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徐汇区高三语文一模(2016.1)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 情人眼底出西施 美与自然 朱光潜 ①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形象属物,而又不完全属 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 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拿欣赏古松的例子来说,松的苍翠劲直是物理,松的清风亮节 是人情,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 ②这里要进一步研究一个浅例。比如我们看下列六条垂直线,往往把它们看成三个柱子 觉得这三个柱子所围的空间(即A与B、C与D、E与F所围的空间)离我们较近,而B与C 以及D与E所围的空间则看成背景,离我们较远。还不仅此。我们把这六条垂直线摆在一块 看,它们仿佛自成一个谐和的整体:至于G与H两条没有规律的线则仿佛是这整体以外的东 西,如果勉强把它搭上前面的六条线一块看,就觉得它不和谐 A B CD F G H (1)A、B、C、D、E、F为六条平行垂直线,G与H为两条没有规律的线 (2)A与B、C与D、E与F距离都相等 (3) ③从这个有趣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很重要的道理 ④一、最简单的形象的直觉都带有创造性。把六条垂直线看成三个柱子,就是直觉到 种形象。它们本来同是垂直线,我们把A和B选在一块看,却不把B和C选在一块看:同是 直线所围的空间,本来没有远近的分别,我们却把A、B中的空间看得近,把B、C中的空间 看得远。由此可知在外物者原来是散漫混乱,经过知觉的综合作用,才现出形象来。形象是 心灵从混乱的自然中所创造成的整体。 ⑤二、事物本来也要有可综合为整体的可能性。A至F六条线可以看成一个整体,G与 H两条线何以不能纳入这个整体里面去呢?这里我们很可以见出心和物的关系。我们从左看 到右时,看出CD和AB相似,DE又和BC相似。这两种相似的感觉便在心中形成一个有规律 的节奏,使我们预料此后都可由此例推,右边所有的线都顺着左边诸线的节奏。视线移到
2016 年徐汇区高三语文一模(2016.1) 一、阅读(8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1—6 题。(16 分) “情人眼底出西施” ——美与自然 朱光潜 ①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形象属物,而又不完全属 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 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拿欣赏古松的例子来说,松的苍翠劲直是物理,松的清风亮节 是人情,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 ②这里要进一步研究一个浅例。比如我们看下列六条垂直线,往往把它们看成三个柱子, 觉得这三个柱子所围的空间(即 A 与 B、C 与 D、E 与 F 所围的空间)离我们较近,而 B 与 C 以及 D 与 E 所围的空间则看成背景,离我们较远。还不仅此。我们把这六条垂直线摆在一块 看,它们仿佛自成一个谐和的整体;至于 G 与 H 两条没有规律的线则仿佛是这整体以外的东 西,如果勉强把它搭上前面的六条线一块看,就觉得它不和谐。 (1)A、B、C、D、E、F 为六条平行垂直线,G 与 H 为两条没有规律的线。 (2)A 与 B、C 与 D、E 与 F 距离都相等。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这个有趣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很重要的道理。 ④一、最简单的形象的直觉都带有创造性。把六条垂直线看成三个柱子,就是直觉到一 种形象。它们本来同是垂直线,我们把 A 和 B 选在一块看,却不把 B 和 C 选在一块看;同是 直线所围的空间,本来没有远近的分别,我们却把 A、B 中的空间看得近,把 B、C 中的空间 看得远。由此可知在外物者原来是散漫混乱,经过知觉的综合作用,才现出形象来。形象是 心灵从混乱的自然中所创造成的整体。 ⑤二、事物本来也要有可综合为整体的可能性。A 至 F 六条线可以看成一个整体,G 与 H 两条线何以不能纳入这个整体里面去呢?这里我们很可以见出心和物的关系。我们从左看 到右时,看出 CD 和 AB 相似,DE 又和 BC 相似。这两种相似的感觉便在心中形成一个有规律 的节奏,使我们预料此后都可由此例推,右边所有的线都顺着左边诸线的节奏。视线移到
