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2010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阅读部分80分,写作部分70,考试时间150分钟 2、学生答题一律使用0.5毫米黑色水笔,答案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阅读部分(8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题(16分) 平民、平民文学和平民利益 吴俊 (1)“平民”这个词或概念,在中外古今的使用及其沿革的过程中,都是有过一些变化 的。对此,我们现在不去进行详细的追究。在当代(当下)的使用和语境中,它一般指的就是社 会中的普通人。从这个简单界定里,我们可以将它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我觉得“平民”这 个词或概念,至少指涉或包括了以下几种重要而且是基本的特质或属性。首先它是指社会中 的绝大多数人,即代表了社会利益的主体,或体现了主要的社会利益之所在。在此意义上, 平民利益也就是社会公共利益。第二它是指社会中最基本的人群,即社会阶层中的基层(包括 底层)部分。第三它是社会财富(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最直接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最广大的消 费者。(但如与上述第二点联系起来看的话,那么,平民并非必然是社会财富最主要的拥有者) 第四平民也是一个集合、集群性概念,它有着最基本的利益一致性,同时也表现出多面、多 层、多元的利益诉求,其价值观并非是完全单一或同一的。 (2)由这几点,我们很容易就能获得以下认识,即平民利益的充分保证或保障与否,是 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社会形态和社会秩序公正、合理与道德的标志。在常态社会中是如此, 在转型社会中也是如此。我们可以根据平民利益的得失,衡量、判断社会演变的性质,或发 现社会演变中的重大问题。 (3)中国文学,不管在古代还是现当代,都有着十分鲜明而强大的“平民传统”。甚至 可以说,“平民文学”参与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的基本传统或主流传统 (4)从中国古代文学来说,《诗经》里风、雅、颂三体中的“风”(《国风》),即可称是 我们现在所知的当时最近于平民情感、平民意识和平民观念的平民文学,虽然据说它经过了 孔子的“删定”。孔子删《诗》而又将“国风”入《诗》,我倒认为孔子不仅具有平民文学的 自觉意识,具备平民文学的观念素质,富于平民文学的基本价值诉求和立场倾向,而且也堪 称中国最早留名的平民文学家。理由很简明,《国风》乃是古代十五国的民歌。同时,在更广 大的范围来看,《诗经》是中国文学可知的主要“源头”之一,它是中国文学(精神)传统的来 源,并且,《诗经》最终还是被中国的主流文化视之为“经”、奉为最高经典的。由此,我们 不难看出中国文学传统中的主要品质及价值观念,不难判断中国文学的起源及其流变和最终 形成的文学传统与平民文学和平民权利的直接(甚至是因果)关系 (5)再从中国现当代文学传统的开创来看,在文学史上一般被称之为“五四新文学”的 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出发点,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创作上,都始于现代“白话文学”的倡 导和实践。在新文学以前,文学的等级观念(文言文学和白话文学)、社会的等级观念(士大夫 知识者和平民百姓)还依然是根深蒂固的。新文学要打破和颠覆的就是这样一种文学和社会的 “不平等的等级观念”。其主张白话文学的目的,是要建立一种全社会和全民族共通、共享与
普陀区 2009 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2010.1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其中阅读部分 80 分,写作部分 70,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 学生答题一律使用 0.5 毫米黑色水笔,答案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3、 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阅读部分(8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 题(16 分) 平民、平民文学和平民利益 吴俊 (1)“平民”这个词或概念,在中外古今的使用及其沿革的过程中,都是有过一些变化 的。对此,我们现在不去进行详细的追究。在当代(当下)的使用和语境中,它一般指的就是社 会中的普通人。从这个简单界定里,我们可以将它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我觉得“平民”这 个词或概念,至少指涉或包括了以下几种重要而且是基本的特质或属性。首先它是指社会中 的绝大多数人,即代表了社会利益的主体,或体现了主要的社会利益之所在。在此意义上, 平民利益也就是社会公共利益。第二它是指社会中最基本的人群,即社会阶层中的基层(包括 底层)部分。第三它是社会财富(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最直接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最广大的消 费者。(但如与上述第二点联系起来看的话,那么,平民并非必然是社会财富最主要的拥有者) 。 第四平民也是一个集合、集群性概念,它有着最基本的利益一致性,同时也表现出多面、多 层、多元的利益诉求,其价值观并非是完全单一或同一的。 (2)由这几点,我们很容易就能获得以下认识,即平民利益的充分保证或保障与否,是 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社会形态和社会秩序公正、合理与道德的标志。