴”的观点,直到87年 后林肯的《废奴宣言》才将之落到了实处),单单是他对专制王权的深入剖析就 次次地敲打着陶醉在“英国梦”里沾沾自喜的北美英国人。 潘恩从政府的起源说起,条分缕析地解构英式政体。他评论英式政体是君主暴政 和贵族暴政的肮脏残余,是两者利益的终极代表,其存在的唯一目的无非是为君 王、贵族谋求福利。因此,它不仅是达官贵人们用以剥削本国人民的利器,更是 宗主国借以盘剥殖民地的工具。他再三质疑,难道殖民地人民甘心被人奴役、任 人宰割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对潘恩而言,揭露王权的真实面目尚属其次,因为那不过是路人皆知的“常识 他最大的抱负在于建立自由平等的“世界共和国”。“不共和、毋宁死”的理想 在北美造成空前的舆论影响,在当时仅200万居民的情况下,《常识》的总销量 达50万册。 776年7月,在潘恩的影响下,北美十三州的代表齐集一堂,审议并通过了杰 斐逊、富兰克林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由此,北美独立革命正式拉开了序幕。 纵观历史,先驱者自身的待遇永远与其思想的影响不成正比。《常识》出版后, 潘恩投笔从戎,加入格林将军的志愿部队,曾在军队士气败落之际推岀《美国危 机》鼓舞人心。但北美战争结束后,他却受到排挤。后来不得不避居英、法。 1789年,他参与法国大革命,成为领袖之一,但因为政见相左(潘恩反对处死 路易十六),被罗伯斯庇尔投入监狱。数年后,他几经周折返回美国,也是应者 寥寥。1809年,这位美式政体的开创者孤独地死于纽约,身后竟乏人送葬。不 能不说,这是历史和潘恩开的残酷玩笑 相关链接 《常识》一出,震聋发聩,犹如划破黑夜的枪声。一家英国报纸惊叹:“《常识》 无人不读。凡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改变了态度,哪怕是一小时之前,他还是一个强 烈反对独立思想的人。”华盛顿曾承认这本书在“很多人心里,包括他自己在内, 引起了一种巨大的变化”。(朱学勤《书斋里的革命》 4.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潘恩一生经历坎坷,幼年失学,成年为了生计多次更换职业,婚姻也不幸福, 这也是他后来以“Pain”为笔名发表《常识》的原因。 B.《常识》这本小册子首次提出“解放黑奴”的观点,深入剖析了专制王权, 细致解构了英式政体,对北美独立革命意义重大。 C.当时,《常识》在北美的销量达到惊人的50万册,可见潘恩的“共和”思想 深入人心,华盛顿读过之后也自认为深受影响 D.潘恩一生颠沛流离,致力于革命事业,他对美国、法国的革命都做出过巨大 的贡献,但却没有得到当时当权者应有的尊重。 5.历史如何辜负了潘恩?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6.你如何理解“纵观历史,先驱者自身的待遇永远与其思想的影响不成正比” 句,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你拨打的电话己关机 张尚洁 “你好,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的思想内涵着实惊人,丝毫不逊色于动辄洋洋万言的民主宣言。且不说里面“人 人平等”的理念如何具有前瞻性(他首次提出“解放黑奴”的观点,直到 87 年 后林肯的《废奴宣言》才将之落到了实处),单单是他对专制王权的深入剖析就 一次次地敲打着陶醉在“英国梦”里沾沾自喜的北美英国人。 潘恩从政府的起源说起,条分缕析地解构英式政体。他评论英式政体是君主暴政 和贵族暴政的肮脏残余,是两者利益的终极代表,其存在的唯一目的无非是为君 王、贵族谋求福利。因此,它不仅是达官贵人们用以剥削本国人民的利器,更是 宗主国借以盘剥殖民地的工具。他再三质疑,难道殖民地人民甘心被人奴役、任 人宰割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对潘恩而言,揭露王权的真实面目尚属其次,因为那不过是路人皆知的“常识”。 他最大的抱负在于建立自由平等的“世界共和国”。“不共和、毋宁死”的理想 在北美造成空前的舆论影响,在当时仅 200 万居民的情况下,《常识》的总销量 达 50 万册。 1776 年 7 月,在潘恩的影响下,北美十三州的代表齐集一堂,审议并通过了杰 斐逊、富兰克林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由此,北美独立革命正式拉开了序幕。 纵观历史,先驱者自身的待遇永远与其思想的影响不成正比。《常识》出版后, 潘恩投笔从戎,加入格林将军的志愿部队,曾在军队士气败落之际推出《美国危 机》鼓舞人心。但北美战争结束后,他却受到排挤。后来不得不避居英、法。 1789 年,他参与法国大革命,成为领袖之一,但因为政见相左(潘恩反对处死 路易十六),被罗伯斯庇尔投入监狱。数年后,他几经周折返回美国,也是应者 寥寥。1809 年,这位美式政体的开创者孤独地死于纽约,身后竟乏人送葬。不 能不说,这是历史和潘恩开的残酷玩笑。 相关链接: 《常识》一出,震聋发聩,犹如划破黑夜的枪声。一家英国报纸惊叹:“《常识》 无人不读。