EF两线时,所预料的果然出现。预料而中,自然发生一种快感。但是我们再向右看到G与H 两线时,就猛觉与前不同,不但G和F的距离猛然变大,原来是像柱子的平行垂直线,现在 却是两条毫无规律的线。这是预料不中,所以引起不快感 ⑥这里所谓“预料”自然不是有意的,好比深夜下楼一样,步步都踏着一步梯,就无意 中预料以下都是如此,倘若猛然遇到较大的距离,或是踏到平地,才觉得这是出于意料。许 多艺术都应用规律和节奏,而规律和节奏所生的心理影响都以这种无意的预料为基础。 ⑦懂得这两层道理,我们就可以来研究美与自然的关系了。一般人常欢喜说“自然美”, 好像以为自然中已有美,纵使没有人去领略它,美也还是在那里。其实“自然美”三个字, 从美学观点看,是自相矛盾的,是“美”就不“自然”,只是“自然”就还没有成为“美”。 说“自然美”就好比说上文六条垂直线已有三个柱子的形象一样,如果你觉得自然美,自然 就已经过艺术化,成为你的作品,不复是生糙的自然了。比如你欣赏一棵古松,一座高山, 或是一湾清水,你所见到的形象已经不是松、山、水的本色,而是经过人情化的。各人的情 趣不同,所以各人所得于松、山、水的也不一致 ⑧美的欣赏就如“情人眼底出西施”,不过寻常恋爱都有意无意地存有“欲得之而甘心” 的态度,美感的态度则丝毫不似这样。一朵花无论是生在邻家的园子里或是插在你自己的瓶 子里,你只要能欣赏,它都是一样美。老子所说的“为而不有,功成而不居”,可以说是美 感态度的定义。 (选自《谈美》第七篇,有删改) 1.根据文意,将文中附图下面的说明补充完整。(2分) 2.调整语序并使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三面下个单句组合成一个复句,使之成为第⑤段的结 尾句 (1)G与H两线被摈于整体之外 (2)G与H两线在情感上和其他六条线不能谐和。 (3)G与H两线在物理方面和其他六条线不同。 3.文中“情人眼里出西施”的“西施”是指 。(2分) 4.作者认为美的欣赏”与“寻常恋爱”不同在于 。(2分) 5.下列对“美”的阐释,最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荀子: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 B.柳宗元: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C.休谟: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理
EF 两线时,所预料的果然出现。预料而中,自然发生一种快感。但是我们再向右看到 G 与 H 两线时,就猛觉与前不同,不但 G 和 F 的距离猛然变大,原来是像柱子的平行垂直线,现在 却是两条毫无规律的线。这是预料不中,所以引起不快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这里所谓“预料”自然不是有意的,好比深夜下楼一样,步步都踏着一步梯,就无意 中预料以下都是如此,倘若猛然遇到较大的距离,或是踏到平地,才觉得这是出于意料。许 多艺术都应用规律和节奏,而规律和节奏所生的心理影响都以这种无意的预料为基础。 ⑦懂得这两层道理,我们就可以来研究美与自然的关系了。一般人常欢喜说“自然美”, 好像以为自然中已有美,纵使没有人去领略它,美也还是在那里。其实“自然美”三个字, 从美学观点看,是自相矛盾的,是“美”就不“自然”,只是“自然”就还没有成为“美”。 说“自然美”就好比说上文六条垂直线已有三个柱子的形象一样,如果你觉得自然美,自然 就已经过艺术化,成为你的作品,不复是生糙的自然了。比如你欣赏一棵古松,一座高山, 或是一湾清水,你所见到的形象已经不是松、山、水的本色,而是经过人情化的。各人的情 趣不同,所以各人所得于松、山、水的也不一致。 ⑧美的欣赏就如“情人眼底出西施”,不过寻常恋爱都有意无意地存有“欲得之而甘心” 的态度,美感的态度则丝毫不似这样。一朵花无论是生在邻家的园子里或是插在你自己的瓶 子里,你只要能欣赏,它都是一样美。老子所说的“为而不有,功成而不居”,可以说是美 感态度的定义。 (选自《谈美》第七篇,有删改) 1.根据文意,将文中附图下面的说明补充完整。(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整语序并使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三面下个单句组合成一个复句,使之成为第⑤段的结 尾句。 (1)G 与 H 两线被摈于整体之外。 (2)G 与 H 两线在情感上和其他六条线不能谐和。 (3)G 与 H 两线在物理方面和其他六条线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情人眼里出西施”的“西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4.作者认为“美的欣赏”与“寻常恋爱”不同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5.下列对“美”的阐释,最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荀子: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 B.柳宗元: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C.休谟: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理