在常态社会中是如此, 在转型社会中也是如此。我们可以根据平民利益的得失,衡量、判断社会演变的性质,或发 现社会演变中的重大问题。 (3)中国文学,不管在古代还是现当代,都有着十分鲜明而强大的“平民传统 ....”。甚至 可以说,“平民文学”参与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的基本传统或主流传统。 (4)从中国古代文学来说,《诗经》里风、雅、颂三体中的“风”(《国风》),即可称是 我们现在所知的当时最近于平民情感、平民意识和平民观念的平民文学,虽然据说它经过了 孔子的“删定”。孔子删《诗》而又将“国风”入《诗》,我倒认为孔子不仅具有平民文学的 自觉意识,具备平民文学的观念素质,富于平民文学的基本价值诉求和立场倾向,而且也堪 称中国最早留名的平民文学家。理由很简明,《国风》乃是古代十五国的民歌。同时,在更广 大的范围来看,《诗经》是中国文学可知的主要“源头”之一,它是中国文学(精神)传统的来 源,并且,《诗经》最终还是被中国的主流文化视之为“经”、奉为最高经典的。由此,我们 不难看出中国文学传统中的主要品质及价值观念,不难判断中国文学的起源及其流变和最终 形成的文学传统与平民文学和平民权利的直接(甚至是因果)关系。 (5)再从中国现当代文学传统的开创来看,在文学史上一般被称之为“五四新文学”的 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出发点,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创作上,都始于现代“白话文学”的倡 导和实践。在新文学以前,文学的等级观念(文言文学和白话文学)、社会的等级观念(士大夫、 知识者和平民百姓)还依然是根深蒂固的。新文学要打破和颠覆的就是这样一种文学和社会的 “不平等的等级观念”。其主张白话文学的目的,是要建立一种全社会和全民族共通、共享与
共同的“国语的文学”。为此,新文学确立了文学史立场和文学价值观,即以民间的、平民的 白话文学取代士大夫的正统文言文学的文学史“正宗”地位,并以前者为中国文学的最高价 值典范。“五四新文学”的革命性成果之一,就是“将特权阶层独占的文学权利还到了最广大 的社会平民的手中”。中国文学从此获得了现代意义和现代内容的“平民意识”。这开启了中 国现代文学的先河,也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思想传统和价值传统。 (6)上世纪90年代以后,更大的变化开始了。这就是中国社会的市场化逐渐明朗。从 较长的历史来说,19世纪中晚期迄今,中国就一直处在一种社会发展的大变局过程中,但是 最近这个世纪之交所产生的现象,我认为才最足以称得上是中国的“千年之变”。千年,是传 统历史和传统社会的代言词。千年之变,意味着我们现在已经能够现实地看到传统历史正在 走向终结的趋势。市场社会的逐渐形成所显示出的社会变革的彻底性,在中国历史上是史无 前例的。这也就意味着,它将全面重构我们的社会意识形态特别是价值观。文学的走向及“时 尚”,自当受其牵引。 (7)而当今文学的商品化和消费性现象及其日趋泛滥,正在瓦解文学的精神内涵,文学 越来越趋向于物欲的诉求和满足,平民的利益越来越得不到表达和体现,文学的商品化和消 费性趋势导致了平民意识的淡漠。久而久之,平民文学将被边缘化。这其实也就意味着平民 利益的被漠视。市场社会的发展如果要付出这种代价,那无疑是一个悲剧 1.作者认为,“平民利益也就是公共利益”,理由是 (2分) 2.文章第(2)段的划线句是一句病句,请改正并简要说明改正的理由。(3分) 3.文章第(3)段的“平民传统”在文中具体是指 (2分) 4.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平民就是指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但特权阶层是不在其中的 B、《诗经》具有平民文学的价值诉求和立场倾向,因此它是中国平民文学的源头 C、在五四新文学之前,正统的文言文学在文学史上处于“正宗”地位。 D、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将会使社会的价值观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5.作者对《诗经》、“五四新文学”和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价值观作了介绍和比较,其目的 是 (3分) 6.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一篇,简要分析其中具有的“平民文学”的特征。(4分) 《最后的常春藤叶》、《老王》、《胡同文化》、《窦娥冤》、《促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2题(21分) 慈禧太后葬礼目击记 [荷兰]亨利·鲍雷 (1)一九零八年十一月,慈禧太后在满朝文武百官的注视下孤独地死去。慈禧太后死于 一个现代科学文明已经光临中国的年代,但她死后葬礼上所演出的却是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古 老礼仪。早在八月份,就已经烧过大量用纸糊的冥财。这些东西都代表了她所心爱的财物 做工精巧逼真,惟妙惟肖。它们包括钟表、梳妆台、烟杆,以及一大群纸糊的假人,后者将 在冥间伺候慈禧太后。纸糊的新军士兵也排成队列,它们将于举行葬礼的两天之前在紫禁城 至宫门之间的某个地方被焚烧。按照一般的说法,它们都是被派到冥府去打前站的。 (2)然而,就像报上一篇文章所发问的那样,假如孔子和孟子在冥河的那边看到这些穿 现代欧洲军装的士兵们,他们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印象?当他们看到,作为随葬品被烧掉的并 非祖宗传下来的中式轿子,而是一辆优雅的欧式布鲁厄姆车,即一种驭者坐在车厢外的四轮 马车,还有两匹身材高大,有灰色花斑的欧洲马,轮胎和欧式油灯时,又将会是多么的惊愕? (3)在举行葬礼的好几个月之前,去清东陵的道路就已经被修缮,清东陵内安葬着顺治