凡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改变了态度,哪怕是一小时之前,他还是一个强 烈反对独立思想的人。”华盛顿曾承认这本书在“很多人心里,包括他自己在内, 引起了一种巨大的变化”。(朱学勤《书斋里的革命》) 4.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潘恩一生经历坎坷,幼年失学,成年为了生计多次更换职业,婚姻也不幸福, 这也是他后来以“Pain”为笔名发表《常识》的原因。 B.《常识》这本小册子首次提出“解放黑奴”的观点,深入剖析了专制王权, 细致解构了英式政体,对北美独立革命意义重大。 C.当时,《常识》在北美的销量达到惊人的 50 万册,可见潘恩的“共和”思想 深入人心,华盛顿读过之后也自认为深受影响。 D.潘恩一生颠沛流离,致力于革命事业,他对美国、法国的革命都做出过巨大 的贡献,但却没有得到当时当权者应有的尊重。 5.历史如何辜负了潘恩?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 分) 6.你如何理解“纵观历史,先驱者自身的待遇永远与其思想的影响不成正比”一 句,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4 分) 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张尚洁 “你好,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她望着妈妈房里的表,时针和分针在凌晨两点的空气中纠缠,模糊不清 床上没有一丝温度,被夜晚的风吹得冰凉。她看看空空的床,给妈妈打了一个电 话,却只传来忙音。借着手机屏上微弱的光,环视房间一周,精致的装饰品褪去 了白天的招摇,隐在黑暗中,只剩下一个黑乎乎的影子。妈妈又走了,还是没有 回来?工作越来越忙,应酬越来越多,妈妈已经很少回家,剩下她一个人,过着 三点一线的高中生活。 她滑坐在地板上,眼泪突然就落了下来。生活什么时候开始起了变化呢?自从爸 爸去世,妈妈好像突然变了一个人,从前温婉的小城姑娘突然变成了叱咤风云的 女强人,支撑起了只剩两人的家庭,让房子越变越大,却让温暖越来越少。 她想起了小时候,房子不足五十平方米,晚上三个人只能挤在一张床上,中间挂 着一块软软的棉布,她和妈妈睡在这头,爸爸睡在那头,她躺在妈妈温柔的臂窝 里,听着棉布那头爸爸讲的故事睡去,心里是安稳的。而现在,妈妈很少回家, 她们之间好像只是靠着每月信用卡上不断增加的数字来维持关系,让她还能感受 到妈妈的存在。 “嘭——”她望向门口,是妈妈进了家门。看见她坐在地上,妈妈吃了一惊: 还不睡?”说着便走到镜子前卸妆,一下一下,露出了深深的疲惫。“学校最 近还好吗?有没有什么费用要交的?”见她迟迟不出声,妈妈回过头来。“没有, 我…”话音刚起,镜子前的新款三星手机闪烁起来,妈妈神情严肃地接起电话, “嗯”了几声,便抓起口红开始补妆。她望着妈妈,从来没有这么强烈地感觉到 距离的存在感。“我走了,你自己……好好的。”妈妈深深地看她一眼,拿起衣 服匆匆地、却又恋恋不舍地走出家门。 又剩了她一个人。 凌晨两点,又剩了她一个人 你好,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她望着机场的落地钟,时针与分针在下午三点的空气中分离,依依不舍。 排排金属座椅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明亮得让人无法直视。她低头看看自己的 机票,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却只传来忙音。她又低头看看自己的机票,上面毋 庸置疑地印着“墨尔本,下午两点”。她闭上眼睛,没有记忆中急促的脚步声传 来 她想起了小时候,学校开家长会,她孤独地在校门口等着妈妈的到来,却只看见 双双高跟鞋从看起来很髙档的车上下来,从两边走过。她始终寻不到属于妈妈 的自行车与老布鞋。正当她灰心想回教室,身后却响起了锁自行车的声音和急促 的脚步声,转头,妈妈已在身前冲她温柔地笑。长大以后,自行车与老布鞋已经 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汽车的鸣笛声与“哒哒”的高跟鞋的声音,没有一丝温 暖。这时,一条新信息传进她的手机 妈妈在开会,你自己……好好的 少年时的场景又一次袭来,冰冷的门撞上门框的声音似乎还回荡在耳边。尽管是 午后,阳光温暖地洒在每个人的身上,但她依然觉得寒冷,刺骨的寒冷。 她猛地站起身,撕碎了机票,将碎屑狠狠地扔进垃圾桶。“两点飞往墨尔本的航 班马上就要停止登机……”大厅中传来航班信息,却被她抛在脑后 从来没有问过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地工作,努力到连家都不顾。生活可以漂 泊,可以孤独,但心灵必须有所归依,难道家不是最好的依靠吗?明明是最亲的 人,为什么还会有这么遥远的心的距离呢? 她冲出机场,拦下一辆出租车,在后座上泪水决堤
