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节日文化传承节日文化 走近屈原 汶上一中郭玉亮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的经历和作品。 2、激发学生对屈原的敬爱之情,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屈原的童年、读书、从政,流放的四个阶段。 【教学难点】 体会屈原的爱国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设想】 通过了解屈原的基本史事,加深热爱屈原的爱国、爱家、爱人民的感情。对 屈原的相关作品有一个基本感悟,同时加深我们对屈原的热爱,增强我们爱国热 情,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953年评选出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中国入围的是屈原而不是孔子,可见屈 原在国际上的影响非常大;每年端午节民间都要隆重纪念屈原,也说明屈原人人 们心中的地位非常高。今天我们走近屈原,进一步认识屈原 、名字与生辰: 从屈原的姓来说起,屈原本来不姓屈,他的祖先屈侠是楚武王熊通的儿子, 受封在屈这个地方,也就是说他本应是姓熊,而以屈为氏。在古代,一个公族, 就是本族,大家一个共姓叫姓,某一个支派叫氏,后来姓、氏不分了,所以称屈 原姓屈。其实屈原应该是姓熊,以屈为氏,但是姓氏不分所以叫屈原,姓屈,那 么屈原本名叫屈平,原是他的字,也就是屈原名平字原。平就是平正的意思,那 么在宇宙当中天是最平正的,他的名象征着天;原就是宽广平坦的意思,在宇宙 当中宽广平坦的是大地,原是地的象征。出生于公元前340年的正月初七,恰逢 是寅年寅月寅日,按照古人的意思,生逢寅年寅月寅日,是人生最吉利的,也就 是说,屈原他的名得天,他的字得地,他的生辰得人,天、地、人他都占了,所 以屈原是真正先天禀赋有内美,因此他引以为自豪,以天、地为他效法的对象
享受节日文化 传承节日文化 走近屈原 汶上一中 郭玉亮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的经历和作品。 2、激发学生对屈原的敬爱之情,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屈原的童年、读书、从政,流放的四个阶段。 【教学难点】 体会屈原的爱国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设想】 通过了解屈原的基本史事,加深热爱屈原的爱国、爱家、爱人民的感情。对 屈原的相关作品有一个基本感悟,同时加深我们对屈原的热爱,增强我们爱国热 情,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953 年评选出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中国入围的是屈原而不是孔子,可见屈 原在国际上的影响非常大;每年端午节民间都要隆重纪念屈原,也说明屈原人人 们心中的地位非常高。今天我们走近屈原,进一步认识屈原。 二、名字与生辰: 从屈原的姓来说起,屈原本来不姓屈,他的祖先屈侠是楚武王熊通的儿子, 受封在屈这个地方,也就是说他本应是姓熊,而以屈为氏。在古代,一个公族, 就是本族,大家一个共姓叫姓,某一个支派叫氏,后来姓、氏不分了,所以称屈 原姓屈。其实屈原应该是姓熊,以屈为氏,但是姓氏不分所以叫屈原,姓屈,那 么屈原本名叫屈平,原是他的字,也就是屈原名平字原。平就是平正的意思,那 么在宇宙当中天是最平正的,他的名象征着天;原就是宽广平坦的意思,在宇宙 当中宽广平坦的是大地,原是地的象征。出生于公元前 340 年的正月初七,恰逢 是寅年寅月寅日,按照古人的意思,生逢寅年寅月寅日,是人生最吉利的,也就 是说,屈原他的名得天,他的字得地,他的生辰得人,天、地、人他都占了,所 以屈原是真正先天禀赋有内美,因此他引以为自豪,以天、地为他效法的对象
追求社会的公正和协调。 三、人生经历: 屈原所在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 徒、三闾大夫。他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 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 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 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最终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几起几落的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 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公元前340年正月初七日屈原生于楚国秭归之乐平里(今湖北秭归县乐平 里)。屈原自幼嗜书成癖,读书多而杂。屈原虽出身贵族,但因自幼生活在民众 之中,加以家庭的良好影响,故而十分同情贫穷的百姓,从这时起,便做了许多 体恤民众的好事,博得了众口一词的赞誉。 屈原十七岁时出七里峡,游香溪与长江,读书于昭府,与昭碧霞相爱,第二 年与昭碧霞定亲。当时,秦军犯境,屈原组织乐平里的青年奋力抗击,他一方面 居高临下地对青年们进行思想教育,一方面巧用各种战术,机智果敢地给敌人以 沉重打击,一展其非凡才华。 十岁时应怀王之召出山进京,这一年他在鄂渚为县丞。次年升任楚怀王左 徒。这一年的深秋,屈原首次使齐。不久主持楚之内政外交工作。五国联兵攻秦, 屈原随军而前。对内变法改革,制订并出台各种法令,受到旧贵族和顽固势力阻 挠。《史记·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 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屈原因上官大夫之谗而见疏,被罢黜左 徒之官,任三闾大夫之职,时年二十六岁。 公元前299年,楚怀王受骗入秦,被扣留,楚立太子横为顷襄王。三年后 屈原被免去三闾大夫之职,放逐江南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 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五日 投汨罗江自杀,时年62岁。 