共同的“国语的文学”。为此,新文学确立了文学史立场和文学价值观,即以民间的、平民的 白话文学取代士大夫的正统文言文学的文学史“正宗”地位,并以前者为中国文学的最高价 值典范。“五四新文学”的革命性成果之一,就是“将特权阶层独占的文学权利还到了最广大 的社会平民的手中”。中国文学从此获得了现代意义和现代内容的“平民意识”。这开启了中 国现代文学的先河,也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思想传统和价值传统。 (6)上世纪 90 年代以后,更大的变化开始了。这就是中国社会的市场化逐渐明朗。从 较长的历史来说,19 世纪中晚期迄今,中国就一直处在一种社会发展的大变局过程中,但是, 最近这个世纪之交所产生的现象,我认为才最足以称得上是中国的“千年之变”。千年,是传 统历史和传统社会的代言词。千年之变,意味着我们现在已经能够现实地看到传统历史正在 走向终结的趋势。市场社会的逐渐形成所显示出的社会变革的彻底性,在中国历史上是史无 前例的。这也就意味着,它将全面重构我们的社会意识形态特别是价值观。文学的走向及“时 尚”,自当受其牵引。 (7)而当今文学的商品化和消费性现象及其日趋泛滥,正在瓦解文学的精神内涵,文学 越来越趋向于物欲的诉求和满足,平民的利益越来越得不到表达和体现,文学的商品化和消 费性趋势导致了平民意识的淡漠。久而久之,平民文学将被边缘化。这其实也就意味着平民 利益的被漠视。市场社会的发展如果要付出这种代价,那无疑是一个悲剧。 1.作者认为,“平民利益也就是公共利益”,理由是_______(2 分) 2.文章第(2)段的划线句是一句病句,请改正并简要说明改正的理由。(3 分) 3.文章第(3)段的“平民传统”在文中具体是指__________(2 分) 4.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 分) A、平民就是指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但特权阶层是不在其中的。 B、《诗经》具有平民文学的价值诉求和立场倾向,因此它是中国平民文学的源头。 C、在五四新文学之前,正统的文言文学在文学史上处于“正宗”地位。 D、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将会使社会的价值观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5.作者对《诗经》、“五四新文学”和 20 世纪 90 年代的文学价值观作了介绍和比较,其目的 是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6.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一篇,简要分析其中具有的“平民文学”的特征。(4 分) 《最后的常春藤叶》、《老王》、《胡同文化》、《窦娥冤》、《促织》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7-12 题(21 分) 慈禧太后葬礼目击记 [荷兰]亨利·鲍雷 (1)一九零八年十一月,慈禧太后在满朝文武百官的注视下孤独地死去。慈禧太后死于 一个现代科学文明已经光临中国的年代,但她死后葬礼上所演出的却是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古 老礼仪。 早在八月份,就已经烧过大量用纸糊的冥财。这些东西都代表了她所心爱的财物, 做工精巧逼真,惟妙惟肖。它们包括钟表、梳妆台、烟杆,以及一大群纸糊的假人,后者将 在冥间伺候慈禧太后。纸糊的新军士兵也排成队列,它们将于举行葬礼的两天之前在紫禁城 至宫门之间的某个地方被焚烧。按照一般的说法,它们都是被派到冥府去打前站的。 (2)然而,就像报上一篇文章所发问的那样,假如孔子和孟子在冥河的那边看到这些穿 现代欧洲军装的士兵们,他们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印象?当他们看到,作为随葬品被烧掉的并 非祖宗传下来的中式轿子,而是一辆优雅的欧式布鲁厄姆车,即一种驭者坐在车厢外的四轮 马车,还有两匹身材高大,有灰色花斑的欧洲马,轮胎和欧式油灯时,又将会是多么的惊愕? (3)在举行葬礼的好几个月之前,去清东陵的道路就已经被修缮,清东陵内安葬着顺治
康熙、乾隆、咸丰和同治等大清皇帝。西太后的陵墓没有建在埋葬光绪皇帝的清西陵,此事 决非偶然。在修路过程中动用了蒸汽压路机,亲王和高官们还巡视了道路的情况。人们尽了 切努力来为已故的慈禧太后准备这条道路,以便使金色华盖下的金黄色灵柩能够庄严顺利 地经过这条道路。 4)我肯定不会忘记这个日子,1908年11月9日。 5)去清东陵的道路上挤满了人,穿着现代军服的中国骑警骑着蒙古矮种马来到了这儿。 他们潇洒地跑在路上,就像是施了魔法一般,道路上成千上万的旁观者全都被赶上了小土丘。 一会儿功夫,他们就清空了道路,没有发生任何搏斗和争吵,在欧洲也许要半小时才能解决 的问题,这儿只用了瞬间的功夫。 (6)送葬队伍打头的是一队穿着现代军装的长矛轻骑兵,接下来是由仆役们用手牵着, 成一列纵队的小矮马:再后面就是一大群身穿猩红色绸缎衣服,帽子上插着黄色羽毛的仆役, 大约有几百人,他们轮换着抬灵柩。紧接着又是另一队长矛轻骑兵,后面跟着马枪骑兵。他 们属于皇家禁卫军,后面又有一排排穿着红衣服的仆役,举着绿、红、紫、黄等各种颜色的 旌旗和低垂的绸缎条幅。那些举着鲜艳旌旗的仆役行列没完没了,似乎他们把皇宫里的旌旗 全都搬出来给已故太后送葬了。 (7)再往后是一个奇异而庄重的场景,三匹排成一列纵队的白色小矮马分别拖着三个装 置在四轮轻便马车上的轿子。在我身后有人解释说,这些是慈禧太后最喜欢的轿子,那些白 马也是她的宠物。后面跟随的其他白马身上都有黄色绸缎饰物。这个由小矮马组成的队列行 进时缓慢而又悲怆,此情此景令人为之动容。 (8)接下来是来自戈壁滩的高大骆驼,满身绒毛,体格壮硕,就像是远古时期的怪物。 它们成二列纵队,行走在道路的两旁。它们背负着用黄绸包裹的搭帐篷必需品,因为这个送 葬行列在到达清东陵之前要走整整5天的路程。这一队行列是多么具有东方色彩!首先是披 着黄绸、色彩鲜艳的轿子,然后是白色小矮马,而现在则是高大而威严的骆驼。这情景离我 们的时代是多么的遥远 (⑨)在远处土丘之间的下坡路上很快就可以看到隐隐约约的旗帜。猎猎红旗映衬着天空, 排排的骑兵向我们走来:更多的黄色轿子自上而下地过来,在这些轿子的后面,囚烁着 团耀眼的金黄色火焰,体积大得吓人,而且离地面很髙。