她望着妈妈房里的表,时针和分针在凌晨两点的空气中纠缠,模糊不清。 床上没有一丝温度,被夜晚的风吹得冰凉。她看看空空的床,给妈妈打了一个电 话,却只传来忙音。借着手机屏上微弱的光,环视房间一周,精致的装饰品褪去 了白天的招摇,隐在黑暗中,只剩下一个黑乎乎的影子。妈妈又走了,还是没有 回来?工作越来越忙,应酬越来越多,妈妈已经很少回家,剩下她一个人,过着 三点一线的高中生活。 她滑坐在地板上,眼泪突然就落了下来。生活什么时候开始起了变化呢?自从爸 爸去世,妈妈好像突然变了一个人,从前温婉的小城姑娘突然变成了叱咤风云的 女强人,支撑起了只剩两人的家庭,让房子越变越大,却让温暖越来越少。 她想起了小时候,房子不足五十平方米,晚上三个人只能挤在一张床上,中间挂 着一块软软的棉布,她和妈妈睡在这头,爸爸睡在那头,她躺在妈妈温柔的臂窝 里,听着棉布那头爸爸讲的故事睡去,心里是安稳的。而现在,妈妈很少回家, 她们之间好像只是靠着每月信用卡上不断增加的数字来维持关系,让她还能感受 到妈妈的存在。 “嘭——”她望向门口,是妈妈进了家门。看见她坐在地上,妈妈吃了一惊: “还不睡?”说着便走到镜子前卸妆,一下一下,露出了深深的疲惫。“学校最 近还好吗?有没有什么费用要交的?”见她迟迟不出声,妈妈回过头来。“没有, 我……”话音刚起,镜子前的新款三星手机闪烁起来,妈妈神情严肃地接起电话, “嗯”了几声,便抓起口红开始补妆。她望着妈妈,从来没有这么强烈地感觉到 距离的存在感。“我走了,你自己……好好的。”妈妈深深地看她一眼,拿起衣 服匆匆地、却又恋恋不舍地走出家门。 又剩了她一个人。 凌晨两点,又剩了她一个人。 “你好,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她望着机场的落地钟,时针与分针在下午三点的空气中分离,依依不舍。 一排排金属座椅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明亮得让人无法直视。她低头看看自己的 机票,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却只传来忙音。她又低头看看自己的机票,上面毋 庸置疑地印着“墨尔本,下午两点”。她闭上眼睛,没有记忆中急促的脚步声传 来。 她想起了小时候,学校开家长会,她孤独地在校门口等着妈妈的到来,却只看见 一双双高跟鞋从看起来很高档的车上下来,从两边走过。她始终寻不到属于妈妈 的自行车与老布鞋。正当她灰心想回教室,身后却响起了锁自行车的声音和急促 的脚步声,转头,妈妈已在身前冲她温柔地笑。长大以后,自行车与老布鞋已经 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汽车的鸣笛声与“哒哒”的高跟鞋的声音,没有一丝温 暖。这时,一条新信息传进她的手机。 妈妈在开会,你自己……好好的。” 少年时的场景又一次袭来,冰冷的门撞上门框的声音似乎还回荡在耳边。尽管是 午后,阳光温暖地洒在每个人的身上,但她依然觉得寒冷,刺骨的寒冷。 她猛地站起身,撕碎了机票,将碎屑狠狠地扔进垃圾桶。“两点飞往墨尔本的航 班马上就要停止登机……”大厅中传来航班信息,却被她抛在脑后。 从来没有问过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地工作,努力到连家都不顾。生活可以漂 泊,可以孤独,但心灵必须有所归依,难道家不是最好的依靠吗?明明是最亲的 人,为什么还会有这么遥远的心的距离呢? 她冲出机场,拦下一辆出租车,在后座上泪水决堤
又剩了她一个人。下午三点,又剩了她一个人。 “你好,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她望着家门口超市的表,时针与分针在傍晚四点的空气中告别,清晰可见 楼道里安静得很,只有她的行李箱行走在地上的声音。她看看家门,给妈妈打了 个电话,却只传来忙音。妈妈一定还在工作吧,她苦笑了一下。良久,她掏出 钥匙轻轻插进锁眼,门“咔嗒”一声,开了。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回来,回 到这个没有温暖的、似乎不值得留恋的家。她靠近妈妈的房间,房间里没有一丝 声音。走进去,却看见妈妈蜷缩在床头,泪水簌簌地落着,在被单上印下深色的 痕迹 远处,是被摔碎的手机。 她蓦地愣了,心里竟泛起一丝久违的温暖。 “妈,我不走了。”开口时是微颤的声音。妈妈抬起红肿的双眼,惊讶又惊喜地 望向她。她突然懂了,妈妈是有多爱她,尽管这爱是走的另一条路,但她们依然 是最亲近的人。 她们两个人相拥在一起。 (选自《当代小说》2012年10期)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时针和分针在凌晨两点的空气中纠缠,模糊不清”一句,“模糊不清”的 原因是黑夜光线很暗,还有因为妈妈不在,“她”情绪低落而造成意识模糊 B.小说将小时候一家三口挤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情景与现在经常一个人在家对 比,突出妈妈的变化,现在的她永远把工作放在第一位 C.“她低头看看自己的机票,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她”打电话的目的是 希望妈妈能改变计划,不再安排“她”去墨尔本,至少希望去墨尔本之前,能听 到妈妈的一声安慰。 D.小说用机场午后温暖的阳光来反衬“她”内心的孤寂与凄凉,同时表达了 “她”内心对温暖的强烈渴望之情。 