狄克罗斯:不管有没有人,卢浮宫的美不会因此而荡然无存 6.本文对“美与自然”的阐释层层推进,请对此加以分析。(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0分) 我所认识的约翰·纳什t 沈诞琦 ①我必须写写我所认识的约翰·纳什,可我难以下笔。 ②我入学那年他已经八十岁了,不常在校园里走动了。我是在大一的尾声才第一次见到 了约翰·纳什。大一末的某天偶尔在路上走,迎面走过来两个老人,男的高大而干枯,女的 矮胖而臃肿,他们穿着正装,大约要参加什么仪式。我认出了男人是纳什,很兴奋地推推边 上同行的朋友。他说,“早看到啦。”我又问边上的女人是谁,“还有谁?当然是他老婆。”我 心里又吃了一惊,这形象与詹妮弗→康纳利饰演的美丽妻子实在相差太大。朋友看我怔怔的, 便半是劝慰半是嘲讽,“年轻的时候大约挺漂亮的,现在老了嘛。说起来,《美丽心灵》里讲 得他们如何神仙眷侣,其实他疯了不久后她就要求离婚,直到2001年拍了电影,他们才又 复婚。”两位老人从我们身边走过,步履蹒跚,一声不吭,他们间是那么疏离,既像是陌生 人的疏离,又像是熟识无睹太多年的疏离。《美丽心灵》在我心中营造的那个关于爱的奇迹 的泡沫就这么被戳破了,我只是看到一个寻常老人的卑琐晚境 ③大二春天我阴差阳错地当选了普林斯顿数学俱乐部的主席,这个俱乐部一年也就搞 次大活动:夏天派队去参加国际大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秋天组织面向高中生的普林斯顿数学 竞赛、春天组织数学教授和本科学生同乐的正式聚餐。我新官上任没几天,就要办正式聚餐 前任指点我说:“你就在海报上写,‘想见见约翰·纳什的真身吗?来参加数学俱乐部的聚 餐吧!’保准无数人跑过来看热闹。”我照办了,果然很快就有许多同学报名 ④聚餐那天是五月的第二个周末,我们包下了数学楼最高层的大厅。赴宴的学生还一个 未到,我们正在摆放器皿和食物,就看到电梯门一开,出来三个人,正是约翰·纳什还有他 的妻儿。我慌慌张张地去迎接他。“你是发邮件的沈小姐?”“是,是我发的邮件,我叫 Lily” 沈小姐,你好。约翰·康威会来吗?我听说他会来。”“康威教授的确回复说会来,他还说 要为聚餐致辞呢。” ⑤聚餐开始了,康威教授没有到。我打电话去他家,他妻子说,“太不好意思了,他彻 底把这事忘了。”“沈小姐,约翰·康威会来吗?聚餐已经开始半小时了。”纳什教授又问我 我说,不会了,他忘记了这事。“是吗。”纳什有些失落,于是我也有些失落,不过同学们个
D.狄克罗斯:不管有没有人,卢浮宫的美不会因此而荡然无存。 6.本文对“美与自然”的阐释层层推进,请对此加以分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 7—12 题。(20 分) 我所认识的约翰·纳什【注】 沈诞琦 ①我必须写写我所认识的约翰·纳什,可我难以下笔。 ②我入学那年他已经八十岁了,不常在校园里走动了。我是在大一的尾声才第一次见到 了约翰·纳什。大一末的某天偶尔在路上走,迎面走过来两个老人,男的高大而干枯,女的 矮胖而臃肿,他们穿着正装,大约要参加什么仪式。我认出了男人是纳什,很兴奋地推推边 上同行的朋友。他说,“早看到啦。”我又问边上的女人是谁,“还有谁?当然是他老婆。”我 心里又吃了一惊,这形象与詹妮弗·康纳利饰演的美丽妻子实在相差太大。朋友看我怔怔的, 便半是劝慰半是嘲讽,“年轻的时候大约挺漂亮的,现在老了嘛。说起来,《美丽心灵》里讲 得他们如何神仙眷侣,其实他疯了不久后她就要求离婚,直到 2001 年拍了电影,他们才又 复婚。”两位老人从我们身边走过,步履蹒跚,一声不吭,他们间是那么疏离,既像是陌生 人的疏离,又像是熟识无睹太多年的疏离。《美丽心灵》在我心中营造的那个关于爱的奇迹 的泡沫就这么被戳破了,我只是看到一个寻常老人的卑琐晚境。 ③大二春天我阴差阳错地当选了普林斯顿数学俱乐部的主席,这个俱乐部一年也就搞三 次大活动:夏天派队去参加国际大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秋天组织面向高中生的普林斯顿数学 竞赛、春天组织数学教授和本科学生同乐的正式聚餐。我新官上任没几天,就要办正式聚餐, 前任指点我说:“你就在海报上写,‘想见见约翰·纳什的真身吗?来参加数学俱乐部的聚 餐吧!’保准无数人跑过来看热闹。”我照办了,果然很快就有许多同学报名。 ④聚餐那天是五月的第二个周末,我们包下了数学楼最高层的大厅。赴宴的学生还一个 未到,我们正在摆放器皿和食物,就看到电梯门一开,出来三个人,正是约翰·纳什还有他 的妻儿。我慌慌张张地去迎接他。“你是发邮件的沈小姐?”“是,是我发的邮件,我叫 Lily。” “沈小姐,你好。约翰·康威会来吗?我听说他会来。”“康威教授的确回复说会来,他还说 要为聚餐致辞呢。” ⑤聚餐开始了,康威教授没有到。我打电话去他家,他妻子说,“太不好意思了,他彻 底把这事忘了。”“沈小姐,约翰·康威会来吗?聚餐已经开始半小时了。”纳什教授又问我。 我说,不会了,他忘记了这事。“是吗。”纳什有些失落,于是我也有些失落,不过同学们个
个欢欣万分,不少人在去拿吃食时故意从纳什身边经过,腼腆地打个招呼。只是没有一个人 敢在纳什一家坐的一桌坐下来。聚餐快结束了,纳什那桌剩下的七个位子仍然孤零零地空着 他的儿子趴在桌子上,他的妻子板着脸叉着手端坐在那里,而纳什默默地极缓慢地吃着一片 肉。我看着这番景象,自责却无计可施。 ⑥正在这时,一个女孩子走到纳什面前,结结巴巴地说:“纳什教授,我能和你合影吗? 我真的——我觉得——你真伟大!”纳什愣了愣,点点头。她站在约翰·纳什身后,甜甜地 合了影,然后拿着相机,奔向自己的朋友,笑呀嚷呀,像是做了件顶了不起的事情。大家受 了感召,纷纷站起来,走向约翰·纳什,自觉排起了队。突然,我同桌的数学系毕业生也站 了起来,他平日里总一副愤世嫉俗、据傲不羁的姿态,这时他手里竟然也有个照相机,他自 嘲似地辩解:“我在数学系混了天天被恶心的证明题虐,到头来连张纳什合影都没有,说出 去不是要笑死人了?” ⑦我想告诉你,那个晚春的傍晚所有男生都穿着衬衫和西裤,所有女生都穿着花裙子。 