慈禧太后的灵柩非常缓慢地向前挪 动着,方形的灵柩上顶着一个偌大的金球,而且是用一块边幅很宽的织锦罩起来了。它被 百多个轿夫用长长的竹杠抬着,高高地耸立在他们的头顶上,以威严而庄重的方式向前移动。 早在一个半小时之前,太阳就己经升起,使得那个灵柩上的黄色绸缎就像是天上的一道燃烧 着火焰的金色河流。庞大的灵柩现在已经离我们很近,这个用黄色织锦覆盖着的庞然大物像 二团火似地燃烧,闪耀,发光,释放出明亮的金黄色。这是我从未见过的,代表中国皇族和 只有皇帝才配穿戴的黄颜色,任何人如果僭越违规是要杀头的。它由一百多个轿夫抬着,缓 慢地向前移动。它前进的行程是如此的困难和复杂,恰似这黄澄澄的灵柩是一沉重的纯金块, 其柩衣也好像是用金属,而非织锦制成。在阳光下,它显得像是一道金色的瀑布。沿路的士 兵们全都持枪致敬,外国公使的警卫们也都向灵柩敬礼。 (10)现场像死一般的寂静,站在土丘上那成千上万的人们也都静穆无语。就像一位女 神正从他们面前被抬过,其灵柩一摇一晃,庄严地向前挪动。有一位喇嘛用小木鼓敲击 出了轿夫们抬灵柩的步伐节奏,木球击打着羊皮,在令人抑郁的寂静中发出一种冰冷和阴沉 的声音 (11)看台上所有的来宾都站起身来,脱掉了他们的帽子。那个庞大的灵柩就这样在我们 的面前经过,那蓝色的凤凰在柩布上翱翔,红花在鲜艳的金黄色绸缎上怒放,交织出一种斑 斓的色彩。灵柩顶上的金球像太阳一般放射出光芒,那黄色的绸缎流光异彩,耀人眼目 (12)慈禧太后就是这样辞别了人世,这位奇妙而可怕的女皇。在其老迈灵魂的驱动下
康熙、乾隆、咸丰和同治等大清皇帝。西太后的陵墓没有建在埋葬光绪皇帝的清西陵,此事 决非偶然。在修路过程中动用了蒸汽压路机,亲王和高官们还巡视了道路的情况。人们尽了 一切努力来为已故的慈禧太后准备这条道路,以便使金色华盖下的金黄色灵柩能够庄严顺利 地经过这条道路。 (4)我肯定不会忘记这个日子,1908 年 11 月 9 日。 (5)去清东陵的道路上挤满了人,穿着现代军服的中国骑警骑着蒙古矮种马来到了这儿。 他们潇洒地跑在路上,就像是施了魔法一般,道路上成千上万的旁观者全都被赶上了小土丘。 一会儿功夫,他们就清空了道路,没有发生任何搏斗和争吵,在欧洲也许要半小时才能解决 的问题,这儿只用了瞬间的功夫。 (6)送葬队伍打头的是一队穿着现代军装的长矛轻骑兵,接下来是由仆役们用手牵着, 成一列纵队的小矮马;再后面就是一大群身穿猩红色绸缎衣服,帽子上插着黄色羽毛的仆役, 大约有几百人,他们轮换着抬灵柩。紧接着又是另一队长矛轻骑兵,后面跟着马枪骑兵。他 们属于皇家禁卫军,后面又有一排排穿着红衣服的仆役,举着绿、红、紫、黄等各种颜色的 旌旗和低垂的绸缎条幅。那些举着鲜艳旌旗的仆役行列没完没了,似乎他们把皇宫里的旌旗 全都搬出来给已故太后送葬了。 (7)再往后是一个奇异而庄重的场景,三匹排成一列纵队的白色小矮马分别拖着三个装 置在四轮轻便马车上的轿子。在我身后有人解释说,这些是慈禧太后最喜欢的轿子,那些白 马也是她的宠物。后面跟随的其他白马身上都有黄色绸缎饰物。这个由小矮马组成的队列行 进时缓慢而又悲怆,此情此景令人为之动容。 (8)接下来是来自戈壁滩的高大骆驼,满身绒毛,体格壮硕,就像是远古时期的怪物。 它们成二列纵队,行走在道路的两旁。它们背负着用黄绸包裹的搭帐篷必需品,因为这个送 葬行列在到达清东陵之前要走整整 5 天的路程。这一队行列是多么具有东方色彩!首先是披 着黄绸、色彩鲜艳的轿子,然后是白色小矮马,而现在则是高大而威严的骆驼。这情景离我 们的时代是多么的遥远。 (9)在远处土丘之间的下坡路上很快就可以看到隐隐约约的旗帜。猎猎红旗映衬着天空, 一排排的骑兵向我们走来;更多的黄色轿子自上而下地过来,在这些轿子的后面,闪烁着一 团耀眼的金黄色火焰,体积大得吓人,而且离地面很高。慈禧太后的灵柩非常缓慢地向前挪 动着,方形的灵柩上顶着一个偌大的金球,而且是用一块边幅很宽的织锦罩起来了。它被一 百多个轿夫用长长的竹杠抬着,高高地耸立在他们的头顶上,以威严而庄重的方式向前移动。 早在一个半小时之前,太阳就已经升起,使得那个灵柩上的黄色绸缎就像是天上的一道燃烧 着火焰的金色河流。庞大的灵柩现在已经离我们很近,这个用黄色织锦覆盖着的庞然大物像 一团火似地燃烧,闪耀,发光,释放出明亮的金黄色。这是我从未见过的,代表中国皇族和 只有皇帝才配穿戴的黄颜色,任何人如果僭越违规是要杀头的。它由一百多个轿夫抬着,缓 慢地向前移动。它前进的行程是如此的困难和复杂,恰似这黄澄澄的灵柩是一沉重的纯金块, 其柩衣也好像是用金属,而非织锦制成。在阳光下,它显得像是一道金色的瀑布。沿路的士 兵们全都持枪致敬,外国公使的警卫们也都向灵柩敬礼。 (10)现场像死一般的寂静,站在土丘上那成千上万的人们也都静穆无语。就像一位女 神正从他们面前被抬过,其灵柩一摇一晃,庄严地向前挪动。 有一位喇嘛用小木鼓敲击 出了轿夫们抬灵柩的步伐节奏,木球击打着羊皮,在令人抑郁的寂静中发出一种冰冷和阴沉 的声音。 (11)看台上所有的来宾都站起身来,脱掉了他们的帽子。那个庞大的灵柩就这样在我们 的面前经过,那蓝色的凤凰在柩布上翱翔,红花在鲜艳的金黄色绸缎上怒放,交织出一种斑 斓的色彩。灵柩顶上的金球像太阳一般放射出光芒,那黄色的绸缎流光异彩,耀人眼目 (12)慈禧太后就是这样辞别了人世,这位奇妙而可怕的女皇。在其老迈灵魂的驱动下
跟现代世界展开了一场悲剧性的决战。然而她也有足够的勇气来启动新时代的改革。正是她 于1900年命令甘肃将领董福祥攻打欧洲驻京公使馆,这个女人只要一皱眉就会令总督们心惊 胆战,一微笑就会给他们带来荣耀和财富,一生气就会使他们身败名裂。 (13)人们把她抬出了北京的城门,并且穿越过灰色的土丘。这位一生充满传奇,不顾 及任何事物和任何人,其意志即是法律的女人,如今已成了一具冰冷和枯萎的尸体。她是神 圣和古老理念的最后一位代表一一当另一个新的黎明降临在这个已经成为世界未来一部分的 奇妙王国时,上述理念就会已经随她一起死去了。 (14)我深信随着慈禧太后堕入湮没无闻的冥世,眼前这一切也成为了神圣皇权的一个 葬礼。这种神圣皇权据信是由上天授予天子皇帝,使之成为万民顶礼膜拜的半神半人。虽然 我因这个浪漫神圣皇权梦想的破灭而眼眶里含着眼泪,但一想到现代的新思想正在把这个信」 息传播给亿万人民,使他们从内心感到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天神,我的嘴角便又露出了一丝微 笑 7.文章第(1)段特别指出慈禧太后死于一个“现代科学文明已经光临中国”的年代,用意 (2分) 8.文章的第(6)-(8)段主要描写的是 作用是。(4分) 9.