四、屈原作品: 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 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一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 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 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 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同时,以屈原为 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屈原的作品有《离骚》1篇,《天问》1篇,《九 歌》l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共计25篇。 《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共373句,2477字;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 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 辉;是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高度结合的伟大诗篇 是一篇热爱祖国,伸张正义,鞭挞黑暗,追求光明的杰作。 《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 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全诗373句,1560字,多为四言,兼有三言、五言、六
追求社会的公正和协调。 三、人生经历: 屈原所在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 徒、三闾大夫。他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 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 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 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最终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几起几落的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 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公元前 340 年正月初七日屈原生于楚国秭归之乐平里(今湖北秭归县乐平 里)。屈原自幼嗜书成癖,读书多而杂。屈原虽出身贵族,但因自幼生活在民众 之中,加以家庭的良好影响,故而十分同情贫穷的百姓,从这时起,便做了许多 体恤民众的好事,博得了众口一词的赞誉。 屈原十七岁时出七里峡,游香溪与长江,读书于昭府,与昭碧霞相爱,第二 年与昭碧霞定亲。当时,秦军犯境,屈原组织乐平里的青年奋力抗击,他一方面 居高临下地对青年们进行思想教育,一方面巧用各种战术,机智果敢地给敌人以 沉重打击,一展其非凡才华。 二十岁时应怀王之召出山进京,这一年他在鄂渚为县丞。次年升任楚怀王左 徒。这一年的深秋,屈原首次使齐。不久主持楚之内政外交工作。五国联兵攻秦, 屈原随军而前。对内变法改革,制订并出台各种法令,受到旧贵族和顽固势力阻 挠。《史记·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 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屈原因上官大夫之谗而见疏,被罢黜左 徒之官,任三闾大夫之职,时年二十六岁。 公元前 299 年,楚怀王受骗入秦,被扣留,楚立太子横为顷襄王。 三年后 屈原被免去三闾大夫之职,放逐江南。 公元前 278 年,秦国大将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 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五日 投汨罗江自杀,时年 62 岁。 四、屈原作品: 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 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 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 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 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同时,以屈原为 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屈原的作品有《离骚》1 篇,《天问》1 篇,《九 歌》11 篇,《九章》9 篇,《远游》、《卜居》、《渔父》各 1 篇,共计 25 篇。 《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共 373 句,2477 字;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 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 辉;是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高度结合的伟大诗篇; 是一篇热爱祖国,伸张正义,鞭挞黑暗,追求光明的杰作。 《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 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全诗 373 句,1560 字,多为四言,兼有三言、五言、六