E.小说通过对场景,人物动作、心理、神态的生动描写,歌颂了传统文化中的 孝与亲,表现了亲情之可贵 8.文中写妈妈由穿布鞋换作穿高跟鞋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分) 9.“她突然懂了,妈妈是有多爱她,尽管这爱是走的另一条路”,你认为“另 条路”指怎样的路?结合你的人生经历或见闻,谈谈对“这条路”的看法。(6 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每小题3分,共9分) 李石,字中玉,襄邑恭王神符五世孙。元和中,擢进士第,辟李听幕府,从历四 镇,有材略,为吏精明。听每征伐,必留石主后务。大和中,为行军司马。听以 兵北渡河,令石入奏,占对华敏,文宗异之。 方是时,宦寺气盛,陵暴朝廷,每对延英,而仇士良等往往斥训①以折大臣,石 徐谓曰:“乱京师者训、注也,然其进,孰为之先?”士良等恧②缩不得对, 益夺,搢绅赖以为强
又剩了她一个人。下午三点,又剩了她一个人。 “你好,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她望着家门口超市的表,时针与分针在傍晚四点的空气中告别,清晰可见。 楼道里安静得很,只有她的行李箱行走在地上的声音。她看看家门,给妈妈打了 一个电话,却只传来忙音。妈妈一定还在工作吧,她苦笑了一下。良久,她掏出 钥匙轻轻插进锁眼,门“咔嗒”一声,开了。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回来,回 到这个没有温暖的、似乎不值得留恋的家。她靠近妈妈的房间,房间里没有一丝 声音。走进去,却看见妈妈蜷缩在床头,泪水簌簌地落着,在被单上印下深色的 痕迹。 远处,是被摔碎的手机。 她蓦地愣了,心里竟泛起一丝久违的温暖。 “妈,我不走了。”开口时是微颤的声音。妈妈抬起红肿的双眼,惊讶又惊喜地 望向她。她突然懂了,妈妈是有多爱她,尽管这爱是走的另一条路,但她们依然 是最亲近的人。 她们两个人相拥在一起。 (选自《当代小说》2012 年 10 期)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 )(4 分) A.“时针和分针在凌晨两点的空气中纠缠,模糊不清”一句,“模糊不清”的 原因是黑夜光线很暗,还有因为妈妈不在,“她”情绪低落而造成意识模糊。 B.小说将小时候一家三口挤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情景与现在经常一个人在家对 比,突出妈妈的变化,现在的她永远把工作放在第一位。 C.“她低头看看自己的机票,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她”打电话的目的是 希望妈妈能改变计划,不再安排“她”去墨尔本,至少希望去墨尔本之前,能听 到妈妈的一声安慰。 D.小说用机场午后温暖的阳光来反衬“她”内心的孤寂与凄凉,同时表达了 “她”内心对温暖的强烈渴望之情。 E.小说通过对场景,人物动作、心理、神态的生动描写,歌颂了传统文化中的 孝与亲,表现了亲情之可贵。 8.文中写妈妈由穿布鞋换作穿高跟鞋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 分) 9.“她突然懂了,妈妈是有多爱她,尽管这爱是走的另一条路”,你认为“另 一条路”指怎样的路?结合你的人生经历或见闻,谈谈对“这条路”的看法。(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李石,字中玉,襄邑恭王神符五世孙。元和中,擢进士第,辟李听幕府,从历四 镇,有材略,为吏精明。听每征伐,必留石主后务。大和中,为行军司马。听以 兵北渡河,令石入奏,占对华敏,文宗异之。 方是时,宦寺气盛,陵暴朝廷,每对延英,而仇士良等往往斥训①以折大臣,石 徐谓曰:“乱京师者训、注也,然其进,孰为之先?”士良等恧②缩不得对,气 益夺,搢绅赖以为强
是时,宰相吏卒因内变多死,诏江西、湖南索募直助召士力。石建言:“宰相左 右天子教化,若徇正忘私,宗庙神灵,犹当佑之,虽有盗,无害也。有如挟奸自 欺,植权党,害正直,虽加之防,鬼得以诛。无所事于召募,请直以金吾为卫。” 中人自边还,走马入金光门,道路妄言兵且至,京师謹走尘起,百官或韁而骑 台省吏稍稍遁去。郑覃将出,石曰:“事未可知,宜坐须其定。宰相走,则乱矣。 若变出不虞,逃将安适?人之所瞻,不可忽也。”益治簿书,沛然如平时。里闾 群无赖望南阙,阴持兵俟变。金吾大将军陈君赏率众立望仙门,内使趣阖门,君 赏不从,日入乃止。 三年正月,将朝,骑至亲仁里,狙盗发,射石伤,马逸,盗邀斫之坊门,绝马尾, 乃得脱。天子骇愕,遣使者慰抚,赐良药。始命六军卫士二十人从宰相。是日京 师震恐,百官造朝才十一。石因卧家固辞位,有诏以中书侍郎平章事为荆南节度 使 会昌三年,检校司空,徙节河东。诏以太原兵助王逢军榆社。后诏以太子少傅分 司东都,俄检校吏部尚书,即拜留守。卒,年六十二,赠尚书右仆射 (节选自《新唐书·李石传》) 【注】①训:即李训,前宰相,甘露事件后被诛。②恧(n):惭愧。 10.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听以兵北渡河 以:率领 B.