文章第(9)段的划线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3分) 10.文章第(12)段“悲剧性”的含义是 (2分) 11.对本文分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 A、文章第(2)段假想孔子和孟子的“惊愕”,是为了衬托慈禧太后葬礼的铺张奢华。 B、文章第(5)段写中国骑警清空道路的过程,并与欧洲作比较,表现中国人的善良守法。 C、文章最后一段中的“神圣”是指皇权的神化和不可侵犯,并不具有赞美的感情色彩。 D、本文的结尾处作者嘴角露出的“一丝微笑”,表现了他对神圣皇权的蔑视和嘲讽 E、本文在内容的组织上详略得当,真实地再现了慈禧葬礼的铺张靡费以及庄严肃穆。 F、本文的叙述以时间为顺序,结构紧凑,语言流畅凝练,不事铺陈,文意隽永含蓄。 12、在叙事散文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常常曲折地隐含于委婉内敛的文字之中。请结合本文的 环境描写作简要的评析。(4分) 三、默写(任选6空)(6分) 注:考生答题超过6空,按前6句顺序评分) 13.(1)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诗经蒹葭》) (2)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3)黄发垂髫,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天气晚来秋。(唐王维《山居秋暝》) (5)君问归期未有期,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6)野芳发而幽香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何似在人间 (宋苏轼《水调歌头》) (8)伤心秦汉经行处, (元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四.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1416题(8分) 渔家傲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敲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跟现代世界展开了一场悲剧性的决战。然而她也有足够的勇气来启动新时代的改革。正是她 于 1900 年命令甘肃将领董福祥攻打欧洲驻京公使馆,这个女人只要一皱眉就会令总督们心惊 胆战,一微笑就会给他们带来荣耀和财富,一生气就会使他们身败名裂。 (13)人们把她抬出了北京的城门,并且穿越过灰色的土丘。这位一生充满传奇,不顾 及任何事物和任何人,其意志即是法律的女人,如今已成了一具冰冷和枯萎的尸体。她是神 圣和古老理念的最后一位代表——当另一个新的黎明降临在这个已经成为世界未来一部分的 奇妙王国时,上述理念就会已经随她一起死去了。 (14)我深信随着慈禧太后堕入湮没无闻的冥世,眼前这一切也成为了神圣皇权的一个 葬礼。这种神圣皇权据信是由上天授予天子皇帝,使之成为万民顶礼膜拜的半神半人。虽然 我因这个浪漫神圣皇权梦想的破灭而眼眶里含着眼泪,但一想到现代的新思想正在把这个信 息传播给亿万人民,使他们从内心感到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天神,我的嘴角便又露出了一丝微 笑。 7.文章第(1)段特别指出慈禧太后死于一个“现代科学文明已经光临中国”的年代,用意 是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8.文章的第(6)-(8)段主要描写的是_____,作用是_____。(4 分) 9.文章第(9)段的划线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3 分) 10.文章第(12)段“悲剧性”的含义是________。(2 分) 11.对本文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6 分) A、文章第(2)段假想孔子和孟子的“惊愕”,是为了衬托慈禧太后葬礼的铺张奢华。 B、文章第(5)段写中国骑警清空道路的过程,并与欧洲作比较,表现中国人的善良守法。 C、文章最后一段中的“神圣”是指皇权的神化和不可侵犯,并不具有赞美的感情色彩。 D、本文的结尾处作者嘴角露出的“一丝微笑”,表现了他对神圣皇权的蔑视和嘲讽。 E、本文在内容的组织上详略得当,真实地再现了慈禧葬礼的铺张靡费以及庄严肃穆。 F、本文的叙述以时间为顺序,结构紧凑,语言流畅凝练,不事铺陈,文意隽永含蓄。 12、在叙事散文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常常曲折地隐含于委婉内敛的文字之中。请结合本文的 环境描写作简要的评析。(4 分) 三、默写(任选 6 空)(6 分) 注:考生答题超过 6 空,按前 6 句顺序评分) 13.(1) ,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诗经蒹葭》) (2)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3)黄发垂髫,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4) ,天气晚来秋。(唐 王维 《山居秋暝》) (5)君问归期未有期, 。(唐 李商隐 《夜雨寄北》) (6)野芳发而幽香,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7) ,何似在人间。 (宋 苏轼 《水调歌头》) (8)伤心秦汉经行处, 。(元 张养浩 《山坡羊潼关怀古》) 四.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 14 -16 题(8 分) 渔家傲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攲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注:“邯郸道”,比喻求取功名之道路:亦指仕途。 