我想告诉你,数学楼是全校最高的建筑,数学楼最高层的大厅360度都是没有间隔的观景玻 璃。透过玻璃看出去,校园美丽如画:卡耐基湖上荡独木舟的游人正在悠悠地往回划,研究 生院的塔楼下几只大肥鹅笨头笨脑地在聊天,教堂和美术馆前还有很多人在拍照,而布莱尔 拱门下晒日光浴的孩子们正收起毯子准备回家,那些遍布校园角角落落的几千只灰色和黑色 的松鼠们呢,它们恐怕又在忙活着筹备寒冬的一场盛宴,或许能从这个食堂偷一只甜甜圈 从那个寝室偷一块巧克力……我们排着队等着和纳什拍照,顺便透过观景玻璃张望着校园的 一草一木,而夕阳也张望着我们,大家的脸上身上都覆盖着玫瑰色的光晕。我想告诉你,《美 丽心灵》里那让人动容的授笔仪式完全是导演的杜撰,可是,那个傍晚,在数学楼顶层排着 队等着和纳什教授合影或谈话的年轻人们,他们的结结巴巴、推三搡四,难道不比那个子虚 乌有的授笔仪式更让人感慨?“纳仕教授,我真的——我觉得——你真伟大!” ⑧纳什教授已经从疯癫康复了;或者说,自诺贝尔奖和《美丽心灵》后,不再有人觉得 他的不正常是件非纠正不可的事情。而他还是孤独的,学生们不敢和他讲话,更别提和他一 桌吃饭。但是,那个晚春时节为纳什排起的长长队伍,还有诸多类似于这样的温暖的轶事, 大概就足够支撑着他保持淡泊平和,度过自己的晚年。 ⑨上周二,约翰·纳什教授在我所选的博弈论课上做客座演讲。“我想讲讲纳什均衡的 历史。”四十分钟里,他一直在讲他所写的几篇论文,太深奥了,恐怕学生中没一个能听懂 可是这不妨碍整个教室坐满了听众,不但有选这门课的学生,还有旁听者闻讯而来 [注]约翰·纳什,著名经济学家、博弈论大师。他提出的纳什均衡理论于1994年获得 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传记被改成电影《美丽心灵》。2015年5月24日,约翰·纳什夫妇遭 遇车祸逝世
个欢欣万分,不少人在去拿吃食时故意从纳什身边经过,腼腆地打个招呼。只是没有一个人, 敢在纳什一家坐的一桌坐下来。聚餐快结束了,纳什那桌剩下的七个位子仍然孤零零地空着。 他的儿子趴在桌子上,他的妻子板着脸叉着手端坐在那里,而纳什默默地极缓慢地吃着一片 肉。我看着这番景象,自责却无计可施。 ⑥正在这时,一个女孩子走到纳什面前,结结巴巴地说:“纳什教授,我能和你合影吗? 我真的——我觉得——你真伟大!”纳什愣了愣,点点头。她站在约翰·纳什身后,甜甜地 合了影,然后拿着相机,奔向自己的朋友,笑呀嚷呀,像是做了件顶了不起的事情。大家受 了感召,纷纷站起来,走向约翰·纳什,自觉排起了队。突然,我同桌的数学系毕业生也站 了起来,他平日里总一副愤世嫉俗、据傲不羁的姿态,这时他手里竟然也有个照相机,他自 嘲似地辩解:“我在数学系混了天天被恶心的证明题虐,到头来连张纳什合影都没有,说出 去不是要笑死人了?” ⑦我想告诉你,那个晚春的傍晚所有男生都穿着衬衫和西裤,所有女生都穿着花裙子。 我想告诉你,数学楼是全校最高的建筑,数学楼最高层的大厅 360 度都是没有间隔的观景玻 璃。透过玻璃看出去,校园美丽如画:卡耐基湖上荡独木舟的游人正在悠悠地往回划,研究 生院的塔楼下几只大肥鹅笨头笨脑地在聊天,教堂和美术馆前还有很多人在拍照,而布莱尔 拱门下晒日光浴的孩子们正收起毯子准备回家,那些遍布校园角角落落的几千只灰色和黑色 的松鼠们呢,它们恐怕又在忙活着筹备寒冬的一场盛宴,或许能从这个食堂偷一只甜甜圈, 从那个寝室偷一块巧克力……我们排着队等着和纳什拍照,顺便透过观景玻璃张望着校园的 一草一木,而夕阳也张望着我们,大家的脸上身上都覆盖着玫瑰色的光晕。我想告诉你,《美 丽心灵》里那让人动容的授笔仪式完全是导演的杜撰,可是,那个傍晚,在数学楼顶层排着 队等着和纳什教授合影或谈话的年轻人们,他们的结结巴巴、推三搡四,难道不比那个子虚 乌有的授笔仪式更让人感慨?“纳什教授,我真的——我觉得——你真伟大!” ⑧纳什教授已经从疯癫康复了;或者说,自诺贝尔奖和《美丽心灵》后,不再有人觉得 他的不正常是件非纠正不可的事情。而他还是孤独的,学生们不敢和他讲话,更别提和他一 桌吃饭。但是,那个晚春时节为纳什排起的长长队伍,还有诸多类似于这样的温暖的轶事, 大概就足够支撑着他保持淡泊平和,度过自己的晚年。 …… ⑨上周二,约翰·纳什教授在我所选的博弈论课上做客座演讲。“我想讲讲纳什均衡的 历史。”四十分钟里,他一直在讲他所写的几篇论文,太深奥了,恐怕学生中没一个能听懂。 可是这不妨碍整个教室坐满了听众,不但有选这门课的学生,还有旁听者闻讯而来。 [注]约翰·纳什,著名经济学家、博弈论大师。他提出的纳什均衡理论于 1994 年获得 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传记被改成电影《美丽心灵》。2015 年 5 月 24 日,约翰·纳什夫妇遭 遇车祸逝世