言、七言,偶有八言,提出173个问题,被誉为是“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 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并非作者自我 抒情,它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包括《东皇太一》、《东君》、《云中 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国殇》、《礼 魂》11篇作品,供祭祀之用。 名言名句: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渔父》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渔父》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涉江》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涉江》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涉江》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怀沙》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卜居》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卜居》 五、屈原印象: ☆在一个有月的深夜里,我的思想悄悄地起身,开始了历史中的漫游 穿过世事浮华,走过凄凉无奈,跨过沧海桑田,来到了一望无边的汨罗江畔。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好奇地回过头,见一个身材高大却 看似柔弱得弱不禁风的老人,手里端着一杯水酒。杯中酒倒映的是寂寞的表情, 还有颗颗的泪滴 昨日不可留,一个王朝的背景在你朦胧的醉酒中逝去。一个逗号慢慢地缩成 了一个句号,但是,我们拥有一个传诵千古的名字一一屈原!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子从长长的历史甬道中走出, 带着一身正气凛然,带着满腹诗书才华,然而个性的棱角在世故的社会中又何以 保全?于是,为了皓皓之白,为了独醒于世,屈子选择了“悲壮”之路。在滔滔 的汨罗江水中,他将自己洗刷地如此透彻清澄。但当他忘记了混浊的天下之时, 他又何曾记得还有千万的百姓与自己远大的理想? ☆一个峨冠博带、腰配长剑的人,缓缓地走着。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但 是,他的心在激荡,激荡如这眼前不息的波涛 你有着贵族的血统,还有出众的才华、挺立的傲骨,更有拯救天下苍生的雄 心壮志和不畏强暴、为民做主的高尚情操……你始终铭记着自己的责任,你活得 光明磊落,活得心安理得· 但是,你好傻啊,屈原! 怀王重用你,让你起草宪令,这是多么棘手的一个差事啊!你要真的改革 会得罪多少权贵,会结下多少仇敌!你的前途会蒙上多少阴影!但这些你都不顾, 你都忘记了。你只铭记自己的理想,铭记国家的富强,你毫无畏惧地说:“乘骐 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两次被贬的委屈压不灭你的理想之火,小人的谗言、君王的昏庸不能掩盖你
言、七言,偶有八言,提出 173 个问题,被誉为是“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 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并非作者自我 抒情,它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包括《东皇太一》、《东君》、《云中 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国殇》、《礼 魂》11 篇作品,供祭祀之用。 名言名句: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父》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渔父》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渔父》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湘夫人》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涉江》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涉江》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涉江》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怀沙》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卜居》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卜居》 五、屈原印象: ☆在一个有月的深夜里,我的思想悄悄地起身,开始了历史中的漫游。 穿过世事浮华,走过凄凉无奈,跨过沧海桑田,来到了一望无边的汨罗江畔。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好奇地回过头,见一个身材高大却 看似柔弱得弱不禁风的老人,手里端着一杯水酒。杯中酒倒映的是寂寞的表情, 还有颗颗的泪滴。 昨日不可留,一个王朝的背景在你朦胧的醉酒中逝去。一个逗号慢慢地缩成 了一个句号,但是,我们拥有一个传诵千古的名字——屈原!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子从长长的历史甬道中走出, 带着一身正气凛然,带着满腹诗书才华,然而个性的棱角在世故的社会中又何以 保全?于是,为了皓皓之白,为了独醒于世,屈子选择了“悲壮”之路。在滔滔 的汨罗江水中,他将自己洗刷地如此透彻清澄。但当他忘记了混浊的天下之时, 他又何曾记得还有千万的百姓与自己远大的理想? ☆一个峨冠博带、腰配长剑的人,缓缓地走着。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但 是,他的心在激荡,激荡如这眼前不息的波涛。 你有着贵族的血统,还有出众的才华、挺立的傲骨,更有拯救天下苍生的雄 心壮志和不畏强暴、为民做主的高尚情操……你始终铭记着自己的责任,你活得 光明磊落,活得心安理得…… 但是,你好傻啊,屈原! 怀王重用你,让你起草宪令,这是多么棘手的一个差事啊!你要真的改革, 会得罪多少权贵,会结下多少仇敌!你的前途会蒙上多少阴影!但这些你都不顾, 你都忘记了。你只铭记自己的理想,铭记国家的富强,你毫无畏惧地说:“乘骐 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两次被贬的委屈压不灭你的理想之火,小人的谗言、君王的昏庸不能掩盖你