14、王安石,字 号半山。(1分) 15、对这首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的上阕既写出生活环境的幽静安宁,又借“茅屋数间”暗指晚年生活的困窘。 B、词的下阕中作者用“语鸟”和“朝鸡”表现出一派田园风光。 C、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厌恶功名利禄,追求平静生活的意趣志向。 D、全词以景起,以情结,情与景之间由“茅屋”、“午梦”沟通,过渡衔接自然紧凑。 16.这首词中“柔蓝一水萦花草”一句为后人称道,请作简要的赏析。(5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2题(17分) 可楼记 [明]高攀龙 水居一室耳,高其左偏为楼。楼可方丈,窗疏四辟。其南则湖山,北则田舍,东则九陆, 西则九龙峙焉。楼成,高子登而望之曰:“可矣!吾于山有穆然之思焉,于水有悠然之旨焉 可以被风之爽,可以负日之暄,可以宾月之来而饯其往,优哉游哉,可以卒岁矣!”于是名之 曰“可楼”,谓吾意之所可也。 曩吾少时,慨然欲游五岳名山,思得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托而栖焉。北抵燕赵,南 至闽粤,中逾齐鲁殷周之墟,观览及,无足可吾意者,今乃可斯楼耶?噫,是予之惑矣。 凡人之大患,生于有所不足。意所不足,生于有所不可:无所不可焉,斯无所足矣,斯 无所不乐矣。今人极力以营其口腹,而所得止于一饱。极力以营居处,而所安止几席之地。 极力以营苑囿,而止于岁时十一之游观耳,将焉用之!且天下之佳山水多矣,吾能日涉也 取其可以寄吾之意而止。凡为山水者一致也,则吾之于兹楼也,可矣。虽然,有所可则有所 不可,是犹与物为耦也。吾将由兹忘乎可,忘乎不可,则斯楼其赘矣。 注:耦,两人耕地,引申为匹敌相对,有正有反。 17.写出下列加点的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 (1)窗疏四辟( (2)可以被风之爽(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高其左偏为楼 B、舞幽壑之潜蛟 C、可以宾月之来而饯其往 D、栗深林兮惊层巅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则斯楼其赘矣 A、今人极力以营其口腹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其孰能讥之乎 D、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0.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思得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托而栖焉 (2)今乃可斯楼耶?噫,是予之惑矣 21.作者将此楼命名为“可楼”,是因为」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2.本文叙议结合。从叙的内容看,主要是写 从议的内容看,作者针对当 时社会 的现象,表达了 的观点。(3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3-27题(12分)
注:“邯郸道”,比喻求取功名之道路;亦指仕途。 14、王安石,字____,号半山。(1 分) 15、对这首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词的上阕既写出生活环境的幽静安宁,又借“茅屋数间”暗指晚年生活的困窘。 B、词的下阕中作者用“语鸟”和“朝鸡”表现出一派田园风光。 C、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厌恶功名利禄,追求平静生活的意趣志向。 D、全词以景起,以情结,情与景之间由“茅屋”、“午梦”沟通,过渡衔接自然紧凑。 16.这首词中“柔蓝一水萦花草”一句为后人称道,请作简要的赏析。(5 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7-22 题(17 分) 可楼记 [明]高攀龙 水居一室耳,高其左偏为楼。楼可方丈,窗疏四辟。其南则湖山,北则田舍,东则九陆, 西则九龙峙焉。楼成,高子登而望之曰:“可矣!吾于山有穆然之思焉,于水有悠然之旨焉, 可以被风之爽,可以负日之暄,可以宾月之来而饯其往,优哉游哉,可以卒岁矣!”于是名之 曰“可楼”,谓吾意之所可也。 曩吾少时,慨然欲游五岳名山,思得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托而栖焉。北抵燕赵,南 至闽粤,中逾齐鲁殷周之墟,观览及,无足可吾意者,今乃可斯楼耶?噫,是予之惑矣。 凡人之大患,生于有所不足。意所不足,生于有所不可;无所不可焉,斯无所足矣,斯 无所不乐矣。今人极力以营其口腹,而所得止于一饱。极力以营居处,而所安止几席之地。 极力以营苑囿,而止于岁时十一之游观耳,将焉用之!且天下之佳山水多矣,吾能日涉也, 取其可以寄吾之意而止。凡为山水者一致也,则吾之于兹楼也,可矣。虽然,有所可则有所 不可,是犹与物为耦①也。吾将由兹忘乎可,忘乎不可,则斯楼其赘矣。 注:耦,两人耕地,引申为匹敌相对,有正有反。 17.写出下列加点的字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窗疏四辟.( ) (2)可以被.风之爽( )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高.其左偏为楼 B、舞.幽壑之潜蛟 C、可以宾.月之来而饯其往 D、栗深林兮惊.层巅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例句:则斯楼其.赘矣。 A、今人极力以营其.口腹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其.孰能讥之乎 D、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0.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思得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托而栖焉 (2)今乃可斯楼耶?噫,是予之惑矣 21.作者将此楼命名为“可楼”,是因为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2 分) 22.本文叙议结合。从叙的内容看,主要是写_______;从议的内容看,作者针对当 时社会______的现象,表达了_______的观点。(3 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23-27 题(12 分)