7.第②段中作者写电影《美丽心灵》中的情节,用意是 8.对本文④⑤两段的描写,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纳什一家的最早赴宴表现出纳什的严谨性格,也隐约反映出他日常生活的寂寞。 B.纳什反复询问康威教授是否会来,显示出他对同事的关心以及对康威教授的重视。 C.写康威教授的失约是从侧面来表现纳什对聚会的重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失落。 D.作者用一组动作描写表现其儿子的百无聊赖、妻子的恼怒以及纳什的落寞凄凉。 E.餐桌场景呼应了上文,进一步表现了纳什的凄凉晚境并为下文的拍照场面蓄势。 9.辨析文中两次出现的“纳什教授……我真的一一我觉得一一你真伟大!”在表情达意上的 不同。(4分) 10.第⑦段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校园美景图,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4分) 11.联系全文,简析作者“难以下笔”写约翰·纳什的原因。(4分) 12.在《邂逅霍金》中葛剑雄否掉了自己想给霍金拍照的念头,而本文作者却肯定了一群年 轻人与纳什合影的行为。两者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理解。(3分)
7.第②段中作者写电影《美丽心灵》中的情节,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分) 8.对本文④⑤两段的描写,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纳什一家的最早赴宴表现出纳什的严谨性格,也隐约反映出他日常生活的寂寞。 B.纳什反复询问康威教授是否会来,显示出他对同事的关心以及对康威教授的重视。 C.写康威教授的失约是从侧面来表现纳什对聚会的重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失落。 D.作者用一组动作描写表现其儿子的百无聊赖、妻子的恼怒以及纳什的落寞凄凉。 E.餐桌场景呼应了上文,进一步表现了纳什的凄凉晚境并为下文的拍照场面蓄势。 9.辨析文中两次出现的“纳什教授……我真的——我觉得——你真伟大!”在表情达意上的 不同。(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⑦段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校园美景图,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联系全文,简析作者“难以下笔”写约翰·纳什的原因。(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邂逅霍金》中葛剑雄否掉了自己想给霍金拍照的念头,而本文作者却肯定了一群年 轻人与纳什合影的行为。两者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理解。(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6分)【任选6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三山半落青天外,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古之圣人, ,犹且从师问焉。(韩愈《师说》) (3) ,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5)盈盈一水间,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6)往者不可谏 。(《论语》) (7) ,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 (8)夜静云帆月影低, (卢挚《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8分) 次韵孔宪蓬莱阁t1 山巅危构傍蓬莱,水阁风长此快哉 天地涵容百川入,晨昏浮动两潮来 遥思坐上游观远,愈觉胸中度量开。 忆我去年曾望海,杭州东向亦楼台 【注释】【1】次韵,和人的诗并依原诗用韵的次序。诗人的赵姓友人登蓬莱阁时,有诗赠 赵搾,此诗为赵挤所作的和诗。孔宪:一说指孔宗翰,一说指孔延之。宪:官名的简称。蓬 莱阁: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在山东省蓬莱市北丹崖山上。【2】望海:此处实指望钱塘江潮 【3】楼台:指望海楼。 14.“山巅危构傍蓬莱”是倒裝语序,这句诗的正常语序是 (1分) 15.对此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快哉”表现了水阁临凤的快感,为全诗奠定基调。 B.“两潮来”描写了晨昏两次起潮时大海的动荡不息。 C.“逾觉”直接抒情,表达诗人临海观潮的心境感受。 D.“忆我”由对方转而联想到自己,“忆”字引人回味 16.从结构角度,赏析本诗颈联的妙处。(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①汉光武讨王郎时,河北皆叛,独巨鹿、信都坚守,议者谓可因二郡兵自送,还长 安。惟邳彤不可,以为若行此策,岂徒空失河北,必更惊动三辅。公既西,则邯郸之兵