的理想之火。怀王在关键时刻还是想到了你,把你调回…… ☆屈原总是将自己圣化,圣化成一个操守髙洁的君子。他确实操守高洁。他 总是以圣人的姿态引导楚王,努力使之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王,从而使楚国的政 治走入正道;他总是从高悬而无根基的道德层面去评判现实中的楚王。其结果总 是发现现实中的楚王与理想之间存在着距离。当然,屈原的自我圣化,并非为了 自作圣王,而是为了以圣人的姿态辅助圣王,从而建立一个人间天国一一道德理 想国。屈原将自己的理想政治称之为“美政”:“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 所居。”他愿意以自相殉这个“美政”,可是,现实却击碎了他的理想乌托邦。这 种自我圣化,这种在不可能的情况下追逐的道德理想,可以说是他悲剧的重要原 因。 六、精神品格: 屈原在中国的影响,历代文人里面恐怕是无出其右的。二千多年来,人们 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他。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大夫,不用说内心深处普遍有一种 根深蒂固的屈子情结,就连老百姓也似乎对屈原情有独钟,民间流传了专门纪念 屈原的节日一一中国还没有第二个文人获此殊荣。屈原成了中国文化里一个相当 奇特的现象。诗人心忧家国、情牵百姓、勇于探索、清正髙洁的人格魅力和思想 精髓,成为影响一代代国人为人做事的标尺 1、关心祖国、热爱祖国的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为实现 楚国的统一大业,屈原雄心壮志,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主张联齐抗秦, 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后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仍 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为念;明知面临着许多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却始终 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 2、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从政期间,屈原坚持举贤授能、修明法度 等美政思想,“虽九死而犹未悔”,表达了坚持真理的的无私无畏。流浪后,仍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铭志,鼓励自己。同时,在流放期间他还 写就了《天问》一书,连向苍天提出172个问题,再次表现了对传统观念的大胆 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3、高风亮节、宁死不屈的精神。世人皆浊我独清,面对强权腐朽,不随波 逐流;任职期间,屈原志洁行廉,同情百姓,为民谋利,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 贵族的种种特权,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作殊死斗争。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 但却不苟且偷安、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始终“忍而不能舍也”。即使流浪 以后,仍投水以明志,以剖心迹,使屈原精神上升到一个理想的高度。 屈原故事是悲惨的,但“屈原精神”永远是伟大的。屈原心系黎民,体恤苍 生的情怀,不趋炎附势、不贪图名利的精神,刚正不阿、廉洁无私的行为,彰显 出的为官价值追求和为人风骨气质,深深印在民众的心中。 七、影响及纪念意义: 屈原死后,百姓敬重他,哀悼他,因为他是和危害楚国的小人奋斗到死的 每到他的忌日,百姓们就挂起昌蒲剑,喝着雄黄酒。预防奷邪的侵害。百姓相信 爱国诗人是不会死的,每年五月五日,他们摇着龙船,到处去寻觅诗人。他的爱 国精神,已经在中国人民心中生了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大传统节日,以 纪念一位诗人为主题,这种文化现象在世界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农历5月5日端午节,从起源来看,它并非为屈原所设。据学者闻一多先 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 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自魏
的理想之火。怀王在关键时刻还是想到了你,把你调回…… ☆屈原总是将自己圣化,圣化成一个操守高洁的君子。他确实操守高洁。他 总是以圣人的姿态引导楚王,努力使之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王,从而使楚国的政 治走入正道;他总是从高悬而无根基的道德层面去评判现实中的楚王。其结果总 是发现现实中的楚王与理想之间存在着距离。当然,屈原的自我圣化,并非为了 自作圣王,而是为了以圣人的姿态辅助圣王,从而建立一个人间天国——道德理 想国。屈原将自己的理想政治称之为“美政”:“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 所居。”他愿意以自相殉这个“美政”,可是,现实却击碎了他的理想乌托邦。这 种自我圣化,这种在不可能的情况下追逐的道德理想,可以说是他悲剧的重要原 因。 六、精神品格: 屈原在中国的影响,历代文人里面恐怕是无出其右的。二千多年来,人们 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他。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大夫,不用说内心深处普遍有一种 根深蒂固的屈子情结,就连老百姓也似乎对屈原情有独钟,民间流传了专门纪念 屈原的节日——中国还没有第二个文人获此殊荣。屈原成了中国文化里一个相当 奇特的现象。诗人心忧家国、情牵百姓、勇于探索、清正高洁的人格魅力和思想 精髓,成为影响一代代国人为人做事的标尺。 1、关心祖国、热爱祖国的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为实现 楚国的统一大业,屈原雄心壮志,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主张联齐抗秦, 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后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仍 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为念;明知面临着许多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却始终 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 2、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从政期间,屈原坚持举贤授能、修明法度 等美政思想,“虽九死而犹未悔”,表达了坚持真理的的无私无畏。