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 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 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 固骄于爱、听于威矣。故十仞之城,楼季弗能逾者,峭也:千仞之山,跛胖°易牧者,夷也。 故明王峭其法而严其刑也。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铄金百溢,盗跖不掇。不必害,则不释寻 常:必害手,则不掇百溢。故明主必其诛也。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五章》 注:①谯:指责,责骂。②楼季:魏文侯之弟,善登高跳跃。③跛胖:跛腿的母羊。 23.韩非子是家的代表人物。(1分) 24.写出下列加点的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三美加焉( (2)跛群易牧者,夷也( 25.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一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地方上的官吏率领官兵,推行公正的法令,抓捕罪犯。 B、地方上的官吏演练官兵,制定法令,寻找罪犯 C、地方上的官吏拿着属于官方的兵器,执行国法,搜捕坏人。 D、地方上的官吏拿着官府中的兵器,依据公正的法令,寻找坏人 26.文章第一段主要运用了_的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4分) 27.请针对本文的主要观点,谈谈你的看法。(3分) 写作部分(70分) 28.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诗歌除外)。 柠檬又苦又酸,无法下咽。可是把它榨成汁,加上水,加上糖,倒进蜂蜜,却变成人人爱 喝、生津止渴的柠檬汁。生命给我们酸苦,我们自己制造出甘甜。只有无知的人,才会期望生 命赐给我们现成好喝的柠檬汁
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①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 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 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 固骄于爱、听于威矣。故十仞之城,楼季②弗能逾者,峭也;千仞之山,跛牂③易牧者,夷也。 故明王峭其法而严其刑也。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铄金百溢,盗跖不掇。不必害,则不释寻 常;必害手,则不掇百溢。故明主必其诛也。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五蠹》 注:①谯:指责,责骂。 ②楼季:魏文侯之弟,善登高跳跃。 ③跛牂:跛腿的母羊。 23.韩非子是___家的代表人物。(1 分) 24.写出下列加点的字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三美加.焉( ) (2)跛牂易牧者,夷.也( ) 25.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一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地方上的官吏率领官兵,推行公正的法令,抓捕罪犯。 B、地方上的官吏演练官兵,制定法令,寻找罪犯。 C、地方上的官吏拿着属于官方的兵器,执行国法,搜捕坏人。 D、地方上的官吏拿着官府中的兵器,依据公正的法令,寻找坏人。 26.文章第一段主要运用了___的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4 分) 27.请针对本文的主要观点,谈谈你的看法。(3 分) 写作部分(70 分) 28.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 800 字左右的文章(诗歌除外)。 柠檬又苦又酸,无法下咽。可是把它榨成汁,加上水,加上糖,倒进蜂蜜,却变成人人爱 喝、生津止渴的柠檬汁。生命给我们酸苦,我们自己制造出甘甜。只有无知的人,才会期望生 命赐给我们现成好喝的柠檬汁
普陀区201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 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 1、平民利益是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2、修改:在“保障”后去掉“可否”二字或在“秩序”后加上“是否”。 理由:“与否”指出的是两种相反的情况,因而后文必须有相应的词语对应其不同的结果 (或:“与否”指出的是两种相反的情况,而后文中仅指出了其中的一种,前后矛盾) 3、从古到今中国的文学作品中都体现平民意识、平民情感和平民观念,反对文学中的等级观 念 4、B 5、目的是具体阐述中国传统文学的平民传统以及基本价值观,同时也和90年代的文学价值 进行对比,凸现两种价值观的对立 6、评分标准:能写出作品的相关内容,2分:能结合课文及选文内容进行分析,2分 例文:《胡同文化》是汪曾祺先生的作品。