士良等恧缩不得对,气益夺 夺:改变 C.宰相左右天子教化 左右:帮助 D.若变出不虞,逃将安适 适:舒适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辟,指君主召见并授予官职。古代指授予官职的词还有 授”“除”“拜”“黜”等。 B.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C.金吾,古官名。负责皇帝大臣警卫、仪仗以及徼循京师、掌管治安的武职官 贝 D.阙,古代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在文中指皇城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石有才能,有谋略。他办事精明,担任李听幕府时,得到了李听的重用, 李听每次出征都将后方大事交由李石管理。 B.李石不畏强权。当时宦官专权,经常以李训的事为借口,来驳斥众大臣的奏 折。李石不卑不亢,从容应对,打击了宦官的嚣张气焰 C.李石面对危险情况能镇定处理。有人讹传乱兵入京,造成京城恐慌,李石照 常批阅文章,还带人站在望仙门下,以安定京城军民之心 D.皇帝很器重、关心李石。李石的建议大多得到皇帝的支持,李石在上朝的路 上遇刺受伤,帝亲自派人慰问,送药,还派卫士护卫他 13.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乱京师者训、注也,然其进,孰为之先?(5分) (2)有如挟奸自欺,植权党,害正直,虽加之防,鬼得以诛。(5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11分)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是时,宰相吏卒因内变多死,诏江西、湖南索募直助召士力。石建言:“宰相左 右天子教化,若徇正忘私,宗庙神灵,犹当佑之,虽有盗,无害也。有如挟奸自 欺,植权党,害正直,虽加之防,鬼得以诛。无所事于召募,请直以金吾为卫。” 中人自边还,走马入金光门,道路妄言兵且至,京师讙走尘起,百官或韈而骑, 台省吏稍稍遁去。郑覃将出,石曰:“事未可知,宜坐须其定。宰相走,则乱矣。 若变出不虞,逃将安适?人之所瞻,不可忽也。”益治簿书,沛然如平时。里闾 群无赖望南阙,阴持兵俟变。金吾大将军陈君赏率众立望仙门,内使趣阖门,君 赏不从,日入乃止。 三年正月,将朝,骑至亲仁里,狙盗发,射石伤,马逸,盗邀斫之坊门,绝马尾, 乃得脱。天子骇愕,遣使者慰抚,赐良药。始命六军卫士二十人从宰相。是日京 师震恐,百官造朝才十一。石因卧家固辞位,有诏以中书侍郎平章事为荆南节度 使。 会昌三年,检校司空,徙节河东。诏以太原兵助王逢军榆社。后诏以太子少傅分 司东都,俄检校吏部尚书,即拜留守。卒,年六十二,赠尚书右仆射。 (节选自《新唐书•李石传》) 【注】①训:即李训,前宰相,甘露事件后被诛。②恧(nǜ):惭愧。 10.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听以兵北渡河 以:率领 B.士良等恧缩不得对,气益夺 夺:改变 C.宰相左右天子教化 左右:帮助 D.若变出不虞,逃将安适 适:舒适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辟,指君主召见并授予官职。古代指授予官职的词还有 “授”“除”“拜”“黜”等。 B.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C.金吾,古官名。负责皇帝大臣警卫、仪仗以及徼循京师、掌管治安的武职官 员。 D.阙,古代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在文中指皇城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李石有才能,有谋略。他办事精明,担任李听幕府时,得到了李听的重用, 李听每次出征都将后方大事交由李石管理。 B.李石不畏强权。当时宦官专权,经常以李训的事为借口,来驳斥众大臣的奏 折。李石不卑不亢,从容应对,打击了宦官的嚣张气焰。 C.李石面对危险情况能镇定处理。有人讹传乱兵入京,造成京城恐慌,李石照 常批阅文章,还带人站在望仙门下,以安定京城军民之心。 D.皇帝很器重、关心李石。李石的建议大多得到皇帝的支持,李石在上朝的路 上遇刺受伤,帝亲自派人慰问,送药,还派卫士护卫他。 13.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乱京师者训、注也,然其进,孰为之先?(5 分) (2)有如挟奸自欺,植权党,害正直,虽加之防,鬼得以诛。(5 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11 分)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14.下列各项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火山六月应更热”一句既点明时令六月,也指出环境的恶劣一一酷暑六月 下的火山。 B.