(三)默写。(6 分)【任选 6 空作答,超过 6 空,按前 6 空评分 13.(1)三山半落青天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古之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犹且从师问焉。(韩愈《师说》)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5)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6)往者不可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7)________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 (8)夜静云帆月影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卢挚《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4—16 题。(8 分) 次韵孔宪蓬莱阁【1】 山巅危构傍蓬莱,水阁风长此快哉。 天地涵容百川入,晨昏浮动两潮来。 遥思坐上游观远,愈觉胸中度量开。 忆我去年曾望海【2】 ,杭州东向亦楼台【3】。 【注释】【1】次韵,和人的诗并依原诗用韵的次序。诗人的赵姓友人登蓬莱阁时,有诗赠 赵抃,此诗为赵抃所作的和诗。孔宪:一说指孔宗翰,一说指孔延之。宪:官名的简称。蓬 莱阁: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在山东省蓬莱市北丹崖山上。【2】望海:此处实指望钱塘江潮。 【3】楼台:指望海楼。 14.“山巅危构傍蓬莱”是倒装语序,这句诗的正常语序是 。(1 分) 15.对此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快哉”表现了水阁临风的快感,为全诗奠定基调。 B.“两潮来”描写了晨昏两次起潮时大海的动荡不息。 C.“逾觉”直接抒情,表达诗人临海观潮的心境感受。 D.“忆我”由对方转而联想到自己,“忆”字引人回味。 16.从结构角度,赏析本诗颈联的妙处。(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17—21 题。(17 分) ①汉光武讨王郎时,河北皆叛,独巨鹿、信都坚守,议者谓可因二郡兵自送,还长 安。惟邳彤不可,以为若行此策,岂徒空失河北,必更惊动三辅。公既西,则邯郸之兵
不肯背城主而千里送公,其离散逃亡可必也。光武感其言而止。东坡曰:“此东汉兴亡 之决,邳彤亦可谓汉之元臣也。”彤在云台诸将之中,不为人所标异,至此论出,识者 始知其然。 ②汉高祖没,吕后与审食其谋曰:“诸将故与帝为编户民,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 天下不安。”以故不发丧。郦商见食其曰:“诚如此,天下危矣。陈平、灌婴将十万守 荥阳,樊哙、周勃将二十万定燕、代,比闻帝崩,诸将皆诛,必连兵还向以攻关中,亡 可翘足待也。”食其入言之,乃发丧。然则是时汉室之危,几于不保,郦商笑谈间,廊 廓无事,其功岂不大哉?然无有表而出之者!迨吕后之亡,吕禄据北军,商子寄绐之出 游,使周勃得入。则郦氏父子之于汉,谓之社稷臣可也。寄与刘揭同说吕禄解将印,及 文帝论功,揭封侯赐金,而寄不录,平、勃亦不为之一言,此又不可晓者。其后寄嗣父 为侯,又以罪免,惜哉! (《容斋随笔·邳彤郦商》)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识者始知其然 (2)非尽族是 (3)比闻帝崩 (4)商子寄绐之出游 1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1)公既西,则邯郸之兵(2)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B.(1)以故不发丧 (2)必连兵还向以攻关中 C.(1)迨吕后之亡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D.(1)不为人所标异 (2)平、勃亦不为之一言 19.把文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1)然无有表而出之者! (2)其后寄嗣父为侯,又以罪免,惜哉! 20.邳彤阻止光武帝西撤的理由是 (用自己的话表达)(2分) 21.根据文意,概括邳彤、郦商的共同点。(4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与孙季书 (清)洪亮吉
不肯背城主而千里送公,其离散逃亡可必也。光武感其言而止。东坡曰:“此东汉兴亡 之决,邳彤亦可谓汉之元臣也。”彤在云台诸将之中,不为人所标异,至此论出,识者 始.知其然。 ②汉高祖没,吕后与审食其谋曰:“诸将故与帝为编户民,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 天下不安。”以故不发丧。郦商见食其曰:“诚如此,天下危矣。陈平、灌婴将十万守 荥阳,樊哙、周勃将二十万定燕、代,比.闻帝崩,诸将皆诛,必连兵还向以攻关中,亡 可翘足待也。”食其入言之,乃发丧。然则是时汉室之危,几于不保,郦商笑谈间,廓 廓无事,其功岂不大哉?然无有表而出之者!迨吕后之亡,吕禄据北军,商子寄绐.之出 游,使周勃得入。则郦氏父子之于汉,谓之社稷臣可也。寄与刘揭同说吕禄解将印,及 文帝论功,揭封侯赐金,而寄不录,平、勃亦不为之一言,此又不可晓者。其后寄嗣父 为侯,又以罪免,惜哉! (《容斋随笔·邳彤郦商》)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 分) (1)识者始.知其然 ____________ (2)非尽族.是 ____________ (3)比.闻帝崩 ____________ (4)商子寄绐.