在作者眼中,胡同文化是北京平民文化的写真 作者着力叙述的是聚居于胡同和四合院的北京市民琐碎的日常生活、风俗民情,表现他们短 路常乐、随遇而安、安分守己、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作者将这样的生活态度结合北京市民 的生活细节叙家常般地娓娓道出,语言平易自然,流露出对这种平民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及对 当今商品经济大潮中这种文化终将衰败消散而感到的怅惘失落 7、用意是交代特定的时代背景:用“现代科学文明”和葬礼中体现的古老礼仪作对比,突出 至高无上的封建皇权与时代的不合;同时与结尾处的“新的黎明”、“现代的新思想”相照应 8、描写的是为慈禧送葬的排场。作用是为后方慈禧灵柩的岀现作铺垫。 9、极具形象性地描写慈禧灵柩的华贵,突显出中国传统皇权的神圣 10、这种“决战”违背世界发展的潮流,注定失败。 ll、C、E 12、本文叙写慈禧葬礼过程,描绘灵柩经过时现场“死一般寂静”,唯有喇嘛的小木鼓发岀“冰 冷和阴沉的声音”,和之前慈禧灵柩“明亮的金黄色”形成鲜明的反差:渲染出肃穆而又阴郁 的氛围,表现出作者此时内心的沉重压抑。 13、略 14、介甫 16、词人用“一水”来概括“一江春水”,添“萦花草”三字烘托春光烂漫,“柔蓝一水”,形 容水色清碧,“柔”字更是轻盈贴切,形象生动,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 色彩美。 17、(1)开、开通 (2)接受,承受,享受 20、(1)相要找到像桃花源那样的世间最奇美的山水,寄居并且停留在那里。(得分要点:定 语后置、托、焉。) (2)如今却在心中对这栋小楼感到满足呢?唉,这是我内心疑惑的地方。(得分要点 乃、可、是) 21.此楼四周有山川的美景,又可以让作者享受生活的趣味。 22.主要是写“可楼”得名的由来;针对当时社会汲汲钻营、争取私利而不知满足的现象
普陀区 2010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 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 1、 平民利益是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2、 修改:在“保障”后去掉“可否”二字或在“秩序”后加上“是否”。 理由:“与否”指出的是两种相反的情况,因而后文必须有相应的词语对应其不同的结果。 (或:“与否”指出的是两种相反的情况,而后文中仅指出了其中的一种,前后矛盾) 3、从古到今中国的文学作品中都体现平民意识、平民情感和平民观念,反对文学中的等级观 念。 4、B 5、目的是具体阐述中国传统文学的平民传统以及基本价值观,同时也和 90 年代的文学价值 进行对比,凸现两种价值观的对立。 6、评分标准:能写出作品的相关内容,2 分;能结合课文及选文内容进行分析,2 分。 例文:《胡同文化》是汪曾祺先生的作品。在作者眼中,胡同文化是北京平民文化的写真。 作者着力叙述的是聚居于胡同和四合院的北京市民琐碎的日常生活、风俗民情,表现他们短 路常乐、随遇而安、安分守己、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作者将这样的生活态度结合北京市民 的生活细节叙家常般地娓娓道出,语言平易自然,流露出对这种平民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及对 当今商品经济大潮中这种文化终将衰败消散而感到的怅惘失落。 7、用意是交代特定的时代背景:用“现代科学文明”和葬礼中体现的古老礼仪作对比,突出 至高无上的封建皇权与时代的不合;同时与结尾处的“新的黎明”、“现代的新思想”相照应。 8、描写的是为慈禧送葬的排场。作用是为后方慈禧灵柩的出现作铺垫。 9、极具形象性地描写慈禧灵柩的华贵,突显出中国传统皇权的神圣。 10、这种“决战”违背世界发展的潮流,注定失败。 11、C、E 12、本文叙写慈禧葬礼过程,描绘灵柩经过时现场“死一般寂静”,唯有喇嘛的小木鼓发出“冰 冷和阴沉的声音”,和之前慈禧灵柩“明亮的金黄色”形成鲜明的反差;渲染出肃穆而又阴郁 的氛围,表现出作者此时内心的沉重压抑。 13、略 14、介甫 15、D 16、词人用“一水”来概括“一江春水”,添“萦花草”三字烘托春光烂漫,“柔蓝一水”,形 容水色清碧,“柔”字更是轻盈贴切,形象生动,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 色彩美。 17、(1)开、开通 (2)接受,承受,享受 18、C 19、D 20、(1)相要找到像桃花源那样的世间最奇美的山水,寄居并且停留在那里。(得分要点:定 语后置、托、焉。) (2)如今却在心中对这栋小楼感到满足呢?唉,这是我内心疑惑的地方。(得分要点: 乃、可、是) 21.此楼四周有山川的美景,又可以让作者享受生活的趣味。 22.主要是写“可楼”得名的由来;针对当时社会汲汲钻营、争取私利而不知满足的现象
表达了适中常乐的观点 23.法 4.(1)施加 (2)平坦 26.对比,突出唯有法律才能让人改恶从善的观点 27.认可:观点源自生活现实,有说服力:公正有效,易推广操作:符合“以法治国”的现 代思想,有超越时代的经典意义。不认可:忽视对人性中的的“善”的调动而强调利益驱动 不利于真正的社会文明的养成;严刑峻法更易导致社会气氛紧张。(观点1分,分析2分) 28.作文评分标准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表达了适中常乐的观点。 23.法 24.(1)施加 (2)平坦 25.C 26.对比,突出唯有法律才能让人改恶从善的观点。 27.认可:观点源自生活现实,有说服力;公正有效,易推广操作;符合“以法治国”的现 代思想,有超越时代的经典意义。不认可:忽视对人性中的的“善”的调动而强调利益驱动, 不利于真正的社会文明的养成;严刑峻法更易导致社会气氛紧张。(观点 1 分,分析 2 分) 28.作文评分标准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育星教育网 www.ht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