“赤亭道口行人绝”一句以“行人绝”烘托出李副使不畏艰苦、毅然应命前 行的豪迈气概 C.“知君惯度祁连城”一句说“知道您经常出入边地”,高度概括了李副使不 平凡的经历。 D.“岂能愁见轮台月”一句是反写,明说李副使不会因见轮台月而想念“我 实则借此表达“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E.诗的五、六两句是招呼、劝说的口气,挽留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 酒话别。表达了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15.同是送别诗,试比较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表情达意上的相同和不 同之处。(6分) (三)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 ”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髙》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 这些句子是: (3)《次北固山下》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 含不尽之见于言外”,留传千古的名句 是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不论什么时候,刘老师都是亲切随意,如坐春风,娓娓道来,我们每一个接受 过他教育的人都对他佩服之至。 ②年轻的我们只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就能克服学习上、生活上的种种困难 ③取得了成绩固然是值得高兴的事,但是不能因为成绩就连我们的失误也一笔抹 杀了,还得戒骄戒躁。 ④我们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必须剔除、针砭传统文化的糟粕,不能厚此薄 彼 ⑤在这次篮球赛中,我们队暂时落后,小明力挽狂澜,终于战胜了对手,使我们 队获得了冠军 ⑥我们做人做事都要实实在在,抱诚守真,万万不能阳奉阴违。 A.①⑤⑥ B.③④⑤ ②⑤⑥ ②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14.下列各项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火山六月应更热”一句既点明时令六月,也指出环境的恶劣——酷暑六月 下的火山。 B.“赤亭道口行人绝”一句以“行人绝”烘托出李副使不畏艰苦、毅然应命前 行的豪迈气概。 C.“知君惯度祁连城”一句说“知道您经常出入边地”,高度概括了李副使不 平凡的经历。 D.“岂能愁见轮台月”一句是反写,明说李副使不会因见轮台月而想念“我”, 实则借此表达“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E.诗的五、六两句是招呼、劝说的口气,挽留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 酒话别。表达了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15.同是送别诗,试比较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表情达意上的相同和不 同之处。(6 分) (三)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 “ ”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 这些句子是: , 。 (3)《次北固山下》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 含不尽之见于言外”,留传千古的名句 是: , 。 第 II 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不论什么时候,刘老师都是亲切随意,如坐春风,娓娓道来,我们每一个接受 过他教育的人都对他佩服之至。 ②年轻的我们只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就能克服学习上、生活上的种种困难。 ③取得了成绩固然是值得高兴的事,但是不能因为成绩就连我们的失误也一笔抹 杀了,还得戒骄戒躁。 ④我们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必须剔除、针砭传统文化的糟粕,不能厚此薄 彼。 ⑤在这次篮球赛中,我们队暂时落后,小明力挽狂澜,终于战胜了对手,使我们 队获得了冠军。 ⑥我们做人做事都要实实在在,抱诚守真,万万不能阳奉阴违。 A.①⑤⑥ B. ③④⑤ C.②⑤⑥ D. ②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 分)