之出游 ____________ 1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1)公既西,则.邯郸之兵 (2)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B.(1)以.故不发丧 (2)必连兵还向以.攻关中 C.(1)迨吕后之.亡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D.(1)不为.人所标异 (2)平、勃亦不为.之一言 19.把文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 分) (1)然无有表而出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后寄嗣父为侯,又以罪免,惜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邳彤阻止光武帝西撤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表达)(2 分) 21.根据文意,概括邳彤、郦商的共同点。(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 22——26 题(13 分) 与孙季逑书 (清)洪亮吉
①季逑足下:日来用力何似?亮吉三千里外,每有造述,手未握管,心悬此人。虽才分 素定,亦契慕有独至也! ②吾辈好尚既符,嗜欲又寡。幼不随搔首弄姿顾影促步φ之客,以求一时之怜:长实 思研精蓄神忘寝与食,以希一得之获。惟吾年差长,忧患频集,坐此不逮足下耳。然犬马之 齿三十有四,距强仕之日,尚复六年。上亦冀展尺寸之效,竭志力以报先人;下庶几垂竹帛 之声,传姓名以无惭生我 ③每览子桓2)之论:“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及长沙所述 佚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感此数语,掩卷而悲,并日而学 ④又佣力之暇,余晷尚富,疏野之质,本乏知交,鸡胶胶则随暗影以披衣,烛就跋 则携素册以到枕。衣上落虱,多而不嫌;凝尘浮冠,日以积寸。非门外入刺,巷侧过车,不 知所处在京邑之内,所居界公卿之间也 ⑤夫人之知力有限,今世之所谓名士,或悬心于贵势,或役志于高名,在人者未来,在 已者已失。又或放情于博奕之趣,毕命于花鸟之妍,劳瘁既同,岁月共尽,若此皆巧者之失 也。间尝自思:使扬子云移研经之术以媚世,未必胜汉廷诸人,而坐废深沉之思。韦宏嗣舍 著史之长以事棋,未必充吴国上选,而并亡渐渍之效。二子者专其所独至,而弃其所不能, 为足妒耳。每以自慰,亦惟敢告足下也 [注]:(1)顾影促步:形容风流自赏。(2)子桓:魏文帝曹丕的字。(3)长沙:东晋长 沙郡公陶侃。(4)烛就跋:蜡烛将尽 22.这封信开头的“ ”二字,即紧扣主题。(1分) 23.第③段两处引用在文中的作用是 分) 24.对第④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余晷尚富”表明作者在京城的生活比较优越 B.“衣上落虱”“凝尘浮冠”写出作者读书之专注。 C.“入刺”“过车”的环境反映出作者交游之广阔。 D.此段写作者虽身处繁华、生活安逸,仍一心向学。 25.赏析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①季逑足下:日来用力何似?亮吉三千里外,每有造述,手未握管,心悬此人。虽才分 素定,亦契慕有独至也! ②吾辈好尚既符,嗜欲又寡。幼不随搔首弄姿顾影促步(1)之客,以求一时之怜;长实 思研精蓄神忘寝与食,以希一得之获。惟吾年差长,忧患频集,坐此不逮足下耳。然犬马之 齿三十有四,距强仕之日,尚复六年。上亦冀展尺寸之效,竭志力以报先人;下庶几垂竹帛 之声,传姓名以无惭生我。 ③每览子桓(2)之论:“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及长沙(3 )所述: “佚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感此数语,掩卷而悲,并日而学。 ④又佣力之暇,余晷尚富,疏野之质,本乏知交,鸡胶胶则随暗影以披衣,烛就跋(4) 则携素册以到枕。衣上落虱,多而不嫌;凝尘浮冠,日以积寸。非门外入刺,巷侧过车,不 知所处在京邑之内,所居界公卿之间也。 ⑤夫人之知力有限,今世之所谓名士,或悬心于贵势,或役志于高名,在人者未来,在 己者已失。又或放情于博奕之趣,毕命于花鸟之妍,劳瘁既同,岁月共尽,若此皆巧者之失 也。间尝自思:使扬子云移研经之术以媚世,未必胜汉廷诸人,而坐废深沉之思。韦宏嗣舍 著史之长以事棋,未必充吴国上选,而并亡渐渍之效。二子者专其所独至,而弃其所不能, 为足妒耳。每以自慰,亦惟敢告足下也。 [注]:(1)顾影促步:形容风流自赏。(2)子桓:魏文帝曹丕的字。(3)长沙:东晋长 沙郡公陶侃。(4)烛就跋:蜡烛将尽。 22.这封信开头的“___________”二字,即紧扣主题。(1分) 23.第③段两处引用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 分) 24.对第④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余晷尚富”表明作者在京城的生活比较优越。 B.“衣上落虱”“凝尘浮冠”写出作者读书之专注。 C.“入刺”“过车”的环境反映出作者交游之广阔。 D.此段写作者虽身处繁华、生活安逸,仍一心向学。 