流浪后,仍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铭志,鼓励自己。同时,在流放期间他还 写就了《天问》一书,连向苍天提出 172 个问题,再次表现了对传统观念的大胆 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3、高风亮节、宁死不屈的精神。世人皆浊我独清,面对强权腐朽,不随波 逐流;任职期间,屈原志洁行廉,同情百姓,为民谋利,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 贵族的种种特权,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作殊死斗争。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 但却不苟且偷安、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始终“忍而不能舍也”。即使流浪 以后,仍投水以明志,以剖心迹,使屈原精神上升到一个理想的高度。 屈原故事是悲惨的,但“屈原精神”永远是伟大的。屈原心系黎民,体恤苍 生的情怀,不趋炎附势、不贪图名利的精神,刚正不阿、廉洁无私的行为,彰显 出的为官价值追求和为人风骨气质,深深印在民众的心中。 七、影响及纪念意义: 屈原死后,百姓敬重他,哀悼他,因为他是和危害楚国的小人奋斗到死的。 每到他的忌日,百姓们就挂起昌蒲剑,喝着雄黄酒。预防奸邪的侵害。百姓相信 爱国诗人是不会死的,每年五月五日,他们摇着龙船,到处去寻觅诗人。他的爱 国精神,已经在中国人民心中生了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大传统节日,以 纪念一位诗人为主题,这种文化现象在世界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农历 5 月 5 日端午节,从起源来看,它并非为屈原所设。据学者闻一多先 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 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自魏
晋南北朝以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 世论其辞,以相传焉”,逐渐成为中华大地端午祭祀活动的主角 两千年前,随着那惊世的一跃,伟大的屈原,在汨罗江唱响了一曲光风霁月 的爱国之歌,从那以后有无数的爱国诗人都在这里留下了动人的诗篇。屈原顺着 汨罗江水去了,但是屈原的精神却永远的流了下来,他那伟大的爱国情怀,激励 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二十一世纪今天,中华民族迎来了复兴的重要时期 高擎“屈原精神”这面旗帜,焕发爱国报国的热忱,焕发刚正不阿的正气,焕发 求索创新的壮志。只要中国人民目标明确,意志坚定,步调一致,不懈奋斗,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我们纪念屈原,并不仅仅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更重要的是要用当代人的眼 光来解读爱国主义传统这样一种情怀。爱国主义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根之所系,也 是民族复兴的动力源泉。我们应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亿万华夏子孙为中华 民族的崛起而不懈奋斗。 八、小结: 两千多年前,一位伟大的诗人行吟在汨罗江畔,他诗文在手,热血在胸,不 仅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诗篇,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尊浩气永存的精神雕 塑,这位诗人就是屈原。屈原的品行和节操,深深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和九百六 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九、作业: 千百年来,屈原文化和屈原精神滋养了一代代华夏儿女和一批批民族精英 创造出辉煌的文化和历史,成为了我们这个民族一笔巨大而宝贵的文化遗产。课 下阅读《屈原列传》,品味《离骚》,为屈原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晋南北朝以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 世论其辞,以相传焉”,逐渐成为中华大地端午祭祀活动的主角。 两千年前,随着那惊世的一跃,伟大的屈原,在汨罗江唱响了一曲光风霁月 的爱国之歌,从那以后有无数的爱国诗人都在这里留下了动人的诗篇。屈原顺着 汨罗江水去了,但是屈原的精神却永远的流了下来,他那伟大的爱国情怀,激励 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二十一世纪今天,中华民族迎来了复兴的重要时期。 高擎“屈原精神”这面旗帜,焕发爱国报国的热忱,焕发刚正不阿的正气,焕发 求索创新的壮志。只要中国人民目标明确,意志坚定,步调一致,不懈奋斗,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我们纪念屈原,并不仅仅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更重要的是要用当代人的眼 光来解读爱国主义传统这样一种情怀。爱国主义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根之所系,也 是民族复兴的动力源泉。我们应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亿万华夏子孙为中华 民族的崛起而不懈奋斗。 八、小结: 两千多年前,一位伟大的诗人行吟在汨罗江畔,他诗文在手,热血在胸,不 仅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诗篇,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尊浩气永存的精神雕 塑,这位诗人就是屈原。屈原的品行和节操,深深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和九百六 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九、作业: 千百年来,屈原文化和屈原精神滋养了一代代华夏儿女和一批批民族精英, 创造出辉煌的文化和历史,成为了我们这个民族一笔巨大而宝贵的文化遗产。课 下阅读《屈原列传》,品味《离骚》,为屈原写一篇作文,不少于 800 字