A.种族歧视是美国人权的痼疾。近年来,多起警察滥杀非洲裔事件吸引大规模 抗议浪潮,再次拷问美国的种族“平等”,增加了种族仇恨因素。 B.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上任以来,中菲关系大为改善,外媒报道称,他已请求 中国派遣海军舰艇或海警船前往菲南部海域巡逻,帮助打击海盗。 C.2月5日17时26分,浙江省天台县春晓堤足馨堂发生重大火灾。从现场救 援人员处听说,火灾的直接原因可能系汘蒸房地暖爆炸所致。但这一说法尚未得 到官方证实。 D.2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习近平指出,中美 加强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上升。中美两国发展完全可以相辅相成、相互 促进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怎么样才能不惧?有了不惑不忧的功夫,惧当然会减少许多了。但这属于意志方 面的事。 。然则意志怎么才会坚强呢?头 件须要心地光明。孟子说:“浩然正气,至大则刚。”一个人要保持勇气,须 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这是第 ①即便有了丰富的知识 ②一个人若是意志力薄弱 ③临时也会用不着 ④临时也会变了卦 ⑤即便有了优美的情操 A.②①③⑤④ B.②⑤④①③ C.②①④⑤③ D.②①⑤③④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的小白鼠身上发现了一种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 因 ,本来会长出肿瘤的小白鼠摆脱了“宿命”, 反而生长迅速,体格健壮。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大为振奋。在此之前,这种特殊 的基因被认为通常只能在发育的胚胎中起作用, 21.下面是我国“有机食品”的标识,该标识全部采用绿色。请写出该标识除了 文字之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6 分)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每年高考录取时都有一个热门话题一一如何对待“偏才”和“怪才”。2015年 安徽考生高宽因未达到二本线,向南京大学一教授发出3000字古文自荐信但未 被录取。国内一所高校硕士生导师对高宽的古文水平表示肯定,帮他先后咨询了 多所高校,但是都因为没有类似招生计划被拒绝 高考将至,该话题必将再次被提起,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A.种族歧视是美国人权的痼疾。近年来,多起警察滥杀非洲裔事件吸引大规模 抗议浪潮,再次拷问美国的种族“平等”,增加了种族仇恨因素。 B.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上任以来,中菲关系大为改善,外媒报道称,他已请求 中国派遣海军舰艇或海警船前往菲南部海域巡逻,帮助打击海盗。 C. 2 月 5 日 17 时 26 分,浙江省天台县春晓堤足馨堂发生重大火灾。从现场救 援人员处听说,火灾的直接原因可能系汗蒸房地暖爆炸所致。但这一说法尚未得 到官方证实。 D. 2 月 10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习近平指出,中美 加强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上升。中美两国发展完全可以相辅相成、相互 促进。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怎么样才能不惧?有了不惑不忧的功夫,惧当然会减少许多了。但这属于意志方 面的事。 , , ; , 。然则意志怎么才会坚强呢?头 一件须要心地光明。孟子说:“浩然正气,至大则刚。”一个人要保持勇气,须 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这是第一。 ①即便有了丰富的知识 ②一个人若是意志力薄弱 ③临时也会用不着 ④临时也会变了卦 ⑤即便有了优美的情操 A.② ① ③ ⑤ ④ B.② ⑤ ④ ① ③ C.② ① ④ ⑤ ③ D.② ① ⑤ ③ ④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的小白鼠身上发现了一种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 因。 ,本来会长出肿瘤的小白鼠摆脱了“宿命”, , 反而生长迅速,体格健壮。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大为振奋。在此之前,这种特殊 的基因被认为通常只能在发育的胚胎中起作用, 。 21.下面是我国“有机食品”的标识,该标识全部采用绿色。请写出该标识除了 文字之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100 个字。