25.赏析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结合文章结尾段,简析“形散神聚”的特点。(4分) 二、写作(70分) 27.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己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如今,互联网为人们的社会交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更容易彰 显真实的自我,也更容易掩饰真实的自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结合文章结尾段,简析“形散神聚”的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作(70分) 27.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己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如今,互联网为人们的社会交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更容易彰 显真实的自我,也更容易掩饰真实的自我
2015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一、阅读(80分) (一)16分 1.B与C,D与E距离相等,略大于A与B的距离。/与G的距离轺与C的距离大。(写出 点即可,2分) 2.因此(由此)G与H两线不但在物理方面和其他六条线不同,在情感上也和它们不能 谐和,所以就被摈于整体之外。(3分) 3.欣赏者眼中的(审美)自然(2分) 4.寻常恋爱都带有强烈的占有欲,美的欣赏则是精神的满足,超越了物质层面的利害 得失。(2分) 5.B(3分) 6.首先说明美感是外物与人心相结合的产物;进一步以人对图形的感受为例,阐释了 “心”和“物”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说明美与自然的关系(即自然美是经过人情 化的):最后以审美的非功利性为补充。(4分) (二)20分 7.用《美丽心灵》的美好故事与眼前所见的纳什夫妇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 者的震惊与失望。同时也为下文将电影中的授笔仪式与现实中的拍照场景对比做了 铺垫。(3分) 8.B(2分) 9.第一处反映出那个女孩子对纳什的崇拜和她面对纳什时的紧张激动:第二处是用强 烈的语气表达学生们对纳什发自内心的崇敬,同时也抒发了作者面对这个向“纳什 致敬”的场景时由衷的激动与感慨。(4分) 10.通过运用比拟/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写景角度的变化等(比拟的修辞手法。如“肥 鹅笨头笨脑地在聊天”,松鼠们在“忙活着筹备”“一场盛宴”,夕阳“张望着我 们”,生动而又充满情趣。/虚实结合。实写了校园中的游人、孩子、肥鹅,虚写了 松鼠们的忙碌,既生动,又让读者产生丰富的想象。/动静结合。由校园黄昏游人的 悠然、动物的忙碌,转为静静等候的排队的人们脸上身上的玫瑰色的光晕,增添了
2015 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一、阅读(80 分) (一)16 分 1. B与C, D与E距离相等,略大于A与B的距离。/F与G的距离较B与C的距离大。(写出一 点即可,2分) 2. 因此(由此)G与H两线不但在物理方面和其他六条线不同,在情感上也和它们不能 谐和,所以就被摈于整体之外。(3分) 3. 欣赏者眼中的(审美)自然(2分) 4. 寻常恋爱都带有强烈的占有欲,美的欣赏则是精神的满足,超越了物质层面的利害 得失。(2分) 5. B(3分) 6. 首先说明美感是外物与人心相结合的产物;进一步以人对图形的感受为例,阐释了 “心”和“物”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说明美与自然的关系(即自然美是经过人情 化的);最后以审美的非功利性为补充。(4分) (二)20分 7. 用《美丽心灵》的美好故事与眼前所见的纳什夫妇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 者的震惊与失望。同时也为下文将电影中的授笔仪式与现实中的拍照场景对比做了 铺垫。(3分) 8. B(2分) 9. 第一处反映出那个女孩子对纳什的崇拜和她面对纳什时的紧张激动;第二处是用强 烈的语气表达学生们对纳什发自内心的崇敬,同时也抒发了作者面对这个向“纳什 致敬”的场景时由衷的激动与感慨。(4分) 10. 通过运用比拟/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写景角度的变化等(比拟的修辞手法。如“肥 鹅笨头笨脑地在聊天”,松鼠们在“忙活着筹备”“一场盛宴”,夕阳“张望着我 们”,生动而又充满情趣。/虚实结合。实写了校园中的游人、孩子、肥鹅,虚写了 松鼠们的忙碌,既生动,又让读者产生丰富的想象。/动静结合。由校园黄昏游人的 悠然、动物的忙碌,转为静静等候的排队的人们脸上身上的玫瑰色的光晕,增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