(6 分) 四、作文(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每年高考录取时都有一个热门话题——如何对待“偏才”和“怪才”。2015 年 安徽考生高宽因未达到二本线,向南京大学一教授发出 3000 字古文自荐信但未 被录取。国内一所高校硕士生导师对高宽的古文水平表示肯定,帮他先后咨询了 多所高校,但是都因为没有类似招生计划被拒绝。 高考将至,该话题必将再次被提起,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所以当时的姓都从‘女’字旁”错,原文意思是很多姓从“女”字旁,是母系氏族的一个佐证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男子称氏,则说明是父系社会时期的产物”错,一是原文无据,二是可以推断这也是母系社会 的产物。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解析】 试题分析:D项,“随看社会的发展,姓氏制度必将有新的变化,会更加完善”错,推断无据,也过于绝对。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1.【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项“这也是他后来以“Pain”为笔名发表《常识》的原因”错,他并不是以“Pain”为笔名 发表《常识》的。原文是他以“一个英国人”的名义出版了《常识》。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5.【答案】①潘恩对美、法革命作出巨大的贡献,推动美国走向独立、实现民主:参与法国大革命,成为 领袖。但最终他在美国受到挤,在法国被投入监狱。(2分)②潘恩的《常识》一书在当时受到人民的热烈 欢迎,其人人平等、独立、民主、共和等思想产生了广泛影响,但最终潘恩却被当时人们所遗忘,死时场 景凄凉。(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筛选信息的题目。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找到文中的相关信息,本题相关的信息为“《常 识》出版后,潘恩投笔从戎,加入格林将军的志愿部队,曾在军队士气败落之际推出《美国危机》鼓舞人 心。但北美战争结束后,他却受到排挤。后来不得不避居英、法。”“1789年,他参与法国大革命,成为 领袖之一,但因为政见相左(潘恩反对处死路易十六),被罗伯斯庇尔投入监狱。数年后,他几经周折返 回美国,也是应者寥寥。1809年,这位美式政体的开创者孤独地死于纽约,身后竟乏人送葬。不能不说, 这是历史和潘恩开的残酷玩笑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答案】①对历史进程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先驱,在当时并不一定能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2分)②潘恩 对美国和法国的革命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当时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1分)③先驱者作为启蒙者,势 必会承受一些误解,甚至遭受攻击,但历史的车轮总会滚滚向前,终有一天,先驱者会得到人民、社会的 认可与尊重。(2分)(谈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正确理解句子的含义,“待遇与影响不成正比”也就是说这些先驱者没有享受 到应有的待遇。从后文潘恩在美国被排挤,在法国被投入监狱即可归納出该答案。没有得到客观公正评价 的先驱者很多,作为高中生举一两例应该不难。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应运用历史发展的观点来分析。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7.【答案】D、E 【解析】 试题分析:A、““她’情绪低落而造成意识模糊”错,文中并没有说“她”意识模糊,只写了“她”的伤 心与难过。B、“现在的她永远把工作放在第一位”错,本文反映了一个单亲妈妈的不容易,她对女儿的爱 是沉重的,她并不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他只是走了一条不同的路。C、“希望妈妈能改变计划,不再安排 ‘她’去墨尔本”错,“她”到墨尔本去是自己想离家出走,以表达对妈妈的不满。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答案】①代表妈妈妈身份和工作性质的变化,“高跟鞋”是职场女性的象征,也是女强人的象征。(2 分)②高跟鞋发出的“哒哒”声远不如布鞋声柔和,给人以冰冷之感,缺少“她”所需要的温暖。(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